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灵山景观分析

黔灵山景观分析
黔灵山景观分析

1黔灵山公园区位

性质:黔灵山公园是一座综合性的国家AAAA级游览公园

历史与位置:建于1957年,位于贵阳市西北角,位于贵阳市中心区西北,公园南接枣山路,东近八鸽岩路,东北有市北路,北至关刀岩、小关水库,西连长坡岭林场、七冲岭、三桥村及圣泉。距市中心公里,面积426公顷,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之一。以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灵猴而闻名遐迩。园内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木葱茏,古洞清涧,深谷幽潭,景致清远,自古是贵州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有“黔南第一山”的美誉。

2 黔灵山公园概况

自然环境

黔灵山公园内古木参天,植被茂密,集贵州高原灵气于一身。由于黔灵山一带处于高原地带,所以黔灵山的气候条件具有与典型中亚热带地区所不同的高原亚热带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充沛、生长期长,年均气温15.3℃,一月均温4.9℃,最高气温33-34℃,最低气温4―5℃,无霜期270天。黔灵山属黔中山原中部的一部分,园区山岭连绵、谷地相间,地形富于变化,海拔在1100米-1396米之间,地形各有起伏,相对高差不大,约200米左右。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在不大的范围内出露较多的地层,在地貌上黔灵山一带为浅切割的低山丘陵,园区山岭沟壑众多,坡向齐备,具备各类型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由于历史原因,原始亚热带湿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已基本无存。现存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与被破坏后自然更新的次生植物为主,并生长着1500余种树木花卉和1000

多种名贵药材,共计128科350属476种,其种数约占全省植物的%。除此之外,清泉怪石,随处可见,并有成群的猕猴和鸟类栖息于此。

人文环境

黔灵山公园人文旅游资源相比自然资源毫不逊色,沿“九曲径”登山可达弘福寺,该寺建于明末清初,是贵州著名的佛寺之一。弘福寺与山麓的麒麟洞及山上的摩崖石刻群,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期间,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被软禁于麒麟洞内。通往这座佛寺的婉蜒小道上可见到陡峭悬崖上的石刻群。登上山顶的“瞰筑亭”,贵阳市全景尽收眼底。山脚下是人工拦住大罗溪而形成的黔灵湖,湖面如镜,可乘坐游船静静的在水面上观赏。湖畔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黔灵公园是一座综合性的游览公园,公园幽静的山谷里还建有动物园。

黔灵山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黔灵山原名大罗岭,旧名唐山。自明洪武至永乐年间(1375--1414)镇远侯顾成游登并发现圣泉之后,山中景点始见于史籍,其秀丽奇诡的自然风光才渐为世人所知,陆续有人迈出了探寻的脚步。其中以明石阡知府祁颐、贵州市政使范理、贵州主事钟震、贵阳举人越英、文学家杨慎、镇守贵州太监杨金、贵州提学副使万士和、旅行家徐霞客等为著名。但直到清初仍然是“荒烟野树,人迹罕至,固虎豹之宅,而狐狸之居也。”直到康熙十一年(1672)佛教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代传人赤松和尚于山中创建弘福寺,名其山为黔灵山后,这座处于黔中万山丛中的独秀灵山才令人瞩目,前未游历山水、销影遁迹、弘法传道的先贤往哲、骚人墨客、高僧名释、达官贵人不绝于途,很快便使黔灵山成为热闹非凡、远近驰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此后,黔灵山旅游胜地之名益发响亮,数百年不衰。不仅冠于黔南,且足与滇之西山,蜀之青城相泊仲。黔灵山的开发,旅游业的兴旺,在很大程度上得助于黔灵山的佛教。佛教在唐代从黔北传入黔中,至元末,佛教影响已遍及全黔。黔灵山到明代已开始受到佛教影响。之后,尽管黔灵山饱尝动荡,历尽沧桑,但佛教一直是黔灵山的主要活动者,直到清末亦是如此,就是到了民国中期,黔灵山仍然是落发僧徒的世界。数百年来逐渐形成的这种状况,决定了佛教徒成为黔灵山开发者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成为黔灵山旅游业发展与繁荣的主要力量。

自1957年黔灵山建园后,园区新建了动物园、三岭湾猕猴观赏园和儿童游乐园,开放麒麟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新整治并扩大了黔灵湖,同时对解放纪念碑进行了部分改造。2003年,政府又投资对七星潭景观进行改造和开发,其它景点也进行了相应修缮,并逐步完善景区公共设施,将黔灵山公园打造成为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2006年底,黔灵公园进入国家AAAA级景区行列。2009年5月,更名为“黔灵山公园”。

黔灵山公园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黔灵山公园作为全国重点城市公园,承载了贵阳的历史和历代贵阳人的牵挂。近年来,因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原因,黔灵山公园出现停车难、拥堵、文物古迹破损等问题,已很难满足城市公园发展需求。目前黔灵山公园已经人满为患,猴满为患。整个公园占地332公顷,但大多属于山体、水体,能供人游乐的空间只占约5%,容积还不如筑城广场。公园每天游园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游客摩肩接踵,已经违背了游客前来公园休闲娱乐的宗旨。许多晨练的市民每天早上都要来“占地盘”,还常常发生“争地纠纷”。

游园人数在增加,而公园容积却未增加,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公园发展的需要了。因此,改造、提升黔灵山公园,拓展供人活动的空间势在必行,但必须在保护生态,科学提升的基础上进行。2013年3月,黔灵山公园整体提升改造方案已经贵阳市政府同意,改造工程即将启动实施,总投资达亿元。这项为期两年的工程被确定为市委、市政府2013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将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实施公园的整体提升,打造一个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和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公园。与此同时,黔灵山公园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将作为一个生态项目、精品项目和民生工程来打造,做到生态优先、追求完美、市民满意,在施工过程中,将在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上确保市民休闲娱乐需求不受太大影响

3黔灵山公园区位分析图

4黔灵山公园景观资源分布图

5黔灵山公园主要景点介绍

麒麟洞

麒麟洞原名唐山洞,因洞内有钟乳石,酷似麒麟,故又称麒麟洞。洞穴宽敞,可容百人。明嘉靖九年洞前曾建一庙宇,称为白衣庵。当年镇守贵州的太监杨金曾为此洞写景有云:“白云深处一唐川,枕石烟萝洞口莲”,“千重岚气千峰翠,万颗垂珠万象悬”足见此洞明代就已为游人所重。白衣庵迭经废坏,现已改筑精舍,面山临涧。洞口石壁,藤葛缭绕,有似织帘;阶前双桂,临秋扬芳,小院精雅,饶有幽趣。1941年5月至1942年10月和1949年2月至8月,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先后被蒋介石关押于此。民族英雄,贯彻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物的决定,1985年这里设立了张、杨二将军文物陈列室,恢复了他们当年在此的卧室,内陈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物资,并简要地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和两位名将被关押的情况。1982年2月23日,麒麟洞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列为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弘福寺景区

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省最大的佛教丛林,为贵州首刹。寺院殿堂,结构典雅,规模宏大,廊庑广阔,亭台遍布,清幽古雅,春天莺歌燕舞,百花争艳,秋日丹桂飘香,红豆生辉。主要建筑有法化塔、九龙壁、大山门、钟鼓楼、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说法堂、客堂、双桂楼及方丈苑;有碑廊、素香斋、五观堂和五百罗汉堂等大小建筑72座,加

上放生池与茶楼等处,占地近11433平方米。进入寺内礼佛观光,令人有梵宫深邃,庄严肃穆之感。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赤松和尚云游来筑,结茅庵于山中,继而募化四方,建成此寺,名曰黔灵山弘福寺,“弘福”二字乃“弘佛大愿,救人救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之意。山寺之开创,即始于世。赤松是为本寺开山始祖,佛法为临济一系之正宗,乃禅门五宗之一。清乾隆四年(1739)清廷颁赠《大藏经》一部,清雍正特许开期传戒。民国期间,曾为贵州佛教会所在地。民国十八年(1929)果瑶法师于此创建贵州佛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怀一法师主持法锡,躬耕自食,修头陀行。“文革”期间,寺废僧散,院宇他用。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及贵阳市人民政府为恢复弘福寺屡有决策。1983年,弘福寺列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同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7月28日交还僧人管理,由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慧海法师主持寺务。在省市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怀重视和四从弟子的支持下,慧海法师经过十余年诛茅觅础,苦心经营,不仅将弘福寺殿堂修复一新,还增添了不少新的建筑物,重复以往庄严恢宏的气象,成为贵州省一座庄严雄伟、道风纯正、禅门临济中兴祖庭。师这功德,堪与赤松和尚媲美,而并垂不朽矣。

沿“九曲径”蜿蜓盘旋,经二十四拐,可抵达寺庙。寺庙殿宇雄伟,佛像庄严,石塔林立,古木参天。径旁摩崖石刻不绝,其中“虎”字高6米余,题名岱山赵德昌书,实为清著名书画家孙清彦〈竹雅〉代笔。寺后象王岭望城台上(海拔1270米),建有“瞰筑亭”(1986年春刘海粟大师亲书)。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曾登峰作诗。董必武诗:“竞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脚尚称顽。泉清树古叶微脱,寺外双峰峙若关”。朱德诗“黔灵山上望贵阳,建设十年换新装。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黔灵湖景区

黔灵湖于1954年拦大罗溪水筑坝而成,湖面积28公顷。1999年,市政府加大对园建设的投入,完成了黔灵湖清淤工程,使湖库容量加大,大坝更加稳固,水质更加清澈。黛锁翠围,波光粼粼。湖中游船点点,游弋自得。湖光山色,静雅宜人,廓桥水榭,绿杨碧柳,更具黔山秀水的景致。

建于1958年的“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在黔灵湖西岸。1999年市政府投入专款,进行改造。更换纪念碑护栏为汉白玉,广场为花岗岩地面,湖畔护栏为草白玉,调整了纪念碑周围的绿化植被,今日的纪念碑更加庄严肃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标志着贵州省人民对解放贵州省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崇高敬意,是贵州人同开展革命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和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也是黔灵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

“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于一九五六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碑前广场宽六十四米,长三十四米,可容万余人。台阶六层,五十八级,最高一层耸立着高约三十米的石碑,碑上李子光书写的金光闪闪的“解放贵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二字。石碑顶端为两层,呈塔型,每一层均有四只翘角,下刻半圆型石花和一枚鲜红的五星。碑座呈正方形,边长四米二,高一米五,四面中间雕刻有一花环,花环两旁为系着的红绸,以一定的弧度伸向两边,边向下垂挂,两侧雕刻有齿轮、稻谷、麦穗组成的图案。石阶三重,分别筑有雕花石柱、石拦,

离碑座高一米二的上端,四面雕刻有白云托着的和平鸽两只。图案雕刻精美,意义深远:齿轮象征着工人阶级,旋转的齿轮仿佛带动着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稻谷、麦穗象征农民阶级,同时也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花环则寄托了人民对浴血奋战而牺牲的先烈们的衰思;鸽子象征着祖国和平、安宁;鲜红的五星则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纪念碑四周,青松翠柏环绕,广场两侧桂花、玉兰等植物郁郁葱葱。

动物园景区

坐落在群山峻岭之中的公园动物园,位于杖钵锋山坳台地上,是一繁育、研究野生动物,探索自然奥秘的园地,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公顷,地势较为平坦,从大门向后呈台地形上升。依山顺谷修建各种笼舍和饲养场,建有黑叶猴馆、熊猫标本陈列室、狮虎馆、熊池、鹿园等,笼舍面积3300平方米。现展出动物50余种,展示有各种珍稀动物5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类珍稀保护动物东北虎、非洲狮、金钱豹、孔雀、驼鸟、鸸鹋、大天鹅、羚牛等,有贵州特有的名贵动物华南虎、黑叶猴、长尾雉、红腹锦鸡、白鹇等。园内外翠岭环抱,鸟语花香,虎

啸猿啼。已成为广大游客及青少年观赏娱乐,科普宣传,进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

6黔灵山公园景观资源分析

通过旅游资源普查,依据《风景名胜规划范围》,将143处景观资源进行分类,分为风景资源71个,自然资源38个,人文资源34个。分类如下表所示。

大类中

小类风景资源名称

一1.日月星光黔灵山日出

7风景资源评价

1风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表

注:括号内为分值,利用条件和用地规模综合考虑

8景点评价分级标准

特级景点:分值》90分一级景点:分值》80分且<90分二级景点:分值》=70分且<80分三级景点:分值》60分且<80分四级景点:分值<60

9资源评价结果

从黔灵山选出景观资源42个进行评价,得出下列表格,注:景观级别一列括号内数字为数量,景观名称内为分值

10改进意见

黔灵山游客过于集中从南大门进入,但是相应的配套设计并没有,如急救站,保安处等并没有设立。相对应的公园其他的几个门由于交通

原因属于偏门,因此交通极为不方便,应该加强交通配套设计,减缓因过节时期南大门的拥挤情况。

对于黔灵山内部来说,总体是肯定的,无论从规模,分布,结构上大体是合理的,使得游客在游走的时候不至于疲劳,并且在如麒麟洞,宏福寺等地得开发也是可接受的。黔灵山公园的景观我们应该就着保护原则合理开发,不能完全商业化,除此之外,一些景观的维护方面,公园没做好,如放生池,檀泉等,有垃圾现象的堆积,植物景观的杂乱地带应该予以裁剪修整,除此之外在公园内部应该配备一定的观光车和指示牌,给予首次来这地方的游客一个清晰的路标指示,避免游客走失。做到这些我相信黔灵山公园不在是个市级的公园,也会是贵阳对外的一个名牌景点。

(完整word版)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案例赏析

清河公园设计说明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区域位置分析 基地为杭州市城北某处的公共开放空间。 2、场地现状分析 基地总面积3.3公顷,呈倒“L”型,基地总体地势平坦,标高基本在34.04-34.10米之间,月牙河常水位33.50米,汛期标高为34.00米,旱期标高为33.00米,西北侧有一处水杉林,东侧有一条5.5米宽的小区消防车道,月牙河为城市非主要泄洪支流。 3、周边环境 基地北临月牙河,东侧为居住区,西侧为艺术产业园区和写字楼,南侧为城市次干道路。 4、现状分析 根据基地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基地设计主要满足周边居民休憩需要以及与西边艺术产业园区的相协调,同时满足人们的亲水感,所以设计主要解决问题即是公园的交通组织,艺术展区位置设置。 二、规划社计依据 1.清河公园规划设计条件。 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清水公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足游人休闲、锻炼、游览的城市开放空间。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锻炼、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1、核心设计思想 清水公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游客的观赏心情,不同心情,观赏的区域,选择的区域,景点,道路不同,不同心情选择游览不同的景色。主要设计目的是缓解城市居民日常工作焦虑,各个年龄层人们休闲娱乐,亲水的放松场所,公园设计了一些相对比较幽静,环境优美,可游可歇的场所,可以弥补现代城市休闲所欠缺的功能。同时公园在核心区布置了一个较大的广场,广场中心设有2级抬升的圆坛,正中是一个大气古朴的的千手观音雕像,使广场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集散中心,平时可供大家参观游览,节假日可以举行一些大的集会演出祭祀活动等。总的来说清河公园定位是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空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中穿行,可以看看路边的风景,周边居民茶余饭后可以到其中歇息,清晨可以在公园小路上晨跑锻炼,假时可以在其中喝茶观景。本设计考虑到东边艺术产业园区的条件,在设计区域东边建立了一幢3层的艺术展览馆,艺术展览馆南面是一个小型观鱼广场,人们可以在此享受观鱼喂鱼的乐趣,艺术展览馆滨水过桥,可到东面运动场,运动场设置为四楼,主要提供一些室内健身器材,当然也包括茶咖一体的简单服务设施。

浅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修订稿

浅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浅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应用 摘要:沧浪亭作为苏州现存历史最久远的园林,古朴而又静谧。亭、廊、楼、轩等建筑无一不为沧浪亭增添了这种古朴静谧。而漏窗作为园林中借景的工具之一,能够让园林景观在空间上产生虚实的变化,增加景观层次。漏窗与其所框之景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图画,小中见大,引人入胜。更为这古意沧桑的沧浪亭增添了一份雅致与意趣。本文将对沧浪亭的漏窗从图案、分隔空间的手法及文化寓意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沧浪亭中漏窗的艺术应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苏州;沧浪亭;漏窗;艺术应用

The window artistic application of Surging Wave Pavilion Abstract:As the oldest garden in Suzhou gardens, Surging Wave Pavilion is quaint and quiet. Pavilion, gallery, house, villa and other buildings are all add the quaint and quiet for Surging Wave Pavilion. As one of the borrow scene’s tool in garden, the window make the landscape to produce changes in the actual and the v irtual situation in space, increase the landscape’s level. The windows and the scenery they enflamed are forming beautiful landscape pictures, fascinating,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It adds more chic to Surging Wave Pavilion which is classical and vicissitude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windows in Surging Wave Pavilion from patterns, part itioned space’s techniques, cultural meaning and other aspects. Analyze the window artistic application of Surging Wave Pavilion.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Suzhou; Surging Wave Pavilion; Window; Application of Arts

沧浪亭赏析

沧浪亭赏析 一、沧浪亭历史、概况 二、沧浪亭造园特点、布局特色 三、沧浪亭建筑、植物等设计亮点 四、总结 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历史 :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整体介绍】 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融园内外景为一体,园外水面宽广,自西向东,环绕园周之一半后向南流去。水流澄澈,鱼戏莲叶之间,夏日莲花盛开,一水皆香。水上有曲桥斜渡,桥头有“沧浪胜迹”坊耸立,坊两侧沿池北岸,种植碧桃垂柳,树荫下石凳成排,可供游人休息观景。沧浪亭的面积约16亩,布局以假山为中心,简洁幽静,落落大方。沧浪亭在假山东首最高处,亭为方形,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树图案,建筑古朴,亭的结构形式与整个园林气氛非常协调。在假山与池水之间,隔着一条向内凹曲的复廊。廊壁置花窗多扇,透过漏窗花格,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与思考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9-10-31T13:40:10.3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宋东鹏[导读] 摘要:现阶段,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针对园林项目建设以及园林景观的美观度上要求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在园林景观建设上有所加强,给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环保的休闲场所。 哈尔滨市祥安消防设备安装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56 摘要:现阶段,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针对园林项目建设以及园林景观的美观度上要求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在园林景观建设上有所加强,给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环保的休闲场所。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城市的环境特点以及气候等方面来设计园林景观,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得到促进。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引言 园林景观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仍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很多不足,但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人民群众的环保观念也在不断加强,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其作用,并提出了完善园林景观设计的应对策略。 1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协调好周围环境与建筑物的关系,使两者相互关联,为公众打造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也是生活状态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园林景观设计满足了公众精神需求的同时还满足了物质需求。园林景观设计重视空间环境的设计,讲求丰富多样以及艺术美。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通常采取无方向性的形式向公众展现园林景观的立体,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将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紧扣服务观念,发现不同园林景观的差异,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景观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众打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在改善公众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园林景观被赋予多种功能,为公众使用,为公众提供了不一样的环境体验,从而使人心神宁静。此外,园林景观内的绿植,通过自身产生的霉菌素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为公众打造健康的园林环境。 2现阶段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在城市规划中,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 我国工业化程度较高,很多地区环境遭到破坏,环境保护已经被广泛关注。虽然现在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对环境的治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城市建设中,运用园林景观设计可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但目前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统一完整的制度,这就造成许多地区对设计工作不重视,建设重点也不在绿化上。环境建设非常重要,如果环境被严重破坏,其经济水平发展再好也只是暂时的不是长期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重视园林景观规划并制定统一健全的管理制度,在追求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环境建设,重视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城市发展长期可持续。 2.2在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未能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 由于很多城市缺少整体规划,造成园林设计的理念和方式与城市整体建设不一致,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城市在进行建设时一味地追求现代化,造成景观和本地的人文环境差异较大。由于园林景观建设缺少了当地特色和人文内涵,呈现的园林景观毫无新意,也不能体现当地的特色。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应当统一设计理念,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当地特点的园林景观。 3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的设计应用 3.1城市设计过程中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要重视 园林工程项目建设不但可以改善城市设计绿化需要以及环境方面,同时还有需要将城市的当地文化、历史特点和民族风俗等方面采取结合,将园林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合理的推进。城市园林建设工程人员不仅要有长远的远见,同时还要有预见园林未来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因为园林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为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将园林绿色植物生长后的景象能够预测,可以指导项目,确保园林景观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另外,还需要设计人员要结合当地的传统风俗以及历史文化,不能任意的创新,防止城市园林设计建设太单调,没有文化的气息存在,城市园林的美观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3.2不断提高对园林建设的规划能力 发挥行政规划和园林设计规划的作用,切实提高对园林建设的布局和实施能力。我国的园林建设大多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因此,政府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很大。政府要减少并退出相关的行政干预,重点从宏观下做好对园林建设的布局,城市进行园林设计时,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将项目放置整个城市或者区域环境中进行定位,做好园林与周边环境、园林与整个城市园林系统的系统协调,使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园林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另外,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应通过健全园林法律法规的方式,对园林规划行为进行法律监督,并加强实施,以保证园林规划设计的质量。拓宽园林规划设计思路,结合具体园林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从园林满足社会精神需求等角度出发,按照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园林的理念,探索、开发新型设计作品,摒弃抄袭和模仿,走特色园林规划设计之路。 3.3加强人文精神的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文精神提倡满足公众的心理方面的需求和生理方面的需求。因此,园林景观设计者需要考察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当地的人文精神。其次,搜集当地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等信息,分析不同受众人群的景观需求。最后,从整体上把握园林景观的设计,分析园林景观的空间环境以及园林景观的公共设施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园林景观体验者。 3.4平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大都主张以小为主或者中小结合,把握好绿地建设和空间绿化的关系。因此,将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紧密结合,保障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此外,园林景观的设计者要以人为中心,园林的设计是为了提高公众的居住环境水平,陶冶公众的情操,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还要结合城市的发展状况,用长远的目标设计园林景观,考虑到目前的利益以及长远的社会效益,平衡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5地域特色要发挥

江南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以江苏境内沧浪亭园为例

摘要:江南古典园林以其造园多样形式、深远意境、巧妙布局等特色甲于天下。本文以沧浪亭为例,从造园形式、造园意境、规划布局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尤以沧浪亭漏窗的装饰特色、漏窗的图案象征性、空间美感以及从借景对景的角度来分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性,以便突出漏窗这种艺术实体在江南园林美学中存在的不可或缺性。 关键词:沧浪亭;漏窗;意境;形式;规划; 沧浪亭始建于宋代,是江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园林之一。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沧浪亭和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方式一样,运用地形、建筑、植物、水体、道路、园林小品等要素进行构园 1.选地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占地面积1. 1 hm2。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4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绕,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名“沧浪亭”。后园几经荒废。清康熙35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改建沧浪亭于土阜之上,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桥作为入口处,成为今日沧浪亭的布局基础。 2.布局 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布局和风格在苏州诸名 园中别树一帜。苏州的其他园林,往往以高墙围绕, 自在丘壑。沧浪亭则不落同响,敢于破格,大胆借取 外景,一反高墙深院的常规,融园内园外为一体,具 有山林野趣,向以“崇阜广水”为其特色。以往这里 “积水弥数十亩”,船只可以自由航行,现在园前水面 仍很宽广,在苏州各园中尚属难得。布局以山为主, 水绕园外,成为外景,建筑环山布置。因葑溪河绕园 而过,故未入其园先借河成景。沧浪亭则外临清池, 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河流自西向东,绕南而出,流经 园的一半。此布局融园内外景于一体,借助“积水弥 数十亩”的水面,扩大了空间,造成深远空灵的感觉。 3.漏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窗户的作用是通风、采光,而园林中的漏窗除了具有通风采光的作用外,还具有着与一般住宅的窗不同的特色,《园冶》中称漏窗为“漏砖墙”,亦称“漏明墙”。苏州、上海一带通称“花墙洞”。北方称“花砖墙”或“透空砖墙”。漏窗大多分布在园林建筑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形式多样,位置灵活多变,使呆板的墙壁充满了生动的气息,使游人在穿过长廊的时候能够跟着漏窗的变化看到不同的景色,产生动观的意境。 3.1漏窗的装饰性 沧浪亭内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共有108种式样,无一雷同,在苏州园林中独一无二。穿过走廊各式各样的漏窗让游人应接不暇,漏窗的外观各式各样,漏窗镂空的花纹也是绚烂多彩。

2016年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8月

目录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 5 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 2、美化城市景观 5 二、行业发展阶段 6 1、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49-1990年) 6 2、第二阶段:全面发展时期(1990-1999年)7 3、第三阶段:蓬勃发展时期(2001年至今)7 三、行业发展现状8 四、行业发展趋势14 1、园林景观设计在市政与地产建设中重要性日益突出14 2、“美丽中国”战略带动园林景观设计需求增加14 3、城镇化建设推动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发展15 4、休闲度假产业蓬勃兴起,园林景观设计同步跟进15 5、行业逐渐从成本竞争过渡到综合实力竞争15 6、行业内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国化发展成为趋势16

7、园林景观设计理念逐步扩展,走向多元化路线16 五、行业规模与空间17 1、地产园林规模测算17 2、市政园林规模测算18 六、行业风险特征20 1、周期性20 2、区域性20 3、季节性21 七、行业监管情况及主要产业政策21 1、行业监管体系21 2、行业法律法规22 3、产业政策23 八、行业竞争情况24 1、东方园林25 2、棕榈园林25 3、普邦园林26

4、岭南园林26 九、行业壁垒26 1、资质壁垒26 2、品牌壁垒27 3、客户资源壁垒27 4、设计能力壁垒27 5、人才壁垒27 十、行业上下游情况28 1、上游情况28 2、下游情况28 十一、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8 1、有利因素29 (1)国家政策支持29 (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求是行业持续发展的保证29 (3)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9 2、不利因素30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沧浪亭记 苏舜钦 原文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1],始僦[2]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1] 一日过[3]郡学[4],东顾草树郁然,崇阜[5]广水,不类乎城中。并[6]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13],三向皆水也。杠[7]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8]有国,近戚孙承右[9]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10],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11],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

有得,笑闵[12]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1]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 [2]租赁 [3]过:拜访 [4]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郡国的最高学府。 [5]崇阜:高山 [6]并(bàng):通“傍” [7]杠:独木桥 [8]钱氏:指吴越王钱镠 [9]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 [10]北碕:北边曲岸上 [11]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 [12]闵:同“悯”,悲悯。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doc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 沧浪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宛如自然风景。 沧浪亭园外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围廊的漏窗,是沧浪亭的一大特色。细雨中的沧浪亭,更有一番风味。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园林中最古老的,始建于五代,初为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池馆。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见此处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即以四万贯钱买下,傍水造亭曰沧浪。欧阳修有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买四万贯脍炙人口,历代皆有题咏。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迅抚张树声复兴沧浪亭,重建明道堂、五百名贤祠,使苏州历代前贤的名字和事迹永垂史册. 如今的沧浪亭已由原来的水边西移在山上,为一方形石亭,飞檐凌空,檐下为斗,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卉图案。亭额沧浪亭三字为清代学者俞樾所书。西北石柱上镌有对联清风名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三面环水,园因水而活,进门朝东即面水轩,轩内对联一副短艇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为花开,道出了当时主人

的愉快生活。 沧浪亭假山的东麓有亭曰闲吟亭,内置乾隆十二年御笔刻石,记载了江南当时遭受飓风灾害的情景,但亭名闲吟显然与此不妥。 从闲吟亭循廊南行,有一小巧的建筑,名闻妙香室,室外植梅十数株,室内布置典雅,为主人读书处。室名取自杜甫灯影照无眠,心清闻妙香。宁静之夜,在此静心读书,香气沁脾,俗念顿消. 看山楼在沧浪亭最南处,楼共三层,,楼下湖石崚峋,底层为印心石屋,四字为清道光皇帝所书。楼四周植有各类名竹二十多种。 沿竹林小道西行,便见一座以竹命名的小轩翠玲珑,取自苏舜钦秋色入林红黯淡,月光穿行翠玲珑。室内布置简洁明了,家具均以竹节纹饰。室内对联一副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苏州沧浪亭简介 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园,为宋代诗人苏子美所筑。沧浪亭造园艺术不同寻常,未进园门,已是绿水回环,垂柳迎风。凭栏依岸,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为主,山上古木参天,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南面的明道堂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五百名贤祠中嵌有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五百多个人物平雕石像。园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楼名看山楼,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 沧浪亭,为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占地面积1.1公倾。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4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洄,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后园几经荒废。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改移沧浪亭于土阜之上,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桥

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拥翠山庄 苏州是一座水城,又以园林而著称。水是苏州的灵魂,水是园林的血液,苏州因水而闻名。园林中的山大多是假山,而水却是真水。如果园内没有小河流过,那一定要挖一个人工的池塘,以至无水不成园。然而苏州也有一座园林,园内虽有真山却没有水。这就是拥翠山庄,是苏州唯一一座园内没有水的园林。虽然没有水,却又能让人感觉到水意的存在。 拥翠山庄位于虎丘二山门内蹬道西侧,呈纵长方形,面积不大,只一亩有余。但拥翠山庄利用虎丘高低的天然山坡,因地制宜,依山筑屋,层造而上,其山地小园的风貌既区别于市园、郊园,也不同于寺庙园林,在众多的苏州园林中独树一帜。 拥翠山庄依山势上升分四个层次。走近山庄首先看到的是大门左右两壁白墙上镶嵌的“龙、虎、豹、熊”四个行草大字石刻。登上层层台阶,走过门楣上写有“拥翠山庄”的园门,就是园林的第一层抱瓮轩。抱瓮轩三间朝南,是全园的主要建筑。轩后有边门,出边门可至“憨憨泉”。“憨憨泉”为一口古井,为梁代高僧憨憨尊者所凿,相传此井泉脉恰好在海眼上,所以又叫“海涌泉”。井泉犹如一个盛水的瓮,抱瓮轩因此得名。轩虽得名于泉,但意却出自于《庄子·天地》篇。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甕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后遂以“抱瓮灌园”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亦作“抱瓮”。拥翠山庄的兴建也和这“憨憨泉”有关。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春,苏州观察朱修庭和僧云闲在虎丘荒烟漫草中找到了古憨憨泉,同游的还有苏州状元洪钧等一些文人雅士。感于泉水水质优良,在洪钧倡议下,募集到钱款数万,在泉旁月驾轩故址上建拥翠山庄,目的是为泉扬名。 “憨憨泉”之上是拥翠阁“不波艇”,也与这边门相通。这种旱船画舫在苏州园林中是一种常用的建筑艺术手法,往往临水而建,形如舟楫。但这坐北朝南歇山顶式的“不波艇”四周却没有水,一侧为拥翠山庄院墙,所以画舫一侧的窗也省了,只单在东侧设窗,将一般旱舫中堂内置的扇和头舱一侧的跳板也省略了,直接与内园相通,使画舫与拥翠山庄浑然一体。这里现在虽然没有水,但在远古时代虎丘却是海中的一座岛屿,舫题额“海不扬波”,就是暗寓虎丘原名海涌山。于“不波艇”俯瞰憨憨泉、环山溪,是否也有一些海上浮仙岛的意境呢。 穿过抱瓮轩向上是第二层园景问泉亭。问泉亭为四角形,三面开敞,因邻憨憨泉而建。亭内设石桌石凳,可供小憩。亭前古柏,亭后为蕉竹,西北侧因山势陡峭,随势堆叠太湖石假山,形似龙、虎、豹、熊,和外墙题字相呼应。 第三层是灵澜精舍,灵澜即美泉之意,还是指憨憨泉,赞美憨憨泉之意益于言表。舍内有洪钧撰书的对联: 问狮峰底事回头?想顽石能灵,不独甘泉通法力 为虎丘别开生面,看远山如画,翻凭劫火洗尘嚣 舍外廊柱上是一幅写景抒情的对联: 水绕一湾幽居是适;花围四壁小住为佳。

苏州沧浪亭集句联赏析

苏州沧浪亭集句联赏析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梁章钜撰苏州沧浪亭集句联 【注释】梁章钜,清文学家。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纵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也能诗。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楹联丛话》、《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藤花吟馆诗钞》等。沧浪亭:江苏苏州名园之一。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北宋庆历五年(1045)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建沧浪亭,故名。全园结构以假山为中心,建筑物环绕四周,高低起伏,树木苍翠,有山林气象。并利用借景法,将园外的水与园内的山联成一气,扩大园景。在园林设计中独具一格。 【鉴赏】这是一副巧妙的集句联,上联见欧阳修长诗《沧浪亭》,下联见苏舜钦诗《过苏州》。虽是集句,读起来却是一副佳联,上下契合,天衣无缝。上联,清风明月是无价之宝,意境是那样雅淡、疏朗;下联,远山近水都是有情之物,情韵是那样缠绵、妩媚。使人入得园来,觉得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分外可亲,满园美景都是无价之宝,真令人留恋难舍。名园对名联,相映成趣。倘若我们略加分析,此联就更加值得玩味。中国的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受佛道的影响很深,崇尚高雅、清淡、闲适的意境。由于中国社会政体的特殊性,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具对社会政治实体的依附性。儒道两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大精神支柱,达则尊孔孟,积极入世,讲究修、齐、治、平;否则重老庄、消极出世,向自然,寄情山水。在古典诗歌中,家国之忧与对山林的陶醉是两个基本母题。对政治的消极引来了对审美的积极,换句话说,消极的人生态度恰与积极的审美态度接壤。由此,在文艺作品中士大夫通过移情作用,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溪都感到亲切和愉悦,从大自然与秀丽中得到美的享受,当西方文学家把大自然视为恶敌,笔下常指写人与自然力的搏斗,流露出恐惧之意时,中国的文学艺术却在大自然中怡情养性,自得其乐。话说回来,清水、明月这自然之物是特别受文人青睐的,吟水弄月者为高人雅士。如苏轼曾在《前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再看欧阳修《会老堂口号》是“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文人对山水有情的就更多,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清风、明月、近水、遥山成了失意文人心灵的避难所,所以这副对联情趣的高雅获得了普遍的赞赏。

浅析园林景观铺地设计(一)

浅析园林景观铺地设计(一) 摘要:园林铺装是园林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通过对其表现、功能性、生态性等不同角度的分析,结合成都市东湖公园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探讨,对园林铺地的设计提出了若干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字:景观;铺装 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园林铺装主要通过对园路、空地、广场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印象组合,贯穿游人游览过程的始终,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铺装的园林道路,在园林环境中不仅具有分割空间和组织路线的作用,而且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和活动场所,同时还直接创造出了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效果。 园林中的道路有别于一般纯交通道路,其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的要求,虽然也利于人流疏导,但并不是以取得捷径为准则的。园路与景石、植物、湖岸、建筑相搭配,受环境气氛的感染,“出人意外、入人意中”。现代化的城市中,笔直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与林立的高楼大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产生紧张的压抑感,而看似随意的园林小道反而使人有贴近自然的感觉,让人们从烦燥、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因此,园路的设计应该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这样的要求,园路的铺装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然,铺地作为园林的一个要素,它的表现形式必然要受到总体设计的影响。 在园林中道路像脉络一样,是贯穿全园的交通网络,是划分和联系各景区、景点的纽带,是组成园林风景的要素,因此在使用功能和美观方面都应有较高的要求。随着建筑材料的日益丰富和发展,园林地面铺装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不管是形式还是颜色的搭配都显得多姿多彩,各类型的铺地给人的心理上和视觉上的感觉也不尽相同。 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创作过程中,铺装设计往往被摆在无足轻重的地位,铺装设计大多只注重功能性,而忽略了艺术性,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此外施工工艺的粗糙、对施工细节的大意处理、养护管理的不到位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现以成都市东湖公园为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其园林景观的铺地设计,指出其成功之处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以期对园林设计之中这一重要因素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东湖公园的园林地面铺装形式较为多样,与开阔的水面、搭配丰富有层次的观赏植物、园林小品组成了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观。在园路的设计和选材上,以防花岗岩、大理石、麻石和鹅卵石为主材,充分发挥材料的质感、色彩的特点,增强了园路的艺术感染力。 1.园林铺地的表现要素 园林铺装的形式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主要通过质感、色彩、纹样和尺度的相互组合产生变化。 1.1质感 路面的铺装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材料的质地给人们提供感受。在进行铺地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大小,大空间要做的粗犷些,应该选用质地粗大、厚实,线条较为明显的材料,因为粗糙往往使人感到稳重、沉重、开朗;另外,在烈日下面,粗糙的铺地可以较好的吸收光线,不显得耀眼。而在小空间则应该采用较细小、圆滑、精细的材料,细致感给人轻巧、精致、柔和的感觉。因此,大面积的铺装宜选用粗质感的铺地材料,细微处、重点之处宜选用细质感的材料。在成都这样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里,东湖公园是人们放松心情的理想园地,经过了一天的繁忙之后,人们开始向往自然朴实的生活。麻面石料和灰色仿花岗岩铺面的园林小径,追求的是一种粗犷、稳定的感觉,而卵石的小道则让人感到舒畅、亲切。不同的素材创造了不同的美的效应。不同质地的材料在同一景观中出现,必须注意其调和性,恰当地运用相似及对比原理,组成统一和谐的园林景观。

苏州古典园林中步行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以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例

2019年第2期现代园艺 平衡,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 3结语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城市滨水空间,在设计与更新过程中需尊重场地的现状,置于更大城市环境层面之中,在保持整体的文化性肌理完整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掘特定的城市滨水空间的文化特殊性,建立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的平衡。正如滨水区的城市性与自然性之间存在着一个微妙的平衡。二者相互冲突而又相互依存。滨水区的魅力就在于具有这种“人工—自然”的二元性。这个二元性就是丹麦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所说的“边界效应”即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交汇处,人们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人工设施的便利,又能感受大自然清新;既能体察人工环境的精巧亲切,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广博。 武汉城市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城镇群体系,拉开了城市骨架,拓展了城市空间,正向高品质的环境与生活迈进。通过城市设计,对于建立具有良好秩序感的城市空间体系,塑造城市特色,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精细化管理都是重要的。两江四岸的景观定位应该具有更大的视野,更深的文化意义,形成长江流域标志性景观。 参考文献 [1]胡文娜.一河两岸滨水城市空间形态初探[D].北京:清华大学,2002 [2]刘杰.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陈烨.临江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 —以武汉市江滩为例[D]. 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 [4]刘奇志,吴之凌,何梅,黄宁.城市滨江地区景观建设探索—— —武汉市汉口江滩工程规划设计[J].城市规划,2004(3) [5]刘贝妮,阳艳丽.城市滨水区景观“再开发”设计研究—— —以武汉江滩滨水景观概念规划为例[J].设计,2014(7) (责任编辑张芝) 苏州古典园林中步行空间景观设计分析 —— —以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例 林卓然 (暨南大学深圳校区,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人作为步行空间景观的主体,可以穿梭于各个客体景观之间。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可支配绿化范围逐步减少,人们想要走入景观的心理难以满足。同时,步行景观的设计越来越重复及单一。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们可以从苏州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寻找灵感,以叠石理水等古典造园手法来丰富现代的步行空间景观,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关键词:步行景观;空间结构;叠石;引水 1步行空间景观概念简述 在步行空间景观中,主体是人,客体则是指景观空间、景观空间中的各种元素以及景观空间的周边环境。人作为主体具有流动性,可以穿梭于各个客体景观之间,实现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景观空间的互动,人与景观空间中各个元素的互动以及人与景观空间周边环境的互动。在这一互动中人们所游览的即为步行空间景观。 2现状与社会需求分析 2.1步行空间景观设计的弱化 由于步行景观几乎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致使现在部分城市的景观设计极为老旧,且功能性不明确。同时,新建城区房屋面积过大,侵占了绿地面积,使步行景观区域被压缩,人们能欣赏的范围越来越小,设计也逐步变得工业化和单一。 2.2人与景观互动性的加强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的步行景观设置越来越被需要。游览者们更倾向于走入景观获得参与感,加强自身与大自然的联系。快节奏的生活使居民们少有时间去城郊花园或古典园林中领悟自然美,因此,城中花园及居民区景观成为了大多数人对自然的情感寄托。 3苏州园林案例简介 3.1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 3.2狮子林 狮子林历史可以上溯至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正式建园起,明、清、民国各个时期都屡有增建,形成了嶙峋假山与一汪碧水相依、松竹梅菊与亭台楼榭相伴的人化自然空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故名“狮子林”。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3.3沧浪亭 沧浪亭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今天的沧浪亭文化空间并存着儒、道、释等多重文化。自宋代以来,沧浪亭一直在被构筑与重修,其本身成为了一个开放而充满矛盾的文化过程,经过多重文化相互对抗而又妥协、平衡,最终重构出今天沧浪亭的文化空间。 4古典园林中步行景观设计分析 4.1叠石 景观设计 125 --

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案例赏析

秋思园规划设计说明 **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区域位置分析 秋思园位于XX市的中间部分,是在市文化用地和建设局旁,是唯一的一个公园。 2、场地现状分析 根据对方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公园的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不包括公园门口专用停车场),东至建设局办公用地,西至文化馆用地,整个用地比较完整。 公园实际的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其中有体育娱乐中心,和老年活动地区的蒙古包,还有小孩子的乐园——儿童乐园.每一处地方都是按照其所有的要求来的,按照低挖高堆的方式来整理土地的,进行规划全园。 3、周边环境 公园西临文化馆用地,南临城市主要道路,东部与建设局办公用地相邻,其他部分与城市道路相邻,其中该地的中部有着一条河流。其中,公园东北角的住宅区将会对公园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在基地内还可以看到远处城市的高层建筑。 详见“现状图”。 4、现状分析 根据公园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东北部的建筑群将按照设计的需要进行拆迁,由于没有任何的历史意义,而且这样的建筑群让人感到杂乱的情绪,使人感到厌恶。至于河道我们按照设计的需求,进行扩展延伸的地方,我们将

挖河成湖,源头和河尾只是将改建,其他没有改变。原来的梨园我们将实行保留,但由于需要,我们也将把它铲平,改做其他用。至于此地中的农田,我们也将其改掉,不保留,因为保留我们的公园将会是一片湿地,所以为了减少工作量把它改做其他。 二、规划社计依据 1.秋思园规划设计条件书。 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4.关于秋思园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以及变更规划用地边界的通知。 5.关于同意秋思园规划最终方案。 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秋思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秋思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故事,讲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以及人与城市的交流。它以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来使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 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沧浪亭资料

目录 1.沧浪亭的地理位置 2.沧浪亭的历史 3.沧浪亭的游览路线 4.沧浪亭水系分析 5.漏窗的分析 6.窗棂的分析 7.洞门的分析 8.地面铺砖的分析 9.沧浪亭中植物栽植手法 10.沧浪亭的特点 11.总结 沧浪亭地理位置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沧浪区三元坊附近,毗邻颜文梁纪念馆。 配以平面图片 历史由来 沧浪亭的面积约为16亩,其原址曾是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亲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因谗言被罢官,他流寓吴中时,见孙氏旧园遗址高爽僻静、野水萦回,就以四万钱购买下来,在北部土山傍水处筑一小亭,并以《楚辞渔夫》中“沧浪之水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取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 配以国画图片 游览路线 画出游览路线沧浪胜迹坊石梁桥大门面水轩复廊观鱼处妙室闻香沧浪亭明道堂瑶华境界看山楼印心石屋翠玲珑仰止亭五百名贤祠清香馆御碑亭流玉潭藕香水榭 平面图展示一个景观一个动画一张观赏处的图片游览路线表示 沧浪胜迹坊 沧浪胜迹坊石碑坊原立于沧浪亭门前,三门四柱、檐角飞翘,显得古朴、庄严。是苏州唯一树有石牌坊的古典园林,现移至人民路口。 沧浪胜迹坊图片平面图展示 石梁桥 始建于康熙年间,初为木构赤栏桥。当时沧浪亭的正门在南面,园北仅开了扇小山门,是为了通游屣。巡抚宋荦重修沧浪亭时,在山北所横“略杓”,名曰:红桥。 如今的石构三曲平桥为乾隆南巡时改筑,当时桥栏仍为赤栏。 咸丰年间,沧浪亭园林毁于十年兵火。直到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再度重修。也是从此时起,将原南正门以一道漏窗粉墙围封,并将北门改为园之正门,且是唯一进出之园门(即今状),而“红桥”也由此而成为出入园门的唯一通道。 石梁桥图片平面图展示

沧浪亭的造园手法

沧浪亭造园手法浅析 学校:德州学院 系别:生态与园林建筑学院 专业:风景园林 班级:2班 姓名:杜华娟 学号:201301403042

沧浪亭造园手法浅析 摘要: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南宋绍兴初年,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与良山之间修筑飞虹桥等景观。清康熙三十五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关键词: 沧浪亭造园手法 正文: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沧浪亭未成曲调先有情,近看临水实环山,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下面我将从逐条分析其造园手法。 (一)障景 障景,其构景艺术意识来源于“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匠意,起着抑制视线且又使阴道转折的屏障景物的作用,多设于景区入口或空间序列的转折引导处。处理宜有动势,宜高于人的视线,形象生动,构图自由,景前应有足够的场地空间接纳汇聚人流,并应有指示和引导人流方向的诱导景观。苏州古典园林入口处障景的处理,有山石、植物、景墙等等多种方式,已成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处理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沧浪亭园外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即是主景,又起到了障景的作用。 (二)借景 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借以扩展有限场地内的空间感。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宛如自然风景。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三)敝景 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于限制,视线开阔,成一览无遗的景象,称为敞景。敞景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深层次明晰,景域辽阔,易于激发人的情感,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这种视觉处理方式在苏州古典园林较少单独使用,一般是为达到一种视觉的强烈对比而与其它方式如框景、漏景等手法结合使用。 沧浪亭三面环水,园因水而活,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又例如“面水轩”“观鱼处”周围的水景,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