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身边的园林或景观,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绘性作文,体现其美感。
2.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当地的园林,深入了解园林艺术,提高实践能力。
3.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五、案例亮点
1.情境体验,激发兴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苏州园林》作为一篇描绘江南园林之美的散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本教学案例将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历史、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美化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通过对《苏州园林》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3.小组合作,共同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既提高了沟通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成长,提高课堂参与度。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课《苏州园林》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课《苏州园林》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苏州园林》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这四个“讲究”能否调换位置?生:不能。

因为这四个“讲究”跟下文3、4、5、6自然段一一对应。

师:为了达到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设计者和匠师们还在哪些地方下功夫?生:(1)角落布置注意图画美。

(2)门窗雕镂琢磨形成图案美。

(3)在颜色搭配上力求色彩美。

师:那么,2段与3、4、5、6、7、8、9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生齐答:总分关系。

师:为什么不在第2段中加上三个“讲究”统领7、8、9段?生:因为3、4、5、6段是从大处着手,7、8、9段是从局部着手。

所以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的逻辑顺序”5、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给人们如此大的想象空间,干枯的文字变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向我们展示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都归功于叶老先生生动形象的语言,本文的语言除了生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特点?试举一例来说明。

简洁、准确(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两个多字用的比较准确。

(2)“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中的“大多”一词用的准确。

(3)“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中的“极少”一词用的准确。

师:“极少”、“几乎”、“大多”这样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在文中俯拾即是,表述十分准确。

6、要想把事物说明的好,光有生动准确的语言还不够,还要讲究说明方法,小组内讨论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生:(1)“古代宫殿、近代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这里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准确,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可以看出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非凡能力。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分析: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

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

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3.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

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

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分析:“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 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 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 教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设计理念:①将语文课程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品读《苏州园林》,接触园林建筑知识,开阔眼界,培养对园林文化审美情趣。

②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向生活,能对身边的园林文化做出简单的评价,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

③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把与教材有关的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素材,激发学生探究园林文化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深入探究。

④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文本阅读为支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式,以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为落脚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①以苏州园林为标本,领略中国的园林文化,学会欣赏园林之美。

②熟读课文,揣摩作者思路,体会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③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学会利用首括段、首括句有条理地结构文章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
(三)自主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小组合作探究
(五)感悟收获
(六)作业
图例一 公园设计的败笔 (图略)
图例二 古代宫殿的对称美(图略)
图例三 苏州园林的自然美(图略)
例图四 苏州园林的层次美(图略)
例图五 滨州市园林风光 (图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理清文章的说明的顺序
(三)拓展练习
(四)课外阅读
相关资料:
(一)《晋祠》(梁衡)略
(二)2007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略。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构造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构造。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立有重大奉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入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考虑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构造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构造呢?由同学讨论,老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讨论归纳: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三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三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

2.体会课文语言又严密又生动的多样性特点。

(二)教学重点学习由整体把握到具体揣摩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镜头1.课题、作者]同学们:苏州园林是苏州人的骄傲。

苏州人写苏州园林,苏州人游苏州园林,都会觉得特别亲切。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苏州园林》,相信也会有新的感受。

指导读书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书时,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关键的语句划出来。

读完后我们来交流。

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镜头2.标本,鉴赏]以“标本”和“鉴赏”总领全文,教学的切入口选得好,有新意。

在课文第一段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是“标本”,一个是“鉴赏”。

1.什么是“标本”?“有代表性经过加工或保持实物原形,可供人们学习、研究用的样本。

”如: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实验标本……2.为什么苏州园林可以称它是“标本”呢?因为苏州园林“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那么在这幅画中,都有些什么内容呢?亭马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

还有角落、门窗、色彩等等。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教学目的:1.明白得讲明事物的特点2.了解讲明事物的层次教育目标:1.使学生认识祖国江山壮美、历史悠久、文化辉煌2.使学生认识我国人民的高度聪慧和制造才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学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1.从几个方面讲明事物的特点2.总讲分讲的结构层次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教育重点○1〕同学们,我们都明白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

我国拥有许多让我们引以自豪的山川大河名胜古迹,有谁能讲出几个?-北京的长城、故宫、桂林山水……有句俗语讲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以什么闻名?-西湖,那么苏州呢?-园林,同学们也许我们未曾到过苏州园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笔,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去游玩一下苏州园林,一饱眼福。

二.介绍作者〔教育重点○2〕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一字行,江苏苏州人,闻名文学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他写自己的故乡,表达他对故乡的爱恋和热爱之情,假如让我们写写我们的故乡,也会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吗?--会。

三.生字生词〔出示小黑板〕轩榭〔xuān xiè〕丘壑〔hè〕嶙峋(lín xún ) 镂空〔lòu kōng〕重峦叠嶂〔zhàng〕标本:保持原样,通过专门制作供学习、研究、参考的动物、植物、矿物。

鉴赏:鉴不,观赏。

败笔:写字写得不行的笔。

重峦叠嶂:形容层层叠叠,山连着山。

雷同:不该相同反而相同。

玲珑:器物精巧细致。

四.把握单元教学要求和本文学习重点,要紧结合摸索题1~2完成:重点○1:从几个方面讲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摸索○1重点○2:总讲分讲的结构层次。

--摸索○2 五.划分层次一.<1>介绍苏州园林的地位--"标本"二.<2~9>从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处处入画三.<10>总结全文--回味无穷六.分析课文〔一〕分析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并摸索这一部分哪个词最能讲明苏州园林的地位。

八年级语文上册 《苏州园林》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苏州园林》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

《苏州园林》教学简案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一篇老教材了,文质兼美、经得起咀嚼。

虽说是一篇说明文,却字字锤炼,充满了文学美感。

又不像有的散文那样,它美得不浮丽、不肤浅,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家乡园林深沉的喜爱。

真可谓,苏州园林景致美,《苏州园林》文章美,作为一个苏州的教师,执教本课时,也是充满了浓浓的家乡情结。

课文虽老,教法却不能一成不变。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对文本的解读已经不能再沿用原来的老方法了。

以前作为说明文,我们往往着重分析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学生学习之后,要点是掌握了,但要说究竟对苏州园林留下了多深的印象,则说不出来,苏州园林究竟美在何处,也感受不出。

尤其是苏州地区之外的学生来说,更缺乏感性认识了。

“拙政诸园寄深眷”,叶圣陶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精致典范的艺术之美无法让学生领略到,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中的失败。

因此,我设计从具体揣摩文章关键词语入手,达到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学会初步鉴赏文章的效果。

本课试图以课文中“标本”、“鉴赏”这两个词语入手,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突出语文课的特色,从语言的分析鉴赏入手,带起对文章脉络的把握,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美感。

为此,在教学设计时,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教学目的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了解课文多角度进行说明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严密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由整体把握到具体揣摩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入:苏州素以园林著称于世,叶圣陶先生也是苏州人,苏州人游园林,苏州人写园林,更觉得亲切。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用各自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后说说对苏州园林的了解。

方法提示:在文章关键词句下做标注。

阅读后,学生交流对苏州园林的了解。

1.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文章,读完后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有了哪些了解?给大家6分钟时间,专注的阅读,可以在书上做勾画。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1 教学重点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构造、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初步鉴赏美才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问答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致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老师板书课题二、欣赏苏州园林: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

比拟知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

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讲解明的构造、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考虑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

幻灯片展示问题:〔1〕作者是在开场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明确:“标本”〔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构造、顺序怎样?明确:整体——部分——细部,并根据学生的答复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1.老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表达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

《某某园林》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某某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从文体上看,是说明文单元;从题材上看,是有关中国文化题材的文章。

传统语文教学本着知识本位的语文观,常常从说明文的文体入手来解读课文。

学生学习之后,要点是掌握了,但要说究竟对某某园林留下了多深的印象,则说不出来,某某园林究竟美在何处,也感受不出。

尤其对未到过某某园林的学生来说,更缺乏感性认识了。

“拙政诸园寄深眷”,叶圣陶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某某园林精致典X的艺术之美无法让学生领略到,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中的失败。

而新课标更强调文本的人文内涵,淡化文体知识,在单元教材的编选上虽兼顾文体,但更注重题材内容的相关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叶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阐释了阅读的内涵。

阅读是学生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作者心灵默默对话。

从这个层面上说,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语言,审视、把握文章内容,涵咏和体悟作品的意蕴和情趣的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其独特的审美功能,其中也包括对语文课程审美性质的深刻体会,要有新的创意,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精神。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文本内容及其反映的文化的理解上,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文体知识的把握。

因此,我对本课教学的总体设想是:以感受某某园林之“图画美”为核心,围绕“美”的主题,引导学生体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从而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文化。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在反复诵读和赏析中,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研讨交流,体会我国古代文人的园林情结和文化审美取向。

三、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苏州园林(苏教版八年级上教案设计)

苏州园林(苏教版八年级上教案设计)

苏州园林(苏教版八年级上教案设计)《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结构层次和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课文说明对象总的特征教学重点:感受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教学难点:感受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知道说的是什么地方吗?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这些园林,在古时大多是有钱人家的花园,这里有山有水,让人感觉身在大自然之中。

同学们,想不想去游玩一番?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欣赏苏州的园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前,注意文中一些字词的读音(小黑板),2、阅读课文1、2节,同时思考问题:(小黑板)(1)苏州园林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2)它们的共同特征又是什么?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达到这个要求的?3、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介绍这一幅完美的图画?请大家读3-9节,找出每一节分别介绍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师做板书。

)4、苏州园林既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那么在这幅完美的图画中的每一个内容,我们也可把它们命名为一幅幅图。

如第3节,我们称之为亭台轩榭图。

请大家为其他节取一个名字。

三、小组合作,感受园林自然之美。

1、既作为一幅美丽的图画,那它美在哪儿?请从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用“《图》美,美在它的”的句式,说说它们的美。

师示范讲第3节。

1、2组浏览4-6节,3、4组浏览7-9节,从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语言,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它们的美,请在相应的段落旁边写下来。

2、一幅幅美丽的小画,构成了苏州园林这样的一幅大画。

“浏览者走在园林里,如在画图中。

”可以说,苏州园林美,美就美在它的自然之趣。

苏州园林是幅充满自然之趣的山水图画。

那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如何让园林之景不是自然而胜似自然的呢?请4人一小组,快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苏州园林自然之美的语句,用“~~~”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优秀教学案例苏教版
一、教学设想: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从文体上看,是说明文单元;从题材上看,是有关中国文化题材的文章。

传统语文教学本着知识本位的语文观,常常从说明文的文体入手来解读课文。

学生学习之后,要点是掌握了,但要说究竟对苏州园林留下了多深的印象,则说不出来,苏州园林究竟美在何处,也感受不出。

尤其对未到过苏州园林的学生来说,更缺乏感性认识了。

“拙政诸园寄深眷”,叶圣陶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精致典范的艺术之美无法让学生领略到,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中的失败。

而新课标更强调文本的人文内涵,淡化文体知识,在单元教材的编选上虽兼顾文体,但更注重题材内容的相关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叶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阐释了阅读的内涵。

阅读是学生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作者心灵默默对话。

从这个层面上说,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语言,审视、把握文章内容,涵咏和体悟作品的意蕴和情趣的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其独特的审美功能,其中也包括对语文课程审美性质的深刻体会,要有新的创意,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精神。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文本内容及其反映的文化的理解上,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文体知识的把握。

因此,我对本课教学的总体设想是:以感受苏州园林之“图画
美”为核心,围绕“美”的主题,引导学生体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从而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文化。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在反复诵读和赏析中,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研讨交流,体会我国古代文人的园林情结和文化审美取向。

三、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在反复诵读和赏析中,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四、教学难点:体会我国古代文人的园林情结和文化审美取向。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可见苏州之美。

而苏州之美则具体体现在遍布全城的苏州园林上。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足见苏州园林之美。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有着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去感受苏州园林之美。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关于苏州园林的电视专题片,看后谈谈你对苏州园林的感受。

学生活动:1.欣赏电视专题片《苏州园林》,感受苏州的园林之美。

2.谈谈对苏州园林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

要求: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每人一段,轮读课文,要读清读准。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在文中画出读错的字词,以备更正;也可对自己事先拿不准的字音进行确认。

学生活动:各小组推荐的九名同学,每人一段(最后两段一人读)轮读课文。

其他同学在文中勾画。

2.检查字音字义。

多媒体投影:(1)读准下列字音:鉴赏轩榭池沼堆叠邱壑松柏嶙峋镂空阶砌斟酌
(2)解释词语含义:轩榭胸中有邱壑嶙峋斟酌
学生活动:指读、齐读字音;词语释义后补充到课文下面。

(三)学习本文的精巧构思,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1.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
学生活动:(1)自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2)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

2.师生小结: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

文章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

全文的结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提出总纲(“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接着说明总体上的特色,阐发总纲的思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特色的四个设计原则(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具体介绍、并谈到其他的一些次要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从而使文章结构严丝合缝,给人以美的感觉。

学生活动:小组发言,集体小结
(四)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1.教师提问引入: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1)朗读课文,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

师生互动:(1)按照课文顺序,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读一处地方,并谈谈体会。

(2)师生互相补充。

2.表现美的事物,需要美的语言。

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生动,试对刚才画出的句子细加揣摩,也可扩展到这个句子所在的文段,在文旁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评析。

提示:可从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用词、意境等方面评析。

学生活动:(1)学生自读课文,在文旁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评析。

(2)小组内互相交流。

师生互动:(1)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读一处地方,并谈谈体会。

(2)就理解不深入的句子,师生作必要补充。

(五)研讨交流,体会我国古代文人的园林情结和文化审美取向
教师提问引入:我们应怎样来理解古代文人的园林情结?你从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感受到他们怎样的文化审美取向?试作简要评析并说出你的依据。

提示:从原文中找。

学生活动:(1)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六)美文美读:以优美的古等独奏曲为背景音乐,学生自由选择课文段落朗读,进一
步体会文章的图画美和语言美。

学生活动:自由选读。

(七)课后作业: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创造人与环境的协调美,刻意追求自然之趣,你居住的小区在这一点上做得怎样?你想如何来重新设计你居住的小区,让它更充满自然之趣呢?请把你的设计方案写出来。

M9 19968 4E00 一27921 6D11 洑25688 6458 摘26497 6781 极38021 9485 钅30515 7733 眳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