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解剖知识 -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

本文将就神经内科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神经解剖学神经系统可以被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含大脑、小脑和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以及脊髓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脑干是连接脑和脊髓的主要桥梁,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同时,脑干还负责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大脑分为大脑皮质和基底节。

大脑皮质是感觉、运动和智力的中心,而基底节则控制运动。

小脑是姿势的中心,也控制平衡和协调。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髓神经。

脑神经控制颅内器官和头部周围肌肉,而脊髓神经则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和皮肤。

二、神经病理学神经病变可以被分为两大类: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脑部和脊髓的病变,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则包括神经以及肌肉的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常见病因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颅脑外伤、炎症性脑病和肿瘤等。

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的常见病因包括神经根炎、周围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和遗传性神经病变等。

神经病理学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包括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和神经系统体征变化等方面。

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其中MRI是诊断神经病变的有力工具。

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1.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由血管缺血或出血导致的大脑功能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肢体麻木、言语障碍、偏瘫等症状。

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预防复发。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运动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肢体僵硬、震颤、运动缓慢等症状。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3.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脑部电活动异常所致的短暂意识障碍。

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癫痫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以及神经刺激治疗。

神经内科知识大全

神经内科知识大全

第一单元神经病学概论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锥体外系统以及小脑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一、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一)解剖生理中央前回——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合称锥体束)——放射冠——分别通过内囊后肢及膝行。

皮质脊髓束——大脑脚底中3/5——脑桥的基底部——延髓的锥体1锥体交叉处——大部分锥体纤维交叉到对侧脊髓侧索——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脊髓前角。

2小部分纤维在锥体交处不交叉,直接下行,形成皮质脊髓前束,在各个平面上陆续交叉止于对侧前角。

皮质干束在脑干各个脑神经运动核的平面上交叉至对侧,终止于各个脑神经运动核(除了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外,其他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大脑皮层的支配)。

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其发出的神经轴突,(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是指挥系统,下运动神经元是执行系统。

(二)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周围性瘫痪)损伤结构皮质锥体细胞,传导束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瘫痪范围较广,偏瘫,单瘫局限,四肢肌群肌张力高(痉挛瘫)低(弛缓瘫)腱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 -肌萎缩-+肌震颤-+肌电图传导速度正常传导速度减慢,失神经电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急性严重的病变(如急性脑血管病或急性脊髓炎),脊髓休克期,可以表现为软瘫。

休克过后即逐渐转为硬瘫。

例题1:符合中枢性瘫痪的临床特征是(2000)A.肌群瘫痪为主B.有肌萎缩C.肌张力增高D.腱反射消失E.无病理反射答案:C例题2:周围性瘫痪也称为(2004)【ZL】A.周围神经损害性瘫痪 B.脊髓前角细胞损害性瘫痪 C.皮质运动中枢损害性瘫痪 D.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性瘫痪 E.脊髓损害性瘫痪答案:D(三)定位诊断1.皮层:损伤——单瘫(对侧对应部位):病变刺激性,对侧相应部位阵发性抽搐(相应部分扩散——杰克逊)2.内囊锥体束——对侧偏瘫,丘脑皮质束,故该处损害——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及视放射——对侧同向偏盲,称“三偏”征。

神经内科学

神经内科学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1、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可出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主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2、脑桥腹外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主要表现为:①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②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损害;③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损害,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阻塞;3、脑桥腹内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腹内侧综合征,又称为福维尔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4、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可出现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5、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害可出现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6、Horner征:眼裂缩小、眼球轻微内陷、瞳孔缩小或伴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7、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8、颈内动脉主要分支有:①眼动脉②后交通动脉③脉络膜前动脉④大脑前动脉⑤大脑中动脉9、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形成,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地动脉系相交通10、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视交叉损害:视交叉外侧部病变引起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视束损害:一侧视束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视辐射损害:视辐射下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视辐射上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枕叶视中枢损害:一侧枕叶视中枢完全损害,可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有黄斑回避现象;11、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客观体征之一12、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斜肌、下斜肌、下直肌上上内下下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15、小脑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16、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截瘫步态、慌张步态、摇摆步态、跨阈步态常见于腓总神经损伤、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7、肌力的六级记录法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体能做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5级正常肌力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18、脑脊液的生化检查:蛋白质0.15~0.45g/L,糖2.5~4.4mmol/L45~60mg/dl,氯化物120~130mmol/L第七章头痛19、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20、偏头痛发作期的治疗的特异性药物: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21、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以往称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或肌收缩性头疼muscle contraction headache,是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疼;约占头疼患者的40%,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第八章脑血管疾病2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无责任病灶的证据;23、TIA药物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24、不同脑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1颈内动脉闭塞的表现:症状性闭塞可出现单眼一过性黑矇,偶见永久性失明视网膜动脉缺血或Horner征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损2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表现:1主干闭塞:导致三偏症状,即病灶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面舌瘫和肢体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2皮质支闭塞:①上部分支闭塞导致病灶对侧面部、上下肢瘫痪和感觉缺失,但下肢瘫痪较上肢轻25、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脑桥幅内侧综合征福维尔综合症Foville syndrome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26、脑血栓神经影像学:发病后应尽快进行CT检查27、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因;心房颤动时左心房收缩压降低,血流缓慢淤滞,易导致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引起脑栓塞;29、腔隙性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供血动脉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其梗死灶直径<1.5~2.0cm,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症;30、常见的腔隙综合征5种: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感觉运动性卒中;31、脑出血ICH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绝大多数高血压性ICH发生在基底核的壳核及内囊区;长期高血压易导致豆纹动脉和旁正中动脉等深穿支动脉破裂出血,故又称出血动脉;32、CT显示不同部位高密度出血灶33、脑出血患者一般无需进行腰椎穿刺检查,以免诱发脑疝形成;34、脑出血的手术指征:1基底核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2小脑出血>=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脑积水;3重症脑室出血脑室铸型4合并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血管病变3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1颅内动脉瘤: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50%~80%2血管畸形3其他36、SAH一般症状主要包括:1头痛:患者常将头痛描述为“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头痛”2脑膜刺激征:颈强、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3眼部症状4精神症状5其他症状37、SAH常见并发症1再出血2脑血管痉挛3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4其他38、临床疑诊SAH首选头颅CT平扫检查;DSA仍是临床明确有无动脉瘤的诊断金标准;均匀血性CSF是SAH的特征性表现;39、脑血管疾病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及其他;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40、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不同组合,特征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41、阿尔兹海默病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42、AD的组织病理学上的典型改变为神经炎性斑、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43、AD的药物治疗:改善认知功能:①胆碱能制剂:多奈哌齐②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4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临床诊断:①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或本次发病有皮肤、黏膜疱疹;②起病急,病情重,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③明显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早期出现的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④脑脊液红、白细胞数增多,糖和氯化物增多;⑤脑电图以颞、额区损害为主的脑弥漫性异常;⑥头颅CT或MRI发现颞叶局灶性出血性脑软化灶;⑦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支持诊断;疱疹、前驱症状、神精、脑脊液、脑电图、CT、MRI45、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压力常升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细胞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升高;糖含量下降,通常低于2.2mmol/L;氯化物降低;46、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压力增高可达400mmH2O或以上,外观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多,常为50~500x106/L;蛋白质增高,通常为1~2g/L,糖及氯化物下降,典型脑脊液改变可高度提示诊断;47、抗结核治疗: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或乙胺丁醇EMR、链霉素SM48、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压力常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脑脊液离心沉淀后涂片做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可确定诊断;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氟康唑;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49、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近皮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病灶的空间多发性和时间多发性;50、Poser1983年诊断标准:临床确诊MS:病程中两次发作和两个分离病灶临床证据;51、MS急性发作期治疗: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是MS急性发作期的首选治疗方案;疾病调节治疗:β-干扰素第十二章运动障碍性疾病52、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态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53、PD临床表现:运动症状: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障碍;54、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必备标准1、运动减少: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2、至少存在下列1项特征①肌肉僵直;②静止性震颤4~6Hz;③姿势不稳55、PD治疗药物:1抗胆碱能药;2金刚烷胺;3复方左旋多巴;4DR激动剂;5MAO-B 抑制剂;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56、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核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肝硬化、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第十三章癫痫57、癫痫epilepsy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临床上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的过程称为痫性发作seizure;根据病因学的不同,癫痫可分为三大类:症状性癫痫、特发性癫痫和隐源性癫痫;58、癫痫发作的分类1.部分发作1单纯部分发作1部分运动性发作2部分感觉性发作3自主神经性发作4精神性发作2复杂部分性发作2.全面性发作1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强直性发作3阵挛性发作4失神发作5肌阵挛发作6失张力发作59、Jackson发作: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大脑皮质运动区移动,临床表现抽搐自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渐发展,称为Jackson发作;严重部分运动发作患者发作后可留下短暂性半小时至36小时内消除肢体瘫痪,称为Todd麻痹;60、脑电图EEG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61、目前癫痫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应达到三个目的:控制发作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作次数;长期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使患者保持或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62、癫痫的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1确定是否用药:半年内发作两次以上者2正确选择药物3药物的用法4严密观察不良反应5尽可能单药治疗6合理的联合治疗7增减药物、停药及换药原则63、停药:应遵循缓慢和逐渐减量的原则,一般来说,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完全控制4~5年后,失神发作停止半年后可考虑停药,但停药前应有缓慢减量的过程,一般不少于1~1.5年无发作者方可停药;64、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或称癫痫状态,如果患者出现全面强直性阵挛性发作持续5分钟以上即有可能发生神经元损伤,对于GTCS患者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就该考虑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并须用AEDs紧急处理;65、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目的为: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和进行心肺功能支持;终止呈持续状态的癫痫发作,减少癫痫发作对脑部神经元的损害;寻找并尽可能根除病因及诱因;处理并发症;第十四章脊髓疾病66、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其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前两者对脊髓病变水平定位很有帮助;67、脊髓半侧损伤可引起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及对侧痛温觉障碍;68、严重横贯性损伤急性期呈现脊髓休克spinal shock,表现为周围性瘫痪,一般持续2~4周后,反射活动逐渐恢复,转变为中枢性瘫痪;判定脊髓横贯性损害平面主要依据感觉障碍平面、反射改变及节段性症状;69、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指各种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脊髓炎,以病损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特征;70、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早期为脊髓休克期,出现肢体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71、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障碍导致体内含量不足而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等,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性神经病变等,常伴有贫血的临床征象巨幼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疾病72、三叉神经痛首选治疗药物:卡马西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73、7473、患侧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Bell sign74、膝状神经节受累时,除有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消失及听觉过敏外,患者还可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鼓膜疱疹,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75、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症状多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多呈单时相自限性病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交换治疗有效;76、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标准:1常有前驱感染史,呈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多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2对称性肢体和脑神经支配肌肉无力,重症者可有呼吸肌无力,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可伴轻度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5电生理检查提示远端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F波异常、传导阻滞、异常波形离散等;6病程有自限性77、吉兰—巴雷综合征免疫治疗:1血浆交换2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3糖皮质激素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78、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AChR受损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晨轻暮重,病态疲劳79、MG诊断:新斯的明实验:新斯的明0.5~1mg肌内注射,20分钟后肌无力症状明显减轻者为阳性;80、MG药物治疗:溴吡斯的明81、MG危象分为三类:1肌无力危象2胆碱能危象3反拗危象82、周围性瘫痪periodic paralysis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肌病,与钾代谢异常有关;肌无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周,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83、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散发的疾病,我国以散发多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肌无力、血清钾降低、补钾后能迅速缓解;为周期性瘫痪中最常见的类型;84、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临床表现:1.假肥大型1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2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MD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3.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4.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5.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症EDMD6.其他类型。

神经内科基础知识

神经内科基础知识

神经内科基础知识神经系统学⼀、神经系统的解剖及⽣理知识神经系统可以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见下图1.1。

脑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神经系统脑神经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周围神经系统:(1)脑神经:共有12对,采⽤罗马数字按次序命名—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神经,Ⅷ位听神经,Ⅸ⾆咽神经,Ⅹ迷⾛神经,Ⅺ副神经,Ⅻ⾆下神经。

除Ⅰ、Ⅱ对脑神经外,都与脑⼲互相联系。

脑神经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主要⽀配头⾯部的运动和感觉。

其中Ⅰ、Ⅱ、Ⅷ3对为感觉神经;Ⅲ、Ⅳ、Ⅵ、Ⅺ、Ⅻ为运动神经;Ⅴ、Ⅶ、Ⅸ、Ⅹ为混合神经。

(2)脊神经:共有31对,均发⾃脊髓的各段⾯。

期中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神经1对。

每对脊神经由前根(运动根)和后根(感觉根)组成。

临床上根据不同部位的感觉障碍⽔平,判断脊髓病变的平⾯,对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如乳头线为胸4,脐为胸12,腹股沟为腰1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1)脑:脑⼜分为⼤脑、间脑、和脑⼲和⼩脑。

①⼤脑:表⾯为⼤脑⽪质所覆盖。

⼤脑半球各脑叶的功能为:额叶与躯体运动、语⾔及⾼级思维活动有关;颞叶与听觉、语⾔和记忆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等有关;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边缘叶与情绪、⾏为和内脏活动有关。

②间脑:位于⼤脑半球与中脑之间,连接脑⼲与⼤脑半球。

间脑病变影响疼痛、体温、⾷欲、性功能、睡眠、内分泌等功能的调节。

③脑⼲:由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与呼吸中枢、⾎管运动中枢、呕吐中枢、呃逆中枢等⽣命中枢相关联,当脑⼲有严重损害,特别是延髓损害时多可导致呼吸、⼼脏骤停;脑⼲的传导功能⼀⽅⾯将脊髓及周围的感觉传导⾄中枢,另⼀⽅⾯⼜将⼤脑⽪质的兴奋性传导⾄脊髓和经脑神经⽀配的效应器官;脑⼲⽹状结构具有保持正常睡眠与觉醒的功能。

④⼩脑:与运动的平衡、协调有关。

(2)脊髓:脊髓位于椎管内。

是脑⼲向下的延伸部分,上端与延髓相连。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神经内科学是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学科,主要涉及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神经内科学的常见知识点。

一、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大脑包括脑干、小脑和大脑半球,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并且控制基本的生理功能。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运动。

大脑半球含有大脑皮层,控制感知、思维、记忆和决策等高级功能。

脊髓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运动。

二、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感知、运动、调节和认知。

感知是指接受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运动是指身体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包括主动运动和反射运动。

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调节和平衡,包括体温调节、水平衡、饮食调节等。

认知是指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包括学习、记忆、思维和意识等。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退行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以及功能性疾病等。

遗传性疾病是由遗传突变引起的,例如先天性肌无力症和亨廷顿舞蹈症。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例如脑膜炎和脑炎。

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引起的,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肿瘤性疾病是指在神经系统内或周围发生的肿瘤,例如脑肿瘤和神经鞘瘤。

功能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例如癫痫和焦虑症。

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常用的神经系统辅助检查方法包括脑电图(EEG)、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脑脊液检查以及神经肌肉电图(EMG)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

五、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神经内科学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临床神经解剖学(Ⅲ)[1]

临床神经解剖学(Ⅲ)[1]
临床神经解剖学( 临床神经解剖学(Ⅲ) Clinical Neuroanatomy
万 琪 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内科 xshenei@
2005-8-16
脑的血管系统
第一节 颈动脉和幕上静脉系 统血管解剖
颈总动脉的分支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供应头面部 血运。左右颈总动脉的起点和长度均有不同。右侧颈 总动脉起自头臂干(无名动脉) 总动脉起自头臂干(无名动脉),左侧起自主动脉弓的 顶端。该支因起点低,并上升到胸锁关节水平,故较 右侧长。从胸锁关节以上,左右两侧长度基本相等。 右侧颈部动脉的起源有许多变异。左侧颈总动脉也可 以起源于头臂干或左锁骨下动脉。在很少的情况下, 左右颈总动脉起源于一条总干上。或者颈内、外动脉 分别直接发自头臂干和主动脉弓之上。颈总动脉也可 能先天发育不全。
(二)面动脉(facial artery) 面动脉(facial
系颈外动脉的第三分支。主要供应面部皮肤、 咬肌、唾液腺体及大部分口腔粘膜。面动脉 分颏下水平段及表面上升段。 1.颏下水平段从颈外动脉起点至下颌骨 面动脉沟处。主要有3 面动脉沟处。主要有3个分支: (1)腭升动脉(ascending palatine artery): (1)腭升动脉(ascending artery): 位于咽壁,供应腭部、扁桃体和软腭。 (2)颌下腺动脉(submandibular gland (2)颌下腺动脉(submandibular artery):侧位像示从面动脉发出,向前下, artery):侧位像示从面动脉发出,向前下, 行走,直径约2mm,到达腺体的后上极后分 行走,直径约2mm,到达腺体的后上极后分 成数支进入腺体小叶。
咽升动脉特别要强调的分支有 两个: 两个:
(1)脑膜支(meningeal branches):起始于椎 (1)脑膜支(meningeal branches):起始于椎 旁的后支顶部,向后到颈静脉孔及髁前孔。 在此处入颅前,与椎动脉的脑膜前支相吻合。 在侧位像上,常表现为双凸状,向上凸入颅, 向下凸出颅。其供应的范围较广泛,向后到 枕大孔、颈静脉孔、枕部脑膜、后颅凹底中 线旁;向前到岩骨、斜坡,并与脑膜中动脉、 颈内动脉一起供应桥小脑角区。因此,在后 颅凹、髁前孔、枕大孔、内耳道区的病变, 该支均可有重要的病理表现。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试大纲(专业)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试大纲(专业)
(2)下运动系统的解剖结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临床表现和定位诊断
(3)锥体外系的解剖和损害后的表现
熟悉
5.感觉系统
不同感觉的传导通路,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和定位诊断
熟悉
二、神经系统症状学
1.头痛*
(1)临床分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和鉴别诊断
(4)药物治疗
了解
熟悉
了解
了解
2.头晕
(1)概念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和分类
(2)辅助检查
了解
八、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重症肌无力
(1)概念和发病机制
(2)临床分级和表现
(3)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4)治疗和护理
了解
掌握
熟悉
熟悉
九、骨骼肌疾病
1.骨骼肌疾病概论
(1)概念和发病原因
(2)基本病理改变
(3)临床表现规律
了解
2.肌营养不良
(1)概念和发病机制
(2)临床分型和表现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4)治疗
了解
熟悉
了解
熟悉
X
脑血管的解剖和危险因素
了解
2.血管性痴呆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4)治疗,常用药物作用机制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4)治疗,常用药物作用机制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4.脑梗死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头部CT及MRI解剖

头部CT及MRI解剖
等密度常见于亚急性出血、脑肿瘤、脑梗死某一阶段; 低密度常见于脑肿瘤、胆脂瘤、囊肿、脑梗死、脑水肿等; 混杂密度常见于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畸胎瘤等颅内肿瘤。
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钙化
右侧壳核脑出血
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 大面积脑梗死
左额叶多形性胶 质母细胞瘤
• CT平扫异常表现: 3.病灶强化程度及类型:均一强化常见于脑膜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岛盖 放射冠
脉络膜从 顶枕沟
上矢状窦 大脑镰 扣带回
透明隔 中央前沟 中央沟 尾状核体部 侧脑室体部
顶叶
枕叶
九、放射冠层面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放射冠 胼胝体体部
顶叶 顶枕沟
枕叶
上矢状窦 大脑镰
颞肌
中央前沟 中央沟 侧脑室顶部
扣带回
十、半卵圆中心层面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叶 枕叶
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
七、基底节层面
额叶
扣带回
颞肌
尾状核头部
外囊
中央前回
豆状核
内囊膝部
丘脑
大脑内静脉 胼胝体压部
大脑大静脉
顶枕沟
视辐射
枕叶
上矢状窦
大脑镰
胼胝体膝部
侧脑室前脚
岛叶
透明隔
中央沟
中央后回
内囊前肢 内囊后肢
穹窿柱
颞叶
脉络膜从
顶叶 侧脑室三角区 直窦
八、尾状核体部层面
额叶
颞肌
胼胝体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大脑镰
中央前沟 中央沟
半卵圆中心
中央后沟
缘上回
十一、中央旁小叶下部层面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

神经内科基础知识ppt课件

神经内科基础知识ppt课件
(4)晚期 表现为深昏迷,瞳孔不等大或扩大,去脑强直发作,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最终呼吸心跳停止。
.
16
(九)脑死亡
脑死亡指全脑包括脑干不可复性生化及电生理功能的丧失。表现 为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脑干及脑神经反射消失,但脊髓反射 可以存在。
评估要点:1. 呼吸停止 2. 不可逆的深昏迷 3. 脑干反射消失 其实判断脑死亡的关键,包括下
(二)脑血流量的调节
1. 化学调节
2. 自动调节
3. 神经调节
4. 代谢调节
.
8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一 ) 神经痛 指由于周围神经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引起 的投射至其支配部位的疼痛.
临床分类:1. 枕神经痛 2. 颈神经痛 3. 胸腹神经痛 4. 躯体神经痛 5. 骨痛 6.灼性神经痛 7. 疱疹后神经痛 8. 痛性麻木 9. 中枢性疼痛
评估要点:①疼痛的性质 ②疼痛的程度 ③痛的部位 ④疼痛的形式 ⑤有无前驱症状 ⑥增加或减轻疼痛的因素 ⑦ 伴随症状
.
9
(二)眩晕
眩晕是人体的内在体验,是机体对外界空间发生定向障碍所 致的一种自我体会错误,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质运动性的 幻觉。
临床分类:1.系统性眩晕(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位置 性眩晕)2.非系统性眩晕
(4)中昏迷:对各种刺激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对强度刺激的防御 反射,角膜及瞳孔对光反射均减弱,生命体征已有改变。大小便潴留 或失禁。
(5)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处于完全不动的姿势。对外界任何刺激
全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生命体征已有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则,血
压下降。大小便多失禁。
.
12
(五)呼吸障碍
临床表现:(1)周围性眩晕 多急性发病,眩晕典型,程度 较重,患者自觉周围物体剧烈旋转或自身摇动,伴有自主 神经症状,如严重的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

神经内科学概论

神经内科学概论

.
36
15.RCBF:局部脑血流量测定:
16.OB:等电聚焦技术检测脑脊液
寡克隆带;
17.肌肉和神经的活组织检查;
18.脑脊液细胞学及检测特异性抗
体及细胞因子;
19.基因诊断技术:如基因突变检测、
基因连锁分析、mRNA检测、核酸分子
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
DNA测序等。
.
37
三、脑脊液检查
.
29
1.缺损症状 指损伤的神经组织引 起正常神经功能减弱 或缺失。如主侧半球 脑梗塞导致对侧肢体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和失语;
.
30
2.刺激症状:
指神经结构被激惹后产生的 过度兴奋表现。 如腰椎间盘突出的坐骨神经痛;
.
31
3.释放症状:
指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低位中枢的 控制功能减弱,使低级中枢的功能表 现出来。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锥体 束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 Babinski征阳性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 第三节 腓骨肌萎缩症
.
17
第四节 线粒体病 第五节 神经皮肤综合征
第十七章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 第三节 Lambert-Eaton综合征 第十八章 肌肉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
18
第三节 周期性瘫痪 第四节 多发性肌炎
由脑、脊髓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
由脑神经、脊神经组成。 躯体神经系统: 调整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
23
自主神经系统: 调节内脏、器官和其他系统, 稳定机体的内环境,下丘脑 是大脑皮质调节下的自主神 经中枢,调控垂体激素的释放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常见症状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常见症状

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
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传入纤维 (外侧膝状体前视觉径路病变)
传出纤维 (动眼神经损害)
眼球运动障碍-临床表现 (Eye Movement Disorders- Clinical Features)
中等大固定瞳孔 中脑水平病变
丘脑性瞳孔
瞳孔轻度缩小 光反射存在 丘脑占位性病变早
霍纳征
眼球运动障碍-临床表现 (Eye Movement Disorders- Clinical Features)
霍纳征(Horner sign)
颈上交感神经径路& 脑干网状结构
交感纤维损害 (图2-7)
眼球运动障碍-临床表现 (Eye Movement Disorders- Clinical Features)
静脉瘀血,多为双侧,可见点片状出血
球后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受压
脑肿瘤、血肿和炎症导致颅内压增高
视觉障碍-临床表现
2. 视野缺损
解剖基础:图2-3
双颞侧偏盲
垂体瘤 颅咽管瘤等 使视交叉中部受损
视觉障碍-临床表现
2. 视野缺损
对侧同向性偏盲 两眼病变对侧 视野同向偏盲
黄斑回避 视中枢病变 中心视野常保留 (黄斑区纤维投射至 双侧枕叶视皮质)
眼球运动障碍-临床表现 (Eye Movement Disorders-Clinical Features)
要点提示
➢ 动眼(Ⅲ)神经麻痹导致睑下垂为完全性 ➢ 眼睑失交感神经支配引起睑下垂(如Horner综合征)
为部分性 ➢ 单侧睑下垂见于提上睑肌麻痹, 如动眼神经或上分支
病变, Horner征常伴瞳孔缩小, 用力睁眼可暂时克服 ➢ 双侧睑下垂提示动眼神经核受累\重症肌无力或眼肌

神经内科基础知识ppt课件

神经内科基础知识ppt课件
临床表现:1. 全身性抽搐 以全身骨骼肌痉挛为主要表现,典型为癫痫大发作, 表现为突然意识模糊或丧失,全身肌肉强直,继而四肢阵挛性抽搐,呼吸不 规则,二便失禁,发绀。可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2. 局限性抽搐 以身体某一局部肌肉收缩为主要表现,多见于手足,口角或 眼睑。
.
11
(四)意识障碍ຫໍສະໝຸດ 意识障碍指人对外界环境的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
6
(三)脑脊液的循环
.
7
脑循环的生理
(一)脑部代谢的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是体内代谢最旺盛的部位,血液供应非常丰富。承 认脑重1400g左右,约占体重的2% ~ 3%,每分钟需动脉供 血800~1200ml,占全身血液的15 % ~20 %,脑耗氧量占 全身供给量的20 % ~25%.
※ 脑血供停止6 ~8秒,脑灰质组织内即无任何氧分子,约10 ~ 20秒之间出现异常脑电波,脑缺氧2分钟脑活动停止,缺氧5 分钟即可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神经内科基础知识
.
1
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
.
2
.
3
.
4
脑循环系统
脑循环系统
脑动脉系统
脑静脉系统
.
5
脑部的保护
(一)脑膜 1.软脑膜 2. 蛛网膜 3.硬脑膜 (二)脑脊液及其循环 1.脑脊液的保护作用 2.脑脊液的生理 脑脊液平均1小时产生20ml,一天
500ml,但循环再脑内的脑脊液只有150ml,多出来 的350ml会自静脉吸收流回心脏或排出去。
(4)中昏迷:对各种刺激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对强度刺激的防御 反射,角膜及瞳孔对光反射均减弱,生命体征已有改变。大小便潴留 或失禁。
(5)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处于完全不动的姿势。对外界任何刺激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神经内科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医学专科,涉及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等结构的功能障碍和病变。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和精密的系统之一,因此神经内科的知识体系也相当广泛和深奥。

下面我们就来对神经内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要理解神经内科的疾病,首先需要熟悉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核心,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负责特定的功能,如额叶负责运动控制和高级认知功能,颞叶与听觉和记忆有关,顶叶处理感觉信息,枕叶负责视觉处理。

脊髓是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周围神经则将神经冲动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神经细胞,也称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行信息传递。

神经胶质细胞则为神经元提供支持和营养。

二、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1、脑血管疾病脑梗死: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常见的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等。

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症状。

脑出血: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溢出到脑组织中。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原因,此外还有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症状与脑梗死相似,但往往起病更急,病情更重。

2、帕金森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

其特征是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

病因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有关。

3、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行为和人格改变等。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神经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

4、癫痫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

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抽搐、意识丧失、感觉异常等。

癫痫的类型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因人而异。

5、偏头痛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多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

神经内科学基础知识

神经内科学基础知识
治疗原则
治疗发作性疾病需遵循个体化、综合 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神经调控治疗等。
抗癫痫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
01 02
药物选择
抗癫痫药物种类繁多,应根据患者的癫痫类型、年龄、性别、合并症等 因素进行选择。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 等。
神经内科学基础知识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20
目录
• 神经内科学概述 • 神经元与突触传递 • 脑部血液供应与代谢 • 癫痫与发作性疾病 • 脑血管意外(脑卒中)
目录
•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神经内科学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01
定义
02
发展历程
神经内科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主要关注中枢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药物使用
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需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 或停药。同时,患者需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如皮疹、肝功能损害等。
03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癫痫药物时,患者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情绪波动等不良因素诱发癫痫发作。此外,患者需定期接受医生的随
访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脑血管意外(脑卒中)
脑卒中概述及危险因素评估
脑卒中定义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 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
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 饮酒、肥胖、缺乏运动、心脏病、 颈动脉狭窄等。
评估方法

神经内科学解剖和生理学

神经内科学解剖和生理学
神经肿瘤的研究进展:新型药物、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
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研究结果:发现了多种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方法: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方法在神经免疫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热点: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根据功能、形态和位置进行分类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负责传递信息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
神经纤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胶质细胞:支持、保护和营养神经元,参与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调节
神经递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周围神经的功能:传递信息、控制运动、调节感觉等
脊髓的功能:传递信息、控制运动、调节感觉等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04
神经信号的传递
神经信号的传递方式: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突触
神经递质的作用: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信号的传递过程: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神经元接收神经递质,产生电信号,传递神经信号。
大脑皮质
功能:负责语言、记忆、思维、情感、运动等功能
概述:大脑皮质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负责高级认知功能
结构: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特点: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改变其结构和功能
脊髓和周围神经
脊髓:位于脊柱内,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周围神经:连接脊髓和身体各部分的神经
研究进展:近年来,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枕沟 顶叶
大脑外侧 裂
颞叶
枕叶
枕前切 迹
岛 叶
大脑半球 边缘叶
(Cerebral Hemisphere)
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齿状回 、海马、隔区。
齿状回
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
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大脑半球
概述 优势半球
➢在语言、逻辑思维、分析综合及计算功能等方面占优势 ➢多位于左侧,只有一小部分右利手和约半数左利手者可
神经内科解剖知识(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中枢 神经 系统
周围 神经 系统神经系Fra bibliotek统功能1,控制和 调节各器 官、系统 的活动。
2、脑为思 维活动的 器官
神经系统的组成
大脑
脑 小脑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间脑、中脑、脑桥、延髓)
脊髓
躯体感觉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按分布范围分) 内脏神经
能在右侧
非优势半球
➢多为右侧大脑半球,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 间、几何图形和人物面容的识别及视觉记忆功能等方面 占优势
大脑半球 • 额叶—— (Cerebral Hemisphere)
情感、思维、智能、社会 能力和道德规范的基本中 枢,运动中枢, • 颞叶—— 记忆、智能、听觉理解 • 顶叶—— 感觉、空间构象、语言形 成(左侧) • 枕叶—— 视觉、视觉语言 • 边缘叶—— 隔区、扣带回、海马回、 海马旁回和钩回 内脏运动、嗅觉、记忆
要的中枢)
1、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 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 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 构分别为(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间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 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下丘脑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 高级中枢)
小脑
(有维持身体 平衡的中枢)
脊髓
(调节机体运动 的低级中枢)
下丘脑
(调节体温、 水盐平衡和内 分泌的中枢, 参与生物节律
的控制)
脑干
(有调节呼吸 、心血管运动 等维持生命必
(按与中枢神 脑神经(12对) 经系统的连接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运 交感神经 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关系分)
脊神经(31对)
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 表面是灰质(大脑皮层) 约由140多亿神经元组成。
1、有许多沟和回,增加面积。 2、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聚集在一起,构成各 种调节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如运动中枢、 感觉中枢、听中枢、嗅中枢、视中枢、语 言中枢等。
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
• 皮质 • 白质 • 核团(基底节) • 胼胝体 • 六个脑叶
– 额叶 – 顶叶 – 颞叶 – 枕叶 – 岛叶 – 边缘叶
大脑半球分六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边 缘叶
(Cereb大ra大脑l H脑半em半球is球phere)
中央沟 额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