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兰溪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兰溪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摘要】兰溪市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该规律性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因素有关,研究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影响因素

1 前言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行政区划属金华市管辖,总面积约1312.52km2。截至2013年末,兰溪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8处,其类型分为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类,其中滑坡45处、崩塌35处、泥石流18处,按规模划分中型1处、小型97处。

近年来,兰溪市虽然通过工程治理、避让搬迁等防治手段,消除了不少地质灾害隐患,但全市仍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3处,其中滑坡25处、崩塌22处、泥石流16处,按险情等级划分,特大级1处、重大级2处、较大级23处、一般级37处,总计威胁人口3266人,威胁财产5066.26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兰溪市目前已发生的现状地质灾害共有71处(滑坡40处,崩塌28处,泥石流3处)。通过对现状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2 形成条件

兰溪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三个方面。

2.1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兰溪市黄店镇北部、大溪流域及梅溪支流的源头一带多为低山-丘陵地貌,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从地质灾害点各地貌类型分布的统计结果看(图1),剥蚀低丘区最为发育,共有现状地质灾害点40处,占总数的56.3%。该区为中等坡度的地形,坡角一般小于30°,以剥蚀、堆积作用为主,多缓坡坳沟,第四系残坡积、坡洪积层发育,剥蚀低丘区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建房和交通建设等的切坡极易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

图1 地质灾害与地貌关系直方图

其次为丘陵区,共有地质灾害27处,占总数38.0%。该区地形一般为中-陡

坡,坡角28°-42°,兼具侵蚀剥蚀与堆积作用,斜坡大多为凸形风化基岩或残坡积覆盖层较厚,坡脚亦往往有建房、修路切坡等现象;微地貌常具上部陡-中间较缓-下部陡的折线型山坡或上陡下缓的特征,或山坡上部具有马蹄形-环状的地形,具有一定的汇水面积,地表水易于渗入地下,增加岩土体含水量和重量,改变和降低岩体强度,促使岩土体失稳而发生蠕动变形,从而诱发滑坡的发生。

2.2 地层岩性

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岩土体的性质、成份和结构特性,物化性质,岩体风化程度等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因。兰溪市地层较齐全,岩性以各类细碎屑岩为主,次为碳酸盐岩、粗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等,还有少量的火山岩、次火山岩和侵入岩。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不同地层单元和岩性组合引发地质灾害的概率相差悬殊(图2)。

图2 地质灾害与岩组关系直方图

软质层状红色细碎屑岩组(SRf),由白垩系上统金华组,下统横山组、劳村组组成,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岩石抗风化能力弱,易风化破碎,常构成剥蚀低丘地貌,缓坡坳沟地段第四系残坡积、坡洪积层较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该区分布地质灾害点32处,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占全部现状地质灾害点的45.0%,该岩组地质灾害点密度为0.05处/km2(32处/617.92km2),如不考虑金华组分布的红层垅岗丘陵区,该岩组地质灾害点密度为0.09处/km2(32处/363.11km2)。

软质层状细碎屑岩岩组(Sf),由白垩系下统寿昌组,侏罗系中统渔山尖组、马涧组,二叠系下统梁山组,石炭系下统叶家塘组、中统藕塘底组,奥陶系上统长坞组等组成,主要岩性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细粒碎屑岩。岩石易风化破碎,常构成构造侵蚀剥蚀丘陵、剥蚀低丘地貌,缓坡坳沟地段第四系残坡积、坡洪积层较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该区分布地质灾害点25处,以滑坡为主,次为崩塌,占全部现状地质灾害点的35.2%。该岩组的现状地质灾害点密度为0.1处/km2(25处/248.46km2)。

坚硬块状中性侵入岩岩组(Qd)分布现状地质灾害点7处,点密度为0.178处/km2。该岩组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地质灾害分布地段浅部风化较强烈,岩石风化破碎。

2.3 地质构造

境内地质构造中等复杂,构造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因素之一,其中以断裂的作用较为明显。断裂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断层带及其附近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岩体中的节理裂隙面,属软弱结构面,在外因诱发下易发生岩质滑坡和崩塌。残坡积层与基岩接触带往往成为软弱结构面,诱发土质滑坡。层状岩类层面也往往是不利结构面,易发生顺层岩质滑坡。

3 影响因素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主要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1 自然因素(降雨)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有密切的关系(图3)。5-6月份为梅雨季节,共发生地质灾害55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7.5%;7-8月份为台风季节,共发生地质灾害7处,占8.2%。

从年份上看,1998~2013年16年里,2002年降雨量最为丰沛(年均降雨量2083.48mm),也是地质灾害发生最多的一年(24处,占现状地质灾害总数33.8%),次为2005年(13处)、2010年(10处)和2008年(9处),共占现状地质灾害总数的78.9%,该几年也是兰溪市年际降雨量较大的年份。

3.2 人为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为本市地质灾害的最主要诱发因素,71处现状地质灾害点中因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点63处,占全部地质灾害点的88.7%;自然因素的地质灾害点8处,仅占全部地质灾害点的11.3%(图4)。

图4 地质灾害引发因素统计直方图

1)开挖边坡:修建道路、扩地造房、建材开采和水库建设工程,都需要开挖边坡。不合理的开挖边坡,使稳定的自然斜坡形成高陡边坡,破坏了山体的自然应力平衡,在自身重力作用和外力诱发下,产生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

本市切坡建房、修路、水利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点分别为36处、17处、4处,分别占总灾害点的50.7%、23.9%、5.6%,可见开挖边坡是诱发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坡地开垦:山区农村房前屋后及周边的斜坡,在大于25°的陡坡上,开垦种植毛竹、果树极为普遍。这种开垦种植活动,破坏了表层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同时有利雨水渗入地下,加速岩体的风化破碎和不稳定结构面的形成与发展,是形成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兰溪市境内有5处地质灾害点是陡坡开垦种植诱发的,占现状地质灾害点的7.0%。

3)废弃岩土堆积:人为的随意废弃碎石和碎石土堆积也是造成潜在地质灾害的根源,如灵洞乡白坑泥石流就是因矿山开采弃碴无序堆放引发。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地质灾害多发于地质环境条件脆弱、人工工程活动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