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关注与应对

合集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关注”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关注”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关注”如何来评价一节数学课,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是追求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教学艺术的完美无缺,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观。

有些课虽然听课者感到很舒服,很精彩,但学生往往是在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框框里钻,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是被动式地在接受,主动性,积极性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因为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是教师事先精心安排好的。

而有的课表面上看来不那么轰轰烈烈,教学环节不那么紧凑,教师也没有精彩的讲解,但是学生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多,充分地参与讨论,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体地位被真正确立起来了。

这种课我们不但不能说它是不成功的课,还应该说是有新意的课,这种课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所以,评价课堂教学,应该看这堂课是否有新意,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否有让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新内容进入课堂。

笔者认为今天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坚持四个“关注”:一、关注学生的发展评价一堂课的成败得失,应主要从学生方面看,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后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即是否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是否经历了过程、掌握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得到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自然就要坚持“以学论教”。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

评价重在“评学”。

评价教师是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否恰当地设计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否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否既了解学生的共性,又能关注学生各自的差异性。

二、关注课堂的交往与生成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亦步亦趋地上演“教案剧、课本剧”,而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诚互动演绎生成的精彩华章。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有效处理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有效处理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有效处理摘要:在数学课堂上关注生成性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这个以往被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以期更好地实现数学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新课标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可见,有效筛选和利用课堂学习活动中瞬间生成性问题,发挥其有效作用对课堂教学是很重要的。

一、什么是生成性问题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成”、“既定”的概念。

课堂教学的生成就是相对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而言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这个概念与教学相连,就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上,即使对同一个筒单问题也很难使学生的认识、感受整齐划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有成功、有失败;有突发奇想,甚至猜想;有赞同,有反对;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思维方式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我们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种种现象称为生成性问题。

生成性问题表现形式非常复杂,有预设内的,也有预设外的;有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也有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也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方面的;有有价值的,也有无价值的;有显见的,也有隐含的……这些形式往往交错呈现,共同作用,一起构成了小学数学课堂丰富多彩的生成性问题。

二、为什么要有效处理生成性问题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都决定了我们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形式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有效处理。

当前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的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生成的意识淡薄。

备课时,我们教师习惯于对自己怎样教设计很多,却常常忽视了学生应该怎样学。

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也喜欢以预设的教案来教,喜欢为学生画一个教师能驾驭的“圈”,希望学生在设定范围内进行学习,便于教师的调控,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让生成,不敢生成的现象比比皆是。

案例: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教学片段。

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

课堂教学应突出其过程性,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现、应用过程中,在问题的分析探索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完成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效果。

而传统教学关注的是教学结果,也即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或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教学目标是如何达成的,则略去不管。

生成性教学则更为关注教学过程,它认为,教学的核心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一、生成性教学的含义“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

它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

因此,“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是一种提升的教学。

生成性教学也是相对于预设式教学而言的,与预设式教学的被动接受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构建,与预设式教学的静态预设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

可以说,“生成性”是对“接受性”的一种批判和超越,是对“预设性”的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教学的提出,是对教学教学认识深化的结果,同时也为现代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生成性课堂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行为新课程的目标达成,除了要求学习结果以外,还要求学习的过程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新课程的教学应该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仅要获得和养成,更要注重过程的体验,追求在活动过程中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上,除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以外,还应该运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如以问题为纽带的学习、情境化学习、过程体验性学习、综合活动性学习、实践应用性学习、建构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策略探究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策略探究
出 的 问题 、 并 将 这 些 不 可 思 议 的 问 题 在 教 师帮助 下向学生成长 方向转化 , 对 学 生 的 发展成长 产生积极影响 。 第三, 高 中生 物 生 成 性 教 学 必 须 要 坚 持学生 为本的原 则。 在 生 成 性 教 学 中 坚 持 以学生 为本 , 其 本 质 就 在 于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全面 关 注 学 生 的 成 长 、 成才 , 同 时 又 能够 照 顾到教 师的成长 。 在 高 中生 物 教 学 中坚 持 以学 生 为 本 , 实 现有 效 互 动 , 能 够 对 学生 的 发 展 成 长 以 产 生 至 关 重 要 的作 用 。 坚 持 学 生为 本 , 还 需 要 在 生 成 性 教 学 过 程 中 有 效 实现 师生互动 , 在 师 生 之 间建 立 一 种 良性 的、 融 洽的关 系。

物生 产性 教学 流程 可 以 设 定 如 图1 所示 。 第三 , 高 中生 物 生 成 性 教 学 中 , 要 对 课 堂上的偶发教学事件 予以 高度关注 , 预 留 教学 空 间 , 更好 的发 挥 学 生 的 主 观 能 动性 。 在现 实 教学 实 践过 程 中 不 可 避免 的要 出现 些偶发事件 , 尤 其 是 被 老 师认 为是 一 些 不听话 的学 生提 出的 一些 所谓 的可 笑 问 题。 对 于 这 些偶 发 事 件 , 或 许 教 师 没有 做 到 提前的准备 , 或 许 对 于 这 些 问题 根 本 就 无 从 下 手 回答 。 但是 , 即 使 出 现 这 些 偶 发 事 件, 教 师也 不应 当予 以 回避 , 而 是 要 把 这 些 偶 发 事 件 作 为 一 种 积 极 的 教学 资 源 , 实 现 学 生 与 教 师 之 间思 想 与 知 识 的 互 动 , 为 学 生 更 深 入 的 掌 握 知 识 开 辟 坚 实 的 启 迪 思 维。 生 成 性 教 学 的 原 则 要 求 教 师 对 课 堂 偶 发奇想要予以尊 重 , 对 学 生 的遐 想 要 予 以 积 极 引导 , 而 不 是单 纯 的 予 以打 断 , 甚 至 是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和创造性思考,与教师共同构建知识,实现自我发展。

本文将首先介绍生成性教学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学生主体性、互动性、情境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成性教学设计,包括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和实施步骤,以期为教师在实践中运用生成性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生成性教学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

二、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动态性:生成性教学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态性,认为知识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建构的。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实践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主体性: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互动性:生成性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过程,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和观点。

这种互动不仅限于师生之间,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情境性:生成性教学强调学习内容与真实情境的联系。

教师通过设计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评价的多元化:在生成性教学中,评价不再是单一的成绩评定,而是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

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3篇)

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生成性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探讨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二、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特点1. 学生主体: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

2. 互动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核心。

3. 创新性:生成性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实践性:生成性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个性化:生成性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问题情境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例如,在教授《红楼梦》时,教师可以提出:“如果你是贾宝玉,你会如何处理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成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络资料等,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2)设计学习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 互动交流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堂辩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评价与反思生成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进行反思。

擦亮教师慧眼 闪现课堂亮点——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关注生成性资源

擦亮教师慧眼 闪现课堂亮点——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关注生成性资源


改变教师 的教学行 为, 考验着教师的知识积累 、 思想观念 、
态度情感以及教学机智。《 日制义务教育 思想 品德课程 全
学生的真实想法是思想 品德教育的起点 。 教师要为学 生提供适当的发表 自我见解的机会与民主、 平等、 和谐的心 理环 境,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 大胆发表 意见 。 只有让学生在 共同的道德话题和平等的对话环境中, 暴露其真实思想, 在
标准》 明确强调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 “ 义, 逐步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
形状、 颜色 、 硬度 、 重量等方面观察种子 , 并记录下种的时
发现 了粗浅观察不能发现的新天地 。八月中旬 , 牵牛花大
间、 经过及对种子 的寄语。一个孩子写到: 种子像芝麻一

怀疑、 反思、 追求、 探索等不确定变化中, 促进其道德认知,
本, 闪现课堂教学的亮点。 三、 平等参与课 堂讨论 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 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 解, 对学生 的看法要延缓评价与批判 , 在课堂上形成一种

发生, 本可成为课堂教学亮点的内容 因为教师 的疏忽或放
不开 ( 怕回不到预设上来 , 完不成教学任务) 闪而过甚至 一 瞬间熄灭 , 这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新课程理念在 多大程度上
些 问题 , 让他们 自己找答案; 给学生一种条件 , 让他们 自 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
己去锻炼 ; 给学生一片空间, 让他们 自己向前走 。
多开了,虽然是在暑假 , 多孩子还是打电话告诉了我喜 很
讯, 他们又发现 了新问题 : 没有一个孩子亲眼 目睹到花开的
样, 黑黑的。 而有 的孩子细致观察后指 出表述 不合实际 , 应

课堂生成的重要性

课堂生成的重要性

课堂生成的重要性课堂生成,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学习内容。

在这些生成性的内容中,有些内容会是教师意料之中的,当然也会有教师始料未及的,那么,这部分内容是值得我们重点去关注的。

一、课堂生成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也就是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启发学生去回答,学生听后无动于衷,那他极大可能根本没有进行思考。

相反,如果在教师启发引导之后,学生不仅听的仔细,而且能快速行动起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发言,这就证明他这节课的学习状态很好。

那我们就可以从课堂生成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课堂生成是对教师知识储备的一种考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我们所扮演的就是那个解惑者的角色。

在课堂生成性的内容中,大部分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

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很多时候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很新奇的,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可能是教师在备课中没有考虑到的。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帮学生解开疑惑。

其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 1 —识,这要需要我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避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有一次,在六年级讲古埃及的金字塔时,课本上就提到了它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法老死后会被做成木乃伊,并且经久不坏。

在备课时,我就没有想到木乃伊是怎么制作的,为什么会经久不腐,只是想让他们简单了解一下金字塔。

这两个问题就出现在了课堂上,因知识受限,我就无法回答,只能说下课后再探讨,最终以尴尬结尾。

之后,就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了解这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接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是自我的一种成长。

三、课堂生成是对教师教育机智的一种提升在课堂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偶然事件,那么这些偶然事件是挑战也是机遇。

如果以此为契机,对学生加强引导,就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教育生长点。

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

(三)生成性教学关注教学事件由于生成性教学关注教学过程,所以教学事件必然在其关注的视野之内。

所谓教学事件,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事前没有预料到的生成性事件,也就是教学偶发事件。

这种教学事件虽得不到传统教学规律的支持,但它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地存在着。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和线性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过程是不允许有超出教学设计中规定的行为出现的,否则就有可能被认为是教学事故。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教师害怕课堂教学中出现自己预先没有预料到的事件,万一出现了意外事件,就运用所谓的教学机智去搪塞。

其实在教学现实中,偶发事件是必然的,没有偶发事件的教学才是偶然。

既然如此,与其将精力花在设法阻止意外事件(最终也是毫无结果)上,还不如将精力花在如何利用此类事件上。

偶发事件并不是教学过程中的意外,而是教学过程的常态和必然,只不过是它出现的规律不易被把握,并且又没有固定的处理套路,所以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受到了歧视。

在生成性教学中,要求教师正视教学事件,对其不能压制,而应正视和利用。

它将意外事件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

教学中的意外事件,有的确实具有破坏性,但绝大多数只要处理得当就有教育性;即使是破坏性的教学事件,也应设法跨过去而不是逃避。

在此,著名的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我们很有启示。

以往的各种教育学派都认为教育是一种连续性的活动,儿童通过这种教育循序渐进,不断趋向完善。

博尔诺夫认为对教育的连续性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它基本上揭示了教育过程的本质,但这不全面,还需要作修正,“因为这一观点把阻碍和干扰教育导致教育失误或完全失败仅仅归结为偶然的、来自外部的干扰,而这本来是应当避免的,而且原则上也是可以避免的,这种干扰无论如何无关教育大局。

只有存在主义敏锐地看到这种干扰不只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偶然事件,而是深深地埋藏于人类存在的基本方面,它使连续性发展的观念趋于破灭或者至少表明有很大的局限性”。

把握学生主体,关注课堂生成[五篇模版]

把握学生主体,关注课堂生成[五篇模版]

把握学生主体,关注课堂生成[五篇模版]第一篇:把握学生主体,关注课堂生成把握学生主体,关注课堂生成摘要: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一段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

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首先确定自己追求的是一节有意义的课,这节课追求的目的是什么,我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教师在课堂中不是机械的照着教案上只要完成本节课的目的,不出现教学事故,而要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尊重学生的差异,赋予学生发现的权利,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有效探究。

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善待学习中的不足和错误。

传统中令人拍手称快的一节课,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的话,评价可能会改变。

特别是新课程理念中提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许多老师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理想,追求真实,追求创新。

这无形中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和充分利用生成的事件进行引导和深入。

在课堂上,学生不是观众,不是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他们的行为会在课堂中发生相互作用,呈现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一段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

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首先确定自己追求的是一节有意义的课,这节课追求的目的是什么,我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教师在课堂中不是机械的照着教案上只要完成本节课的目的,不出现教学事故,而要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突出学生在课堂上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尊重学生的差异,赋予学生发现的权利,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有效探究。

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善待学习中的不足和错误。

在轻松快乐的互动过程中,学习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获得丰富真实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的生成性

教学中的生成性

浅谈教学中的生成性□邓丽【摘要】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合作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是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生成性资源是教材上没有的、不可预设的资源,是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生成的,课堂教学灵活多变的特性决定了生成的东西是客观并大量存在的,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资源的重视与运用的程度不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成性思维;生成性教学;生成性资源【作者单位】邓丽,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一、“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

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

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

二、生成性思维是当代人的主导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思维模式。

它不再假定事物有预先存在的本质而认为事物没有恒定不变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生成而不是在事物运动之前就存在。

在教学论研究领域,“生成性思维”是“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思维走向”。

在生成论的视野中,一切都是生成的,都处于永恒的变化过程之中,不再存在一个预定的本质。

三、生成性思维方式在教学中的表现生成性思维方式在反抗预设性教学思维方式独断统治的夹缝中成长壮大,它关注具体的教学文化情境、表现教学目标,生成性教学内容。

教学是学生个体文化世界同教学文化环境、文化情境互动交融建构的过程,生成性思维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种种表现,注重学生主题性、创造性、个性的充分展现,注重差异变化,认为教学目标理应是多元化的、情境化的。

生成性主题活动有效实施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生成性主题活动有效实施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生成性主题活动有效实施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摘要: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内容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可见幼儿教育不宜“照本宣科”,而需“因地制宜”,教师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还是课程的生发者、构建者、决策者。

在这一理念的驱动下,我园展开《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生成性主题活动》实践研究,随着研究的推进,愈加深刻体会到生成性主题活动对促进儿童主动学习、支持儿童专注探究具有积极意义,但也看到教师教育理念,专业能力对生成性主题活动质量产生的重大影响。

本文聚焦我园教师实施生成性主题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尝试寻找解决的方案,为生成性主题活动的有效实施“寻医问药”。

关键词:生成性主题活动问题2019年,南京鹤琴幼儿园发布的《田老师的草坪婚礼》刷爆朋友圈,围绕婚礼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让我们惊叹于教师对儿童的理解与尊重,惊叹于儿童在活动中的热情与投入,也引发我对主题活动课程的审视与反思: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内容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可见幼儿教育更需“贴近儿童”,教师不只是课程执行者,更是课程生发者、构建者、决策者。

在这一理念驱动下,我园展开《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生成性主题活动》实践研究,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成性主题活动的生命力源于“儿童立场”,发现儿童兴趣,解读儿童行为、顺应儿童需要、支持儿童探索是生成性主题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准则,但受教师教育理念、专业能力等因素制约,以儿童为“主体”,让儿童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主动建构经验”往往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当“儿童立场”名不副实,生成性主题活动的“问题”便频频显现。

一、“以偏概全”定位儿童兴趣,错判儿童实际关注美国约翰·尼莫博士将“生成课程”定义为“呼应课程”,认为课程应是幼儿与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成,是教师在真实情境中对儿童兴趣、需要的敏锐察觉与有效回应。

关注初中历史课堂中生成性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注初中历史课堂中生成性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而不能一 味拘泥于课 前的教案 , 时反而可以 关注什么 , 有 需要 什么 , 希望接受什 么 , 中远期的 巧 妙利 用 意 外 的 “ 成 ” 也 许 它将 会 成 为 教育效果 , 及学生的未来 。教 育者总是把学 生 , 以 我们 课堂 的一个 预料 之外 的精彩 之举 !或效 生的思维 与活动限制在 教案 的预设 中, 活生生 的课 堂变得 枯燥 无味 , 学生变 成被动 接受 , 为
完成 任务而 学 习。要彻底 改 变传统的 教学理
1 现代初中历史课的预设与生成
念, 我们 只 有让 学 生 自己置身 于 教学情 景 之 宗教信仰等 多方面的知识 , 而在几 千年 的历史 中 , 他们从 教 育的接受 者变 为主动 参与者 , 让
现 代 初 中 历 史 课 堂 应 该 是 一 个 充满 活 中 , 时期 的历史文化又各不 相同 。 各各 加之个别 他们才能体 会到学习的 乐趣 , 才会感觉 历史课 力 、 师生 互 动 、 生 生互 动 的 、充 满 活 力 的 历史文献 的断代等诸 多因素 , 使其历史 课程显 并 不枯 燥无味 , 会进发 出探 索知识 的火花 , 才 整体 , 堂上处 处蕴 含着 矛盾 与 向上 的激 情 。 得更加复杂 , 课 课堂生成 的变量无 时不在 教学效果 也就在其 中 了。 初中 历史课 程 中的预设 与生 成之 间的 矛盾就 用现 代 人的 意识 、文化 、社 会背 景和 价 2 2 教学 的最终 目的是要促使 每一位学 生发 . 是 平衡与瞬 间突破的对 立统一关 系 , 是一个相 值观念 去学 习 、接 受 、研 究和 探讨跨 度如 此 现 感受并表达 , 丰富的课 堂生成不仅 需要激 对永 恒 的主 题 。所 以 , 史教 师 在预 设 时将 大的历史长河 , 历 确是非同小 可 , 责任重大之事 ! 发 。 更重 要的是有效 的利用 和发展 预 设 区 间设 计 宽度 “ ” 定位 在什 么 范 围? 值 理学课的预 设与生成基 本都 在学科范 畴之 内, 因此 , 新一 轮 的课 改 中 , 师角 色应转 在 教 课 堂动态生成 能够突破 多少? 突破 的频 率又如 变量与深 度都与 当前学 习内容接近 , 弹性 区间 变为组织者 、指导者和与学生 的共同参与者 ,

教学设计 关注生成性资源

教学设计 关注生成性资源

关注生成性资源“关注生成性资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

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却在教学中产生新的资源。

我们如果能充分合理运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就能给课堂教学出彩,让学生收获更多。

一、捕捉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更活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方法和思维方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行为、情感的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因此,教学可利用的资源是丰富的。

在变化着的课堂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抓住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进行开发,使课堂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放弃射门》时,在学生品读课史之后,师生开始互动,教学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不知当时的裁判为什么把西蒙判罚下场而又改为让他留在场上,我想采访下裁判。

”我一愣,随即一想,这个想法还真不错,于是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学生们很快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

随后,学生采访及回答的问题也是特别符合教材意图,虽然没有预设到,谈得要比我预设的深刻。

二、关注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更宽在教学实践中,当我们拿着精心设计的教案走进课堂与学生对话时,学生会有意无意地提出一些奇怪问题,给教师觉得意外。

面对生成,我们不应固守预设,而应该尊重学情,当好一个促进者、引导者。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接近尾声时,在课堂上生成“你喜欢花生还是苹果,你又想做个怎样的人”为主题的一段对话,学生自择观点、自由说话。

结果,学生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

在这样一个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以外,还对文本所阐述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入,学生的个性在对话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使课堂变得更宽。

三、呵护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更深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都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应该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完成。

关注学习的生成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注学习的生成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注学习的生成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已越来越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动态生成”是以学生的动态发展为内容,以“动态生成”的要求作为教学调控的依据,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的一种新概括,较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学观。

同时也与强调突出“过程性”和“关系性而非实体性”,“重创造而反绝对预设,重视个性反对中心统一”的后现代教学论思想有很好的理论融合。

实际上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必须生成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的基础上。

没有教师课前准确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

一、捕捉生成资源,拓展探究空间平时教学中,学生质疑的问题往往成为最值得开发的教学资源,学生不正确的认识,甚至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缺陷也往往具有较大的教学价值。

学生意见分歧也可以成为重要的资源,偶发事件往往蕴含着可贵的教学价值,成为难得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预设和生成的互补。

教师备课不仅要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更要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及时合理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

我曾听了一位骨干教师的一节公开课《三角形面积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在方格图上三个等底、等高而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其中一个钝角三角形钝角所对的边较长。

在学生辨认出这是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后,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这三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吗?“然后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它们的面积是多少(每个方格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都按半格计算)。

”结果学生在汇报计算结果时,算出钝角三角形面积和另外两个的面积不相等。

这时教师并没有合理利用学生这一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只是简单化说明:“这是老师制作课件时没有画准确,出现了误差。

生成性教学应注意些什么

生成性教学应注意些什么

T I A N J I N E D U C A T I O N天教津育6年第期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师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目前,这一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和运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却偏离了生成的目的和航道,走入了生成的误区,生成效果并不理想。

那么,生成性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一、课前应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有些教师认为,既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前应该简化预设,甚至不用预设。

殊不知,课堂中的生成虽然有时不可预测,但只有那些课前有充分预设的教师才能真正利用课堂中的生成。

如果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哪来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所以,教师应当为生成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

预设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关注知识的发展脉络,更要关注学生,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状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努力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要研究每节课中可能有哪些生成点,然后为课堂的生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要充分作好处理突发事件的预设以及对教学策略的准备,将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契机,使预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质量。

当然,课前预设不是过分追求精细地提问,预定标准答案,精心设计每一句话,准确计算每一环节时间分配的“形案”,而是一个在课堂中结合学生表现,随机选择方案的弹性的、动态的过程设计,是一个开放的多种教学预设总和的“心案”。

二、课中需灵活调适预设的教学过程往往是静态的,带有教者较多的主观性,而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却是动态的,是难以完全预测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预设,善于捕捉课堂中可以开发的资源,动态地生成教学会知道原来自己是很棒的,只是一时遇到了困难或者一时犯了糊涂。

同样,“好话本”也激励教师,当教师疲惫、无助的时候,觉得学生“无可救药”的时候,这时,“好话本”能给教师“柳暗花明”的希望,那一句句肯定的话语不正是唤醒你对学生信心的良药吗?当然,除了客观真实的“好话”,也需要就事论事的“鞭策”,只是在“鞭策”的时候要避免让学生觉得“自己真差”、“自己实在糟糕”,要避免学生直接将“批评”变成自己的自我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浦区教育学院邢至晖2014年11月28日❝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围绕文本,围绕多元教学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一、课堂动态生成与教师回应的含义“回应”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分析之后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1.生成性学习理论❝学习的本质不是大脑被动的学习和记录信息,而是积极参与到信息领悟过程中,主动建构它对信息的理解,努力建构事物的意义。

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故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而在课堂上产生的疑问也各异。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课堂是师生进行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而非单纯授受知识的“讲堂”❝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十分重视师生之间的动态交流,利用即时生成的资源,极力倡导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4.“最近发展区”理论❝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己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当学生在生成时,他们所提的问题,不仅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离学生的实际“己经达到的发展水平”最接近的水平❝5. 需要层次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内在的需要(一)开放性——它的产生并不按照老师的主观想法或预定计划进行——总是伴随着意料之外的事情和与计划不符甚至悖离的偏差而存在二、课堂生成问题的基本特征 (二)动态性——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具有发展性——它会随着教师应对方法的不同继续发展二、课堂生成问题的基本特征❝(三)多样性❝——可能是学生因自身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行为情绪、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发表的意见、建议和观点等❝——也可能是因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情境的变化而引发产生的问题二、课堂生成问题的基本特征❝(四)隐蔽性❝——课堂大量的生成性问题不是显性的,而是隐蔽的,有些甚至是稍纵即逝的二、课堂生成问题的基本特征❝(五)难以复制性❝——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一经在某一堂课中得到捕捉、开发和利用,便不会再完全相同的出现第二次,因为其产生的情境很难重复❝(一)影响课堂有效问题生成的因素❝1、学生因素(1)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3)学生的知识储备(4)学生提问问题的技能❝2、教师因素❝(1)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建立平等、和谐、宽容、民主的师生关系(2)教师的教学设计❝(3)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提出有效的课堂问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教师的评价❝3、环境因素❝硬环境包括多媒体课件,集电光、电声、图形、文字于一体的媒体情境❝软环境则包括师生共同创设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心理环境❝(二)影响教师回应策略的因素❝1、学生的差异2、教师的差异3、问题的差异❝(一)基于低姿态的师生互动❝互动是课堂生成问题产生的主要基础•首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其次教学主题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形成,是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其三,互动产生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形成积极主动性,促进主题的超越和人的发展❝(二)基于多方案的教学预设❝精心预设,是有效课堂生成的“敲门砖”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对学生的整体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充分了解,预设各种可能的学生问题,并对每个问题设计多种回应策略,这样才可能激发出更多比较有质量的生成性问题。

❝(三)基于原生态的学习情境❝在创设情境时,应遵循以下的创设程序:❝(1)开放性的导入❝(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3)善于利用学生中知与未知的矛盾❝(4)适时引导❝(5)适时引发,形成超越预设的创造❝(四)基于常变换的教学方法❝改进教法,积极提倡和运用“表演法”“互问法”、“实验法”、“反馈法”等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多种感官作用的教学方法❝(五)基于多元化的学习评价❝评价不是教师的特权,对象也不仅仅是少数学生❝(一)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该策略适合解决的问题类型是跟生活实践密切相关联的知识内容学会—会学—思辨—归纳—运用❝(二)借题发挥、知识迁移❝该策略适应于知识迁移、思维发散之类的问题。

❝(三)温故知新、超前学习❝“温故知新、超前学习”的教学策略主张让学生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四)创设情境、形象比喻❝适用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课本中比较抽象的知识时产生的理解性疑难问题对于抽象的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中的各个元素进行形象比喻❝(五)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指学生在因错误理解某一知识点而提出认识错误的问题时,教师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挖掘蕴含在错误背后的闪光点,指点学生自己纠正错误而解开误区的回应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和理解偏差,“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六)授之以渔、化难为易❝指教师不直接给予问题的答案,而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解题途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疑,能够举一反三地解答一类问题教学的目的并非教会学生一个知识点,而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或解决问题的途径❝(七)教师追问、深入浅出❝指教师通过向学生追问一些与生成问题相关的其他简单问题,让学生在回答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自己较难理解的问题解决❝(八)同样互助、集体智慧❝指学生提出问题后,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通过集体的智慧将问题解决的方法。

那些探究性很强、争议性很大的问题适合用此策略❝(九)教学相长、拓展钻研❝指教师在学生提出自己也不能回答的问题时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和学生共同拓展探究,最终共同解答课堂生成问题的方法。

那些探究性很强、争议性很大的问题适合用此策略❝(十)自主探究、培养潜能❝指让学生在提出疑问后,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教师给予指导,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适应于学生在试验操作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内容,也包括科学发展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后需要要强调的是:在处理课堂即时生成问题时,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策略方法,而教师在处理某一类生成问题时,一个教师也很难唯一以哪一种策略应对,通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会灵活采用某几种策略的有机结合实施应对。

而这种综合应对策略有时会比单一策略更显优势。

❝如何提更好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提问?1. 提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启发式的问题——胖问题▶为什么离窗户很远的植物生长得不好?▶若植物需要光线才能生长得更好,那为何在沙漠中的植物长得那么矮小?▶什么是光合作用?▶有谁记得用来表示植物如何获得能量的词语是什么?记忆式问题——瘦问题当我们增加启发式问题的数量时,请记住应预留一些时间以使学生的大脑平静下来2. 不要提问“是什么”,要提问“问什么”不要问应该问这是个复杂句吗?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复杂句?这是个规则动词吗?为什么这是个规则动词?这个人值得信任吗?什么行为使你认为不该信任这个人物?《星球大战》是什么类型的电影?为什么说《星球大战》是一部科幻片?7/9可以被约分吗?为什么7/9不能被约分?3.不要只关注答案本身,更要关注如何找出答案不要问应该问24的2/3是多少?你如何计算24的2/3是多少?人类应该对气候变化负责吗?你需要问自己什么问题以判断“人类是否应对气候变化负责?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一顿健康的学校晚餐应该包括哪些食物?什么是友谊?你如何判断一个人是自己的朋友?这是一个好的预测吗?在地理学中什么是一个好的预测?1.尊重学生,不要讽刺挖苦学生2. 做好一个倾听者听的不同等级忽略不做任何倾听的努力。

假装在倾听使别人相信或者以为:你在听。

有选择地倾听只听谈话中你感兴趣的部分;在学生的回答中寻找特定的信息,来决定回答的相关性和准确性。

积极地倾听关注学生正在说的内容,以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投入地倾听调用脑和心来倾听和回应以理解说话者的词语、意图和感受。

传统观念仍然认为,教学应该是说多于听的活动。

3. 留出“等待”和“思考”的时间◆更多的学生愿意回答了◆能力稍差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率增加了◆答案更加深思熟虑◆学生回答问题更有自信◆更多学生可能提出问题提问后留出3-5秒钟时间,再让学生回答大家都知道等待时间的潜在益处,但把等待时间付诸实践却并不容易。

对教师来说,很难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

4. 给予学生随时的鼓励与肯定可以用微小的引导,以有助于别人继续发言重复一个错误的或不完整回答,但要把它改成问句5. 如果你知道,你会说什么6. 用提示生的问题来提供引导或者建议7. 让全班参与讨论某一同学回答,然后再返回给这个学生如果一个学生给出一个需要改进的答案——不要直接做出回应。

通过问:“等一下,看看别的同学怎么想的?”,让全班参与讨论,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一些答案。

然后,把这些答案拿给第一个回答的学生,并问他:“你最喜欢哪个答案?”❝程红兵——❝教育是什么?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引领者,我反对抽象地说“把课堂还给学生”,那是教师自我放逐的表现。

❝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引领什么?就是:❝于无向处指向,当学生没有方向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给予方向的引领。

❝于无疑处生疑,当学生在浅表层次上阅读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于无力处给力,在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学生一把,给支架,给资源,给线索等。

黄浦区教育学院邢至晖2014年12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