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文明的主要标志
传承利他文化 弘扬助人品质
![传承利他文化 弘扬助人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1e023ceb8bd63186bcebbcf0.png)
传承利他文化弘扬助人品质作者:周洪宪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年第08期2016年4月,广州市某小区发生了火灾,围观者拍下求助者呼喊求救直至死亡的过程并上传到网络,该视频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
是什么导致大家在面对火灾时冷漠地拍摄,人们对于社会道德的要求和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人们道德冷漠的原因是由于教育中没有注意对人进行利他行为教育,不能为社会培育出具有积极利他观念和利他行为的人。
一、利他的概念“利他”一词是由孔德率先提出的,他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先驱,他利用“利他”一词来说明一个人对他人的无私行为。
“利他行为”是社会心理学上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受到人们普遍赞扬和争议的行为。
不同的研究取向就会有不同的解释:社会学家将利他行为定义为一种“对履行这种行为的有机体明显不利,而对另外一个于自己没什么关联的有机体却有利的行为”;生物学家把利他主义界定为“对他人有利而自损的行为”。
然而,大部分人都认为利他行为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其一,他人的外貌、言谈或其他特征引起的行为,即处于施动者是自觉自愿的;其二,有利于他人利益的,并且不带有其他“私利”;其三,体现着善良和道德,利他行为体现着人类的善良以及社会道德感,并且利他行为的发展应当与社会道德发展是同步的,当一个社会道德高度发展,即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社会中利他行为必然会增多。
二、利他行为教育的必要性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由无知走向成熟,也是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外来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的侵入等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极大的冲击、震荡,加重了小学生的心理冲突,使他们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如忧郁、嫉妒、攻击、敏感多疑、自卑等。
我们可以看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对小学生进行利他行为教育也是必要的,它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1.提高认知水平利他行为教育有利于小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的意识,这种认知上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利他教育进行不断完善。
弘扬优良传统心得体会 (4)
![弘扬优良传统心得体会 (4)](https://img.taocdn.com/s3/m/3cc5255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d.png)
弘扬优良传统心得体会 (4)
弘扬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各代人民共同维护历史文明和传承正确价值观念的一个过程。
优良传统有诸多内涵,是我们学习素质完备、身心健康、利他主义的精神源泉,是我们自觉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封建主义落伍思想的动力和行动引导。
首先,我们要尊重“诚实守信”这一优良传统。
“诚者守之,失
者得之”,“礼多人不怪”,应该是我们自觉行动的准则。
在社
会生活和工作中,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真诚待人,做到守信用,不能随意改变言行、把握时机,勇敢做到改变现状、维护正义,才能获得信誉、获得赞赏。
其次,我们要学会珍惜“礼仪之邦”这一优良传统。
各种礼仪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识,学会的交往礼仪也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的试金石。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做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节,遇事要礼让,让和谐友好的气氛笼罩全社会。
此外,我们要全面发扬“节约资源”这一优良传统。
廉洁朴素、节约用水用电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素质的重要指标,要让每一个人都能牢记“细水长流”的精神,让每
一个人都能体会“少一点就是多”的道理,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弘扬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习掌握礼仪、节俭、守信、利他等优良传统,在日常生活中
孜孜以求,在实践中践行,在社会中展示出优良传统所展示出来的文明雅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充满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使每一个人都获得幸福快乐,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更加优良的传统可以继续传承下去。
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读后感
![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a4db49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a.png)
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读后感以《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读后感》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人类文明的历史看起来像一朵正在开放的花,它发展着各种新的社会创新、文化符号,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历史上,这些已经以各种方式发展,开花结果形成了当今世界的一景。
而当今,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混乱和困难,人类正在被迫不断探索新的方向,以建立一个更健康的文明。
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家和思想家都在指出,要让我们的文明繁荣昌盛,它需要一种新的道德模式。
而这一道德模式的核心便是“利他主义”,它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只不过是一种服务社会的力量。
利他主义是一种理念,它强调社会共存的可能性。
依据这一理念,个体不仅要向社会贡献他们的能力,更要贡献他们的时间、经历和财富,以达到最大的共同利益。
利他主义的理念也可以被应用于当今世界的政治环境中。
在当今的世界,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不仅要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的利益和收益,他们也应该设法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促进交流。
此外,应用利他主义原则,可以更好地实施社会政策,以及实现社会和谐和共融。
只有实践利他主义,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和平与进步。
但是,要将“利他”这一理念落实于现实,仍然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增强社会意识,努力建立一个尊重公平正义的文明。
我们需要在国际层面关注彼此的利益,坚持原则,彼此支持和尊重。
我们还需要做出牺牲,改变自私、浪费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习惯,以改善社会状况。
这一新的道德文明将关乎人类的未来。
如果人类能够真正觉醒,能够真正践行利己利他的新理念,我们的文明将会持续开花,让人类的未来更加乐观。
如果我们能够多给予,少索取,彼此信任和关心,我们的文明将会成为一个光辉的新时代。
事实上,“利他”的道德核心已经开始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慢慢种下。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无私的精神,可以播下一颗种子,以那一棵树为基础,学会和爱他人,减少社会矛盾。
利他之心感悟心得体会(3篇)
![利他之心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c7273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4.png)
第1篇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仁者爱人”的传统美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
而“利他之心”正是这种美德的体现,它指的是一种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精神境界。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利他之心逐渐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以下是我对利他之心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利他之心的重要性1. 利他之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其中,“友善”就是要求我们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具备利他之心。
2. 利他之心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一个和谐的社会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
利他之心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利他之心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具有利他之心的人,能够关注他人的需求,关心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利他之心的内涵1. 无私奉献无私奉献是利他之心的核心。
它要求我们在关爱他人的同时,不图回报,不计较个人得失。
2. 捐资助人捐资助人是利他之心的一种具体体现。
它包括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形式,旨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3. 爱心传递爱心传递是利他之心在社会中的延伸。
它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关心他人,传递正能量,让爱心在社会中流淌。
三、培养利他之心的方法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利他之心的重要性,将关爱他人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2. 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家政策,关心民生福祉,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 参加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自己的利他之心。
4. 学习榜样学习身边的榜样,汲取他们的力量,将利他之心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
四、利他之心的实践1. 关心家人关爱家人是利他之心的起点。
我们要关心家人的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2. 帮助朋友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给予关爱和支持,共同度过难关。
利他精神与社会责任演讲稿
![利他精神与社会责任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a41d4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5.png)
利他精神与社会责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关利他精神与社会责任的话题。
利他精神,是指一个人在行为中考虑他人的利益,关心他人的福祉,愿意为他人付出。
而社会责任,则是指个体或组织对社会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这两者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却有着共通之处,都是在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都是在呼吁人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人,更加关心社会。
在当今社会,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负面新闻,比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贫富差
距等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与人们的自私自利有着一定的关系。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具备利他精神,愿意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那么这些问题就有可能得到缓解。
而这正是社会责任所倡导的。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体或组织,会更加注重自身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小事做起,培养利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比如,我们可以关心身边的人,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却能够在积少成多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利他精神是人类文明的灵魂,社会
责任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让我们一起培养利他精神,承担起社会责任,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谢谢大家!。
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
![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https://img.taocdn.com/s3/m/5fec21d0ec3a87c24128c432.png)
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今天推荐的文章选自稻盛和夫的新书《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在本书的导读里,稻盛和夫阐述了自己写这本书的根本目的。
他认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但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每个人只追求事情的结果和个人胜利的果实。
所谓的道德、同理“心”已经丢失了。
他由此向世人发出郑重的嘱托:只要凭着利他之心、感谢之心、谦虚之心、知足之心、强韧之心,坚持贯彻正道,时刻培养美好心根,积极实践,没有人不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就是这些看上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方法,蕴藏着人生转机的力量。
本文选自第二章“动机良善”,在本章中,稻盛和夫先生通过回顾其一生的重要时刻,揭示了做人、做事动机良善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你的“心态”会对工作和经营会产生重要影响,只要“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
共勉。
01在利他的地基之上建立成功的大厦京瓷创建之初提出的经营动机是:把我个人的技术发扬光大。
让我开发的精密陶瓷技术广为人知,并用这个技术制造优良的产品,这曾是京瓷公司的使命和存在的意义。
换句话说,创办京瓷公司,是为了实现我作为技术人员的个人梦想。
但是,创业第三年的某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公司存在的意义。
十余名上一年刚录用的高中毕业的员工,突然来到我的办公桌前,排成一列,递上一纸“要求书”,态度强硬。
其中罗列了加薪、奖金额度等待遇改善以及未来保障等要求。
他们说:“如果不答应这些要求,我们就全体辞职。
”成立不久的公司,没有什么实力,对他们的要求不可能照单全收。
而且,对无法兑现的事情做出承诺,是不诚实的行为。
我把他们带回我当时的住所,那是只有三小间的市营住宅。
我拼命说服他们,经过三天三夜的促膝长谈,最后,他们总算全都理解了我的想法,接受了我的意见。
但是,那一夜我却失眠了。
“所谓企业经营,难道是这样的吗?我竟然走上了这条艰苦的道路!”我心里既迷惑又后悔。
感恩利他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感恩利他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8d9b2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7.png)
第1篇一、引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
感恩和利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感恩利他,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境界。
本文将从感恩和利他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悟心得体会。
二、感恩的感悟1.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他人帮助的感激之情。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许多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
他们或大或小、或显或隐地为我们付出,让我们在困境中得以生存、在顺境中得以成长。
学会感恩,就是要珍惜这些关爱,把这份感激之情传递给他人。
2. 感恩是一种动力感恩是一种动力,它能激发我们不断前进。
当我们感激他人的帮助时,我们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关爱,努力去回报社会,传递正能量。
正如古人所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感恩之心,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3. 感恩是一种修养感恩是一种修养,它能提升我们的道德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懂得索取,却忘记了感恩。
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珍惜,学会付出,学会关爱他人。
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三、利他的感悟1. 利他是一种境界利他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
而利他,则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人着想。
利他之心,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担当。
2. 利他是一种智慧利他是一种智慧,它能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当我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时,我们会收获更多的好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如古人所说:“善者,人恒爱之;恶者,人恒恨之。
”利他之心,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3. 利他是一种力量利他是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在困境中战胜困难。
当我们把关爱传递给他人时,我们会收获更多的关爱。
正如古人所说:“积德行善,必获福报。
新商业文明的四个准则
![新商业文明的四个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2bee91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7.png)
新商业文明的四个准则
1. 利他共赢:新商业文明倡导企业不仅要追求自身利益,更要考虑社会和环境利益,实现利他共赢的目标。
2. 诚信经营: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新商业文明强调企业要真诚对待客户、员工、合作伙伴和社会,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口碑。
3. 创新发展:新商业文明鼓励企业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4. 绿色环保:新商业文明提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
利他主义的重要性演讲稿
![利他主义的重要性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f10333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4.png)
利他主义的重要性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利他主义的重要性。
利他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他人的利益为先,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在当今社会,利他主义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明素养。
首先,利他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正是因为有了利他主义的精神,
人类才能在团结合作中不断进步。
在家庭中,亲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让家庭更加和谐幸福;在社会中,志愿者的奉献和慈善捐助让社会更加温暖美好。
正是这种利他主义的精神,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利他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在一个利他主义的社会里,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风气更加良好。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爱才能得以建立。
利他主义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更是一种社会文明的标志。
最后,利他主义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帮助他人,我们不仅能够获得内
心的满足感和快乐,更能够培养自己的同理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成长和提升。
因此,利他主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应该树立利他主义
的观念,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让这种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利他主义的种子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社会充满爱和温暖。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利他主义成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让我们的社会更
加和谐美好。
谢谢大家!。
利他_实验报告
![利他_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cf271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b.png)
一、实验名称利他行为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探讨利他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和影响。
2. 分析不同情境下利他行为的动机和表现形式。
3. 评估利他行为对实验参与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利他行为是指个体在无直接利益回报的情况下,自愿为他人提供帮助或付出代价的行为。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不同情境,观察和分析利他行为的发生过程,探讨其心理和生理机制。
四、实验对象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五、实验材料1. 实验场景: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如公共交通、商场、图书馆等。
2. 实验道具:卡片、小礼品、模拟任务等。
3. 心理生理指标测量工具:心率、血压计、问卷等。
六、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3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
2. 实验过程:a. 第一组:利他行为组。
在实验场景中,参与者被要求主动帮助他人完成任务,如帮助老人过马路、给陌生人让座等。
b. 第二组:无利他行为组。
在实验场景中,参与者正常行走,不主动帮助他人。
c. 第三组:控制组。
在实验场景中,参与者被要求完成与利他行为无关的任务,如填写问卷、记录时间等。
3. 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三组参与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并收集问卷数据。
七、实验结果1. 利他行为组在实验过程中,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较其他两组有所降低,说明利他行为对参与者具有一定的放松作用。
2. 利他行为组在问卷中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较高,表明利他行为能够提升参与者的心理愉悦感。
3. 无利他行为组和控制组在实验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指标变化不明显。
八、讨论与分析1. 利他行为对参与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利他行为能够降低参与者的心率、血压,提高主观幸福感。
这表明,利他行为对个体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 利他行为的动机和表现形式:实验过程中,参与者主动帮助他人完成任务,说明利他行为具有自愿性。
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读后感
![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6c1263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2.png)
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读后感
《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
一根据书中的说法,善待他人,拒绝贪婪私心,选择共享利他本质,
才能打开人类觉醒的大门。
书中充满人文关怀,让我们大家都有一种
自省,带领我们对他人存有一份关怀和奉献之情,这也是一种美德和
气概。
二以实际行动,善待我们的社会环境,不仅要保护好自然资源,还要
积极投身于各种公益活动,为世界带去更加和谐,建立一个更有温度
的社会环境。
三书中还提到,我们的一些社会思想太固定,导致我们的观念只停留
在赚到多少钱的情况,而没有真正去体验人间的美好,所以被书中提
到的思想彻底颠覆了。
四对尊重释放人类的智慧的自由,我们也要有一份热情去拼搏,努力希
望自己的一份力量能为世界带去更大的变革。
正如书中所说,追寻共进,让利他的文明之花,在我们的社会盛开!
五书中提到,只有拒绝贪婪,而是以共享和奉献平等开放,才能觉醒,更多地感受到人间真正的美好,去完善我们拥有的世界,如此人类利
他的文明之花,才会真正盛开。
六综上所述,《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这本书真的对
我带来了莫大的启发,教会我们怎样回报社会,怎样关爱他人,更加
珍重社会中的每一个心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结分享利他
![总结分享利他](https://img.taocdn.com/s3/m/7e3e68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1.png)
总结分享利他引言利他是一种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指的是为他人利益而工作,关注他人的需要并为他人提供帮助。
这种思维和行为不仅可以带来他人的福祉,还能够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和分享利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利他的方法。
利他的重要性利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具有以下几个重大的好处:1. 提供帮助给他人利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通过关注他人的需要并主动提供帮助,我们可以改善他人的生活和幸福感。
这种行为不仅可以让他人感到被关爱和珍视,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利他的行为,我们可以建立稳固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我们提供帮助给他人时,他人会对我们产生信任和感激之情,进而促进更加亲密的关系的建立。
这种关系不仅可以带来快乐和满足感,还可以在我们需要帮助时得到支持和帮助。
3. 改善自身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利他行为可以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当我们帮助他人时,会激活大脑中的奖赏系统,释放出一种称为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使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
此外,利他行为还可以减少自我中心的思维,降低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4. 增进个人成长和发展通过利他行为,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的经历和学习机会。
当我们与他人互动并提供帮助时,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
同时,利他的行为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如何实践利他以下是一些实践利他的方法,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关注他人的需要并提供帮助:1. 关注他人的需要要实践利他,首先要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希望。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问题,确定他们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2. 主动提供帮助一旦明确了他人的需要,我们应该主动提供帮助。
可以寻找适当的方式和时间来帮助他人,例如提供建议、提供物质支持或者提供情感支持等等。
3. 倾听和理解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要保持倾听和理解的态度。
浅谈利己与利他
![浅谈利己与利他](https://img.taocdn.com/s3/m/ecc5ba15551810a6f42486ce.png)
公共管理理论版97浅谈利己与利他文/邓业鑫(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摘要:通常,人们认为利已与利他被视为在同一活动范畴下的两个不同根本目的,看成一对矛盾体,甚至完全割裂两者的联系,就像是成语“损人利己”说的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不可调和。
实质上,利他行为是基于利己内核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说利他的本质依然是利己。
在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时期,当物质无法满足主体个人时候,大多数的个体人偏重于在物质上的利己;而在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期,物质得到丰富,更容易使得个体人感到满足,此时大多数个体人侧重于精神上的利己。
关键词:利己 利他 关系一、个体人通过利己行为所达成的目的当个体人全部行为活动结束后,个体人将会获得能给予一定满足的利益成果。
该活动目的必然是利己的,在利己行为中,从个体人想获取的核心内容来看,一方面是在物质上的利己,另一方面是在精神上的利己。
(一)个体人在利己行为中必然要求物质上的满足通常情况下,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环境中,活动个体人从事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围绕经济来展开。
而经济的背后就是物质交换作为基础,活动个体人之间,通过不断交换甚至争夺有限的物质,来满足活动个体人各个方面的生理需求,比如吃,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分泌、生理平衡,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活动个体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显然,活动个体人要继续作为完整健康的个体存在,必然要求要有足够的物质上的满足。
不加掩饰地说,就是在这个物质利益频繁交换的社会里,绝大多数的个体人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达到在物质上的利已目的。
显然,这些对于由无数活动个体人构成的人类文明社会的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个体人在利己行为中难免有着精神上的诉求唯物论认为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当活动个体人,取得了物质上一定程度的满足,那么活动个体人,在利己行为中很可能不再对物质上的满足抱更多的期望,而是转而对精神上有着更多的诉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也就是当活动个体人在利己行为中物质上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精神上的利己行为会变得凸显。
《活法》——生物链中,人类应学会知足
![《活法》——生物链中,人类应学会知足](https://img.taocdn.com/s3/m/f4da73c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5.png)
战后在经济增长至上主义的旗帜下,追求企业、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野心和欲望不断膨胀。
即使在社会、经济继续停滞不前、要求转变观念的今天,情况也没有丝毫改变。
为GDP的百分之零点几的增减或喜或忧,把经济指数的增长作为唯一的“善”,争先恐后,希望增长再增长。
这是以欲望的烦恼为原动力,在优胜劣汰的竞争原理下,以物资的丰裕为最优先的霸道哲学让物质追求压倒一切,正是所谓“求利无道”。
我们国家也好,个人也好,至今也没有从这种利益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然而到了今天,显而易见,这种单一的价值观,事实上已经难以为继。
像过去一样,我们一直从经济增长中寻求国家的认同。
但今以后,如果重复这样的思路,只能使国家重复过去的每40年一次的盛衰循环,而这一次的衰败程度甚至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惨败。
坠入“下一个巨大谷底”的曲线已经开始呈现。
减缓这种下滑速度变得越来越困难。
国家与地方的财政赤字日益增大,行政、财政改革停滞不前,因人口出生率低和人口老龄化而造成的社会活力下降,这些征兆已经明显凸现出来。
如果继续任其发展的话,在下一个40年即2025年前后,不仅未来的希望无从谈起,连国家本身恐怕都面临覆灭的危机。
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现在就有必要建立新的国家理念,建立新的个人生活指针,用以代替“经济增长至上主义”。
同时,这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同时又是关系到国际社会和地球环境的极其重大的课题。
因为基于人类贪得无厌的欲望,无止境的追求增长和消费,这种做法如不改变,不仅有限的地球资源和能源终将枯竭,而且地球环境也会破坏殆尽。
如此下去,不仅日本这个国家将毁灭,而且,人类也将用自己的双手毁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
明知如此,或者在不知不觉中,在即将沉没的船舱中,追求奢华、醉生梦死——这种行为空虚而且危险,尽快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建立新哲学,描绘新的航图,已经刻不容缓。
共存生物链中,人类应学会知足那么,人类究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新哲学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知足”。
利他精神的演讲稿
![利他精神的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1eb39e9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c.png)
利他精神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利他精神”。
利他精神,顾名思义,就是指为他人着想,以他人利益为先,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利益。
利他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弘扬利他精神,让爱与关怀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
首先,利他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以利他精神为指导,为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例如,孟子提出“仁者爱人”,耶稣基督倡导“爱你的邻居如同爱你自己”,这些伟人的思想都是在弘扬利他精神。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伟人的努力,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社会和谐才得以实现。
其次,利他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竞争与利益冲突也随之而来。
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那么社会将会充满矛盾和对立。
而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利他精神为指导,为他人着想,那么社会就会充满爱与关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最后,利他精神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那么社会将会充满冷漠和孤立。
而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利他精神为指导,乐意帮助他人,那么社会将会充满温暖和希望。
因此,利他精神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弘扬利他精神,让爱与关怀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利他精神之花在我们的社会中绽放,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谢谢大家!。
利他——文明的主要标志
![利他——文明的主要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a3f32bf8aeaad1f346933f33.png)
利他——文明的主要标志人类从茹毛饮血起步,一路进化,历经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饥荒、腐败、仇视、战争?人性自私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人类文明的进程曲折而缓慢,自私之心虽然痼疾难割,但毕竟渐行渐弱。
我以为,文明的主要标志,实乃利他之心。
远古时期,为了生存,可以易子而食,你死我活;奴隶时期,可以把人当作自己的私物相赠,价廉若马;封建时期,盘剥别人,富了自己;资本时代,变本加厉,膨胀自我,但人还是拥有了一定的自由和人权;信息时代,虽然仍有人类利己的劣根作祟,但义务自愿、慈善事业、雷锋精神不是方兴未艾,渐显不可遏止的发展趋势了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心中有他人,心中有大爱,人类正可喜的进步着。
谈到利他之心,不能不提及一个可敬的人物——特蕾莎修女。
12岁的时候,她受母亲的影响,定下了为上帝做事的信念。
从18岁起,她活着就只为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
每天,从街道旁、阴沟里,有时甚至是从火葬场和坟坑里救起那些穷病伤残者,或濒死者。
他们中不少人污秽不堪,臭气熏人,疾病缠身,浑身溃烂……她从不嫌弃他们,总是温柔地为他们清洗,包扎,给他们食物,为他们安排落身之处。
许多穷人一辈子活得凄惨悲酸,可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们得到了来自人间——不,来自天国的温暖和光辉,不留遗憾,心怀美好和感激离开了这个曾经黑暗的地方。
特蕾莎修女的善行感动了无数人,她建立了数百上千的慈善组织,有了成千上万的信徒,包括政府首脑、工商巨子、传媒大亨……他们帮她募集的资金,到她去逝的时候,已达四个亿。
她把这些全部用于改善穷人的生活,连自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奖项以及举办常规宴席的资金,她悉数捐出。
平常她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都极其简单。
即使外出需要,她只穿鞋,不穿袜子,甚至是在寒冷的冬天;她只食用简单的食物,即使生病时,也只是吃盐和米饭。
她觉得,必须和穷人一样生活,不然他们怎么接受得了?她不怕危险,她深入到战火之中,救援妇女儿童,竟然使交战双方停下了交战,而这连联合国调停也无法做到的事,她却能做到了!没有保留,没有施舍,一切只出于信仰,出于利他之心。
"利他"的文化渊源及其概念界定
!["利他"的文化渊源及其概念界定](https://img.taocdn.com/s3/m/c57d8e024693daef5ff73dcd.png)
作者: 周纯[1]
作者机构: [1]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东疆学刊
页码: 39-45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利他”;文化渊源;概念界定
摘要:社会中的“利他”性存在状况,对于该社会的稳定秩序和良性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明确“利他”的概念构成就成为发挥这一作用的前提条件。
有关“利他”的概念分析,早在该词语被创造之前,就广泛地存在于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教义之中。
并且在现代社会科学的“利他”相关研究中,对于“利他”概念的界定更是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介绍与回顾各种“利他”概念的界定,可以尝试性地理清“利他”的传统文化渊源与现代科学概念,界定二者关系所呈现出来的发展脉络,为更全面地理解“利他”这一概念奠定基础。
利他精神与社会服务
![利他精神与社会服务](https://img.taocdn.com/s3/m/aa314a9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6.png)
利他精神与社会服务利他精神是一种人类美德,它是指人们为他人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关爱、支持等资源,而不在乎获得什么回报的奉献精神。
在这个自我为中心的时代,利他精神成为了滋润人心的良药和社会的加速器。
而社会服务则是利他精神的具体体现,它是促进社会和谐、减轻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利他精神与社会服务进行探讨。
一、利他精神的涵义利他精神是人类文明中高尚的情感,它表现出人类的高度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它来源于人类对于自我价值的认知和对于他人价值的尊重,涵盖了爱心、同情心、关爱心、奉献精神等多种感情因素。
利他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非常多样。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工匠细心打造,使出浑身解数为人们制作美丽的家居用品;可以看到志愿者在夜深人静时来到大街小巷为陌生人提供帮助和服务;可以看到玩具设计师为孩子们量身定制各种好玩的玩具,让他们的童年更加愉快……在简单的感性表现之外,利他精神更是涵盖了人类智慧的升华。
比如,社会保障制度、救助体系、医疗保健等制度的建立,无不源自于人们的利他精神。
二、社会服务的内涵社会服务是指在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协作下,针对公共利益和社会需要,进行志愿服务、捐赠、援助、救助、扶贫、扶老、扶弱等活动的总称。
社会服务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具备明显的公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
社会服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的个人和组织,有不同的社会服务方式和手段。
常见的社会服务项目有:教育支持计划、社区服务、医疗援助、环境保护、文化交流等等。
不同的服务项目涉及不同的对象和领域,有不同的服务目标。
但是,所有的社会服务活动都要有一个共同点:服务对象是社会,服务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福利的提高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三、利他精神与社会服务利他精神是社会服务的基础。
只有当人们拥有强烈的利他精神,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服务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社会服务来说,利他精神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激发自我奉献的愿望和动力首先,利他精神使得人们愿意将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等资源贡献给社会服务,以期为他人带来帮助和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他——文明的主要标志
人类从茹毛饮血起步,一路进化,历经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饥荒、腐败、仇视、战争?人性自私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人类文明的进程曲折而缓慢,自私之心虽然痼疾难割,但毕竟渐行渐弱。
我以为,文明的主要标志,实乃利他之心。
远古时期,为了生存,可以易子而食,你死我活;奴隶时期,可以把人当作自己的私物相赠,价廉若马;封建时期,盘剥别人,富了自己;资本时代,变本加厉,膨胀自我,但人还是拥有了一定的自由和人权;信息时代,虽然仍有人类利己的劣根作祟,但义务自愿、慈善事业、雷锋精神不是方兴未艾,渐显不可遏止的发展趋势了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心中有他人,心中有大爱,人类正可喜的进步着。
谈到利他之心,不能不提及一个可敬的人物——特蕾莎修女。
12岁的时候,她受母亲的影响,定下了为上帝做事的信念。
从18岁起,她活着就只为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
每天,从街道旁、阴沟里,有时甚至是从火葬场和坟坑里救起那些穷病伤残者,或濒死者。
他们中不少人污秽不堪,臭气熏人,疾病缠身,浑身溃烂……她从不嫌弃他们,总是温柔地为他们清洗,包扎,给他们食物,为他们安排落身之处。
许多穷人一辈子活得凄惨悲酸,可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们得到了来自人间——不,来自天国的温暖和光辉,不留遗憾,心怀美好和感激离开了这个曾经黑暗的地方。
特蕾莎修女的善行感动了无数人,她建立了数百上千的慈善组织,有了成千上万的信徒,包括政府首脑、工商巨子、传媒大亨……他们帮她募集的资金,到她去逝的时候,已达四个亿。
她把这些全部用于改善穷人的生活,连自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奖项以及举办常规宴席的资金,她悉数捐出。
平常她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都极其简单。
即使外出需要,她只穿鞋,不穿袜子,甚至是在寒冷的冬天;她只食用简单的食物,即使生病时,也只是吃盐和米饭。
她觉得,必须和穷人一样生活,不然他们怎么接受得了?
她不怕危险,她深入到战火之中,救援妇女儿童,竟然使交战双方停下了交战,而这连联合国调停也无法做到的事,她却能做到了!
没有保留,没有施舍,一切只出于信仰,出于利他之心。
活着,她的全部义务和使命就是帮助穷人,为他们做最需要做的事。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真正的文明在于每个人把自己应得的权利留给他人。
”英格索尔的这句话好像就是说的特雷莎修女。
相比之下,我们的社会还有那些贪腐成嗜,欲壑难填的人。
别人无立锥之地,他却拥有上百套房子;别人没钱挂号看病,他却将成袋的钱藏入地窖;别人受灾待救,他却花天酒地,沉入温柔富贵之乡……不说也罢!这些人应该就是些没进化得好的现代人,若是遇上特雷莎修女,还不愧煞!
戒除私心,心有他人,让我们真正进入文明时代!
2016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