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城市经济论文

合集下载

高铁论文总结范文

高铁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亮点。

本文从高铁的背景、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经济影响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探讨高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背景20世纪末,我国开始关注高速铁路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铁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速铁路不仅极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发展历程1. 早期探索(19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高速铁路技术,并进行试点运营。

2. 规模建设(2000年代):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速铁路技术逐渐成熟,开始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网络。

3. 运营优化(2010年代至今):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技术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不断提高。

三、关键技术1. 轨道技术:高速铁路的轨道采用无砟轨道,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2. 列车技术:高速列车采用流线型车体、电力驱动、高速转向架等技术,确保了高速运行。

3. 控制技术:高速铁路采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实现了列车的高效、安全运行。

4. 通信信号技术:高速铁路采用先进的通信信号技术,确保了列车运行的信息传输。

四、经济影响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速铁路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2. 提高物流效率:高速铁路提高了物流运输速度,降低了物流成本。

3. 刺激旅游市场:高速铁路的便捷性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

五、社会效益1.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高速铁路缩短了人们出行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2. 促进文化交流:高速铁路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系,促进了文化交流。

3. 增强国家实力: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总结:高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总结高铁的背景、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经济影响和社会效益,我们可以看到高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我国高铁事业将继续发挥推动时代发展的动力引擎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高铁毕业论文

高铁毕业论文

高铁毕业论文高铁是指运行速度高于250公里/小时的铁路交通工具。

高铁的发展将铁路交通从传统的“铁轨电车”改变为“地下高速公路”,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阐述高铁的优势及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高铁具有高速、高效的特点。

高铁列车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50公里/小时甚至更高,在短时间内能够将乘客快速地送达目的地。

相比之下,传统的普通列车时速通常在100公里/小时左右。

高速的运行速度减少了旅行时间,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选择。

其次,高铁还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

高铁列车通常可一次搭载上百乘客,有些还可以跑马拉松开展活动。

这使得高铁成为大量人员运输的理想选择,既可以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又可以提高运输效率。

此外,高铁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铁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建设高铁需要大量的铁路工程和设备,对于相关企业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此外,高铁的运行也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收机会。

高铁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首先,高铁的快速和高效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工具,使得各地的人员流动更加频繁。

这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和人文交流,减少了地域之间的隔阂。

其次,高铁的建设也提高了人们对我国科技水平的认可。

为了建设高铁,我国在轨道技术、通信技术、安全控制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树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声誉。

尽管高铁有众多优势和积极影响,但其建设和运营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高铁的建设和维护费用较高。

由于高铁对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投资。

其次,高铁在线路规划和运行安全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

高铁线路的规划需要考虑地质地形、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这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做出艰难的抉择。

此外,高铁运行的安全和维护也需要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督和管理。

总之,高铁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具有高速、高效的特点,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中国高铁论文

中国高铁论文

中国高铁论文中国高铁发展论文摘要:本论文研究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优势和挑战,分析了中国高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设可持续高铁系统的建议。

引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建设国家,中国高铁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高铁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的交通方式,不仅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促进了经济发展,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运营安全、环境影响等。

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优势和挑战,并提出建设可持续高铁系统的建议。

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中国高铁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高铁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

从最早的京沪线、京广线到如今的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中国高铁覆盖了全国范围,并连接了主要城市和地区。

中国高铁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中国高铁的优势中国高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便捷:中国高铁的时速远远超过传统铁路,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2. 高效可靠:中国高铁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运营更加安全可靠。

3. 经济发展: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铁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4. 国际合作:中国高铁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帮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三、中国高铁的挑战中国高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运营安全:高铁的运营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 环境影响: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土地占用、噪音、能源消耗等,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3. 资金投入:高铁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需注意投资回报周期和运营的可持续性。

四、建设可持续高铁系统的建议为了保持中国高铁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完善技术和管理手段,持续加强高铁的运营安全。

【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影响实证分析—以武广高铁为例9600字(论文)】

【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影响实证分析—以武广高铁为例9600字(论文)】

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影响实证分析一以武广高铁为例引言................................................................................1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现状 (2)1.1高速铁路与各大经济区域间的联系 (2)I-M高速铁路与各发达地区间的联系 (2)1.1.2高速铁路与各欠发达地区间的联系 (2)1.2高铁对中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影响 (4)1.2.1高铁所带来的空间效应 (4)1.2.2高铁引起交通可达性变化 (5)2实证分析一一以武广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为例 (7)2.1武广高铁影响下的活跃度模型 (7)2.2模型最终结果 (8)3利用高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加快完善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11)3.2完善安全监管机制 ........................................................... H3.3增强地区吸引力 (12)3.4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12)4结论 (12)参考文献 (14)引言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与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全球社会地位的不断增强,我国的高铁建设紧跟着步伐,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高铁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原来的铁路运输的有效供给量,因此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动力以及更好的发展条件,对各区域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对我国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

发展高铁是建设和完善我国各个区域之间的主要运输通道的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问题,因此,本文将系统地评价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能够使高铁最大化其运输能力,且提高高铁的投资效益,并能够促进沿线区域的社会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高铁线路布局规划的建议。

高铁对生活中人们的影响论文

高铁对生活中人们的影响论文

摘要:高速铁路(简称高铁)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快速、便捷、安全的特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高铁在提升出行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以及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等多方面的作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高铁的快速发展是现代科技进步和交通方式革新的重要体现。

它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还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

二、高铁对出行效率的提升1.缩短旅行时间:高铁以其高速运行的特点,显著缩短了城市间的旅行时间,使得人们能够更快速地到达目的地,提高了出行效率。

2.增强出行便捷性:高铁站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区域,且班次频繁,为乘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选择。

3.减少交通拥堵:高铁作为一种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有助于缓解城市间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整体交通效率。

三、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1.带动沿线经济发展:高铁的开通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2.增强城市间经济联系:高铁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加强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有助于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

3.提升旅游业发展:高铁的便捷性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沿线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四、高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1.扩大生活圈:高铁的开通使得人们能够更便捷地前往远距离的城市,扩大了人们的生活圈和社交圈。

2.促进异地就业和居住:高铁的便捷性使得异地就业和居住成为可能,人们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工作和生活地点。

3.改变出行习惯:高铁作为一种高效、舒适的出行方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有助于环保和节能减排。

五、高铁带来的挑战与机遇1.挑战:高铁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高铁建设的高成本、对沿线环境的潜在影响以及与传统交通方式的竞争等。

2.机遇:同时,高铁的发展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机遇,如高铁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物流业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高考议论文范文:以高铁的速度前进

高考议论文范文:以高铁的速度前进

高考议论文范文:以高铁的速度前进正逢七月,党旗飘扬;改革开放,蒸蒸日上;人人努力,国富民强;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交通便利,路路通畅。

今喜迎建党90周年,京沪高铁跨越黄河长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高铁速度前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化作雏鹰,展翅飞翔!——题记我们生活的时代是高速发展的时代,身边的事物日新月异,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

如今的社会也是越发展越快。

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美好日子,望着身边快速闪过的滚滚车龙,向上崛起的高楼大厦,不由感叹时代发展的速度是如此的飞速。

此刻,中国就像那高铁一般,正以高铁的速度前进,迈向前方,迈向辉煌!你看,经过三年的奋战,京沪高速铁路终于投入了运营。

“千里京沪一日还”,1314千米的京沪线,流线型的新一代列车在广袤的平原上飞速疾驰。

朝发夕至,时代的快速发展让外出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无比的方便和便捷。

放眼世界,中国高铁数第一,安全质量有保障,那巨龙从北京出发,奔驰在我们的国土之上。

沿海前进,跨过长江黄河,造福沿线人民,令人无比感叹。

朋友们,当你坐在京沪高铁的列车之中,望着车窗外飞速闪过的乡村美景,你可否体验到无比轻松愉快的心情?就如同当年的李白一样,以轻快无比的脚步,像乘上了高铁,大步迈向未来更加光明的道路。

哪怕有一万公里的路程,哪怕有一吨行李的重量,我们也不会畏惧,依然坚持向前,毫不放松,冲锋向前!你看,那北京、上海的高楼大厦,还有广州、深圳的一片片璀璨的灯光,不正是如今美好生活的写照么?沿海的一座座新型城市,一座座繁忙的港口,那城市中彻夜的灯光,正是我们的对外窗口,将中国美好的一面、飞速发展的成果和勇敢向前的事实展现给世界。

在工厂轰鸣的机械旁,在三峡大坝喷泻壮观的大浪旁,在高楼林立、繁华无比的大都市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我们中国,正像前进的高速列车,勇往直前,永不退缩!你看,那蜿蜒进藏的青藏铁路,那西气东输的一条条巨龙,那南水北调的滔滔巨浪,那不夜城中的彻夜灯光,那奥运开幕时的一片欢腾,那连获丰收的鱼米之乡,正是展现了我们的国富民强,蒸蒸日上。

开通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开通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能够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评估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ꎮ
本文通过讨论开通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ꎬ 构建定量研究高铁建设
在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实证模型ꎮ 将历年 «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 提供的
城市开通高铁列车的信息ꎬ 与 2010 ~ 2016 年涵盖全国 285 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经济
开通高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展开定量实证研究ꎬ 使用面板数据 2SLS 估计法解决变
量内生性问题ꎬ 并利用东中西部地区子样本和第二、 第三产业数据对开通高铁对不同
区域和产业的差异化影响进行分析ꎻ 第四部分为论文的研究结论ꎮ
1 文献综述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ꎬ 发达国家往往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ꎮ 而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Economics
数量经济研究
第 11 卷 第 4 期
Vol 11 No 4
2020 年
2020
开通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汪 锋 姚树洁 张 帆∗∗
摘要: 近年来中国大规模的高铁建设缩短了人员在城市间的旅行时间ꎬ 对中国经济发
2007ꎻ 王妍和王继红ꎬ 2020) ꎮ 在对具体的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及其传导机制的分析中ꎬ
刘生龙和胡鞍钢 (2010) 较早提出交通、 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
网络效应ꎬ 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ꎮ 随后出现的大量针对中国交通基
础设施改善带来的经济成效的实证研究ꎬ 无论从宏观统计数据分析ꎬ 还是从微观传导
Key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Urban Economic Growth

建设高铁文化推动高铁发展的论文

建设高铁文化推动高铁发展的论文

建设高铁文化推动高铁发展的论文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高铁文化的建设也逐渐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

高铁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方式,不仅仅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更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

建设高铁文化,不仅可以推动高铁发展,同时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增强社会文化的凝聚力。

首先,建设高铁文化可以更好的推动高铁发展。

高铁文化作为高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构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价值观,在高铁交通中形成一种共识。

在高铁文化的推动下,人们不仅仅是乘坐高铁,更是在高铁上体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体验高效、方便的出行体验,感受以人为本的服务,增强旅客对高铁的依赖和信心。

同时,在高铁文化建设过程中,更能够从旅游、美食、文化、历史等方面进行综合开发,提供更多丰富的游览选择和文化体验。

这些举措可以促进高铁的良性发展,扩大高铁的市场规模。

其次,高铁文化建设可以增强社会文化的凝聚力。

高铁连接了城市和城市,连接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沟通。

在高铁上,人们可以遇见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旅客,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展开交流,共同探索文化之美。

高铁文化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高铁文化的推广和建设,可以加强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各地的文化融合和交融,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水平。

最后,高铁文化建设也可以为高铁企业提供超越竞争的优势。

随着高铁的普及,高铁文化渐渐成为了影响旅客选择高铁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铁企业可以通过丰富的高铁文化建设来提高旅客的体验感和满足度,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新兴品牌形象。

同时,高铁企业还可以通过高铁文化的传播来树立更加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市场地位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鉴于高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价值,各地政府、企业和群众应该共同关心和重视,积极参与高铁文化建设的工作。

可以通过打造高铁文化主题馆、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铁美食、推出高铁文学作品等一系列举措来推动高铁文化建设,促进高铁的良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凝聚力。

高铁论文范文3篇

高铁论文范文3篇

⾼铁论⽂范⽂3篇⾼铁建设论⽂:当代⾼铁列车衔接刍议本⽂作者:郭根材聂磊贺振欢付慧伶冷暖暖⼯作单位:北京交通⼤学⽹状路⽹衔接⽅案特征分析德国铁路、瑞⼠铁路⽹是⽹状路⽹的典型代表.瑞⼠虽然国⼟⾯积⼩,但其铁路运输发达,形成以伯尔尼、洛桑、苏黎世、圣加伦、巴塞尔和奥尔滕为中⼼的⽹状路⽹.与瑞⼠铁路相⽐,德国铁路的车站数量与线路长度远多于瑞⼠铁路,运输组织更复杂.⽹状路⽹列车开⾏特点主要表现为起讫点相同的列车具有多条列车径路.111运输组织特点1运输组织模式.瑞⼠铁路采⽤完全周期的运输组织模式,该种运输组织模式具有较好的时刻表记忆性,为周期性衔接⽅案的编制提供了基础.德国铁路采⽤周期与⾮周期相结合的运输组织模式.2直达与中转相结合的客流组织模式.与法国相同,瑞⼠铁路与德国铁路均提供直达列车与中转列车服务.瑞⼠铁路周期性IC、ICN列车城际列车主要服务47个车站,仅有3016%的站间客流OD提供直达服务但服务频率⾼,7212%的直达客流OD⼩时服务频率在⼀列以上.3列车OD具有多条径路.⽹状路⽹的优点在于列车具有多条客流径路.起讫点相同的多径路列车在不降低列车起讫点服务频率的同时,可提⾼列车服务节点数,例如表1显⽰柏林与慕尼⿊之间有两条径路.112衔接⽅案特点瑞⼠、德国的列车开⾏周期化程度⾼,列车衔接⽅案具有优质的服务特性.1衔接列车.德国与瑞⼠的周期列车间基本都存在⼀定衔接关系,只有部分周期列车的早班列车、末班列车,由于运⾏时间及天窗约束,不存在衔接关系.为了提⾼列车衔接稳定性,瑞⼠铁路限制了衔接列车的衔接节点数量与衔接列车数量,⼀般1列车的衔接节点不超过两个、衔接列车不超过4列,过多的衔接次数容易导致列车之间的晚点传播.2衔接节点服务⽔平.与放射路⽹相⽐,⽹状路⽹的衔接节点布局分散,衔接节点约占铁路节点的1/4.根据衔接节点的服务频率与服务范围,衔接节点可以分为路⽹衔接枢纽、区域衔接枢纽、地⽅衔接枢纽,不同的衔接枢纽具有不同的服务⽔平,见表2.统计枢纽衔接服务客流OD数量时,仅考虑了衔接列车的停站,未考虑客流OD的衔接径路,统计值可能偏⼤,两列衔接列车的衔接服务客流OD的统计⽅法见下式Hhij=EmIS0i,m|Sj,nISj0,n|Siqmn1其中:H表⽰列车i与列车j在车站h接续服务的客流OD数量;m、n为车站;S0i为前序衔接列车i在衔接节点h前的停站集合;Sj0为后序衔接列车j在衔接节点h后的停站集合;Si、Sj分别为列车i、j的停站集合;q表⽰列车i与列车j在车站h接续服务的⼀个客流OD,取1.为避免衔接节点集中换乘,瑞⼠铁路根据衔接节点换乘、到发线能⼒、及停靠列车数量等均衡编制了衔接列车到达节点的时间分布,⼀般⼤型枢纽的衔接列车到达间隔为30min、中⼩型枢纽为1h.3衔接频率.衔接频率取决于列车开⾏频率,瑞⼠、德国衔接列车的周期等于列车开⾏周期,⼀般为1h或2h,德国与瑞⼠铁路列车衔接周期⼀般为2h.4衔接⽅式.瑞⼠与德国铁路⼀般采⽤通-通衔接,但瑞⼠更注重多列列车间的衔接,即多个⽅向的列车同时或前后到达衔接节点,所有衔接列车在衔接节点停车5~10min,实现各⽅向旅客同时换乘.德国铁路设置重联分解衔接,如柏林⾄科伦的周期性列车在哈姆重联分解,分别通过杜塞尔多夫、伍柏塔尔两条径路到达科伦.列车重联分解衔接对列车准点性要求较⾼.5衔接地点.瑞⼠和德国铁路⼀般采⽤同站衔接,由于不涉及检票⼯作,采⽤站台衔接或通道衔接.瑞⼠伯尔尼衔接节点站台衔接约占25%,通道衔接约占75%.6衔接时间.德国与瑞⼠的衔接时间相对较短,基本在3~20min之内,其中衔接时间在12min以内的分别占58%、79%,见表3.放射路⽹衔接⽅案特征分析法国⾼速铁路⽹是放射型路⽹的典型代表,其⾼速铁路主要包括东南线、⼤西洋线、北⽅线、东南延伸线、巴黎地区联络线、地中海线和东部线等7条线路,长度约1900km,结合普通铁路形成了以巴黎为中⼼的放射型路⽹.放射路⽹列车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中⼼枢纽为始发站、向周边主要城市开⾏列车.211运输组织特点法国⾼速铁路运输组织特点主要为:1周期与⾮周期相结合的运输组织模式.法国主要城市间开⾏⼤量周期性列车与⾮周期性列车.周期列车通常始发终到中⼼城市,服务中⼼城市与其他客流较⼤的城市,基本周期为1h或2h,⾼峰⼩时周期缩短⾄30min.⾮周期列车主要服务于中⼼城市与客流较⼩的城市、或者两个客流较⼩的城市,列车服务频率较低.2中转与直达相结合的客流组织模式.法国铁路采⽤中转与直达相结合的客流组织模式,不同距离客流OD的换乘⽅案⽐例不同.图1显⽰了法国不同距离OD的直达服务⽅案数量与换乘出⾏服务⽐例数据来源于2011年欧洲列车时刻表,可以看出旅客换乘出⾏⽅案⽐例随距离明显增加,500km以下的客流OD主要以直达服务为主,900km以上的客流OD 主要以换乘服务为主.图1法国⾼速铁路不同距离的换乘⽐例Fig11TransferproportionbydistanceinFrenchhigh-speedrail212列车衔接⽅案特点法国铁路的周期性衔接⽅案主要体现在路⽹中⼼节点,其他节点主要是周期列车与⾮周期列车的衔接.1中⼼节点衔接⽅案周期化.法国铁路的中⼼节点巴黎⾄⾥尔、⾥昂、南特、斯特拉斯堡等城市开⾏周期列车,各⽅向在巴黎节点的换乘衔接具有周期特性,旅客在巴黎节点换乘便捷.2多点换乘衔接.对于直达服务频率较低的客流OD,法国铁路根据开⾏列车径路在多个枢纽设计列车衔接关系提⾼客流OD服务频率,避免单个枢纽衔接造成换乘客流集聚,例如⾥尔⾄尼斯的旅客可以在巴黎、马赛、普罗旺斯换乘见图2.图2⾥尔⾄尼斯换乘衔接⽅案Fig12TrainconnectionplanofLilletoNice3同站衔接与异站衔接相结合.法国客运枢纽特点与我国类似,⼀个枢纽具有多个车站,各个车站连接不同⽅向,不同⽅向旅客换乘通过城市交通异站衔接,同时在衔接枢纽的临近车站设计⾮周期列车与⾮周期列车同站衔接.如⾥尔去往马赛⽅向的旅客可以在巴黎枢纽异站衔接,也可以在戴⾼乐机场TGV站同站衔接,但同站衔接服务频率⼩于异站衔接服务频率.4旅客换乘次数与衔接时间设计合理.过多的换乘次数会降低旅⾏舒适度,法国铁路的旅客换乘次数⼀般不超过两次.同站衔接时间较短,⼀般在30min以内;异站衔接时间较长,根据市内交通时间计算.客运枢纽衔接组织⽅式枢纽衔接组织⽅式与路⽹结构、枢纽的路⽹地位、区域客运径路等有密切关系.欧洲客运枢纽衔接组织⽅式⼤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平⾏组织、垂直组织、放射型组织和综合组织.其中平⾏组织与垂直组织适⽤于同站衔接,放射性组织适⽤于异站衔接,综合组织适⽤于⼤型枢纽.1平⾏组织.平⾏组织是根据列车的速度等级、运⾏⽅向,设计部分径路重合的多列列车在换乘枢纽与相邻车站衔接.由于衔接列车部分径路重合、停站模式相同,换乘枢纽与相邻车站具有相同的衔接服务特性,避免换乘客流集中.通常采⽤通-通衔接,适⽤于地⽅性衔接枢纽,如⽐尔、温特图尔等见图3a.2垂直组织.垂直组织⽅式适⽤于两条铁路相交的客运枢纽,两条线路独⽴运营,列车不跨线,在衔接节点设置合理的到发时间实现两条线路间旅客换乘,常采⽤通-通衔接,枢纽衔接数量要远⾼于平⾏组合,该类衔接⽅式⼀般被区域性衔接枢纽采⽤,如奥尔滕枢纽见图3b.垂直组织有利于减少车站咽喉列车径路交叉⼲扰、提⾼通过能⼒.3放射型组织.放射型组织⽅式适⽤于多条线路引⼊的枢纽,枢纽具有多个车站,每个车站连接⼀个⽅向.枢纽作为多个⽅向列车的始发终到站,通过城市交通实现各个⽅向间的换乘衔接,通常采⽤始发终到衔接,如巴黎枢纽见图3c.放射型组织多为异站衔接,对城市交通的换乘效率有较⾼的要求,但对列车的准点性要求较低.4综合组织综合组织⽅式采⽤两种以上的组织⽅式设计枢纽衔接组织,常⽤于⼗字枢纽或丁字型枢纽.引⼊苏黎世枢纽的铁路线路为贯通线路与尽头式线路,设计的衔接组织综合了以上3种衔接组织⽅式.各种衔接组织⽅式都有其各⾃的特点,各个枢纽采⽤的衔接组织⽅式应根据枢纽的客流特点、换乘条件、到发线数量等因素设计.不同衔接组织⽅式的适⽤条件见表4.对我国⾼速列车衔接⽅案编制启⽰我国⾼速铁路⽹同时具备放射型路⽹与⽹状路⽹相结合的特征,线路长度、速度等级、客流特点都与欧洲有较⼤的区别,尤其是我国⾼速铁路部分OD具有多条客流径路,如北京⾄西安间有3条径路,每条径路通过多个客运枢纽,使得我国⾼速铁路列车衔接⽅案编制的复杂度更⾼.411运输组织模式1周期与⾮周期相结合的运输组织模式.我国⾼速铁路点多、线长、客流分布不均衡,宜采⽤周期与⾮周期相结合的开⾏⽅案,形成周期与周期列车间的衔接⽅案、周期与⾮周期列车间的衔接⽅案.既有铁路线路长、覆盖范围⼴,为提⾼⾼速铁路的客流服务范围,应设计好⾼速列车与普速列车间的衔接.2直达与中转相结合的客流组织模式.随着我国⾼速铁路成⽹,客流OD的旅⾏时间缩短,旅客出⾏随意性增强,我国⾼速铁路应根据客流特点采⽤直达与中转相结合的运输组织模式,兼顾企业与旅客的效益.在⼀定的客流条件下,距离较短的客流OD采⽤直达模式,距离较长的客流OD采⽤直达与中转相结合的模式.低等级节点间直达服务频率低,通过设计旅客在⾼等级节点换乘,弥补直达服务频率的不⾜.412列车衔接⽅案1列车衔接⽅案与开⾏⽅案、运⾏图⼀体化编制.列车开⾏⽅案与运⾏图的性能直接决定列车衔接⽅案的编制质量,列车衔接⽅案对列车开⾏⽅案与运⾏图具有反馈作⽤.通过列车衔接⽅案与列车开⾏⽅案统⼀编制,实现空间上的整体优化,通过与列车运⾏图统⼀编制,实现时间上的整体优化.2多径路多点衔接.编制⾼速铁路列车衔接⽅案时,应根据客流流向设计多条客流径路与衔接节点,实现多径路、多节点衔接,使中转换乘客流分布均匀,避免换乘客流集中,造成枢纽换乘接续能⼒的不⾜.3根据枢纽布局选择不同衔接⽅式.我国⾼速铁路⽹中存在多个丁字型线路交叉枢25第6期郭根材等:基于欧洲列车时刻表的⾼速铁路列车衔接⽅案探讨纽,根据枢纽联络线的设计,⾄少有⼀个⽅向形成折⾓列车,如北京开往⼤连的⾼速列车停靠沈阳北站时形成径路折⾓,为保证旅客安全,需要调整座位⽅向,编制衔接⽅案时应重点保证该⽅向的衔接能⼒.根据我国铁路枢纽与线路的关系,分为直线型枢纽、Y型枢纽、⼗字型枢纽、综合枢纽,各类枢纽可采⽤的衔接组织⽅式见表5.通过对欧洲列车时刻表数据的深⼊分析,对放射路⽹、⽹状路⽹两种典型路⽹的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及列车衔接⽅案特点进⾏了总结,归纳出换乘节点主要衔接组织⽅式有平⾏组织、垂直组织、放射组织、综合组织等4类,给出了每种衔接类型的适⽤条件.最后,根据我国⾼速铁路⽹特点,从编制思想、多径路多点衔接、衔接⽅式选择等⽅⾯给出欧洲经验对我国⾼速铁路列车衔接⽅案编制的启⽰.德国、瑞⼠、法国的运输组织模式及列车衔接⽅案为我国⾼速铁路换乘客流组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欧洲列车衔接⽅案主要基于衔接节点布局及服务⽔平、衔接⽅式⽽设计,运输组织模式对衔接⽅案的编制具有较⼤影响,我国⾼速铁路列车衔接⽅案编制的关键性问题也在于此,对于这些问题还需要深⼊定量研究.建设⾼铁⽂化推动⾼铁发展的论⽂为满⾜职⼯精神需求,提⾼职⼯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开展的各种⽂化现象、⽂化⾏为和⽂化活动。

中国高铁发展议论文1500

中国高铁发展议论文1500

中国高铁发展议论文1500第一,我国高铁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国高铁发展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之路,即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并在新生产的列车中越来越多的加入了自主的元素。

这需要反复试验、论证、评估的基础上,遵循科学规律,经过一个合理的周期,建立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体制和机制,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和力度,保持高铁的健康发展。

第二,“高铁降速”不是“开倒车”,而是追求安全管理第一要义的积极体现,是决策管理上的理性回归和慎重、务实操作的价值回归。

在决策管理中,主动遏制各种浮躁、激进的思维和做法,做到一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准去检验我们所做的决策是否产生成效才是安全管理所要追求的真谛。

同时,任何行业都需要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只有在夯实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追求“速度”。

否则,冒险提速、突击提速,就有“失速”的危险。

第三,“高铁降速”是对民负责,民本至上的举措。

铁路交通是我国人民出行主要方式之一,铁路事业是属于人民大众的事业,“高铁降速”彰显了铁道部门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心和对中国铁路发展的信心,更为下一步铁路事业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真正做到了科学发展。

最后,我们应该从“高铁降速”中举一反三,得到启发。

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反思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是否存在不科学、不理性、不合拍的单纯追求“速度”的问题。

像是近年来新建的不少桥梁,是在“突击”的情况下完成的,但是建成后没多久就出现裂缝,甚至出现垮塌,还有的地方盲目发展房地产业,不顾城市的承载能力,大肆买地、圈地扩张,人为制造虚假繁荣等。

对于这些脱离实际甚至是为追求政绩而盲目追求“速度”、“进度”的做法,要认真分析、评估和判断,通过及时修正决策错误,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把握发展速度。

这是一个很热的话题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开通高速铁路。

很多人说,这条高速铁路是比其他交通工具要好很多。

也有些人相信它是没有什么未来。

高铁毕业论文

高铁毕业论文

高铁毕业论文
高铁是指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铁路交通工具。

高铁是一种先进的交通方式,它以其快速、便捷、安全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铁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

本文将从高铁的优势、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高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快速、便捷和安全上。

高铁的时速远远超过传统的铁路,可以短时间内到达远离的地方,减少了人们在旅途中的疲劳和时间浪费。

而且,高铁运行稳定,排除了由于道路拥堵等导致的延误问题,让人们更加能够安心安全地出行。

其次,高铁的发展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铁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资投入,从而促进了就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高铁的运营也会带来更加便捷的出行,为人们的商务活动和旅游消费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这些都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最后,高铁的发展对环境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高铁的速度快,对耕地和野生生物的干扰较小。

与此同时,高铁的运营过程中也减少了对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

相比起其他交通工具,高铁更加节约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

这一点在当今环境保护日益受重视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高铁以其快速、便捷和安全的特点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

除此之外,高铁的发展也为经济和环境带来了积极的
影响。

高铁将会在未来继续保持其先进的地位,为人们的出行和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以淮海经济区为例梁㊀剑(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电务段,江苏徐州221000)摘㊀要:随着2008年我国第一条高铁的开通运行,高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㊂论文从区域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优化和就业状况三个角度,研究了京沪高铁对沿线的淮海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淮海经济区与东部其他经济区的合作,推进京沪高铁沿线区域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发展与高铁关联性较强的第三产业,推动沿线经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战略,增加京沪高铁沿线经济区域就业机会这三点建议,以此推动淮海经济区的发展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㊂关键词:京沪高铁;区域经济;淮海经济区中图分类号:F127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1)41-0058-03InfluenceofBeijing-Shanghaihigh-speedrailwayonregionaleconomyalongthelineTakeHuaihaiEconomicZoneasanexampleLiangJian(XuzhouElectricDepotofChinaRailwayShanghaiBureauGroupCo.,Ltd,Xuzhou,Jiangsu,221000)Abstract:WiththeopeningandoperationofChina sfirsthigh-speedrailwayin2008,high-speedrailwayhascreatednewopportuni⁃tiesforthe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Fromtheaspects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industrialstructureandemployment,thispaperstudiestheimpactofBeijing-Shanghaihigh⁃speedrailwayonHuaihaiEconomicZone,andproposestostrengthenthecooperationbetweenHuaihaiEconomicZoneandotherregionsintheeasternregion,promotethecoordinatedandbalanced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alongBeijing-Shanghaihigh-speedrailway,developthetertiaryindustryrelatedtohigh-speedrailway,andpromotetheindustrialstructureofeconomicregionsalongthelinesoa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HuaihaiEconomicZoneand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eeasternregionofChina,threesuggestionsareputforward.Keywords:Beijing-Shanghaihigh-speedrailway;regionaleconomy;HuaihaiEconomicZone一㊁引言在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㊂纵观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铁路交通运输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关系非常紧密㊂近十余年来,我国的现代交通运输技术取得了快速进步,高速铁路在技术㊁安全㊁性价比㊁运行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展现出来,高铁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日常出行交通工具㊂新科技革命时代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高速铁路非常符合现代经济的需求,其具有速度快㊁容量大㊁集约型的特征,能够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㊂随着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 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的开通运行,世界经济进入了高速铁路发展的时代㊂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在日本㊁法国㊁德国㊁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其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制造业㊁重工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的繁荣发展㊂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相比较日本㊁德国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但是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速度却是令世人震惊的㊂系统有效地分析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㊁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的影响,能够改善区域的交通运输条件,能够缩小区域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能够优化我国的经济地理布局,总结经验为高速铁路科学布局㊁合理发展提供实际的参考依据㊂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和合理的聚集,使区域间能够互通有无,加强优势互补,推动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㊂通过研究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清晰了解其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利于铁路沿线各经济区域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优化经济职能㊂综上所述,研究京沪高铁对沿线各经济区域,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淮海经济区的影响,有助于充分施展高铁的作用,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㊁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就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㊂作者简介:梁剑,男,江苏徐州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电务段,研究方向:财务管理㊁高铁经济㊂区域经济Һ㊀二㊁文献综述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㊂铁路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的载体,近些年来高速铁路发展,被学者们公认为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前提条件之一㊂国内外很多学者在研究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理的前提下,从区域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㊂从区域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Peter(2003)指出高速铁路的修建对当地经济有着正面的推动作用,他从两种不同的区域类型进行分析:一类是经济低迷或转型期的区域,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能够使当地经济恢复发展;另一类是经济繁荣的区域,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㊂David(2010)以美国田纳西州的铁路作为研究对象,构造了能够预测高铁运行的交通需求模型,以此模型推断出高铁的建设和运行能够为当地经济带来的时间和运输方面的收益,得出的结论是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田纳西州经济的发展,所以应该推动当地高速铁路的建设㊂刘似臣和胡迪(2010)选择了行政融合度㊁GDP等指标构造了城市经济引力模型,构建模型的目的是计算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经济引力的变化㊂通过测算得到的结论是:当京津的行政融合度没有发生变化时,城际铁路使得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引力变小;当京津的行政融合度发生变化时,城际铁路使得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引力随着行政融合度的提高而变大㊂谌丽等(2017)使用地级城市数据做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开通时间越早的城市,高铁推动经济增长的幅度就越大㊂从区域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㊂Sevara(2010)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会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可能在高速铁路的沿线形成大都市连绵区,从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经济要素的再次分配,使产业结构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均匀的特点㊂Vickerman(2017)系统研究了英国的西北高铁网和第一条高铁,发现交通基础设施本身并不具有变革性,但是在修建高速铁路的基础上,如果加上政府其他的干预性政策,引起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进而会对铁路沿线各经济区域产生巨大影响㊂姚如青(2010)研究认为高铁的客运是其基本运营方式,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主要是对第三产业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运输速度有要求的旅游产业,文章的结论是:高速铁路的开通能够极大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㊂俞晓春等(2012)采用案例分析㊁问卷调查等方法,讨论了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给长三角经济区中短途旅游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㊂从区域就业状况角度来看,Kingsley(1997)研究的起点为各地方政府建设高速铁路的动机,并且列举了实际案例,以及修建高铁的当地政府相关政策,得出的结论是: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能够极大地减小就业压力,进而降低本地区的失业率,提高就业率㊂Chen和Silva(2014)构建了SEM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测算出高速铁路与西班牙各地区GDP的关系,结果显示: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能够推动GDP的增长,为新兴产业和新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能够吸引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入,提高当地的就业层次㊂平野卫㊁邹振民(2001)以日本新干线铁路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结合了我国高速铁路修建的实际情况,得出结论: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将改变铁路沿线的城市经济发展㊁开发和就业,同时对各地居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节奏产生影响㊂尹冰(2010)研究的出发点是高速铁路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作用,具体分析了北京和天津城际高铁对就业的影响,得出结论: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对房地产行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增加了建设㊁销售㊁管理等就业岗位㊂综上所述,对于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㊂研究认为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能够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优化产业结构㊁提高就业率㊂鉴于高速铁路能够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㊁产业结构优化㊁就业状况改善等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考虑到京沪高铁在淮海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论文选取了京沪高铁和淮海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京沪高铁对淮海经济区的具体影响,为制定京沪高铁和全国高铁网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㊂三㊁我国高铁交通及高铁经济发展现状高铁的修建和运行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㊂相比较日本㊁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高铁起步较晚,但凭借后发优势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因为我国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以及最多的营业里程㊂通过高速铁路建立起来的高效综合交通网络能够缩短区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能够推动区域之间的交通运输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变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推动铁路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㊂(一)高铁交通发展现状我国地大物博,各区域的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存在分布极不均匀的情况㊂因此有必要发展长距离的高速铁路交通运输网络,减小区域之间时空距离,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㊂自2008年我国高速铁路建成运行以来,营业里程持续增加,从2008年的672公里增长到2019年的25164公里,足有37倍;高铁营业里程占铁路比例也同时增加,从2008年的不到1%增长到2019年的近20%㊂2019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有3.5万公里,占全球总里程的70%,比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的总和还多㊂我国不只各种自然资源丰富,人口数量也较多,但由于空间位置具有差异,造成居民拥有的地理优势无法凸显,此时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对区域间互相联通就具有了重要意义㊂目前我国高铁基本形成了包含30个省会级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高铁网,高铁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影响了人们日常出行和生活节奏㊂我国高速铁路自建设以来,客运量在逐步增加,从2008年的734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17.52亿人,足有238倍;高铁客运量所占铁路比重也同时增加,从2008年的0.5%增长到2019年的56.8%㊂旅客周转量也在不断增加,从15.6亿人/公里增长到5875.6亿人/公里,增长376倍之多;高铁旅客周转量所占铁路比重也同时上升,从2008年的0.2%增长到2019年的43.7%㊂近些年来我国高铁正在逐步扩大交通运输规模,完善全国的高铁网络,如在相邻的省会级大城市之间建造两小时交通圈层,在省会城市与地级市之间建造一小时或者半小时的交通圈层,缩短两地之间的时空间隔,提升高铁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㊂(二)高铁经济发展现状作为当今世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运输方式,高铁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㊂高铁的修建和运行改变了各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络,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产生了 高铁经济 ㊂随着高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我国高铁网络的扩充,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 高铁时代 ㊂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区域经济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之间是从属关系,但是两者还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作用㊂第一,我国东部地区三大经济区发展迅速,京津冀经济区㊁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扩张,亟须相应的基础设施的支撑,京沪高铁的修建和运行推动着我国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缩短了区域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提高了资源流动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了京沪高铁沿线各经济区域的联系,能够直接推动区域和整个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㊂第二,京沪高铁修建和运行后,铁路沿线周边出现了大量相关的产业和部门,有效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间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㊂所以我国高铁的修建和运行,对沿线区域和整体国民经济确实产生了推动作用㊂铁路的修建属于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为了满足在高铁修建过程中需要的石材㊁水泥㊁钢铁等建筑材料的消耗需求,就必须增加固定资产投资㊂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进步和高铁建设规模的扩大,对各种生产资料需求增加,为第二产业中制造业㊁机械业㊁建筑业等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市场上与高铁相关联的产品也相继出现㊂除第二产业外,高铁修建也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高铁通过资本积累的方式拓宽了市场,加速了区域之间资源流动㊂从整体来看,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表现为倒U型的波动趋势㊂自2008年开通后,2010年投资高达7622.2亿元,随后出现了下降,2011年为5919亿元,后期又持续增长,在2017年达到8006.2亿元;就环比发展速度而言,2009年是63.53%,仅在2011年出现了负值-22.35%,这些数据说明了高铁的修建和运行是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拐点㊂从高铁建设之初,国家就投入了大量资本㊁人力等生产要素支持建设,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种种困难,如建设融资困难㊁基础建设停滞等㊂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提升和高铁的高效运行,人们对高铁逐步改观,信赖感增强㊂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保证就业是我国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修建铁路符合促进人口就业的政策㊂因为铁路的修建涉及产业范围多㊁建设时间长㊁生产资料需求大,需要大量劳动力满足建设需要,同时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高铁修建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以及高层次人才㊂第一,高铁建设作为一项巨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具有周期长㊁任务重㊁时间短的特点,需要集聚足够多的劳动力;第二,高铁修建需要的石材㊁水泥和钢铁等建筑材料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劳动力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也能提高㊂整体来看,铁路就业人数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9年高达185.01万人,但在2010年下降到175.64万人,之后的三年就业人数没有大幅度波动,2014年增长到190.25万人,随后又出现了下降趋势;与就业人数相对应的环比发展速度在2009年是6.77%,2014年下降到5.91%,2010年出现了最低值-5.07%,这说明在2009年高铁提供了大量新增就业岗位,解决了就业问题,提高了就业率,但随后出现了初步饱和的状态㊂2014年我国加大了铁路新线投产的投资规模,此时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满足生产建设需求,建设完成后的几年就业人数又呈现出减少的趋势㊂四㊁京沪高铁对淮海经济区经济的影响分析(一)区域经济增长效应随着高铁技术的进步,京沪高铁规划㊁修建㊁开通和运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沿线各经济区域的活力,为区域经济提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㊂京沪高铁的运行在初期确实推动了沿线区域的发展,但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增长放缓,目前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㊂京沪高铁的运行对沿线经济区域的发展有积极的正向政策效应,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稳健性㊂其运行后沿线各经济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㊁城镇化率㊁进出口总额㊁沿线各经济区域GDP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数据都稳步上升㊂通过扩大各区域间的开放程度,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促进沿线经济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㊂(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在京沪高铁的修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如石材㊁钢铁㊁水泥等,这些需求直接带动了第二产业中制造业㊁建筑业㊁机械业等的发展,同时间接为第三产业的优化升级奠定了基础㊂相比较未开通高铁的区域,京沪高铁的开通初期就产值占比的增长幅度而言,第二产业远大于第三产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而第三产业不断加速㊂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推动了沿线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使生产要素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带动了交通运输业㊁商贸业㊁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产业间相互联系产生了乘数效应,提升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加快沿线经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㊂(三)就业状况变动效应京沪高铁的运行解决了沿线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的需求,同时高铁在修建完成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运行㊁维护和管理等活动,这样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沿线区域的就业㊂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京沪高铁沿线经济区域的就业总人数初期有大幅度的提升,到后期发展速度逐步放缓㊂从区域的角度来说,京沪高铁沿线区域的就业发展状况领先于未开通高铁的区域㊂从高铁的角度来说,京沪高铁的运行对促进沿线经济区域就业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㊂这表示京沪高铁的规划㊁建设和运行的初期大量的企业集聚在铁路沿线,使得劳动力的生产规模显著扩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和关联市场饱和等原因,京沪高铁对于人力资本要素的刚性需求在减小㊂(四)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分析京沪高铁的运行对沿线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的影响显著,依据各区域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要素禀赋,可以判断出京沪高铁沿线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同的趋势㊂但是从整体看来,经济发展趋势迅猛的区域大多是经济发展的极点㊁经济贸易的中心,这些经济中心城市凭借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拥有丰富的社会经济资源,经济发展程度领先于其他区域㊂五㊁政策建议京沪高铁极大程度地带动了沿线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也凸显出各种问题,如经济区域间明显的差异和后期就业人数放缓等,根据区域经济学的循环累计因果效应,这些问题有可能扩大区域间的差距,形成区域发展失衡的局面㊂为了高效科学地发挥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带动作用,实现在高铁时代淮海经济区的平稳快速发展,有三点政策建议:第一,加强淮海经济区与东部其他区域的合作,促进京沪高铁沿线区域的经济协调均衡发展㊂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加快了各种生产要素在沿线区域间的流通和优化配置,㊀㊀㊀(下转第105页)热㊀㊀点Һ㊀2.照明系统整个市集的灯光应该设置成基于云技术的统一灯控安排,最好可以与摩天轮变换的灯光加以配合㊂可以设置人工发电设施,靠人骑行运动带动发光,同时增加趣味性㊂市集除四周边际设大灯外,内里均设置成情趣形状灯,要求明亮且柔和㊂地灯不要随处可见,只在特定区域围成特定形状,如入口的桥或小广场,成为某个区域的标志,与方向指示和标牌设计相辅相成㊂上述灯光设置均要以LED灯作为照明设施,节能的LED照明灯具与完善的调光计划能够节省高达70%的能源成本,同时通过远程管理降低维护成本和运营开支㊂3.排水系统小吃店铺用水量很大,如果排水不畅,容易散发不良气味㊂研究建议独立融合排水系统,各店铺分别有自己的排水管,到净化系统汇合,经净化后的水,再一起排放㊂这样如果某家店铺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其他家运营㊂4.铺装与漆面现在彩色仓板房材质简陋,大部分是玻璃和铁板的组合㊂下一步,要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产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彩色玻璃屋的展示力度㊂除此之外,地板的铺设位置也有待考量,在特定地方铺木质地板或棕色地板,防滑且雅观,整体而言,这种方式是较为可取的㊂5.载体设施改进广场四周种植各类绿植,不仅能够很好地净化环境,更能够给此处的设计增加一丝生机,可以将绿植进行造型设计,以绿植形式展现天津市的特色文化㊂另外在绿植中间提供一个开敞而柔软的游戏空间,可以为城市里的儿童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空间,也创造一个亲近彼此的机会㊂(三)商铺与建筑小吃在美食楼要有一定间隔,不然容易造成拥挤,人流量过大时期,排队长龙遮挡他人店铺,会导致店家间产生嫌隙㊂可以利用增添纪念品商店或景观构筑物等方式,引导游客去到游乐场所㊂另外还可以建立多个小型商铺,让整条街更加的规整,给予游客更好的视觉感受㊂五㊁结语夜间经济作为日间经济的重要补充,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㊁改善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㊂促进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建立夜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着力解决 五大公共问题 ,即公共交通㊁公共安全㊁公共环境㊁公共卫生和公共设施㊂由于夜间经济的范围比较广,传统的夜间执法部门如警察㊁消防等无法做到全方位的覆盖,因此还需要市场监管㊁工商㊁卫生㊁环境㊁交通等部门的参与,形成水㊁电㊁交通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㊂但这无疑会增加公共管理的成本㊂如何控制夜间经济的成本,提高夜间经济的效益,才是协调二者的关键㊂政府可以继续实行白天治理和晚上治理的结合,从而降低管理成本㊂从政府层面看,政府要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坚持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协调业主之间的关系,科学调整业务形式,实现资源整合,提供支持的交通㊁水㊁电㊁煤气等硬件设施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㊁指导政策,提供相关补贴㊂参考文献:[1]唐金生.打造区域食品质量样板助力夜市经济健康发展[N].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01-07(5).[2]秦学,李梦雅,司有山,等.新世纪以来我国 夜经济 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2):84-90.[3]张金花,王茂华.历史视域下的京津冀夜市经济[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6):52-60.[4]李全顺,彭则一秀.夜间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现代商业,2020(32):80-83.[5]张桂芝.影响天津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因素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8):202-203.(上接第60页)但是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对于发达区域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而对于欠发达地区有可能阻碍其经济增长,扩大区域间的经济差距㊂为降低虹吸效应对本经济区域产生的影响,沿线区域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适合本区域的发展模式来推动本区域的经济发展㊁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人口的增加㊂第二,发展与高铁相关的第三产业,优化京沪高铁沿线区域产业结构㊂京沪高铁的运行可以增加淮海经济区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的途径,以此加快信息㊁技术的扩散,促进沿线区域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加速推进淮海经济区的发展㊂第三,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战略,增加京沪高铁沿线区域就业机会㊂区域的经济发展既需要硬件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更需要软件的人力资源㊂京沪高铁的运行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但是也会有溢出效应,出现沿线经济区域人力资源外流的现象㊂所以政府应该发挥良好的行政作用,制定人才引进战略,留住人才,并且吸引更高层次的人才㊂参考文献:[1]PETERMJ.Theeconomicimpactofthehigh-speedtrainonurbanregions[J].GeneralInformation,2003,10(1):4-18.[2]DAVIDE.RelationshipbetweenTransportationandtheE⁃conomy[R].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2010.[3]刘似臣,胡迪.城际铁路对京津两地经济引力的影响[J].中国统计,2010(4):47-48.[4]谌丽,石敏俊,郑丹.高速铁路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J].北京联合大学报,2017,31(2):77-84.[5]SEVARAM.Developmentimpactsofhigh-speedrail:mega⁃lopolisformationandimplicationsforportugal slisbon-portohigh-speedraillink[D].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2010.[6]VICKERMANR.Canhigh-speedrailhaveatransformativeeffectontheeconomy?[J].TransportPolicy,2017,3(8):62.[7]姚如青.沪杭高铁对于沪杭关系和杭州发展的影响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25(6):16-24.[8]俞晓春,龚迪嘉,卢昊.高速铁路助推长三角中短途旅游业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03-206.[9]KINGSLEYEH.Labormarketsandregionaltransportationimprovements:thecaseofhigh-speedtrains[J].AnnalsofRe⁃gionalScience,1997,31(1):57-65.[10]CHENG,SILVAJDAE.Estimatingtheprovincialeco⁃nomicimpactsofhigh-speedrailinSpain:Anapplicationof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4,111:157-165.[11]平野卫,邹振民.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意义[J].中国铁路,2001(3):38-40.[12]尹冰,吕成文,赵晨.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10(4):28-31.。

中国高铁的论文

中国高铁的论文

中国高铁的发展与影响引言高铁是一种高速铁路交通工具,具有安全、快速和舒适的特点。

中国高铁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追赶和创新,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高铁网络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发展历程初期建设中国高铁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交通运输需求和落后的铁路基础设施。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中国决定引进国外的高铁技术并进行合作建设。

1997年,北京至天津的高速铁路线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建设的起步阶段。

技术创新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推动。

中国在高铁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不断提升列车的速度、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创新是自主研发和应用的“复兴号”列车。

复兴号列车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如磁浮悬挂、轻量化设计、智能控制系统等,使列车的最高时速达到了380公里/小时,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列车之一。

网络扩展中国高铁网络的扩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迅速和庞大的。

截至2021年,中国高铁的运营总里程已经超过3.7万公里,覆盖了大部分的省级行政区域。

这种广泛的覆盖使得中国高铁成为了中国城市间快速交通的首选方式,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对经济的影响交通便利性的提升中国高铁的发展使得长距离出行更加方便和快捷。

人们不再需要花费数小时乘坐汽车或飞机来到其他城市,而是可以选择高铁,在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这种便利性的提升对于商务出行、旅游业和货物运输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高铁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

高铁枢纽站周边的商业区、酒店和旅游景点得到了快速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此外,高铁的运营也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

地区间的联系加强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的交流和联系一直是一个挑战。

高铁的发展极大地加强了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

高铁运营毕业论文

高铁运营毕业论文

高铁运营毕业论文本文主要探讨高铁运营的相关问题和运营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高铁运营概述、高铁的优点和缺点、高铁运营管理的难点和对策。

一、高铁运营概述高铁是指一种基于串联动车组和高速铁路技术的高速列车。

高速铁路的建设需要很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所需要的投资非常庞大,达到了数万亿元的规模,但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高铁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我国的运输效率,更将重要城市之间的距离拉近,为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便利。

二、高铁的优点和缺点1. 高铁的优点1.1 能够实现快速运输由于高铁采用了高速铁路技术,能够实现高速运输。

在我国,高铁的速度达到了300公里/小时以上,而其他方式的运输则达不到这种速度,因此最大化地减少了往返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和便捷性。

1.2 更加舒适高铁的车辆设备和服务相对其他交通运输更加高级和舒适,高铁列车的座位宽敞,设备齐全,可以满足乘客的各种需求,为乘客提供了更加舒适和愉悦的旅行体验。

1.3 更加环保高铁的运行速度快,一次性运输乘客数量多,因此比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更加环保,能够减少车辆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 高铁的缺点2.1 网络建设成本高高铁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网络建设成本相对比较高,维护成本也相当大。

这也是高铁成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瓶颈,对于偏远的地方,高铁仍然难以实现全覆盖。

2.2 安全问题不能忽视高铁的运行速度快,因此难免存在安全问题。

想要保障高铁的运营安全,需要进行大量的科技投入,而这也是高铁的运营成本之一。

三、高铁运营管理的难点和对策3.1 票务管理高铁的客流量大,票务管理成为了一大难点。

对于车站的人员管理、采购、验证等环节,多层次的管理架构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管理滞后和人员管理不严格等现象,会直接导致票务管理上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处理票务管理,在管理机制上应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和监管,优化管理流程,减少管理层次,同时增加信息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以最有效的方式改善票务管理问题。

关于高铁的毕业论文

关于高铁的毕业论文

关于高铁的毕业论文高铁的发展与影响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交通需求的提高,高铁作为一种便捷、快速、高效的交通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应用。

本文通过对高铁的发展历程、建设规模和运营效果的分析,探讨了高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高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一、高铁的发展历程高铁,即高速铁路,是一种高速地面或地下铁路交通系统,针对长途和中短途城际旅客运输需求而设计。

我国最早的高铁是河南省新乡至安阳段,在1975年投入试运行。

然而,高铁的真正发展始于2007年,当时我国京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随后,京广高速铁路、京沈高速铁路、沪杭高速铁路等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3.5万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

二、高铁建设规模我国高铁建设规模庞大,不仅是世界上高铁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高铁技术最成熟的国家之一。

根据计划,到2020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3.8万公里。

高铁建设不仅包括铁路线路的规划和建设,还包括车辆的研发生产、装备的制造和运营管理等方面。

高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高铁的运营效果高铁的运营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缩短了地域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高铁的时速可达到300公里以上,远高于传统铁路和公路交通工具的速度。

这使得人们能够迅速、便捷地从一个城市到达另一个城市,大大缩短了地域间的距离,加速了城市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2.提高了出行舒适度和便利性:高铁设备先进,乘坐舒适,建有空调、WiFi等设施,提供高品质的出行体验。

高铁的始发站和终点站通常位于城市中心,便于乘客的出行和换乘,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3.促进了经济发展:高铁的建设与运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铁路建设、车辆制造、设备生产等。

高铁线路沿途的城市和地区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流动人口,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4.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高铁的运营可以减少公路交通的压力,减少了交通拥堵的发生。

中国高铁的议论文

中国高铁的议论文

中国高铁的议论文引言中国高铁作为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也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高铁的优势、挑战和前景。

中国高铁的优势1. 高速度中国高铁以其高速度而闻名于世。

目前,中国高铁运营的最高商业运行速度达到每小时350公里,超过了许多其他国家的高铁系统。

高速度提高了交通效率,缩短了行程时间,带来了便利。

2. 准点率中国高铁的准点率非常高,这是中国高铁系统的重要优势之一。

高铁技术的成熟和运营的优化,使得高铁列车能够准时抵达目的地,提供可靠的交通服务,满足了人们对出行的需求。

3. 舒适度中国高铁的列车配置先进的座椅和车厢设施,提供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

高铁列车的稳定性和平稳性也使乘客在旅途中感到更加舒适和安全。

4. 建设规模中国高铁的建设规模庞大,覆盖了全国多个城市,形成了完善的高铁网。

通过高铁,各地人民可以更方便地前往其他城市,加强了区域经济的联系。

中国高铁面临的挑战1. 重大投资中国高铁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来支持,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虽然高铁建设可以带来经济回报,但需要合理的运营和管理来确保资金的回收和利润的增长。

2. 安全问题尽管中国高铁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挑战。

高铁列车的运营和维护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以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3. 环境影响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高铁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和资源,并可能对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产生影响。

此外,高铁列车的能源消耗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4. 竞争与发展中国高铁在国际上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

其他国家也在发展高铁技术,并有可能在全球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中国高铁需要持续创新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保持竞争力。

中国高铁的前景尽管中国高铁面临挑战,但它的前景仍然广阔。

中国高铁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宝贵的资源,中国也有能力进一步提高高铁的技术和运营水平。

高铁经济学现象分析论文

高铁经济学现象分析论文

高铁经济学现象分析论文随着高铁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其对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本文旨在分析高铁对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经济学上的现象。

首先,高铁的发展和运营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相比传统交通工具,高铁的运输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因此,高铁的开通和运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产业和旅游的繁荣。

其次,高铁对提升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铁网络的建设使得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人员、货物、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交换。

这种经济联系的加强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此外,高铁的发展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高铁运营的需求带动了铁路建设、列车制造、线路维护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同时,高铁的便利和舒适的服务也吸引了更多的旅客,带动了相关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高铁对经济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高铁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管理不善或者产能过剩,可能会带来经济上的浪费。

其次,高铁建设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也需要得到合理的平衡和控制。

综上所述,高铁在经济学上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为地区经济带来了发展动力,又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和联系。

然而,在高铁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仔细平衡各方利益,合理规划和管理,以确保高铁对经济的积极影响能够长期持续。

另外,高铁的运营也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高铁线路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改善当地的就业形势,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除此之外,高铁的运营也为商务活动和会议交流提供了更为快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这对于促进商业交流、合作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高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高铁运输的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或个体经济来说可能会增加出行的负担。

中国高铁发展议论文1500

中国高铁发展议论文1500

中国高铁发展议论文1500
人们常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高铁的到来让城市与城市不再是距离。

今年元旦,爸爸带我和妈妈去上海游玩,一是让我们感受中国的高铁速度,二是让我们走进美丽繁荣的“魔都”世界。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进了车站,刚走上站台就飞驰而来一列极酷的动车,它有着子弹式的车头,流线型的车身,裹着银白的外衣好似刚翻越雪山来到了我的面前。

我迫不及待地上车了,车厢内宽敞舒适的座椅使我觉得温暖。

不一会儿,动车开动了,周围的景物如同放映电影般:一会儿是广阔无际的田野,一会儿是缓缓流动的江河,一会儿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窗外一闪而过。

这时,我拿出带来的作业,放下小桌子,认真地写起来,我本以为放在桌面上的铅笔会到处乱跑呢,可它却稳稳地躺着,仿佛在说:“怎么?现在的中国技术,你还怕我摔倒?”
不知不觉,上海站到了。

下了车,我打电话给奶奶报平安,奶奶十分惊讶:“什么?早上还在家里,这么快就到了!以前你爸爸去上海上学,坐火车要一天一夜才到,现在的中国真是越来越好了!”
是啊,有了高铁,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神话;有了高铁,各地的名胜古迹都不再遥远;朝发夕至的高铁,一天之内就能走遍大半个中国,带我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春夏秋冬的风景变化,这就是高铁速度,这就是中国速度,我为生活在这日新月异的祖国而自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铁城市经济论文
1研究方法
1.1模型引进以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经济联系是区域经济学、城市经
济学及经济地理学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
工具。

不过引力模型自形成之初便是以距离作为参照标准的,随后的
国内外专家学者虽然对引力模型作了诸多的演变,但核心指标“距离”均未改变,本部分借鉴国内外部分学者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的测
度标准,采用以下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引力模型。

1.2数据分析
作者以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和广州6个节点城市为界线,计算相邻节点城市包含之间的地级市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如郑州-
武汉区间段,包括郑州与武汉分别到他们之间的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孝感5个地级城市以及郑州-武汉的高速铁路交通时间。

另外,对于北京和广州这两个国家级中心城市,适当的进行空间拓宽,可以
测算到北京-郑州、广州-武汉。

另外,京广高速铁路沿线共24个
地级以上城市,人口和GDP均采用城市市辖区数据。

数据来源于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4年》。

2模型分析
2.1数据计算通过数据查找、整理及计算,可以计算出北京等6个节
点城市分别与之相邻的地级以上城市的高速铁路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表。

通过对表1的数据研究分析可知,以时间为指标测算的节点城市与临
近地级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距离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
随着距离的增加,城市经济联系逐渐降低,但因为城市规模的原因也
会出现少部分如距离较近的许昌-郑州要比距离较远的漯河-郑州的
经济联系强度要小的现象。

2.2数据分析高速铁路提升了沿线地区的可达性,使沿线城市跨区域
的交流成为可能。

根据表1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取沿线城市经济
联系强度的中位数Eij=137为分界线,当节点城市i与其区域
内的j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大于或等于137时,就视为j城市
属于i城市的经济圈辐射范围;当节点城市i与其区域内的j城市之
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小于137时,就视为j城市不属于i城市的经济
圈辐射范围。

据此,针对京广高速铁路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京广高
速铁路沿线6个节点城市与沿线18个地级城市将形成3大城市经济
圈(见图1(a))。

北京经济圈横跨北京与河北两省市,包含北京、保定、石家庄3个城市;郑州经济圈同样横跨河南与河北两个省份,
包含郑州、邯郸、安阳、鹤壁、新乡、许昌和漯河7个城市;武广经
济圈横跨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4个省份,包含信阳、武汉、孝感、咸宁、岳阳、长沙、株洲、衡阳、广州、郴州、韶关和清远12个城市。

从京广高速铁路城市经济圈图(见图1(a))可得出以下三个
结论:一是武广城市经济圈呈现出跨区域经济的特征。

京广高速铁路
沿线信阳以南的10余个城市出现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的无缝对接,
从信阳—广州占京广高速铁路沿线一半的地级以上城市都完全处在节
点城市所在的经济辐射圈范围内,其中岳阳受到了武汉经济圈和长沙
经济圈内两个节点城市经济的双重辐射影响。

二是中部经济塌陷与城
市经济联系相关性强。

京广高速铁路沿线所在的湖北南部、河南南部
等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城市规模不强,表现在城市经济圈中则呈现出
北京城市圈、郑州城市圈及武广城市圈三个经济区之间不能有效的实
现无缝对接,形成了城市经济联系的“经济塌陷区”。

三是规模大的
节点城市或位于省的边界的节点城市都实现了跨省区组合城市经济圈。

如北京经济圈兼并了河北省的两个城市;郑州经济圈兼并了河北的邯郸;武广经济圈兼并了河南省的信阳。

跨省级行政区经济圈的形成和
发展将成为京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及一体化发展提供
强有力的支撑。

与京广高速铁路城市经济圈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
在京广高速铁路沿线五省一市形成的城市行政圈(见图1(b)),
城市行政圈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各级行政边界是城市经济发展难以逾
越的鸿沟。

除北京的首都行政圈能够跨省联合河北省的两个城市,其
他行政圈都局限在本省范围内,行政区阻隔是区域间和城市间经济交
流的最大障碍。

二是城市行政圈一旦形成,将处在相对稳定态势。


珠三角城市群这个行政经济圈的经济势力范围自形成之初就一直限定
在珠江口的9个城市,粤东粤西粤北的广大地区则因为省上发展政策、现实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限制难以与发达的珠三角经济圈实现经济对接,致使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2.3比较分析将京广高速铁路沿线由节点城市形成的城市经济圈与城
市行政圈进行对比:首先,可以发现城市经济圈普遍要比城市行政圈
空间范围更大,郑州可以将沿线河南省中部及北部城市乃至河北的邯
郸都全部纳入到郑州经济圈里,而中原行政圈则在行政手段的干预下,仅包含郑州及其京广高速铁路沿线邻近的新乡、许昌和漯河等3个城市,即以经济联系规划的经济圈几乎是以行政手段规划的行政圈城市
空间范围的数倍。

其次,城市经济圈以经济联系为衡量指标,故可以
实现跨省区的经济交流和经济融合发展,使节点城市的空间经济影响
力和辐射力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来,而城市行政圈以城市行政区为主导
下形成的,基本不会跨越省级行政边界。

最典型的就是武广经济圈,
武广经济圈横跨4省共12个城市,形成从信阳至广州延绵1200
余公里,涵盖武汉、长沙、广州三大中心城市的高速铁路城市经济带;再看武汉行政圈、长株潭行政圈、广州行政圈,其经济区规划范围都
只局限在本省有限的区域内,城市圈之间各自为战,受行政力量制约,无法实现跨省区的经济势力范围的空间扩张。

再次,不同城市经济圈
之间可以实现不同省份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大区域间的融合发展,
最终将实现北京经济圈、郑州经济圈与武广经济圈三者的大融合发展
趋势。

随着京广高速铁路的全线开通,每天来往沿线的高速铁路近1
00列,沿线的中小城市及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的同城化效应异常明显,再看京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行政圈,每个城市行政圈都严格的以
行政区范围为界限,致使京广高速铁路沿线5省1市之间形成了明显
的4段缺乏节点大城市辐射的经济“塌陷区”,这显然不利于实现区
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乃是区域的融合发展。

3结论及建议
经济联系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之间逐渐形成的一种物质流通形态,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和改变的。

以经济联系为导向而形成
的城市经济圈较行政规划而形成的城市行政圈而言,城市经济圈空间
范围更大,沿交通干线的交通流通性更强,城市体系更加完善,能够
实现跨省区覆盖,对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京广高
铁北接环渤海经济圈,南接珠三角经济圈,中间串联了中原城市群、
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中部经济发达地区。

通过对京广高铁城
市经济带的研究,武汉、长沙和广州这三大城市在武广高铁的串联下,已经实现了对接与融合发展形成武广经济圈,而郑州经济圈与武广经
济圈、与北京经济圈中间都只间隔1个城市。

京广高铁城市经济带的
发展格局已初步显现,特别是在武汉与广州之间已经形成了紧密经济
联系带。

根据对京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研究及城市经济圈
和城市行政圈之间的差异性的分析,作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基于交
通经济带前提下发挥国家宏观规划的导向作用。

国家在京广高速铁路
沿线地区的各项发展规划要以培育空间经济发展轴线为出发点,首先
提升轴线上的经济集聚效应与经济协作效应,进而以轴线为立足点持
续向两侧辐射,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改变“中部塌陷”
的格局。

二是中心城市发展要具有大局观念。

即沿高速铁路方向,以
实现区域合作与区域融合发展为主要发展目标,以强强联合与抱团发
展为基本发展路径,以区域分工与组团竞争为发展形式,最终实现京
广高速铁路的大融合趋势。

未来在京广高铁的带动下,沿线24个地
级以上城市在各自节点城市或共同节点城市的经济辐射下,形成一条
紧密的城市经济联系带,北京、广州、武汉等重要节点城市则首先实
现城市经济影响力及经济集聚力跨区域辐射,促进省区边界地区城市
以经济联系为导向、以城市经济为方向、向邻近省市靠近,而非向以
行政区为主导的城市行政圈靠近,进而实现京广高铁沿线地区经济的
跨省区流通发展,促进京广高铁城市经济带的形成。

高铁城市经济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