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获奖作品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1、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懂得交流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获得更多的证据。

2.交流信息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快速、准确地交流信息。

3.培养乐于与别人交流信息的态度。

【教学准备】传话用小纸条、小球、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在科学探究中,亲自动手获得第一手资料是重要的。

但同时我们还必须善于从别人那里得到信息,这就需要交流。

那么我们平时是怎样交流的呢?二、交流信息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在科学课上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交流信息的?1.把“话”传下去(1)你们能准确地把信息告诉别人吗?(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说悄悄话的游戏。

老师在纸上写了一句话,等一会儿第一个同学看后把话轻轻的告诉后面的同学,然后一直往后传,最后一位同学把听到的话写在纸上,我们比比哪个组传得既快又准确。

(3)请最后一位同学把收到的信息读给大家听听。

(4)看看老师在纸上写了什么。

(5)你们对这个传话游戏有什么看法?(6)那么在传话时应注意些什么呢?请讨论。

(7)再做传话游戏。

(8)我们从两次活动中得到哪些启发?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1)刚才同学们说了,除了用口耳交流外,还常用文字符号来传递信息。

现在老师有一个乒乓球,如果要让滚出去的乒乓球回过来,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各组把完成这个任务的步骤写下来。

等一会儿看看你们组的记录让别人看了能不能完成任务?(2)与邻组交流。

(3)反馈:邻组同学能按你们的方法让滚出去的球滚回来吗?(4)讨论:如果把步骤写得清楚点,应怎样改?请做修改并记录。

(5)交流修改结果。

(6)讨论:还有其他的交流信息的方法吗?3.交流信息的意义(1)讨论:在科学探究中,我们常常需要相互交流信息,信息交流对你们有过什么帮助?(2)交流讨论结果。

2、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科学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精品2篇

科学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精品2篇

第3篇科学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并大胆创新;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使纸桌站起来及站得稳的方法;3、激发对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色粉纸人手3张,长条积木若干,幼儿记录表一张,教师记录表一张,水彩笔多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一、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1、探索让纸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一张纸)师:这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折)除了折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卷)2、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两张纸)师:如果给你两张纸,能做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还要让它站起来吗?1)做手势——师:这是桌腿,这是桌面2)教师示范——师:我也来做一张(教师示范T放)行不行(不行)怎么才能让一条腿的桌子站起来?3)幼儿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师:请你到桌子后面去试试,想办法让你的纸桌站起来。

4)交流结果(出示记录表)——师:为什么刚才我的纸桌没有站起来呢?(桌角是一条直线,不是一个面)那我把刚才我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A、介绍记录表师:第一列是记录桌腿的形状,第二列是记录实验的情况,能站起来的打“”,不能站起来的打“”(记录老师第一次失败的结果)B、交流结果师:你的桌脚是什么样的?它能站起来吗?谁来说说?二、探索纸桌站得稳的方法1、教师示范师:现在我知道了,把桌脚变一变,直线变成其他的形状就可以站起来了(老师边说边做)它有多牢呢?让我来试试!(取出一块长条积木)猜猜把它放上去能承受得了吗?我们来试试(示范放几块,边放边数,放到3块故意让它倒掉)想想放了3块就倒掉了,那成功了几块呢?(2块)我们就把成功的2块记录在表格的第三列2、幼儿探索师:你们想来试试吗?听好要求:请你和好朋友2个人一组,一组的小朋友做的桌脚要不一样,做完以后请你用长条积木检验一下,你的纸桌有多牢,可以放多少块积木,请你把成功的数字记录在你的记录表中(幼儿自由探索,教师个别指导)。

3、交流结果——师:你的纸桌放了多少块积木呢?(幼儿交流结果)4、得出结论:圆形桌腿最牢三、探索桌腿的牢固程度(出示粗细不同的桌腿)师:我用3张一模一样的纸做成3条桌腿,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形状、高矮一样,粗细不一样)猜猜他们中间谁最牢?试一下就知道了1、教师示范2、小结:最粗和最细的都不牢,中粗的最牢!第4篇科学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预设活动目标:1、利用科学小窍门解决幼儿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清洁难题,培养幼儿少用化学洗涤用品的习惯,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1、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

按课文要求准备。

2. 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

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

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2、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2、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物体的性质和物体的性质与材料的关系。

3. 了解常见的物体由哪些物质构成。

4. 理解并应用基本的测量单位,如长度、质量和时间等。

5. 了解并应用科学的观察与实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科学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并让学生提出对科学的理解。

1.2 科学的基本特点介绍科学的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和可靠性等基本特点。

1.3 科学的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研究的对象,如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生活等。

2. 物体的性质与材料的关系2.1 物体的性质介绍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重量、硬度等性质,并通过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多样性。

2.2 材料的性质与物体的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性质与所使用材料的性质有关,如金属材料的硬度、木材的轻质等。

3. 物体构成与物质3.1 常见物体的构成通过实例讲解学生身边常见物体的构成,如纸张由纤维素构成,椅子由木材和金属构成等。

3.2 物质的种类介绍物质的三态、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特点。

4. 基本的测量单位4.1 长度的测量引导学生认识长度的概念,并介绍常见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和毫米等。

4.2 质量的测量介绍质量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质量单位,如千克和克等。

4.3 时间的测量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概念,并介绍常用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和小时等。

5. 科学的观察与实验方法5.1 科学的观察方法讲解科学的观察方法,如用肉眼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等,并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

5.2 科学的实验方法介绍科学的实验方法,如设置实验目的、材料准备、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记录等,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科学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与讨论(25分钟)通过讲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物体的性质与材料的关系、物体的构成与物质、基本的测量单位以及科学的观察与实验方法等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大全(15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大全(15篇)

专业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大全(15篇)学校科学教学设计1.能够做出正确的猜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把握水位变化的规律;2.能够采纳先说猜测依据后说猜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猜测。

4.懂得即使有依据,猜测也会有错误。

1.保持对现象的奇怪心,情愿进行猜测;2.关注身边事物,关怀重大大事,关怀社会进展。

重点:懂得猜测就是有依据的推想。

难点:初步学会对事物或现象进行科学猜测。

乒乓球、漏斗、纸、烧杯、食盐、塑料袋、粉笔。

1.观看幻灯片,你能解释地上的鸡蛋为什么打破了?师生小结:当你在做地上鸡蛋破裂缘由的解释时,你就在进行推理;在科学探究中,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大事和正在发生的大事作出合理的解释;板书:推理。

3、同学找出推理与猜测的不同。

你能找出推理与猜测的不同吗?(让同学说出推理是已经发生,而猜测是没有发生)(1)往烧杯中放入钩码,烧杯中的水位会上升吗?同学推断会上升。

同学做下这个试验。

(2)吹纸试验提问:往两张纸之间吹气,纸片会怎样呢?还有没有其它的猜测。

(3)用长颈漏斗吹乒乓球试验,提问:乒乓球会怎样呢?同学汇报猜测结果。

试验验证。

在漏斗口吹气,乒乓球不是掉下去,而是吸上去了。

看来阅历对猜测很重要。

(已有阅历与猜测的结果有时会不一样,要有真凭实据,必需要实践。

珍妮通过长期的艰苦的观看,获得了一些阅历,对黑猩猩特别了解。

因此她能通过黑猩猩的表情等猜测黑猩猩的行动。

你能通过观看来猜测吗?下面考考你。

谈话:我们也学着珍妮猜测一下粉笔落地的试验,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

1、提问:在下面状况下粉笔掉地不简单碎?为什么?情形1:站立,将手中的粉笔掉在硬地面上。

情形2:取一枝粉笔,用纸将其包起来,让包裹好的粉笔掉在地上。

情形3:取一枝粉笔,放在充气的塑料袋里,让袋子掉在地上。

2、老师演示三只粉笔大家猜测的结果是什么?猜测的依据是什么?(1)同学猜测。

(2)汇报猜测的结果、依据。

(3)同学试验验正。

2、同学进行猜测。

3、小组试验进行验正。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第4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活动准备: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探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

师随机板书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

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

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热传导》实验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热传导》实验教学设计

《热传导》实验教学设计一、探究的问题(一)热水的热量去哪了?(二)温度高了,牙签就会掉下来。

哪一侧的牙签先掉呢?(三)为什么两种勺子不一样烫?二、实验材料(一)铁架台、水槽、烧杯、两只温度计(二)铁架台、火柴、牙签、凡士林、蜡烛(三)烧杯、热水、铝箔纸、长度粗细一样的木棒铁棒、绿豆三、实验过程实验一:我的实验结论:实验二:我的实验结论:实验三:我的实验结论:四、《热传导》实验教学设计讲稿《热传导》这一课的实验教学设计,我是按照以下思路进行阐述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首先讲讲我对这课的理解,《热传导》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七课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冷热现象以及温度的测量,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而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下一课起铺垫作用。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知道热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知道不同材料的导热能力不同,金属等材料的导热能力强,塑料、木材等材料的导热能力较弱;了解导热能力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用途。

2.能力目标: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测量观察记录,培养学生对信息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通过猜想—实验探究—结果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知道不同材料的导热能力不同,金属等材料的导热能力强,塑料、木材等材料的导热能力较弱。

最新小学科学说课稿一等奖(优质(优秀3篇)

最新小学科学说课稿一等奖(优质(优秀3篇)

最新小学科学说课稿一等奖(优质(优秀3篇)小学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一《水》这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一课。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洗衣服,水可以喝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景直接相关,学生对于水也比较感兴趣。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初步分析和教材的初步分析。

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爱玩、爱动,特别是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整节课我以“找水”来贯穿,这样就比较贴近玩中学。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我认为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对科学感兴趣,这其实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的老师不断的探究与实践。

因为水是学生平时很常见的物质,《水》这课也是第一课,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根据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我为该课的教学制定了如下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1、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

2、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2、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结合课件,认识水。

在这个环节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通过让学生回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三)探究活动,找水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认识水和其他物质。

这个环节我是通过“找水”来贯穿整个过程。

让学生在石头、木头、树叶、空气、醋这几种物质里,借助于身体器官来辨认几种物质并找出水。

(四)分类这一部分让学生把几种物质进行分类,分成固体、液体、气体。

(五)倡议节水,进行思想教育(六)课堂小结,谈收获(七)布置课外作业总的来说,我的设想和实际操作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所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简易保温箱》实验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简易保温箱》实验教学设计

《简易保温箱》实验教学设计一、探究的问题炎热的夏天,想带雪糕去顺峰山公园野餐,怎么办?二、实验器材三、《简易保温箱》实验教学设计讲稿《简单保温箱》这一课的实验教学设计,我按以下思路进行阐述的:●教材分析《简易保温箱》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与温度》第 8 课。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技能、了解热传导的规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的情况下,让学生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

●学情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热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制作简单保温箱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设计理念1.知识与生活融合课标指出: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本课时我准备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波波提议去顺峰山公园野餐,天气很热,想带雪糕,引起大家的好奇和怀疑:雪糕会融化,怎么办?通过讨论可以把雪糕放进一个保温箱。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2.活动与过程同构科学课程应该提供给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本堂课里我安排了如何设计保温箱、选材料、制作保温箱、测试并汇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增强了科学课堂的情趣性,展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地使活动与过程同构。

3.个体与合作整合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自主的个体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寻求对策,在全班交流中找到答案。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标准的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保温效果。

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认识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

提出合适的问题,制定研究的方案。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活动教案,欢迎参考!小学科学活动教案教学、学习目标及相对应的课程标准: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让学生认识每个人指纹的独特性,学习一些观察与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自己指纹的观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合适的问题。

能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研究和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学习中让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

提出合适的问题,制定研究的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透明胶带、剪刀、白纸、表格、放大镜、图画纸、印泥、橡皮泥、水彩笔、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魔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看魔术表演?接下来老师就来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

不过表演魔术可是需要助手的,你们谁愿意来做老师的助手呢?不过老师要选的助手是有条件的。

出示课件。

(一、我是班中最高大的男生,我的`手很大,手指很粗,力气也很大。

二、我是班中最小巧玲珑的女生,我的手和手指很小,力气也很小。

)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请他们留个手印做纪念。

取白纸在白纸上印手指印。

师:老师把这两个手指印调换一下,现在不知道是谁的手指印了。

不过没有关系,老师很快就能分辨出来。

(教师给大家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碘酒倒在金属瓶盖里慢慢加热,移近白纸,白纸上便会出现清晰的棕色指纹。

)师:现在看到了什么?(教师把分辨出来的手指印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老师的魔术是不是成功了。

给老师一些掌声吧。

你们知道这手指印是什么吗?(指纹)。

2. 出示幻灯片(导入奇妙的指纹一课)。

二、新授(一)研究指纹1. 提出问题。

师:指纹这么奇妙,你们都想研究关于指纹的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直接在课件上展示出来。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一等奖《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小车一辆、粗线一捆、铁垫圈20个(实验袋中已有),挂钩一个(回形针制成)、秒表、记录单。

教师:课件(不同车辆的图片)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活动一:测试训练秒表的使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训练一下秒表的使用,请材料盘所在位置的那位同学拿起盘中的电子表,并调到秒表功能,不会的同学可以将电子表交给其他组员,准备好了吗?当老师拍第一下手时开始记时,拍第二下手时停止记时,好开始。

学生听老师口令开始记时。

请每一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时间,第一组?好,你是记时员,第二组?好你也是记时员……(在此将每小组的记时员首先确定下来并进行了训练)活动二:感受重力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大家紧张吗?那我们来做个运动轻松一下吧,全体起立,老师先说一下规则:当老师说跳的时候大家就蹲,当老师说蹲的时候大家就跳。

好现在开始。

学生听老师口令,游戏。

蹲、跳、蹲、蹲(做3—4次)为什么我们使劲的往上跳,跳了半天还是回到了地面,而没有飞到空中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地球有引力,因为我们有重量,因为我们有重力等)小结:对。

因为地球有引力,我们都受到了它的力,所以我们用力向上跳,跳得再高还是很快落到地面。

刚才的游戏,绝大部分同学做得很好,这说明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反映很敏捷。

小学科学获奖教案《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获奖教案《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4.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借助注射器继续研究这单元所学习的空气。(板书课题:空气)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一)活动一:玩玩注射器
.小组体验:每组一个注射器,分组玩一玩注射器,看看你对空气有什么新的发现的?(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 导。)
.提问:同学们刚刚你们是怎么注射器的,有怎样的发现呢?
预设1:我发现那个用注射器注射出来的空气是凉凉的。
开能拉出来吗?(能)那我们来看看,刚才我们吸入了一部分空气,它占据了这么多的空间,然后我把它往里 推,这个时候发现它占据的空间变小了,那么我往外拉的时候呢?它占据的空间变大了。
.学生完整总结。
提示:我把注射器?活塞?
预设1:注射器活塞往外拉,空气占据的空间就会变大。
三、提出猜想,收集证据,作出解释
,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受空气可以被压缩或扩张,并且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难点:解释空气为什么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材料介绍,导入课题
【材料准备:每组一个注射器、学生活动手册】
1,猜一猜:各位小小科学家们,老师给大家的科学探究之旅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工具,一起来猜猜是什么?( 预设:注射器)
,交流研讨:
预设1:我们将注射器套上封口帽放入水中,一只如果产生了气泡则表示(有空气出去或者进来)如果没有气泡表示(空气没有进出)。
引导证明了第一种,空气量一样多时是对的。
.提问:我们知道了在这个过程中空气的量是一样多的。那在这个过程中,我往里推往外拉它的空气微粒之间发 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呀?请学生解读第一组的表示图。
预设2:拉的时候气体能抽进去,推的时候又喷出来了。
.小结:刚刚同学们有什么多的发现,有没有同学尝试用手堵住注射器小孔,推和拉会有什么发现?

小学科学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小学科学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小学科学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小学科学教案篇1一、课程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四、教学措施: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生的,理解风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能从多方面感受风的存在,并能提出的有关风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模拟、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风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愿意利用所学的热对流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铁架台、蜡烛、火柴、细线、风的形成演示箱(纸风箱)、蚊香、湿毛巾、实验记录纸等五、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风)注:多媒体课件放风的声音。

(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并试着解释这一现象。

生:下面的纸条往里飘,上面的往外飘……生:风吹的结果……师:想不想知道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出示课题:风的形成)二、师生科学探究活动。

(一)首先进行活动一:观察上升的空气1、下面我么来做一个有关的实验,叫做“纸螺旋圈转起来”,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学生先了解教材提示,教师出示实验提示:①剪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②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③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教案一等奖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教案一等奖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教案一等奖《六年级下科学教学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六年级下科学教学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等奖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等奖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等奖《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等奖课程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3.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1.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学习成果评价:层次1: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不清楚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层次2: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但是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层次3: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探究能力: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后学生不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但是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1.拓展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二、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2: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3: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探究能力层次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不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2: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3: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三、教学准备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

(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探索和调查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小学科学案例设计一等奖《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小学科学案例设计一等奖《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案例设计[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本课从“清新的空气使我们感到舒适”引入,在观察、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一步一步对空气污染现象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的深入认识,理解燃烧对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

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借助一组组清新的大自然风景图,让学生感知认识“清新的空气使我们感到舒适”,导出课题;然后展示出一组组空气受污染的场景,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找出这些地方污染空气的主要因素是“燃烧”。

通过学生看到的现象,激起学生探究事实真相的原因,引入实验探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燃烧会产生烟尘,污染环境”,从而让学生学会用“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对待科学探究中的某一个问题,养成用科学的思维猜想,实际操作验证,并根据现象解释其中的原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学习目标]1、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

2、利用实验验证“燃烧会产生大量烟尘,造成空气污染”,树立环保意识,意识到自觉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意识到不同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程度不一样。

4、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树立互相协作,乐于探究的精神。

5、细心地观察身边的小事,交流在观察中发现的现象,并尝试说出从观察中所感悟到的科学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实验研究燃烧为什么会污染空气。

难点:根据以有的经验解释“石棉网变黑”的原因。

[实验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2、学具准备:蜡烛,燃油灯,石棉网,打火机,探究实验报告单(实验准备意图:课件主要由大量空气污染图片、学生实验的小提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的问题组成。

在为学生准备探究所用的实验器材时,利用蜡烛和燃油灯作为燃烧材料方便易于操作,同时为学生发现不同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同埋下伏笔,石棉网代替纱布避免被火烧着,保证实验安全性。

探究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过程,养成操作、观察、记录、思考相结合的实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获奖作品小学科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二、教学方法梳理: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搜索土壤与植物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搜索关于土壤与植物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四、学习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并能学会做到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得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3、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4、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并知道土壤与植物的关系2、教学难点: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六、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活动材料准备:有关植物与土壤的资料、赞美土壤的诗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种植在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不同土质相同的植物等七、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了解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二)猜想假设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三)制定方案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汇报讨论结果(四)实验探究1、交流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小组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观察、思考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总结:土壤对植物的生长作用2、探究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教师出示种植在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不同土质相同的植物,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积极思考“相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进行探究:不同种类的土壤对同一种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中,引导学生注意的问题:要选择哪种植物与哪几种不同的土壤?要保持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把同样大小的豆苗分别种植在三个相同的花盆中,里面装有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浇同样多的水,放在相同的环境下动员学生:展示交流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2、教师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4、评价活动,主要开展自评与互评来评价,从搜集资料,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六)延伸创新1、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2、到田间地头去采访、调查《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并写出采访记录或调查报告设计意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知识,尤其是新科技方面资料,努力使活动落到实处八:教学评价设计: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实物奖励,发放标志性科学奖章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都可应用到科学教学中去,以此,调动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而且这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九:设计特色简述:1、把科学课程的目标落到实处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2、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我本着就近的原则给他们分组,每组学习最好的那个学生为组长,字写得最好的那个学生为记录员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纪律、安全、组织、分配带材料等工作,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中逐渐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实验、交流、带材料、作记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评,再推荐优秀学生在班上评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承载着科学教学的所有价值,但现实却不能让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内容、核心内容、重要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探究式教学,如果探究的问题超过两个,则次要的内容要用其它方法进行变通探究时,要独立与合作结合起来,能分组做实验就分组做,不能分组做的老师要演示实验,不能演示实验的,要运用多媒体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设计总之,尽自己最大努力坚决、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姓名:王艳娜邮编:471841邮箱:hnxaccwsl@电话:《了解空气》教学设计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曹村乡初级中学小学部王艳娜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本节课的教学,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个探究过程《了解空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探究“空气”的第一课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沙而《了解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知道空气就在自己身边第二部分:通过“纸团不湿”、“水下倒空气”这两个比较经典的、具有魔术般神秘色彩的实验活动,并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本课的重点在第二部分教材的思路是让学生学会做这两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从而得出结论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指导学生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的性质,即通过“吹气球”的游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利用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常见的、有结构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做就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是积极主动、有效的,探究的经历是真实而深刻的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沙而《了解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知道空气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1、通过运用观察、体验、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一些性质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到一种新的探究方法3、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中的困难与快乐重点: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透明的、不漏气的塑料袋,一个大头针学生四人一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两三张32K的废作业本纸,一个干抹布一、激趣导入·教师做一个“水下点蜡”的魔术游戏·猜猜关于空气的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味道人们离开它,谁也活不了”·播放课件,引出问题·我们来研究空气,谁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空气的知识·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你还想知道空气的什么问题?现在,我们就来研究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二、.感觉空气1、收集空气·要研究空气就要先想办法”逮住”它,怎样才能”逮住”它呢?大家来想想办法??·我们用塑料袋来收集空气,大家一起动手,看谁收集的空气多?2、感觉空气空气是什么样子的东西?收集到空气后我们怎样研究它呢?我们要先用感官来观察大家想想办法怎样用感官观察?·我们可以用手来摸一摸、按一按,看看有什么感觉?·我们在袋子上扎一个小孔,挤压塑料袋,让空气吹在脸上,你有什么感觉,听听有什么声音???·别忘了填写你们的科学文件夹啊!3、交流对空气的感觉我们刚才运用感官观察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交流会使我们每个人有更多的发现大家感受了空气,说出了这么多对空气的感觉,真不错!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如果你把这个实验做成功,并能研究出其中的科学道理,你就可以成为一位魔术师了??三、.纸的奇遇1、用桌子上的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做魔术·把纸揉成团,放到玻璃杯里,紧压在底部,要压紧,杯子倒过来时不能掉下来先猜一猜,把杯子倒扣直立着压到水的底部,纸团会不会湿?·实际做一做看究竟会不会湿(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看看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引导他们将实验做成功)2、解释纸团为什么不会湿?·先想一想,看能不能作出解释·再做一次,仔细观察压入水中的玻璃杯里有什么现象?·解释玻璃杯里那段”空”着的地方是什么?·水已经没过了杯子,为什么杯子里有空气的那一部分水进不去呢?这一部分让空气占着,所以水进不去这叫空气占据空间·现在知道纸团为什么不会湿了吗?四、谁赶走了杯中的水1、再来做一个魔术会做一个魔术还称不上魔术师,大家还能用桌子上这些材料再做一个魔术吗?让我们再来变一个魔术,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这一次让你们自己来变,把一推荐参加“2008年全国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材料之一江门市江海区江南小学徐爱娥一、概述《唤醒种子里的生命》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课的内容,需要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学习种子萌发过程所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它是第七课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后面学习种子的萌发过程、子叶的作用等内容的重要基础二、教学目标分析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种子萌发过程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及成因2、能力培养目标:学生经历“实验—观察—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研究,培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的好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种子萌发的有关知识,体会植物的奥秘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组织学生经历科学的实验和探究,将实验的条件和实验的结果联系起来,进行前因后果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难点:根据实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总结种子萌发过程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参与学习的是五年级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该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一定的感知同时,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有较强的兴趣,动手实验能力不断在加强,对生活中隐含科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活动的分析能力还不强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我采用了实验法、分析法、猜想——探究法等方法组织教学首先以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阐明本课的学习内容,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探究种件,然后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种子为什么发芽和不发芽的成因,让学生真正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并引深讨论种子发芽的其他外界条件,最后通过小结进行课后延伸学习六、教学准备3个实验种子发芽的杯子、一个花盆、课件、投影仪七、教学过程课前,在课室实验角摆放三个各装有泥土和10粒菜豆种子的杯子,安排学生轮流每天按课本实验要求去实验,全班同学每天用课间时间去观察,并做好记录许许多多的种子存放在仓库里,经过农民伯伯的播种,种子种到了地里生根、发芽师:同样的种子,为什么在仓库里不发芽,种到地里种子就会发芽?你们想知道是怎样唤醒种子里的生命吗?生:想!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唤醒种子里的生命”的奥秘,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师:课前,我们在实验角做了种子发芽实验,同学们也进行了观察和记录,请同学们说说实验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不浇水,保持浇适量的水,浇较多的水,土壤干燥保持土壤湿润使土壤浸在水中2、引导猜想,确定条件师:一样的种子,在土壤里为什么有的会发芽,有的却不发芽?猜想一下: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板书: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有:水、空气、阳光、土壤、、、、、、利用实验和生活经验,验证猜想验证一:1号杯不浇水,杯子里的种子没有发芽,2号杯浇了适量的水,杯子里的种子发芽了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有水验证二:3号杯浇较多的水,土壤坚硬,没有空气,杯子里的种子没有发芽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有空气验证三:课室实验角没有阳光,但2号杯子里的种子发芽了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可以没有阳光验证四:课件出示植物生长在水中、无土壤种植的图片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可以没有土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有:水、空气3、引导探究,分析成因出示3个实验种子发芽的杯子,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种子不发芽和发芽的情况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小组讨论:实验控制的条件与实验现象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控制的条件直接影响实验现象1、课件出示课本主题人物的问话图:温度对种子萌发有没有影响呢?怎样研究昵?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观点3、课件播放种子的告白:我的发芽除了需要水和空气,还需要一定的温度可是太高的温度或太低的温度都会使我失去萌发,只有最适温度才是我萌发的最理想的温度条件得出: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它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4、小组讨论:你会怎样进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请把你的想法、观点写下来学生完成后,把几位同学实验的观点投影出来供大家参考全课总结,课后延伸1、今天我们一起通过种子发芽实验,从中有了很多新发现,也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回家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按自己实验的想法去做一做“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下周请你把实验的过程、实验的情况告诉大家2、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网上、图书馆去查找种子萌发的相关知识,看看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种子的萌发?让我们共同去感受植物发芽、生长的奥秘,好不好板书:唤醒种子里的生命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有:水、空气、温度实验控制的条件直接影响实验现象八、教学评价设计课结束时,教师对本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后,让学生在评价表中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小组成员进行互评课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出评价反馈,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具体的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情况:知道种子萌发过程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知识应用:会分析实验中种子为什么发芽和不发芽的成因,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学习参与情况: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注意吸取其他同学解答问题的正确方法,找出同学解答中的错误,积极参与协作?表现情况:认真思考,课堂上和小组内发言,表现积极,对小组有贡献?学习方法:对其他类似性质的教学内容,能够迁移学法?教学方面: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教学效果等小组成员学习互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