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原始瓷器概述
名词解释·原始青瓷原始瓷器的一种,流行于商周时期。其特点是胎色...
名词解释·原始青瓷原始瓷器的一种,流行于商周时期。
其特点是胎色灰白,结构坚密,经1200°以上高温烧成,硬度大,叩击时能发出金属声,器表面施一层青色或黄绿色的玻璃质高温釉。
原始青瓷其实已经具备瓷器的标准,因其工艺水平较低,原料的处理和坯料的炼制都很粗糙(气孔较大,胎质中杂料较多),釉色也不够稳定,带有明显的原始性,故称原始青瓷。
·六器即祭玉(燔玉),又称六玉,为礼神之玉。
壁、琮、圭、璋、琥、璜,分别礼天、地、东、南、西、北。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瑞玉古代以玉作瑞信之物,祭祀时不同身份的人所佩的玉器不同,标志其社会身份、地位、亲疏关系。
郑玄称之为瑞,故又称“六瑞”。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六瑞形制大小各异,以示爵位等级之差别。
·居住“冬居营窟,夏居槽巢”是对中国原始居住方式的一个大体描述。
在原始社会,南方建筑盛行干栏式,北方地区建筑盛行半地穴式。
·石鼓即石鼓文,亦称猎碣或雍邑刻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整,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
石鼓文是大篆流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可称中国第一古物,石鼓文亦为书家第一法则,具有极高的文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简牍简牍是我国可证明的最早的书写材料,实际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几种东西的总称,纸发明以前是我国古代书籍的最重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简牍上文字内容有异,因此又分为“檄”、“榜”、“检”等。
用于简牍的书写工具有笔、墨、刀、削。
同时,简是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一页。
东晋末年由于纸的推广使用,简牍逐渐被代替。
由此有一系列其他词语:杀青:防蛀、风干。
4 第四课 瓷器工艺
第四课瓷器工艺一、原始瓷器——商代商代出现的釉陶被称为原始瓷器,属于青瓷系。
1、状况:不多见。
2、胎骨、釉料接近瓷器。
釉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种类很多:1)按烧成温度:可分高温釉、低温釉;2)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开片)、结晶釉等;3)按釉料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等。
3、浙江上虞发现青瓷窑址。
4、器型:尊、罐、豆郑州铭功路商墓出土青瓷尊北方地区发现很多墓葬出土。
如1)河南(郑州、安阳、洛阳、巩县、偃师),2)河北(藁城)、3)北京,4)陕西(西安),5)山东(益都),6)安徽(屯溪),7)江苏(南京、丹徒)等地商周遗址和墓葬中,先后出土了许多原始青瓷及残片,主要器形有尊、碗、盘、瓶、瓮、罐、豆等。
经科学测定,它们已基本上具备了瓷器的特征,但与后来成熟阶段的青瓷比较,还带有原始性,这些也称为原始青瓷。
不成熟的地方表现在:1)气孔较大。
2)胎料中杂质较多。
3)釉色还不够稳定。
二、原始青瓷——春秋战国青瓷:指的是高温颜色品种之一,其坯料和釉料均含有较高的铁的成分,经过1200度以上高温焙烧,使瓷器表面挂釉有一层锃亮的青光。
三、早期瓷器——汉代,东汉时期进入了成熟阶段1、使用了龙窑,温度达到1300度。
2、使用高岭土相近的瓷土。
3、挂釉不到底,有弦纹、波纹装饰。
4、出现了青瓷和黑瓷。
黑瓷:为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
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的品种,也用氧化铁作釉的呈色剂,增加铁的含量就成了黑瓷,其釉料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在5%以上。
黑瓷创烧于东汉,浙江上虞窑烧制的黑瓷,施釉厚而均匀。
上虞窑:我国古代著名青瓷窑之一。
在今浙江上虞。
境内窑址密集。
今小仙坛及帐子山东汉瓷窑遗址,是我国最早瓷窑之一,烧造青瓷、黑瓷和印纹硬陶。
三国吴及两晋所产青瓷极为精致,南京赵士冈吴墓出土赤乌十四年(251)青瓷虎子,镇江晋墓出土的青瓷押均为上虞窑产品。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简述摘要:一、概述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二、中国陶瓷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2.商周时期陶瓷的初步发展3.汉代陶瓷的繁荣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发展1.瓷器的出现2.青瓷与白瓷的竞争四、唐代陶瓷的鼎盛1.官窑制度的建立2.五大名窑的兴起3.陶瓷艺术的繁荣五、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发展1.各大窑口的延续与创新2.陶瓷工艺的进步3.陶瓷贸易的兴盛六、现代陶瓷产业的崛起1.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2.工业陶瓷的发展3.陶瓷艺术的多元化正文: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可谓悠久,其根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早期陶器制作技术的发展,为后来的陶瓷艺术奠定了基础。
商周时期,陶瓷工艺逐渐成熟,出现了原始青瓷。
汉代时期,陶瓷业迎来了繁荣,河南的釉陶和四川的井盐釉陶尤为著名。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终于在我国问世。
当时,青瓷与白瓷相互竞争,形成了我国陶瓷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紧接着,唐代陶瓷迎来了鼎盛时期。
官窑制度的建立,使得陶瓷生产得到官方的支持。
同时,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纷纷兴起,推动陶瓷艺术走向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陶瓷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
各大窑口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陶瓷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陶瓷贸易也随之兴盛。
景德镇成为了全国陶瓷产业的中心,其所产瓷器远销海内外。
近现代以来,陶瓷产业在我国继续蓬勃发展。
传统陶瓷技艺得到了传承与创新,工业陶瓷崭露头角。
此外,陶瓷艺术形式更加多元化,融合了绘画、雕塑等元素。
如今,中国陶瓷已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载体,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魅力。
总之,中国陶瓷发展历程可谓一部丰富多彩的史册。
从原始陶器到现代陶瓷产业,历经数千年的沉淀,我国陶瓷艺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陶器(原始社会
陶器(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原始社会半坡类型器型:圆底、平底盆纹样:直线构成分类风格庙底沟类型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纹样:曲线构成流行地域:黄河中下游(河南、山西、陕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仰韶文化地位(意义):我国远古彩陶的代表人面鱼纹盆(半坡)赏析:圆形的人面被黑白图形分隔开来,显得神秘安详,代替耳朵的是一对呈三角形的鱼。
整个画面神秘奇特,妙趣横生代表作鹳鱼石斧图(庙底沟)赏析:造型因素在动感和神态的表现中负有勃勃生机。
彩陶石岭下型(与庙底沟相似)马家窑型波澜壮阔、循环往复、具有韵律、节奏分类半山型风格造型优美马厂型没有了精心制作的耐心马家窑文化流行地域:黄河上游(甘肃青海)地位(意义):上承仰韶文化,下接齐家文化。
代表作:舞道彩纹陶赏析:反映了当时生活情节,说明人们已初步掌握了形象的某些特征,而且能使用其表达一定审美及思想。
黑陶:流行地域:山东龙山龙山文化风格特点:“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有“蛋壳陶”之称。
奴隶社会(先秦)西周之前(包括西周):白陶器:陶质坚硬,质地精良,不易吸水,扣之发音清脆悦耳。
白陶、原始青瓷(原始青瓷)西周以后,至商周时期:印纹硬陶:坚固美观,制造简便。
商中期-战国:原始青釉(原始青瓷):陶器具备了瓷器的特点,是陶瓷史上的一个飞跃。
秦汉时期代表:秦始皇兵马俑特点:写实,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规模宏大,气势宏大。
秦朝风格:1、伟美2、较高的写实技巧——大而不空,远视其势,近观其质。
陶塑陶俑特点:数量巨大,出土范围广。
下层人形象,“视死如视生”的厚葬观念汉朝西汉:济南无影山:表现了西汉时期,地主阶级奢侈的生活,第一次发现杂技题材的陶俑代表东汉:四川成都天迥山:击鼓说唱佣:下层人形象,神态惟妙惟肖,有感染力。
魏晋南北朝越窑南方地区:浙江瓯窑↓婺州窑青瓷施釉均匀、明德清窑朗、雅致代表:青瓷莲花尊北方地区:河北景县封氏赏析特点:莲花尊上下仰覆两对莲花相对构成其优美形象,花瓣尖微微翻卷,显得皎洁、丰润、充满生机。
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研究
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研究一、概要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陶瓷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印纹陶器的流行,成为了该时期陶瓷器的主要特点。
本文将对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的历史文化背景、工艺特点、装饰艺术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揭示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广泛使用各种工具和武器,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生活用具和器物。
在这种背景下,原始瓷器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陶器。
原始瓷器制作技术相对简单,但仍需经过高温烧制,因此成品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用性,同时装饰图案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在商周时期,印纹陶器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陶瓷器类型,其装饰图案多为几何形状,如方格纹、条纹、云雷纹等,这些图案富有神秘感和象征意义,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和文化内涵。
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的造型多样,有鼎、靛、壶、罐等,这些器形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于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学界尚未有统一的认识。
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尤其是江西、福建、浙江等地。
这些地区的陶瓷工匠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掌握了印纹陶器的制作技艺,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
商周时期印纹原始自器的发展也受到了青铜器的影响,许多青铜曙的花纹和图案也被应用到原始瓷器的装饰上,使其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1.研究背景与意义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见证了陶瓷技术的重大发展和瓷器的初步成熟。
这一时期的陶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印纹硬陶的流行和原始究器的出现,为后世的陶瓷制作工艺奠定了基础。
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的出土,为我们揭示了当年陶瓷制作的详细工艺和技术。
这些遗物不仅在艺术和工艺上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同时也为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
陶瓷渊源——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陶瓷艺术及特点
陶瓷渊源——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陶瓷艺术及特点——德瓷小铺原始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
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
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
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
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
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
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
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
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
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
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上古之民,穴居野处,生活中的工作中心都围绕着渔猎饮食,所以最初迫切的发明需要都釜瓮之类。
陶瓷上出现装饰,说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有进步,解决果腹问题以外,尚有余力,于是人们开始在满足最低需求之外,追求美的表现。
河西走廊一带的马厂类型彩陶,器形一般较小,有的器皿上留有穿系小孔,便于携带反映出这一地区半农半牧的经济状况。
而在半山彩陶瓷上则出现了播撒种子的人形图案,说明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创造力的进步。
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
图案形象直观性强,在当时具有标志性、装饰性等性能,所以对彩陶图案的研究也会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证。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原始时期,氏族部落更为繁杂,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它们各自有着代表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
中国古代各时期瓷器介绍 陶瓷史
秦汉时期
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大量与真人 等大的陶制兵马俑,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烧陶 水平。制作精湛,神态各异,造型生动,工艺 成熟,几乎没有变形、开裂的问题,原材料使 用当地泥土,凝结性、可塑性强。
汉代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汉代的陶瓷器, 造型浑厚而饱满,许多器形模仿铜器造型。器 物表面施釉烧成温度约在950oC1000oC之间, 为低温釉,所以今天所见到的汉器表面出现有 细微碎纹。
秦汉时期
秦代陶器以兵马佣为最,形象逼真、神态 各异,身高一般在175cm-196cm,从服饰、相 貌上可分辨出将军、武官或武士及他们各自的 分工。
明清时期
青花把莲纹盘 (明) 斗彩寿石花卉纹罐 (明) 斗彩与点彩、加彩一 起统称为“五彩”。
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引进的一种 技法,为清官专用瓷器品种。
红地珐琅彩花卉纹碗 (清)
明清时期
粉彩九桃天球瓶装(清)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 受珐琅彩影响而创制的釉上彩。
陶瓷的成型方式
类 别
圆形
方形
其他形状
《宽带纹三足钵》 大地湾一期文化
原始陶器
《变体鸟纹盘》 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的彩陶纹饰以几何形和自然
形两种。此件彩陶由抽象化的鸟形变化 而成,黑白相间、阴阳双关、疏密有致、 律动的弧线显示出蓬勃的活力。
原始陶器
《波浪形纹瓮》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半坡文化派生出的分支。 此件彩陶是典型的马家窑文化类型,表面 打磨光滑,纹饰动感强烈。
将 军 佣
(
秦 )
武士佣 (秦)
秦汉时期
中国设计史1 原始-夏商周部分
中国艺术设计史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
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原始时期:自然流露奴隶社会时期:神秘、威严、深沉、庄重战国、秦、汉:古拙凝重、气势磅礴隋唐:自信、饱满、大器宋:理性之美、清秀、含蓄、典雅、单薄的凄婉之美元:粗犷、豪放、刚劲明:大方、明快、端庄、敦厚清:造型奇巧、色彩艳丽、装饰繁缛第一节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原始工艺美术总体特征:1、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紧密结合2、艺术性服从于实用性一、原始陶器北方仰韶文化的彩陶,南方河姆渡的雕塑,东部龙山文化的黑陶以造型取胜。
1、陶器的产生——定居的生活方式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生活特征之一。
我国陶器起源早最早的陶器资料: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出土了距今八千多年的陶器。
2、陶器的制作1)手制成型(早期)2)轮制成型(晚期) A慢轮制作 B快轮制作3)陶器造型源起——拟形陶4)陶器装饰源起素陶、彩陶、印纹陶其内容可归纳: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Totem)。
图腾原为印地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它大约和氏族公社同时产生。
5)陶器的材质红陶、灰陶、白陶、黑陶3、彩陶定义: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又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依据考古学对原始文化的分类、彩陶分布的地域、特点和时间上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文化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过去曾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
浅析中国瓷器发展历程及其典型特征
浅析中国瓷器发展历程及其典型特征中国瓷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但取得巨大进展的始于唐宋时期,至明清时期再次达到巅峰。
中国瓷器历史经历了原始瓷、陶瓷、青瓷、白瓷、彩瓷、釉下彩瓷、汝窑、官窑、民窑等不同阶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中国瓷器最早的雏形是原始瓷,大约出现在商朝后期,用黏土和废弃物制作而成。
陶瓷是瓷器前身,其材料和工艺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
青瓷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其制作技术达到了极高水平,成为中国瓷器制瓷史上重要的一篇篇章。
与青瓷相对应的是白瓷,始于唐朝,盛于宋代,白瓷通体洁白,釉质匀净,瓷薄而透光。
而彩瓷则是以青、白瓷为胎,釉下涂彩,开创了中国陶瓷艺术的新阶段。
釉下彩瓷以其鲜明明快、图案多样等特点,成为中国瓷器中的重要品种。
中国瓷器历史上的汝窑、官窑和民窑被称为“三绝”。
汝窑以其清新淡雅、纤细精巧的风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窑烧之一。
官窑则是指唐宋元明清五朝官方瓷窑,是中国瓷器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制瓷水平代表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
如白瓷中的钧窑、哥窑、汝窑等均是官窑的代表;民窑则是广义上指除了官窑以外,其他的地方瓷窑,如景德镇、龙泉、定窑、越窑等。
民窑瓷器以朴素简洁、生活化风格为主,展现出生活与艺术的融合。
综上所述,中国瓷器发展历程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使其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从原始瓷到民窑,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瓷器的制作技艺不断精进,瓷器的形态、装饰、色彩、材质不断升华,推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蓬勃发展,而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也使得中国瓷器历经千年,仍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关于中国瓷器的资料
关于中国瓷器的资料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原始瓷器到成熟的瓷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以青黄釉色为主,而东汉时期已经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
至唐代,形成南青北白的瓷器风格,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名扬海外。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名窑和名瓷,如定窑、汝窑、官窑、哥窑等。
元代开始出现彩瓷,如著名的青花瓷和斗彩瓷。
中国瓷器的造型多样,有瓶、罐、壶、盘、碗等,其中青瓷尊、罍、簋、壶、盂、豆、罐、鼎、杯等器物多为盛器,而仿青铜礼器也是常见的造型。
在装饰方面,中国瓷器以釉色、绘画、雕刻等多种手段进行装饰,其中釉色是最为重要的装饰方式之一。
在现代,中国瓷器仍然是一种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陶器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陶器(2011-07-06 20:40:11)转载▼1、夏代的陶器目前中国史学界关于夏代何时开始,结束,夏的社会性质是什么等,尚无定论,本书亦不打算加入这些问题的讨论。
我们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早期的陶器作为夏代的陶器来介绍。
夏代陶器以泥质灰陶、夹砂陶较多,黑陶(包括黑衣灰陶)和棕陶次之,红陶已极少见。
还有少量白陶器。
主要器形有:作炊器的鼎、罐、甑,作饮器的觚,作食器的豆、簋、钵、三足盘,作盛器用的盆、瓮、缸,等等。
纹饰主要是篮纹、方格纹、绳纹,还有一些素面磨光或在磨光陶器表面拍印的回纹、叶麦纹、涡漩纹、云雷纹、圆圈纹等。
夏代陶器盛行在器表加饰数周附加堆纹、划纹、弦纹。
陶器造型方面的特征是:折沿平底、三底足、圈足为主,圜底器少量出现。
夏代陶器在烧成工艺上有些进步,出现了能产生更高温度的馒头窑:窑室呈圆形弧壁,并向上逐渐收敛,封顶隆起形似馒头,故名。
馒头窑可以提高陶器的烧成温度(火候)陶器的质量得以提高。
2、商代的陶器由于商代历史长(一般认为有六百多年),文化面貌比较清楚,商代的陶器前后差别较大,陶瓷史家们往往把它分成三个时期来介绍:商代早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较夏代为多,有少量红陶、棕陶和白陶,而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见。
主要器形有:炊器类的鼎、罐、甑、鬲。
鬲逐代替鼎而成重要炊器。
饮器类的觚、爵,食器类的豆、簋、三足盘,盛器类的瓮、盆、大口尊缸,等等。
大口尊、圈足盘、簋是新出现器形。
这时期陶器纹饰以印痕较深的绳纹为主,约占五分之四强。
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云雷纹、双钩纹、圆圈纹,附加堆纹的运用已较前大为减少。
商代中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最多,约占同期陶器总数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夹砂粗红陶、泥质黑皮陶、泥质红陶,白陶的数量占陶器总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较商代早期有所增加。
器形主要有:作炊器的鬲、罐、甑,作饮器的爵、觚、杯,作食器用的簋、豆、钵、鼎,作盛器的盆、瓮、大口尊、罐、壶,等等。
夏商周陶瓷综述
釉
• 釉(我国古文献上分别作油、锈)是施在坯体 表面,经烷成的多种氧化物组成的玻璃体。
2.原始瓷器的特点
• 胎:呈灰白或灰褐色者多,比较坚硬。 • 釉:很薄,且不均匀,釉面流淌严重,多呈青灰、 青绿或黄绿色.易剥落。 • 纹饰:主要有方格纹、篮纹、叶脉纹(又叫人字纹)、 锯齿纹、弦纹、席纹、s形纹、圆圈纹等,以最后二 种最具原始瓷器特色。
• 器形:多与同时期陶器、青铜器相同,尚未形成自 己的独具特色的器形。
五、建筑用陶
• • • • 商代:陶水管 西周:瓦(板瓦和筒瓦、瓦当) 春秋:瓦钉、瓦榫头、薄砖 战国:砖(薄砖、空心砖、花砖和凹槽 砖)、 陶井
陶水管
瓦
卣
• 卣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容器,也有说卣专门盛放祭祀时用的一 种香酒。卣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卣的基本形制为扁 园、短颈、带盖、鼓腹、圈足,有提梁。还有少数为直筒形、 方形和圆形,还有动物形状的鸟兽卣。
罍
• 大型盛酒器和利器。小口,广肩,深腹,圈 足,有盖。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3.西周的灰陶器
叶脉纹
涡旋纹
云雷纹
• 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 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 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 的统称。
圆圈纹
花瓣纹
篮纹
• 因其形如竹篮的条状纹,故名。用刻有横 条纹的陶拍在半干的陶坯上拍打,烧成后 器物的表面就有重叠和交错的篮纹。
方格纹
• 有大小,粗细,凹凸以及长方格,双线方 格,斜方格等等。这种纹也叫“网格纹”, “网状纹”,“方格网
中国古陶瓷鉴赏
夏商周的陶器
夏商周的陶器
• 一、夏商周的陶器 • 二、白陶 • 三、印纹硬陶 • 四、原始瓷器 • 五、建筑用陶
中国名窑
中国名窑陶瓷鉴赏(大纲)一、草创时期——商周秦汉(前1600-220年)原始瓷。
原始青瓷。
以铁为着色剂,呈青、青黄、灰。
色泽极不稳定,釉层厚薄不均,烧成温度偏低,瓷化较差,吸水率较高,制作工艺原始。
数量少,品种单一。
商周时期,西安、洛阳、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发现。
南方多于北方。
有人认为北方所出都是南方所产。
安徽屯溪----西周,前1121—前771无锡越国(战国)三彩琉璃盘蛇盘球总体来讲,生产规模不大,产量有限。
原因是陶器、铜器、漆器等仍然普遍流行;烧造技术不够成熟,个别地区的个别窑可能已经烧成。
二、初步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大约在东汉晚期或稍后,浙江上虞地区窑工首先烧成中国的成熟瓷,随后以下地区也先后烧成。
但仍有相当数量产品釉色不稳定,脱釉普遍。
1.烧瓷范围扩大,窑场增多,开始有名窑的雏形(越窑)。
A.浙江上虞、金华、温州、德清B.江西丰城C.湖南岳阳、湘阴D.四川、福建以南方为主。
北方在晚期安阳、枣庄、淄博等地烧白瓷、青瓷。
2.仿礼器的瓷器减少,大量的是日用瓷,釉色以青为主。
盘口壶、鸡首壶、砚台、四系罐等。
3.动物形象瓷及模型明器瓷较多:羊、狮、五祀陶瓷。
4. 宗教用瓷:莲花尊5. 装饰:堆贴铺首、佛像、人物、飞禽、楼阁、以几何纹为主体的带状纹、莲花装饰。
6. 北方出现白瓷且加绿彩:造型上南北差异较大,宗懔(501-565)《荆楚岁时记》:“正月未日夜,芦苣火照井厕中,则百鬼走”。
徐坚《初学记》引《礼记》:“井与门、户、灶、中留(有雨字头,土屋开顶窗,宅神)为五祀。
”《南史•萧统传》:“梁中大通三年(531)三月,游后池,乘雕文舸摘芙蓉,姬人荡舟,没溺而得出……四月薨,年三十一。
”江淹《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三、成熟时期——隋唐五代(581-960)年1、魏晋南北朝的多数瓷窑逐渐发展成为地区性的瓷业中心。
出现名窑A、浙江上虞、慈溪——越窑金华——婺州窑B.江西丰城——洪州窑C.湖南岳阳、湘阴——岳州窑D.安徽淮南——寿州窑名窑以越、邢为代表2.以南方烧青瓷、北方烧白瓷为主要生产格局。
原始瓷概念解释
原始瓷概念解释
原始瓷,又称“古瓷”、“早期瓷”,是指使用瓷土和釉料烧制而成的,具有某些类似陶器的特征但比陶器更为坚硬、细腻的陶瓷制品。
它是人类在长期制陶过程中逐渐发现并掌握制瓷技术的产物,标志着人类社会由新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时代。
原始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经过春秋战国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技术。
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成型、修坯、晾干、上釉、烧成等步骤。
原始瓷的胎质呈灰白色,细腻坚硬,吸水率低,叩之发出清脆的金属声。
其表面施有一层透明的釉,光滑坚硬,色泽淡雅,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原始瓷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而且对于当时的工艺美术、文化艺术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瓷的工艺技术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青瓷、白瓷等不同品种的瓷器,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如今,原始瓷已成为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珍贵藏品,其市场价值逐年攀升。
然而,由于原始瓷的制作工艺复杂、材料珍贵,因此其制作成本高昂,产量有限。
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和保护不当等原因,许多珍贵的原始瓷器已经流失或被破坏,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总之,原始瓷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以及稀缺性和独特性都使其成为了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不断传承和发扬其独特的工艺技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原始瓷的魅力。
三峡博物馆历代瓷器讲解词
历代瓷器展览引言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
大约在商代中期(约公元前16世纪)就出现了原始瓷器。
到战国(公前475—220年)晚期烧制出基本成熟的瓷器。
瓷器是中国文物宝藏中十分璀璨的一族。
瓷器是以瓷土(高岭土、长石、石英)为原料,粉碎、淘洗,拉坯成形,干燥、上釉,然后入窑烘烧,烧制温度在1200℃以上,胎体致密坚硬,不吸水,撞击时有金属声,釉层透明,有光泽度的一种实用与艺术和谐统一的瓷制品。
我馆收藏了大量的历代瓷器,上自商周下迄民国,窑口较为齐全,品种较为丰富,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陶瓷史。
我们从馆藏的历代瓷器中精选出这个展览,由于受展厅面积的限制,精选出250余件瓷器展览,与你分享中国陶瓷历史的知识,分享美妙的瓷艺和无穷美感。
第一单元商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商周、春秋、战国瓷器商代(公元前16世纪——11世纪)华夏民族的先民们在烧制白陶与印纹硬陶的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改进原料的选择与处理,提高烧成温度和器物表面上釉技术,创烧出与陶器有别的原始青瓷。
早期阶段的瓷器,生产制作手段原始,胎的吸水率比较高,釉层薄而不均,易剥落,人们把这种人类刚发明的、低级的瓷器称做“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盘”就是这一时期的产品。
从目前的资料看,商周时期我国南北一些地方的遗址,墓葬中,都有原始瓷出土,而以南方江、浙一带较多,器物质量也较高。
汉代瓷器瓷器发展到战国晚期、西汉时基本成熟。
“西汉青瓷鸟纹壶”,高38.5厘米,长颈、圆肩,肩刻连体多头鸟纹,肩两侧安乳钉纹和铺首含环耳,胎较粗,釉不太均匀,这一时期的瓷器还带有原始瓷器的遗风,到东汉中晚期时瓷器已完全成熟。
“东汉青瓷六系大罐”为重庆市东汉墓出土,高29.6厘米,直口、鼓腹平底,肩部饰六系,以及一个粗放的水波纹,釉色温润晶莹,器形质朴、庄重美观。
此器的胎质、釉色和制作水平已达到东汉瓷器的标准器,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青瓷是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b 123.8± 12.8 116.5± 28.5 162.3± 1.7 108
Cs 10.8 ±1 8.6± 2.7 16.6 ±0.1 14.8 11.6 ±1.6 14.8 ±5.5 11.4 10.9
Ba 856.3± 57.3
Sr 93.3±5. 8 100.8± 23.8 70.7±1. 3 52 52.3±8. 3 54.5±2 0.5 49 56
科技考古
商周原始瓷器概述
科技考古
Ⅰ
原始瓷介绍
高温钙釉,釉色以 青绿和黄绿色为主
胎致密,青白或灰白色为主 烧成温度1000度左右
Ⅰ
原始瓷介绍
考古资料明确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商 周时期,已经烧制出器表挂釉、质地坚硬、吸 水率甚低的原始瓷器。1929年安阳殷墟发掘时, 即发现了这种原始瓷器。 东汉时期,出现正式 青瓷。
罗宏杰: Ca 、瓷釉
科技考古
III 以往研究
陈铁梅:北方原始瓷烧造地点为南方江西吴城等少数地区 Chen Tiemei’s Research :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1999) 26, 1003–1015
1997年,陈铁梅等先生选取湖北江陵荆南寺、郑州二里岗、湖北黄陂盘龙城、湖南岳 阳铜鼓山和江西吴城等5个商代遗址的陶器55片、原始瓷32片、印纹硬陶6片,总计93 片样品,作了INAA(中子活化分析)测试。取得14种测量值和统计值可信的元素,通过 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发现所有地区的陶器都各自聚成一类,而除吴城遗址 外,各地的原始瓷却不与该地出土的陶器聚在一起,绝大多数都与吴城遗址的原始瓷 和陶器聚在一起,表明各地陶器的元素组成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属于就地选材,而 各地原始瓷的元素组成却十分接近,并与吴城陶片的成分相近,据此推论吴城及附近 地区可能是商代原始瓷器的生产中心。
III
II
科技考古
Ⅵ
PCA分析结果
F1=68.3% F2=28.8%
科技考古
印纹硬陶 吴城印纹硬陶的Li、Cs、Co、Cu、Ni、Sc、V等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样品。 其Zn元素的含量,除低于TJD6和TJD9外,同样远高于其它样品。 至于As元素的含量,吴城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普遍高于其它地区的原始瓷。 与之相反,其Nb和Hf元素的含量一般低于其它样品。 由此可见,根据微量、痕量元素的特征分析,能将吴城印纹硬陶和各地原始瓷区分开来。 不过,相对而言,样品WCYT4的微、痕量元素含量普遍低于其同组样品。
主要文化类型:商文化区
科技考古
Ⅱ
2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商周原始瓷器的面貌】
※商周原始瓷釉色及分布
科技考古
Ⅱ
3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商周原始瓷器的面貌】
1
胎色 商代原始瓷器的胎色有纯白(稍带黄色)、灰白、黄白、淡灰(浅灰)、灰、深灰、淡 黄色(浅黄灰)、黄灰、青灰、砖灰、棕、淡灰棕、红、黑等色,以灰白、浅灰、淡灰 、灰色为多。胎色的差异是受胎的化学组成不同所致。 烧成温度
科技考古
Ⅱ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5
纹饰举例
印纹
1.S形纹2.单线S形纹3.方格纹4.篮纹5.云雷纹6.回纹7.米字纹 8.米字纹9.叶脉纹10.条纹12.席纹13.绳纹14.指甲纹15.曲折 纹16.人字纹17.双人字纹18.网结纹19.三角窝纹20.圆窝纹21. 圆圈纹22.弧线纹23-25.圈点纹26.圆点纹27.刺点纹28.反S形纹
科技考古
Ⅵ 聚类分析结果
I
当阿基米德距离为10时,样品明显分为三类: 即江西吴城原始瓷和山西垣曲原始瓷样品组成第I类; 浙江和安徽样品组成第II类; 而江西吴城硬陶与河南郑州原始瓷样品ZS4组成第III类。 第I类中,除河南郑州原始 瓷ZS3和江西硬陶样品WCYT4与I类样品聚在一起外, 其余样品皆各自聚成一亚类。 第II类中,浙江和安徽样品各自聚为一类。 第III类中,除上述江西硬陶样品WCYT4外, 其余硬陶与河南原始瓷样品ZS4聚为一类。 郑州两个原始瓷样品ZS3和ZS4分别聚在I和III类中。
1000℃ 以上
2
科技考古
Ⅱ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3
硬度
摩尔硬度6左右 制法
手制、轮制、模制等
4
科技考古
Ⅱ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5
文饰
印纹:24种
划纹:7种
纹饰 (48种文样)
附加堆纹:9种
刻纹:2种
此外还有凸弦纹、凹弦纹、水波纹、篦纹 等
科技考古
Ⅱ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单一图案
17个遗址,27种类型, 方格纹出现频率最高
殷墟二期 殷墟三期 殷墟四期
科技考古
SD1 SD2 SD3 SD4 SD5 T1403H690:①123 T1304M102:05 T1303⑤B:2 T1311⑤B:1 T2102H521:27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SD6
Zn 71.8± 5.3 91.5± 43.5 102.7 ±0.7 72 49.8± 6.8 57.5± 10.5 46 62
As 1.6 ±0. 4 1.3 ±0. 3 2.6 ±0. 2 2.2 2.5 ±0. 7 1.9 ±0. 7 3.4 1.4
Cr 36.8± 8.0 39.5± 11 102.8 ±4.7 90.9 72.1± 2.8 50.2± 7.6 50.7 26.1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测试工作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进行,所用方法为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 选择2个已知含量值的国家标准物质样品(GSR-9和GSR-11)同陶瓷样品一起 测量,以便控制测量质量。 除个别样品的个别元素,因含量太低(接近检测限),致使测量误差较大外,
成形图案
•变化繁多,
文字
•商代原始瓷器 上刻划(或 压印)有文宇(或符号)者, 仅见於长江流城和华南,已 确定的有江西清江吴城、江 西清江三桥横塘雅城塘、江 西万载茶树窝和榨树窝、江 苏句容城头山等五个遗址
多种文样组合 二种文样构图者以二种文样构图者,已 知有8个遗址,26种类型(表六),至 少包括25种文样 以三种文样构图者,已知有3个遗址,17 种类型 包括20种大样 四种文样构图者以二种文样构图者,4 类型
科技考古
思考题:前人工 作存在的问题
科技考古
IV 商周原始瓷产地的ICP分析 样品情况
地点 浙江黄梅山原始瓷 安徽枞阳汤家墩原始瓷 江西吴城原始瓷 河南郑州商城 山西垣曲原始瓷 江西吴城印纹硬陶 合计
编号 HMS TJD YSC ZS SX WCYT
数目 4 4 4 2 4 4 22
测量元素24个,分别为:Li Rb Cs Ba Sr Co Cu Ni Zn Hg Al Cr Sc Mn Hf Sb Ta V Nb Th U La Eu Yb 测试工作由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完成。测试仪器为:法国JY公司JY38S型ICP—AES。
原始瓷产地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烧造于南方的某个地区, 并根据成分分析,又具体推断这一地区即江西吴城。
科技考古
III 以往研究
李家治:瓷器发明于浙江地区,原始瓷及印纹硬 陶皆为南方生产 —《中国科学技术史· 陶瓷卷》
北方原始瓷除了具有南方瓷器高硅质瓷的特点以外,我国 南方从陶器开始经过印纹硬陶、原始瓷和瓷器,它们的化 学组成是逐渐变化的,而且相互交错。其中SiO2逐渐增高, Fe2O3和CaO逐渐降低。而北方的陶器和瓷器则分别处两个 互不相关的领域,和印纹硬陶、原始瓷的区域也互不相交。 说明它们在化学组成上是没有关系的,而且北方瓷器Al2O3 含量又远高于南方瓷器和原始瓷
划纹和堆纹
科技考古
6
清江吴城遗址出土文字举例
先刻后刻
科技考古
7
器型
科技考古
III
以往研究
1.原始瓷的定名
瓷石或瓷土
2 1
烧成温度
瓷器标准
3
高温釉
4
吸水率等
科技考古
III
以往研究
原始瓷釉研究 原始瓷胎质研究
灰釉
瓷石
原始瓷釉的起源
瓷胎原料
泥釉
高岭土
2.原始瓷的工艺
科技考古
III 以往研究
郑州
吴城
【河南小双桥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尊】
科技考古
Ⅱ
1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出土原始瓷的分布】
河南、江西、山东、陕西、山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苏等70多处遗址, 出土原始瓷较多的遗址有郑州商城、安阳殷墟、江西吴城等。 几个新材料: 1. 二里头新发现 2. 浙江湖州地区新发现 3. 小双桥遗址新发现 4. 马桥遗址新发现
中原商文化典型遗迹 郑州商城C1H1 小双桥VG3、H57、H43 郑州商城C3T10、 洹北97G4 洹北97H2、洹北97M6 殷墟SH317、PNH15 殷墟PNH49、PNH94 殷墟PNT251④、GT112③ 殷墟PNH5
商文化分期 二里冈上层一期 中商一期 中商二期 中商三期
殷墟一期 (偏晚阶段)
Sc 14.8 ±1.8 14.2 ±2.3 24.9 ±0.3 22.3 17.6 ±2.8 15.3 ±1.8 13.2 11.5
V 94.3±1 6.8 113.5± 23.5
U 4.3 ±2 4.5 ±1. 8 3.0 ±1. 1 3.2 3.0 ±0. 9 1.3 ±2. 0 3 3.1
浙江黄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