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腾冲和顺特色筵席“三滴水”的初步调查
腾冲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浅析
腾冲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浅析腾冲地处西南边沿,与缅甸接壤。
历史上是蜀身毒道的必经之地,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方之一,它曾是中外商业文化交往的中心。
因此,文化较为发达,现被云南省定为历史文化名城。
音乐艺术也较为繁盛,丰富多彩。
如民间的山歌、小调、仙灯、洞经、皮影、扬琴说唱。
少数民族的有傣族的情歌,傈僳族的三弦舞、跳嘎音乐,佤族的清戏等。
本文就腾冲地方音乐、舞蹈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佤族清戏出自腾冲荷花乡一个佤族村寨——甘蔗寨。
佤族清戏的剧目故事感人,情节生动,文辞优美,人物性格鲜明。
曲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既善叙事,又善抒情,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属高腔系统。
其声腔有九腔十三板,但大部分已失传,无法辨清或演唱出来。
现存戏文里能辨明其曲牌名并记录下来的仅有大汉腔、驻云腔、清江引、哭相思、浪淘沙、步步娇等几个曲牌,而其余九腔中的四平腔、高腔奏鲜、哭腔、花音腔、百珍腔、苍胡腔、土子腔和十三板中的山坡羊、下山虎、一支花、滴滴金、小桃红、菜花黄、柳叶青、倒垂帘等腔板已无法辨认。
清戏在全国剧种中是独一无二的,幸及时发现挖掘,尚保存部分曲牌,得到了中国民族戏剧研究所的重视,专程来录音录像,已纳入国家级非遗保护、中国民族戏剧资料文献。
傈僳族三弦舞的曲子较为欢快跳跃,曲调短小,种类繁多,舞姿随曲变化,节奏明快、轻松活泼。
伴奏乐器以小三弦为主,所以叫三弦舞。
跳嘎是一种将歌和舞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
由领舞领唱的嘎头前面引导,众舞者尾随其后,沿逆时针方向行走,无乐器伴奏。
边跳边唱,节奏缓慢,气氛庄重,苍劲古朴。
唱词内容视所办事情的性质而定,无论是喜事、庆典、丧葬、起房盖屋等。
这些调子一般都是祖辈流传,它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情绪。
腾冲皮影与全国各地的皮影艺术有共同之处,而腾冲皮影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轻松欢快的音响效果和紧凑多变的表演风格。
腾冲皮影有东腔、西腔之分。
东腔出于洞山、勐连一带,西腔出于固东、明光、瑞滇、古永,这是自然形成的两个各具特色的流派。
腾冲和顺古镇游览作文
腾冲和顺古镇游览作文
《游腾冲和顺古镇》
早就听说腾冲有个和顺古镇特别有意思,一直想去看看。
这不,终于有机会去溜达了一圈。
一走进古镇,那感觉还真是不一样。
古老的街道,脚下的石板路都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古镇里有好多小巷子,我就特别好奇,总想去探个究竟,说不定里面藏着什么特别的宝贝呢。
走着走着,我看见一个老奶奶在门口做着手工,就凑过去瞧了瞧。
哎呀,这手艺可真是绝了。
老奶奶戴着副老花镜,手指灵活地摆弄着那些丝线,不一会儿,一朵漂亮的小花就出现在她手中了。
我忍不住跟老奶奶聊了起来,问她这手艺是咋学的呀。
老奶奶哈哈一笑,说这是她从小就会的,传了好几代人了呢。
我在旁边看了好久,真觉得太神奇了。
在古镇里晃悠了大半天,还去了好几家有特色的小店。
那些店里的东西都好有趣,我都恨不得都买回去。
而且这里的人都好热情,感觉特别亲切。
我还在一家店门口和一只小猫玩了半天,那小猫懒洋洋的,还会时不时地蹭蹭我的脚,太可爱了。
逛完了古镇,我感觉心里特别满足。
这个地方真的太好玩了,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韵味。
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的,我还没玩够呢!这就是我在腾冲和顺古镇的难忘之旅,一个让人去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
诗意的栖居_云南腾冲地区和顺乡巡礼
诗意的栖居———云南腾冲地区和顺乡巡礼撒 莹1,王 波2(11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21云南省春城建筑工程总公司,云南昆明650031) 【摘 要】 通过建筑的意义、建筑美学的意义及城镇保护三方面论述了建筑设计中必须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出发点,运用新材料、新科技,创造美好的、协调的城镇空间。
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有选择的保护城镇景观风貌、城镇肌理、乡土建筑以及传统生活等不同层次的内容,使居民生活生气勃勃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不但满足当代人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并为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使人的生活更有诗意。
【关键词】 建筑; 环境; 建筑美学; 城镇保护; 生命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 TU -023 【文献标识码】 A1 问题的提出 住房是人类蔽风雨、御寒暑、饮食起居、繁衍后代的场所,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孟子曾说过:无恒产,则无恒心。
意思就是说:人若无安定的居所,就不能安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住宅一直就是每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建设活动。
据联合国统计[1],一个国家正常的住宅建设指标为:每年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30%~50%,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5%;住宅建设量约为国家工程建设总量的50%~60%。
可见住房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1 和顺村景之一图2 和顺人家在我国的云南省腾冲地区和顺乡仍然能见到几千年来已经形成的传统民居,它是滇西地区住宅发展的历史见证,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但适应了滇西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也满足了当时人们的需要和需求,是有其存在价值的(详见图1和图2)。
民居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息息相关。
柯布西耶说:“住宅问题是一个时代问题。
社会的平衡取决于它。
”[2]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原来的“老房子”不再适合现今人们的需求,于是民居格局和样式出现了一些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民生产总值的迅速上升,人民生活的富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寻求一个更好、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势在必行。
云南腾冲县和顺古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作为一个 方 圆不 满十里 ,居 民不过千 户的 乡
村 , 顺 的 “ 大 宗 祠 ”( 寸 氏 宗祠 、 氏 宗 和 八 即 尹 祠 、刘 氏宗 祠 、张 氏宗 祠 、贾 部
祠 、杨氏宗祠及钏 氏宗祠 ) 规模相 当 , 型制 完 整 ,构筑了和顺以家族为重的人文景观 。
民居 建 筑 。 和 顺 的 景 观 环 境 空 间 构 成 体 现 了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相 处 的
田园耕读 的居住模式 ,20 0 2年被命名为云南省 ” 文化生态村” 。
2 .城市格局 与街巷体系
和顺古镇位于一个马褂形小盆地 中 , 依南部的黑龙 山而建 . 因
此 坐 南 朝 北 。 乡前 坝 子 呈 星 月 形 ,与 自东 北而 来 的 大 盈 江 相 融 合 . 形 成 一 种 城 水 相 依 的格 局 。
为火 山石 铺 砌 。两 条东 西 向 主 干 道 之 间 .则 以李 家 巷 、大 石巷 、寸
和 顺 古镇 区位 图
家巷 、尹家巷等 四条纵 向大巷 沟通 . 曲梯 形干道 网状 .各纵 向巷 成
口 皆设 闯 门 ,形 式 殊 异 .各 具特 色 。
3 .民居 分布及特点
和顺古镇民居 以清末 民初建筑 为主 ,多为白族工 匠营造 .“ 三
( ) 他 历 史 环 境 要 素 5其 月 台 : 和 顺 每 条 主 要 巷 道 出 口沿 和 顺 河
游览和顺古镇,感受田园风光,品尝特色美食
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晓爱健康,今天将和大家分享:游览和顺古镇,感受田园风光,品尝特色美食!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有一个这样的小镇,它是如此传统和安静,它是一个隐秘的天堂,但是它的田园风光令人愉悦,这里的田园生活也非常令人向往。
其历史悠久的建筑非常有特色,简单而美丽,被称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和顺古镇。
和顺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
它开始于明朝,在云南以西4公里处,贵州省腾冲县。
和顺古镇的建筑是围绕这座山建造的。
和顺古镇的建筑风格充分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文化特色,但和顺古镇的原始风格没有改变。
进入和顺古镇,你可以感受到古镇的气氛非常宁静安详,没有城市的喧嚣,更多的是田园生活的场景。
我首先选择了一家客栈,这家客栈不是很大,但是它展示了古老的风格和到处都有非常特别的建筑风格,展示了一种历史气息。
首先,我们到达了陷河湿地,这里有如此多的生物,人们很容易步行和进入。
和顺古镇的淹没河流湿地水生植物丰富而繁茂。
鸡、鸭、鱼和鸟在下沉的河流湿地玩耍,看起来非常活泼。
田园风光被连接成一幅像田园风景地图一样的图片。
继续前进,只要我面前的老树出现在我眼前,就有七棵老树在我面前耸立了一百年。
其中五个沿着一条线排列。
走近并欣赏它们就像一个华丽的绿色封面和一把巨大的雨伞。
从远处看,它们就像无数的树枝围绕着它们延伸,就像传说中的千手观音。
这也是古树的起源。
在古树下面,有一条小径,上面覆盖着蜿蜒向西的石头。
沿着河边和满是荷花的池塘,走过古树。
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古朴和特色的小亭子。
站在水边,这里的村民正在小亭子里写他们的日常衣服,这些亭子也是和顺古镇著名特色建筑之一的洗衣亭。
传说这些亭子是和顺人建造的,他们离开这里是为了给妻子挣钱,这些亭子也包含了妻子对离家很远的丈夫的想法。
继续往前走,来到双红桥附近,和顺镇的河流穿过村庄。
两座石拱桥横跨这条河,连接到河的两边。
因为石拱桥的形状像横跨水面的彩虹,所以它被称为双红桥,因为它非常漂亮。
腾冲和顺
和顺乡位于腾冲城西3公里,古名阳温暾村,村前一条陷河穿村而过,更名河顺,后来取意士和民顺故定名和顺,居民以内地迁来的汉民族为主。
“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
富庶更能知礼义,南州冠冕古名乡”这首小诗是近人李根源所作。
可以说是和顺的写照。
腾冲,是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和顺,就在“官马大道”之旁。
所以,和顺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著名的侨乡,全乡侨居国外的人口。
加上侨眷,华侨分布在缅甸、印度、泰国、印尼、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十多个国家。
因此和顺又有“有女莫嫁和顺乡,嫁去和顺守空房”以及“和顺男儿走夷方”,这些在腾冲城里从上上个世纪就开始流传的歌谣。
和顺的男儿又是疼爱自己家人的,于是走夷方出国闯荡的男人给家里守望的女人们修建了和顺最具特色、最温柔的公益建筑——洗衣亭。
在三和河边形态各异的洗衣亭有六个。
而女人们就在“刷刷刷”的洗衣声中,在群鹅、群鸭的陪伴中等待着,想念着她们的男人。
和顺是一个文化发达,地灵人杰的地方。
从内地带来的文化与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古朴典雅的祠堂、牌坊、月台、亭阁、石栏比比皆是。
在和顺乡,各族各姓都建有自己的宗祠,这是本家族人员供奉先人、举行祭祀活动、共议家族事务的地方,其建筑气势宏伟、庄严肃穆,为和顺乡建筑中的又一特色.寸、刘、李、尹、张、贾、杨、钏八大宗祠,构造独特,内涵深厚,气度不凡.现在,宗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族一姓的范畴,成为了展示和顺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方面,记载了侨乡曾经的繁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水碓是和顺的名景,风光如诗如画,青山如黛,绿影婆婆。
碧波粼粼的元龙潭如一面明镜,倒映出古色古香的元龙阁,使人兴味无穷,流连忘返。
滇湎抗战博物馆建于1924年,被誉为“文化之津”的和顺图书馆,是中国乡镇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图书馆,馆藏古今图书及地方文献达7万余册,其中不乏善本和珍本书籍,清代木刻版本、大型丛书为馆藏之宝。
和顺侨商的文化特征与中缅边境生存环境的互促——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水碓村、大庄村田野调查报告
腾冲傣族生活习俗探析
腾冲傣族生活习俗探析摘要】腾冲一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由二十多个民族共同构成。
傣族在腾冲民族中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并由此形成了独有的傣家文化。
腾冲傣族的生活习俗在文化的变迁中融合了汉民族文化,表现出一种兼容并蓄的走向,其生活方式也渗透和影响到当地各族人民。
【关键词】腾冲;傣族;生活习俗;文化腾冲的傣族出现在云南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多层次立体的民族分布格局中,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
在民族识别之前又被称为摆夷族。
傣族在腾冲少数民族中并非最主要的民族,但对于高黎贡山西面的腾冲人来说,傣族的风俗习惯对当地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从历史渊源、饮食习惯、服饰特点、以及茶马古道等方面了解到了腾冲傣族的生活习俗,不知不觉中早已被傣家传统生活习俗所衍生出来的民族向心力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底蕴深深折服。
1 历史源流寻根傣族的历史源流,品味傣族文化的魅力。
腾冲的傣族位于边疆地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腾冲独特的傣族文化。
腾冲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时期就有人定居于此。
一般普遍认为起源于澜沧江和怒江的哀劳人,他们融合和汲取了滇人文化后形成了最早的傣族雏形。
[1]腾冲的傣族从那里迁移过来不断的向前发展,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纵观傣族的发展史,让我们惊叹到傣族不只是一个名词,更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一种文化的代表。
1.1腾冲傣族与茶马古道商帮的关系腾冲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2]茶马古道与腾冲的傣族地区重合,商帮在驼铃声中把傣族文化向世界传播开来。
又带来了实用价值的物品。
傣家人接待商帮给商帮提供便利。
茶马古道的开通,使傣家文化从相对封闭的状态走向多元化的发展,傣族的经济也迅猛发展。
在茶马古道这条寂寞之路上傣家人的热情好客为之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1.2腾冲傣族与历代边疆管辖的关系腾冲是历朝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历代都派兵把守,保护了民族的发展。
描写腾冲和顺古镇的作文三年级上册
描写腾冲和顺古镇的作文三年级上册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最近跟着爸爸妈妈去了云南腾冲的和顺古镇,那里实在太美了,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详细地讲讲这个古镇的风土人情吧!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镇。
镇子不大,但是很漂亮整洁。
镇上的房子都是用青砖瓦建成的,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树木花草,显得很有生气。
走在窄窄的青石板路上,古朴典雅的建筑景观扑面而来,让人顿时穿越回了古代。
孔雀在古镇里到处可见,它们张开绚丽的尾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美丽非常。
我们一家人沿着小径逛古镇,迎面走来一位身着蓝色传统服装的老奶奶,她一边走一边拉着纺车慢慢纺线。
她的动作娴熟而优雅,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用纺车纺线。
我磕磕绊绊地学着,一会儿线断了,一会儿又缠在了一起,老奶奶却很有耐心,笑呵呵地一直指导我。
纺线虽然很困难,但也让我体会到了当地人淳朴质朴的生活方式。
古镇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商铺,那里的主人们热情好客,只要你稍微逗留,就会热情地介绍当地的特产给你了解。
比如,烤火腿、家里酿造的酒、手工编织的小篮子、丝绸衫裤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
商家们一个个讲着地道的腾冲话,热情好客的样子真让人喜欢。
爸爸在一家商铺买了一块手工皂,老板娘说这是用天然的植物油和花草熬制的,可以洗脸洗头洗衣服,样样都行。
我们回家后的确试用了下,皂香扑鼻而来,泡沫丰富,使用起来很棒。
下午时分,镇里的茶馆里人来人往。
阿公们打着牌,唠着家常,抽着水烟,不时还会哈哈大笑。
这简单悠闲的生活态度让人羡慕。
我们在一家茶馆里坐下,点了一些小吃和当地的蜜饯,服务员便殷勤地把手工制作的各种茶具摆放在我们面前,烹煮上一壶香喷喷的普洱茶。
茶香四溢,茶味醇厚,喝一口立马便觉心旷神怡。
茶馆里还不时有当地人在唱山歌,曲调优美动听,加之那淳朴的云南口音,格外引人入胜。
我们品味着普洱,欣赏着歌曲,好不惬意啊。
我最喜欢的就是古镇的集市了。
腾冲边上的和顺
腾冲边上的和顺作者:杨纪来源:《当代人》2017年第06期沿着滇缅公路向西南行,出昆明,过楚雄、大理,后翻越高耸入云刀削壁立的高黎贡山,跨过奔腾咆哮气势磅礴的怒江大峡谷,在感叹这地势险恶时,眼前却不经意地出现一座温柔的小城——腾冲。
而和顺,位于县城西南4公里处。
和顺古名阳温暾,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
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改为“和顺”。
古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成千幢粉墙黛瓦的民居鳞次栉比,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
一座座古刹、祠堂、牌坊、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
尽管岁月流逝,和顺如一朵清莲,固执地坚守着那份古朴与宁静,不染风尘。
走进古镇,一座高大的牌坊映入眼帘,上书“和顺顺和”,背面是“里仁”二字。
前行几步拐个弯儿,见到一个很大的荷塘,四周古树环绕,倒影妙趣横生,野鸭在荷花间追逐戏水呜叫,连老牛也时不时地发出“哞哞哞”的声音,牧童则哼唱起了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童谣,这不是一曲美妙的协奏曲吗?而峰峦叠嶂的远山,精致典雅的古镇,又为这曲交响乐作了最佳的舞台背景。
初夏的清晨,推开客栈的木门,清风拂面,晨光淡淡地撒在有着百年历史的石板路上。
古镇的小巷虽弯曲,却不逼仄。
据了解,这里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多达一千多幢,其中明清民居有一百多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你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诸多元素。
宅院中尤具地域特色的是以火山石堆砌的石阶,遇到雨水天气,能很好地起到防滑作用。
有一座古建筑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所以和顺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
它不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称。
“弯楼子”为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现被辟为“民居博物馆”。
“永茂和”商号很牛,在腾冲商界有“东董西董弯楼子”之美誉。
清道光年间,商号主人到缅甸经商谋生,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商号,总号设在缅甸曼德勒,上海、拉萨、昆明、下关、保山、腾冲等地设有分号。
腾冲和顺游记作文
腾冲和顺游记作文
上次,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一个叫腾冲和顺的地方玩,真的好有趣啊!那天早上,我们坐了好久的车才到,但我一看到那些美丽的房子和绿绿的树,就忘记了累。
我们先去了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上有很多人在跳舞,还有卖好吃的小吃的。
我闻到了香香的味道,就拉着妈妈的手去买。
我们吃了好多好吃的,有糖葫芦、炸豆腐,还有我最喜欢的冰淇淋!妈妈告诉我,那个广场叫和顺大广场,是这里的人们经常聚会的地方。
吃完东西后,我们沿着一条小路走,路两边都是高高的树,树上有好多小鸟在唱歌。
妈妈说那些树叫榕树,它们的叶子好大好绿,像一把把大伞。
我觉得自己就像走在童话世界里一样。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古老的房子前。
爸爸说那是和顺的古镇,里面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和有趣的故事。
我们进去看了看,真的好像回到了古代一样。
我看到了木头做的门和窗户,还有石头铺的路。
我还看到了一个很大的水车,它一直在转啊转,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
在古镇里,我还看到了一个穿着古装的小姐姐在画画。
她画得真好看,我也好想学啊!可是妈妈说我还小,等长大了再学。
后来,我们还去了一个温泉。
那里的水好温暖啊,我泡在里面都不想出来了。
爸爸妈妈告诉我,这里的温泉很神奇,对身体有很多好处。
在腾冲和顺的那一天,我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探险家,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发现了好多新奇有趣的事情。
以后,我还要去更多的地方,看看这个世界的美丽和奇妙!。
腾冲和顺
和顺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参观游览的是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守”的著名侨乡—和顺。
和顺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因有小河绕村而过,遂更名“和顺”,后人借“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以及“士和名顺”之意将河顺雅化为和顺,此举表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风光秀丽的地方。
腾冲毗邻缅甸,靠近印度,是链接川,颠,缅,印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和顺,就在这“官马大道”之旁,明朝以来,和顺到缅甸开拓事业的人,日见增多,到了近代,和顺侨居的华人华侨有一万多人,而居住在本乡的人口仅有6000多人,其中,归侨和侨眷占全乡的80%,因此,和顺成为了著名的侨乡。
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人文气息与这里牧歌式的秀美风光相得益彰,令和顺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和顺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古镇”的称号,有六大独特的魅力:第一:和顺是面向东南亚的第一镇,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南方丝绸之路,链接了中印两大文明古国。
第二:和顺是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是国家级名胜区。
第三:和顺人世代从大山出国闯荡,产生了一批雄商巨贾。
第四:和顺是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
第五:和顺是南方丝绸之路上最大的侨乡。
第六:和顺是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展现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生活。
各位朋友,相信大家游览之后会有更深的体会。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和顺顺河”牌坊,牌坊背面是是我国著名学者赵潘书写的“仁里”两字。
说明和顺是仁义道德之乡。
各位请看,这是为了纪念和顺荣登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夺取唯一“中国魅力名镇展示2005年度大奖”而立的纪念碑。
踏进和顺的青石路,便一脚踏进了百年的时光,前面弯弯的小河饶村而过,河上有两座石拱桥,形如彩虹,故名双虹桥,荷花池中的亭子叫“雨洲亭”是乡亲们为纪念益群中学首任校长,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的。
亭上的石碑是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楚图南题写的。
河池边这条石板路叫秋农路,是为了纪念益群中学第二任校长李祖华(字秋龙)而命名的。
腾冲饮食调研报告
腾冲饮食调研报告腾冲饮食调研报告一、引言腾冲是云南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滇西北,距离昆明约350公里。
腾冲地处云贵高原,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在这样的背景下,腾冲的饮食文化得到了独特的发展和传承。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腾冲的饮食特色,为今后的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当地居民和游客,调查内容包括他们对腾冲饮食的了解程度、喜好程度以及对饮食文化的期望和意见。
实地走访则选择了腾冲的几家知名餐馆,品尝当地特色菜品,并与店主和厨师进行交流。
三、调研结果1. 对腾冲饮食的了解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当地居民和游客对腾冲的饮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当地有一些特色菜品,如腾冲酸菜鱼、腾冲豆腐脑等。
然而,对于饮食文化的深入了解,还有待提高。
2. 对腾冲饮食的喜好程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腾冲的饮食受到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评。
他们普遍认为腾冲的菜品口味独特,调味适中,尤其是酸菜鱼和豆腐脑受到了很高的欢迎。
3. 对腾冲饮食文化的期望和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我们得知腾冲的饮食文化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大部分受访者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腾冲的饮食历史和传统,丰富当地的餐饮选择,提高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四、实地走访结果在腾冲的实地走访中,我们认识了几家知名的餐馆,包括老爸爸酸菜鱼和腾冲豆腐脑。
这些餐馆都以精湛的烹饪技艺和独特的口味吸引了众多食客。
1. 老爸爸酸菜鱼老爸爸酸菜鱼是腾冲当地的一家知名酸菜鱼连锁餐馆。
他们的酸菜鱼以鱼肉鲜嫩、汤汁醇厚、酸菜爽口而闻名。
我们在这里品尝了他们的招牌菜,确实口感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2. 腾冲豆腐脑腾冲豆腐脑是一道传统的早餐食品,以豆香味浓、细腻口感而闻名。
我们在这里体验了制作豆腐脑的过程,发现豆腐脑制作复杂、需要耐心和技巧。
最终品尝的豆腐脑确实令人满意,值得一试。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腾冲的饮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腾冲和顺古镇印象
腾冲和顺古镇印象和顺古镇隶属云南的保山腾冲,相传古镇最早来自朱元璋在这儿的军屯。
这些来自中原的明军在这靠山坡地安营扎寨,久而久之便成为一处热闹的村落。
当年这儿叫做“阳温墩”,意思是不冷不热的地方。
因为墩前有一条河,后来这里被称做“河顺”。
大约到了清代,村里的读书人取“士和民顺”之意改“河顺”为“和顺”,和顺古镇就这么叫到现在。
我们是小年夜那天黄昏时分到这儿的,大年夜跑了腾冲的热海和叠水河瀑布两个景区,原本打算初一用半天的时间跑下北海湿地。
这儿离北海湿地不足20KM,但这两天的疫情变化出现了一些意外。
大年夜前整个云南的新冦病毒确诊病人只有一人,而且这个确诊病人还远在昆明,根本就感觉不到疫情的严重性。
但是大年夜下午腾冲国殇墓园闭馆,回到古镇也遭遇检查,又得知古镇中七个收费景点中和顺图书馆和艾思奇纪念馆两馆也因疫情防控关闭。
就不得不考虑那北海是不是也会关闭,加上住宿古镇内是已经买了参观门票的。
在北海那关不关不明确的情况下,在吃年夜饭时我们就确定了初一这天哪儿也不去,就呆在古镇了。
明初朱元璋在这军屯民屯,中原文化自然浸润渗透边关;这儿接壤缅甸,靠近印度,是丝绸之路重要结点、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这儿当时“走夷方”去东南亚做生意的人数众多,荣归故里的不少。
各种文化在这里中西合壁、水乳交融、和谐共存。
因此在古镇建筑上让人感觉就有点杂,既有云南特有的白族民居“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也有带有浓郁的中原气息的徽派粉墙黛瓦;还有一些小洋楼、中西合壁的建筑。
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巧妙地利用了当地特有的火山石。
古镇周围都是火山,火山石来源丰富。
就地取材,建筑墙壁如此,道路、台阶基本也如此,既保温还透气;遇上雨天,地面、台阶还防滑,这古镇居民真够聪明的。
古镇上的张氏宗祠古镇上的寸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扩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和顺古镇标志性建筑,也是腾冲寸氏家族的象征。
寸氏家族在和顺是最大的家族,原籍四川重庆,明代即来云南从军戍边,因军功世袭传承。
云南古镇(1)——和顺
云南古镇(1)——和顺和顺,滇西著名古镇,人赞“绝胜小苏杭”。
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
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和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是著名的侨民之乡。
镇口是一座古朴的石牌坊,上书“和顺顺和”。
这个题字不管怎么念都是和顺,非常有趣。
古镇保存完好,以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和南洋建筑风格混杂,很有特色。
村头小河之上两座石拱桥跨河而建,名双虹桥,建于清道光年间。
两桥造型精美,尽头是带有云南民族风格的石门。
其中一座桥门后面有个石墙,题有“和顺和谐”的字样。
桥畔绿柳成荫,桥下群鸭戏水,鱼翔浅底,一派高原水乡的恬美风光,很宁静的所在。
古镇的商业化气息较为浓厚,以销售玉器翡翠为主。
不过因为是侨乡的缘故,反而觉得是原汁原味。
和顺有较久远的历史文化沉淀,为此古镇专门开辟了一片讲述古镇历史的博物馆区域,从马帮的历史到经商、务农、耕织、赌石等等一一陈列,对于了解和顺了解滇西的风土人情都很有意义。
所以一定要参观一下。
古镇的景点很多,有多条线路,可以自由行走。
而无论怎么走,都有一个必游之地,名气之大几乎是和顺古镇代言者。
这就是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
而馆外的匾额“为人民服务”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则应该是五十年代的产物。
真是古镇历史的见证者。
图书馆的建筑带有浓厚的中西合璧风格,依次是大门,中门,花园,图书楼。
幽静典雅,书香四溢。
虽然粉刷如新,但是古老依旧。
让人有穿越回民国时期的感觉。
在这乡村图书馆里坐一坐,看看书翻下报纸,那是别有乐趣的。
知识是没有国界没有区域的,我们应该感谢这座图书馆的建设者,在这遥远的边陲小镇,他将文化知识的传播一代代的留在了和顺人之中。
浅析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侨乡宗族活动的社会功能
浅析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侨乡宗族活动的社会功能摘要: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是著名的侨乡,全镇总面积2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000多人,侨居国外的华侨6000多人,为国内人口的117%。
从明朝初年开始,中原汉族定居边地和顺后,各大宗族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建设乡里,推动了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构建了文明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和顺侨乡;宗族活动;社会功能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中原大批汉族移民云南,和顺的先祖来自南京、重庆等地,以军功封地,聚居于今天的和顺。
和顺的宗族主要有八大姓,在6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顺逐渐发展为侨乡,各大宗族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发展经济,建设家园,充分发挥了宗族活动的社会功能,其表现主要有:一、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和顺各大宗族秉承江南地区重视教育的传统,以各种形式兴办教育。
一是创办私塾(含书馆、书院等)。
如,清朝乾隆年间,丙武举人寸式玉辞官回到家乡,在中天寺设书馆教授学生。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尹直臣及尹祖澜、尹祖濂父子设帐授徒,前后30余年。
民末清初,同盟会会员寸辅清,先后设书馆于家中书楼和小李家巷。
爱国志士尹子章,在刘氏宗祠设“芸香会馆”,收徒教授多年。
二是创建各种学校,发展近代教育。
缅甸著名侨领寸宝廷、寸尊寿弟兄(和顺人)回乡创建滇西最早的明德女子学校。
和顺的一些知识分子在侨乡、县城等地创办中小学。
清光绪辛卯举人、宣统政法高等学堂毕业生、日本留学生寸辅清,先后创办腾越高等小学校、永昌师范和腾冲中学。
哲学家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民国期间在云南省政府任职,积极发展边地民族教育事业,建立了100多所少数民族学校。
1940年和顺创立了云南最早的华侨学校,即益群中学。
三是在缅甸发展华文教育。
据《华侨宝鉴·缅甸之部》和仰光《觉民日报十七周年纪念特刊》记载,早在辛亥革命前就有和顺人在仰光办学,曼德勒的昌华学校、皎脉的新民学校、八莫的华侨学校、密支那的新民学校、果领的中山小学都是和顺华侨创办的。
浅谈和顺宗祠文化
提纲一、和顺宗祠在国内外的影响二、宗祠的历史以及宗祠的建筑风格(一)刘氏宗祠建筑顺其自然以及家族的荣耀(二)寸氏宗祠开风气之先(三)依山傍水的李氏宗祠(四)平坦开阔的尹氏宗祠三、和顺宗祠的功能(一)和顺宗祠的作用(二)宗祠是宗族聚会商议公事的场所,具有倡办社会公益事业的功能(三)宗祠是宗族子弟接受教育的学堂,具有培养人才的功能浅谈和顺宗祠文化摘要:腾冲和顺的宗祠在全国还是很有名的。
本文主要以和顺宗祠在国内外的影响以及和顺宗祠的历史和建筑风格还有和顺宗祠在和顺的具体作用作为阐述。
关键字:和顺,宗祠,文化。
引文:和顺的宗祠和宗祠文化,是和顺独特的景观。
像和顺那样保存得如此完整的宗祠,恐怕全国都很少了。
作为封建社会宗族制度、宗族组织遗存的宗祠,当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宗祠已经失去了产生、发展的社会土壤;但作为历史上毕竟存在过的一种文化形态,仍然有着珍贵的文物价值。
和顺从明朝开始的移民,这些移民从四川搬迁到陌生云南,实行军囤以后,首先面临的便是如何在腾冲站稳脚跟的问题。
当然他们面对的问题还多,诸如社会动荡、强盗土匪、自然环境险恶等,面对这样外部压力,同姓的人需要宗族以增强凝聚力,移民一定会看到,只有内部团结起来,才能对付外来的种种困难与问题。
这种外在需求,必定会增强和顺移民几大姓内部的宗族观念,而宗祠也正是这种宗族观念外化的必然结果。
宗祠文化是和顺一道独特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独特在哪里呢?在全国各地宗祠虽多,然而,在一个乡村中,一般只会有一两个。
因为都是人多势众的大姓、名门望族才有资格和财力来做着光宗耀祖的事。
而在小小的和顺,竟有八大宗祠并立,更为罕见的是这八大宗祠穿过历史的风风雨雨,一直保存至今。
一、和顺宗祠在国内外的影响今天宗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族一姓的范畴。
和顺的这八姓人家,不仅建有宗祠,而且撰有记载祖先渊源的族史、家谱。
宗祠文化没有过时,宗祠本身也没有随着大部分宗祠的毁坏而匿迹。
文史专家和顺籍的杨发恩教授指出:“宗祠、会馆等在今天的海外华人社会有增无减,并成上升趋势,因为海外三千万华人离不开它们,走向强大的祖国离不开它们”在全国“和族祭祖,整修祠堂等与日俱增”的氛围下,和顺的宗祠在海内外后裔的共同努力下,已在不同程度上修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腾冲和顺特色筵席“三滴水”的
对腾冲和顺特色筵席“三滴水”的初步调查
作者:林晓洁
摘要:中国第一魅力古镇——和顺,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而且饮食也别具特色,其中筵席“三滴水”比较具有代表性和传统性,“三滴水”是一种高级别的筵席,在接待重要客人时的一种宴请方式,蕴涵浓厚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历史悠久满月酒特色筵席三滴水
1、前言
走进和顺乡间,光滑的石板路,古朴沉静的老房子,清澈的溪流,没有路灯的安静夜晚,让人感觉生活的宁静与安详,还有古城外碧绿的水稻,稻田中悠闲自在的白鹭,唯美得那么不真实……
和顺不但山清水秀,饮食也别具特色,不仅制作精细,而且品种多样,春节时,请春客时吃的有“四盘五碟”、“头
脑”、“八大碗”等,孩子满月时,请亲戚朋友吃的却是一道独具特色的筵席——“三滴水”。
2、调查过程
2.1 调查过程
2013年3月29日,因亲戚家孩子满月,我们就从县城来到和顺,参加满月酒宴,品尝到了美味的筵席“三滴水”,经过亲戚的一番介绍,了解到“三滴水”含有丰厚的文化意蕴,我的好奇感由然而生,便决定对“三滴水”进行简单调查。
2.2 “满月酒”的由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饮酒,酒被视为神圣的物质,但凡有庄严的仪式,比如: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都要饮酒,渐渐地也就有了“满月酒”、“百日酒”这样的风俗,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一同祝贺,而亲朋好友也会送上祝福,送上礼物或米。
2.3 满月习俗之“三滴水”筵席
报喜,小孩出生的那天,孩子的父亲必须去岳父家敬祖放鞭炮,报告喜讯,报母子平安,告诉岳父岳母增添了外孙。
当然,岳母便倒给女婿一杯红糖水,祝福他当了父亲,希望他们以后的生活更甜蜜,幸福。
很久以前,就有婴儿满月,要办酒庆贺,尤重头生儿或独生子的满月酒。
现在很多人已经将满月酒视做很平常的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孩子出生的一个月内,外婆家要送衣物,送米(希望孩子以后的生活能够丰衣足食,不愁吃穿),送鸡蛋,送甜白酒(送甜白酒是有特别含义的,如果酿的甜白酒是甜的,则表明这个小孩性格温柔,平易近人;如果酿的甜白酒带有辣味,则表明这个小孩性格泼辣,柔中带刚,能屈能伸),还送彩线(长寿线)扎成的装有钱币的红包,并挂红包于婴儿胸前,谓金银铜牌,另外给外孙买新衣、鞋帽、座椅、推车、摇床等小儿用品,亲戚朋友多送红包或祝贺礼物,称为“送祝米”。
随着时间流逝,古老的一些习俗也有了一定的变化,由曾经的送布改变为送毛线或一些毛线织的毛衣毛裤。
亲戚朋友中多数也只是送红包,另外还送上祝福的话语。
接下来便是摆筵席招待宾客,在此之前,家里要设祭享神祀祖,(祭祀祖先,是为了告诉逝世的祖先,自家有香火了,有继承了,祖先在阴间一定要保佑,让您们的子孙后代能健康成长)筵席上要吃红鸡蛋,也叫吃满月蛋,这种喜宴和其它喜宴不同,凡坐席吃酒的宾客、东家都发两个或四个(表示“成双成对”或“事事如意”)煮染色的红鸡蛋,让大家带回去做礼品。
后来,也有的人家做满月将鸡蛋不煮熟,只将生鸡蛋染上红色就行了。
现在,人们多把鸡蛋煎成荷包蛋,供人们在筵席上食用。
婴儿要剃满月头,
戴狗头帽,穿一口钟,虎头鞋(这些习俗也是有讲究的,古代医学条件差,给小孩戴上狗头帽、穿虎头鞋,希望小孩能像小动物一样健康的成长;另一个意思则表示小孩有头有脑,英勇无畏等),由长辈背着,撑着红伞过桥,表示小孩以后的人生道路能够一帆风顺。
孩子做了满月,女儿要抱着孩子到娘家过门,外孙出生后第一次随母亲到外婆家过门,俗语叫“出窝”,孩子回家时,外婆还要给外孙肩上搭花线,颈上挂银坠,以示祝愿外孙长命富贵。
2.4 调查“三滴水”的历史故事
当然,对“三滴水”的说法,有很多种《射雕英雄传》里黄蓉装成个小乞丐初会郭靖,为了试探郭靖,在酒楼里点了四个干果、四个鲜果、两咸酸、四蜜饯、八个下酒菜、十二个下饭菜、八样点心、令老板吃惊这个小叫花子竟然深通筵席美食之道。
自然,这个情节是金庸从在中国筵席文化中,“三冷荤、四热吃、四座碗、八小碗、十二围碟”的传统中信手拈来,在云南,这种筵席有个名字,叫“三滴水”或“三叠水”。
“滴”还是“叠”,却是众说纷纭,难以分辨。
有人说“滴”,因为有个典故“滴水见日”,从一滴水到一个太阳,从小到大(从小的筵席中看出了东家对宾客的敬重,也体现东家待人处世的素养);有人却说“叠”是因为餐具从低到
高,分多层。
自古“三”表示为“多”,尊重吉祥的象征,这里指的是:菜肴种类多,表明东家对宾客的尊重、尊敬。
2.5 “三滴水”的介绍
云南好多地方都有“三滴水”、“四滴水”筵席。
其中,腾冲和顺乡的“三滴水”比较有代表性,每一“滴”都由几种美食组成。
第一滴是点心,开胃类食品、干果、
凉菜类。
远方的亲戚朋友来到主人家里,主
人会奉上一杯热茶,缓解路途的劳累,
并奉上点心,供客人品尝,使客人感到
主人家的热情好客。
第二滴是八大碗,主要是当地名菜,每道菜都有不同含义。
八大碗分别是:清蒸鱼、清汤鸡、杂烩、拼盘、蒜苗炒肉、八宝饭、红烧肘子、棕包炒肉。
八宝饭是一道甜而不腻的甜品(其中配有莲子、蜜枣、桂圆、蛋糕、瓜子、芝麻、葡萄干、花生)健脾益胃,色泽鲜艳,圆润可口,吃起来别有风味。
八宝饭由蒸熟的糯米饭拌上红糖和猪油,加入莲子寓意婚姻和谐美好;桂圆寓意团圆;蜜枣寓意早生贵子;蛋糕寓意步步高升;瓜子寓意生活
有规律,无灾无难,后来又添加了桂花等香料,寓意“金(所用桂花必须是金桂)玉(糯米呈玉脂白色)满堂”。
清蒸鱼,不但美味可口,连饮食文化也别具特色,鱼象征幸福、年年有余。
棕包炒肉,棕包象征“传宗接代”,选用新鲜棕包、红萝卜切丝、新鲜猪肉、辣椒爆炒、加入腌菜等调料,苦中回甜,寓意生活幸福美满,先苦后甜。
清汤鸡,一道简单的菜肴,是简单营养,促进食欲的家常菜肴,这里用了“鸡”的谐音“计”,希望孩子聪明有计谋,能说会道。
蒜苗炒肉。
蒜苗,嫩的蒜薹,用新鲜猪肉与蒜苗一起爆炒,再加上配料就大功告成了,虽说制作简单,可它的文化却不简单,同样也是引用了“蒜”的谐音“算”,与清汤鸡中的“计”结合起来便是“聪明算计”。
第三滴是甜点类的餐后点心,如甜白酒、水果类。
甜白酒,有的是自己家酿的,也有的是外婆家酿来的,甜白酒为醪糟的一种,以大米、玉米、粟等粮食作为原料,用清水浸泡或煮熟,再蒸透后,撒上甜白酒曲,淋上少许凉水,搅拌均匀,放置在温暖干燥处。
甜白酒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已成为商品,供山峡古道上匆匆过往的商旅“连糟而啜之”,寓意生活甜蜜、幸福美满。
当然,水果类特别多,挑选水果时多以季节决定,以时鲜水果为主,比如:苹果,便选用了它的谐音“苹”通“平”,希望人们的生活一帆风顺,平平安安的,柿子的“柿”通“事”是人们对生活的期望,事事如意,如鱼得水;桔子“桔”通“吉”寓意“大吉大利”;石榴,由于皮里包着的都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果实,寓意“多子多福”。
3、思考与体会
通过调查腾冲筵席“三滴水”,我们对饮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满月习俗”与筵席“三滴水”是相结合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满月习俗和“三滴水”筵席从不同的角度也有了一些变化,展示出不同的风俗,体现的
却是那份最古老的气息。
现在“三滴水”不仅只是满月酒宴上才食用了,它已经被人们称为一种高级别筵席,一种接待宾客时的宴请方式,成为饮食文化中重要的一席。
“三滴水”筵席不但制作精细,美味可口,而且每道菜肴都有一个历史故事,这是属于腾冲饮食文化遗产,是腾冲人民的骄傲,作为腾冲的一员,我们要让这种传统的饮食文化永远流传下去,让它受到更多人的喜爱,让“三滴水”筵席成为饮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