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中教师用丧女之痛 告诉家长别太纠结分数

合集下载

张桂梅先进事迹概括实用(精选7篇)

张桂梅先进事迹概括实用(精选7篇)

张桂梅先进事迹概括实用(精选7篇)张桂梅先进事迹概括实用(篇1)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

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

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张桂梅先进事迹概括实用(篇2)张桂梅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这三十年中也一直积极践行这一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她心系困难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教育扶贫行列,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她坚持树人先树魂,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

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15“南京高考之痛”成为课改的“前车之鉴”

15“南京高考之痛”成为课改的“前车之鉴”

15“南京高考之痛”成为课改的“前车之鉴”▲夏季里的一篇短文2004年的高考成绩公布后,7月8日的《扬子晚报》头版登出一位“本报记者”写的《追问南京“高考之痛”》,全文含标题只有1700余字。

引发巨大的反响。

追问的理由大致有二:一是几乎集中了省内最好教育资源的南京,高考考不过江苏省其他地市,又一次落在兄弟城市后面;二是在考生人数增加的情况下,本科达线的考生下降到4700人,比去年反而减少600人。

前者是跟“兄弟城市”比,后者是跟自己比。

全国高考看江苏,江苏高考看南通,南通高考看启东。

▲南京市这几年一直重视素质教育《中国青年报》2004年7月23日登载了一篇《高考刺痛南京》的长文,篇首语是“本报南京7月22日电”,文章中写道:“南京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支配课外时间;南京竭力禁止学校拖课和不按时放学,更禁止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补课;南京各中学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做社会调查,写学术研究小报告。

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教学等等。

”南京金陵中学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至今已有120多年办学历史。

基于国际间的教学交流,金陵中学长期重视教育教学的探索科研,“九五”期间开展了“高中素质教育中的考核评价及学分制研究”等10多项国际、国家和省市级课题研究活动,“十五”期间开展了“完善学分制,构建多元化的高中课程体系的研究”等5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

金陵中学并非国家倡导素质教育时才推行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是这所名校长期自觉的追求。

一个多世纪以来,数万学子从金陵中学走出,以其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勇于创新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其中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还有10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培育“英才的摇篮”。

2004年11月1日《中国教育报》有篇报道,曾这样介绍南京金陵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每一位同学自选专题撰写论文,最后通过由中学教师、大学教授共同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的答辩。

高中语文 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课件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课件 粤教版必修4

轻轻的花绽开 就像树静静的成材 在这初恋的季节里 青春一去不再来 人生是辆五彩的车 是风是雨我都坐 人生是首无尾的歌 是高是低我都和 未来的希望在呼唤 声声呼唤我 声声呼唤我 人生是条无名的河 是深是浅我都过 人生是杯无色的酒 是苦是甜我都喝
敬畏生命
用爱面对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心中就 不会堆积烦恼;世间纷争也会减少。
第一,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
第二,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的价值 教育;
第三,死亡教育。

关注生命

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

敬畏生命
关注生命 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 敬畏生命
呼唤生命 生命如歌
生命如歌
轻轻的你离开 就像我轻轻的走来 在这匆匆的岁月里 生命无须等待 轻轻的花绽开 就像树静静的成材 在这初恋的季节里 青春一去不再来 人生是条无名的河 是深是浅我都过 人生是杯无色的酒 是苦是甜我都喝
请看案例--
安徽省阜南二小的两名六年级女生因“压 力太大,不想活了”,喝敌敌畏自杀,幸 好被及时救下。
2011年10月,上海4天3个学生坠亡。 2011年2月14日,广东和平县和平中学高一
女生坠楼身亡,警方初步认定为跳楼自杀 事件。
2001年10月28日,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学 生因不堪忍受病痛和绝望的折磨以及经济拮据造 成的心理负担,从学校新楼10层的一间教室跳下, 当场死亡;
个性冲动
病痛的折磨和绝望 经济拮据造成心理负担
挫 折
自卑心理

家庭危机

抑制情绪
……

生轻
了导 生
心 理致 问
自 杀

面对这些如此轻视生命的同龄人, 你想说什么?你认为谁该为他们的 轻生负责任呢?

南京一中作文改卷分析

南京一中作文改卷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7月,江苏高考成绩公布后,南京一中作为南京“老四所”名校之一,高分段人数不但不如南师大附中、金陵中学,还远不如南京市第二十九中。

家长们对此很不满,认为学校搞素质教育,不抓学习,轻视高考。

他们冒雨一手举着伞,一手举着“一中不行”围在学校门口。

事后,校方发布了《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间接作出回应,并发布有应试教育倾向的整改措施,比如:延长晚自习到十点,分层教学,组建尖子生团队等。

这件事引发了网友热议。

有的网友认为:南京一中的妥协,是对应试教育的肯定,助长了成绩决定一切的风气;所以,南京一中不应该妥协。

还有的网友认为:分数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各方面素质都得以提升,而非不看重成绩;所以,南京一中应该整改。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你以学生的身份给南京一中校长或者南京一中的学生家长写一封信,表达你对这件事的态度和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评分标准】*无题目扣一分(书信、倡议书、演讲稿等应用文也应有题目)*错别字一个1分,扣满5分为止*未完卷及500字以下不高于25分;500字以上正常打分,每少50字扣一分【答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明确:1.文体明确,书信。

2.内容明确,针对“南京一中面对家长针对高考成绩的质疑,发布有应试教育倾向的整改措施”这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作文命题探讨的问题是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权衡。

3.情境明确,是以学生的身份来给南京一中的校长或者家长写这封信。

所以基本学生能够把握题目的审题要求,在36分以上。

部分低于36分的作文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没有写成书信体裁被降档处理(切记切记,书信体的结尾是要有祝语、落款和时间的)。

第二,偏离话题,如“教育需要同理心”“教育需要爱与关怀”“教育要培养自律精神”等等。

女儿留学荷兰自杀丧女教师以亲身经历吁善待生命

女儿留学荷兰自杀丧女教师以亲身经历吁善待生命

女儿留学荷兰自杀丧女教师以亲身经历吁善待生命[]为中国留学生编辑、编译、收集、整理海外留学新闻:《女儿留学荷兰自杀丧女教师以亲身经历吁善待生命》07月04日扬子晚报报道。

伴随着郑智化《别哭我最爱的人》歌曲的动人旋律,教室讲台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女孩从幼儿到大学成长的一张张照片,直到女孩在异国他乡躺在白色的灵柩里驶去的照片打出,现场已经一片唏嘘之声。

“这是我女儿的一生。

今天我就用她的故事告诉在座的孩子们和父母们该如何珍惜生命。

”南京一中黄侃老师用哽咽的声音开始了这堂“生命教育课”。

因为3日是她所带的初三( )班孩子们拿中考分数的日子,无论孩子们考得如何,她都希望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学会正确对待。

一封特殊的邀请信中考揭晓前,老师请家长参加“生命课堂”优秀的女儿留学时在荷兰自杀昨天上午,在南京一中初中部的电化教室里,坐满了来自该校初三( )的学生和家长。

几天前,家长们收到来自班上英语老师黄侃的一封信,上面写道:“初中毕业,意味着更多的跋涉,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努力。

为了让你们的孩子能在高中阶段走稳人生的每一步,本人拟举行一次有关生命意义的活动,届时我会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来谈这一沉重的话题,目的是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正视困难,面对挑战,学会释然。

本次活动纯属个人行为,你们可以自己参加,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也可以不参加。

”结果是,几乎都有的学生和家长都来到了现场,因为他们明白,黄老师的这堂课非比寻常。

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主讲人黄侃老师是一位失去爱女的母亲,而她的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人们眼中的优秀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能歌善舞,爱好广泛。

而就是这样一位堪称完美的学生,却在两年前异国留学时期,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打击对作为母亲、又为人师的黄侃来说,痛彻心扉,又陷入了深度思考。

课堂一开始,黄侃老师首先播放了一个8分44秒介绍女儿的视频,画面上的女生笑容灿烂可爱。

“2009年2月8日,适逢元宵佳节,我下课后发现一个未接电话,是女儿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打来的,等打过去询问原由,对方说我女儿出事了。

南京一中教师用丧女之痛 告诉家长别太纠结分数

南京一中教师用丧女之痛 告诉家长别太纠结分数

南京一中教师用丧女之痛告诉家长别太纠结分数(最后一堂生命课)南京一中教师用丧女之痛告诉家长别太纠结分数(最后一堂生命课)7月2日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电化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和家长。

这一天是周六,其时中考已结束近20天,成绩也即将揭晓,还有什么重要的课程引来这么多学生和家长?9点钟,伴随着一首《别哭我最爱的人》歌曲忧伤的旋律,讲台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

一张张照片缓缓闪现,记录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从可爱的婴儿到青涩的幼女,再到花样少女,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季时光,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灵柩……8分44秒的视频放完,现场嘘唏不已。

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课,主讲人南京一中的老师黄侃,照片中的那个女孩就是她的女儿远远(化名),在荷兰留学时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忽然凋谢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

下课后,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是女儿远远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从西安打来的。

黄侃打过去询问原由,对方说远远出事了。

远远是黄侃的女儿,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

出事了?黄侃很疑惑,也很惶恐,女儿能出什么事,她不相信。

中午,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但无人接听。

整个下午,黄侃始终心绪不宁。

远远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

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

”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对于女儿的留学,黄侃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黄侃亲自送女儿上的飞机,事后回忆起来,那天她穿了一身黑色的T恤,而平时,她最喜欢的是红或是黄等比较亮颜色的衣服。

不良情绪案例

不良情绪案例

马加爵,男,23岁,汉族,广西人,云南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现住317室。连续杀 害四名大学生据老师、学生介绍,马加爵和被害的四名 大学生平时关系都不错,五人是同班同学,他们经常在 一起活动。马加爵供述说:上大学后,他一直有很大的 压力,过得不好;同时,总觉得同学们看不起他,在背 后议论他的一些生活习惯甚至是个人隐私。引起这场连 环杀人案件的导火索是:血案发生前几天,马加爵和几 个同学打牌,有同学认为马加爵作弊,让马加爵积怨多 年的怨气终于爆发,他觉得,他们既然看不起自己,不 如杀了他们,惨案终于发生了…… 2004年4月24日,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马加 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院一审后,马加爵没有 提出上诉。2004年6月17日,马加爵被执行死刑。
• 从作案过程看,嫌疑人马加爵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 学上称之为“人格异常”,这种人的自我概念有偏差, 有一种“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心理,往往具有攻击性 和毁灭性,只要一点小事就会激起他不安全的防范心理。 这种人在攻击别人时往往想不到结局。马加爵杀完人后, 并不是销毁尸体,而是放在卧室内,这明显是不成熟甚 至幼稚的人做的“游戏”,从这点可以断定,他是个封 闭简单的人,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别人的感受,做 事不考虑结果,也就是具有“变态性人格特质”。 这 种人格缺陷与家庭教育有关,由于成长在农村,马加爵 的外部环境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他的个人空间非常狭隘, 个人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他对社会、对别人的理解只 能从图片、游戏中获得。游戏是一种虚拟的环境,很容 易使人隐藏很深的东西被激发出来,马加爵很可能就是 受暴力游戏的影响,将杀人也当成一种游戏,当成探索 自己的途径,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 心理是一棵树,只有阳光的滋 润才能健康地茁壮成长; • 心理是一道墙,只有钢铁的支 持的才能成功地抵挡风雨; • 心理是一台电脑,只有软件的 健康才能轻松地查杀木马。

教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

教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

徐丽利
教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
————“南京高考之痛”之我见
武进湟里高中徐丽利
沸沸扬扬的“南京高考之痛”竟以南京教育界对“应试教育”无奈地妥协和改过自新暂告一段落。

本人看了2004年11月15日《现代快报》a4版《如果只为了高考,这样的教育必死无疑》的文章后更是深有感触。

今年的高考结果对于南京来说也实在是不可承受之重,各大报刊大幅刊发“南京高考之痛”,引来社会各界的惊呼,学生家长们更是怨声载道。

这一结果直接导致许多家长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周边的农村。

启东、江堰甚至盱眙、泗洪大幅的招生广告就足以说明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的教育界一定是尴尬万分,痛定思痛,寻求解决的方法。

一两个月后决定狠杀家教之风并积极推行利用学生休息时间进行补课。

前者本无可厚非,后者却颇令人匪夷所思。

把刚刚迈出的新课改的脚又缩了回去,这让在教育最底层的许多教师感到万分遗憾。

其实,依本人所看,大家完全不必对南京的教育千夫所指,而南京的教育界也该多方面了解自己和周边地区的差异,找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并坚持自己新课改的脚步。

如果仅仅用高考的分数来简单评判一个地方教育的成功和失败还是太肤浅了,那还是分数就是一切的单一的应试教育的老眼光。

素质教育已经呼喊多年了,几乎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是听着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旦旦誓言,把孩子交给学校的。

但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仍然只有少数几个大城市,我认为南京该是其中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一中教师用丧女之痛告诉家长别太纠结分数(最后一堂生命课)南京一中教师用丧女之痛告诉家长别太纠结分数(最后一堂生命课)7月2日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电化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和家长。

这一天是周六,其时中考已结束近20天,成绩也即将揭晓,还有什么重要的课程引来这么多学生和家长?9点钟,伴随着一首《别哭我最爱的人》歌曲忧伤的旋律,讲台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

一张张照片缓缓闪现,记录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从可爱的婴儿到青涩的幼女,再到花样少女,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季时光,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灵柩……8分44秒的视频放完,现场嘘唏不已。

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课,主讲人南京一中的老师黄侃,照片中的那个女孩就是她的女儿远远(化名),在荷兰留学时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忽然凋谢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

下课后,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是女儿远远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从西安打来的。

黄侃打过去询问原由,对方说远远出事了。

远远是黄侃的女儿,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

出事了?黄侃很疑惑,也很惶恐,女儿能出什么事,她不相信。

中午,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但无人接听。

整个下午,黄侃始终心绪不宁。

远远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

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

”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对于女儿的留学,黄侃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黄侃亲自送女儿上的飞机,事后回忆起来,那天她穿了一身黑色的T恤,而平时,她最喜欢的是红或是黄等比较亮颜色的衣服。

到荷兰后,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还教美国同学学中文。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远远在学业上已表现得异常优秀,多项成绩在9分或以上,成为学校的优等生。

“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条件得不错、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她从小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

”黄侃说。

下午4点,黄侃又一次拨打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电话,对方的答复是情况不明。

一个半小时后,黄侃再度打电话询问,大使馆称正在调查。

2月9日凌晨,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

嚎啕大哭除此之外,黄侃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她简直不敢相信,女儿那鲜活的生命真的永远凋谢了。

2月14日,情人节。

黄侃与远远的父亲乘飞机前往荷兰。

11个小时的行程,除了眼泪还是眼泪。

“请不要救我”一下飞机,黄侃就问前来接机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女儿在哪?当得知女儿被放置在阿姆斯特丹医学院的解剖室时,黄侃几乎晕倒过去。

“她一个人躺在那里,该多孤单呀。

”回忆那一刻,黄侃泪流满面。

黄侃甚至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进解剖室的。

“看到女儿的遗体时,我已经瘫倒在地。

”黄侃哽咽着说。

“女儿躺在白色的床单上,我突然想起当年我生下她时的情景。

她呱呱落地时的哭声还在耳边,如今却已变得冰冷。

”据记者了解,2月8日,远远在写下三封分别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

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

据专家介绍,强迫症属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精神抑郁以至自杀。

黄侃如论无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

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黄侃痛苦地回忆。

黄侃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

“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远远的意外身亡让她的许多朋友吃惊不已。

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跟远远有过接触的人,一致评价她平常开朗活泼,没有任何强迫症或是抑郁症的迹象。

“积极向上,充满理想,倔强不服输。

也许正是她这种对生命中完美的执著追求,让她把自己的一切永远留在了风车的故乡。

”一位好友在纪念远远的文章中写道。

远远的一位好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咨询远远的意见,而现在回想起来,远远甚少与她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而在远远结束自己的生命前,她跟好友曾同游西班牙葡萄牙,她开始有迹象表现为不爱拍照,谨小慎微。

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

她还请求父母能够对强迫症人群进行研究,并且能够帮助其他的受害者。

一向心思细密的远远甚至在一张给警察的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

“妈妈把你背回来了”2009年2月18日,远远的遗体在阿姆斯特丹火化。

在处理完一些后事后,黄侃于2月24日乘飞机回国。

“我是用远远的书包将她的骨灰背回来的,上飞机的时候,我就对她说,远远呀,小时候我就是这样背着你上学,现在,妈妈又把你背回来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刚回国那段时间,黄侃根本不敢回家,一看到女儿的房间,就止不住地流泪,她在学校住了三个月。

5月4日是远远的生日,黄侃买了女儿最喜欢的食物还有花去墓地。

“在公交车上,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往下滴,怎么忍都忍不住,旁边的乘客还一直安慰我。

我就一路哭到了墓地。

”那段时间,黄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女儿。

“梦里全是她小时候的样子,穿着小棉袄,在床上翻来翻去,调皮起来不愿意穿袜子,甚至有时候我都能闻到她身上的奶香味。

”但是黄侃坚强地走了出来。

“不能改变的事情我必须接受,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

”黄侃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2010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

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黄侃还拿出十万元设立了“健心奖”,奖励那些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侃开始反思。

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较忙,于是将她送去寄宿学校。

“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的年纪,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

”黄侃后悔地说。

“另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

”黄侃说,女儿曾经也和她交流过感情上的问题,“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

”黄侃也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也没有对她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一旦考试没考好,我也会旁敲侧击地鞭策一下她。

”现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在心理上的问题早已隐约出现,“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正是基于这一点,黄侃特意选择在中考分数揭晓前一天,上了这堂特殊的生命课。

“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

”最后一堂课“上这样一堂课,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甚至直到上课前一天,我还在打退堂鼓。

”7月4日,黄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两年前,黄侃正在担任南京一中初一(2)班英语老师,当得知女儿远远出事的消息后,黄侃便赶往荷兰处理后事。

“当时我带这个班才不到一年,孩子们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感觉很疑惑,我一直没有告诉他们这件事,因为当时他们都还小,心智不够成熟,我当时就决定,等到他们初中毕业时,给他们一个交待。

”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交待,黄侃也在给自己一个交待。

当黄侃开始筹备这堂生命课时,翻开女儿的一张张照片,她心痛不已。

“视频中用的歌是郑智化的《别哭我最爱的人》,那是女儿电脑中最后留下的、也是惟一一首歌,我想我能明白她的心。

”“有朋友得知我要上这堂课,都劝我不要进行,但这是我的一个心愿,我要让女儿的死变得有价值。

”对黄侃来说,这堂课的确难上,因为她要撕开那渐渐愈合的伤口,直面自己的痛苦。

在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时,黄侃一度痛苦不能自己,最后由一名学生代她读完自己写给女儿的信。

但是,痛苦显然并不是生命课的主题,黄侃有着更深的含意,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和家长传递自己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黄侃说:“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对家长,黄侃说:“家长们请学会欣赏子女,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谈及自己的教育感受,黄侃说,如果女儿在世,她一定会让她按自己的兴趣生活,绝不给她压力。

“只要她能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我就满足了。

只可惜,生命不能重头再来。

”生命课的反响让黄侃欣慰。

南京一中初三(2)班的一位学生家长给她发来的短信中写道:“您是学生们的恩师,更是她们的母亲。

当姹紫嫣红的时候,这满园的桃李都不会忘记向您致敬。

”但黄侃说,这堂生命课,她只能上一次。

“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女儿留学荷兰自杀老师现身说法劝善待生命黄侃老师与学生深情拥抱。

黄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自已。

伴随着郑智化《别哭我最爱的人》歌曲的动人旋律,教室讲台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女孩从幼儿到大学成长的一张张照片,直到女孩在异国他乡躺在白色的灵柩里驶去的照片打出,现场已经一片唏嘘之声。

“这是我女儿的一生。

今天我就用她的故事告诉在座的孩子们和父母们该如何珍惜生命。

”南京一中黄侃老师用哽咽的声音开始了这堂“生命教育课”。

因为3日是她所带的初三(2)班孩子们拿中考分数的日子,无论孩子们考得如何,她都希望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学会正确对待。

一封特殊的邀请信中考揭晓前,老师请家长参加“生命课堂”优秀的女儿留学时在荷兰自杀昨天上午,在南京一中初中部的电化教室里,坐满了来自该校初三(2)的学生和家长。

几天前,家长们收到来自班上英语老师黄侃的一封信,上面写道:“初中毕业,意味着更多的跋涉,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努力。

为了让你们的孩子能在高中阶段走稳人生的每一步,本人拟举行一次有关生命意义的活动,届时我会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来谈这一沉重的话题,目的是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正视困难,面对挑战,学会释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