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林玩花)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教材分析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教材分析一,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确》关于"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中有关"电化学基础"的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描述如下:1,经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3,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4,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调查市场常见化学电池的分类,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查阅资料并交流: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二,教材的地位本章内容是在必修化学2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介绍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到转化,利用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利用电解原理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本章是在原必修教材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加深,进一步巩固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本章与工业生产联系密切广泛,如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和电解原理的应用.通过分析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铝―空气―海水电池的工作原理,探讨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和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对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案的设计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材内容体系本章包含四节内容,第一节原电池原理,讨论了两个半电池的反应原理.第二节是原电池原理应用――化学电源,介绍了三种电池:一次电池,可充电电池,燃料电池;进一步突出了原电池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节是电解池,讨论了电解原理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电镀,电冶,氯碱工业等.第四节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介绍了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防止金属腐蚀的几种方法.四,本章节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1,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课程标准特别提到:经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实验化学》设计实验:金属(或塑料)的电镀等.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注意必修教材的衔接与拓展.《必修1》(化学)的要求: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查阅资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验: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由此可见,《必修》(化学)仅要求学生了解"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一种装置",能利用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制简易电池,如:水果电池.要求学生知道原电池的正负极,但对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的书写不作要求.对电解质溶液的组成的变化不深入了解.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电化学基础"部分,除要达到必修的要求之外,还要求学生能"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关于原电池的构成及正,负极知识,引入了原电池的半电池反应和盐桥等概念.说明选修教材还要学生能判断较复杂电池和新型电池的正,负极.在目前新教材教学中仍沿用旧教材题目,教师可有选择性使用,不宜过早加深难度.关于"原电池"一节教学,可以从复习"锌铜原电池"入手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掌握原电池的半电池反应和盐桥等概念.在掌握原电池的半电池基础上学习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第2节化学电源"部分内容与选修内容相同,但选修内容中给出了不同电源的电极反应.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将有利于学生很好理解新型化学电源的有关知识.所以建义适当加强学生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的培养."第3节电解池"是在必修的基础上的拓展,体系上较完整体现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此节内容,与旧教材的要求差别不大.根据旧教材教学经验,建议此节教学课时安排为三节.第一课时,重点放在对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解,训练学生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基础上,适当拓展不同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电解质组成成分的变化和电极反应知识.第三节,重点放在电解池原理的应用.3,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章概念,名词较多,学生易混淆,教学中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如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电离和电解,正负极和阴阳极,电极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比较和区别等.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本章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而且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5,与其他选修模块的联系.根据这一届化学新课程实施的现实,建议在上完本章以后,开设一节《实验化学》中的实验――设计实验:金属(或塑料)的电镀等.同时学习《化学与技术》中有关"举例说明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防腐的原理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技术."等内容.五,本单元的重点,难点本章学习重点1,原电池原理的应用2,电解原理及电解原理的应用3,吸氧腐蚀原理4,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本章学习难点1,书写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2,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六,本单元课时安排及教学建议第一节原电池 1 课时第二节化学电源 1 课时第三节电解池 3 课时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1 课时学生实验 1 课时复习机动1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3课时小计: 11课时。
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电化学基础【知识回顾】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要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或石墨或不溶性的金属氧化物);2.要有电解质溶液;3.两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且用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二、金属的腐蚀1.金属腐蚀的实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而消耗的过程。
2.金属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3.化学腐蚀实质:金属和非电解质或其它物质高考资源网相接触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其腐蚀过程没有电流产生。
4.电化学腐蚀实质:不纯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
电化学腐蚀过程有电流产生。
5.腐蚀的常见类型(1)析氢腐蚀在酸性条件下,正极发生2H++2e-=H2↑反应。
(2)吸氧腐蚀在极弱酸或中性条件下,正极发生2H2O+O2+4e-=4OH-反应。
若负极金属不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直接的反应,则形成吸氧腐蚀的原电池反应。
如生铁浸入食盐水中,会形成许多微小的原电池。
6.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可用下列原则判断: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护措施的腐蚀。
三、原电池、电解(镀)池电极名称的确定1.确定原电池电极名称的方法方法一:根据电极材料的性质确定。
通常是(1)对于金属——金属电极,活泼金属是负极,不活泼金属是正极;(2)对于金属——非金属电极,金属是负极,非金属是正极,如干电池等;(3)对于金属——化合物电极,金属是负极,化合物是正极。
方法二:根据电极反应的本身确定。
失电子的反应→氧化反应→负极;得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正极。
2.确定电解(镀)池电极名称的方法方法一: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一极是阳极、与负极连接的一极是阴极。
方法二: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的是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阴极。
四、分析电极反应及其产物原电池:负极:M-ne-=M n+正极:(1)酸性溶液中2H++2e-=H2↑(2)不活泼金属盐溶液M n++ne-=M(3)中性、弱酸性条件下2H2O+O2+4e-=4OH-电解(镀)池:阳极:(1)若阳极是由活性材料(除C、Pt、Au等以外的其它金属)做成,阳极反应是阳极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阳离子;(2)若阳极是由C、Pt、Au等惰性材料做成,阳极反应则是电解液中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单元归纳与整理 教学设计(一)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
(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教学设计归纳与整理(一)课题:第四章归纳与整理(一)课时1授课年级高二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内容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
应式电子及离子的移动方向的异同,并能正确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
2.通过重点知识深入探究,准确把握电化学基础知识的重、难点,会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一步理解半电池、双液电池、多室电解等概念,会正确书写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3.通过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进一步分析探究,进一步认识金属的腐蚀的危害及放护方法,利用宏微结合的思想,进一步理解电解的规律及其应用等,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的书写、电解规律及应用难点:二次电池原理分析、多室电解及应用学情分析学完了电化学基础知识后,已经对本章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可能还缺乏对相关知识系统性、规律性的认识,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在一些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上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磨炼,这就是对本章要进行归纳与整理的价值所在。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讨论交流、方法提炼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导入:下图所示装置,当K1关闭,K2打开时是什么装置?铁电极的名称是什么?发生什么反应?当K2关闭,K1打开时是什么装置?铁电极的名称是什么?发生什么反应?【知识网络1】电化学基础知识建构网络,形成知识系统。
【知识网络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典例1】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用这种材料制备的二次电池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6mol/L KOH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K+移向碳电极B.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H+C.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2H2O+e-===Ni(OH)2+OH-D.放电时镍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答案】C【解析】A. 放电时,该电池为原电池,由图知镍电极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K+移向镍电极,A项错误;B. 已知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碳电极作负极,H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 - 2e- + 2OH-===2H2O,B项错误;C. 由图分析可知,放电时,镍电极为正极,NiO(O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有OH-生成,C项正确;D. 镍电极为正极,NiO (O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OH-,有OH-生成,pH变大,D项错误;故选C。
化学选修4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课时分配建议
各节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
章引言: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实例
关于反应热的表达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
关于教材上的曲线图
关于“焓”、“焓变”概念的教学
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关于中和热的概念
对测定原理的分析与讨论
①从实验规范与流程上,突出定量实验的特点和要求,如仪器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数据的记录等。
教学目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3
1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 方法——概念模型法。
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 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和课时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能 源
阳光
风力
流水
潮汐
柴草
……
能提供能量的资源
蕴藏量有限 不能再生 污染严重
开 源 节 流
开发新能源
节约现有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太阳能 氢能 风能 地热能 海洋能 生物质能
资源丰富 可以再生 污染少
燃料的充分燃烧
教学重点: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
01
02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重难点分析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出定律
→问题研究→归纳总结
注意例题的选取
有关盖斯定律的教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
(2007年江苏)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49.0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 △H=-192.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 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 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 吸收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原电池》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一、教学设计思路新课标对本节教材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从根本上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发生转化的原因;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基于此,我认为:本节内容是在《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通过对电池效率的探究,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从本质上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必修2基础上的深化。
于是我以下面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影视片段导入,引导学生提取情节涉及到的利用化学物质“造电”信息,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使学生置身情境,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继而解决问题。
1.情境线:影片主人公要想回到未来世界,必须与未来世界沟通,即利用通讯设备收到未来世界的讯号,可惜通讯设备没有电了。
本节课,同学们就是要为主人公设计出一个“电池”。
根据必修二的知识,设计“铜—锌—稀硫酸”原电池,发现电池输出电能不够大,引出探究一“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
选用“铜—锌—硫酸铜”原电池,电流是大了,但也出现缺陷:电流越来越小,不能产生稳定的电流,从而进行探究二“如何改进实验,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引出加盐桥的原电池的学习。
通过参与思考实践,为主人公设计出一个既可以给通讯设备提供相应的电流,又能够持续稳定地供电的电池。
2.实验线:根据影片所给信息,设计“铜—锌—稀硫酸”原电池。
复习原电池构成条件后,根据Zn + Cu2+ = Zn2+ + Cu,设计“铜—锌—硫酸铜”原电池。
通过观察比较电流计指针偏转的角度,完成探究一“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影响因素。
对实验现象“锌片上也有铜附着”进行再分析,提出问题“能否设法阻止溶液中的Cu2+在负极表面还原”,让学生讨论进行改进,并完成教材实验4—1探究二“原电池(加盐桥)”。
了解盐桥的作用,并感受设置盐桥不是一个普通的技术改进,而是对旧的思维模式的一个质的突破。
二、教案【介绍盐桥】1、盐桥中装有饱和的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教材分析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研究》期末作业化学学院2009级4班丁弘正2009210322指导老师:曾艳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一、分析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本体化学选修4中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本章电化学基础与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同属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范畴。
与苏教版、鲁科版教材将电化学部分并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章不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将其单独提出作为一章安排在本册教材的最后。
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由于在难易程度上,化学反应热的部分相对简单,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必修阶段中都有所接触,对其比较熟悉,因此接受相关内容知识较为容易。
此外化学热力学部分知识,告诉学生一个化学反应能否发生,是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和前提,故将其列为选修4的第一章,让学生最先学习该部分内容。
而电化学部分中,其电极反应、电池反应等内容虽然在必修阶段有所涉及,但所讲授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没有深入学习,因此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存在一定困难。
同时,在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上,需要用到弱电解质电离等相关知识,因此,教材将其单独列为一章放在最后,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理论基础和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方法的基础上再来学习。
在这一章的编排顺序上,教材首先从学生已经在必修阶段有所接触的原电池入手,在巩固、强化学生普通原电池反应原理、电极反应基础上,引入盐桥、半电池的概念。
在第2节学习化学电池的过程中,与必修阶段仅仅作简单介绍相比,选修4中的学习更加注重反应的本质,各类电池的优缺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在学习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知识后,教材安排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即电解池的相关知识。
而在本章内容的最后,教材安排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一节,需要学生将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相关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纵观电化学基础一章的编排,教材由浅入深,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开始入手,逐渐引入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既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又适应了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顺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该部分的知识内容。
高中化学_高二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高二年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2.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牢固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电极,能写出电极反应式;3.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4.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3.培养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勤于思考;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所在;2.养成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养成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增强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4.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科学前沿问题,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判断电极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
三.教法选择运用讲授.引导探究.分组实验.多媒体等多重形式辅助教学的方法。
四.教学用品烧杯.电流表.盐桥.导线.金属Cu.Zn和H2SO4.CuSO4.ZnSO4等溶液,能到电能的转化效率。
并在学生得出相关结论后,引出盐桥的概念。
【讲授】在学生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对使用盐桥的目的进行讲述:1.避免电极材料与电解质直接接触反应2.沟通内电路【演示实验】(教材71页实验4-1),并解决下列问题:1.改进后的装置为什么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2.盐桥在此的作用是什么?通过交流讨论,结合教材知识,改进试验方案,并准备验证结论【听讲】认真听老师讲解【观察.思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验证之前的猜想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同时引出本节课重点内容由实验来验证讲授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能留下印象环节3 分析盐桥【讲授】介绍盐桥的构成: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胶作成的冻胶【思考与交流】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盐桥的作用【知识拓展】(课件展示)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半电池包括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两个隔离的半电池通过盐桥连接起来。
高中化学选修 4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教材辅导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铜-锌双液原电池、铅蓄电池、氢氧燃 料电池、电解熔融氯化钠和电解饱和食盐水等案 例,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解释、推论预测、设计评 价等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 识,转变迷思概念,促使学生认识到电极反应、 电极材料、离子导体、电子导体是电化学体系的 基本要素,建立对电化学过程的系统分析思路, 提高学生对电化学本质的认识。
3、本章内容的逻辑关系及课标要求
课标重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等能量转化的意义, 探究转化过程的原理和实现。
了解、 记住 和识 别
领会和理解并解释说明
微粒观、价态观
关注原理和装置之间的关系
四、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4、本章内容所蕴含的化学观念
原电池 化学电源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能量观
电解池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金属防护
五、电化学认识模型
4、从装置维度和原理维度建立认识模型
基于学生存在关于电化学概念的偏差或错误认识
分析和解决电化学问题时缺少认识角度与合理思路,系统性差。
六、教学建议
教学课时建议
内容
课时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二节 化学电源
2
第三节 电解池
3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1
习题处理
2
复习检测
2
合计
10
第一节 原电池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功能价值
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能 材信 源 料息
世界能源大会 World EnergyCongress 影响全球经济和生活的首要因素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功能价值
解
决
提高能源利用率
能
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选修4
原电池一、教材分析学生对于原电池的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高一在必修教材《化学2》中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了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知道正负极的判断方法,会写简单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高二文理分班后,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将进行深入的学习。
教材通过对单液原电池电池效率的探究,引出双液原电池,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概貌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由于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章涉及到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分布在第一节、第二节和第四节,原电池的知识网络图如图1。
图1 原电池知识网络图二、学生认知原电池的思维障碍点:根据一线教师的访谈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学生认知原电池的学习困难主要集中在“电极反应式书写、电子电流的流向、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双液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盐桥的作用、设计原电池”等六个方面。
——李淑荣.“原电池”学习困难情况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D].2010:8-9.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Cu-Zn(CuSO4溶液)”原电池装置产生电流过程中的系列现象(如:电流强度变化、电极表面现象、电解质溶液温度变化等),感受“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的原电池装置在实现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存在效率问题,进一步体会能量间可以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2、通过观察“Cu-Zn(盐桥)”原电池装置特点及产生电流的实验现象,分析形成电流的微观过程,了解盐桥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完全隔离”的原电池装置的反应原理。
3、能够根据电极材料、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判断电池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4、能够根据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简单原电池装置。
5、经历“Cu-Zn(CuSO4溶液)”原电池装置到“Cu-Zn(盐桥)”原电池装置改进的分析过程,感受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4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广州市执信中学化学科林玩花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1)本章是高中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所学高中知识的难点之一。
有关电化学知识考点是高考考查的必考点、热点。
(2)本章在必修2教材“化学能与电能” 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并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此外,“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是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学习的延续。
(3)通过对原电池、电解池、金属腐蚀和防护原理和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4)本章知识在了解和掌握了原电池、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碱性锌锰干电池(一次电池)、铅蓄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电镀、金属精炼的分析,体会电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国防等工业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作用。
2、知识结构本章的知识结构为:二.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对本章的要求三、课时分配建议(教参建议课时:6节)第一节原电池(含原电池的设计) 2课时第二节化学电源【一、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2课时第三节电解池 2课时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1课时复习 1课时测验、评讲 2课时合共10课时。
四、本章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在氧化还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电解池的反应原理与它们的装置。
能够根据电极材料、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写出电极反应式。
②了解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在实际的一些应用。
③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与种类,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知道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在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分析原电池、电解池及各类化学电源工作原理的过程中,通过对电子、离子流动方向的分析,加深对微粒观的理解。
体会到如何在自己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继续自主学习,认识到知识的延续性、发展性。
②通过在不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与电解池、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的比较学习中,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③经历对原电池、电解池的实验装置的改进,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有参与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②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③通过了解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五、各节的重、难点的教学建议如何围绕“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本教学内容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我们认为,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设计要以三维目标为指导,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最终得以实现三维目标。
把“知识与技能”作为基础和载体,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与教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中“过程与方法”是核心和关键,是教与学的方式的体现。
我们把握围绕“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学习与教授的过程与方法,达成“知识与技能”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下面,通过几个案例说明。
案例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突破“盐桥的作用”的教学难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回归原有的知识,实现新的学习;体验应用基本化学知识原理,不断改进实验,解决遇到的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学生根据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师生边观察实验现象,边分析,边改进实验,同时尝试,以求获得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探究课题:以Zn+CuSO4=ZnSO4+Cu为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能提供持久、稳定的电流。
实验一:装置如图1,同浓度和体积的CuSO4溶液和ZnSO4溶液,相同Zn、Cu电极,实验的时间略长。
现象:开始时,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在铜片表面有新的红色铜析出;随着时间的延续,电流计指针偏转的角度逐渐减小,直至归零。
同时锌片表面逐渐被铜全部覆盖。
分析原因:开始时,此装置的符合原电池的装置的三个条件,实现了在外电路产生电子的定向流动,实现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后来,由于负极的Zn片与CuSO4溶液直接接触,在锌片上析出铜。
当锌表面完全被铜覆盖后,反应终止;此外负极附近溶液会因Zn2+的进入而带正电荷,正极附近CuSO4液会因Cu2+的析出而带负电荷。
结论:1、发生了原电池反应,且其中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
2、这是一个低效率的原电池,不能持续对外提供电能。
解决问题:设法阻止溶液中的Cu2+在负极锌表面还原,维持反应池中溶液的电中性。
解决设想:负极锌片与CuSO4溶液分开,维持反应池中溶液的电中性,形成闭合回路。
解决办法:见实验二。
实验二:装置如图2,同浓度和体积的CuSO4溶液和ZnSO4溶液,相同Zn、Cu电极,实验时,先按着装置图连接仪器,使用盐桥与不使用盐桥,对比实验现象,突显盐桥的作用。
实验现象:不使用盐桥,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插入盐桥,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且比较稳定、持久,在铜片表面有新的红色铜析出。
分析原因:(如图,在PPT中演示其动画模拟微观中的外电路的电子流动、内电路的溶液盐桥中离子的移动)结论:盐桥电池由于使用了既相对独立(两只烧杯中)又有联系(通过盐桥)的两个半电池,两个电极反应在互不干扰的环境中发生,使氧化还原反应得以持续发生且产生持久、稳定的电流。
学生的几个困惑:改用别的电极材料可以吗?改用别的盐桥溶液可以吗?改用别的电解质溶液可以吗?(在实际应用中,还真的不全是插到相应的盐溶液中,如碱性锌锰干电池)实验三:装置如图2,只是把负极的半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改成KCl溶液。
装置如图2,只是把正极材料换成石墨。
看是否仍然有电流产生。
(学生在理解了使用盐桥的原电池的原理上,回答设计原电池、回答原电池有关的一些概念性的陈述应该不难了。
)在随后的教学中,还可以提出问题:铁片、碳棒与食盐水能否组成原电池?可让他们进行实验,还是回归到它们的组成可能发生怎样的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发现问题以及提出对该问题的初步解释,为本章后面“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学习埋下伏笔。
既然“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最后可让学生思考:如何把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进入第二节的学习中去。
案例二: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突破“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的记忆、理解教学难点“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到如何在自己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继续自主学习,认识到知识的延续性、发展性。
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理解各类电池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学生能独立学习,主动学习,我们尝试在新授课的课堂前期设置一个耗时约十分钟的环节---“预习提问”。
我觉得这种“预习提问”有三个层次。
低级层次,老师问,学生回答;中级层次学生问,师生讨论回答;高级层次,师生质疑课本,对课本的某些说法提出疑问,或拓展课本信息素材等。
老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检查是否预习;第二层次,随意提问学生,“你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最高层次我认为课本的一些说法不够贴切,我可以补充有关的信息或素材或更好的。
质疑目前,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的是低级层次的“预习提问”,目标是让学生改变过于依赖别人帮助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渐具有自己学习的能力。
在“预习提问”的问题设计中,主要针新授课的知识点,设计三类问题。
第一类是,学生据原有的知识能回答的。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常识与本内容有关的旧知识提出问题,实际就是旧知识的回顾或巩固。
第二类是,学生自己从课本预习中获得的新知识。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课本的素材可读性等提出问题,以便检查学生是否预习了,表扬预习的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接下来的课堂教授内容。
第三类是,本节课的难点与重点。
目的是提出难点,激发思考,另外,若有学生能回答此类问题,也是对这些自行能力强的学生极大的肯定,激励他们继续自学,带动别的同学一起自学。
在第二节化学电源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预习提问”的问题1、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你知道哪些电池?2、化学电池和其他能源比较有哪些优点?3、判断电池优劣的标准主要是什么?4、目前化学电池主要分为哪几大类?5、化学电源产生电能是利用了什么特点的化学反应,原电池的组成条件是什么?6、请根据下列原电池的名称,大概说明它们利用了怎样的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原理(1)碱性锌锰干电池(2)锌银电池(3)铅蓄电池(4)氢氧燃料电池在这些问题中,第六个问题,师生讨论的最为激烈,也有趣。
“根据名称,推测在原电池的反应原理中,发生了怎样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回归的原电池利用的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也能引出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从“碱性锌锰干电池”推测,主要是含锌锰两种元素的物质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那么活泼的金属单质具有强的还原性,因此,应该是锌单质作还原剂,锰的高价化合物作氧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反应。
从“锌银电池”推测,锌单质作还原剂,银的高价化合物作氧化剂(有一位学生还提出因为银盐和氢氧化银不稳定,因此采用了氧化银)。
关于“铅蓄电池”,有一位学生(明显的没有预习)张嘴就说,是铅与蓄两种元素的物质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大部分学生(预习了的)都说不是,“蓄”的含义应该是可以储存电能的意思,“铅”不同价态的铅元素的物质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放电时,铅单质作还原剂,铅的高价(+4)化合物作氧化剂,产物应该是中间价态化合物。
坚持课堂前期设置一个耗时约十分钟的环节---“预习提问”,我觉得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而且,学生是多样的,想法“怪怪”的,同时也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的回答常常给我们老师有许多信息。
案例三:围绕“学会比较”的目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情景,同时击破各难点“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每个目标的达成,都是一个学习、体会、学会和逐步形成而持续发展的过程。
在本章书知识的学习中,知识点多,相似性强,但一点点不同,导致的差异性较大。
我们过去也常常采用图、表、信息等进行比较,但若围绕“学生掌握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的目标,那么这样的对比学习又赋予了新的学习意义,我们希望教会学生以后面对复杂的信息,繁乱的情况,能使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找到关键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习对比不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突破“电极材料的选择与确定负极”的难点情景一:请对比下列装置与反应原理,指出各装置中的负极分别是什么?请观察三装置,完成以下表格比较的项目装置①装置②装置③电极材料与名称电解质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什么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正极材料起什么作用?其中表中罗列的比较的项目详细,提供学生观察对比、思考的台阶,也为接下来的原电池与电解池、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的比较做铺垫2、体会对比相似的知识点,容易抓住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