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离子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钙离子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尤其是钙离子对血凝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指???

血液凝固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血液凝固的途径有两条,即: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

内源性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因血液与带负电荷

的异物表面接触而启动。表面激活所生成的凝血因子幻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可以激活F K, F IX a在钙离子的作用下与F W a在活化的血小板提供的磷脂膜表面结合成复合物可进一步激活F X。

外源性凝血途径指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又称组织因子途径。当血管损伤后暴露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与F W a、钙离子结合而形成复合物。这个复合物在磷脂和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迅速激活F X生成F X a。由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生成的F X a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可与F V a在磷脂膜表面生成结合生成F X a-F V a-钙离子-磷脂复合物,即:凝血酶源酶复合物,进而激活凝血酶原,诱发凝血过程。

资料显示{1}:因子I,即纤维蛋白原,由肝实质产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

转变成纤维蛋白聚合体,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变成牢固的、

不可溶解的纤维蛋白。因子H在凝血酶和钙离子的作用下才分解出具有活性的凝血酶。因子皿也会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与因子%结合成复合物从而激

活因子X。因子V在F X a、磷脂、钙离子形成的凝血酶过程中起催化作用,从而加速了凝血酶原转变成了凝血酶。因子W, 即钙离子,在凝血过程中许多环节都需要钙离子的参与,有间接证据证明钙离子再被吸收以后吸附以维持凝血因子的电荷表面或稳定各种凝血蛋白质、磷脂等结构。

当血小板活化后,胞质内高浓度的钙离子可以引起血小板的收缩活动,可以促进血块凝固。当血液中缺乏钙离子的时候,血液不凝固, 资料显示:如果血凝的复钙时间增长,则出现一定程度的抗凝血现象。复钙时间:是指脱钙抗凝的血液在加入钙离子后重新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三、实验对象:

家兔。

四、实验药品及器械:

兔手术台、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水浴箱、动脉夹、动脉插

管、试管架、试管、5ml注射器、大烧杯、小烧杯、棉花、冰块、石蜡;1%戊巴比妥钠、肝素、脑组织上清液、5%氯化钙、5%磷酸钠。

五、实验步骤:

1、麻醉:用1%戊巴比妥钠3ml/kg由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麻醉的标志:呼吸平稳、瞳孔散大、角膜反射消失及四肢疼痛反射消失。

2、固定:将麻醉好的兔子仰卧位固定于兔台上

3、备皮:颈部剪毛。

4、准备实验:准备对照组、脱钙组、高钙组,装好实验药品.

A组:按下表装好药品A(1-7)

B组(即脱钙组):在A组药品的等量前提下在试管B(1-7)中

加入5%磷酸钠1ml。

C组(即高钙组):在A组药品的等量前提下在试管C(1-7)中

加入5%氯化钙1ml。

5、手术:颈部正中切口(5—7cm),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结扎,外周端夹动脉夹并插管。

6、开始操作并记录数据。

六、观查项目:

按下表操作并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七、实验结果预测:

根据预测结果绘制时间曲线,并进行对比及结果分析

O

八、分析讨论:

运用单一变量和多变量来验证这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时,棉花接触面粗糙,相当于血管管壁破裂激活凝血酶加快凝血时间,故较对照管时间短;而石蜡则保持了光滑血管的特性,延缓了凝血时间,也可是说是光滑的管壁激活的您能凝血酶少,较对照管时间长。

温度不同时,当对照管在室温20摄氏度以下时凝血酶不能被完全激活发挥最大凝血效率,而37摄氏度则提供了凝血酶的最适温度故血液凝固时间较对照管短,而冰浴条件下则抑制了凝血酶的活性使其凝血时间延长。

当加入脑组织的

九、注意事项:

1、记录凝血时间应该力求准确。

2、判断凝血的标准要求一致。一般以倾斜试管大45度时试管内血液不见流动为标准。

3、合理分工,对比实验的采血的时间要紧接着进行。

4、每支试管的口径大小及采血量要相对一致,不可相差太大。

5、麻醉时速度要缓慢,边观察边麻醉,手术时要尽量钝性分离避免出血。

6、手术完毕后要由耳缘静脉注射空气处死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