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中医基础学》——解表药作用及注意事项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解表药的注意事项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解表药的注意事项
来源:智阅网
在背诵解表药相关内容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相关内容。
1、解表药虽有辛散发汗之共性,但其性质又有温、凉不同,所以用以治疗表证时必须注意辨证准确,分清表寒证或是表热证,以免药石误投,贻误治疗。
2、解表药发汗作用有强有弱,须视病症具体表现选择应用。
3、对解表药发汗力较强的药物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以免发汗太过而耗伤津液,导致亡阳或亡阴。
4、温暖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寒冷季节及西北地区用量可酌情增大。
5、解表药一般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及失血等症。
6、解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降低疗效。
7、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
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久患疮痈,淋病,失血等症,都应慎用。
8、解表药根据自身特点,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用量宜轻;秋冬腠理致密,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了解了以上内容之后,我们再做做朱鹏飞老师的2016《全国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高分宝典:药学专业知识(二)》,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相关考点的掌握。
同时,还没有这本书的同学,可以去智阅网去看看,最近智阅网有很多购书优惠,可以让你用很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满意的书籍。
中药学之第七章解表药
薄荷
疏散风热
利咽透疹 牛蒡子
又能清利头目,疏肝 解郁
并能清热解毒,滑 肠通便
85
86
蝉蜕 一、特点: 1、甘寒之品,质轻上浮,主入肺、
肝经 2、善能宣散肺经风热而解表透疹 3、为治风之通剂,长于清肝息风止
痉,并能明目退翳。
87
二、应用: 1、用于小急惊风抽搐、惊哭夜啼,
常与薄荷、钩藤同用 2、治破伤风与全蝎、天南星同用 3、疗外感风热,风热郁肺之声哑、
风寒湿痹,关节痛甚(桂枝附子汤) 及冻伤、冻疮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如小建中汤) 血寒闭经痛经、少腹冷痛(如温经 汤)
24
三、注意事项: 助热、伤阴、动血
1、“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外感、内 伤阴虚发热忌用;
2、温通走窜,易下血堕胎,月经过多和 孕妇慎用。
25
比较
桂枝
发汗力次之 辛甘助阳, 并能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59
2、辛温入肺开启水之上源,而有利水 消肿之功,用治水肿兼有表证者, 单用浓煎
3、表虚有汗及阳暑忌用。 阳暑症见烦热汗渴,甚则神昏者。
60
苍耳子
61
62
辛夷
63
64
细辛
65
66
细辛 苍耳子 辛夷
共性:
功用:发散风寒,通窍止痛 主治:风寒头痛和鼻渊头痛
67
苍耳子 (多硬刺),而“刺多祛风”,长 于通鼻窍,为治鼻渊之要药,并能祛 风除湿止痛 1、鼻塞不通,不闻香臭
2、因六淫致病不同,适配化湿(薷、藿) 祛暑(苍、佩)等药。
3、体虚而患表证者,应适当配伍相应的 补益药(补气:党、芪,补血:地、 杞,温阳:附、干,滋阴:葳、枣)。
4、表里同病,根据轻重缓急而治之。
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中级考试中药总结之解表药功效
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白芷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苍耳子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2.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蝉蜕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桑叶疏散清热,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解毒明目。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葛根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
淡豆豉解表,除烦。
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3.清热解毒药①治湿热病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贯众清热解毒,杀虫,凉血止血。
②治热毒疮疡药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野菊花清热解毒。
重楼(蚤休)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熄风定惊拳参清热解毒,祛湿,散痈肿。
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金芥麦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健脾消食。
大血藤(红藤)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名词解释解表药
名词解释:解表药1. 引言解表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用于解除表面症状的药物。
表面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头痛、咳嗽、鼻塞等,常见于感冒、流感等疾病。
解表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体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表面症状等方式来缓解疾病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2. 解表药的分类根据中医药理论,解表药可以分为外感解表药和内伤解表药两大类。
2.1 外感解表药外感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由外邪入侵所致的疾病。
常用的外感解表药有羌活、防风、藿香等。
这些药物具有辛散发散、温通解表的作用,能够促进汗液排出、舒展经络、缓解恶寒、发热等表面症状。
2.2 内伤解表药内伤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寒热错杂、阳明互结等由内伤引起的疾病。
常用的内伤解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解表的作用,能够降低体温、清除病邪、改善表面症状。
3. 解表药的作用机制解表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调节体温解表药能够通过调节体温来缓解发热、恶寒等症状。
在感冒等疾病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外邪的刺激而失去正常调节功能,解表药可以通过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回归正常。
3.2 促进血液循环解表药能够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改善表面症状。
在感冒等疾病中,表面症状常伴随着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解表药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方式来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头痛、鼻塞等症状。
3.3 缓解病情解表药能够通过缓解病情来促进病情康复。
在感冒等疾病中,表面症状常伴随着身体不适、乏力等症状,解表药可以通过改善表面症状,减轻身体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促进病情康复。
4. 解表药的应用解表药广泛应用于感冒、流感等疾病的治疗中。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解表药进行治疗。
4.1 感冒的治疗感冒是一种常见的表面症状性疾病,常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症状。
治疗感冒时,常用的解表药有羌活、防风、藿香等。
这些药物能够缓解发热、恶寒等症状,促进汗液排出,改善患者的病情。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一、解表剂的概述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的一类中药方剂。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
解表剂一般选用性温、性凉而辛辣、微苦的中草药,能够促进人体的散发汗液,从而达到解表清凉的效果。
另外,解表剂还可以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常用的解表剂1. 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是一种很常见的解表剂。
它由当归、白芍、葛根、防风、桂枝、干姜、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防风通圣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煎汤,一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50-200毫升。
2.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见的解表剂,它是由黄芩、连翘、板蓝根、荆芥、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每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袋。
3. 五福宁胶囊五福宁胶囊是一种成熟的中成药,它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石斛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功效。
五福宁胶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一日3次,每次3粒。
三、解表剂的禁忌症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解表剂,特别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解表剂存在禁忌症。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某些解表剂;•患有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人需要谨慎使用;•患有胃病、肝病、肾病等身体虚弱状态的人需要谨慎使用;•儿童和老人需要根据年龄适当减量。
四、解表剂的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定用量;•对于个体过敏和已知过敏的人应慎用解表剂;•使用解表剂时需要避免某些食物和药品,防止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停用解表剂。
五、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类中药方剂,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概述1.定义: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归经:解表药主要归肺、膀胱经。
3.分类: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两类。
4.注意事项:(1)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阳伤阴,导致“亡阳”“伤阴”的弊端。
(2)解表药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注:表实为无汗)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2)宣肺平喘——咳嗽气喘之要药。
(3)利水消肿——风水、水肿、脚气。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1)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实、风寒表虚证均可。
(注:表虚为有汗)(2)温通经脉——寒凝血滞之诸痛证,如胸痹心痛、痛经、脘腹冷痛、风寒湿痹等。
(3)助阳化气——脾阳不足之痰饮、蓄水证;心阳不足之心悸。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表证之轻证。
(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3)解鱼蟹毒——进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证。
(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
(3)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发汗解表:夏月外感风寒表证。
香薷又称之为“夏月之麻黄”。
(2)化湿和中:呕吐、腹泻。
(3)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之无论风寒、风热、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应用。
透疹消疮——风疹瘙痒、麻疹不透;疮疡初起之表证。
炒炭止血——各种出血证。
(炭能止血,如地榆炭、血余炭等。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熄风止痉(1)祛风解表——外感表证之无论风寒、风热、风湿均可应用。
(2)胜湿止痛——风疹瘙痒、风湿痹痛。
(3)熄风止痉——破伤风。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夹湿证。
(2)祛风湿、止痛——风寒湿痹。
1-解表药
【【解表药综述】】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都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通过发汗而达到发散表邪,以解除表证的目的。
部分药物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和止痛等作用。
所谓表证,就是指病在浅表。
多见于外感初期,肺部受邪,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等。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的症状。
表证是由外邪侵犯肌表所引起,可分表热证和表寒证两型。
后者又有表实与表虚之别。
发热、无汗、恶寒、脉浮紧等寒象较明显的为表实证、以麻黄汤主之;发热、自汗、恶风、脉浮缓等寒象较轻的为表虚证,以桂枝汤主之。
表热证是指发热为主;既不恶寒,又不恶风,口渴、咽痛、舌质红、脉浮数等热象较明显的表证,以桑菊饮、银翘散主之。
解表药以其祛风之功,还兼收止痒,通鼻窍之效,又常用于风邪郁闭肌表之皮肤瘙痒,风邪郁阻肺窍之鼻塞不通。
部分解表药物还有宣表透疹、止咳平喘、止痛、利水消肿等功效,也可用于风寒湿证。
【【解表药分类】】一、发散风寒(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适用于恶寒重,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的风寒表证。
1、麻黄: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性温,入肺与膀胱经,重在宣肺,药力较强。
外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
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应用:风寒表实无汗症;肺气不宣咳喘证;水肿兼有表证;风寒痹证。
特殊用法: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制。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用。
配伍: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佳。
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兼透表热。
治肺热咳喘效佳。
2、桂枝:性能特点:本品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入心、肺、膀胱经,既走表,又走里。
解表药
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一: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症解表药大多辛散轻扬,归肺与膀胱经,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的目的。
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细目二:解表药的配伍方法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恰当地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若虚人外感,应随证配伍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药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在用于温病初起时,应适当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
要点三: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阳伤阴,导致“亡阳”、“伤阴”的弊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也应慎用解表药。
细目二:发散风寒药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
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
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俱;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为麻黄所不备。
紫苏解表散寒——特点:解表力弱。
应用:外感风寒轻证。
行气宽中——胸腹气滞证。
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之腹痛、吐泻等。
苏叶长于发散风寒,苏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解毒。
生姜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轻证。
温中止呕——胃寒呕吐,寒饮呕吐等。
温肺止咳——寒痰咳嗽。
解毒——解鱼蟹毒和解药物毒(天南星、半夏中毒)。
香薷发汗解表(特点:外能发汗,内能化湿,且发汗力强。
素称“夏月之麻黄”。
)夏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和中化湿:暑湿证—泄泻、呕恶等。
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荆芥与防风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两药均能解表散风、祛风止痒,用于风寒感冒、风疹瘙痒等。
同中之异:其中荆芥发汗解表之力大于防风,风寒与风热之邪俱可发散,可用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不同点:荆芥质轻,善透善散,又可疏散血分风热,透邪外出,具有透疹与疗疮之功,治疗麻疹外出不畅、疮疡初期等;炒炭能止血,治疗产后血晕等,是防风所不备。
中药“解表药”的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中药“解表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根据解表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也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
一、解表药的性味功效本类药物大多辛散轻扬,主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
此即《黄帝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解表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镇痛、抑菌、抗病毒及祛痰、镇咳、平喘、利尿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压、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等作用。
二、解表药的主要作用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部分解表药又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三、解表药应根据季节和体质不同加减使用解表药时应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相应选择长于发散风寒或风热的药物。
由于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邪,故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恰当地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
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应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益气、助阳、养阴、补血药配伍,以扶正祛邪。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除选用发散风热药物外,应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
四、解表药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
2.又“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津血同源”,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3.同时,使用解表药还应注意因时因地而异。
如春夏膜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4.另外,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人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中药学》辅导:解表药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解表药的性能特点:解表药味辛质轻,以入肺与膀胱二经为主,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主要作用,因辛能发散,质轻轻扬升浮,肺合皮毛,膀胱主一身之表。
故解表药善走肌表,有透发毛窍、发汗解表的作用,使表邪由汗而解。
解表药的功效、适应范围: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要具有发汗解表作用,故主要适应范围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2)部分解表药通过发汗宣肺可利尿退肿,可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
(3)部分解表药能够开宣肺气,而兼有止咳平喘作用,可用于表邪犯肺,肺气不宣的喘咳。
(4)部分解表药通过发表能够透疹,可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
(5)部分解表药有祛除风寒湿邪而有行痹止痛之功,可用于风湿痹证,肢节疼痛者。
(6)部分药物散风解表,兼有消疮之功,可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
2、解表药的配伍方法:因解表药药性有温、凉的区别,所治的表证也有风寒、风热的不同,外感风寒者,首先应选择发散风寒药;外感风热者,选发散风热药。
若兼感暑湿者,应配伍祛暑化湿药;若兼有燥邪者,则应与润燥药同用。
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者,应与补益药同用,以扶正祛邪。
如素体气虚,外感表邪者,解表药应与补气药同用,以益气解表;素体血虚或失血之后,复感表邪,解表药应与补血药同用,以养血解表;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宜发散风寒药与助阳药并用,以助阳解表;素体阴虚、感受外邪者,则应当解表药与滋阴药同用,以滋阴解表;此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除选用发散风热药物外,还应与清热解毒药配伍。
3、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解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时,应控制用量,做到中病即止,若使用过量而发汗太多,则容易耗伤阳气,损及津液,甚者导致亡阴或亡阳。
(2)汗为津液,血汗同源,因而对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均当忌用或慎用,以免更加耗伤阴血津液。
基础中医学:一、解表药
5、使用注意
① 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不要用量过大, 发汗太过,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液。应中病即止。
② 汗为津液,汗血同源,因此表虚自汗、阴虚盗 汗、泻痢呕吐、吐血下血、麻疹已透、热病后期津液 已亏等病证,均慎用。
③ 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含有芳香性的挥发油, 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影响疗效。
3、使用注意
④注意因时因地而异 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 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重 北方严寒地区用量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量 宜轻
(一)辛温解表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 故发汗作用强,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适应范围:
1、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还具有温通经脉、祛风除湿、透疹止痒等功效, 可用于治风寒湿痹及麻疹等病证。
3、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泛滥,症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身水肿、恶 风咳喘、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力强,用量不宜过大。体虚多汗、肺
虚咳喘均当忌用。
有关知识简介
麻黄中含有一种生物碱(麻黄素)有显
著的中枢兴奋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病态嗜好
及耐受性,被纳入我国二类精神药物品进行管
止血:荆芥 防风
药物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香薷
荆芥 防风
性味归经
功效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辛微温。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挥。因此这类药品属于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 兴奋剂,
2003年2月,美国职业棒球投手史夫·贝齐
中药材——解表药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一般都具有发汗的功效,通过发汗而达到发散表邪,以解除表证的目的。
部分药物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和止痛等作用。
所谓表证,就是指病在浅表。
多见于外感初期,肺部受邪,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等。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的症状。
表证是由外邪侵犯肌表所引起,可分表热证和表寒证两型。
后者又有表实与表虚之别。
发热、无汗、恶寒、脉浮紧等寒象较明显的为表实证、以麻黄汤主之;发热、自汗、恶风、脉浮缓等寒象较轻的为表虚证,以桂枝汤主之。
表热证是指发热为主;既不恶寒,又不恶风,口渴、咽痛、舌质红、脉浮数等热象较明显的表证,以桑菊饮、银翘散主之。
解表药根据其性味和临床功效的不同,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
发散风寒药多属辛温,故又名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代表药物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发散风热药多属辛凉,故又名辛凉解表药,适用于风热表证,代表药物有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菊花等。
据近代研究,认为解表作用与以下药理作用有关。
1.发汗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本类药物一般都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通过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有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理论,可见发汗是中医治疗表证的重要治法之一。
解表药中以发散风寒药类的发汗作用较强调,其中以麻黄配桂枝的作用尤为显著,如麻黄汤就是一典型发汗方剂。
麻黄中所含挥发油有发汗作用,近有资料证实麻黄碱和麻黄水溶性提取物能促使实验动物发汗。
生姜的挥发油和辛辣成分(姜酚及姜烯酚)能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
受寒后煎服生姜汤则感觉全身温暖,说明生姜能改善体表血循环而协助发汗。
桂枝也因能扩张末梢血管,促进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而加强麻黄的发汗作用。
2.解热作用:本类药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使实验性致热动物体温降低,以柴胡作用最显著,桂枝、荆芥、防风、葛根、紫苏、浮萍等也有一定的退热效果。
解表药作用及注意事项--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解表药作用及注意事项--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
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它们的适应证也不相同。
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解表剂。
本类方药主要用于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现的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
或用于疹透不畅或风湿痛有表证者。
临床上,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
此外,若表证兼气、血、阴、阳之不足,还须结合补益方药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胜邪却。
故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应用解表方药注意事项:1.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医学教育网原创,以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
2.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
如外感风寒之表证,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阴耗气。
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
附: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参考:1.发汗解热作用。
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生姜、薄荷、菊花、柴胡等大多数解表药均具有发汗解热作用。
这种作用是通过调节体温中枢而实现的。
2.增强体表血液循环。
如桂枝、紫苏、生姜、菊花等多数解表药均能扩张周围血管,增强体表循环、促进汗腺分泌,从而增加热的散发。
表证特点之一是"恶寒",而这种恶寒与肌肉及小动脉痉挛有关(即产热增加),解表药通过扩张痉挛之血管可改善这种病理状态。
同时由于外周循环加强,使病毒大量流至皮肤毛细血管。
引起皮肤毛细血管增生、血清渗出、形成皮疹。
这可能是解表药用以透疹的作用基础。
解表药除了能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用于疮病之治疗外,还能通过扩张周围血管,使局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用于疮用初起之治疗。
简述解表药使用注意事项
简述解表药使用注意事项
解表药是中医常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外感病症。
使用解表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辨证施治:不同的解表药适用于不同的证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不能盲目使用。
2.注意剂量:解表药一般剂量较大,但仍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用药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不宜过用:解表药具有较强的发汗作用,过量使用容易导致大量流汗,影响机体水分平衡,同时也会消耗机体的阳气,引起寒证、虚证等病症。
4.注意搭配:解表药与其他药物的搭配需要谨慎,避免发生药物相互干扰、副作用加重等情况。
5.孕妇慎用:部分解表药具有孕妇禁用、儿童禁用的副作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不安全用药。
6.注意饮食:在使用解表药期间,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7.遵循医嘱:解表药的使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得随意更改用药方案,以免出现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
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热点:解表药
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热点:解表药
2017年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热点:解表药
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或发表药。
以下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详细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解表药多具有辛味。
解表药的功效和应用
2.薄荷、蝉蜕和牛蒡子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共同点:三药均具有疏散风热、透疹、利咽作用,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证。
(2)不同点:薄荷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咳痰不畅者,牛蒡子尤为适宜。
同时牛蒡子外散风寒,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散肿之功。
蝉蜕甘寒质轻,既能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透疹、止痒,又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
3.桑叶与菊花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两者均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作用。
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昏痛,肝经实热或风热所
致之目赤涩痛、多泪及肝阴不足之目暗昏花。
不同点:菊花具有平抑肝阳,清热解毒作用,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及疗疮肿毒。
桑叶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用于肺热燥咳、肺燥咳嗽。
【2017年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热点: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概念: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
表邪(引起表征的六淫外邪,主要是风);温性比较重的叫发散风寒药,如麻黄、桂枝。
温性比较弱的药,叫疏风解表药。
药性比较寒凉叫疏散风热药。
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1.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都应慎用。
跟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
一、主治:风寒表证: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痛,无汗,流清涕,脉浮紧等。
二、兼有功效:止痛,祛风湿。
(温性药)歌诀:麻桂紫苏荆防羌,苍耳辛夷香薷姜,白芷藁本葱白柳,细辛芫荽鹅不食。
麻黄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
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麻黄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
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
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麻黄汤《伤寒论》,三拗汤《和局方剂》。
2.用于咳嗽、气喘: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
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它们的适应证也不相同。
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解表剂。
本类方药主要用于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现的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
或用于疹透不畅或风湿痛有表证者。
临床上,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
此外,若表证兼气、血、阴、阳之不足,还须结合补益方药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胜邪却。
故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应用解表方药注意事项:
1.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
2.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
如外感风寒之表证,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阴耗气。
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
附: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参考:
1.发汗解热作用。
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生姜、薄荷、菊花、柴胡等大多数解表药均具有发汗解热作用。
这种作用是通过调节体温中枢而实现的。
2.增强体表血液循环。
如桂枝、紫苏、生姜、菊花等多数解表药均能扩张周围血管,增强体表循环、促进汗腺分泌,从而增加热的散发。
表证特点之一是“恶寒”,而这种恶寒与肌肉及小动脉痉挛有关(即产热增加),解表药通过扩张痉挛之血管可改善这种病理状态。
同时由于外周循环加强,使病毒大量流至皮肤毛细血管。
引起皮肤毛细血管增生、血清渗出、形成皮疹。
这可能是解表药用以透疹的作用基础。
解表药除了能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用于疮病之治疗外,还能通过扩张周围血管,使局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用于疮用初起之治疗。
3.抗菌、抗病毒作用。
经过大量实验,已证明解表类药物对某些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有抑制或杀伤作用。
对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者:麻黄、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生姜、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等。
对某些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抑制作用者: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薄荷、牛蒡子、菊花、桑叶、菊花等。
对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者: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藁本、细辛、薄荷、牛蒡子、菊花、柴胡等。
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者:柴苏、荆芥、羌活、白芷、细辛、薄荷、牛蒡子、升麻等。
对某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者;桂枝、羌活、防风、白芷、辛夷、葱白等。
此外,菊花对白喉杆菌及脑膜炎双球菌;防风、白芷、细辛对枯草杆菌;桂枝对炭疽杆菌;柴胡对疟疾均有抑制作用。
4.其它作用
除上述主要药理作用外,该类药物尚有镇痛作用;止咳祛痰作用;健胃及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