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效 回归生活
实践育人 注重实效
实践育人注重实效漳州八中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始终坚持开展实践育人,让德育回归生活,4月25—27日,学校组织高二年段学生到龙佳生态温泉山庄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锻炼舞台,同学们参观了生态农业园,参加了立体农业实践、果树嫁接实践;在体能拓展基地,同学们勇于挑战双索、三索的高空跨越、绳木障碍、梅花桩、闭目上山、军事体能训练项目;晚上,还参加了篝火晚会;而最后一天的“汇报总结会”活动更是把社会实践活动推向一个高潮。
在离开家的三天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训练、共同体验离家外出独立生活的酸甜苦辣,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创新能力得到发挥,尤其是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环境教育、心理游戏、素质拓展、安全演练、红十字救护培训、感恩讲座等系列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许多在校园里、课堂上、书本中不能学到、不能体验到的新知识、新经验、新挑战和新磨练,让学生感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规划人生,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以业余党校为平台,宣传科学发展观4月30日,漳州八中党总支委员为高中业余党校学员上党课,高一年的全体学员参加了学习。
党课上,副书记、校长刘辉煌同志为学员们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专题报告,报告以生动、活泼、贴近学生成长为内容,为学员们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科学而详尽的指导。
报告中既渗透了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内容,又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入党动机,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并吸收科学发展观思想,规划现在,成就未来。
引导学生科学确定奋斗目标,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实际行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校长还希望学员们除了用自身言行影响其他同学之外,还要在思想和精神上帮扶其他同学,让同学们都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既要发挥业余党校学员的带头作用,又要为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社交网络、娱乐节目、小说影视等冲击着。
这些文化产品看似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也有可能使我们渐渐失去自我本真。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回归生活,就是从表面的虚华回归到生活的真实本质。
这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去体会内心的情感和感觉。
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着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这些美好。
回归本真,就是从表面的伪装回归到自己的真实本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去伪装自己。
这样的伪装是对自我的欺骗,会让我们失去自我真正的价值和人格。
只有回归自身本真,才能真正的发现自己的价值和优点。
首先,我们需要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简单自然。
不要被各种噪音、信息和诱惑所干扰,要保持内心平静和清晰。
让生活变得简单自然,会让我们更加容易体验生活的美好。
其次,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值得我们去关注。
关注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能让我们更加真实地理解生活。
同时也让我们的内心充实起来,保持充满活力。
最后,要真正的接受自己,勇敢地表达自己。
对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有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只有真正接受自己,去发掘自己的价值和优点,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在当今充满声音和信息的时代,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让生活变得简单自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勇敢接受自我,明确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地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
她坚持“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
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她忠实地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忽视学生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 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②轻视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
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小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往往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对道德法规的理解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生面临的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问题也日益复杂多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急需改革创新。
通过将生活实践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法规的内涵和实践,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实践如何影响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以及如何将生活实践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路。
1.2 研究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和法治问题,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生活实践是小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的重要途径,通过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回归生活实践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解决各种道德和法治问题,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生活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应对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当前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回归生活 以情动情 增强实效
创设 生活情境 , 通过尝试 、 观看 、 比较 、 谈感想 等活动 , 让学生从活动中引发体验 , 孕育感悟 , 将 有助于学生获得情 感上的认 同, 认识上的提高。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 中存在着学生不爱上 、教学实效 性差等问题。究 其原 因, 主要是未能从学生 的成长和发展 的 需要 、 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情感 出发 , 知行严重脱节 。本
i ng i n l i f e a nd f o c us i n g o n e mo t i o na l e d uc a t i o n.
Ke y wo r d s c l a s s r o o m t e a c h i n g ; d a i l y l i f e ; e mo t i o n a l t e a c h i n g ; e f f i c i e n c y
摘
要
本 文 就 教 学 生 活 化 、注 重情 感 教 学 等 方 面 对 如 何
生活 化 情感 教 学 实效 性
3模拟 生活情 境 , 通 过角 色扮演 感悟和 升华
案例 : 《 我能行》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 受作 为 自信者应有 的表现 , 我设 计 了角色扮演环节 : 周总理机场迎接尼克松访华。学生主动报 名, 积极性很 高 , 邀 请了多对表演 者进行角 色扮 演 , 活动 中 有 位扮演尼克松 的学生出人意料 地使用英 文进行交流 , 从 容 自如的表现 , 赢得 了掌声 。最后 , 播放视频 , 进 行历史重
文结合一些教学实例 ,谈谈对如何增强思想 品德课教学 实 效性 的几点思考 :
4以情动情 , 让真情涌动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指 出: “ 没有情感 ,道 德就会变成枯燥无 味的空话 , 只能培养 出伪君子 ” 。因此 , 要在教学 中牢牢抓住 思想品德课“ 以情感人 , 以情促人 ” 的学科特点 , 增强思想品 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 彰显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案例 : 《 我爱我家》 这一课 的教 学 目标是 : 让学生感受家庭 的温 暖 、 感受父 母之爱的无私和伟大 。在课堂教学设计时 , 我引用了一个真 实 的事件 : 贵州麻岭风景 区缆车 坠毁事故 。在生死 瞬间 , 父 母用双手把生 的希望留给了儿子 ,奋力 的一举使父母 的爱 在 瞬间凝 固为永恒 ……一边真情讲述 , 一边播 放歌曲《 天亮 了》 。在讲 述结束 时发现学 生的眼睛早已湿润 , 无私而伟 大 的爱感动 了每一颗善 良的心。接着让学生敞开心扉 , 谈谈 自 身的真实故事 , 最后让学生通过 给父母 写感谢 信 、 制作贺 卡 等形式 , 把 自己的感动和感 恩化作一件件精美的小礼物 , 进 步转化为实际行动 。 巧用 案例 , 抓住情感 的缰绳 , 引发 “ 心灵 的颤动 ” , 爱 家 爱父母 的情感油然而生 , 内化并转化为行动。学会运用情感 教学方法 , 用真情 唤起学生 的情感 , 学生 真情流露 , 课 堂真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现代社会充斥着信息的泛滥,人们似乎被无休止的忙碌和追求着,渐渐远离了本真的生活。
对于很多人来说,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已成为一种向往。
那么,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意味着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时刻处于压力之下,难以找到片刻的宁静。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就是要我们停下步伐,静心思考,找回内心的平静。
不再追求物质的张扬和外在的繁华,而是更多地关注内心的需要,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认真体味生活的美好。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意味着注重身心的健康与平衡。
现代社会的繁忙与应酬让我们失去了对身心健康的关注,逐渐产生了各种疾病和不适。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就是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注重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保持身心的平衡。
不再为了功利而过度劳累,而是要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为更好地生活做好准备。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意味着重新认识和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浅薄和虚拟,我们往往更愿意与手机和电脑交流而不是与真实的人交流。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就是要我们重新回到现实中,与身边的人建立真诚的关系。
重拾亲情、友情和爱情,用真实的情感去感受和体验人际关系的美好。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意味着追求内在的满足与幸福。
现代社会人们过分追求物质和外在的成功,但往往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就是要我们追求心灵的满足和真正的幸福。
不再为了金钱和地位而不择手段,而是更加重视自己内心的声音和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并不意味着返朴归真,干涸于传统,而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找到自己最真实的生活方式和追求。
它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每一天,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并与自己的内心深度连接。
只有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我们才能真正找到生活的平衡点,拥有更加有意义和幸福的人生。
让我们一起追求回归生活,回归本真的目标,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的必要性及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的必要性及策略作者:李洪祥严癸红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1年第04期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初中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非常重要。
生活世界是学生品德发展的本源,是学生确立生活信念和获得发展的内驱力,回归生活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道德与法治学科实现教学回归生活,教师要在课堂中再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的过程中发展品德,提高能力,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引领成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生活世界是学生品德发展的本源,是学生确立生活信念和获得发展的内驱力。
教育是在生活中实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回归生活。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的必要性(一)回归生活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源于生活。
在人类社会早期,教育与生活是一体的,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就在生活之中。
随着社会分工的演进,教育变成了一种专门化、学校化、社会化的活动,教育效率大大提高,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分离。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教育是为了“使人成为人”。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
教育应该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生存能力、珍爱生命、懂得生活的人,即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让教育回归生活。
只有真正地回归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面对生活、走近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脱离生活,必将变成无源之水。
因此,回归生活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德育回归生活,价值引领方向 ——兼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实效性之课堂教学策略
德育回归生活,价值引领方向——兼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实效性之课堂教学策略摘要:现如今,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尽管体现了新课改以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但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普遍还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初中道法课的德育实效性相对较低、“立德树人”徒有虚名。
因此,广大初中德育课教师需要不断创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
一方面,要有目的地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有价值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根据教学的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站在学生思维的角度,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此推动课堂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品德的和谐生成,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价值和德育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生活;价值;实效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但长期以来,我们在德育认识和实践上存在一定问题,突出表现在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把德育从人们的生活中剥离出来,割裂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人的道德是根据个体生命的经历、经验、感受和体验不断生成。
人们是为了生活而提升、改善社会的道德,培养发展个体的品德,并不是为道德而道德。
因此,德育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
总之,品德的培养所遵循的是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
作为初中生德育主渠道,德育的“关键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地修订或修改,如今已经不是“假大空”的抽象理论和“目中无人”,而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集中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因此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也一定要回归生活,着力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有价值的生活情境,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现代社会,人们日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追逐着物质和金钱的诱惑,逐渐远离了内心的本真。
生活的本质并非在于追求物质的堆积,而是在于回归生活本真。
回归生活,首先是要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多数人的生活节奏过快,每天忙于工作、应酬、社交,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繁忙的日程安排常常让人们疲惫不堪,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回归生活就要找到平衡,在追求事业成功的也要给予自己足够的休息和放松的时间,给自己创造一个自由而愉悦的空间。
回归生活,还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在物质主导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名利,而忽略了对内心的满足和价值的追求。
回归生活的本真就是要摆脱物质的诱惑,重拾对人文、精神和情感生活的关注。
只有把注意力放在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感受和交流上,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回归生活,更要关注身心健康。
现代社会的高压生活方式常常导致人们身心俱疲,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人们应该放慢生活的脚步,重视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也应该关注内心的健康,学会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回归生活,还要重视家庭的价值。
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和事业,家庭的陪伴和关心逐渐变得次要。
家庭是一个人最温暖和安心的港湾,重视家庭关系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幸福和满足。
回归生活就要为家庭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享受亲情的陪伴。
回归生活,还要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生活方式的成本是环境破坏和资源耗竭,人们应当反思自己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采取节约和环保的措施。
回归生活意味着选择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是当代社会人们亟需思考和行动的课题。
只有从快节奏、物质追求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价值和目标,重视身心健康、家庭关系和环境保护,才能找回生活的本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让我们一起回归生活,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是一种追求真实、简单、纯朴的生活方式。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追求物质的同时,往往失去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回归生活,就是要回归简单、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重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回归生活,首先就要回归本真。
这里的“本真”,不仅指真实、诚实,更体现了一种专注、专一、专业的态度。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总是被各种信息和诱惑所包围,难以集中精力,难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回归本真就是要摒弃这些干扰,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专心做到最好。
回归本真,才能在复杂的生活中找到一份真正的自我,才能跳出功利和虚伪的桎梏,寻找到真正的内心安宁和平静。
回归生活,还需要摒弃繁琐和浮华,追求简单和实用。
简单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浪费和消耗,降低生活成本,更能让人们消除杂念、放松心情。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总是容易陷入繁琐的生活中,渐渐失去生活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回归生活就是要拥抱简单,从生活细节中慢慢发现美好,选择实用的物品,从容处理琐碎事务,让自己的生活得到减负和美好的提升。
回归生活,更需要把目光重新放在身边的人和事物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现代人往往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和成就,忘记了现实中存在着互助和共同成长。
回归生活需要关注家庭、朋友、邻里间的关系,分享经验、快乐、苦痛,满足彼此的需求。
此外,回归生活还需要关注环境、社会、自然等方面的问题,用行动保护环境、关注社会公益、回归自然等方式,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回归生活,需要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确保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能够真正符合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价值。
回归生活需要回归本真、追求简单、关注社会和环境,带给自己和他人一个平和、愉悦、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开创一个全新、美好的生活方式。
回归生活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的实效性
以下几 方面进 行 了探 索 。
一
、
创 造 生 活 情 境 。营 造 快 乐 的 学 习气 氛 ,体 现 学 科
助 合 作 学 习 中 。每 个 学 生 不 仅 要 积 极 主 动 地 、 坦 诚 地 用 语 言 、文 字 、图 示 或 实 物 等 方 式 向 小 组 同 学 展 示 自 己 的 学 习 成 果 与 体 验 .还 要 虚 心 接 受 老 师 和 同 学 各 自特 有 的 见 解 、方 法 和 策 略 ,要 真 诚 与 之 进 行 质 疑 、辩 论 、评 价 ,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每 个 学 生 在 合 作 学 习 的 人 格 相 遇 、 思 想 碰 撞 、 心 灵 沟 通 、 方 略 研 究 过 程 中 , 都 要 依 据 自 己 的 智 能 储 备 、生 活 经 验 和 学 习 方 式 对 合 作 学 习 的 各 方 参 与 进 行 评 价 、选 择 与 分 享 ,并 与 自身 的 智 能 结 构 进 行 新 的 组 合 、 调 整 和 建 构 .体 验 并 内 化 成 真 正 属 于 自 己. 学 习 建 构 。 的 开 展 合 作 学 习 ,在 自学 、讨 论 、 社 会 调 查 实 践 等 活 动 中
课 程 建 构 的 基 础 。 因 此 .当 前 的 思 想 品 德 课 改 革 的 重 要 ” 内 容 是 使 思 想 品 德 课 教 学 来 源 于 生 活 ,又 回 归 于 生 活 , 成 为 生 活 的 提 炼 , 营 造 出 充 满 和 谐 生 活 气 息 的 课 程 。 笔 者 从 事 初 中 思 想 品 德 课 教 学 十 余 年 ,基 于 以 上 认 识 ,从
回归生活的德育课
超越课堂回归生活——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实效性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整个德育课教材过于偏重编者的主观意志、忽略学生接受心理;教学目标离学生思想实际太远、要求太高。
不少教师说:“教学目标要求的规定偏离,教学任务偏多,致使德育课负担偏重,目标要求与实际教学效果差距较大,结果是教学内容学一遍,目标要求未兑现”。
此外,认为教材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教材习惯于追求大而全的框架结构、理论观点的完整性,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呆板”。
2、受社会上淡化政治的影响,德育课教学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近年来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已严重危害德育课导向作用的发挥,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长期尚未得到根治的腐败现象以及格调低劣的书刊、网络信息等,严重地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加上多数教师备新课的工作量大,对学生的内心思想缺乏了解,心理上缺乏沟通,使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
教师讲授时虽大费口舌,但由于不能对学生思想上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因而有时非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有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学生反映“德育课讲的内容与社会现实反差较大”。
正是由于学生思想中的“问号”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解答,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对德育课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一些错误观点。
3、受“应试”模式的影响,一切为各类考试服务,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大大降低了德育课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能发挥德育课应有的教育功能。
二、回归生活的德育课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变迁,信息爆炸及知识技术的迅速推陈出新,传统的靠背诵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为了适应快速的变迁,人们在学校除了学得基本知识外,更需要有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各种生活挑战及工作所需的能力。
注重工作实效
注重工作实效首先,要注重工作实效,就需要明确工作目标。
无论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都需要我们清晰明确,以便我们在工作中有所依据,不至于盲目地进行工作。
在明确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工作。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做到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避免因为工作安排混乱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其次,要注重工作实效,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要注重团队合作,善于沟通协调,团结同事,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
另外,要注重工作实效,就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的高低。
只有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做到工作与生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最后,要注重工作实效,就需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好的工作成果。
同时,要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要注重工作实效,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善于团队合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工作中注重工作实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好的工作成果。
注重工作实效
注重工作实效
首先,注重工作实效意味着要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在工作开始之前,我们需
要明确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是什么,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
只有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避免盲目性和浪费时间的情况发生。
其次,注重工作实效需要合理规划工作流程和时间。
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规
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避免工作中出现的混乱和拖延,确保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另外,注重工作实效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工作中,往往需要
和其他同事进行合作,需要与上级、下级、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工作,避免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注重工作实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工作内容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工作的变化,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注重工作实效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合理的时间管理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时间的浪费和拖延,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注重工作实效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
只有注重工作实效,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发展目标。
希望大家都能够认识到工作实效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为个人和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是指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回归到真实的本我状态。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学习、社交等各个方面都向人们施加巨大的压力和负担,而且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整个社会都处于一个浮躁和功利的状态。
这样的生活方式虽然能够让我们获得表面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但却很难让我们真正幸福快乐。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就是要让人们远离虚假和浮躁,回归到真实的本我状态。
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被外界因素所左右。
回归生活,我们可以从食物、睡眠、运动、娱乐等方面开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为自己创造一个健康、舒适、自然和放松的生活环境。
回归本真,就是要我们清理自己的心灵,摆脱心理上的虚假和妄想。
我们要摆脱对物质的贪婪,追求心灵上的富足和自由。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我们拥有的东西,并且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感激之情。
同时,回归本真也要让人们远离那些虚伪的社交和名利之争,重要的是我们要真实地面对自己和他人。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也意味着我们要以身作则,像孩子那样去看待事物。
我们要保留自己内心的童真和单纯,学会放慢脚步去欣赏周围的美好和感受生命的灵动之美。
回归本真,让我们可以更加敏锐和细致地感知周围的事物,并且更好地沟通和互动。
最后,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是我们应对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和追求生活质量的必要态度。
这需要我们深刻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学会珍惜和感恩。
当我们真正回归到本真的内心和自然的生活状态,就能够真正享受到人生的美好与幸福。
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在当今社会,无论我们是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期望自己能过上好的生活。
但是生活质量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社交关系、健康状况等等。
我们可能无法掌控所有的因素,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以下为一些建议。
一、提升职业技能我们的职业生涯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职场上的成功和满意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也能让我们在职场中更加自信。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课程、讲座等方式来提升技能。
此外,建议我们抱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去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动态。
为此,阅读相关的书籍、杂志、文章、博客等教育性内容是非常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积累更多知识帮助你解决问题,赢得面试机会和升职加薪的机会,进而提升你的生活水平。
二、关注健康健康是我们生活之本,只有身体健康了,才有可能真正享受生活。
为此,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持健康。
例如,定期进行全面体检,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
此外,我们还应注重锻炼身体。
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以是慢跑、瑜伽、游泳等等,长期坚持锻炼有助于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
三、发展兴趣爱好在工作之余,有趣的爱好和活动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加我们的幸福感。
可以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文学、音乐类社交俱乐部,参加活动,结交朋友,扩大自己的兴趣圈。
同时,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我们也可以锻炼自己应对压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和谐平静。
四、积累财富与健康一样,财富也是我们的重要支撑。
如果你越来越困难而不得不四处借钱,那样的日子毫无疑问是令人沮丧、压抑和痛苦的。
因此,我们应该有效地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循序渐进地积累财富。
节约开支是其中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生活开支来省下一些开支,这样在应付各种开支的时候,我们的压力就不会太大。
融入生活联系生活回归生活
生活,是每个人所必须经历的一件事情。我们从出生到逝去,都要不断地面对生活的考验。生活中有喜有忧,有得有失,有忙碌有闲适。我们常常感到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很难让我们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而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融入自己的生活并联系回归,成为最近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
首先,融入生活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得知道并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我想这就是回归自然。忙碌的生活让人们把自然界的美好与自己拉开了距离,我们应当正确会是自然世界中尽情享受空气、天空和绿色草坪。当你再次感受到花的芬芳和草的香味,你就好像又回到了童年一样的美丽幸福。选择设置桌椅在户外或者行走或休息在树林中,每天呼吸五分钟新鲜空气,每天都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和小愿望,并热情去迎接它们,让生活充满乐趣,也许这就是融入生活的一部分了。
其次,联系生活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事情之一,让自己对生活充满感激。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生活中的细节和点滴,而这些细节和点滴,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有很多小小的美好,可能是一缕阳光,可能是一丝微笑,也可能是一句赞美。我们应该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体验点滴的温馨。比如:早晨起床,感受阳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温暖,感受鸟儿的欢唱。和家人吃饭时,多关注一下家人的情绪,和他们聊天,也可以说说一些暖心的话语。感激生活,并联系生活,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做到的。
最后,回归生活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目标。现代社会的发展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我们追求事业的成功,追求物质的丰富。但是,当我们把一些本该属于我们的东西失去后,我们才知道那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回归生活,不是要我们彻底放弃物质的追求,而是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坚持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心灵的追求。我们要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识得自己的追求和意愿,遵循内心的自然,不追求繁华的外表,而是找到一种内在的美好,把握当下的美好。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似乎变得更加复杂和忙碌。
我们沉浸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世界中,追逐着名利和物质享受,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远离了内心的真实和本真。
我们需要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找回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
回归生活,意味着摆脱虚无的追求,回归简单的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我们被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干扰所困扰,我们为了名利和物质不断努力奋斗,却忽略了生活本身的美好。
回归生活,意味着学会放慢节奏,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我们可以尝试种植一些绿色植物,享受阳光的温暖和花朵的芬芳;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品味一杯香浓的咖啡,感受生活的馨香;我们可以与家人朋友相聚,共享天伦之乐,感受生活的温情。
回归生活,让我们重新与自然和生活接触,发现生活的真谛,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回归本真,意味着找回内心最纯真的自己。
在现代社会,我们为了迎合社会的要求和他人的期待,常常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迷失在表面的光鲜和虚假之中。
回归本真,意味着学会保持独立思考和坚定立场,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我们可以尝试有意识地沉淀心灵,找到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保持与自己的对话,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激情。
回归本真,意味着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拥抱自己的真实面目,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实。
只有找到内心最真实的自己,我们才能够真正获得幸福和满足。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是当下社会亟需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在面对繁杂的生活和巨大的压力时,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回归内心的方式,让自己重新与生活和自我相联。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冥想和瑜伽来沉淀心灵,以求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我们可以尝试减少对物质的追求,让自己更多地沉浸在精神和情感的世界中;我们可以尝试走出室内,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
只有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我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当我们回归生活,回归本真之时,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回归生活 尊重体验 落实实践
回归生活尊重体验落实实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趋向。
”作为小学课程,它所要回归的当然是儿童的生活。
课程和教材以生活为其取向,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是该课程的性质,它所追寻的是一种真实的教育。
其教学有效地体现在“回归生活、尊重体验、落实实践”上。
一、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真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首要特征。
儿童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构建生活情境,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感悟。
教师应抓住时机,审时度势,先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再回到课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教学辽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各种规则与安全》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跳绳比赛”的游戏,男生、女生各派10名参加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跳绳,男生组给50秒,女生组给1分钟,谁跳得多的小组获胜。
没参加的同学认真观察游戏,然后我说,大家都知道,女生跳得多,女生获胜时,男生急得大声说:不公平……然后大家给游戏制定规则,再按规则重新玩游戏。
学生从游戏活动中体验、了解到了规则。
再结合书中的“小老虎在行动”内容,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规则。
之后,我顺势引导,游戏有规则,规则还会在哪里呢?这样把活动引向生活,拓展延伸了教育功能,为第二课《违背规则的后果》做了准备。
而在第二课中,我设计了“小小辩论台”的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辩论规则的重要性,将学生对规则作用的理解贯穿于活动之中,从而在活动中认识、感悟“规则有什么用”的道理。
这种回归生活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并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它不同于外加的、灌输式的道德说教,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回归生活:高校道德教育的科学运作
回归生活:高校道德教育的科学运作刘卫华(山东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单县 274300)摘要:实效性低是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根源是道德教育与生活脱节。
生活德育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激发道德需要为原则,以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建设民主化、师生情感联系生活化、校园文化特色化推动高校道德教育的科学运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回归生活;道德教育;科学运作中图分类号: G40 012.9 文献标识码: AReturn to Life: Scientific Provision of College Ethics EducationLIU Wei-hua(Heze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Household Services, Shanxian, Shandong 274300)Abstract: Low effectiveness is a major problem in China’s college ethics education. Its primary cause is the divorce of ethics education from real life. A truly meaningful ethics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students-life experiences, guiding them in applying ethic principles in daily situations, forging constructiv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and building a healthy campus culture.Key words: return to life; ethics education; scientific provision一、问题的提出“德性成了教室里谈论的东西,而不是需要力行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实效回归生活
发表时间:2017-12-05T14:06:12.02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9期(上)作者:冯绍全[导读] 在这一次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
(广安市广安区石笋镇第一小学校广安 638000)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
之所以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花了大
力气,但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
因此,这一次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加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这一次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
而要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师注重细节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
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注重细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关注生活,细节入手
相信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是深有感触。
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
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境界,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而“天时地利人和”并非可以信手拈来,只要有一点时机的不成熟,都会导致失败。
新接班,我发现学生爱关注身边的“坏人坏事”:某某骂我打我了,某某洗手没关水龙头……但是他们不会发现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某某安慰了同学、照顾了同学……孩子们不会发现身边的好事,不会寻找身边的快乐。
于是,我针对这个现象开展了“分享快乐”的活动。
我打印了一张表格,每天利用谈话课时间请孩子们把自己发现的能带给大家快乐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凡是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同学以及事例中涉及到的令大家觉得快乐的人物都在表格里,他们的名字后面打上红五星。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乐在其中。
有几次没有分享快乐,他们就追着我问:“今天什么时候分享快乐?”、“今天还没分享快乐呢!”……正确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品德培养中最基本的,与其做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人,不如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
三、以身作则,细节导行
记得在师范读书时,老师曾在课堂上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是一个态度非常认真的老师上课,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卡片都准备妥当了,上课的时候,却一边贴卡片,一边随手把双面胶的废纸丢到了地上——再精彩的设计,在这一刻,全部一文不值了。
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毁了你精心设计的课堂。
当时我们一笑了之,但我心里一直牢记着这个事例,从此,就特别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
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
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
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
礼貌用语十个字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运用起来却总不是那么的顺利。
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光靠老师教会十个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真正学会就要真实地运用。
四、道德形成,细节升华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班级学生,乃至一个学校的学生,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的直接体现。
道德的形成不一定是看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细微之处见大局。
这天我班体育课,老师安排学生进行小型竞赛。
看得出孩子们兴致很高,叫我感动的并非精彩的比赛场面,而是有一组同学赛完后时,非常真诚地、由衷地对下一位同学说:“加油!加油!”这完全是他们自发的,没有教师刻意地教他们这么去做,也没有人引导或者提醒他们,他们就这么做了。
自然而然的,没有丝毫的做作或矫情。
这令我又想到了课堂上他们给予进步同学鼓励的掌声。
那也是他们自发的,我没有规定或说要求他们鼓掌,他们就这么做了。
我欣慰,我骄傲!因为这是我们班的孩子。
也许他们不是很聪明伶俐,也许因为家境的缘故,他们很多地方都不如优越家庭出来的孩子:不如他们见多识广,不如他们灵牙利齿,不如他们乖巧世故……但我可以骄傲地说:他们的纯真善良,是最值得我骄傲的!在这个飞速发展又浮躁的社会,这样的感动曾经被人们忽略甚至抛弃,当人们再次回头来寻时,是多么迷惘。
忽略它容易,寻回它难哪!我们的孩子们从小也缺乏这种关注和感动,在成人的竞争中,他们也学会了竞争。
竞争固然重要,但是,是否还有像学会为他人加油这样更重要的东西值得人们去追求?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我们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其实是贵在坚持,把习惯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重视习惯的力量。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仅仅知道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
从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处着手,小到离开座位放好凳子(自动翻起的椅子用手挡一挡);踩过的椅子记得擦干净(最好踩自己的椅子);下雨天乘车逛超市记得带个塑料袋盛起来,避免把伞上的水弄到别人的衣服上……从细节入手,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