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备课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在介绍、报道、回忆邓稼先的众多文章中,此文别具一格。

(一)从内容来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丰厚的文化内涵——例如,中美科学家的文化性格的差异对比;

2.辽阔的历史视野——例如,从“百年沧桑”说起,以“永恒骄傲”作结,中间还穿插着《吊古战场文》的洪荒之感,20世纪中国历史的跌宕起伏(如西南联大的意义,中苏关系的微妙,乃至文革的背景);

3.深重的人生感叹——作者对邓稼先的人生感佩,其实有一个隐形的参照系,那就是作者自己的人生选择和际遇。

1

注意从文体特点把握:本文是一篇散文,不是通讯报道(可以比较阅读顾迈南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不是人物传记(本文并未对传主生平做全面记叙,不是“人物行状”“逸事状”),也不是一般性的记叙文(如小学相关课文)。

1

散文的本质,是作者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因此,本文的解读,不仅是“客观”认识邓稼先,更要注意:这是杨振宁笔下的邓稼先,是一个“主观”的邓稼先。文章的选材与议论、作者所写所感的一切,无不打上了杨振宁个人的烙印。

(二)从写法来看,本文有两个特点:

1.选材与结构上,本文采用了“小标题、横断面”的选材布局方式;

2.语言上,体现了一位具有深厚人文修养的大科学家的语言风格,既有严谨、内敛之处,又有激情难抑之处。长短句交织,独句段运用。用词准确、洗练,又见深厚的人文底蕴。

学情分析提示

(一)语文基础方面:课文很长,生字多,背景复杂。基础薄弱的学生,在熟读课文方面也会有困难。针对这种情况,要做好预习或增加课时,不能因为急于赶进度而让本文的学习“夹生”。

1

(二)内容理解方面:学生在小学可能已经知道了邓稼先,但对他的性格和精神品质认识不深,不能把人物的行为选择和性格特点,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文化背景中去理解;学生会说“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等“概念化”的大词儿,但本文并没有对人物生平进行全面具体的介绍。——对此,必须补充相关的具体材料(例如,“两弹”,对于一个国家到底意味着什么;邓稼先到底做出了哪些重大牺牲,他是在怎样艰难的历史环境中工作的),让具体内容和细节革除教学的“概念化”痼疾。

(三)文章写法方面:学生此前没有接触过这种小标题、横断面式的文章;对文章语言特点的认知,也不知从何认识。——因此,要在六个部分的选材及内在逻辑关系方面,加强教学;要补充“长短句、独句段”的知识。

教学内容与目标

《邓稼先》一课,在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可以提炼的教学内容要点有: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20个词语的理解和积累;《吊古战场文》的文言积累;独句段、长短句的认知;感知全文的“小标题、横断面”的选材结构章法,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模仿;通过若干关键语句的研读,学习“揣摩品味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通过关注几处细节描写,学习“透过细节描写,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断养成“关注细节”的意识,为第三单元的作文“抓住细节”做准备。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梳理全文六部分的逻辑关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邓稼先与杨振宁的人生比较,学习辩证思维;通过学习“如何逐层深入地认识一个杰出人物”、讨论“如何评价和宣传一个人物”,提升思维的严谨性与批判性。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吊古战场文》及第五部分的细节描写(全文最有文学性的部分)。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中美科学家的文化性格差异;理解课文中“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具体所指;了解与课文有关的、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这是文章及邓稼先人生的大背景)。

《邓稼先》一课的教学目标:

作为定篇:读懂作者笔下的人物,从历史背景和文化角度认识他的性格与精神品质;理解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感情;感知本文的选材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

作为样本:梳理六个部分的逻辑关系,训练提要钩玄的技能;抓住若干关键语句,学习“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作为例文:模仿小标题、横断面的选材和布局方法,叙述+议论+

描写的写法,学习“怎样写人”、“怎样写回忆性散文”。

作为引子:做一个“邓稼先”专题,以这个人物为核心,不仅读课文,还要阅读相关文章,阅读背景资料,阅读同时代同行人物的资料和文章,最后写出对这个人物的评论。学习目标:如何认识、宣传和纪念杰出人物;如何历史性地评价人物。在这个专题里,教材中的课文《邓稼先》不需要“讲深讲透”,它的功能在于“引出问题”、“提供资料”。教学设计建议

(一)主干问题设计:

1.全文六个部分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能否互换位置?

2.全文六个小标题拟得怎么样?有什么不同特点?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尝试自己另拟标题:各用四个字或一副对联,来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3.重点阅读第三部分(默读,补充资料,讨论),分析: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文化性格,具有怎样的差异?原因何在?

还可以这样设问:文章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你对这句话有疑问吗?结合上下文,并调动自己的知识,说说作者这么说的理由。

4.重点阅读第五部分(朗读,反复朗读),思考:为什么要特别引用《吊古战场文》与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本部分有哪些细节感人至深?

5.如何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从中看出了作者杨振宁怎样的人生感叹?要求用具体材料和对比方法来分析。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6.本文的语言特点是怎样的?用具体语句说明。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收集邓稼先、杨振宁、奥本海默、两弹一星等人事资料,小组分工(例如,全班分8组,每2组准备同一个题材),准备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介绍(最好有PPT、图片),用评分表看看哪组说得最好。设计意图:一、锻炼学生的信息查找、筛选、整理、表达、合作能力,改变由教师来介绍背景的传统做法;二、用具体、生动的材料,代替“人物词条”式的概括介绍,才能给学生留下鲜活的印象。

2.比较阅读:顾迈南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人民日报》的人物通讯)与本文(个人的回忆性散文)比较阅读,写出两文的差异。

3.观看电影《邓稼先》,活动一:说、写观后感(抓住一点真切感受,切忌说套话、空话);活动二:找出与课文相关的部分,比较电影和散文在艺术处理方面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