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人高考考试生态学第四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2017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简称成人高考,是我国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毕业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希望大家喜欢。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一、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2.生境4.限制因子5.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3.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te):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型和生态型:(1)趋同适应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2)趋异适应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1.简述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2.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及其补充。

9、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10、在诸多生态因子中,(BD)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能替代少数其它因子B.对植物生长有明显影响C.把其它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对因子有影响作用的因子11、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12、试述生态因子的补偿性和不可替代性当某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不足时,可以由其它因子来补偿,结果仍可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例如光强减弱所引起的光合作用下降可以依靠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这也是森林林冠下幼苗能够存活生长的一个因素。

但是,这种补偿作用不是没有限度的,它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作部分的补充,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1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作用)(适应)和(反作用)。

14、简述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成考生态学2017学习讲义

成考生态学2017学习讲义

成考生态学2017学习讲义1、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

物候研究观测的结果,可应用于确定农时、确定牧场利用时间、了解群落的动态等,特别是,对确定不同植物的适宜区域及指导植物引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2、简述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便称为临界温度。

在临界温度以下,温度越低生物受害越重。

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

3、简述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上限后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温度越高对生物的伤害作用越大。

如高温可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的这两个重要过程失调,还可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

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3个方面。

4、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水生植物在水体环境中形成了与陆生植物具有很大不同的特征:一是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

二是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

5、简述土壤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的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紧实的粘土和松散的沙土都不如壤土能有效的调节土壤水和保持良好的肥力状况。

土壤结构可分为团粒结构、块状结构、片状结构和柱状结构等类型。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决定着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而土壤水分、空气和温度及其配合状况又对植物和土壤动物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普通生态学重点总结【精华】

普通生态学重点总结【精华】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三章种群生态学第四章群落生态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第六章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第七章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学的定义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E.Haeckel,1866)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实则上包含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4个理论主体。

生态学的定义还有很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怎样生活和它们为什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

(埃尔顿,1927)●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Andrenathes,1954)●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E.P.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马世骏,1980)●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E.P.Odum,1997)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971,Odum,《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

(2)该地区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

(3)各种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光、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环境对生物的调节(如光周期现象)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如固氮作用)三、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

●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1、生态学发展简史(1)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公元16 世纪以前:在我国:公元前1200 年《尔雅》一书,草、木;公元前200 年《管子》“地员篇”;公元前100 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 节气,同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本草纲目》。

202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知识点汇编复习资料(完整版)

202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知识点汇编复习资料(完整版)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汇编第一章绪论考点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经典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现代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考点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生态学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自身特殊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即是“生态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一定实体(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纵向方面来说,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的个体为研究对象。

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相当。

2种群生态学: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3群落生态学:群落是由一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结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4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稳定及其调控机制。

5景观生态学:景观指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异质性组合,探讨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尤其强调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

6全球生态学:区域和景观范围扩展到全球,是全球生态,也即生物圈或生态圈。

这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组织层次,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3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更多地寻找到猎物、采集到野果,不得不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周围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自觉与不自觉地了解和积累动植物以及自然的知识,选择栖居在生存条件比较好的环境之中。

(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进入17世纪以后,随着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成长17世纪早期。

达尔文发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学说“天择论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发表《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植物生态学》)。

成人高考生态学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对于成人高考的考生来说,掌握生态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生态学知识点。

一、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非生物因子如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

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量源泉,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不同的影响。

温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着重要的限制作用,比如冷血动物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恒温动物则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体温恒定。

水是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它不仅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还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和生理过程。

土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的基础和养分。

生物因子则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个体和不同种生物。

例如,种内竞争会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而种间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等也会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影响。

二、种群生态学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数量的变化。

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性别比例对种群的出生率有着重要影响。

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种群的增长模型有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指数增长在无限环境中发生,逻辑斯谛增长则在有限环境中,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 值)时,增长停止。

三、群落生态学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群落的重要特征,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优势种等指标来描述。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表现为群落的分层现象,如森林中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水平结构则表现为不同地段的物种分布差异。

成人高考2017生态学常考重点识记

成人高考2017生态学常考重点识记

成人高考2017生态学常考重点识记
1、食草动物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有那些?
①许多食草动物的取食是有选择性的,影响群落中物种多度
②啃食抑制了竞争物种的生长,从而加速和维持了低竞争物种的多样性
2、种群密度制约有哪几种形式?简单解释一下这几种形式。

①过度补偿
②补偿不足
③准确补偿
3、在高度富养化的湖泊中蓝绿藻能成为优势浮游植物的原因?
(1)浮游动物和鱼类宁可吃其他藻类也不愿意以绿藻为食;
(2)很多蓝绿藻都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因此当氮短缺时它们就处于有利竞争地位。

4、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1)收获量测定法;
(2)氧气测定法;
(3)二氧化碳测定法;
(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5)叶绿素测定法
5、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6)限制性作用。

生态学成人高考知识点

生态学成人高考知识点

生态学成人高考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它以生物、环境和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下面就是一些生态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生物群落是具有明显区域性、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相互作用的生物体的集合。

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类型,如森林、湿地、沙漠等。

它们是复杂的动态系统,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维持着自身的平衡。

2. 生态位与生态位分化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所占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角色。

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性与生态位,通过适应环境中的资源利用或避免竞争,实现物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而生态位分化则指的是同一生境中的不同物种通过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减少竞争,实现多样性与稳定性的策略。

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性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抗病能力、恢复能力和生产力,并能维持循环系统和能量转化的平衡。

4. 生态扰动与生态恢复生态扰动是指环境中发生的突然的或周期性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灾害、人类活动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恢复是指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使其回归到原有的稳定状态或接近原有状态的过程。

生态恢复可以通过引入物种、改善环境质量和调整人类活动等方法来实现。

5. 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压力。

它是一种评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指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生态学提供了诸多方法和理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小生态足迹,实现可持续发展。

6. 生态因素与生物适应生态因素是指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食物等。

成人高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成人高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1、简述荒漠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极端干旱地副热高压带和大陆中心。

(2)生境:极端干旱。

(3)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极其贫乏;②优势植物是超旱生灌木,肉质旱生植物和短命植物;③群落结构极其简单,许多地方连一个层次都没有;④生物量和生产力极低。

2、简述苔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北冰洋沿岸。

(2)生境:冬季酷寒且漫长,夏季凉而短促,土壤具永冻层。

(3)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贫乏;②优势植物是苔藓、地衣和极耐寒小灌木;③植株低矮;④生长极其缓慢;⑤多年生地面芽为主。

3、比较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的异同。

4、分析比较远洋生态系统表层和深层的特征。

表层:光照充足、生产者多、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多、生产力高。

深层:光线微弱、几乎无生产者、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少、生产力低。

5、为什么说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类非独立性的生态系统?(1)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大。

(2)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资料靠其他生态系统输入。

(3)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废弃物要运到其他生态系统去。

成考生态学复习计划首先,要紧扣课本,要求教师认真钻研大纲、考纲,在此基础上回归课本,逐章梳理,避免拔苗助长。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某一部分教材的主要内容加以回顾,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把这些知识串成线、织成网。

例如,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十大主题,突出了环境教育的地位,在内容标准的多数主题中,都渗透了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爱护一草一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和要求。

在初中生物学课程的不同专题中,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教育内容。

教师在理解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努力实现课程的目标。

生物复习熟悉教材要做到细,理解教材要做到懂和清,掌握教材要做到准和活。

其次,要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

初中生物知识点多而杂,记忆量大,要强化记忆,将所学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也就是说要将所学的知识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将学生原有知识重新分解、消化、提炼、组合。

最新版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四章群落生态第四节

最新版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四章群落生态第四节

第四章群落生态第四节生物群落的发生与演替一、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群落的形成,可以从裸露的地面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

但任何一个群落在其形成过程中,至少要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植物之间的竞争,以及相对平衡的各种条件和作用。

裸地是没有植物生长的地段。

它的存在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件和场所。

裸地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但主要是地形变迁、气温现象和生物的作用。

而规模最大和方式最多的是人为活动。

上述几种原因,可能产生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已被彻底的消灭。

如冰川的移动,流水沉积等。

属于此类情况,所产生的裸地称为原生裸地。

这两种情况下,植被形成的过程是不同的。

前者植被形成的最初阶段,只能依靠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自外地传播而来。

而后者,残留在当地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发育,在一开始就起作用。

在裸地上,群落形成的过程有三个阶段:(1)侵移或迁移阶段侵移是指植物生活的繁殖体进入裸地,或进入以前不存在这个物种的一个生境过程。

繁殖体主要是指孢子、种子、鳞茎、根状茎,以及能繁殖的植物的任何部分。

植物能借助各种方式(风力、水流、动物、人类)传播它的繁殖体,使它能从一个地方迁移到新的地方。

繁殖体的传播,首先决定于其产生的数量。

能作为传播的繁植体,在其传播的全部过程中,常包括好几个运动阶段,也就是说植物繁殖体到达某个新的地点过程中,往往不是只有一次传播。

繁殖体迁移的延续性决定予可动性、传播因子、传播距离和地形等因素。

侵移不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群落变化和演替的重要基础。

(2)定居阶段生物扩散到一个新区后,定居成功的可能性随扩散距离下降,随新区域的适应性增加。

最迅速定居成功的是扩散力很强、对环境条件忍受幅度大的物种。

低等植物(如地衣、苔藓)和杂草具备这些特性,有开拓新区的能力,是生物群落的先锋物种。

在原生裸地最初形成的只能是地衣群落,而在次生裸地,一般最早形成苔藓群落或杂草群落。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1.生态学的概念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的科学。

(1866年德国海克尔)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定义: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奥德姆)现代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生态系统(2)研究内容: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①个体生态学(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学相当)②种群生态学③群落生态学④生态系统生态学⑤景观生态学⑥全球生态学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1)根据组织层次分类,可以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2)根据生物类群分类,可以分为:普通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3)根据生境类型分类,可以分为: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4)根据研究方法分类,可以分为:野外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和理论生态学(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可以分为:生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等(6)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可以分为:农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1.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般地说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前)(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1866年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科学名词(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出现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叫渗透交叉;生态学学派分化(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今):1935年坦斯利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1939年提出“生态平衡”概念2.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系统分析方法成为生态学的方法论基础(2)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理和定量研究(3)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4)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5)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迄今尚难以或无法使自然现象全面地在实验室内再现,故野外调查仍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实验研究:包括控制实验和实验室分析3.模型模拟研究:主要通过系统分析来研究生态系统,是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的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ps:系统分析指有步骤地收集系统信息,通过建立与系统结构、功能有关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

最新版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四章群落生态第五节

最新版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四章群落生态第五节

第四章群落生态第五节生物群落的分类与分布一、中国植物群落的分类系统我国生态学家在《中国植被》一书中,参照了国外一些植物学派的分类原则和方法,采用了“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等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等级中均作了相应的反映。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

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

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

其系统如下: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亚群系群丛组群丛亚群丛1.植被型、群系、群丛的概念(1)植被型凡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如寒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荒漠等。

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植被型组,如针叶林、阔叶林;草地、荒漠等。

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片层或指示层的差异可划分为植被亚型。

这种片层结构的差异一般是由于气候亚带的差异或一定的地貌、基质条件的差异造成的。

例如温带草原可以分为三个亚型:草甸草原(半湿润)、典型草原(半干旱)和荒漠草原(干旱)。

(2)群系凡是建群种和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例如,凡是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任何群落都可归为大针茅群系。

以此类推,如兴安落叶松群系、羊草群系、红沙群系等。

如果群落具共建种,则称为共建种群系,如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将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相近属或同属)、生活型(三级和四级)近似或生境相近的群系可联合为群系组。

例如,落叶栎林;丛生禾草草原;根茎禾草草原等。

在生态幅比较宽的群系内,根据次优势片层及其反映的生境条件的差异而划分亚群系。

如羊草草原群系可划出:羊草+中生杂类草草原(也叫羊草草甸草原),生长于森林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或典型草原带的沟谷黑钙土和暗栗钙土上;羊草+旱生丛生禾草草原(也叫羊草典型草原),生于典型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栗钙土上;羊草+盐中生杂类草草原(或称羊草盐湿草原),生于轻度盐泽化湿地,碱化栗钙土、碱化草甸土、柱状碱土上。

成人高考生态学备考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备考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备考复习知识点2017成人高考生态学备考复习知识点在成考考试中,生态学是重头戏,因此提前做好相应的复习很重要。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生态学备考复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成人高考生态学备考复习知识点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成考生态学判断题复习1.在生态学中,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是同一概念,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2.人为因子属于特殊的生物因子,它的提出是为了强调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作用。

(√)3.生态因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的特点。

(√)4.广适性生物属狭生态幅物种,狭适性生物属广生态幅物种。

(×)5.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是固定不变的,即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是一定的。

(×)7.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能根据环境条件进行小的调整。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针对某一特定主体,相对的意义。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二)生态因子的类型1. 按有无生命的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

2.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地形因子,(4)生物因子,(5)人为因子3. 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1)稳定因子,(2)变动因子。

4. 按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1)密度制约因子,(2)非密度制约因子。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一)综合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单因子变化,必起其他因子发生不同程度变化。

(二)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三)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不可替代性: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

补偿性作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补偿仍有可能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四)阶段性作用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

(五)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一)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其他元素供应充足时,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态物质的量。

(二)限制因子定律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因子,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布莱克曼:提出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也具有限制性影响。

(三)Shelford耐性定律1.一种生物能够生长与繁殖,要依赖综合环境中全部因子的存在,其中一种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就会衰退或不能生存。

2.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这个耐受范围的大小。

2017成人高考生态基础知识点一

2017成人高考生态基础知识点一

2017成人高考生态基础知识点一1、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为世界面积最大、最典型。

(2)生境:亚热带季风季候,夏热冬温,无太明显干燥季节。

(3)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丰富(不及热带雨林);②群落结构复杂(不及雨林);③板根、茎花等现象几乎不见;④优势植物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和木兰科;⑤无明显季相变化。

2、简述落叶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北美大西洋沿岸,西、中欧、亚洲东部。

(2)生境:欧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北美为温带季风季候,共性是四季分明,冬季较干冷。

(3)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较丰富;②优势树种为壳斗科、槭树科、桦树科、杨柳科;③群落结构简单;④季相明显。

3、简述北方针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北半球寒温带,贯通欧亚、北美大陆。

(2)生境:气候寒冷、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和,终年湿润。

(3)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较贫乏;②乔木以松属、云杉属、冷杉属和落叶松属组成;③群落结构简单;④不同树种的森林外貌和季相不同。

4、简述热带草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热带森林与热带荒漠之间。

(2)生境:终年高温,降水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

(3)群落特征:①有星散分布的耐旱乔木;②喜热禾本科植物占优势;③季相明显;④大型草食动物和大型肉食动物丰富。

5、简述温带草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温带大陆内部,荒漠与森林之间。

(2)生境:半干旱、半湿润气温,低温。

(3)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贫乏;②以耐低温、旱生禾本科,豆科为主;③草本具典型旱生特征;④季相明显而华丽;⑤群落结构简单,仅草本层。

1、简述云杉砍伐迹地上的次生演替系列。

(1)采伐迹地阶段(杂草群落阶段);(2)先锋树种阶段(阔叶树种阶段);(3)阴性树种定居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阔叶混交林);(4)阴性树种恢复阶段(云杉恢复阶段)。

2、顶级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有:(1)生物量高;(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3)净生产量低;(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杂;(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6)群落稳定性高。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成人高考必背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成人高考必背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成人高考必背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以整体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涉及生物、环境、人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成人高考中,生态学基础知识是必备的,在此将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以便备考。

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平衡。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组织结构。

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通过生长、繁殖等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

3. 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捕食关系等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生存和繁殖,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构成。

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体,非生物组成包括土壤、水、空气等。

2.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能量流动则通过食物链实现。

四、生态平衡与生态恢复1.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类的干预和修复措施,使破坏的生态系统得以修复和恢复。

生态恢复包括植被的恢复、土壤的修复等多个方面。

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和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生态学笔记整理

生态学笔记整理

《基础生态学》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4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按组织层次划为:①个体生态学②种群生态学③群落生态学④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①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作用;③阶段性作用;④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注意看下这节P20)1.植物的光周期现象:①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萝卜,菠菜,小麦,凤仙花等。

②短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牵牛等。

③中日照植物:昼夜长短接近相等时才开花的植物,如甘蔗。

④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如蒲公英,四季豆,黄瓜及番薯等。

2.动物的光周期现象:①繁殖的光周期现象:长日照动物(鼬,水貂,刺猬,田鼠,雉)短日照动物(羊,鹿,麝)②昆虫滞育的光周期现象:如梨小食心虫。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本科》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本科》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科目题型及考情分析具体题型如下表:题型题数每题分值总分值选择题20小题2分40分填空题20小题2分40分判断题10小题2分20分简答题3小题10分30分论述题1小题20分20分总计54小题150分从表可知,生态学基础的考试题型较多。

分5个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都不低。

正常我们进行学习的话可以拿到30-40分左右。

一般我们报考农学类专业的学员对我们的生态学基础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普遍拿不到高分。

其实生态学考的知识点比较集中,我们只要掌握以下考点,拿到高分还是比较简单。

最少能拿60分以上。

195一、生态学基础选择题考点分析选择题占了40分,一般我们正常的话可以拿到10分以上,掌握我们下面的考点,我们最少可以拿到20分以上。

考点一:绪论1.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生态学;(2)种群生态学;(3)群落生态学;(4)生态系统生态学(5)景观生态学;(6)全球生态学3、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4、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5、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6、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4)现代生态学时期7、原地观测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研究;(2)实验室研究;(3)系统分析和模型196考点二: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2、环境: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3、生境:特定群落的生态因子的总和(无机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

生境是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4、限制因子: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那些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而限制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关键性因子,叫做限制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成人高考考试生态学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物质环境
本章重点
问答题
1.简述植物对极端水分的适应?
2.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哪些类型?
3.简述水生动物的水平衡调节机制?
答:(1)海洋鱼类(低渗):低渗:体内渗透压低于体外,水分向外扩散,盐分进入体内。

通过食物、代谢水和饮水获得水,多种多样的泌盐组织排出多余的盐分。

(问题:a环境水势低,体内水分渗出体外b饮水补充,带入盐分导致体内盐分增高。

解决办法:a饮水b离子泵泵出离子c排尿排出离子)
(2)淡水鱼类(高渗):高渗:体内的渗透压高于体外,水由环境中向体内扩散,体内的盐分向外扩散。

通过排泄作用排出多余的水,盐分通过食物和组织摄入。

(问题:a环境水分渗入体内b排出水分带出盐分导致体内盐分丧失。

解决办法:a不饮水b盐腺吸收盐分c排清尿) (3)等渗:体内和体外的渗透压相等,水和盐以大致相等的速度在体内外之间扩散。

仅排泄失水,通过食物、饮水、代谢水获得水,泌盐器官排出多余的盐分。

(4)变渗(洄游鱼类):洄游性鱼类来往于海、淡水之间,其参透调节兼具高渗和低渗两种特征:依靠肾脏调节水,在淡水中排尿量大,在海水中排尿量少,在淡水中大量吞水,以补充水;盐的代谢依靠鳃调节,
在海水中排出盐,淡水中摄取盐。

4.盐碱土植物生理上适应的三种类型?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腐质殖非腐质殖
2.土壤质地
问答题
1.简述水生动物对水密度的适应?
2.陆生动物的水分适应途径?
3.盐碱土与沙生植物的生态适应特点。

1、水生植物有三类:(沉水植物)植物、(浮水植物)植物和(挺水植物)植物。

2、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3、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陆生植物又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4、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

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
5、水生动物对水分的适应(主要是鱼类),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与环境的水分平衡。

6、溯河洄游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最主要表现是(B)。

A.要适应温度的变化
B.渗透压由低向高调节
C.要使渗透压由高向低调节
D.渗透压的调节机制因环境而异
7、在淡水生活的鱼类,其渗透压一般属于(高渗)型。

(填高渗、低渗或等渗)
8、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

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
9、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

A.团粒结构
B.片状结构
C.块状结构
D.柱状结构
10、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D)。

A.湿生植物
B.水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旱生植物
11、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D)。

A.植物
B.原生动物
C.节肢动物
D.微生物
12、组成土壤的各种颗粒组合的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颗粒排列形式、孔隙度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称为(土壤结构)。

13、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D)。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14、以鱼类为例,论述水生动物如何维持与环境的水分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