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过关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窒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4.下列关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C.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时,引起组织液浓度下降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5.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纤维素B.尿素C.激素D.维生素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10.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整理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整理版)
第1章 第1 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 1.图1和图2各 是什么细胞?请说 出细胞的名称. • 2.它们分别生活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两者的生活环境有 何异同?
血细胞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 讨论 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 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 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 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C 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 D 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5. 人由于长期饥饿而导致身体浮肿是由于细胞外 液中的哪一部分增加引起的( B)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质
第一关:
细胞外 细胞外液 细胞内 1 、体液包括 _______ 液和 ________ 液;其中的 _______ 就是内 环境。
2、下列不是内环境的是: A 血浆; B 血液; C 组织液 ; D 淋巴
1.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生 活内环境分别是( C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A、 ① ④ C、 ② ④
④淋巴和组织液
B、 ② ③ D、 ① ③
2.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 实例的是( D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中
B、牛奶被引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 D、胰岛素被注射入皮下组织中
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
血浆的化学组成 水:在血浆中占90-92%.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 维生素等. 无机离子:Na+.K+.Cl-的量较多. 气体:以O2和CO2最为重要。 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细胞代谢废物:除CO2外,还有尿素.尿酸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维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维持稳态需要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2.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4~7.54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尿毒症①组织水肿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①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7.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8.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A.钠离子和钾离子B.钠离子和氯离子C.钾离子和氯离子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C.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D.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①①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①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 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 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11.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D. ①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1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B. ①属于血浆,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1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1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是()A.渗透压B. pHC.温度D.酶的活性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高中生物 综合测试卷(第1~3章)(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综合测试卷(第1~3章)(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生物试题

第1~3章综合测试卷(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的是( )①一个池塘②池塘中的一条鲫鱼③鲫鱼的表皮细胞④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⑤某池塘中所有的鲫鱼⑥某池塘中所有的鱼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A.④③②⑤⑦① B.③②⑤⑦①C.③②⑤⑥⑦① D.③②⑤①2.一位昆虫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蜜蜂的社会行为;一位果树专家正在研究某种果树的丰产措施。

他们研究的对象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 )A.种群、生态系统 B.群落、生态系统C.物种、种群 D.种群、群落3.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染色体B.原核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C.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D.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细胞核4.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细菌、衣藻、木耳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

下列哪种物质或结构不可能出现在阴影部分中( )A.染色体 B.RNAC.DNA D.核糖体5.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6.下列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是( )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④多肽⑤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③④⑤7.下图中甲、乙依次为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可为羧基或氨基,R基的种类决定了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种类B.图甲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影响蛋白质的多样性C.若④是脱氧核糖,则图乙可以是SARS病毒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D.若⑤是胞嘧啶,则图乙可代表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8.在探索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最关键的环节。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测评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测评

第1章测评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HP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血浆的组成成分。

答案:A2.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及物质成分的选项,正确的是()①钙离子、葡萄糖②血红蛋白、呼吸酶③血浆蛋白、氨基酸④CO2、激素A.甲;①②④B.乙;①②③C.丙;①③④D.丁;②③④解析: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渗入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返回血浆,故丙正确。

在内CO2、激素等,而血红蛋白、呼吸酶都位于细胞内,答案:C,错误的是()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解析:人体代谢过程中的各种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浸润在组织液中,组;毛细淋巴管壁内侧的细胞外液为淋巴,外侧的细胞外液为组织液;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中,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答案:D,①~⑤的名称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中⑤为细胞内液,②③④共同组成的①为(即内环境)。

淋巴是由组织液回流等形成的,它与血浆之间为单向流动,故③为淋巴,②为血答案:B,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A.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解析: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把外界环境的营养物质消化后吸收到内环境,与①吻合;循环系统的功能,与②吻合;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出CO2、多余的,与③吻合;呼吸系统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吸入O2、呼出CO2),与④吻合。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教学案: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教学案: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含答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体液各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含义: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据图填空]:图中①~⑥为人体内的液体,它们依次代表: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连线]: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填图]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成分完全相同吗?提示:不完全相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填表]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据图分析:(1)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据图填出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需要的系统或器官。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D.皮肤,E.循环系统。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体液即为人体的内环境(×)(2)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3)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4)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5)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渗透压越高(×)(6)人体内的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葡萄糖B.血红蛋白C.唾液淀粉酶D.呼吸酶解析:选 A 分布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呼吸酶)和分布于消化道内的物质(唾液淀粉酶)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1节课时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1节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1章第1节[基础达标]题组一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的概念1.(2023·广东名校期中)发酵一般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或产品的过程。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食品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B.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乙酸D.制成的食品都需要经高压蒸汽灭菌,目的是延长产品保质期【答案】D【解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制果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30 ℃,时间控制在10~12 d左右,注意后期关闭充气口;制果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 ℃,时间控制在7~8 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A正确;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在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

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乙酸,C正确;传统发酵食品不能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会杀死菌种,从而会影响产品的口感和品质,D错误。

题组二泡菜的制作原理及过程2.(2023·广东深圳期中)用白萝卜制作泡菜的过程中,采用适当方法可缩短腌制时间。

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A.将白萝卜切成小块B.向容器中通入无菌空气C.添加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D.用沸水短时处理白萝卜块,冷却后再加老坛泡菜汁【答案】B【解析】将白萝ト切成小块,可以扩大白萝卜与泡菜水的接触面积,缩短腌制时间,A正确;泡菜制作所需菌种为乳酸菌,制作过程中应保持无氧环境,向容器中通入无菌空气不利于腌制,B错误;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中含有一定量的发酵菌种,所以在腌制过程中,加入一些已经腌制过泡菜汁可缩短腌制时间,C正确;用沸水短时处理,可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繁殖,提高泡菜品质,冷却后再加老坛泡菜汁也可缩短腌制时间,D正确。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1章 第1节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1章 第1节

第一章第1节一、选择题1.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 C[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载体和呼吸酶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 A[解析]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CO2、胰岛素等激素、氨基酸和葡萄糖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他们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pH在7.35~7.45之间B.血浆的渗透压约为770 kPa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答案] D[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4.如图是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则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A.甲B.乙C.丙D.丁[答案] A[解析]图示中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肝脏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组织液。

5.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A.④可以直接进入a、c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答案] A[解析]图中a是毛细血管,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

淋巴可回流进入血浆,但不能进入组织液,再进入组织细胞。

6.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的1、2、3、4分别代表()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答案] A[解析]考查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第1章 第3节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第1章 第3节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第3节发酵工程及其应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如果是菌体,进行分离、提纯时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馏、过滤B.过滤、沉淀C.萃取、离子交换D.沉淀、萃取答案B解析对于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如果是菌体,通常采用过滤、沉淀的方法;如果是代谢物,通常采用蒸馏、过滤、萃取或离子交换等措施。

2.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

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A.温度控制B.溶解氧控制C.pH控制D.酶浓度控制答案D解析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和溶解氧等。

酶是催化反应的物质,不属于发酵条件。

3.下列关于菌种选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C.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答案C解析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有性杂交不属于菌种的选育方法,C项错误。

4.用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被认为是人类新的食物来源,为解决粮食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种蛋白是()A.微生物菌体B.微生物代谢产物C.微生物合成物质D.发酵液答案A解析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其实就是微生物菌体,经过加工可以生产高蛋白食品。

5.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可以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发酵B.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及菌体本身C.在发酵工程的发酵环节中,发酵条件变化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D.通过发酵工程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答案A解析不论是发酵工程还是传统发酵技术,都可以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只不过传统发酵技术利用的是自然菌种。

6.酵母菌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如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生长时期,其中适于作为生产用菌种的时期是()A.aB.bC.cD.d答案B解析常作为生产菌种和科研材料的细菌群体,应该是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的时期,曲线b时期菌体代谢最旺盛,生理特性比较稳定,是生产用菌种的最佳时期。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钙离子B 呼吸酶C 葡萄糖D 血浆蛋白2.血浆中的水来自:A 组织液、消化道B 组织液、淋巴C 组织液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4.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D、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5. 长时间运动引起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其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6.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它们依次属于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 B.神经调节、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神经调节、自身免疫、体液调节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8.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9.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0.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11.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都具有反馈调节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描述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中心法则,则d过程代表DNA的复制D.如果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d和e分别为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则d==e12.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13.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14.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B.蛙褪黑色素可使青蛙体色变亮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D.蛙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15.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16.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17.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必须将灭活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18.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9.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0.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21.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22.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23.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②可以进入A、C、D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24.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食物未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25.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A液成分与B液、C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D.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26.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A的树突→B的轴突B.B的轴突→A的轴突C.B的轴突→A的胞体D.A的轴突→B的树突27.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2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29.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A.呆小症和侏儒症B.侏儒症和糖尿病C.呆小症和糖尿病D.只有呆小症30.青蛙垂体提取液中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作用的器官是()A.甲状腺B.胰腺C.卵巢D.肾上腺31.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3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有关机体水分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摄水量增加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3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多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34.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病人的正常呼吸.这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体液—神经调节35.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都是由B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36.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37.如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中“X”代表的细胞名称是()A.B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38.如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A .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T 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 .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 物质,B 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 .T 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D .A 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39.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①血友病 ②色盲 ③糖尿病 ④尿毒症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0.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 .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 .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D .胰岛A 细胞和B 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41. (8分)下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 液为________,A 、B 、C 三者共同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2)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可以进入血液,如果胰腺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C 液 毛细血管 B 液A 液该物质分泌不足,能导致_______病的发生.42.(10分)人和小白鼠都是哺乳动物,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探究性实验,预测和分析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一、材料用具大小、体重一样,生长正常的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试剂、注射器、试管、试管夹、吸管、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等.二、方法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第一步: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第二步:将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第三步:给药1小时后,从两只小白鼠分别采取尿液,实验鼠尿液放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2号试管内.第四步: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三、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1.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2.结论:.43.(12分)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___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________中释放的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44.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A.溶酶体B.汗液C.口腔粘膜D.胃酸(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4)图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⑧和⑨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入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接种疫苗属于________免疫方法.参考答案:41. (1)组织液内环境(2)胰岛素糖尿42. 方法步骤:胰高血糖素溶液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C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1.1号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鼠尿液中含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说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2.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43、答案:(1)效应器神经中枢 (2)c、e(3)⑧线粒体能量(ATP) (4)突触小泡递质44、答案:(1)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2个) (2)A (3)非特异性(4)由图示可知,②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⑥,⑥能分泌物质⑧,⑧可与抗原作用,⑧是抗体,故⑥为浆细胞,②为B淋巴细胞;④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⑤,⑤类细胞能作用于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故④为记忆T细胞,⑨促进相关的免疫过程,故⑨为淋巴因子.(5)接种疫苗是给予免疫系统一定数量的无害抗原,即细菌或病毒表面的一部分.接种疫苗是为了引起人体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它们就将在若干年、数十年甚至终生保留免疫力,因此能够抵御以后的感染,并且应答更为迅速.(6)人工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病原体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2 / 8。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作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作业

1.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正确;淋巴细胞广泛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所以血浆中存在淋巴细胞,C正确;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淋巴管内,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D错误。

答案:D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解析:“水泡”实为组织水肿,其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一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转化为血浆,另一部分可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转化为淋巴。

答案:D3.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解析: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而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形成的,且单向流回血浆,故淋巴生成也增多。

答案:A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呼吸道内的气体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D.膀胱内的尿液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与外界相连,其内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呼吸道内的气体、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以及膀胱内的尿液等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5.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中Cl-的含量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的含量解析: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等的含量,而与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答案:C6.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1章 人体内环境稳态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1章 人体内环境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动植物的稳态》第一章人体内环境稳态(2013海南卷)1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答案】B【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主要分布于血浆、组织液和乳汁等,A会出现;糖原为多糖,是主要储存于肝细胞和肌细胞等细胞内的能源物质,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B正确;胰岛素为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要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靶细胞、靶器官进行作用,C胰岛素会出现;氨基酸为小分子,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并通过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D氨基酸会出现。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对内环境的理解和成分的掌握,难度不大。

(2013海南卷)20.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 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 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答案】D【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A正确。

淋巴细胞在骨髓或胸腺中成熟以后,来到外周淋巴组织(淋巴结、脾脏等),而淋巴液起源于组织液,通过淋巴管的收集到达淋巴结过滤,最终汇入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循环,因此在淋巴液和血浆中都具有淋巴细胞,B、C项正确。

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较难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于血浆都比较低。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内环境成分淋巴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2013上海卷)15.图5显示肝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交换,X和Y分别可代表AA.葡萄糖、CO2 B.氨基酸、胰岛素 C.肾上腺素、尿素 D.甘油三酯、脂肪酸。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检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检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检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最基本的生物单位?- A. 细胞- B. 分子- C. 组织- D. 器官答案:A2.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I. 大多数细胞都可以看见。

- II. 相同类型的细胞在机体内结合成组织。

- III. 细胞形态相同意味着其生理功能相同。

- IV.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答案:II、IV3. 以下哪个是人体生物碱性环境的维持机制?- A. 平衡内外环境浓度差- B. 组织呼吸产生酸性物质- C. 尿液的排泄作用- D. 体内酸碱平衡系统的调节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1. 简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并指出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包括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细胞分裂四个阶段。

细胞分裂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细胞增殖:细胞分裂能够使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从而实现生物体细胞数量的增加。

- 组织修复和再生:细胞分裂能够代替老死细胞,修复受损组织并参与组织再生的过程。

- 遗传传递:细胞分裂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通过细胞分裂,基因和遗传信息能够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代细胞。

2. 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蓝藻、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如下:1. 光反应阶段:光能被捕获并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高能物质ATP、NADPH。

2. 暗反应阶段:使用光能产生的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如葡萄糖)。

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氧气释放: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地球上大气中存在的重要气体之一,为维持生物呼吸提供必需的氧气。

- 有机物生产:光合作用能够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供给生物体进行能量和物质代谢。

- 碳循环: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促进碳循环和碳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2节1课时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2节1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1章第2节一[基础达标]题组一培养基的种类、成分及用途1.(2023·广东名校联考)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B.微生物培养所需的培养基都需要提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缺一不可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合成培养基,营养全面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答案】D【解析】是碳源的物质同时也可以是氮源,如牛肉膏和蛋白胨均可作为碳源和氮源,同时还提供维生素,A错误;并非所有微生物的培养基中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如自养的微生物不需要碳源,固氮微生物不需要氮源,B错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培养基,属于天然培养基,C错误;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D正确。

2.(2023·广东名校联考)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B.该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有葡萄糖、牛肉膏,属于氮源的物质是牛肉膏C.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只有大肠杆菌D.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就可以接种使用【答案】B【解析】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含有琼脂,属于固体培养基,A错误;培养基中属于碳源(为微生物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有葡萄糖、牛肉膏,属于氮源(为微生物提供氮元素)的物质是牛肉膏,B正确;很多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此培养基中能生长多种微生物,不仅仅只有大肠杆菌,C错误;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操作,D错误。

3.据报道,在某餐馆就餐的多位客人均在餐后半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出动,在该餐馆采集样本,并对样本进行培养,检测鉴定,最终发现该餐馆使用的筷子未经严格消毒,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数量严重超标。

据此判断,工作人员选用的培养基按功能分,应属于()A.选择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答案】D【解析】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通过培养样本,发现样本中含有多种细菌,最后确定其中含有大肠杆菌等菌种,故该培养基按功能分,属于鉴别培养基。

(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第1章 发酵工程 单元素能提升(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第1章 发酵工程 单元素能提升(含解析)

单元素能提升一【单元知识构建】【单元提升交汇点】提升点一发酵工程与其他相关知识的综合交汇点1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细胞结构,联系必修课程模块1中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1)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DNA分子、核糖体。

(2)不同点:醋酸菌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无核膜、染色体,无线粒体等众多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交汇点2发酵条件的控制,联系必修课程模块1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影响因素(1)果酒的制作前期需要氧气,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然后控制为无氧条件,进行酒精发酵。

控制发酵温度约为18~30 ℃。

(2)果醋的制作一直需要充足的氧气,控制发酵温度为30~35 ℃。

但泡菜的制作一直需要密封。

【对点训练】1.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菌的线粒体中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2.请回答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上应用的问题:(1)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常用的菌种是________,该菌种产生酒精的场所是________。

果醋的制作常在果酒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当进行果醋制作时,要持续通入氧气,并且要适当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发酵温度。

(2)果酒发酵时间一般为10~12 d,但也可能因为________等外界条件而发生改变,可定期取发酵液与______________(填试剂)反应检测发酵情况,如发酵液中含有酒精则溶液呈现________。

(3)果酒进一步发酵能获得果醋,酒变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达标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达标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1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醋制作温度高B.果酒、果醋制作的全过程都需要严格灭菌C.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D.醋酸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可将果酒变成果醋【答案】C【解析】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18~25 ℃)比果醋制作温度(30~35 ℃)低,A错误;传统制作果醋、果酒的过程都不需要严格灭菌,B错误;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防止发酵液溢出,C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其只有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错误。

2.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冲洗葡萄不能次数过多,否则果酒的制作会失败B.根据图1可知,利用葡萄制作果醋时,必须先进行酒精发酵然后再进行果醋发酵C.图2中的装置中排气口弯曲可防止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D.制作果酒要关闭充气口、打开排气口,制作果醋时充气口和排气口都要打开【答案】B【解析】果酒制作过程中,应先冲洗,后除去葡萄枝梗,而且冲洗时不能反复冲洗,以防菌种流失,A正确;根据图1可知,利用葡萄制作果醋时,可以先进行酒精发酵然后再进行果醋发酵,也可以直接制作果醋,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B错误;图2中的装置中排气口弯曲可防止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C正确;果酒发酵是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而果醋制作是在有氧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制作果酒要关闭充气口、打开排气口,排出二氧化碳,制作果醋时充气口和排气口都要打开,D正确。

3.下列关于果酒及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的过程中,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使发酵瓶内出现负压B.将果酒流经发酵瓶制成果醋,则发酵瓶中CO2的产生量几乎为零C.在用果汁制果酒的过程中,发酵瓶溶液中pH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D.果酒发酵结束后,为了防止“酒液”变酸,加入容器中“酒液”的量应为2/3【答案】B【解析】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初期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会消耗氧气,虽然吸收氧气的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量,但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大于氧气,压强降低,使发酵瓶内出现负压,A 错误;在有氧存在时,醋酸菌利用乙醇生成醋酸的过程中没有CO2生成,B正确;在用果汁制果酒的过程中,发酵瓶溶液中pH的变化是先减小后稳定,C错误;果酒发酵结束后,为了防止“酒液”变酸,容器中“酒液”应灌满,排掉多余的空气,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单元复习 章末检测试卷(第1章)

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单元复习 章末检测试卷(第1章)

章末检测试卷(第1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C.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内液中D.人体1/3的体液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答案 B解析体液是机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错误,B正确;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C错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D错误。

2.(2018·衡水中学高二下期末)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答案 D解析水泡里面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里的液体可以进入淋巴和血浆,故选D。

3.下列有关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A.泪液、尿液和组织液均属于细胞外液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量较多的是蛋白质C.尿酸、氨基酸、胃液中的盐酸均可在细胞外液中找到D.淋巴回流形成血浆,所以二者成分和含量完全相同答案 B解析泪液、尿液属于外界溶液,不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组织液和淋巴多,B正确;胃液属于消化液,不属于细胞外液,尿酸和氨基酸可以在细胞外液中找到,C错误;淋巴回流形成血浆,但二者成分和含量并不完全相同,D错误。

4.下列有关内环境的成分与所发生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激素、抗体和氨基酸都只存在于内环境中C.血浆不仅可以用来运输营养物质,还可以用来运输代谢废物D.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答案 C5.(2018·日照五中高二下期末)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合成糖原所经过的途径是()A.消化道→血浆→细胞内液B.消化道→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血浆→细胞内液D.消化道→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答案 B解析葡萄糖在消化道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经组织液进入血浆,再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由血浆渗入组织液,进入肝脏细胞内参与糖原的合成,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2分×14=28分)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6.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2 B.2 C.3 D.67.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3B. 5 C.6D.108.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B、NaHCO3——H2CO3C、NaOH——HClD、NaHCO3——NaCl9.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10.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11.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12.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13.人血液不可能出现的是()A、纤维蛋白原B、激素C、纤维素D、淋巴细胞14.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

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A.x>y>zB.y>z>zC.z>y>zD.z>x>y二、多选题(3分×7=21)第一课件网15.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浅黄色的液体是,它来源于。

A、组织液B、血浆C、淋巴D、血清16.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17.正常情况下,在以下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葡萄糖B.水和无机盐C.激素D.尿素18.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19(2002·广东河南)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20.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C.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D.肝脏储存的肝糖元在血液浓度下降时不断地释放入血液中21.右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能推出的结论是( )A.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散失掉了B.安静状态下,脑易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C.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D.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非选题 22.(14分)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 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

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 端与A 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

(6)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 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 ,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 部位(填标号)。

23.水果、蔬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当食用这些食物时,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人体的即时反应是:(12分)(1)碳酸钠与血液中的____ __缓冲对发生作用,相应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2)所形成的___ ___通过____ __(器官)以___ ___的形式排出体外。

(3)因此,通过血液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使血液中的___ __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24.(18分)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 方式进行的。

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 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 (只写字母)。

其中A 中的水以______ 方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 ,A和B 的交换是通过______ 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 。

(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 作用。

(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_____ 。

25.(7分)试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血浆中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确定人的生理盐水的浓度。

26.(附加题.)读图作答:蜥蜴属变温动物,在一个小的温度范围内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请先仔细阅读右图,然后简要说明蜥蜴一天中是如何通过行为来调节体温的?3.D (点拨: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4.精析: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代谢产物亦增加时,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表现出组织液生成增多。

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且单向汇入血液循环,所以随组织液增加的同时,淋巴液的生成亦增加。

答案:A5.B (点拨:呼吸酶主要分布于细胞内)7.D (点拨: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要通过4 层细胞膜,8 层磷脂分子。

血液中的氧气再进人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还要经过红细胞膜的两层磷脂分子。

因此共需经过10 层磷脂分子)10.A (点拨:深呼吸有利于吸入更多的O2,排出更多的CO2)11.B (点拨:依据变温动物体温调节规律分析作答)12.B (点拨,依据高等动物细胞获褥营养物质的途径分析作答)14.D (点拨:依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分析作答)21.BCD (点拨:安静状态下产热主要是内脏,但骨骼肌产热是否完全散失不能确定)22.(1)②③(2) 6 (3)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4)营养不良、花粉过敏、肾小球肾炎等(5)二氧化碳、尿素等(6)核糖体②③④23.(l) NaHCO3/H2CO3Na2CO3+ H2CO3→ 2NaHCO3 (2) NaHCO3肾脏尿液(3) pH24. 解题方法和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读图解着手,分析消化道、肺、E、尿、A、B、C、D之间的结构与功能之联系,明确箭头方向的意思。

水由消化道进入A(血浆),靠渗透(自由扩散)方式吸收。

b过程指消化系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脂肪成分的吸收,因为脂类物质一般被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或肠壁细胞的胞饮作用进入细胞)。

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再根据图示箭头等信息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D是淋巴。

A中的水分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A和B的交换是通过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壁进行的。

E为原尿,E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d为重吸收过程。

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包括:泌尿系统、呼吸道、皮肤,图中未列出的是皮肤。

答案:(1)渗透(或自由扩散)脂肪成分(2)A、B、D 消化液(3)皮肤毛细血管壁(4)e可逆后者f单向(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作用(6)大分子蛋白质25.(1)取7 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7 号,分别加人2mL 浓度为0.5%、0.7%、0.9%、1.1%、1.3%、5%的NCl 溶液及蒸馏水,并各加人2 滴抗凝剂(如肝素钠或柠檬酸钠)。

(2)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3)向1-7 号试管分别滴人1 滴血,摇匀每放置5min 。

(4)分别取7 支试管中混合液各一滴,置于7 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结果:在蒸馏水及低于0.9% NaCl 溶液中的红细胞出现膨胀甚至破裂,而高于0.9% NaCl 溶液中的红细胞则皱缩,只有0.9% NaCl 溶液中的红细胞仍皇正常两面凹的圆饼状。

因此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

26.变温动物如蜥蜴通过行为调节体温:早晨阳光先温暖动物头部的血液,身体其余部分还埋在沙土中;中午蜥蜴躲在阴凉处,并且身体与阳光垂直,减少吸热面积;下午则露出全身,并且与阳光平行,增加吸热面积。

这种通过动物的行为来调节体温的方式称为行为性体温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