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四下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即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具体包括:1. 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和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即加法中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中的被减数加上差等于减数。
4. 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中的加数、和;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明买水果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减法计算水果的总价。
2. 讲解加法的意义:通过小明买水果的故事,讲解加法的意义,即合并两个数成一个数。
3. 讲解减法的意义:以小明买水果的故事为例,讲解减法的意义,即已知两个数的和和一个数,求另一个数。
4. 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通过实例演示,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即加法中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中的被减数加上差等于减数。
5. 讲解各部分间的关系:明确加法中的加数、和;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差。
6.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并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加法的意义2. 减法的意义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4. 各部分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0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13个苹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1. 明确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加数、被加数、和以及减数、被减数、差之间的关系。
3. 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的定义加法各部分(加数、被加数、和)的名称及相互关系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2. 减法的意义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定义减法各部分(减数、被减数、差)的名称及相互关系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3.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转换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和与差的概念。
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转换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展示加法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实物模型:用于演示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计算器:辅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练习题和小黑板:供学生课堂上练习和展示使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通过教具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其含义。
介绍加数、被加数、和以及减数、被减数、差等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互动问答,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实例应用:展示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物品等,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板书设计板书将直观展示加法和减法的各部分及其关系,包括定义、计算法则和实例。
通过图表和颜色区分,使内容层次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年级下-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知识集结知识元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加减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二、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做一道减法题时,小军把减数的个位上的6看成9,十位上的3看成8,结果差是92,正确的答案应是_____。
例2.被减数减去减数,差是0.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减数是_____。
例3.芸芸做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的个位上的9看作8,十位上的6看作9,把另一个加数的百位上的5看作4,个位上的5看作9,结果和是1997,正确的结果应该是_____。
例4.'已知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612,你知道被减数是多少吗?'例5.'叮叮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看成6,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1错看成4,得到和为923.正确的和是多少?'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二、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数叫做商.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某手机生产厂原计划5天生产完手机1600部,实际4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部?'例2.'冬冬体重38千克,表弟体重是他的一半,而爷爷体重是表弟的4倍。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3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3篇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整理和复习,回顾学习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多**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习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整理习惯。
2、概念回顾。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
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它们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一、加减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进行叠加的计算方法。
它的意义在于求出两个数相加后得到的总数。
加法常用于计算两个物体的数量总和,例如:两个篮子里分别有3个和5个苹果,通过加法可以得知总共有几个苹果。
此外,加法也常用于计算连续发生的事件总数量,例如:一天内一共有10个人来到图书馆,想要知道图书馆一天内总共有多少人访问,可以使用加法运算。
2.减法的意义: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值从另一个数值中减去的计算方法。
它的意义在于求出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
减法常用于计算减去一部分后,剩余的数量或差额。
例如:小明手里有10块钱,花掉了2块钱,想要知道还剩下多少钱,就可以使用减法运算。
此外,减法还常用于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距,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6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50厘米,想要知道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就可以使用减法运算。
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的各部分包括被加数、加数和和。
被加数是指待求和的数,加数是要加到被加数上的数,而和是指被加数和加数相加后的总数。
在加法运算中,被加数和加数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数,它们通过加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和是两个数相加后的结果。
例如:3+5=8,在该加法运算中,“3”和“5”是两个加数,通过加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8”就是它们的和。
2.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各部分包括被减数、减数和差。
被减数是指被减去的数,减数是要减去的数,而差是指被减数减去减数后的结果。
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和减数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数,它们通过减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差是被减数减去减数后的结果。
例如:8-5=3,在该减法运算中,“8”是被减数,“5”是减数,通过减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3”就是它们之间的差。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你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后简单回馈交流后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互动新授(1)教学加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要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交流后明确: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观察并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第(2)(3)题都是分别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 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字母表示: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两个原则:(1)尽可能多的租单座便宜的;(2)尽可能坐满。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第4页练习一。
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生:格尔木。
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播放课件。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生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组成部分。
生2:情景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所求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最后投影展示:师:读线段图,如果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知道吗?生:如果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生1: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拉萨的距离生2:814+1142=1956(km)或者1142+814=1956(km)师: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精选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加减法运算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校园生活图片,描述学生上下学的情景。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天上学和放学时,我们班有多少人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加减法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5+3=8,其中5和3是加数,8是和;83=5,其中8是被减数,3是减数,5是差。
3. 随堂练习(15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2)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2.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 7+4=?② 95=?(2)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① 7+4=11,其中7和4是加数,11是和。
② 95=4,其中9是被减数,5是减数,4是差。
(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如下:1. 是否有学生未能完全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3. 如何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的加减法例子,与同学分享。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含义是什么
加法和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们是数学思维和计算的基石。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阐述加减法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一、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我们称之为加数)相加得到另一个数(我们称之为和)的运算。
加法的意义是用来表达两个或多个数的总量。
在加法中,有三个主要的部分:1.加数:加法运算中参与相加的数。
2.加号:表示要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
3.和: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后的总量。
加法的各部分之间有以下重要关系:1.交换律:加法满足交换律,即交换加数的位置不改变和的结果。
例如:2+3=3+2=52.结合律:加法满足结合律,即多个数相加时,可以先计算其中任意两个数的和,然后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如:(2+3)+4=2+(3+4)=93.加法的逆元:对于任意一个数a,存在一个数-b,使得a+b=b+a=0。
这个-b就是a的加法逆元。
例如:5+(-5)=(-5)+5=0加法的应用:加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进行一些物品的累加和计算,比如购物清单、货物的进出库、人口统计等。
在数学领域,加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其他运算的重要前提。
二、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是指将一个数(我们称之为被减数)减去另一个数(我们称之为减数),得到一个数(我们称之为差)的运算。
减法的意义是用来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在减法中,有三个主要的部分:1.被减数:减法运算中要减去的数。
2.减号:表示要减去另一个数。
3.差:表示被减数减去减数所得到的结果。
减法的各部分之间有以下重要关系:1.减法的含义:减法表示减去一个数的意思,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2.与加法的关系:减法和加法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加法来验证减法的计算结果。
例如:5-3=2可以通过2+3=5来验证。
3.减法的逆运算:对于任意一个数b,存在一个数a,使得a-b=b-a=0。
这个a就是b的减法逆元。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
3.汇报交流,感悟加法的意义。
用加法计算:814+1142=1956(km)。
4.学生思考交流。
5.学生同桌讨论。
1.第(2)题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度,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度”“第(3)题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度,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度”
2.学生看书第3页自学后交流汇报
3.学生汇报。
1.指名学生说:数都是一样的,运算不同。
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师:用什么方法计算?(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课件出示线段图,强调:用线段图直观地把分别代表814km与1142km的线段合并在一起,并板书算式:814+1142=1956,在加号下面写上“合并”。
(4)师:我们用加法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什么样的运算叫加法呢?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板书)(5)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小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板书:和=加数+加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问题2: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问题3: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师: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2)课件出示线段图。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板书)
(3)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差=被减数-减数(板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主题为《加法和减法的认识》,本说课稿主要针对其中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解。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目标•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3.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概念;•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4.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导入:教师可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引起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兴趣,例如“找规律”游戏。
教师可以给出一组数字,并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继续数列。
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数字间的关系,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引入:在讨论游戏结果时,教师可以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解释加法是指在已有的数量上继续增加新的数量,而减法则是指从已有的数量中减去一部分。
2. 概念讲解与示范•加法的概念: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示范,解释加法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拿两个苹果放在桌上,然后再拿两个苹果放在桌上,通过问学生桌上有多少苹果来引导学生回答“四个”。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解释加法就是合并两个或多个数量,得到新的总数。
可以使用Markdown的列表格式来呈现示范过程。
•加法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提供一些例子。
例如,加法可以用来计算购物车里的商品总数、人们聚餐时的人数总和等。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能理解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可以用Markdown的引用格式来展示加法的意义例子。
•减法的概念: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示范,解释减法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堆饼干,然后拿走一些饼干,再询问学生还剩下多少饼干。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解释减法是目标数量与减去的数量之间的差值。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情景问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提升加减法意义及其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与能力趋于完善,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和分析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就知识层面上,已经学习了简单整数加减法,对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有初步的感性认知,初步具备了理性认知学习的基础;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与问题,探索认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中各部分名称及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思维与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分析概括认知加、减法意义、关系,经历探索过程,体会加减、法间的互逆关系,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知理解;教学难点是:加、减法意义理解,体会加、减法间的互逆关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第4页练习一。
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生:格尔木。
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播放课件。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生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组成部分。
生2:情景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所求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最后投影展示:师:读线段图,如果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知道吗?生:如果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生1: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拉萨的距离生2:814+1142=1956(km)或者1142+814=1956(km)师: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预备教学过程1 四则运算第 1 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局部间的关系教材第 2—4 页例 1 及相关内容。
1.学问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把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进展抽象、概况的力量,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规律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
课件、学习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制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依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生 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 2: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 3: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沟通,呈现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局部名称(加数+加数=和)8.师:刚刚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10.师:同学们计算得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预设:生:参考加法算式解。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生:由于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用和减去另一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2. 减法的意义3.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加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加数 = 和,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 减数 = 差,减数 = 被减数 - 差,被减数 = 减数差。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加减法的教学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四年级下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年级下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在我们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加减法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咱们来聊聊加法的意义。
加法呀,简单来说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比如说,小明有 3 个苹果,小红又给了他 2 个苹果,那现在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这时候就要用加法来计算啦,3 + 2 = 5,所以小明现在一共有 5 个苹果。
再比如,咱们班男生有 20 人,女生有 15 人,那咱们班一共有多少人呢?这也是用加法,20 + 15 = 35 人。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加法就是把一些数量合在一起,求出总数。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加法算式里,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比如在 3 + 2= 5 这个算式中,3 和 2 是加数,5 是和。
它们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加数+加数=和。
同时,我们还能根据这个关系推出: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比如说,知道了 3 + 2 = 5,那如果我们知道和是 5,一个加数是 3,就可以用 5 3 = 2 求出另一个加数 2。
说完加法,咱们再来说说减法。
减法的意义和加法有所不同,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比如说,小明一共有5 个苹果,吃了2 个,还剩下几个?这就要用减法来计算,5 2 = 3,所以还剩下 3 个苹果。
再比如,咱们班一共有 35 人,其中男生 20 人,那女生有多少人?这也是用减法,35 20 = 15 人。
从这些例子能看出,减法就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出剩下的部分。
在减法算式里,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比如在 5 2 = 3 这个算式中,5 是被减数,2 是减数,3 是差。
它们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
同时,我们也能根据这个关系推出: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个加数 = ( ) — (
和 )
加数 (3)被减数 = ( ) + ( )
(4)减数 = (
)— ( )
(5)和 = ( ) + ( )
和
)的运算叫减法。 加数
另一个加数
差
减数
被减数
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数
加数
7
谢谢观赏!
2020/11/5
11
119 ?
( )=119-58 6?1
( ) =119-61 ?58
和 = 加数+加数
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减数 = 差
169 - 54 =( ) ( )54=1?69-115
115 ?
? ( )169 =54+115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6
1、基本训练。 (1)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的一( ),求另一个 (
1956KM
1956-814=
1142( 千米)
1956-1142=
814( 千米)
814 + 1142= 1956 1956 — 814 = 1142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填空并观察三个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数+ 加数 = 和
58 + 61 =( )
(改)四下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西宁
格尔木
814+1142
=1956(千米)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拉萨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