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一体化期末考试重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期末考试复习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期末考试复习一、说明1、考试范围:本学期课堂教案内容2、试卷题型:填空、单/多选、概念、简答、计算二、基本内容1. 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电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区别。
传统机电技术的操作控制主要通过具有电磁特性的各种电器来实现,如继电器、接触器等,在设计中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机械本体和电气驱动界限分明,不涉及软件和计算机控制。
机电一体化技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机械部件和电器部件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整个装置在计算机控制下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传统自动控制技术的侧重点是讨论控制原理、控制规律、分析方法和自动系统的构造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将自动控制原理及方法作为重要支撑技术,应用自控原理和方法,对机电一体化装置进行系统分析和性能测算。
2. 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
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部分、传感检测部分、执行机构、驱动部分、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接口。
例:3. 机械系统数学模型机械移动系统动力滑台铣平面.系统力学模型运动方程????tcxmxkxft???000??传递函数??sX10?2sFkmscs??m-质量k-刚度c-粘性阻尼系数4.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特性:描述传感器输出与输入关系特性。
静态特性: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缓慢时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动态特性:当输入量随时间较快变化时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性和重复性。
电气控制系统中功率放大器按功能的分类5.;)AC/DC变流器——把交流变换成固定的或可调的直流电(整流器)(1 ;DC/AC变流器——把固定的直流电变成固定或可调的交流电(逆变器)(2)包括改变频率或电3)AC/AC变流器——把固定的交流电变成可调的交流电((压);(4)DC/DC变流器——把固定的直流电变成可调的直流电(斩波器)。
6. 伺服控制系统个齿,当采用三相六拍工作方例:开环伺服系统采用步进电机,电机有40 5毫M。
机电一体化期末复习资料
1.机电一体化:Mechateonics,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2.机电一体化的目的:提高系统(产品)的附加价值,即多功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省材料省能源,并使产品结构向短、小、轻、薄化方向发展,从而不断满足人们在生活的多样化和生产的省力化、自动化需求。
3.微电子技术所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有:①检测传感技术②信息技术③自动控制技术④伺服驱动技术⑤精密机械技术⑥系统总体技术4.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组成。
5.机电一体化系统必须具有以下三大“目的功能”①变换(加工、处理)功能②传递功能③储存功能6.不管哪类系统(产品),其系统内部必须具备五种内部功能,即主功能、动力功能、计测功能、控制功能、构造功能。
7.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的方法通常有:机电互补法、融合(结合)法、组合法8.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①开发性设计②适应性设计③变异性设计9.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常提出低摩擦、无间隙、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
为了达到以上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①低摩擦②短传动链③最佳传动比④反向死区误差小⑤高刚性10.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要求传动机构不断适应新的技术要求,具体有三个方面:精密化、高速化、小型、轻量化11.丝杆和螺母机构的传动形式即选择方法:(1)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
结构简单,可获较高的传动精度,但其轴向尺寸不易太长,刚性较差因此只适用于行程较小的场合(2)丝杆转动、螺母移动。
结构紧凑丝杆刚性较好,适用于工作形成较大的场合(3)螺母转动、丝杆移动。
结构复杂且占用轴向空间较大,故应少用(4)四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
结构简单、紧凑,但在多数情况下,使用极不方便,故很少应用。
机电一体化复习重点,期末考试
1、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2、机电一体化基本结构要素:机械本体,动力源,检测与传感装置,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执行机构,接口。
3、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检测与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4、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高精度 快速响应 良好的稳定性5、工业三要素:物质,能源,信息6、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组成)应包括以下三大部分机构。
● 传动机构:不仅变换转速和转矩。
其目的是使执行元件与负载之间在转矩与转速方面得到最佳匹配。
● 导向机构:支承和导向。
● 执行机构:用以完成操作任务。
7、常用传动机构:转动型:齿轮(齿条)传动,涡轮蜗杆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行星轮减速器,谐波减速器, 直线型:齿轮(齿条)传动,丝杆螺母(螺杆)传动,同步齿形带实现的移动传动,8、传动机构的性能要求:● 质量和转动惯量应尽量减小<将转动惯量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折算方法>: 1)圆柱体:J = (m —质量d —直径) 2)直线运动物体: 3)齿轮齿条: ● 刚度大:机械系统产生振动时,系统的阻尼越大,其最大振幅就越小且衰减也越快,但大阻尼也会使系统的稳态误差增大、精度降低● 阻尼合适:机械系统产生振动时,系统的阻尼越大,其最大振幅就越小且衰减也越快,但大阻尼也会使系统的稳态误差增大、精度降低● 摩擦小:1)系统误差 2)爬行(低速运动时的一种现象,内因是摩擦的非线性) ● 间隙小:9、影响机械传动链动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有:1) 负载的变化:2) 惯性的大小:3) 固有频率的高低:4) 摩擦、间隙、温升、润滑等因素10、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机构(偏心轴套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11、斜齿轮传动机构(垫片调整法,轴向压簧调整法)12、齿轮传动比分配。
● 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则(前小后大)● 重量最轻原则(前大后小)● 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前小后大)13、滚珠丝杆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螺母,滚珠,回程引导装置,丝杆● 特点:1)传动效率高——效率高达90%~95%,耗费的能量仅为滑动丝杠的1/3。
机电一体化期末考试
机电一体化总结一、名词解释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应用机械,电子信息等有关技术,对它们进行有机组织与综合,实现了整体的最挂化。
2.RS触发器:是具有同步输入端子C,置位S和复位R端子的RS触发器。
3.多路模拟开关:是一种在数字信号控制下将模拟信号接通或断开的元件或电路。
4。
数模: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装置称为数/摸转换器,简称D/A转换器. 5.模数: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装置叫做摸/数转换器,简称A/D转换器。
6。
传感器:是凡接受外界刺激并能产生输出信号,即可定义为传感器。
7。
压电效应:强介质加压力时产生极化或电位差的现象。
8.压阻效应:外力作用在半导体材料上(金属材料),使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的现象。
9.感应同步器:感应同步器是一种检测机械角位移或者直线位移的精密传感器. 10。
光栅:由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构成的光学器件成为光栅 .二、填空题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计算机),(传感器),(动力),(执行机构),(机械结构)。
2。
机械系统的组成:(传动机构),(导向机构),(执行机构)。
3。
丝杠循环方式:(外循环)与(内循环)。
4。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类:⑴根据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①过程控制系统;②伺服系统;③顺序控制系统;④数字控制系统。
⑵根据计算机在控制中的应用方式①操作指导控制系统;②直接数字控制系统;③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④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三、简答题1.滚珠丝杠消除间隙与调整预紧措施:①垫片式;②螺纹式;③齿差式三种。
齿轮传动间隙的消除措施:⑴圆柱齿轮传动:①偏心轴套调整法;②轴向垫片调整法;③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
⑵斜齿轮传动齿侧隙的消除方法:①垫片调整法;②轴向压簧调整法。
⑶锥齿轮齿隙调整:①轴向压簧调整法;②轴向弹簧调整法。
2。
光电耦合器的概念和作用:光耦合器件是一种光电结合的器件。
硅光敏三极管为受光部分,砷化镓发光二极管为发光部分构成光耦合器件。
机电一体化考试重点汇总(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
1、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2、机电一体化包含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两层含义。
3、4、广义的接口功能有两种,一种是输入/输出;另一种是变换、调整。
5、接口性能就成为综合系统性能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6、根据接口的变换、调整功能,可将接口分成以下四种:零接口、无源接口、有源接口、智能接口。
7、根据接口的输入/输出功能,可将接口分成以下四种: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
8、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主要特征是自动化操作。
9、现代计算机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快速响应设计、绿色设计、反求设计等。
10、与一般机械系统相比机电一体化系统要求: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
11、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 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2) 缩短传动链、3) 选用最佳传动比、4) 缩小反向死区误差、5) 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
12、常用的机械传动部件:螺旋传动、齿轮传动、同步带传动、高速带传动、各种非线性传动部件等;主要功能:传递转矩和转速。
特点:传动间隙小、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传递转矩大。
13、丝杠螺母机构分为:滑动摩擦机构和滚动摩擦机构。
其中滑动摩擦机构具有自锁功能,但其摩擦阻力矩大、传动效率低(30%~40%);而滚动摩擦机构摩擦阻力矩小、传动效率高(92%~98%)。
14、我国生产的滚珠丝杠副的螺纹滚道有单圆弧型和双圆弧型。
15、滚珠丝杠副的特点:轴向刚度高、运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不能自锁,具有传动的可逆性。
16、接触角一般为45度,并随载荷大小的变化而变化,且滚道圆弧半径R稍大于滚珠圆弧半径rb,成型简单,加工精度较高。
17、滚珠丝杠副中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
机电一体化重点及答案
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应用机械、电子、信息等有关技术,对它们进行有机的组织和综合,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佳化。
2.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A机械本体、B动力单元、C传感检测单元、D执行单元、E驱动单元、F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这六部分组成。
各成分的功能如下:1、机械本体:使构造系统的各子系统、零部件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安置(装配连接)在一定位置上,并保持特定的关系。
2、动力单元: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传感检测单元: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并转换成可识别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4、执行单元: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完成所要求的动作。
5、驱动单元:在控制信息作用下,在动力单元的支持下,驱动各种执行机构(执行单元)完成各种动作和功能。
6、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输出接口送往驱动单元和执行机构,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运行。
3. 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哪些设计方法?分别举例。
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以下三种设计方法:A.取代法,如用电气调速系统取代机械式变速机构等;B.整体设计法,如某些激光打印机的激光扫描镜;C.组合法,如设计数控机床时使各个单元有机组合融为一体。
4. 转动惯量、刚度、阻尼的折算公式。
另附资料。
5. 传动链精度对开环伺服系统、闭环伺服系统精度的影响。
开环伺服系统中,传动链的传动精度不仅取决于组成系统的单个传动件的精度,还取决于传动链的系统精度。
闭环伺服系统中的传动链,虽然对单个传动件的精度要求可以降低,但对系统精度仍有相当高的要求,以免在控制时因误差随机性太大不能补偿。
6. 举例说明缩短传动链的三种方式。
机电一体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以打夯机为例,内含机械与电器,问这是不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答: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一种,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 后半部分组合而成。
打夯机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
由于打夯机只是一般机械加电器,它属于硬连接或者称为机械连接只能应用在就地或者小范围场所使用,不能满足大面积和远程控制。
而机电一体化就不一样样了,它不光有硬连接、机械连接尚有软连接。
机电一体化属于同步运用机械、电子、仪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种技术为一体一种复合技术。
它不光可以就地操作,小范围应用,还可以大面积使用操作,远程监测、控制。
2.机电一体化技术构成是什么?答: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3.产品实现机电一体化后,可以获得那些成效?答:产品实现机电一体化后可以获得成效:产品性能提高、功能增强、构造简化、可靠性提高、节省能源、改善操作、提高灵活性等。
4.数字量传感具有哪三种类型?他们有什么区别?数字传感器按构造可提成三种类型:1.直接式数字量传感器——其辨别率决定于数字量传感器位数。
被测物理量→数字编码器→信息提取装置→数字量输出2.周期计数式数字传感器它构造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此种构造位移辨别率对低精度周期计数式数字传感器而言,仅由周期信号发生器性质决定。
例如,光栅当长1mm有100条刻线时,其辨别率即为0.01mm;对高精度周期计数式数字传感器而言,还要考虑到电子细分数。
如在100倍电子细分数下,此光栅辨别率就是0.1μm。
此种构造属于增量式构造,构造特点(位移方向规定)决定它不仅备有辨向电路,并且周期计数器还具有可逆性质。
图1 周期计数式数字量传感器构造方框图3.频率式数字传感器其构造示意图如下图2所示。
按振荡器形式,可将此种数字传感器提成带有晶体谐振器和不带晶体谐振器两种。
前者,按被测量作甩点,又分作用在石英谐振器上石英晶体谐振式数字传感器和作用在谐振器中储能元件上带有晶体谐振器调频式数字传感器。
机电一体化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很全)
第一部分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在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意义上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2、什么是机电一体化的变参数设计?在设计方案和结构原理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部分结构尺寸和性能参数,使之适用范围发生变化的设计方式。
例如,同一种产品不同规格型号的相同设计。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电技术的区别。
传统机电技术的操作控制主要以电磁学原理的各种电器来实现,如继电器、接触器等,在设计中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机械本体和电气驱动界限分明,整个装置是刚性的,不涉及软件和计算机控制。
机电一体化技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机械部件和电器部件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整个装置在计算机控制下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4、试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组成及相关关系。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多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
其技术组成包括:机械技术、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等。
现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甚至还包含了光、声、化学、生物等技术等应用。
5、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哪些几个基本要素?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
我们将这些部分归纳为: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这些组成要素内部及其之间,形成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运动传递、信息控制、能量转换等有机融合的一个完整系统。
6、试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一直要坚持贯彻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思维方法,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各个组成要素间的有机联系,从而确定系统各环节的设计方法,并用自动控制理论的相关手段,进行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分析,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化设计。
机电一体化期末复习试题3套(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期末测试(一)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1.机电一体化:2.传感器:3.伺服电动机:4.人机接口:5.PL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电感式传感器是一种把微小位移变化量转变成_______________ 变化量的位移传感器。
2.光电编码器根据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o3.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的______________ 效应。
4.对伺服系统的技术要求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o5.液压系统一般包括动力元件、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四个部分。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设计主要包扌!5两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o7.机电控制系统的机械装置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三个部分。
8.接口的基本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放大、________________ o9.PLC根据数据传输方式分为 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通信方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5分)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2.测试传感部分的作用?3.简述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的组成。
4.简述直流伺服电机两种控制方式的特点。
5.PLC开关量输出模块有哪几种类型?各能驱动何种负载?6.PWM脉宽调速原理。
7.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有哪些?8.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中,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中国石油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判断(A对,B错)1.工业三要素是资金、人才、技术。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执行机构功能是主操作功能。
答案:B A单选1、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本体的功能是()A执行机构B动力源C固定其它部件D主操作功能2、下列哪一项是机电一体化的特性。
A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畴B自动信息处理C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D以机械联结为主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构成装置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电子装置B控制装置C驱动装置D机械装置答案:C B A问答题1、在机械工业中微电子技术应用有哪些方面,及其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1)对机器或机组系统运行参数进行巡检传感或控制2)对机器或机组系统工作程序的控制3)用电子技术代替传统产品中机械部件完成的功能,简化产品的机械结构4)节约材料5)节能降耗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表现在:功能模块化;封装模块化;电路(板)器件微型化;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结构一体化;机电产品体小、性优、价廉。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组成是那些?物质、能量、信息(工业三要素)的变换(加工处理)、传递(移动、输送)、储存(保持、积蓄、记录)3、机械电气化与机电一体化的区别机械电气化–很少考虑电器与机械的在联系;根据机械要求选用电气传动–机械电气界限分明,以机械联结为主,装置是刚性的–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畴,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电磁学,输配电)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新功能、智能化进步:自动检测,自动显示,自动记录,自动信息处理,自动调节控制,自动诊断,自动保护4、简要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要素及其功能?五个方面,各组成及功能分别是:机械本体(构造功能:固定其它部件);执行机构(主操作功能);驱动部件(动力功能);传感部件(信息检测);控制部分(信息处理及控制)5、传统机电产品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区别表现哪些方面?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具体来说有六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是自动化、智能化、闭环控制基础信息处理技术:控制的基础,处理速度,可靠抗干扰自动控制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控制,关系着系统的静动特性和稳定性伺服传动技术:动力和运动控制实现包括电,液,气的伺服传动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基础技术涉及产品部件的模块化标准化规格化表现为减轻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改善性能,提高可靠性系统总体技术:包括总体设计和接口设计;涉及到产品的功能分解与技术实现、系统总体综合与接口技术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判断(A对,B错)1、产品的功能、原理、结构设计,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核心容。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一体化期末考试重点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念,尤其是其英文概念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Mechatronics 是mechanics(机械学)与electronics(电子学)。
2、分析了它的五大构成要素和五大功能。
要素:机械系统(机构)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动力系统(动力源)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系统(电动机)功能:主功能:实现系统“目的功能”必需的功能。
动力功能:向系统提供动力、让系统得以运转的功能。
计测功能:对系统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检测与计算处理的功能。
控制功能: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使系统正常运转以实施目的功能”。
构造功能:使构成系统的子系统及元、部件维持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所必需的功能控制器【控制(信息存储、处理、传送)】2•检测传感器【计测(信息收集与交换)】3•执行元件【驱动(操作)】4动力源【提供动力(能量)】5•机构【构造】3、各要素之间通过接口进行联结,不同的分类有不同的接口。
(1)根据接口的变换、调整功能。
①零接口②无源接口③有源接口④智能接口⑵根据接口的输入/输出功能①机械接口②物理接口③信息接口④环境接口4.机电一体化设计与现代设计方法(6种)⑴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⑵虚拟产品设计⑶快速响应设计⑷绿色设计⑸反求设计⑹网络合作设计5•滚珠丝杠副(丝杆螺母)轴向间隙调整预紧的方法⑴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式⑵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式⑶双螺母垫片预紧调整式⑷弹簧式自动预紧调整式⑸单螺母变位导程预紧式与单螺母滚珠过盈预紧式6•滚珠丝杆副中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哪些?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的优点:滚珠循环的回路矩,流畅性好,效率高,螺母的径向尺寸较小,其不足是反向器加工困难,装配调整也不方便———反向器式P27外循环:1)螺旋槽式2)插管式: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但是径向尺寸较大,弯管端部用做挡珠器比较容易磨损。
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机电一体化复习提纲1. 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新功能和新性能的新产品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有机械本体、执行与驱动、检测传感器、信息处理、动力。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组成。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是能量流、物料流、信息流。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息特征(微型化、嵌入式、实时性、分布化)、动力特征(结构分散化、功能智能化)、结构特征(模块化、简单化、高刚度、高精度)。
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技术。
2.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快、准、稳):快速响应、高精度、良好的稳定性。
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常提出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
为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从a、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b、缩短传动链,简化主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c、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d、选用最佳传动比,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e、缩小反向死区误差; f 、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振动、降低噪声这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几个部分组成。
3.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动系统应满足足够的刚度、惯性小、阻尼适中等性能要求。
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需满足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为达到这些要求,主要采取①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撑部件②缩短传动链,简化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③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④选用最佳传动比,以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⑤缩小反向死区误差⑥改进支撑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震动、降低噪声。
4. 滚珠丝杠螺母副中滚珠循环装置有外循环,内循环。
机电一体化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1、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微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可以说,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相互交叉、融合(有机结合)的产物.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要素及其相应的五大功能3、机电一体化的目的是提高系统(产品)的附加价值,所以附加价值就成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综合评价指标.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1)开发性设计它是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系统)。
(2)适应性设计它是在总的设计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增加某些附加价值.(3)变异性设计它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需求.5、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准则主要考虑人、机、材料、成本等因素,而产品的可靠性、适用性与完善性设计最终可归结于在保证目的功能要求与适当寿命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6、并行工程与串行工程的差异就在于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按并行、交互、协调的工作模式进行系统(产品)设计,就是说,在设计过程中对系统(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的要求要尽可能地同时进行交互式的协调。
7、简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快速响应设计、绿色设计、反求设计等的含义。
答:1、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有力工具,用来设计一般机械产品的CAD的研究成果。
2、并行工程是把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其相关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协调的一种工作模式。
3、虚拟设计是虚拟环境中的产品模型,是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在虚拟环境中的映像,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一代计算机辅助设计。
4、快速响应设计是实现快速响应工程的重要环节,快速响应工程是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不断迅速开发适应市场的新系统,快速响应设计的关键是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系统信息资源。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判断(每小题3分,共30分)1、机电一体化系统内部应具备五种功能:动力、控制、计测、操作、构造。
()2、步进电机的种类有交流型和直流型。
()3、导轨硬度越高,其耐磨性越差。
()4、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执行元件是液压式。
()5、执行元件的种类有:电磁式,液压式,气压式()6、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条件下,交流伺服电机的比功率最高,直流伺服电机次之,步进电机最低。
()7、步进电机的工作状态只与控制脉冲的频率有关,与电压电流的变化无关。
()8、用于滚珠丝杠支承的轴承有:止推轴承和深沟球轴承。
()9、动态稳定区比静态稳定区的区域大大。
()10、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间歇传动机构:棘轮、槽轮、蜗形凸轮机构。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属于机械接口的是()。
A.导线B.联轴器C.光电耦合器D.单片机2、常用的导轨间隙调整方法有。
()A.双螺母调整式B.减小承重C.压板和镶条D.内循环3、三相步进电机以三相六拍顺序通电,转子的齿数为40,此时的步距角为:()A.1°B.10°C.3°D.20°4、电度角为()时,为静态稳定区。
A.-л<θ<+лB.0<θ<+лC.-л<θ<0D.2л5、把一个步距角分成若干个步距角的方法称为()。
A.细分驱动B.脉冲C.梯形波D.正弦波6、利用压缩液体进行能量转换得执行元件类型是()A.液压式B.电气式C.气压式D.动力用电机7、E2PROM存储器指的是()的半导体存储器。
A.掩膜型B.紫外线擦除型C.电擦除型D.静态存储型8、三相六拍通电方式的步进电机距-角特性曲线族中,每一曲线依次错开的角度为()A.2л/3B.л/6C.л/2D.л/39、系统的工作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控制器B.电动机C.传感器D.接口性能10、可在使用中进行调整的预紧调整法是()。
机电一体化技术复习要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复习要点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与电气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运用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与执行器等先进技术,实现机电装置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协调,以提高机械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下面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复习要点: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机械结构、传感器与执行器、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等四个主要部分。
机械结构是机电系统的物理载体,传感器与执行器用于感知和执行物理量,控制系统负责数据的处理与控制指令的发出,人机界面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
2.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机械结构的设计应考虑结构强度、刚度、重量、可靠性等因素。
常见的机械结构形式有刚性结构、柔性结构和变形结构等。
3.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原理与应用传感器用于将机械系统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执行器则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机械运动。
常见的传感器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常见的执行器有电机、气缸等。
4.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数据的处理与控制指令的发出。
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感知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等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感知系统用于感知物理量,决策系统用于处理数据和生成控制指令,执行系统用于执行控制指令。
5.嵌入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嵌入式控制系统是一种集成了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控制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性能高等特点。
嵌入式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硬件平台选择、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6.人机界面的设计与优化人机界面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界面,通常包括显示器、键盘、触摸屏和声音等多种形式。
人机界面的设计应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习惯,尽可能简洁直观,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
7.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领域8.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更加趋于智能化、高效化、柔性化和可靠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将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实现人、机、物的深度融合。
以上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复习要点,涵盖了机械结构、传感器与执行器、控制系统、人机界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期末考试整理复习资料
一、绪论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及其主要作用: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一般包含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两层含义。
2、机电一体化的组成及其功能:(1)执行器(执行功能)(2)机械本体(构造功能):起着支撑系统中其他功能单元、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作用。
(3)动力源(动力功能):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
(4)传感检测单元(计测功能):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
(5)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控制功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运行。
3、机电一体化的接口:将各组成单元或子系统连接成一有机的整体。
接口包括:电气接口—实现系统间电信号的连接。
机械接口—完成机械与机械部分、机械与电气装置部分的连接。
人机接口—提供人与系统间的交互界面。
4、机电一体化的主功能:(1)变换(加工、处理)功能;(2)传递(移动、输送)功能;(3)储存(保存、存储、记录)功能。
主功能是系统的主要特征部分,完成对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传递和储存。
第二章1、机械系统的组成及作用:(1)传动结构:主要功能是传递能量和运动,是一种力、速度变换器。
(2)导向机构:支撑和限制运动部件按给定的运动要求和给定的运动方向运动,为机械系统中各运动装置安全、准确地完成其特定方向的运动提供保障。
(3)支承件:机座或机架是支承其他零部件的基础部件。
它既承受其它零部件的重量和工作载荷,又起保证零件相对位置的基准作用。
三者功能总结:实现传递运动和动力,支撑和导向,联系机电一体化系统各部件并实现其构造功能。
2、丝杠类型、分类、支撑方式、间隙消除和预紧方式:丝杠螺母传动的类型与特点:1)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如图a所示,该传动形式因螺母本身起着支承作用,消除了丝杆轴承可能产生的附加轴向窜动,结构较简单,可获得较高的传动精度。
机电一体化期末总复习试题含答案
填空题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是微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
2.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是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3. 工业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机电一体化工程研究所追求的三大目标是:省能源、省资源、智能化。
4. 机电一体化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接口问题。
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构成的五大部分(或子系统)是: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能源系统、传感信息系统、执行控制系统。
6. 机电一体化接口按输入/输出功能分类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
7.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设计类型分为:开放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8.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机电融合程度分为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机电融合程度分为:机电互补法、机电结合(融合)法、机电组合法。
9.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三大功能应具有的两大重要特征(转换作用方式):以能源转换为主和以信息转换为主。
11. 丝杠螺母机构的基本传动形式有: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螺母转动丝杆移动、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四种形式种形式。
12. 滚珠丝杠副按螺纹滚道截面形状分为单圆弧和双圆弧两类;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为外循环和内循环两类。
13. 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与预紧的基本方法有: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弹簧自动调整预紧四种方式。
14. 滚珠丝杠副常选择的支承方式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
1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常用齿轮传动形式有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谐波轮系三种形式三种形式。
16.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比分配原则有:重量最轻原则、转动惯量最小原则、传动精度最优原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念,尤其是其英文概念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Mechatronics 是mechanics(机械学)与electronics(电子学)。
2、分析了它的五大构成要素和五大功能。
要素:机械系统(机构)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动力系统(动力源)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系统(电动机)功能:主功能:实现系统“目的功能”必需的功能。
动力功能:向系统提供动力、让系统得以运转的功能。
计测功能:对系统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检测与计算处理的功能。
控制功能: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使系统正常运转以实施目的功能”。
构造功能:使构成系统的子系统及元、部件维持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所必需的功能控制器【控制(信息存储、处理、传送)】2•检测传感器【计测(信息收集与交换)】3•执行元件【驱动(操作)】4动力源【提供动力(能量)】5•机构【构造】3、各要素之间通过接口进行联结,不同的分类有不同的接口。
(1)根据接口的变换、调整功能。
①零接口②无源接口③有源接口④智能接口⑵根据接口的输入/输出功能①机械接口②物理接口③信息接口④环境接口4.机电一体化设计与现代设计方法(6种)⑴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⑵虚拟产品设计⑶快速响应设计⑷绿色设计⑸反求设计⑹网络合作设计5•滚珠丝杠副(丝杆螺母)轴向间隙调整预紧的方法⑴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式⑵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式⑶双螺母垫片预紧调整式⑷弹簧式自动预紧调整式⑸单螺母变位导程预紧式与单螺母滚珠过盈预紧式6•滚珠丝杆副中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哪些?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的优点:滚珠循环的回路矩,流畅性好,效率高,螺母的径向尺寸较小,其不足是反向器加工困难,装配调整也不方便———反向器式P27外循环:1)螺旋槽式2)插管式: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但是径向尺寸较大,弯管端部用做挡珠器比较容易磨损。
3)端盖式7.滚珠丝杠副的支撑方式有哪些?1)单推—单推式:特点:轴向刚度高,预拉伸安装时预紧力较大,但寿命比双推—双推式低2)双推—双推式:适合于高刚度,高转速,高精度的精密丝杠传动系统3)双推—简支式:双推端可预伸拉安装,预紧力小,轴承寿命较高,适用于中速,传动精度的长丝杠传动系统4)双推—自由式:轴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低,多用于轻载,低速的垂直安装的丝杠传动系统8.滚珠丝杆副的选择要包含哪些计算?P38⑴承载能力选择⑵压杆稳定性核算⑶刚度的验算8.谐波齿轮传动—工作原理、组成、减速比的计算。
P42 工作原理:依靠柔性齿轮产生的可控变形波引起齿间的相对错齿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
组成:波发生器(主动件)、刚轮、柔轮9.齿轮传动间隙的调整方法圆柱齿轮传动:⑴偏心套(轴)调整法⑵轴向垫片调整法⑶ 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斜齿轮传动—垫片调整和轴向压簧错齿调整10.列取哪些是挠性传动部件?哪些是间歇传动部件?了解其工作原理挠性传动部件:同步带传动、钢带传动、绳轮传动工作原理:主动轮回转时,依靠挠性传动部件把运动和力传递给从动件。
间歇传动部件:棘轮传动机构、槽轮传动机构、蜗形凸轮传动机构工作原理:将原动机构的连续运动转换为间歇运动。
11.导轨副的组成、种类及其应满足的要求,爬行现象。
⑴组成:承导件、运动件⑵种类①按其接触面的摩擦性质分为:滑动导轨、滚动导轨、流体介质摩擦导轨②按其结构特点分为:开式导轨、闭式导轨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导向精度好、刚性好、运动轻便平稳、耐磨性好、温度变化影响小和结构工艺好。
⑷爬行现象:在低速运行时往往不是作连续的匀速运动,而是时走时停。
主要原因:摩擦系数随运动速度变化和传动系统的刚性不足。
12.常用的导轨副间隙调整方法有压板和镶条。
导轨副的截面形状及其特点:三角形导轨、矩形导轨、燕尾形导轨、圆形导轨导轨副的组合形式:①双三角②矩形和矩形组合③三角形和矩形组合④三角形和平面组合⑤燕尾形导轨及其组合线运动物休的转动惯呆丝杠惯St折姑到堆杠轴上的总转动惯量■/J = (1 叫 +齿轮齿条传动折算到齿轮轴上的总转动惯量』~1~ ~rf / \x\ ~J=(mi +m2)r 2 + Jc齿轮■■惯里4传动帯转动惯量折算到驱动轴上的总餐动惯阜■/工件齿条齿轮3■齿轮转动惯量14.控制用电机的基本要求、种类、特点P96⑴基本要求①性能密度大②快速性好,即加速转矩大,频响特性好③位置控制精度高,调速范围宽,低速运行平稳无爬行现象,分辨力高,振动噪声小④适应启、停频繁的工作要求⑤可靠性高、寿命长⑵种类、特点①DC伺服电机a)高响应特性b)高功率密度c)可实现高精度数字控制d)接触换向部件需要维护②晶体管式无刷直流伺服电机a)无需换向部件b)需要磁极位置检测器c)具有DC伺服电机的全部优点③AC伺服电机a)对定于电流的激励分量和转矩分量分别控制b)具有DC伺服电机的全部优点④步进电机a)转角和控制脉冲数成比例,可构成直流数字控制b)有定位转矩c)可构成廉价的开环控制系统15.步进电机的类型:_变磁阻型 ______ : 永磁型:混合型16•掌握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步进电机环形脉冲分配方式(例如,步进电机为三项,分别是A、B、C,写出其三相单三拍、三相双三拍、三相六拍的环形分配方式。
)①三相单三拍:A-B-C-A-B-••…..②三相双三拍:AB-BC-CA-AB-••…③三相六拍:A-AB-B-BC-C-CA-A….-步距角的计算(非常重要!)步距角=360 ° / (z m)式中:z-转子齿数;m-运行拍数,通常等于相数或相数整数倍,即m=KN(N为电动机的相数,单拍时K= 1,双拍时K= 2)。
17.步进电机的驱动电源由脉冲分配器、功率放大器组成。
18.步进电机功率放大器有哪些?P117步进电机所使用的功率放大电路有电压型和电流型。
电压型又有单电压型、双电压型(高低压型)。
电流型中有恒流驱动、斩波驱动等。
19.直流伺服电机的驱动一一脉宽调制直流调速驱动系统的原理直流电机PWM调速也称脉宽调速,串联并与电流相连,功率晶体管在直流电源,通过控制关断和接通占空比可调节直流电机转速。
当输入一个直流控制电压U时,就可得到一定宽度与U成比例的脉冲方波给伺服电机电枢回路供电,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改变电枢回路的平均电压,从而得到不同大小的电压值Ua,使直流电机平滑调速。
20.PLC的定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一种专用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在硬件上它能与执行机构”直接”连接,在软件上提供了更直接的适用于控制要求的用户编程语言。
21 PLC的分类、特点、基本组成、内部器件、工作方式与运行框图、工作的全过程、工作_________ 原理,输出电路类型有哪几种?(不全考,但是肯定会考其中2-3个点)⑴PLC的基本组成:CPU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编程器⑵特点:程序可变、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功能强、体积小、特别是易于编程、操作方便、便于维修、价格低廉。
⑶内部器件:PLC的内部器件实际上是PLC用户功能存储器中的一些内存单元。
⑷工作方式:采用不断循环、顺序扫描”工作方式CPU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顺序逐条地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用户程序结束之处。
然后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新的一轮扫描。
PLC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重复上述的扫描循环。
执行用户程序时,需要各种现场信息,这些现场信息已接至PLC的输入端。
PLC采集现场信息(采集输入信号)有两种方式:(1)定时采集成批传送方式:一般在扫描周期的开始或结束将所有输入信号(输入部件的通、断状态)采集并存放在功能存储器的某一区域,一般称为输入状态表即记忆输入模块输入状态的存储器。
执行用户程序所需输入状态都在输入状态表中取用,而不直接到输入模块去取用。
(2)直接传送方式:执行直接输入指令”时,随程序的执行,需要哪一个输入信息就直接从输入模块取用这个输入状态。
此时输入状态表内容不变化,要到下次定时采集时才变化。
⑸工作的全过程:①读取现场信息②执行用户程序③输出控制信号⑹输出电路类型①继电器输出型②可控硅(SCR和固态继电器(SSR输出型③ 晶体管输出型22•光电隔离电路的应用⑴采用光电耦合器可以将微机与前向、 后向通道以及其他相关部分切断与电路的联系, 从而有效地防止干扰信号进入微机。
⑵为了减少通道及电源的干扰, V/f 转换器的频率输出可采用光电耦合隔离23•光栅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根据光栅指标及计数脉冲数计算位移在透射式直线光栅中,把主光栅与指示光栅的刻线面相对叠合在一起,中间留有很小的间 隙,并使两者的栅线保持很小的夹角,这是在指示光栅上就出现几条较粗的明暗条纹,称 为莫尔条纹。
当主光栅水平方向正反移动时,莫尔条纹上下移动,借助莫尔条纹对栅距的 放大作用,摩尔条纹距离为 L ,光敏元件将莫尔条纹转换为脉冲信号,每移动一个栅距,即 产生一个脉冲信号。
光栅莫尔条纹的特点是起放大作用,用 W 表示条纹宽度(mm ),P 表示栅距(mm ),a 表示光栅条纹间的夹角,W=P/a24•掌握传感器的倍频计数倍频技术屣在不増加光扫刻线数及 价格的摘况下握高光栅的分辨力®细 分前』光栅的分辨力只有一个栅距的 大小“采用4倍频找术后,计数脉冲的 频率提高了 4信,相当于原光栅的分辨 力提离了 3倍,测量步距是原来的 1/4,较大地提高了测呈精度= 有一直线光厠,每辜米刻线叛为 50 细分数为4细分「贝山分■力 A -=lk' /4 = ( lbiin/50^ /4 —0.005nim=5 U m采用细分技术』在不壇加光栅刻 线数(成本)的怙况下.将分辨力提 高了 3倍.25•编码器的种类?工作原理?其数字测速的计算方法(在透鹹直线删中」…把主为 摊/鉉光姬刻线面疲境竝 光栅指标:线/mm如100线/mm ,则栅距 若计数脉冲1000,则光枷移动距离为(HH X 1000=10mm腰动。
因岌摩尔条纹「V 距的放大 作用,摩尔条纹距离対丄(£» 护),光敏兀ft 狠摩尔条纹豈勅L脉独信号—每移动一■«距,即产4—±Ki4diS.-M 法和T 法)两責的極线保按退小融題。
SE 光栅的刻线重食处」从缝隙透HVVWVVVVWH |,^vwwwvMU,^u ,!WW ,¥VVvW l FWWW wv*aw^MsrwaAwwwvWVWWW开处,由于弗互挡光作It 血形成暗 董..该亮瞳萤称摩尔条纹。
光栅水 平方向正支移动盯,摩尔条纹上下轴式和套式编码器输出的代码信息是位置或位移,位置是指规定坐标中的坐标值,即到固定原点的距 离(或角度),也可以称为绝对位置。
位移指的是被测对象从任一位置到另一不同位置所移动 的距离(或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