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观察
摘要:当前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依然源于世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的供需严重失衡,次贷危机只是偶然的爆发点。只要全球政治一体化依然严重落后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性经济危机必然会长期存在。只有不断完善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政策,加强全球治理,缩小全球贫富差距,维护全球贸易、收支平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才能逐步缓解。
关键词: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分配失衡;全球治理
Abstract: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stems from serious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which is caused by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n the world,the subprime crisis is just a causal factor. As long as global political integration lags far behind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world economic crises must be a long standing issue.Only by consumma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of neo-Liberalism, strengthening global governance,narrowing the global rich-poor gap,maintaining global balance of trade and payments,can the economic crisis be gradually allevi-ated.
Keywords:economic crisis;neo-Liberalism;imbal-ance of distribution;global governance,
一、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导源于分配失衡
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转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及经济危机,致使很多国家至今依然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下苦苦挣扎。此次经济危机:一方面,刺激了贸易保护主义,延缓了全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各国政府扩张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带来全球性的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分配问题,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必然会带来更严重的下一轮危机。对于当前的危机,学者们一般把它归咎于华尔街的金融投资,但这种判断是值得商榷的。金融问题只是一个表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性的分配失衡导致的消费信贷过分扩张,最终因为债务过度形成的多米诺效应。次贷危机只是引爆点,即使没有次贷危机,建立在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美国过度的外债负担两个极端之间的全球经济也必然会最终断裂。因此,对于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使全球化的利益能够在全球各国之间,各国内部之间实现公平的分配,在提高全球合作,全球治理能力基础上逐渐降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
从历史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老问题。早在19世纪下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经济的全球化就已经形成。当时全球化的根本动因是发达国家为了解决生产过剩和资源短缺问题而进行的全球扩张与殖民。西方的全球扩张从客观上促进了技术扩散,使第三世界开始了工业化进程,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也随之不断扩大。随着殖民地的分割完毕,市场扩张受到限制,利润率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生产过剩问题不断恶化,导致中心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毁灭了大量生产力,使过剩问题得到暂时缓解,但只要分配问题不解决,西方的经济危机就难以避免。伴随着20年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过剩问题不断恶化,依靠股市泡沫托起的居民过度消费难以持久,最终导致1929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为了摆脱困境,转嫁危机,寻找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德、意、日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为了避免毁灭性战争的爆发,保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资本阶层做出了战略调整:一方面,通过凯恩斯主义调节宏观经济,完善福利制度,对分配问题进行调整,提高劳动阶层的收入分配份额,防止严重的供求失衡;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出口、海外投资、国外贷款,为过剩的供给寻找出路,并通过消费贷款,刺激居民消费。并且为了在与东方集团的斗争中取胜,资产阶级对工会做出了巨大让步,客观上保证了分配的相对公平。
然而,随着东方集团的衰落,外部威胁的消除,资本集团不再容忍福利制度下的高工资、高税收导致利润率的不断降低,在西方掀起了新自由主义运动,在国内通过减少福利,瓦解工会,降低工资,提高了资本利润率,改善了资本在分配中的份额。在国外,资本集团通过新自由主义的输出,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越来越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通过对劳动力与商品市场的分化,处于垄断地位的资本处于优势地位,导致广泛的社会倾销、环境倾销与人权剥夺,使财富分配进一步有利于资本、不利于劳动。这样,新自由主义导致了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扩大。
二、经济危机是新自由主义全球扩张的必然产物
应该说历次社会危机的总爆发根源在于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球化瓦解了社会主义,形成全球资本对全球劳动的剥削,使财富分配重新出现了严重不公平。然而,持续的市场扩大,全球化的深度扩张为日益过剩的资本和商品提供新的市场,暂时缓解了供给过剩问题。然而,新自由主义:一方面,通过贸易条件恶化、压低直接投资国的原材料、劳动力价格,通过获取各种优惠条件等方式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另一方面,新自由主义通过压低国内工人工资,削减
全球经济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雷信来
(大理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71
2011年6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工人福利,降低社会福利水平扩大了国内贫富差距,贫富差距的全球扩大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断恶化。随着世界范围内市场扩张的结束,剩余产品必须找到新的需求市场,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在古典世界里,供求平衡依赖于外围国家市场的不断扩大,但今天的情况恰恰相反,外围国家的过剩商品依赖于中心国家的最终消费,特别是美国的负债消费,美国的赤字财政。外围国家的剩余商品保证了美国的低通货膨胀,美国的负债消费则保证了世界经济的脆弱平衡。
由于后发国家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国内低水平的生产过剩、需求不足,依赖中心国家市场需求,商品生产以满足中心国家的市场需要为主,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存在巨额的经常贸易顺差,过度的贸易顺差造成贸易条件恶化,陷入贫困化增长,使后发国家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而大量的贸易顺差以美元或美国债券形式存在,极易受到美元贬值的损害。并且由于后发国家分配不均,民主法制不健全,社会不稳定,导致资本外逃严重,而外资企业偷税漏税,利润汇出也造成资本的外流,使后发国家消费进一步萎缩,经济的依附性发展进一步加深。对于中心国家来说,特别是美国,要保持经济平衡,除了消费本国商品外,还要消化后发国家大量的过剩商品,在本国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中心国家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刺激需求。对于美国来说,出口增加与新市场的开拓,投资的增加紧密相关,随着新市场扩张的枯竭,利润率的下降,出口增幅趋缓,并且外围国家80%的人口只占世界20%的消费,还不如美国市场的消费量,因此,美国扩大需求主要靠刺激内需。居民最终消费与收入水平、利率、财富增殖紧密相关,美元的长期低利率,催生房产泡沫和股市泡沫,财富效应与减税政策、金融创新导致居民名义消费能力急剧增加,使家庭负债消费能力提高,而财政赤字也刺激了消费和投资,让美国挺过了2001年的经济衰退。但持续的财政赤子与贸易逆差导致美元不断贬值、利率上升,使地产泡沫与股市泡沫破灭,居民财富缩水,最终导致次贷危机,使居民最终消费能力下降;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大多数国民收入的停滞甚至相对下降,使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长期的财政赤字与减税政策已经使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不可持续,投资则受国内外经济衰退的影响而严重下降。美国需求的减少也导致外围国家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美元贬值与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利润率进一步降低,不断降低的利润率降低投资意愿,导致失业率上升,使外围国家经济状况恶化,债务增加、金融动荡,社会冲突频繁,最终将使出口减少,进口进一步萎缩,形成经济衰退,并间接影响到中心国家的资本与商品输出,形成经济危机的全球负反馈。这样,随着中心国家需求的两根支柱居民消费与政府财政赤子的不可持续,市场开拓与投资的低迷,必然导致全球供给过剩问题恶化,最终形成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当然,中心国家通过贸易条件的恶化与美元贬值转嫁了大部分经济危机,通过廉价的进口维持了收入相对下降的劳动阶层的生活水平,并通过残存的社会福利机制保持社会相对稳定。而外围国家则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美元贬值,原材料价格上涨,贸易依存度过高,陷入贫困化增长甚至经济衰退,最终失业增加,工资率下降,导致社会危机总爆发。
三、缓解经济危机的手段是调整新自由主义政策
当前美国的次贷危机与亚洲各国经济、政治动荡只是全球危机的前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约束资本,缩小全球贫富差距,更严重的全球危机只是迟早的问题。因此,要减少全球经济危机,就必须采取必要的对策:
首先,必须改变初次分配中劳工的不利地位。只有把不同国家的劳工统一在一个世界性的劳工组织之下,才能实现劳动的垄断,与资本垄断相对立,以维护整体劳工的利益,避免被资本分化,劳工之间过度竞争造成严重的劳动贬值,加剧人权危机,降低最终需求,使供需不平衡恶化。
其次,在国内要进一步完善各国的市场体制,打破各种权力与市场垄断,实现公平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分配平等;大力发展义务教育,提高教育的公平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公民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要对新自由主义的分配政策进行反思,在注重效率的基础上更强调公平,进一步完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市场与政府的作用相得益彰,在初次分配比较公平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再分配手段来进一步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再次,必须实行世界统一的环保与能源政策,保障基本的人权,并通过全球转移支付体系纠正不合理的贸易与价格体系造成的全球分配不均,以防止人权倾销、社会倾销、环境倾销造成的全球社会与生态危机,缩小世界贫富差距。
最后,建立全球治理机制,实现技术、资本与财富的全球再分配,缩小世界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维护全球贸易,国际收支的相对平衡,以实现全球共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对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进行合理的全球治理,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进行合理调整,我们才能不断缩小世界各国之间的收入差距,保障贸易平衡与国际收支平衡,逐步减少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王文龙.后新自由主义、后东亚模式与新东亚模式比较[J].国外社会科学,2009,(03).人大复印《理论经济学》,2009,(10).
[2]简新华,许辉.后发优势、劣势与跨越式发展[J].经济学家,2002,(06).
[3]王文龙.后发劣势的理论分析及其意义[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03).
作者简介:雷信来(1976年-),男,汉族,安徽霍邱县人,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大理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
72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