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评析

合集下载

《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

浅析《故事新编》摘要: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巨匠。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从思想,文化方面为后代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也给予了文学爱好者犀利的思想和反省自身的镜子。

本文对鲁迅著名的小说作品《故事新编》进行分析和解构。

第一部分先从整体上讨论鲁迅对于八篇故事编排所做的处理已经背后的用意,揭示他暗示的小到个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大到整个人类历史的循环,一起感受整体把握作品后所受到的启示。

第二部分从作品中八篇故事对于传统故事中神化的仙人,圣人等等的改编和重新创造的具体分析展开,揭示出由各种思想产物下的社会人构成的人生百态。

本文将由《故事新编》谈及鲁迅关于生命历程的认识和感悟,并以新编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读者勾勒出鲁迅所体验到的、整个民族由来已久的民众生活百态。

关键词:鲁迅故事新编生命历程生活百态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这位文学大师眼中,中国内忧外患地艰难爬行着。

他的小说以独到的洞察和看穿一切的慧眼而著称于世。

作为备受学界关注的《故事新编》,是研究鲁迅文学思想和爱好鲁迅之文笔的读者不能避而不谈的重点之作。

而历来人们对于这部作品是否为小说意见不一。

既然是故事,也取材于古代中国的许多传说神话和民间故事,就必然脱离不开故事的脉路和基本要素,即使实际上鲁迅已经对其做了在我们看来根本性的改变,即故事所要传达的鲁迅“当下”的思想内涵和民族忧患意识,但其依然可以称之为小说。

它具备小说的虚构性或者说很含蓄隐晦的一种虚构性。

即使有的篇章更多的是感受的某种记录。

“其中也还是速写居多,不足称为‘文学概论’之所谓小说。

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1]所以既然是“信口开河”至少不能当做其他文体。

不管怎么说,《故事新编》反映出鲁迅足足十三年的现实体验,是对其内心感受的流动性积累,甚至对于总结他更久之前的生活感悟和对人生百态的洞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故事新编》也成为我们敬畏地试图走近这位文学大师的途径。

《故事新编》的古希腊神话悲剧意识解读

《故事新编》的古希腊神话悲剧意识解读

《故事新编》的古希腊神话悲剧意识解读《故事新编》中的古希腊神话呈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

其一,故事中的人物生活在神与人、命运与自由、爱与死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中,深受悲惨命运的摆弄。

比如,提塞斯为了拯救父亲而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伊卡洛斯因为遵从父亲的指示而坠入大海,欧律狄刻和伊底癸斯为了为自己的子女报仇而不惜杀死自己的亲人,这些都展现出人与命运的冲突和无奈。

其二,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导致悲剧结局,展现出人类的弱点和悲观的人生观。

比如,潘多拉打开了希望之盒,释放出了所有的灾难和痛苦,阿基里斯因为自己的傲慢而被击败,大众在审判谁是最美时出现了无尽的争吵和矛盾,这些都表明了人类的脆弱和自私。

其三,故事中的人物常常通过死亡来解脱痛苦,展现出对命运的绝望和对死亡的渴望。

比如,奥德修斯在回家的路上经历种种艰辛和磨难,众神丝毫没有给他减轻困难的机会,只有死亡才能给他一个解脱。

在这些故事中,死亡成为悲剧结局的必然,也成为了对现实的逃避。

综上所述,故事中的古希腊神话体现出悲剧意识,表达了人与命运的冲突、人性的弱点和对命运的绝望,反映了古希腊人生观和文化价值观。

论鲁迅故事新编[推荐五篇]

论鲁迅故事新编[推荐五篇]

论鲁迅故事新编[推荐五篇]第一篇:论鲁迅故事新编浅析《鲁迅新编》的儒道墨家思想摘要:《故事新编》自1936年问世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受到众人的赞叹,全书收录8个故事,每个故事以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或历史小故事作为基础,进行了续写或者改编,充满了迷离与奇幻的色彩,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结合,其中《采薇》、《非攻》、《起死》、《出关》涉及了儒家、墨家、道家的思想,因而本论文将会对《故事新编》中的作者对待儒家、道家、墨家思想的态度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儒家道家墨家故事新编鲁迅这8篇故事的创作前后经过了十三年的时间,创作时期正是中国社会生活动荡不安的三十年代,中国人民经历了军阀的统治和割据,各地区战乱连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时鲁迅用犀利的笔和尖锐的思想批判了现实社会的残酷不堪和人们思想的混乱。

在《在故事新编》中涉及到儒家、墨家、道家思想的有《非攻》、《采薇》、《出关》和《起死》。

《采薇》写武王伐付,伯夷叔齐因“义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的故事。

鲁迅选择这段历史,着重地批判了一些小知识分子的消极抵抗的软弱和无力,展现了消极抵抗是没有用处的,最后只能像伯夷叔齐一样退无可退。

《出关》写老子西出函谷的故事。

《出关》描绘老子和孔子的对话,西行途中的遭遇,通过生活细节的渲染,批判了老子处处退却的落寞的心情。

《起死》以《庄子·至乐》篇中一个寓言为主,以生动有趣的对话,彻底地宣告了“齐物论”的破产,证实虚无主义本身也终于只能落得一个虚无的下场。

民族失败主义的思想在“九一八”以后相当泛滥,由于知识分子中的消抗、逃避斗争以至虚无主义应运而生。

而《非攻》,描写了一位反对战争,提倡和平的正面的人物形象。

文中的墨子代表着中下层的人民的利益,他为了“兼爱”“非攻”的理想不惜奔走相告,劝阻各国的大王避免战争,充分反映了鲁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在这四篇故事中,儒家、道家、墨家思想时刻渗透其中,作者也借助文章中的人物以及设置的故事情节表达了他对这三家思想的态度。

浅析鲁迅《故事新编

浅析鲁迅《故事新编

浅析鲁迅《故事新编•奔月》1926年秋天,鲁迅从北京到厦门,住在面对大海的石屋里。

由于学校陈腐的空气使他感到失望和厌恶,他不愿想到目前,于是便写了怀古意义上的《奔月》。

《奔月》主要不是写奔月的嫦娥,而是以嫦娥的丈夫羿为主角。

羿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以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存在。

他上射十日,下射封豕长蛇,气宇轩昂。

但在鲁迅笔下,并没有正面叙述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的英雄事迹。

而是着重写他对妻子嫦娥的体贴和关心,展示出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

小说中的羿,早就得了飞天良药,但他不愿抛下嫦娥独自飞升,就和嫦娥一起过艰苦的日子。

他每天跑三十多里的路,只为了让嫦娥过得好一点。

并且由于早期无节制的打猎导致现在动物要灭绝,而羿也因没有好的野味给嫦娥吃深感内疚。

“总是觉得嫦娥脸上仿佛比往常黄瘦些,生怕她生了病”。

为了嫦娥一句“你不能走的更远一点么?!”,他不吃早饭就出发去打猎,慌乱中错射了老太婆的母鸡,连中饭也赔了进去,只得饿肚子。

更令羿难受的是,老太婆轻信谣言,骂羿是骗子。

在回家的路上,正当他无聊彷徨时,还遭到忘恩负义的弟子逢蒙的拦路攻击,差点丧命。

然而,他历尽艰难与诽谤带回了老母鸡,满以为可以博妻子一笑,谁知道贪图安乐的嫦娥早已偷食仙丹,独自飞升上天去了,羿反被无情的抛弃。

羿对妻子和学生都是一片诚心,可是回报他的却是欺诈与背叛。

剩下他一个人在孤独、寂寞。

痛苦中经受精神与生活的折磨。

但他并不灰心失望,一怒之下,又拿起弓箭来射月,还准备服仙药追上月宫。

在这篇小说中,真挚与奸诈,忘我与自私,善良与邪恶,构成了鲜明对比,作者通过羿的遭遇,对逢蓬之流进行辛辣的嘲讽与鞭笞,对嫦娥也给予批评。

同时鲁迅把神话与现实糅合在羿的形象上,落寞的英雄身上多少有他自己的影子。

如所周知,《奔月》是在鲁迅与高长虹的论战中产生的。

早起高长虹利用鲁迅威望往上爬;后来鲁迅前往厦门,再无发法利用,便对鲁迅大肆攻击,并借此提高自己。

论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论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论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创作概况:从“五四”后便已开始的历史题材的创作,这时尤在短篇小说领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最重要的成果当是鲁迅的《故事新编》。

这部集子出版于一九三六年一月。

它的性属新历史小说,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其中《补天》原名《不周山》,写于一九二二年,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历史小说。

《奔月》、《铸剑》两篇是一九二六、二七年所作。

其余《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均作于三十年代。

二、思想内容:鲁迅写《补天》“不过取了旨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

”实则通过女娲捏土为人和炼石补天,描绘了艰辛劳动的雄奇瑰丽的情景,歌颂了创造的伟大。

他在女娲两腿间增添了一个小丈夫的形象,讽刺封建卫道者,自认为这是“油滑”,但也增加了作品针砭时弊的特色。

到《奔月》,讽刺的色彩更重了,它借勾划逢蒙的丑恶嘴脸,鞭挞那些忘恩负义、趁火打劫之徒。

同时也写出了羿落寞孤寂的难堪处境。

《铸剑》热烈地歌颂对残暴统治者的反抗和复仇精神,塑造了一个冷峻到极点却又有极热烈的心肠,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舍得自我牺牲的晏之敖的形象。

这个形象明显地寄托着作家的理想。

《奔月》、《铸剑》的正面主人公都有坚韧顽强的精神,却同时又是孤独的。

到了三十年代,在《非攻》、《理水》中的墨翟和大禹,便不再是孤军奋战的了,他们自身具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气质,也与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

这两个人物都是胼手胝足,为人民的利益磨顶放踵,埋头苦干。

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鲁迅把他们作为支撑中国历史的脊梁,在这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不断向关内进逼的严重时刻,对提高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有重要意义。

因此三十年代的这几篇历史小说,与现实的联系更为密切。

《非攻》在中外敌人入侵时只知空嚷的曹公子募捐救国队,《理水》中“文化山”上的各色文人等,都是活动着的现实的影子,因而有很强的讽刺批判力量。

鲁迅《故事新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

鲁迅《故事新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

目录引言 (3)一、《故事新编》的传统文化之维 (4)(一)选取故事题材的传统文化之维 (4)(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方式一反惯常思路 (4)(三)对传统文化故事的再改编 (5)二、《故事新编》实则是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反抗 (6)(一)继承并升华了鲁迅文学对传统文化批判的基本立场 (6)(二)借传统文化揭示中国当下民族的劣根性问题 (6)(三)从传统中寻找民族问题是《故事新编》的反抗精髓 (7)三、《故事新编》阐释传统文化的思路分析 (8)(一)对传统文化故事赋予新的意涵 (8)(二)寻找最佳的批判视角以及批判对象 (8)(三)要给予读者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启示 (9)四、《故事新编》启迪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0)(一)辩证分析、慎重对待 (10)(二)批判继承、全面分析 (10)(三)批判合理、入木三分 (11)五、结语 (12)参考文献 (13)摘要鲁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最具深刻洞察力的文学家。

鲁迅的《故事新编》穿梭于历史和神话之中,不断地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故事新编》最大的特点在于用新颖的角度来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也符合鲁迅一贯的批判中国文化所运用的新颖性、独特性的批判思路。

《故事新编》一共八篇短篇小说,一部分取材于我国的神话传说,另一部分取材于历史事实。

无论《故事新编》的哪一部分的短篇小说的内容,都在或多或少地阐释着我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鲁迅;《故事新编》;中国传统文化;阐释引言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国在长久的文化发展过程当中,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人看来既有糟粕部分、也有精华部分。

鲁迅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具批判性的文学家来说,其对历史与现实都具有独特的认识。

尤其是批判我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是鲁迅文学创作的主要基点。

《故事新编》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与艺术价值,在我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故事新编》是由八篇短篇小说所构成,每一部短篇小说都是鲁迅在为某一种传统文化作独特的阐释与批判。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故事新编》范文和名师点评(14篇)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故事新编》范文和名师点评(14篇)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故事新编》名师点评和范文11篇范文一:名师点评:习作开头简单交代故事的起因;中间抓住乌鸦和狐狸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其中语言描写是一大亮点,文中通过狐狸对乌鸦说的三句话,把狐狸狡猾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狐狸的哀嚎,让人捧腹大笑。

《狐狸和乌鸦》新编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嘴里的一块肉以后,乌鸦一直很后悔。

一天,乌鸦又得到了一块肉,当它叼着肉在一棵大树上休息的时候,碰巧又被狐狸看见了。

“哎哟, 乌鸦大婶,您的羽毛比孔雀的羽毛漂亮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乌鸦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摇了摇头。

狐狸灵机一动,又一个诡计涌上心头:“乌鸦大婶,您唱歌好听,既然我们相见了,您就再唱首歌给我听听吧!自从上次听了您的歌以后,我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呢!”乌鸦一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上次我被你骗了,你还想用同样的方法来骗我吗?我不可能再被你骗了!我也要惩罚惩罚你。

“哼,哼!”乌鸦冷笑了两声,小心翼翼地转过身去,把肉放在树枝上,从怀里掏出一瓶辣酱,用嘴把肉撕开,将整瓶辣椒酱都放进了肉里,然后再把肉合上。

狐狸见乌鸦半天没说话,心想:乌鸦不可能比我还聪明吧,今天我肯定能将它的肉骗到手。

想着想着,狐狸假装被一块大石头绊倒了,“哎哟一”狐狸大 声地叫着。

乌鸦看着狐狸的表演,嘴角动了动,冷笑了一|下。

狐狸看见乌鸦笑了,心里暗暗高兴,又神气地对乌鸦说:“乌鸦大婶,您的歌唱得那么好,想必舞也跳得不错吧?反正我也走不了了,您就跳段舞给我看看吧?”乌鸦点了点头,就在树上扭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块鲜红的肉掉了下来,狐狸看见肉终于掉了下来,迅速地叼起来,迫不及待地享用起来。

“哎哟,哎.....辣死我了。

”狐狸一边在地.上打滚,一边还大声叫。

不一会儿,狐狸的嘴已经肿了起来。

乌鸦看见这样的场景,心里不禁乐开了花。

从此以后,狐狸再也不敢打乌鸦的主意了。

开头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

运用语言描写,突出了狐狸的狡猾, 运用心理描写,突出乌鸦的智慧。

《故事新编》评析

《故事新编》评析

《故事新编》评析《故事新编》成书于鲁迅暮年,却拥有幽默从容的语言风格,鲁迅自述为“油滑”,是“游戏笔墨”。

通过穿插性的丑角,杂以现代化的生活细节,造成了一种间离喜剧效果。

然而在漫画化的手法之下,寓庄于谐才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细读几篇,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略显严肃的主题,感受到鲁迅在人生最后阶段“绝望之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复杂心态。

关于文体鲁迅自认为“历史小说”,但准确的说是“历史的小说”,鲁迅先生不是把死人写得更死,而是着重对人物精神心理的把握,不少已经被“盖棺定论”,被符号化的历史人物在鲁迅笔下又有了新的活力。

只取一点,随意点染的写法将写作的灵活性发挥到最大程度。

《采薇》中的伯夷叔齐不再是忠义节气的化身,反倒是不知与时俱进的典型。

他们坚持的忠义背后不过是虚伪,在昏庸的殷纣王统治时期没能效比干谏殷纣只知在养老堂里颐养天年,练练太极拳什么的。

殷商灭亡之后又“义愤填膺”地拦住周王的马宣扬忠义,指责他们没有臣子的仁义。

我甚至怀疑这“义愤”的直接原因是养老堂的饼在越变越小。

无论他们如何自命清高,总是逃不掉生活的难题。

所以不去华山的理由是对归马于华山之阳和华山大王小穷奇的畏惧,选择首阳山的原因是既不高也不深,还有薇。

他们其实是在用自己那套奇特的价值体系自欺欺人,逃避现实,这就反映了中国人善于转化矛盾以求自保的国民劣根性。

采薇而食,却不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连这薇也是周朝的,只好饿死于首阳山。

忠义与骨气大概不应如此吧《出关》前一部分孔子研习六经,遍谒诸侯,可是却四处碰壁。

老子用自然之道为孔子解答疑惑,尽心尽力地教训孔子,老子的学说给了孔子极大的震撼,这时老子是欣赏孔子的,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说的太多了,不符合他无为的一贯形象。

三月之后,孔子悟道,老子却不大高兴,不得不归去。

原因是他怕逢蒙杀羿这样的悲剧重演,他以智者的眼光看出了孔子隐藏在谦虚礼待背后的嫉妒与轻视,孔子城府极深,心思阴险,他也承认自己开头常常看错人。

浅析《故事新编》

浅析《故事新编》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浅析《故事新编》王思淇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所有作品中唯一一本以远古神话为背景的小说。

本文主要从创作背景、主体意蕴、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来分析。

浅析其对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批判,以及体现的正在逐渐觉醒和增强的现代女性意识。

此外,鲁迅还尝试运用古今杂糅的叙事手法,展示了其作为一位思想启蒙者、时代先觉者的历史责任感。

关键词:创作背景;文化批判;女性意识;古今杂糅作者简介:王思淇(1999-),女,汉族,辽宁辽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62-01一、创作背景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提到当时创作的最初想法是取材于古今来做短篇小说。

于是,根据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尝试创作了第一篇取材于神话的小说《不周山》。

初到厦门时,鲁迅独居在一间石屋中,无尽的悲凉和哀伤从四面八方传来。

由此爆发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正是《铸剑》的根源。

从当时的生存境遇看,在厦大工作的鲁迅生计已成问题,物质生活难以得到满足,还要面对政客、同行的攻击,又使其在精神层面上倍受冲击。

《奔月》中逢蒙射杀后羿的情节似乎就在影射高长虹对鲁迅的诽谤。

作为一位时代的先觉者,鲁迅饱受内外交困,心力交瘁之苦,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重压带给他的必然是孤寂的。

《非攻》与《理水》的主题都是歌颂赞美英雄,这是时隔十年后,鲁迅再次“拾取古代的传说之类”,开始召回自我。

鲁迅作为左翼文化界的“旗手”,英雄的身份虽然会给予他满足感,但也会带给他孤独和沉重。

二、主题意蕴(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鲁迅是一个非常擅于反思的人,他没有像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部否定,而是在经过认真反思的基础上理性的、辨证的批判。

鲁迅在其早期的文言论文中曾说不要盲目采用西方,而应“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关于鲁迅《故事新编》剖析

关于鲁迅《故事新编》剖析
“油滑” 具有一种“逆向性”思维,同一切自 居为正统的、真理的东西相对立。

(2)它体现了作家艺术想象力的自由和奔放。

人神共舞、古今杂陈、虚实相间的艺术世界; 打破历史的原有秩序,让其处于一种分裂混乱 的非理性状态中,造成一种“间离”; 形成一种奇诡、荒诞的艺术效果 。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 绿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灭的夹着眼。 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 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 是一个生铁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补 天》)

以《故事新编》的语言形式为例:
古今杂陈,中外混合,方言土语:《补天》 《理水》《出关》 借用现实社会中的他人言语而改变其它更是作家主体心灵深度、复杂性和丰富 性的一种表征。
① 悲凉和荒诞的生存体验所带来的超拔感

从深入历史、承担历史到“打开历史看看”
② 和民间文化的深厚关联

(3)《采薇》《出关》《起死》

对圣贤人物的灵魂弱点的反省 对民族文化积弊的反思

3、小结:

英雄末路史 民族文化反思史
三、艺术思维:“油滑”
1、鲁迅对于“油滑”的态度:

“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所以仍 不免时有油滑之处。过了十三年,依然并无长 进,看起来真也是‘无非《不周山》之流’; 不过并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却也许暂时还有 存在的余地的罢。”
二、主题内容
1、描写的都是英雄和圣贤:

女娲、后羿 大禹、宴之敖、墨子 伯夷、叔齐、老子、庄子
2、呈现的是英雄圣贤在世俗环境中的遭际:
(1)《补天》《奔月》

女娲 → 小东西

解读鲁迅故事新编的书

解读鲁迅故事新编的书

解读鲁迅故事新编的书(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鲁迅及其作品概述1.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作品以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为主。

2.《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小说集,通过虚构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3.《故事新编》中的故事风格各异,包括科幻、神话、讽刺等,展现出鲁迅独特的创作才华。

二、新编的特点和价值1.《故事新编》中的故事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经典作品,赋予了新的意义。

2.鲁迅通过虚构的故事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3.《故事新编》中的故事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

三、故事分析1.《出关》中,鲁迅描写了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矛盾。

2.《在酒楼上》中,鲁迅描写了他在酒楼上回忆过去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3.《铸剑》中,鲁迅通过一个古代复仇故事,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正义的追求。

正文(篇1)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为主。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小说集,其中的故事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了经典作品,赋予了新的意义。

通过虚构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展现出鲁迅独特的创作才华。

在新编的特点和价值方面,《故事新编》中的故事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了经典作品,赋予了新的意义。

鲁迅通过虚构的故事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同时,《故事新编》中的故事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

在故事分析方面,《出关》中,鲁迅描写了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矛盾。

《在酒楼上》中,鲁迅描写了他在酒楼上回忆过去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目录(篇2)一、鲁迅与《故事新编》1.鲁迅与《故事新编》的背景介绍:《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小说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于2006年。

2.鲁迅与《故事新编》的主要内容:《故事新编》收录了鲁迅先生八篇以古代神话和传说为题材的小说,包括《补天》、《奔月》、《铸剑》、《出关》、《理水》、《采薇》、《起死》、《奔月》和《铸剑》。

初中议论文作文:评鲁迅《故事新编》

初中议论文作文:评鲁迅《故事新编》

评鲁迅《故事新编》评一评鲁迅的文章,望大家多提意见。

鲁迅写作《故事新编》,情况亦是这样。

如上所述,神话传说题材,在《故事新编》中要占大半。

他之所以在13年间断断续续地写下这些新编的“故事”,并非偶然。

从心理积淀的角度而言,鲁迅幼年时代,接触到丰富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这些故事,多少年来,一直保存于他记忆的仓库里,并在暗中生成着、滋养着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这种浪漫主义精神,在少年时代,主要是耽于诗意幻想、追求奇异的情愫。

他小时候自编童话,便是这种情愫的体现。

到1907年写作《摩罗诗力说》之时,他已经博览了中外文学作品,而他心向往之的却是西方的一批“摩罗诗人”,如拜伦、雪莱等。

在纷然杂陈的文学流派中,他独独垂青和服膺于浪漫主义。

这原因,除了他的年龄特点以及东京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之影响外,还有一条,就是少年时代大量神话传说在其心田里播下了浪漫主义这颗难以磨灭的种子。

到了《呐喊》、《彷徨》时期,现实主义是显流与主流,而浪漫主义则是潜流和支流。

现实主义的采用,于鲁迅是十分自觉的,与他疗救国民性、改造社会的伟大目标联系着,但它的居于主导地位,必意味着主体心理结构中浪漫主义成分要受到自觉不自觉的压抑。

从心理结构的内在需要讲,鲁迅无形中也有导泄自身浪漫主义的要求。

特别当他日常心理中情感活动处于活跃状态(精神苦闷时往往如此)时,或因为多种原因不能或不愿写作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时,心中埋伏和压抑已久的浪漫主义情愫,便会涌动,要求表现。

《野草》就创作方法而言,主要是象征主义的(也有现实主义成分),但它包含着十分强烈的浪漫主义激情。

因为现代主义各流派,就其精神而言,都是浪漫主义的。

所以,当鲁迅心理结构中情感这一因素占据最突出的地位时,他的创作必然在相当程度上倾向于浪漫主义,同时渗透着现实主义,并汇入某种现代主义成分。

《野草》是一个例子,《故事新编》也是一个例子。

自然,后者的情况有所不同。

对于鲁迅这样博古通今的作家来说,当现实的精确映象从他的大脑里暂时隐退或消失时,神话传说或历史的映象,往往会来替换。

论鲁迅《故事新编》篇章排序的逻辑艺术与主题寓意

论鲁迅《故事新编》篇章排序的逻辑艺术与主题寓意

论鲁迅《故事新编》篇章排序的逻辑艺术与主题寓意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许多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赞赏。

在他的诸多作品中,《故事新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作品。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个充满挑战和思考的故事。

本文将围绕《故事新编》的篇章排序、逻辑艺术与主题寓意展开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我们来谈一下《故事新编》的篇章排序。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通过短篇小说的形式,以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口吻,将自己所看到和所经历的社会现实、人性弱点和矛盾冲突,集中地加以阐述和批判。

这部作品一共包括了十四篇短篇小说,分别是《在雷峰塔前》、《一件小事》、《桃花源记》、《匪》、《孔乙己》、《阿Q正传》、《风波》、《未央歌》、《伤逝》、《灰飞烟灭》、《重返故里》、《祝孩子们都长命百岁》、《华盖集》和《故乡的土地》。

这些短篇小说既有相互独立的情节,又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共同构成了《故事新编》的整体结构。

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篇章内容,《故事新编》中展现的逻辑艺术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这部作品中,鲁迅通过幽默、讽刺和夸张等手法,将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荒诞、悲惨和不幸之事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孔乙己》中的酒馆老板和孔乙己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与下层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对立,以及弱者与强者之间的心理和现实的角力。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剖析,使得《故事新编》在逻辑上具有了非常高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除了逻辑艺术外,《故事新编》中也包含了丰富的主题寓意。

通过对人性、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入剖析,鲁迅在《故事新编》中表现出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深刻忧虑。

《阿Q正传》中的阿Q,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性格和国民性格,以及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困境。

这种思想性和深刻的主题寓意,使得《故事新编》成为了一部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性和深刻人文关怀性的作品。

《故事新编》以其篇章排序的巧妙、逻辑艺术的精湛以及主题寓意的丰富,成为了一部不可忽视的作品。

故事新编评课优缺点

故事新编评课优缺点

四下习作《故事新编》评课优缺点该《故事新编》教学设计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调动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标》指出: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要求老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尤其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关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本节课课堂效果较好,学生学习积极有成效,亮点优点如下:第一,课前充分了解学情,掌握他们目前已知的知识:创编和续编,了解他们对本课的误区:易把新编故事当成创编和续编,制定相应地教学环节以突破;第二,在《课标》的指示下,落实写作的意义和目的,设置故事星比赛情境,让学生学习新编故事变得有需要、有兴趣、有目标;第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一般来说,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而学生是否有意愿新编故事,却大多被忽略,本案特别考虑到这一点,通过大量故事插图、分享交流、模拟比赛等丰富的活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意愿;第四,整节课由已知到未知,由旧知到新知,由困难到容易,听讲、交流、练笔、评价、修改等各个环节层层推进,丰富多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第五,教师示范分享和下水文,给学生展示了非常好的范例,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兴趣;第六,不仅教给学生写作的知识和技能,还传达给学生写作正确的态度,对待改编经典故事,要心怀畏惧,认真对待;第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希沃传屏,当堂呈现学生的习作,提供给学生进行点评修改,效果不要太赞!当然,任何一节好课,都是缺憾的艺术。

本节课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和缺点,定当改进:1. 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能够让课堂上的第一位学生,都得到上台展示、分享、比赛的机会,非常可惜;2. 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时间进行完整的故事草稿的写作,那就太完美了,下次可以安排连堂课,让学生上完这节课后,第二节课自由创作,改编完整的故事,教师巡堂,相机指导。

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共5篇)

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共5篇)

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共5篇)第一篇: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摘要:《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一本小说集,它的创作时间长达13年,几乎横跨了鲁迅全部的文学生涯。

在这本小说集中包含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认识方式的转变,从“五四”前后塑造的以女娲形象为代表的“超人”式英雄,到“五四”退潮期《奔月》中后羿式的“彷徨”式英雄,直至30年代塑造的《采薇》中伯夷、叔齐一类小人物,其发展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鲁迅对人在历史中地位认识的发展过程,即从开天辟地式的英雄,逐渐向世俗沉落,最终发展为被生活所牵制,充满世俗烟火气的庸人。

这一过程也暗示了鲁迅某种世界观的转变。

关键词:鲁迅故事新编历史人物补天奔月采薇英雄庸人1935年12月,已经接近写作生涯与个人生命双重终点的鲁迅,完成了他创作时间长达十三年,几乎贯穿其整个文学生涯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在这部据他自己称为“速写居多”,而“有一点旧书上的痕迹,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的“油滑”之作中[①],鲁迅选取了自女娲补天后几百年发生在华夏土地上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并借尸还魂,希望以此来表达自己生于当前、处于乱世的种种独特生存境遇与思想感受。

这本小说集内涵,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与鲁迅各个时期的世界观互为映衬的,它用具象的历史图解了作者抽象的哲学思考,在探讨世界的荒诞性的同时,也对人(尤其是文人)及其创造物文化在乱世之中的地位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在辛辣的笔调下透出了哲学思辨的幽深。

鲁迅在选择历史神话故事的时候有他自己的取舍标准。

宏观上看来《故事新编》仿佛是一部专门探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流变的长篇论文,作者以女娲“造人”、“补天”作为开篇,以女娲这一巨人的形象象征新历史纪元的到来;而后的《奔月》、《理水》、《铸剑》分别以后羿、禹和眉间尺的故事作为典型,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蔓延于原始社会的英雄主义情结;小说集最后几篇重写了老子、庄子和墨子等生于封建时代初期思想家的故事,企图通过他们的经历来揭示文化对原始时代野性生存方式的规训以及知识精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精选《故事新编》读书心得书评

精选《故事新编》读书心得书评

《故事新编》读书心得书评1《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小说集,其中大部分是根据老故事改编而成。

鲁迅先生的作品寓意深刻,杀伤力强,历来都是讽刺文学史上的经典,就像锋利而且带钩刺的弓驽,直刺敌人的心脏。

一直以来,鲁迅先生都以大文豪的高大形象耸立在每一个年青学子的偶像位置,但是自从读了这《故事新编》之后,我忽然有了一种很失望的感觉。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根据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故事改写而成的。

有些文章,例如《铸剑》,便是改自《干将莫邪》,只是将故事背景、少数情节略作改动。

评心而论,改写是成功的。

改写后的故事更加完美生动,也更吸引人了。

但是,《奔月》却是令人(或许只是我)大倒胃口。

《奔月》会使读者联想到故事的本体——“嫦娥奔月”。

在《奔月》中,鲁迅变得有些“恶搞”,把射日大英雄塑造成整天怕老婆、只会打乌鸦的“窝囊废”,把大美女嫦娥写成唠叨罗嗦、不善解人意、不理解丈夫,而且泼劲十足的妇人——这完全颠覆了后羿嫦娥英雄美女的良好形象,就连情节也由“嫦娥偷仙丹是为了永葆青春而守护在爱人身边”杜撰成“嫦娥嫌后羿无能而迫不及待想要离开”——读到这里,我真有一些鄙弃这位享誉几十年的大文学家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为何能流传千古?只因它情节优美,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大胆而美好的愿望。

可鲁迅先生的《奔月》却完全背离了这个美好传说的创作初衷。

这就是我对《故事新编》的肤浅认识。

或许有人会对我大加鞭挞,指责我对大人物的不敬,但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还是把心中的话说出来了,敬请前辈学人也以同样的心态来讨伐我。

《故事新编》读书心得书评2《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篇作品。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外加一篇《序言》。

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故事有趣,想像丰富。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

故事新编赏析

故事新编赏析

故事新编赏析《故事新编赏析》篇①《小蚂蚁搬粮食》在一个小小的蚁穴里,住着一群勤劳的小蚂蚁。

其中有一只小蚂蚁叫小黑,它特别瘦小,但是志向却很高远。

有一天,蚁后发布命令说冬天要到了需要收集更多的食物。

小黑和它的伙伴们开始忙碌起来,四处寻找可以搬回家的粮食。

小黑发现了一颗很大的麦粒,这颗麦粒比它自己大好多倍。

小黑试着想要拖动它,可是麦粒纹丝不动。

小黑的小伙伴们都劝它放弃,去寻找小一点的食物。

但是小黑并没有灰心,它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旁边有一根小树枝。

小黑灵机一动,把小树枝垫在麦粒下面,就像一个小撬棍一样,然后用尽全力去推。

慢慢地,麦粒开始滚动起来。

小黑在前面努力地推着,其他小伙伴看到小黑这么努力,也纷纷过来帮忙。

虽然途中遇到了一些小水坑和小石子的阻碍,但是它们团结一心,互相帮忙,最终把麦粒搬回了蚁穴。

点评:这个故事里的小黑小蚂蚁是很勇敢的,它没有因为麦粒大就放弃,还勇于去尝试新的方法。

而且小蚂蚁们很团结,大家齐心搬粮食。

孩子们啊,我们可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在集体里大家也要团结互助,就像小蚂蚁一样。

篇②《挑食的小兔子》森林里有一只活泼的小兔子叫跳跳,它长得特别可爱,但是它有个坏毛病,就是挑食。

它只爱吃胡萝卜,其他的青菜一个都不沾。

有一天,森林里举行了一场小动物运动会。

跳跳满心欢喜地报了名,参加长跑项目。

比赛开始后,跳跳一马当先,可是跑着跑着它就没力气了。

别的小动物就超过了它。

最后跳跳没有取得好名次,它很沮丧。

回到家后,兔妈妈告诉跳跳,因为它总是挑食,身体里就缺乏了其他营养。

那些在比赛中跑在前面的小动物都是不挑食的,它们吃各种各样的青菜,所以身体很强壮。

从那以后,跳跳决定改掉挑食的毛病。

它开始尝试吃菠菜、白菜之类的青菜,虽然一开始味道有点不习惯,但是它为了能身体强壮,还是坚持吃下去。

慢慢地,跳跳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好,在后来的小型比赛中,跳跳也能健步如飞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点评:跳跳小兔子挑食就身体不够强壮,后来及时改正慢慢变强了。

《《故事新编》中的现实主义叙事风格》

《《故事新编》中的现实主义叙事风格》

《故事新编》中的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简介《故事新编》是一本称得上是现代文学经典的小说合集,其中的故事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而备受推崇。

这些故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它们突破了传统文学形式,采用了现实主义叙事风格,并旨在展现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和荒谬。

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的定义及特点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派别,强调对社会、人性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描绘。

在小说中采用现实主义叙事风格,意味着作者通过描写细节、塑造真实的角色和呈现复杂的社会背景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以下是《故事新编》中现实主义叙事风格所具有的关键特点:1.描写真实生活:这些故事以普通人物及其日常生活为基础,力图展现真正发生在人们身边、与读者共鸣度较高的事件。

2.对细节进行深入描写: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外貌、行为举止等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场景。

3.塑造立体而真实的角色:小说中的人物多样化,他们拥有自己的欲望、困惑和矛盾,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4.社会问题的反映:现实主义小说往往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展现出复杂而真实的社会背景。

《故事新编》中的现实主义叙事风格案例分析故事一:《城市生活的折磨》故事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各种困扰和冲突,展现了大城市中人们普遍面临的压力与焦虑。

作者通过深入描写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日常琐碎事件,让读者产生共鸣,并对当代社会问题进行了思考。

故事二:《逃离潘多拉》这个故事描述了一个年轻女性如何为了逃离自己平凡和受限制的生活而采取极端行动。

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的描写和描述她与周围环境的矛盾,读者得到了对社会问题思考并反思生活的启示。

故事三:《街角的谎言》这个故事以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物为中心,在他感知到日常生活中谎言和虚伪之后逐渐迷失自我。

作者通过反复展现街头巷尾的种种欺骗与虚伪,呈现了整个社会充满荒谬和不可信之处。

结论《故事新编》以其独特而真实的叙事风格深受读者喜爱,它重新定义了传统文学形式,并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真实与荒诞并存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现实世界深入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新编》评析
《故事新编》成书于鲁迅暮年,却拥有幽默从容的语言风格,鲁迅自述为“油滑”,是“游戏笔墨”。

通过穿插性的丑角,杂以现代化的生活细节,造成了一种间离喜剧效果。

然而在漫画化的手法之下,寓庄于谐才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细读几篇,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略显严肃的主题,感受到鲁迅在人生最后阶段“绝望之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复杂心态。

关于文体鲁迅自认为“历史小说”,但准确的说是“历史的小说”,鲁迅先生不是把死人写得更死,而是着重对人物精神心理的把握,不少已经被“盖棺定论”,被符号化的历史人物在鲁迅笔下又有了新的活力。

只取一点,随意点染的写法将写作的灵活性发挥到最大程度。

《采薇》中的伯夷叔齐不再是忠义节气的化身,反倒是不知与时俱进的典型。

他们坚持的忠义背后不过是虚伪,在昏庸的殷纣王统治时期没能效比干谏殷纣只知在养老堂里颐养天年,练练太极拳什么的。

殷商灭亡之后又“义愤填膺”地拦住周王的马宣扬忠义,指责他们没有臣子的仁义。

我甚至怀疑这“义愤”的直接原因是养老堂的饼在越变越小。

无论他们如何自命清高,总是逃不掉生活的难题。

所以不去华山的理由是对归马于华山之阳和华山大王小穷奇的畏惧,选择首阳山的原因是既不高也不深,还有薇。

他们其实是在用自己那套奇特的价值体系自欺欺人,逃避现实,这就反映了中国人善于转化矛盾以求自保的国民劣根性。

采薇而食,却不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连这薇也是周朝的,只好饿死于首阳山。

忠义与骨气大概不应如此吧
《出关》前一部分孔子研习六经,遍谒诸侯,可是却四处碰壁。

老子用自然之道为孔子解答疑惑,尽心尽力地教训孔子,老子的学说给了孔子极大的震撼,这时老子是欣赏孔子的,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说的太多了,不符合他无为的一贯形象。

三月之后,孔子悟道,老子却不大高兴,不得不归去。

原因是他怕逢蒙杀羿这样的悲剧重演,他以智者的眼光看出了孔子隐藏在谦虚礼待背后的嫉妒与轻视,孔子城府极深,心思阴险,他也承认自己开头常常看错人。

他自嘲的笑了,知道虽然儒道同源,但形制不同,孔子必将传扬属于他自己的新的学说,他们的理论将会争夺受众,孔子会在背后叫他老头子,会耍花样。

老子与孔子形象是复杂的。

老子信奉无为而无不为,想无不为,于是只好无为。

心态是十分消极悲观甚至有些荒谬的,因此受到关尹喜等世俗人物的嘲笑,鲁迅当然是不赞同这样的无为思想的。

一连四处的呆木头似的情状的描写,颓唐的神情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处处透着孤独与苍凉的沉寂老人。

鲁迅虽然随后在出关的关一文中直接否认了所谓的自况说,但是一个作家的写
作难免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的思想倾向,他此时的心态当是十分复杂的。

晚年的鲁迅已不复年青时代的豪情壮志,像老子一样对现实的残酷和无奈,对社会人际关系也有了清醒的认识,主观上仍然想保有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主义精神,现实生活中相似的对于社会本质的认识让他不自觉地还是通过自己的描写让读者自然地对老子生出一种同情的感情。

老子认识到了自己的路是走流沙的,孔子的路是走朝堂的,一个注定处江湖之远,一个注定居庙堂之高,虽然儒家思想源于道家。

但目的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们当初相遇相知不过是因为孔子在走朝堂的路上陷入困顿,在老子那里寻求精神的慰藉,现在孔子懂得了“化于人”的道理自然要汲汲于重新走上“化人”道路的。

孔子学会了知识就提防恩师,外恭内倨,当然是为人所不齿。

老子教会
了知识却要被猜疑,就和拯救了宋国却被宋国百姓抛弃的墨子一样。

但从客观角度讲,孔子是勤奋的,三个月不出门在想着老子传授的道理,终于顿悟,开创脱胎于道教却为自己所用的新教。

纵然孔子最终逼走了老子。

孔胜老败乃是历史必然。

孔子以柔进取,做一个理想主义的践行者是鲁迅想要发扬的人格,也是符合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理想要求的。

但这时的鲁迅不是呐喊时期的鲁迅了。

孔子是主流社会的信仰,但出关的老子却有一种殉道者的圣洁之美,外面不但没有盐连水也是缺乏,又是尼采梭罗式的孤独者。

出函谷关时,老子想爬城,用尽了哲学的脑筋也没有想出来,表现了鲁迅对道家空想不作为的批判与讽刺。

鲁迅不赞同道家的静柔思想,觉得这是失去国民性的表现。

在关口上对关尹喜等人要求讲演著书的要求不得不敷衍表现出老子对世俗人的无奈敷衍。

官僚们的形象是庸俗而虚伪的,想要极力装出一付尊重知识分子的样子,实际上小吏们只为了面子耐着性子听着讲演,签子手们转眼就查探老子的青牛上有无财物,关尹喜对老子所持的无不为只好无为的行事态度实际上持一种嘲讽态度。

辛辛苦苦求来的道德经的真正价值也不过是和大豆饽饽放在一起罢了,充满讽刺意味。

小书记在提拔老作家与提拔新作家的宗旨之间自由切换也是对当时文坛出版界不正之风的讽喻,一个作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被出版社巧妙地压榨。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说过:" 儒家犹如粮店,道家犹如药店,佛家犹如杂货店。

”它们们只是功能不同,账房先生也在末尾说交卸了的关官和还没有做官的隐士还是多的很。

鲁迅是五四中打倒孔家店的得力干将,但他在本篇中对于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实干精神是赞同的,对其逢蒙式的卑鄙行径是不齿的,对老子总体上是批判的却又流露出同情来。

总的来讲,《采薇》和《出关》表现了古人某些极微妙的心态,有所寄寓或有所讽喻,体现出鲁迅对世情的深刻洞察,由于多义性它们甚至带有“复调小说”的若干特点。

参考资料:
1、《<故事新编>散论》王瑶
2、《<出关>的关》鲁迅
3、《<故事新编>序言》鲁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