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作品《美人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影视作品《美人鱼》
三年前,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稳夺内地影史春节档期票房冠军。三年后,《美人鱼》能否续写票房神话成为春节档期最大的悬念,尤其是它身处与《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激烈竞争的“三国杀”中。不过影片上映第一天,悬念既已化解:首日票房2.76亿元,同时创下华语电影首日和单日票房双纪录。
上映92小时,票房突破10亿元。上映19天,票房突破30亿元,创下历史纪录。可是,社会文化评论与一路飙红的票房数据极为不一致。影片上映后遭遇了较为两极化的评论,尤其是即时性和大众性可观的网络评价明显贬多于褒,许多希望为节庆增添更多欢笑的观众,表达出对这样一个单薄电影故事的失望。
的确,从电影编剧的角度来看,其叙事线索相对单一,爱情戏码酝酿不足;同时,导演在此并未像前作渲染底层小民(即个人英雄)的僭越和逆袭以折射文化脉络,而较为宏观地关注、处理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及其产生的问题;此外,电影美术特效无法否认的“简约”没有精进,甚至没有维持周星驰作品原有的电影工业力道。这样一部在文化评量中接近及格线的贺岁电影,为何能够横扫中国电影市场?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在今日迷影话语体系日渐总体化的内地电影市场中,该片借用文化怀旧的大众情结形塑着一次文化生产与消费行为的彼此温存,在尽可能合适的档期内找到尽可能匹配的观众。这个诉诸华人文化共同体记忆的操作说明在华语电影国度,周星驰仍然是顶级的电影IP,对电影市场和大众文化有着强烈有效的号召、感染力。周星驰作为最大的电影IP(IntellectualProperty)自2014年开始成为中国电影行业一个被热议与纠缠的概念,主流影视公司纷纷推出以IP为导向的创投项目。IP强调的是文化产品的跨媒介运营,与《美人鱼》同期竞争的《澳门风云3》以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是以成熟的文本或IP为起点,赋予其大众电影形态的文化再生产,前者是屡试不爽的电影续集,后者源自文学名著《西游记》。它们具有文化文本的知名度,文化价值可转化为品牌的潜力,因此强化了电影的成本控制与成功可能。
那么,独占市场鳌头的《美人鱼》IP价值何在?美人鱼的意象符号是一个可能的答案。这个上半身人体下半身鱼尾的奇妙形象既出没在王尔德的童话《渔夫
和他的灵魂》,也化身为《山海经》和《搜神记》中的“鲛人”,代表着人类普遍的文化想象。除此之外,美人鱼也频繁地出现在电影中,较为著名的就有好莱坞《美人鱼》《终极人鱼岛》和香港的《人鱼传说》等。但是我们可以发觉,周星驰版《美人鱼》的美人鱼母题并不是必然的,意即:如果将本片的人鱼置换成渔村渔民,也不会影响港片历久弥新的母题——资本的暴力驱逐、社区的飘零控诉。
与其说大众对奇幻生物趋之若鹜,不如说周星驰才是《美人鱼》观众的期待目标,事实上也构成了最核心的电影IP。当代华语电影的背景下,很少有哪部商业电影能够像该片一样如此紧密地与创作者相勾连。它与具有作者电影风格的文艺片绝非同类,如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贾樟柯的《山河故人》等。它不规避商业片的定位,着力于视觉造型、产品包装、叙事策略,电影投资也完全以利润追求为导向。当一批华语影坛顶级导演在电影产业化中折戟沉沙后,周星驰这个金字招牌正成为华语电影市场最具号召力的IP。无数内地观众自录像厅时代起便深受周星驰喜剧电影浸染,大银幕时代的《少林足球》《长江七号》《功夫》《西游·降魔篇》等作品又见证了星爷的电影实力不坠,遂使他成为中国内地迷影文化不可替代的神话。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他最为熟知的早期作品《大话西游》当年惨遭票房滑铁卢,后来却意外地在内地网络世界受到另类解读,转化成一种文化图腾,并在10年后的重映中收获超过2000万的票房。
当然,《美人鱼》作为新的原创故事,具有一定的电影内容潜在票房的基础,但“周星驰”个人IP着实为影片带来了更巨大的票房能量:“他用自己独有的喜剧模式颠覆了那些中心主义及不道德思想,维护了基本的人性与道德。正是凭借这一特色,他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
“周星驰”三个字足以成为“路人”观众买票的理由;而对于星爷粉丝来说,他更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话语)的情怀消费对象。影迷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晒出票根,用来回馈星爷在录像厅时代给予自己的快乐和精神支持。但是,“当欠电影票的口号早就从民间呼声变为营销话语,为了不露出被要挟的尴尬相,附庸风雅而滥竽充数的人反倒觉得跟风是件挺时髦的事。”说到底这还是一种影迷的自我确认。
《美人鱼》公映前不设置提前点映活动,同时抛出16亿~18亿的保底票房
预估,正说明电影资方对周星驰这个超级IP的足量信心。电影营销方将民间另类话语大胆合法化,无论是在印有“星爷陪你过大年”的海报上,还是影院主创见面会上,都让这位易于认同的亲切长者(意见领袖)“自上而下”地走向观众。
因周星驰IP的折冲,即便该片叙事单薄、情感转折突兀、幽默魅力不足、美术特效欠佳、对话口型失误,粉丝影迷甚至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原谅的,只因它署名周星驰。相比陈凯歌、吴宇森等知名导演近作所遭遇的“致命”挞伐,粉丝观众和普通观众对周星驰的评价总体上显得更为宽容。除了周星驰的大众文化号召力,我们还应该在整体的文化衍变中追寻阐释的可能线索。从录像厅时代到大银幕时代,周星驰不变的“无厘头”风格赋予了其作品序列的统一延续。具体到《美人鱼》,就比同期或之前的商业电影如《港囧》《万万没想到》《恶棍天使》显得更有水准,更接近喜剧,或较富有正面社会价值。在纵向与横向的电影运作中不断被循环增添新意(亿)的、作为IP的周星驰及其《美人鱼》,可以说是在正确的档期迎上正确的观众了。文化怀旧再生产?消费!
作为超级IP的周星驰的确是《美人鱼》获得商业成功的重要缘由,但是这IP是如何与普通观众、尤其是粉丝观众互动,因而继续再确认其文化内爆力量的呢?当影迷和星粉慢慢从童年或青年变成足具消费力的中壮年时,他们带着自己的长辈和后代再次通过《美人鱼》,向周星驰所凝聚的文化记忆、港片历史,以及自己的生命经验致敬。当一个个个体和家庭再次开启(或预备着未来的)文化怀旧时,IP便不再严格地属于个人,而进入了华人社会的集体记忆。
怀旧(nostalgia)意味着“社会的激烈动荡和转型嬗变,给人们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怀旧便成为人们缓解心理压力、寻求心理平衡的常用心理保护方式,怀旧行为的背后,是人类寻求心理安全感的表征”。《午夜巴黎》所描绘的就是这种心理现实,人们对身处环境的不适应和由此产生的不满,成为重返昨日的催化剂。这种力量让人们看上去没办法和现实妥协(事实上正妥协着),却又有能力与过去和谐共处。“当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在商业上一拍即合,大众媒介便力求在传播精神思想之外,寻求一个商家和消费者皆大欢喜的卖点”。
现代社会中怀旧情绪(文化)和消费文化(经济)的合谋体现着现代人文化认同与身份表述的危机。
无形的怀旧心理正带来有形的商业利益,也就是说,焦虑无根的现代人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