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经管类各专业、学时数:54 学分数:3执笔者:张毕西编写日期:2004年6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也是工程类各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的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了解本课程最新理论和方法。
结合课程设计和企业实习,使学生具备灵活利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代制造和服务企业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4学时)掌握生产运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地位,重点是生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生产运作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生产运作管理原则和要求,生产运作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结构体系,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环境,现代生产运作理论的发展。
本章知识点:生产运作系统结构机运行原理,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类型及特点,生产运作管理概念,生产与运作管理原则与要求。
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4学时)了解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对企业运作系统的影响,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理论,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方法。
本章知识点:企业运作环境及其分析方法,生产运作战略概念与内容,生产运作战略决策方法。
第三章生产运作系统设计(4学时)了解和掌握生产运作系统涉及的内容和要求,产品开发与企业R&D管理理论和方法,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并行工程在产品开发组织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产品研发中的运用与管理,生产类型、设施和模式的选择。
本章知识点:生产系统构建的内容和要求,产品和技术研发内容及其在生产运作系统中的地位,现代先进组织和运作理论在产品技术研发中的应用。
生产运作系统构建决策理论和方法。
第四章生产运作过程组织(4)本章要求掌握生产运作过程的结构,生产运作过程分类及其特点,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生产运作过程的时间结构及生产周期,生产运作过程三种移动方式及其周期计算方法,生产运作过程排序原理与方法。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代码:030137二、课程类别及性质: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三、课程学时学分:54学时(教学:54 实践:0)3学分四、教学对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五、课程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六、开设系(部):工商管理系七、先修课:管理学、市场营销、运筹学、物流管理、质量管理【教学目的】随着企业生产管理实践的丰富以及对于生产理论的深入探讨,生产与运作管理逐步成为较为完整的体系。
本课程讲述基本的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
内容包括生产运作基本概念、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维护与改进等方面,介绍有关企业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务提供的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先进生产方式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生产理论并掌握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过程,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及掌握MRP、JIT、ERP等先进生产方式。
坚持理论与案例教学并重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的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结合案例和讨论使学生熟练掌握生产与运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系统管理观念和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基本概念(3学时)第一节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基本要求:理解社会组织的概念,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服务业的兴起的基本原因,理解生产的概念并且了解生产概念的扩展,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
重点: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管理;第二节生产运作的分类?基本要求:理解生产运作的两种基本分类:掌握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的基本的特征。
重点: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的基本的特征第三节生产运作的类型?基本要求:了解生产类型的划分的类型,理解不同生产类型的特征,掌握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效率的途径。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纲《⽣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纲(Production and 0perations Management)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专业主修2、开课学期:53、适⽤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4、课程修读条件:管理学原理、运筹学5、课程教学⽬的:本课程的教学⽬的在于使学⽣掌握⽣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
要求学⽣牢固掌握⽣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法,了解⽣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发展状况及其最新理论和⽅法。
基本具备灵活利⽤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本课程要求采⽤多媒体课室进⾏教学,每章内容配置⼀定量的作业题和案例。
授课过程要求穿插1-2次的⽣产运作现场参观。
课程结束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也可结合专业实习进⾏。
通过实践环节锻炼,加深学⽣对本课程理论的掌握程度,提⾼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三、内容纲⽬及标准:(⼀) 理论部分学时数(100%)第⼀章基本概念[教学⽬的] 掌握⽣产运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和运⾏原理、分类及其特点,⽣产运作管理原则和要求、对象和内容结构体系、运⾏环境,了解现代⽣产运作理论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运营系统概念、类型的认识,运营组织的要求,⽣产与运作管理的职能和内容体系.第⼀节运营系统及其管理⼀、组织⼆、⽣产/运营系统三、⽣产与运作管理四、⽣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体系(⼀) 运营系统的总体战略(⼆) 运营系统的设计(三) 运营系统的运⾏(四) 运营系统的维护第⼆节运营系统分类⼀、制造性⽣产与服务性运营(⼀) 制造性⽣产1. 连续型⽣产与离散性⽣产2. 备货性⽣产与订货性⽣产(⼆) 服务性⽣产1. 分类2. 特点第三节运营系统构成⼀、运营系统设施构成(⼀) 制造型运营系统设施构成(⼆) 服务型运营系统设施构成⼆、运营系统物流构成(⼀) 制造型企业物流系统(⼆) 服务型企业顾客流与物流系统三、运营系统信息流构成(⼀) 制造信息流构成(⼆) 服务信息流构成第四节运营过程的组织⼀、产品⽣产过程的概念⼆、组织⽣产过程的原则(⼀) ⼯艺专业化原则(⼆) 对象专业化原则三、组织⽣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四、零件在加⼯过程中的移动⽅式(⼀) 顺序移动(⼆) 平⾏移动(三) 平⾏顺序移动第五节⽣产与运作管理发展与趋势⼀、发展史;⼆、发展趋势;三、竞争因素的变化;四、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五、能⼒与需求的协调;六、理想的供需关系;七、集成的概念;⼋、集成的作⽤;第⼆章运营战略[教学⽬的] 了解现代企业的⽣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对企业运作系统的影响,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理论,掌握⽣产运作战略的内容,⽣产与运作战略决策⽅法。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标准版.doc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学时:32学时。
其中讲授24学时,实践8学时。
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4学期大纲执笔人:XX大纲审核人:XX制定时间:20XX年XX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学科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内容要点:《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管理学知识基础上开设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有效得运营企业。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战略、企业选址、企业生产过程管理、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质量管理等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企业如何运营,使学生在步入企业之前对企业的运行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后续课程:公司治理结构与案例分析、内部控制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知识目标 1.1通用知识了解企业运营的全部流程、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会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1. 2专业知识掌握企业战略研究方法、选址的步骤与方法、生产过程管理方法、客户服务及质量管理相关方法。
2.能力目标 2. 1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制定生产计划,优化运作管理方法,会运用选址与规划的方法,能综合客户关系与产品服务,优化企业战略2. 2获取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运用本学科、本专业常规方法手段获取并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素质目标 3. 1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通过丰富的课程案列学习,并结合其他课程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经济生产管理专业素养。
3.2树立正确的生产运作意识形态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实践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形成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应具备的企业经营管理意识形态。
3.3具备生产与运作职业意识通过完整的课内课程教学和模拟实践,使得学生体会企业的生产运作全套流程。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大纲
《⽣产与运作管理》教学⼤纲《⽣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纲课程代码 3101201适⽤专业⼯商企业管理课程类型职业技能课学分数 4学时数 64第⼀部分总纲⼀、课程性质、教学⽬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主⼲课程之⼀,内容涉及⽣产与运作战略的制定、⽣产运作系统的设计与运⾏管理,是⼀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运⽤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
2.教学⽬的⽣产与运作管理是将⼈⼒、物料、设备、资⾦、信息、技术等⽣产要素(投⼊)变换为有形产品和/或服务(⽆形产品)的过程。
⽣产与运作管理是对制造业的⽣产活动和⾮制造业的服务活动进⾏计划、组织和控制,它涉及⽣产系统的整个⽣命周期,包括⽣产系统的产⽣、运⾏与维护三⼤阶段。
本课程在介绍⽣产系统和⽣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产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强化⽣产与运作战略、现代⽣产运作管理新概念和新⽅法的内容,并着重从定量分析的⾓度,分析和讨论各类典型⽣产运作管理系统的计划与最优控制问题,为深⼊研究新型⽣产运作管理系统提供新的思想和理论分析⼯具。
教学⽬的:(1)了解⽣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把握⽣产运作管理与企业其它职能管理(财务、营销、⼈⼒资源等)之间的关系;(2)全⾯了解⽣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和⽅法体系;(3)了解现代企业在⽣产运作管理上⾯临的新挑战;(4)了解⽣产系统设计的基本⽅法;(5)学会运⽤⽣产运作管理的新思想与新⽅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前导课程:⾼等数学、管理学基础、企业经营管理、统计学基础后续课程:质量管理、企业经营模拟、ERP理论与实务、沙盘实务等⼆、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 刘辉主编,《⽣产与运作管理》,⾼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
2. 应可福主编,《⽣产与运作管理》,中国海洋⼤学出版社,2008年3⽉。
3. 龚国华、王国才主编,《⽣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复旦⼤学出版社,2006年7⽉。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doc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选修课程。
生产与运作是形成公司(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生产与运作的改善直接影响公司(组织)的绩效。
本课程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决策;以及生产与运作系统运行决策。
在每一层次的问题中,既都给出了基本的决策思路,又描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全书加强了非制造业企业运作管理部分,突出了信息技术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应用,加入了全球生产与运作的内容,就一些新型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作了介绍,同时穿插了一些应用事例,使用了大量的图表说明问题。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是研究社会组织如何将资源有效地转换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从社会组织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优化生产与运作管理体系的理论及方法,熟悉制造业生产体系的运行及维护过程,并对当前先进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念有一定了解。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对于“生产与运作管理” 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1、熟练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及内容、需求预测的概念及方法;2、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系统的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掌握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方式;3、了解生产系统的维护与改进以及其它一些先进的生产方式;4、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灵活利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代制造和服务企业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作业:每篇布置3-5道习题,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其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分四篇,第一篇为一~三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篇为四~七章,介绍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第三篇为八~十四章,介绍生产运行系统的运行;第四篇为十五~十八章,介绍生产系统的维护与改进。
考试:“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考试目的是考核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和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总学时: 64(理论学时32践学时32)适用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先修课程:管理学、管理经济学后续课程: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管理二、课程概述~《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生产与运作是企业的三大基本职能(财务职能、生产与运作职能、营销职能)之一。
企业把人力、设备、物料、信息、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通过生产与运作过程加工转换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服务)。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掌握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科学方法,通过合理配置各项资源,达到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等目的。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已经成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及从业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设置为学生今后的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理论学习通过结合校内实训和社会调研、暑期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践等方式,熟悉对企业实际生产与运作管理过程。
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注重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方法,利用相关技术和软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晦涩难懂的理论,让学生通过各项任务的操作熟悉整个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过程的关键。
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在理论上,更主要在动手能力上有良好的效果,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用学到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生产与运作管理问题。
能力要求:(1)了解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把握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其它职能管理(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之间的关系;(2)全面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体系;(3)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常用方法和技术;(4)学会借助一定的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条件教学场所要求:多媒体教室、实训室、讨论室`教学仪器设备要求: 电脑、手机、实训软件、手机软件等四、教学进度与学时分配计划(于教学进度表填写即可)六、考核的内容及要求考核内容:本课程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自学部分不做考试要求;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和期末成绩(40%)的比例,其中,实验成绩计入平时成绩(沙盘比赛取得名次的可加分)。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生产运作管理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践8学时)总学分:3.5 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预修要求:概率和数理统计、经济学、管理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它在整个人才培训计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完整的组织过程;掌握企业生产管理中的综合管理和专项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具有初步理论研究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初步理论研究和较强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在课堂讲授时,应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的视觉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教学辅助资料一般应有:习题集、试卷库,可能时编制CAI课件。
本课程的实验环节主要是大型习题课,企业生产现场考察,在条件成熟时可以上机。
本课程作业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问答题等),二是定量管理管理方法的练习。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将来可考虑部份在计算机上完成。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议:本课程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训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适用于工商专业本科教学,与教材配套使用,是教师讲课的参考依据。
本课程作业见教材上的复习题以及教师提供的练习题。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第一章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论总学时:8学时(理论8学时)本章教学基本要求:本章讲授要点:了解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企业生产的定义;生产运作分类;现代生产运作战略。
掌握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代码:030137二、课程类别及性质: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三、课程学时学分:54学时(教学:54 实践:0) 3学分四、教学对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五、课程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六、开设系(部):工商管理系七、先修课:管理学、市场营销、运筹学、物流管理、质量管理【教学目的】随着企业生产管理实践的丰富以及对于生产理论的深入探讨,生产与运作管理逐步成为较为完整的体系。
本课程讲述基本的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
内容包括生产运作基木概念、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维护与改进等方面,介绍有关企业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务提供的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先进生产方式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基木的生产理论并掌握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过程,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及掌握MRP、JIT、ERP等先进生产方式。
坚持理论与案例教学并重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的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结合案例和讨论使学生熟练掌握生产与运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系统管理观念和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o【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基本概念(3学时)第一节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基本要求:理解社会组织的概念,社会组织的基木职能,服务业的兴起的基木原因,理解生产的概念并且了解生产概念的扩展,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
重点: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管理;第二节生产运作的分类基木要求:理解生产运作的两种基木分类:掌握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的基木的特征。
重点: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的基本的特征第三节生产运作的类型基本要求:了解生产类型的划分的类型,理解不同生产类型的特征,掌握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效率的途径。
重点:不同生产类型的特征;难点: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效率的途径第四节能力与需求的匹配基本要求:理解供需链的概念,供需链瓶颈及其对生产运作管理的影响,掌握如何使生产运作能力适应需求的变化,了解理想的供需关系:准时生产。
重点:供需链的概念第五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基本要求: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3学时)第一节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基本要求:理解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的特点;了解大公司的合并和跨国公司,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掌握基于时间的竞争。
重点:基于时间的竞争第二节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基本要求:理解战略和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战略的制定,战略管理过程,掌握外部分析: 识别机会与威胁,内部分析:确认资源与竞争优势,战略选择。
重点:企业战略的制定,战略管理过程;难点:战略选择第三节生产运作策略基本要求:理解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与设计策略;掌握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策略。
重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策略。
第三章:需求预测(4学时)第一节预测基本要求:了解预测的概念,预测的分类,需求预测的分类;理解影响需求预测的因素,商业周期,产品生命周期,季节周期;掌握预测一般少骤。
重点:掌握预测一般步骤第二节定性预测方法基本要求:理解部门主管集体讨论法,用户调查法,销住人员意见汇集法;掌握德尔菲法的基木方法熟练应用德尔菲法。
重点:德尔菲法第三节定量预测方法基本要求:理解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预测法,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掌握一元|门1归模型预测方法及熟练应用。
重点: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难点:一元I口I归模型预测方法第四节预测监控基本要求:理解预测精度的测量;掌握平均绝对偏差,平均平方误差,平均预测误差,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及熟练应用。
第四章: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和技术选择(4学时)第一节引言基本要求:了解21世纪企业产品/服务设计的背景特征,理解新产品/服务开发的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新产品/服务开发的重要性第二节产品设计与开发阶段基本要求:理解产品构思,结构设计过程,工艺设计过程;掌握产品设计的原则和绩效评价。
重点:产品设计的原则和绩效评价第三节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基本要求:了解生产流程分类;理解产品-流程矩阵,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掌握生产流程选择决策。
重点:生产流程选择决策第四节并行工程——产品开发组织的新方法基本要求:了解并行工程的人员构成;理解串行的产品设计方法,并行的产品设计方法,并行工程技术。
重点:串行的产品设计方法,并行的产品设计方法。
难点:并行工程技术。
第五章:生产和服务设施的选址(4学时)第一节选址的重要性和难度基本要求:理解选址的重要性,选址的难度。
第二节影响选址的因素和选址的一般步骤基本要求:理解经济因素,其他因素;掌握选址的一般步骤。
重点:选址的一般步骤第三节选址的评价方法基本要求掌握选址问题的特点熟练应用选址的评价方法。
重点:选址的评价方法第六章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6学时)第一节设备/设施布置决策基本要求:理解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因素,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和形式;掌握影响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决策的因素,几种典型布置形式。
重点: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和形式;难点:几种典型布置形式第二节布置决策的定量分析基本要求:理解设施布置的基本步骤,新设备的布置问题;掌握作业相关图法,从•至表法, 物料运量图法及熟练应用布置决策的定量分析。
重点:设施布置的基本步骤;难点:作业相关图法,从-至表法,物料运量图法第三节装配线平衡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装配线时间平衡,掌握装配线(流水线)节拍,装配线平衡的方法,装配线平衡的举例。
重点: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装配线时间平衡;难点:装配线(流水线)节拍,装配线平衡的方法,装配线平衡的举例第四节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基本要求:了解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
第七章:工作设计与工作测量(2学时)第一节引言基木要求:理解生产率与人的行为,工作设计与工作测量,工作设计与工作测量的基础——科学管理原理。
重点:工作设计与工作测量第二节工作设计基木要求:理解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工作设计中的社会技术理论,工作设计中的行为理论; 掌握团队工作方式。
重点:工作设计中的社会技术理论,工作设计中的行为理论;难点:团队工作方式第三节工作测量基本要求:理解生产时间消耗结构及工时定额,工作测量中人的因素,掌握测时法,预定时间标准法,模特法,工作抽样法。
重点:测时法,预定时间标准法,模特法,工作抽样法。
第四节人机工程基本要求:了解人-机•环境系统;理解工作环境研究与设计第八章:综合生产计划(3学时)第一节计划管理基本要求:理解企业计划的层次和职能计划之间的关系,生产计划的层次与计划指标体系,掌握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及滚动式计划,生产能力。
重点: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及滚动式计划,生产能力第二节MTS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基本要求:理解品种与产量的确定,产品产出计划的编制。
第三节MTO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基本要求:掌握接受订货决策,品种、价格与交货期的确定。
第九章:独立需求库存控制(3学时)第一节库存基本要求:理解物料流,库存的定义,库存的作用;掌握库存问题的分类,库存控制系统。
重点:库存的定义,库存的作用;难点:库存控制系统。
第二节库存问题的基本模型基本要求:掌握单周期库存模型,多周期模型。
难点:单周期库存模型第三节随机库存问题基本要求:理解假设条件,固定量系统下订货量和订货点的确定;掌握提前期内需求分布律的确定,求订货量和订货点的近似方法。
重点:固定量系统下订货量和订货点的确定;难点:提前期内需求分布律的确定,求订货量和订货点的近似方法第十章:物料需求计划(MRP)与企业资源计划(MRPII)(3学时)第一节MRP的原理基本要求:理解MRP的基木思想;掌握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准时生产的原因和原理,订货点方法在处理相关需求时的局限性。
重点: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准时生产的原因和原理。
第二节MRP系统基本要求:理解MRP在生产经营系统质的地位和作用,MRP的输入,MRP的输出。
第三节MRPTI基木要求:理解从MRP到MRPII, MRPII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重点:MRPII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第四节企业资源计划(ERP)第十一章: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6学时)第一节排序问题的基木概念基本要求:理解排序的概念,假设条件与符号说明;掌握排序问题的分类和表示法。
重点:排序问题的分类和表示法第二节流水作业排序问题基木要求:掌握。
最长流程时间Fmax的计算,n似F/Fmax问题的最优算法,一般n/m/P/ F max 问题的启发式算法,Palmer法,关键工件法,CDS法;相同零件、不同移动方式下加工周期的计算,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
重点: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管第三节单件作业排序问题基木要求:理解问题的描述,一般n/m/G/ F max问题的启发式算法。
第四节生产作业控制基本要求:了解实行生产作业控制的原因和条件;理解不同生产类型生产控制的特点,利用“漏斗模型”进行生产控制。
重点:不同生产类型生产控制的特点第十二章:服务业的作业计划(2学时)第一节服务业运作的特点基本要求:理解服务交付系统,服务特征矩阵,服务交付系统管理中的问题,掌握影响需求类型的策略。
重点:服务特征矩阵;难点:影响需求类型的策略第二节随机服务系统基本要求:理解随机服务系统的构成;掌握最简单的随机服务系统。
重点:最简单的随机服务系统第十三章:供应链管理(3学时)第一节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生产基本要泰;理解扁、'羸指理思想的产生,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第二节供应链系统设计基木要求:理解供应链系统的设计问题,供应链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掌握供应链系统设计的步骤,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和优化O重点:供应链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难点:供应链系统设计的步骤,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第三节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基木要求:理解物流及物流管理的含义,物流管理的发展;掌握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
重点: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第四节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方法基木要求:理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的库存控制方法,VMI 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多级库存的优化与控制。
重点: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多级库存的优化与控制。
第五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基本要求:理解传统的采购模式,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的特点,准时采购策略。
第六节供应商管理基本要求:理解两种供应关系模式,双赢关系对实施准时化采购的意义,双赢供应关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