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灌工程技术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一、微灌工程规划1、一般规定。
微灌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与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可行性论证;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应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和管网规划布置,规划布置成果应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并提出工程概算;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公顷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公顷的微灌工程,应分为规划、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可合为一个阶段进行;灌水方式应因地制宜地,可选择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灌水方式。
2、水源分析与用水计算。
微灌工程规划必须对水源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水源工程供水的微灌系统,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设计水文年的供水状况,新建水源工程,供水状况应根据来水条件通过计算确定。
微灌工程以小河。
山溪、塘坝为水源时,应根据调查资料并参考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分析计算设计水文年的径流量和年内分配过程线;以井、泉为水源时,应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确定可供水量,无资料时,应对水井作抽水试验,对泉水进行调查、实测出流量来确定可供水量。
微灌水质除必须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⑴进入微灌管网的水应经过净化处理,不应含有泥沙、杂草、鱼卵、藻类等物质。
⑵微灌水质的PH值一般应在5.5~8.0范围内。
⑶微灌水的总含盐量不应大于2000PPm。
⑷微灌水的含铁量不应大于0.4PPm。
⑸微灌水总硫化物含量不应大于0.2PPm.3、管网布置原则。
⑴符合微灌工程总体要求;⑵使管道总长度短,少穿越其他障碍物;⑶满足各用水单位需要,能迅速分配水流,管理维护方便;⑷输配水管道沿地势较高位置布置,支管垂直于作物种植行布置,毛管顺作物种植行布置;⑸管道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
二、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1、设备选择。
灌水器的选择应考虑土壤、作物、气象因素和灌水器的水力特性,制造偏差系数不宜大于0.07。
(李光永)微灌工程技术技术要点
实际滴灌灌溉制度:具体年份采用的灌溉制
度,与作物实时耗水、实时降雨量、土壤等
有关;
34
17
四、工程管网建设模式
35
全地表系统
36
18
厚壁支管+滴灌带模式
37
薄壁支管+滴灌带模式
38
19
39
40
20
出地管63-75mm 间距30-50m
41
薄壁支管+辅管+滴灌带模式
42
21
43
44
22
支管轮灌与辅管轮灌
52
26
53
五、滴灌带间距与种植模式
滴灌灌水的特点 适应滴灌的种植模式 灌溉技术的变化? 农业革命?
54
27
55
56
28
滴灌带田间布置与作物种植、土壤相互协调
种植密度 土壤 湿润比
棉花:12000-14000-17000
57
滴管带布置与种植模式
棉花 地膜 湿润锋
滴灌管
58
A = ηQstd
10I a
Q = 10 AIa
ηt
25
水泵流量(m3/h)
当面积A=20hm2;I=6mm时
200
150
167 133
100 50
111 95 83 74 67 61
0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日运行时间(h)
26
13
6、滴灌设计灌溉制度
滴灌最大灌水定额
窄行距 宽行距 株距
种植密度(株/ 种植密度
(cm) (cm) (cm) 公顷)
(株/亩
覆膜情 况
2009版《微灌工程技术规范》--解读
1.0.4 微灌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监理单位应有相应资质。 1.0.5 微灌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或通过认证机
构认证的材料与设备。 1.0.6 微灌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验收,除应符合本
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总则-解读
解读重点与规范SL103-95比较分析 1 对规范使用范围用处明确 2 对规划、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提出了资质要
求 3 增加了: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或通过认证机
构认证的材料与设备条款。
2、术语
2.1.1 微灌 microirrigation 利用专灌、微喷灌、涌泉灌(或小管出流灌)等。
2、术语
2.1.30 灌水均匀系数 irrigation uniformity coefficient 表示微灌系统中同时工作的灌水器出水量均匀程度的系数。
2.1.31 灌水器制造偏差 manufacturing variation 表示灌水器制造精度的参数,为规定工作水头下灌水器样本流量 的标准差与平均流量的比值。
2.1.2 微灌系统 microirrigation system 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道和微灌灌水器等组成的灌溉系统。
2.1.3 滴灌 drip irrigation;trickle irrigation 利用滴头、滴灌管(带)等设备,以滴水或细流的方式,湿润植物根区附近 部分土壤的灌水方法。
separator; hydrocyclone 利用旋流使水和砂粒分离的设备。又称为离心过滤器。 2.1.17 施肥(药)装置 fertilizer (chemical) devices 用于向灌溉水内加入肥料(药)的装置。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一、微灌工程规划1、一般规定。
微灌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与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开展可行性论证;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应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和管网规划布置,规划布置成果应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并提出工程概算;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公顷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公顷的微灌工程,应分为规划、设计两个阶段开展,面积小的可合为一个阶段开展;灌水方式应因地制宜地,可选择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灌水方式。
2、水源分析与用水计算。
微灌工程规划必须对水源的水量、水位和水质开展分析,利用现有水源工程供水的微灌系统,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设计水文年的供水状况,新建水源工程,供水状况应根据来水条件通过计算确定。
微灌工程以小河。
山溪、塘坝为水源时,应根据调查资料并参考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分析计算设计水文年的径流量和年内分配过程线;以井、泉为水源时,应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确定可供水量,无资料时,应对水井作抽水试验,对泉水开展调查、实测出流量来确定可供水量。
微灌水质除必须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⑴进入微灌管网的水应经过净化处理,不应含有泥沙、杂草、鱼卵、藻类等物质。
⑵微灌水质的PH值一般应在5.5〜8.0范围内。
⑶微灌水的总含盐量不应大于2000PPm o⑷微灌水的含铁量不应大于0.4PPm o⑸微灌水总硫化物含量不应大于0.2PPm.3、管网布置原则。
⑴符合微灌工程总体要求;⑵使管道总长度短,少穿越其他障碍物;⑶满足各用水单位需要,能迅速分配水流,管理维护方便;⑷输配水管道沿地势较高位置布置,支管垂直于作物种植行布置,毛管顺作物种植行布置;⑸管道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
二、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1、设备选择。
灌水器的选择应考虑土壤、作物、气象因素和灌水器的水力特性,制造偏差系数不宜大于0.07。
微灌工程技术指南.
微灌工程技术指南目录前言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微灌的特点第二节微灌工程的组成和分类第三节微灌的优缺点第四节微灌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第二章微灌设备与工作原理第一节灌水器第二节管道与连接件第三节控制、量测与保护装置第四节净化设备与设施第五节施肥(农药)装置第三章微灌工程规划设计参数的确定第一节微灌条件下的作物需水量计算第二节微灌的耗水强度与灌溉补充强度计算第三节微灌的土壤湿润比计算第四节设计灌水均匀度的确定第五节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的确定第六节灌水设计工作水头的确定第四章微灌工程的规划第一节微灌工程规划的任务和原则第二节基本资料的搜集第三节水利计算第四节微灌工程的总体布置第五章微灌系统的设计第一节微灌系统的布置第二节灌水器的选择第三节微灌灌溉制度的确定第四节微灌系统工作制度的确定第五节微灌系统的流量计算第六节微灌管道计算常用公式第七节多口出流管道的能量坡度线与压力分布曲线第八节管网水力计算第九节首部枢纽设计第十节沉淀池、蓄水池与镇墩的设计第六章微灌工程的施工与安装第一节施工安装的要求及其准备工作第二节工程施工与安装第三节冲洗与试运行第四节竣工验收第七章微灌工程的管理第一节运行管理第二节维修与保养第三节灌溉用水管理第四节组织管理第八章微灌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第一节投资计算第二节年费用计算第三节经济效益计算第四节经济分析第五节其它经济技术指标计算前言随着世界水资源和能源的紧张,采用节水、节能的农业灌溉技术是本世纪灌溉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继喷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60年代以来,一种新型的灌溉技术___滴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它是目前各种灌溉方法中用水量最省、灌水有效利用率最高的一种,因此受到各国的重视。
随着滴灌技术的发展与日趋完善,已由滴灌发展为包括微喷灌、地表下渗灌和涌泉灌等多种形式的微灌技术。
国际灌排委员会为了交流、促进各国微灌技术的发展,特设立了专门机构……国际微灌工作组。
我国自1974年引进滴灌技术以来,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在辽宁、山东、河北等省进行了较为集中的大面积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节水灌溉课件第五章微灌工程技术
可少的步骤,是保证微灌系统正常运行、延长 灌水器使用寿命和保证灌水质量的关键措施
• 选择净化设备和设施时,要考虑灌溉水源的水
质、水中污物种类、杂质含量,同时还要考虑 系统所选用灌水器种类规格、抗堵塞性能等
微灌系统主要过滤设备与设施
• 拦污栅(筛、网) • 沉淀池 • 过滤器(水砂分离器、砂石介质过滤器、
2.4
• 组成:
它是由Φ4塑料小管和接头连接插入毛管 壁而成
• 特点:
• 工作水头低 •
3. 灌水器的流量与压力关系
• 微灌灌水器的流量与压力关系用下式表
示 q=khx
式中: q—— h—— k—— x——流态指数
• 流态指数x反映了灌水器的流量对压力变化的敏
感程度
❖当滴头内水流为全层流时,流态指数x等于1, 即流量与工作水头成正比
• 筛网过滤器的种类
➢按安装方式分类,有立式与卧式两种; ➢按制造材料分类,有塑料和金属两种; ➢按清洗方式分类又有人工清洗和自动清洗两种类
型;
➢按封闭与否分类则有封闭式和开敞式(又称自流
式)两种
筛网过器
筛网过滤器的组成
➢筛网 ➢壳体 ➢顶盖
叠片式过滤器
• 叠片式过滤器是用数量众多的带沟槽的薄
的供水方、高效的水分利用、广泛的适用 条件以及明显的产出效率,已为越来越多 的用户所接受
果树重力滴灌系统
温室蔬菜重力滴灌
三、微灌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1、微灌的优点
• 适应性强
❖ 主要表现在不要求地面平整就可进行灌溉,能 够适应各种地形条件,尤其适宜在山丘坡地进 行自流灌溉的地方发展
❖ 兼有施化肥、喷农药等功能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条文说明
可行性论证和方案比较 以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微灌工程建设比较复杂 要求有精细的设计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 本条规定微灌工
程灌溉面积在平原地区大于
山丘地区大于
者 应分为规划和设计两个阶段进行 小
者可合为一个阶段进行
微灌包括滴灌 微喷灌 涌泉灌等多种形式 它们有共同的节水 节能 适合局部灌溉的优
点 但也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因此在规划时应根据水源 气象 地形 土壤 作物种植等自然
当利用水量丰富的江 河 水库 湖泊为微灌水源时 微灌系统引取的水量占总水量的比重
很小 所以本条规定可以不作水源供水量计算 但这类水源的洪 枯水位变幅较大 不进行水位分
析就可能使微灌泵站在枯水期抽不上水 或在洪水期有被淹没的危险
微灌对水质要求较严格 因此本条提出要对水源水质进行化验分析 以便采取必要的净化处理
轻质土壤宜选用流量较大的滴头或微喷灌水器 以增大灌溉水的横向扩散范围 粘性土壤宜选 用流量较小的灌水器 以避免产生地表径流
干旱地区选用滴水或渗水灌水器 目的是减少地面蒸发损失 灌水器的制造质量用制造偏差 系数 表示 并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灌水器制造偏差系数
灌水器流量标准差
所测灌水器个数
所测灌水器的平均流量
究所等单位提出的公式更全面合理 且经验证符合国内情况 故本条规范予以采用
计算极限孔数 可以指导管网布置 也可验证毛管是否满足水头偏差要求 在有坡地形条
件下毛管极限孔数需试算确定 可采用附录 中列出的山西水利科学研究所提出的极限孔数计算
式
管道在压力流状态下 一处水力状态发生变化 如人工调节阀门 将使全系统水力状态产
承受冲击荷载的依据 美国塑料管道学会规定 在任何时候的总压力即运行压力加上水锤压力不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一、微灌工程规划1、一般规定。
微灌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与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可行性论证;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应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和管网规划布置,规划布置成果应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并提出工程概算;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公顷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 公顷的微灌工程,应分为规划、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可合为一个阶段进行;灌水方式应因地制宜地,可选择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灌水方式。
2、水源分析与用水计算。
微灌工程规划必须对水源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水源工程供水的微灌系统,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设计水文年的供水状况,新建水源工程,供水状况应根据来水条件通过计算确定。
微灌工程以小河。
山溪、塘坝为水源时,应根据调查资料并参考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分析计算设计水文年的径流量和年内分配过程线;以井、泉为水源时,应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确定可供水量,无资料时,应对水井作抽水试验,对泉水进行调查、实测出流量来确定可供水量。
微灌水质除必须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⑴进入微灌管网的水应经过净化处理,不应含有泥沙、杂草、鱼卵、藻类等物质。
⑵微灌水质的PH值一般应在 5.5~8.0范围内。
⑶微灌水的总含盐量不应大于2000PPm。
⑷微灌水的含铁量不应大于0.4PPm。
⑸微灌水总硫化物含量不应大于0.2PPm.3、管网布置原则。
⑴符合微灌工程总体要求;⑵使管道总长度短,少穿越其他障碍物;⑶满足各用水单位需要,能迅速分配水流,管理维护方便;⑷输配水管道沿地势较高位置布置,支管垂直于作物种植行布置,毛管顺作物种植行布置;⑸管道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
二、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1、设备选择。
灌水器的选择应考虑土壤、作物、气象因素和灌水器的水力特性,制造偏差系数不宜大于0.07。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2020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2020
微灌技术是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利器,也是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微灌技术的重视,微灌工程技术规范也日益完善。
2020年,国家发布了《微灌工程技术规范2020》,为微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了更加全面、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2020涵盖了微灌设备、灌溉区域,以及水源类型、水源水量计算等三大部分。
首先,《微灌工程技术规范2020》明确了微灌的基本概念,将微灌分为简单微灌、一般微灌和普通微灌三种形式,明确了微灌的基本流程,以确保微灌工程的设计质量。
其次,《微灌工程技术规范2020》对灌溉区域设置有特别的要求,强调了灌溉区域的开发、选址、灌溉范围等技术细节。
此外,《微灌工程技术规范2020》还明确了水源水量计算的相关方法,明确了水文参数的基本计算公式,确保了因地制宜的水源供水。
在《微灌工程技术规范2020》的指导下,微灌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首先,《微灌工程技术规范2020》明确了阀门或其他排水设备的设置要求,可有效保障微灌系统的灌溉质量。
此外,规范还明确了微灌系统的施工要求,要求必须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微灌系统的可靠性。
最后,规范还对微灌系统的管理与保养提出了有效的措施,明确了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的要求,保证了微灌工程的正常运行。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2020的发布,为微灌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
了技术支撑,促进了微灌技术的发展,也为新一轮微灌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们应当积极运用微灌工程技术规范2020,规范化施工,做好微灌系统的管理与保养,实现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修复和绿色发展的有效目标。
第4章 微灌技术
• 微灌可在最适当的时间将最适量的水和养分施到 作物最活跃的根系区。
60cm
提高了肥料的利 用率
传统灌溉
P,K
NO3 NO3 NO3 NO3 NO3 NO3
NO3淋失大
微灌
可溶性肥料更有 利于作物吸收
KP PK K P NO3 NO3 NO3
NO3淋失小
微灌是供给作物营养的最有效方式,并能保持土壤良好的物理结构, 可使得作物快速吸收所需营养,比传统灌溉养分淋失率小得多。
长江以南:大棚微灌为主(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低田间劳动 强度),其次为果树微灌。
山东、东北、华北:温室蔬菜、果树微灌并重。
西北:以棉花、果树为主,其次为荒漠化治理、荒山和道路绿化
1.微灌的发展
新疆沙漠公路滴灌
2.微灌的特点
主要优点:省水;节能;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增产幅
度大、品质好;可利用咸水灌溉。
第四章 微灌法
一、概述 二、微灌的类型 三、微灌系统的组成
一、概述
微灌是微水灌溉的简称,它
是利用微灌系统设备按照作物需 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
装在尾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
灌水器(滴头、微喷头、渗灌管 和微管等),将水和作物生长所 需的水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 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 地土壤表面或土层,使作物根部 土壤经常保持在最佳水、肥、气 状态的灌水方法。
1.微灌的发展
我国自1974年由墨西哥政府赠送我国三套滴灌设备开始引进滴 灌技术以来,已有3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4 ~1980 年 ) :引进滴灌设备、消化吸收、设备研 制和应用试验与试点阶段 第二阶段 (1981 ~1986 年 ) :设备产品改进和应用试验研究与扩 大试点推广阶段 第三阶段 (1987 年至今) :直接引进国外的先进工艺技术,高起 点开发研制微灌设备产品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什么是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喷灌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喷灌技术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将水分散成细小水滴,并通过喷嘴将水滴喷洒到作物上的灌溉方式。
喷灌技术具有高效节水、均匀灌溉、降低土壤侵蚀等特点,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灌溉。
微灌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微灌技术是一种通过系统灌溉管路将滴水或者微喷头直接安装在作物根系附近,以小流量、低压力滴灌或喷灌的方式进行灌溉。
微灌技术具有节水、节能、增产、提质等特点,适用于果树、蔬菜和花卉等作物的种植。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的管理规程设计规范1.灌溉制度设计–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土壤水分特性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灌溉制度的参数,如灌溉量、灌溉频次、灌水时间等。
–考虑到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以防止土壤水分过度饱和和农田排泄水的污染。
–根据农田地形和土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喷灌或微灌设备和工艺流程。
2.设备选型与布置–根据农田的大小和形状,合理选择喷灌或微灌设备,并确定设备的布置方式,以保证灌溉的均匀性。
–考虑到设备的维修与更换,布置设备时应保留足够的通道和操作空间。
–针对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参数,如喷头型号、喷孔尺寸等。
施工与安装1.现场勘测与准备–在施工前,对农田进行详细的勘测,包括地形、土壤质地、地下水位等因素的调查和测量,并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
–根据施工计划,准备必要的工程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灌溉主管线与支管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铺设灌溉主管线和支管线,要求管道的材质、规格和安装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保证主管线和支管线的连接紧密可靠,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管道被损坏。
3.喷灌或微灌设备的安装–根据设备的布置方案,在主管线和支管线上安装喷灌或微灌设备,要求设备的安装位置准确、稳固。
–对于滴灌设备,应定期检查滴灌管的通畅性,并确保滴灌孔的均匀和稳定。
运行与维护1.灌溉管理–根据灌溉制度,合理地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确保作物的需水量得到满足。
第四章 微灌理论与技术
特点: 迷宫流道和滴孔一次整体热合成型, 制造精度高; 紊流流态并具有一定压力补偿性,铺 设长度长、灌水均匀; 多个进水口,抗堵塞性能好; 优选材料配方,防腐蚀、抗老化; 降低灌溉设备投资。
(3)微喷头
(4)小管灌水器
小管灌水器—是由Ф4塑料小管和接头连接插 入毛管壁而成的,具有工作水头低、孔口大 和不易堵塞的特点,主要适用于果树和防风 林带灌溉。
內镶式滴灌管—在毛管制造过程中,将 预先造好的滴头镶嵌在毛管内的灌水器。
內镶式滴头——管式
內镶式滴头——片式
薄壁滴灌带—目前国内使用薄壁滴灌带有两种:一种是在 0.2-1.0mm厚的薄壁软管上按一定距离打孔,灌溉水由孔口 喷出湿润土壤;另一种是在薄壁管的一侧热合出各种形状的 流道,灌溉水通过流道以滴流的形式湿润土壤。
滴灌地表与地下滴灌微喷灌渗灌与地下滴灌相似只是用渗头代替滴头全部埋在地下渗头的水不像滴头那样一滴一滴地流出而是慢慢的渗流出来这样渗头不容易被土粒和根系所堵塞最近在国外引进采用废轮胎加工成的多孔渗流管并进行小面积试点但是微孔渗流管的堵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未经长时间试验检验不宜贸然推广微灌系统的分类在整个灌水季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固定不动的
孔口型滴头是靠孔口出流造成的局部水头损 失来消能调节出量的大小。
孔 口 型 滴 头
涡 流 型 滴 头
涡流型滴头是靠水流进入灌水器的涡室内形成 的涡流来消能调节流量大小的。水流进入涡室 内,由于水流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迫使水流趋向 涡室的边缘,在涡流中心产生一低压区,从而 调节流量。
1-毛管壁;2-滴头体; 3-出水口;4-涡流室
缺点:抗外线和抗冻性差,一般不宜直接铺设在地面裸 露使用,最好埋设在冻土层以下使用。
聚乙烯管(PE管)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6.1概述6.1.1微灌及其特点(一)微灌的种类微灌是利用微灌设备组装成微灌系统,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技术。
微灌按灌水器及出流形式的不同,主要有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渗灌等形式。
1.滴灌滴灌是利用安装在末级管道(称为毛管)上的滴头,或与毛管制作成一体的滴灌带(或滴灌管)将压力水以水滴状湿润土壤,在灌水器流量较大时,形成连续细小水流湿润土壤。
通常将毛管和灌水器放在地面,也可以把毛管和灌水器埋入地面以下30cm左右。
前者称为地表滴灌,后者称为地下滴灌。
滴灌灌水器的流量通常为1.14~10L/h。
2.微喷灌微喷灌是利用直接安装在毛管上或与毛管连接的微喷头将压力水以喷洒状湿润土壤。
微喷头有固定式和旋转式两种。
前者喷射范围小,水滴小;后者喷射范围较大,水滴也大些,故安装的间距也比较大。
微喷头的流量通常为20~250L/h。
另外还有微喷带也属于微喷灌系列,微喷带又称多孔管、喷水带,是在可压扁的塑料软管上采用机械或激光直接加工出水小孔,进行微喷灌的设备。
3.小管出流小管出流是利用Φ4的小塑料管与毛管连接作为灌水器,以细流(射流)状局部湿润作物附近的土壤,小管出流的流量常为40~250L/h。
对于高大果树通常围绕树干修一渗水小沟,以分散水流,均匀湿润果树周围土壤。
在国内,为增加毛管的铺设长度,减少毛管首末端流量的不均匀,通常在小塑料管上安装稳流器,以保证每个灌水器流量的均匀性。
4.渗灌渗灌是利用一种特别的渗水毛管埋入地表以下30cm左右,压力水通过渗水毛管管壁的毛细孔以渗流的形式湿润其周围土壤。
由于渗灌能减少土壤表面蒸发,从技术上来讲,是用水量很省的一种微灌技术,但目前使用起来,渗灌管常埋于地下,由于作物根系有向水性,渗灌管经常遭受堵塞问题困扰。
渗灌管的流量常为2~3L/(h·m)。
(二)微灌的优缺点1.优点微灌可以非常方便地将水灌到每一株植物附近的土壤中,经常维持较低的水压力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一、前言喷灌与微灌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其管理规范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设计1. 地形地貌分析在进行喷灌与微灌工程设计时,应首先对地形地貌进行分析,确定水源位置和输水管道布局。
同时要考虑土壤类型、坡度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布局方案。
2. 灌溉面积计算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需要进行喷灌或微灌的面积,并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水量和施肥量。
3. 设备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设备,包括水泵、输水管道、喷头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更新换代问题。
三、施工1. 基础建设在进行喷灌与微灌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基础建设。
包括挖掘沟渠、铺设管道等。
2. 安装设备在基础建设完成后,需要安装各种设备。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设备之间的配合,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3. 调试测试在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测试。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参数的调节,以确保喷灌或微灌系统的正常运转。
四、维护1. 定期巡检定期巡检是喷灌与微灌工程维护的重要环节。
通过巡检,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2. 设备维修在使用过程中,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
此时需要及时进行维修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3. 管道清洗管道清洗是喷灌与微灌工程维护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定期清洗管道,可以防止管道堵塞,确保喷头正常运转。
五、安全管理1. 电气安全在喷灌与微灌工程中,电气安全尤为重要。
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2. 防火防盗在农村地区,防火和防盗也是重要问题。
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喷灌与微灌系统不受损失。
3. 废弃物处理废弃物的处理也是喷灌与微灌工程管理的重要问题。
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总结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范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喷灌与微灌系统的正常运转,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服务。
微灌工程施工方案
微灌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微灌工程是一种通过管道和设备,将水源输送到农田中,进行精准灌溉的技术。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需求,提供适量的水源,从而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灌溉水资源的浪费。
微灌工程施工是实施微灌技术的关键环节,施工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微灌系统的运行效果。
本文将对微灌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施工后的验收要求。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项目论证:在开始施工前,必须先进行项目的论证工作,确定微灌工程的需求和可行性。
要对土地的地形、土质、作物种类和生长季节等因素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制定合理的微灌系统设计方案。
2.环保手续:在进行微灌工程施工前,需向相关环保部门申请环保施工手续,确保项目在环保方面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施工人员培训:施工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微灌系统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4.施工设备和材料准备:准备好施工所需的管道、喷头、阀门、控制器等微灌系统的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过程中有充足的材料供应。
5.施工计划安排: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施工计划安排,并明确施工过程中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6.安全生产措施:施工前要做好安全生产计划,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地面准备:在进行微灌系统的布置前,需先对农田地面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平整土地、清理杂草和垃圾、修复土地等,确保地面干净整洁,有利于微灌管道的铺设和安装。
2.管道布置:根据土地的地形和作物的需求,合理布置微灌系统的管道和喷头,确保每一块农田都能得到充足的水源。
在布置管道时,要注意管道的斜度和坡度,避免出现漏水和堵塞的情况。
3.设备安装:在布置好管道后,需进行微灌设备的安装,包括控制器、阀门、压力表等设备的安装和连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微灌工程规划1、一般规定。
微灌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与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可行性论证;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应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和管网规划布置,规划布置成果应绘制在不小于1/5000 的地形图上,并提出工程概算;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 公顷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 公顷的微灌工程,应分为规划、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可合为一个阶段进行;灌水方式应因地制宜地,可选择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灌水方式。
2、水源分析与用水计算。
微灌工程规划必须对水源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水源工程供水的微灌系统,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设计水文年的供水状况,新建水源工程,供水状况应根据来水条件通过计算确定。
微灌工程以小河。
山溪、塘坝为水源时,应根据调查资料并参考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分析计算设计水文年的径流量和年内分配过程线;以井、泉为水源时,应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确定可供水量,无资料时,应对水井作抽水试验,对泉水进行调查、实测出流量来确定可供水量。
微灌水质除必须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⑴ 进入微灌管网的水应经过净化处理,不应含有泥沙、杂草、鱼卵、藻类等物质。
⑵ 微灌水质的PH值一般应在5.5〜8.0范围内。
⑶ 微灌水的总含盐量不应大于2000PPm。
⑷ 微灌水的含铁量不应大于0.4PPm。
⑸ 微灌水总硫化物含量不应大于0.2PPm.3、管网布置原则。
⑴符合微灌工程总体要求;⑵使管道总长度短,少穿越其他障碍物;⑶满足各用水单位需要,能迅速分配水流,管理维护方便;⑷输配水管道沿地势较高位置布置,支管垂直于作物种植行布置,毛管顺作物种植行布置;⑸管道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
二、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1、设备选择。
灌水器的选择应考虑土壤、作物、气象因素和灌水器的水力特性,制造偏差系数不宜大于0.07 。
《微灌工程技术》课件
这份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微灌工程技术,包括定义和原理、在农业中的 应用、技术的优点和挑战、系统构造、维护和管理以及技术的发展趋势。
项目简介
这一节将为您介绍《微灌工程技术》的项目背景和目标,以及为什么这个项 目非常重要。
微灌技术的定义和原理
了解微灌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包括如何在植物根部提供适量的水分和养分。
学习如何正确维护和管理微灌系统,包括定期检查、清洗和调整喷头。
微灌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望微灌技术的未来,包括新技术和创新,以及对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微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探索微灌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包括作物种植、果园、花卉园艺等。
微灌技术的优点和挑战
探讨微灌技术相对于传统灌溉的优势,以及在实施和维护过程中可能面临的 挑战。
微灌系统的组成和构造
了解一个完整的微灌系统的组成和各个部件的功能,包括管道、喷头、控制器等。
微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滴 灌
2.2.1.2.地表下滴灌 地表下滴灌是将全部滴灌管道和灌水器埋入地表下面
的灌水形式。它与地下渗灌和通过控制地下水位的浸润灌 溉相比,区别仍然是仅湿润部分土体,故称地表下滴灌。
2.2.1.3.微喷灌 将水通过微喷头洒在枝叶上或树冠下灌水方法称为微
喷灌。它与喷灌的主要区别在于喷头压力低、流量小,一 般把水头5~15m、喷嘴孔径0.8~2mm、流量小于240L/h的 微喷划在微灌的范围内。
以及流量、压力控制部件和量测仪等组成。
微 灌 系 统 示 意 图
2.1.1.水源 河流、渠道、湖泊、水库、井、泉等均可作为微灌水
源,但其水质需符合微灌要求。
2.1.2.首部枢纽 首部枢纽包括水泵、动力机、肥料和化学药品注入设
备、过滤设备、控制阀、进排气阀、压力流量量测仪表等。 其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增压并将其处理成符合微灌要求的水 流送到系统中去。
1.2.6.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微咸水资源 实践证明,使用微咸水滴灌,作物仍能正常生长,并
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灌溉季节末 期应用淡水进行洗盐,避免土壤恶化。
1.2.7. 省工
微灌是管网供水,操作方便,劳动效率高,而且便于 自动控制,因而可明显节省劳力;同时微灌是局部灌溉, 大部分地表保持干燥,减少了杂草的生长,也就减少了用 于除草的劳力和除草剂费用;肥料和药剂可通过微灌系统 与灌溉水一起直接施到根系附近的土壤中,不需人工作业。
2.2.微灌系统的分类
微灌系统可按水流出流方式和管道布置的不同形式进 行分类。
2.2.1.按灌水时水流出流方式分类
2.2.1.1.滴灌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或滴灌带等灌水器的
出水孔使水流成滴状进入土壤的一种灌水形式。滴灌水入 渗主要借助毛细管力的作用,在作物根部附近形成饱和区, 并向周围扩散。
微 喷 灌
2.2.1.4.涌泉灌溉 涌泉灌溉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涌泉器形成的小股水
流,以涌泉的方式进入土壤的一种灌水形式。
涌 泉 喷 灌
2.2.2.按毛管在田间布置的方式划分
2.2.2.1地面固定式微灌系统 毛管布置在地面,在灌水期间毛管和灌水器不移动的
系统称为地面固定式系统。其适用于条播作物和果园灌溉。 这种系统安装、清洗、拆卸、检查均较方便,但易损坏、 老化和影响农业耕作。
1.3.3工程投资相对较高 一次性投资较高,与自流灌溉相比运行费用也高,因
此影响了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1.3.4.对管理的要求较高 由于微灌工程技术含量较高,设备较为复杂,因此对
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寿 命。
2.微灌系统
2.1.微灌系统的组成 微灌系统通常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和灌水器
1.微灌 2.微灌系统 3.微灌在中国
1.微灌
1.1定义: 微灌(microirrigation),是按照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
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 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 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1.2.微灌的优点
1.2.1.省水 由于微灌是局部灌溉,减少了深层渗漏和地面蒸发。
2.2.2.2.地下固定式微灌系统 与地表下滴灌类似,将所有微灌设备与器材埋入地下
进行灌溉。优点是不影响耕作,避免了反复的安装、拆卸, 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缺点是不易检查堵塞状况。
2.2.2.3.移动式微灌系统 在灌水期间,毛管和灌水器由一个位置灌完后移向另
一个位置的灌水系统称为移动式微灌系统。按移动毛管的 方式又可分为人工移动和机械移动两种,与固定式系统相 比,移动式系统投资较低但运行管理费用较高。
1.3.微灌的局限性
1.3.1.易引起堵塞 灌水器由于出水孔较小,易产生堵塞,严重时会使整
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报废。因此,微灌对水质的要 求较严,一般均应经过过滤,必要时还要经过沉淀和化学 处理。
1.3.2.可能限制根系的发展 由于微灌只湿润部分土壤,加之作物的根系有向水性,
这样会引水管网的作用是将首部枢纽处理过的水按照要求
输送分配到每个灌水单元和灌水器,输配水管网包括干、 支管和毛管三级管道。毛管是微灌系统的最末一级管道, 其上安装或连接灌水器。
2.1.4.灌水器 灌水器是微灌设备中最关键的部件,是直接向作物施
水的设备,其作用是消减压力,将水流变为水滴或细流或 喷洒状施入土壤。
1.2.4.增产 微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使土壤水分
保持在最佳水平,便于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微喷还可调 节田间小气候,为作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与其他灌水 方法相比一般可增产30%左右。
1.2.5.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 既适用于黏性土壤也适用于沙性土壤,由于是压力管
道输水,所以既适用于平地也适用于山坡丘陵地区。
目前微灌面积较大的国家有印度、中国、西班牙、美国等。我国的 微灌从1974年起步,90年代后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滴灌带和脉冲微灌 设备等生产技术,并在引进、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基础卜研制开 发了灌水器、过滤设备、施肥装置、控制计量装置等,品种、规格 日趋样化和系列化。90年代末,薄壁滴灌带的开发成功使微灌系统 的投资成本大幅下降,带动了应用面积的快速增加,微灌技术的发 展由零星示范转向规模化推广。
一般比地面灌溉省水1/3~1/2,比喷灌省水15%~25%。
1.2.2.节能 微观系统采用低压运行,可降低泵站的能耗,一般工
作压力为50~150千帕,比喷灌低低得多,又因微灌比地面灌 省水,对提水灌溉来说意味着减少了能耗。
1.2.3.灌水均匀 微灌是精确灌溉,全系统能过做到有效地控制每个灌
水器的出流量,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
2.2.2.4.间歇式微灌系统
又称脉冲式微灌系统,工作方式是每隔一定时间喷水一次,此 系统的灌水器流量比普通滴头流量大4~10倍。因灌水器孔口较大, 减少了堵塞,由于间歇灌水,避免了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损失, 但灌水器制造工艺要求高,设备成本也高
3.微灌在中国
微灌技术从20世纪 70年代开始商业化 应用,根据国际灌 排委员会的统计结 果,世界微灌面积 在过去30年间增加 了25倍,2013年达 到1 101.9万公顷, 占总灌溉面积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