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发展状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就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摘要:本文从筛选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假设,即本专科学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更加复杂化,本科生与专科生的初次就业发展因学历不同存在明显区别。基于2008-2012年毕业的本、专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本、专科生的初次就业发展状况从就业结果、求职过程和教育相关因素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验证了假设。关键词: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人力筛选
一、引言
2012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 万人。《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 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2010 届(89.6%)略有上升。其中,本科院校2011 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8%,与2010 届(91.2%)基本持平;专科院校2011 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89.6%)比2010 届(88.1%)多 1.5 个百分点[1]。本科与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这是否意味着本专科学历层次对就业的影响在减弱?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根据筛选假设理论就本科、专科教育与个人就业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信号,它是人们向未来雇主传达本来是不可观察到的生产率的一种方式。教育是一种标识个人能力的工具,为雇主选择、识别高能力的雇员服务,以便把雇员安排在不同的职位上。教育成就被用来作为挑选的手段,它是通过一纸文凭反映个人的先天能力,对社会只具有信息价值。随着高校的扩张,人们的教育水平普遍上升。但由于就业机会有限,雇主为更好识别求职者,便把工作对求职者教育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据此理论并联系现实情况,本文做出假设:本专科学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没有减弱,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化,本科生与专科生的初次就业发展因学历层次不同仍有明显区别。为验证假设,本文针对毕业时间段为2008 年-2012 年的本科生和专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根据问卷所得结果并利用已有的就业数据作为参照,从就业结果、求职过程和教育相关因素对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就业结果
对就业结果的分析是反映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状况的最直观途径,在这一部分主要比较本专科生就业地点选择、专业对口率、就业单位选择、月薪、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
1、籍贯—初次就业地点
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本、专科生,其初次就业地点的选择都与其出生地一致或接近。通过对籍贯与初次就业地点的两配对样本进行t 检验,Sig. (2-tailed)=0.01,结果显示两者无明显差异。通过问卷结束后的深度访谈得知,本专科学生回出生地就业的原因主要是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利用父母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就业机会。
2、专业对口率—初次就业意愿
统计结果显示,本专科学生就业时,专科生更希望找到完全专业对口的工作,其比例为16.7%,高于本科生11.6%。另一方面,本科生找到“与专业相关,但不一定要对口”的倾向更强烈,选择此选项的人数超过一半。实际就业时,专科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为61.9%,比本科生高出3.4 个百分点。
3、就业单位选择
在就业工作类型选择时,按工作单位性质划分,私营企业吸纳毕业生的人数超过了国有企业。本专科学生中,42.1%的学生初次就业单位都选择了私营企业。选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的人数合计才达到此比例。但在三资企业就业的人数,本科生为专科生的2 倍多,本科生占明显优势。
4、月薪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将本专科生的平均月薪以毕业时间为标准进行比较发现,近4 年,本科
生的月薪总体稳定,2012 年较2011 年有所下降。专科生的月薪处于逐步上升的阶段。本专科学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在2009年差距最大,约1000元。但差异逐渐减小,至2012年,本专科学生的月平均收入很接近。本科生较专科生在学历上的优势逐渐减弱,这可能是由于劳动力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更高的研究生、博士生学历削弱了本科文凭对雇主的吸引力。
5、晋升机会
对于“是否晋升”问题,本专科学生在晋升率上完全相等,均为31.7%,68.3% 的毕业生则从未在工作单位晋升过。
6、对初次就业单位的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是毕业生对所获工作的一种主观感受。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包括上级对待职员的方式、工作的稳定程度等方面。每个人的心理预期不同,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也会不一致。调查中发现,本科生的工作满意度均值为4.15,专科生为4.03,本科生对工作的满意度略高。无论本专科生,对“同事间的相处方式”最为满意,而对“要求下属做事的权力”的满意度最低。
7、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
对于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专科生与本科生都选择“至今未换工作”的占了大部分,分别是39% 和50%。总体而言专科生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短于本科生,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其自身学历影响,致使难以胜任工作要求。
8、工作变更次数
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专科生中48.8% 的人至今没有变更过工作;本科生中52.4% 的人至今没有变更过工作。选择变更工作两次的,专科生比本科生高10.1%;选择变更工作三次及以上的,专科生比本科生高2.7%。可见专科生变更工作次数一般要多于本科生。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发现,教育层次对毕业生就业地点选择、单位类型选择、晋升机会,甚至自我对工作单位的满意度都无明显影响。但在进行就业方向选择时,专科学生更偏向于专业对口的单位。这是因为专科生接受的教育带有更强的目的性,从而促使其选择专业对口工作的意愿更强烈。此外,本专科生在工作稳定度这一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专科生的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较本科生短,其变更次数也更多。
(二)求职过程
求职过程是高校毕业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其实践与探索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高校毕业生自身的能力、就业预期等因素决定了他们能否顺利通过该阶段,获得就业单位的认同,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获得第一份工作所用时间
大部分专科生和本科生都在毕业前就已找到工作,毕业前至毕业后六个月内找到工作的人数比例,本科比专科低 4.7%(见表2)。专科生获得第一份工作的用时比本科生短,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高职大专院校以职业教育为主,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更吻合;其次,高职大专院校更注重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的效果显著;再次,专科生的就业预期低于本科生,有业不就的现象相对较少[2]。表2. 获得第一份工作所用时间
专科
毕业前找到工作
53.7%
一个月内
24.4%
一至三个月
14.6%
三个月到六个月
4.9%
半年以上
2.4%
合计
100.0%
本科
毕业前找到工作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