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安城市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以历史名城西安为例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以历史名城西安为例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以历史名城西安为例摘要: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前提,好的城市风貌一定有好的规划做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城市规划将会影响一座城市的发展,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解决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并具有未来性,能够合理的安排各种设施以及建筑,帮助城市形成美的体验,从而带动这个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就目前而言,由于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我们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并分散在不同的城市中,所以此次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例探讨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引言近些年,历史名城在随着城市发展的建设中,逐步发展壮大,但由于一些文物古迹的原因,不能毫无限制的进行建设,需要考虑这些建筑的背景以及目前的损耗情况,需要在保护古建筑的情况下庆幸下一步的城市规划,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但同时,也为城市建设带来了更深的文化内涵。

本篇主要以历史古都——西安为例,从西安近些年的规划与城市未来的发展,以及对城市规划的建议等几个角度,利用历史文献与现状调查的方式了解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一、城市规划的研究现状(一)城市规划的发展西安作为历史古都,存在大量历史遗迹,所以在城市规划方面,需要着重考虑历史原因,近些年,随着西安市中心人口密集程度的提升,需要不断扩大城市的建设范围,目前西安的规划主要以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为核心,以城市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将传统的文物古迹作为保护对象,并以体现西安特色为主旨,妥善处理城市发展与保护结合的关系。

在老(明)城内,保护历史街区、人文遗存,形成“一环(城墙)、三片(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历史文化街区)、三街(湘子庙街、德福巷、竹笆市)和文保单位、传统民居、近现代优秀建筑、古树名木”等组成的保护体系,合理调整用地结构,改善老城的城市功能,增强老城活力。

(二)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发展两个方面。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文化休息区
区公园
小游园与街心 花园
每居民占8㎡ ,每个面积33 公顷至482公 顷,文化休息 公园为居民的 休息、运动、 文化教育、科 学普及创造条 件,满足其文 化生活上的要 求。
每居民占4㎡ ,每个4至33 公顷,全市共 24个分布于各 个居民区内。
每居民占2㎡, 每个占0.5至8 公顷,全市共 54个均匀的分 布于居民区内 ,供老人与小 孩休息散布。
将市区分成二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建设区,其间用绿色地带相隔离,将园林、 绿地、菜地、果园、苗圃及部分农田等都作为绿化隔离带的一部分。
二、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变迁
1.西安市园林绿化发展
•人文体征
▪古城墙 ▪周秦汉唐四大遗址 ▪秦始皇陵兵马俑 ▪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鸿门宴故址
•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东经107°407′-109°49′ •北纬33°39′-34°45 ′ •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
•1868年建成的上海外滩公园
近代中国城市绿地建设是数量少、品质差。 原因:战争的不断破坏
社会生产力的地下 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意识到绿地的作用。
积极意义:公园可供大多数人游憩的绿地类型已经出现,并在一定时期得到发 展,对中国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北京市总体规划图(1958年)
规划 园林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防护林带、河岸绿化和农林间作区; 公共绿地:包括市、区街心花(园)坛、坊内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游园; 专用绿地:包括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
2.3 1995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背景
•规划理念
•编制要点
•社会转轨和经济转型 ,造成了城市规划转型 滞后,但也更加注重与 区域性的规划(研究)相 结合,研究城市环境容 量和确定最佳规模等。 •《城市规划法》的颁 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 的城市建设进入了法制 化的轨道。

最新西安西部规划方案 (2)

最新西安西部规划方案 (2)

最新西安西部规划方案背景作为陕西省省会和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西安市一直以来拥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地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西安的城市规划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其中,西安西部的规划方案备受关注。

目的本文主要介绍最新西安西部规划方案,旨在让读者了解西安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内容规划背景西安市西部,包括长安、未央、临潼三个区域,是西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西安西部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人口流动等多种因素,西安市西部的城市规划一直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西安市政府决定对西部的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

规划目标根据最新的规划方案,西安市将实施“一区、两廊、三轴、多点支撑”的战略构想,推进西部新城和东三环工业园区建设,加快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

具体来说,未来西安市西部的规划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打造西安市的文化中心区:在西安市西部建设一系列文化和旅游设施,将西部打造成为“文化中心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往参观和旅游。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西安市将建设西安高新区、西安科技文化产业园等一系列高科技产业基地,提升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改善生态环境:西安市将建设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提升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西安市将建设多个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枢纽,实现西部地区的互联互通和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西安市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新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公共设施,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规划方案根据西安市政府的要求,西安市西部规划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区西安市西部的“一区”指的是长安区。

未来,长安区将打造成为西安市的“中心城区”,成为城市居住、商业和文化的主要区域。

在“一区”规划中,长安区将重点建设一系列文化、商业和公共设施,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两廊西安市西部的“两廊”指的是未央区和临潼区。

西安城市规划

西安城市规划

1996年9月10日至12日,第五届世界历史都市会议在西安召开,这是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有关历史名城的国际会议。来自五大洲39个国家51个城市52个代表团的167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西安宣言》。这标志着西安古城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积累了有益的经验。2002年2月6日,《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经市十二届人大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这标志着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已进入全面保护新的阶段。
四、西安正确处理古城风貌保护和现代化城市建设辩证关系的思想与实践
早在《西安市1980-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了西安保护古都风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任务。此后,在《西安市控制市区建筑高度的规定》(1986年10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西安城市规划管理办法》(1987年3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1987年5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等有关规定中,提出了保护历史名城的有关条款,并在城市建设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保护。
“经营城市就是创造城市的新价值……管理经营好城市,一是要科学规划,强化管理。二是要理顺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事权。三是要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城市各类资产。四是要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经营城市,也包括经营城市概念。一个有价值的城市概念,既是形象,也是无形资产。在经营城市中,我们始终喊响这样一个口号,就是‘中国西安,西部最佳。’”
八、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西安作为世界著名的古都,要统筹协调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老城区与新城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格局和各个时期的都城遗址、帝王陵墓、宫殿园林、古镇古街等典型历史文化遗存。重点保护好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等历史文化街区,周丰镐、汉长安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唐大明宫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对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防止人为破坏。要保护好西安事变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等重要革命遗址和文物,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未来的西安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西安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西安的发展趋势
未来西安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经济发展:西安将继续致力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沿线城市合作,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经济。

2. 交通发展:随着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西安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枢纽,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3. 科技创新:西安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4. 生态环境保护:西安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古城文化遗产,建设宜居城市。

5. 对外开放:西安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合作,吸引外资,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城市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

总的来说,未来西安将在经济、交通、科技、环保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和进展,成为更具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化城市。

未来古城传承九宫格局—韩骥谈西安城市规划

未来古城传承九宫格局—韩骥谈西安城市规划

在《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中,城市总体布局是怎样的?昨⽇,接受记者专访的西安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总规划师韩骥表⽰,在此次规划中,古城西安仍将传承着“九宫格局、棋盘路、轴线突出”的城市布局特⾊。

市域范围内的⼤九宫格局和主城区范围内的⼩九宫格局相结合,这种城市结构不仅传承了历史,还将为今后的城市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城市空间发展: 向西南、东北及渭北延伸 西安未来的城市空间将重点向西南、东北以及渭河北部地区延伸。

形成东接临潼,西连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的格局。

通过疏解中⼼城市,建设外围新城(新城博客,新城新闻,新城说吧),辐射关中区域,带动两级发展。

未来将开发临潼—新筑—未央湖—六村堡—咸阳为⼀线的渭河休闲旅游经济带,使临潼骊⼭风景名胜区与西安城市经济产业形成⼀个完整的系统。

通过西咸经济⼀体化规划,在两市之间建设西咸共建区,使城市之间产业互补,共同发展。

向南将发展⾄长安,适度开发和保护秦岭北麓旅游资源,保护⾃然和⼈⽂景观,引导城乡可持续发展。

在渭北地区结合经济开发区扩展,形成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区,使主城区与渭北地区整体发展。

城市结构布局: 九宫格局 虚实相当 汲取西安历城市布局的精华,西安总体结构布局形态确定为“九宫格局,棋盘路,轴线突出,⼀城多⼼”。

九宫格局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功能各异的⼤九宫格局,⽽在主城区范围内形成富有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特⾊的⼩九宫格局,每⼀宫格的定位不同。

在市域范围内,以84平⽅千⽶的唐长安城为中⼼,东⾯临潼,东南蓝⽥,南⾯长安,西南周⾄、户县,西⾯咸阳,西北三原,北⾯⾼陵,东北阎良。

主城区与外围组团、新城之间以交通轴、⼤遗址、⽣态林带、楔形绿地等为间隔,形成功能各异、虚实相当的⼤九宫格局布局模式。

主城区内,以⼆环内区域为核⼼,发展成商贸旅游服务区;东部依托现状发展成⼯业区;东南部结合曲江新城和杜陵保护区,发展成旅游⽣态度假区;南部为|考试|⼤|⽂教科研区;西南部拓展成⾼新技术产业区;西部发展成居住和⽆污染产业的综合新区;西北部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北部形成装备制造业区;东北结合浐灞河环境整治建设成居住、旅游⽣态区。

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西安作为中国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应该体现出对古都的传承和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以“继承、创新、包容、可持续”为设计理念,充分发挥西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首先,西安的城市规划要注重古都文化的传承。

西安作为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如兵马俑、大雁塔等。

设计师要尊重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城市的亮点和特色。

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建设,保持与历史建筑的和谐统一,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原汁原味。

在城市布局中要保留历史街区和古代城墙的元素,使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同时,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节日和活动,使居民和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到西安的历史文化。

其次,西安的城市规划要有创新意识。

西安是一座拥有全国最大高科技产业园区--西安高新区的城市。

高新区是西安发展新兴产业和培育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地区,也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高新区的发展需求,提供充足的土地和配套设施,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通过创新的建筑设计、先进的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使西安成为科技创新和创意产业的中心。

第三,西安的城市规划要注重社会和谐,实现包容性发展。

西安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融合的城市,要注重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和谐共处。

在城市规划中要有适应性和包容性,充分考虑各个群体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设多功能的社区,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区管理和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同时,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加强城市绿化和景观规划,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西安的城市规划要注重城乡统筹,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居民到城市工作、生活的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生活需求。

建立健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提供良好的农民工就业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背景介绍西安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

作为国家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西安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原则和具体内容。

二、规划背景西安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西安市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规划目标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3.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4.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规划原则1. 综合平衡原则: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实现土地利用的平衡发展。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公众参预原则: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互动,形成广泛的共识,提高规划实施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五、规划内容1. 土地利用总体布局:根据西安市的经济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条件,确定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

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确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和措施,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3.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4. 城市功能区划: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划分不同功能区,合理布局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5.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西安发展规划

西安发展规划

西安发展规划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作为陕西省会,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西安的发展,以下是西安未来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首先,西安将积极推动城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西安将continue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that integrate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modern services, and emerging industries. 它将加快推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西安将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包括金融、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和旅游等领域。

其次,西安将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西安将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此外,西安还将加大力度推进城市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

再次,西安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西安将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的绿化水平,建设更多的公园和花园。

西安将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提高城市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效率。

同时,西安还将加快推进城市安全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生活质量。

最后,西安将进一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

西安将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址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西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文化名城的影响力。

同时,西安还将继续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西安旅游观光。

总之,西安将通过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改善和文化建设,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西安将继续保持其地位和影响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城市。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加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西安城市绿地现状、问题分析及规划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西安城市绿地现状目前,西安城市绿地体系相对来说较为完善,包括公园、绿地广场、湖泊等多种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大明宫遗址公园、大雁塔、小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等。

这些绿地不仅丰富了城市人文景观,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另外,西安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种植了大量的绿化植物,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生态。

二、西安城市绿地问题分析1.城市绿地布局不合理尽管西安城市绿地体系相对完善,但绿地分布不均匀,大部分绿地集中在市中心,城市边缘区域绿地稀少。

这导致城市绿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市民中心区绿地面积偏小,无法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同时城市边缘区绿地稀少,无法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绿地内部功能不完善有些绿地存在单一的功能,不具备综合利用的能力。

比如,有些绿地仅仅是一个公园,不具备丰富的功能,无法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这导致绿地利用率低,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3.绿地建设与保护缺乏有效监管由于绿地建设与保护的责任部门众多,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绿地建设与保护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

一些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破坏绿地,或者使用低质量的材料进行建设,导致绿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三、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议1.优化绿地布局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空间分配,将绿地布局扩展到城市边缘区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整体绿化率。

同时,要注重公共绿地和私人绿地的结合,通过建设小区绿地、社区绿地等,满足市民的日常居住需求。

2.提升绿地功能在绿地建设中,应开展多功能开发,使绿地既能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又能发挥生态保护的作用。

例如,可以在绿地内设置体育设施、儿童游乐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范文2篇)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范文2篇)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范文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西安城市规划分析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范文一》西安城市规划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

地处关中“八百里秦川”腹地,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山脉,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

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

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西安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

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蓝田猿人在市辖区内灞河两岸生活;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村落半坡遗址坐落在市内浐河东岸;传说中的中原各族共同祖先黄帝的陵墓在西安以北的黄陵县。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在西安地区建都,共计1100多年,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一个(见长安城) 。

唐代以后,京都东迁,西安仍是西北地区重镇。

现存有阿房宫、汉长安城、未央宫、大明宫的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钟楼、鼓楼、明长安城城墙和城楼等重要古迹。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保证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构建富有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将城市宏观的长远规划指导思想与微观的近期建设规划内容有机结合,加强规划实施的前瞻性与可操作性,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城市总体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安全等方面作为修编主要内容,并对城市特色、区域统筹等加以着重研究。

西安市整体规划(2008-2020)

西安市整体规划(2008-2020)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一、基本情况(一)城市概况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

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

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

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

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最新《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02

最新《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02
西部沣滈新区主要包括高新 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区、六村堡 组团、汉长安城遗址、阿房宫遗 址、昆明池及其周边区域、长安 产业聚集区等。
依托周、秦、汉文化资源及 沣河、汉昆明池等生态资源,建 设成为集生态、文化旅游、高新 产业、商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 西部新区,以生态建设带动相关 文化旅游、高新技术、商贸、居 住等产业的发展,推进西咸一体 化进程,从而带动西部区域的经 济发展。
3、通过规划控制,提高城市土地利 用率。
西安市政府
二、总体发展思路
保护山塬河湖,凸现生态文明; 塑造城市特色,复兴长安盛世; 打造四大新区,壮大板块经济; 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发展。
西安市政府
三、区域发展重点
(一)东部浐灞新区
由浐灞生态区、纺织城地 区、国际港务区组成。
1、浐灞生态区:是西安以 综合现代商贸、会展、休闲度 假产业的为主生态型滨水新区。 集中建设区89平方公里。浐、 灞河综合环境治理已初具规模, 今后将将重点建设欧亚国际贸 易区、浐灞金融商务区、世界 园艺博览园、欧亚论坛及生态 环保节能社区、浐灞河生态湿 地、广运潭等项目,建设大型 居住社区和休闲度假区拉动整 个区域发展。
电子工业园
商务发展带
西安市政府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0
东部浐灞新区近期共需新 增建设用地7.8平方公里(其中 主城区范围内5.8平方公里), 中 期 新 增 建 设 用 地 17.4 平 方 公 里(其中主城区范围内14平方 公里),远期新增建设用地9.7 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范围内 7.7平方公里)。
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图
西安市政府
(二)西部沣滈新区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 2020年》02
一、发展战略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自然空间格局是由主城 区—防护绿地绿化隔离 带—外围新城中心城镇 —小城镇所构成的多层 次城市生态体系所构成. 历史空间格局则是通过 城市公园绿地的选址和 建设来实现.这些公园绿 地是建立在历史遗迹上, 保持着一定的历史城市 空间格局关系.
西安市渭河城市段生态系统规划
总结
1对于西安而言,从第一次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到第四次 总体规划落实体现出国家在政治、经济、城市建设 方面思路的重要转变.因此,总体规划编制针对不同发 展阶段,采用切实可行的规划理念,对于西安的未来城 市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规划理念只有充分与城市自身发展条件相结合,才能 做到战略与战术统一.
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 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 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右有 祖庙及社稷,与周礼考工记中的 布局接近.
告别帝都 西北重镇
明清时期,随着政 治中心的的东移, 西安告别了帝都 的尊贵地位,但依 旧是西北地区的 政治,经济,文化 的重镇.
现代西安
民国时 期的西安大 致规划,基本 上已有了现 代西安的雏 形.
Thank you
近年来西安市现状
城市基础设施建筑
城市用地规划
总体规划
规模及基本布局
主城区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主城 区城市人口控制在 528.4万人以内,城市 建设用地控制在490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 城镇建设用地为 92.73平方米左右.
主城区布局结构
九宫格局,棋盘路网, 轴线突出,一城多心
主城区布局结构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西安市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其城市的规划格局也遵循着古都的原貌而建设, 围绕着古城而建,呈南北纵横状.
第一部分 西安皇城
历代长安城传统规划思想脉络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ppt课件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ppt课件
——西安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1995~2010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城市规模:到2010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10万人, 城市面积为275平方公里,中心市区面积175平方公里。
远期(1972年):120万 用地规模:远期131平方公里 •功能分区:分为五大功能区 东郊:纺织工业区 西郊:电工程区 南郊:文教区 北郊:以陇海线为界线的文物大遗址保护区 中部:城高居住区、商贸区 •城市形态:圈层式 •发展方向:以中心为主,向南发展
1953~1972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八 十 年 代 西 安
1980~2000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990年代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进入1990年代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 程加快
——西安北高新,西高新等新区崛起,突破城市原有 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的形式日趋紧迫,现处于全国经济发 展带上的二级增长极,必须依托关中城市群,整合现有 资源优势,协调发展,调高城市竞争力
——线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比较优势:科技教育优势 旅游优势 区位优势 产业基础雄厚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008~2020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分析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分析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分析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了《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为西安市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该规划公布的时代背景:1、老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2、城市结构、交通的改变3、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增加4、临潼、长安经国务院批准撤县改区西安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悠久的历史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体现。

而在近年来的发展当中,西安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然而,在西安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老城保护势必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新城建设,城市结构、交通,还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扩大等问题势必会对老城产生影响。

因此必须在两者之间进行取舍。

然而撤县改区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将古城保留,而把新城建设的地址选在城市周边的区县,既不影响老城区,同时也很好的解决的用地规模等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大片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很好的规划,调整城市结构,完善交通,是市民更好,更快捷的生活。

除此之外,西安仍面临着其他的问题:1、经济全球化带来城市间的竞争加剧,西安与其他副省级城市比较,差距在拉大,发展水平逐渐落后。

2、区域协调发展的形势日趋紧迫,现处于全国经济发展带上的二级增长极。

西安的发展相对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其地域限制所致。

因为地处较为偏僻的西部,资源和招商引资机会的相对匮乏,使得西安与其他大型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我看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西安的特点入手。

众所周知,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

我觉的当地政府可以以此为重点,加大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对一些遭到破坏的历史遗产进行修缮,为整个城市的加上历史符号。

着力打造历史名城,旅游名城的名号,以提高自己影响力和竞争力。

这样不仅可以是西安在毫无区别的现代城市中脱颖而出,也能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

大西安规划

大西安规划
17

增强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坚持副中心城市和组团式的发 展理念,通过政府推动等,增强副中心城市对全市经济发展 的支撑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布 局合理、经济发达、特色明显、功能配套全、集聚集约水平 高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户县将积极承接高新区产业转移,成为我市重要的装备 制造业基地和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同时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 保护,加快建设以自然生态和宗教文化为主的旅游带,加强 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文化 旅游圈等。


四大亮点:
——生态田园新城 新区在以组团布局发展模式保持新区良好生态格局 的同时,规划了223平方公里的农田和果园用地和237平方公里的 水域、生态防护绿地,新区将建设成"城在绿中,林田遍布"的城园交融、 和谐共生的现代田园城市。

40
——快捷交通联接 规划通过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轨道、 大运量公交多种现代交通方式的支撑,建设新区综合性交通枢纽,实 现公交方式零换乘,倡导低碳出行,实现新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之 间、新区内组团间的便捷连接。 ——优美小镇点缀 规划在新区倡导建立全新的可持续的城市生活模式, 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取得平衡。延续原有的乡村生活模式,强 调生态环境保护。以文化旅游、农园风情、关中民俗和滨水休闲为特 色建设生态田园小镇,以集约建设用地的立体城市模式建设重点示范 镇。 ——现代农业衬托 规划在新区通过发展以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外向 型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农业、现代农业,力争将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 和城市建设高度融合的新区,成为未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菜篮子基 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38
实施要点:

统筹整合省市条块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安城市规划
目录
一.我爱的西安
二.西安的发展
三.西安的交通系统
1.汽车
2.火车
3.地铁
4.高铁
5.机场
四.西安基础设施
五.西安城市发展过程的问题:
浅谈西安城市规划
一.我爱的西安
我最喜爱的城市是西安,不是因为她的高楼大厦,不是因为她是国际化大都市。

只是因为,这片土地见证了我的成长,给了我欢笑,给了我梦想,给了我栖身之所。

西安,是一个飞速崛起的城市,一个历史气息遍地的城市。

它的魅力在于钟楼那悠扬了千年的钟声,大雁塔广场壮观的喷泉倒映着的千年古刹,兴庆宫里杨贵妃和唐明皇凄美的爱情,城墙上现代与过去的交汇,大明宫遗址上记录的兴衰存亡。

西安的魅力在于她的点点滴滴,不管在哪里都可以体会到她的美。

在清晨体会华山日出的激荡,在春天里一定要去看看青龙寺樱花的烂漫。

去北院门德福巷寻味古老的气息,在东大街骡马市逛到脚抽筋。

不要错过了体会咸阳机场的豪华,大唐不夜城的时代气息。

也要去过过沣峪口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生活,去大唐芙蓉园和爱的人看一场水幕电影,一起体验高新区的繁华与高档。

西安这个城市的一大亮点就是保存了很多古老的遗迹。

然而它们都分散在不同区域,没有一定的规模,周围全是现代高楼林立。

如果保存有六七十年代的胡同或者其他古建筑就好了。

设想一下,城墙以内若都是过去的建筑,那就是新城套古城,相信每一个到了城里的人都不愿离开,每一个来到西安的人都会爱上这里,因为这里都是处处历史的气息,放佛穿越一般。

如果不是钟楼,城墙,大雁塔等特有建筑,那么西安就和其他城市没有区别了。

现在的西安市有9个市辖区、4个县辖区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06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为846,7837人。

而西安在清末人口11.16万人,民国37年(1948年)63万人。

它的人口和面积在不断地增长,目前朝着大都市迈进。

二.西安的发展
西安市过去的发展大
致分为四个主要区域。

一、
东边靠旅游业和轻工业市
场带动发展,如临潼休闲
度假区,秦岭,世界园艺
博览会,浐灞新区,等大
型旅游景点。

轻工业有康
复路服装批发市场,轻工
批发市场,胡家庙果品批
发等等。

二、西边多
为一些工业厂地,如火力
发电站,轮胎厂,化工厂,
还有国有大企业--西电集
团。

然而西二环往西,几
乎周围没有大型的商业设
施和休闲场所,去超市要
坐公交车到土门附近,最
近的公园也在西二环以内,须坐公交车前往,基础设计相对落后。

三、南边为高新技术开发区,西部开发第一站,这里有大型的国际商贸和港务城,曲江新区等,多数高档消费场所都在高新,目前发展的很好。

四、北边泾渭新区沣渭新区,航空保税区,西安最大建材市场,以形成规模的泾河工业园。

同时北郊的招商引资做的非常好,吸引世界五百强和中国五百强来驻扎。

现在西按市政府顺利搬迁至张家堡,更进一步带动北郊发展。

西安整体规划为近期向南、远期向西发展。

即近期在西安市南郊建设行政中心新城区,将行政机关从旧城迁出,同时将旧城内人口向外疏散,实现“重心”南移。

高新区一直提出要精心打造成为西安的CBD中心(中央商务区)。

三.西安的交通系统
西安以棋盘路网、轴线突出(正南正北中心竖线为轴线,由图中紫色线)、为城市布局,分为三环。

西交通方式有汽车,铁路,地铁,高铁,飞机。

1.汽车。

西安的城市道路基本正南正北,这使出行极为方便,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多走弯路。

环线的设置使交通快速而又不混乱。

而城区外围有各种高速道路与其他城市相连。

如下图
其中绕城高速使得各大郊区与郊区,各大郊区与城区联系更为方便。

其他高速各为西潼
高速(西安——临潼)接连霍高速,西禹高速,西黄高速接西延高速,机场高速,西宝高速,西炸高速,陕沪高速,西汉高速。

2.火车
西安火车站位于城墙东北角处,线路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覆盖陕西全省;辐射其他省市部分地区,至全国路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地铁
西安地铁目前
只有两条线路开
通。

其中1号线,
经过玉祥门穿过
城墙后沿莲湖路、
西五路、东五路、
朝阳门、长乐路,
跨浐河后沿纺北
路至终点纺织城。

另外一条2号线,
从建设中的郑州至
西安高速铁路西安
北客站起,向南沿
未央路、北关正街、北门外,、古城墙北门,沿北大街至钟楼,绕钟楼后沿南大街至南门里,穿越古城墙南门后,沿南关正街、长安路、小寨、纬一街至国际会展中心站。

地铁的修建起到了缓解交通,增加就业机会的作用。

同时富裕了一方百姓,使得大家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晚归。

地铁对空气污染小,地面仍然可以发展立体建筑,有效的利用了土地。

充吧!
相信若地铁线全面修建完成开通以后地面情况将会好很多。

4.高铁
西安高铁目前有
两个站,大家所说的
老西安站,距离市区
很远,在线的北边。

西安北站高铁在西安
轴线端点,(见高速路
图)有18站34线。

号称亚洲最大高铁。

高铁也成为一种基础
设施,它对经济起到
极大的促进作用,对
城市功能、交通运输
也具有重要作用。

5.机场
西安机场只有一个,即咸阳机场。

咸阳机场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中国第八大机场,总面积45万平米,距离西安市区直线距离25公里,实际将近50公里。

因机场离市区较远,为建设城市预留用地,同时没有打扰市民生活。

西安周边有延安机场、阎良机场、临潼机场、蓝田机场。

四.西安基础设施
西安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完善的。

网络覆盖率高达50﹪,WIFI仅在一些商业地方才有,像高级点的会所,酒店,咖啡,酒吧,茶楼,营业厅等高消费场所。

但是,大唐芙蓉园和大雁塔也有。

西安的公园遍布各个区,大大小小的公园美化了环境,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右图为西安市公园体系。

公园为人们提供休憩场所,小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耍,亲近土地。

大人们不用顾忌小孩的安危,与玩耍场地不足问题。

不管男女老少,他们都需要公园,这里可以享受阳光,这里是锻炼身体,玩耍嬉闹的最佳场所。

在公园里,没有贫富差距,人与人之间可以更好地来往交流。

五.西安城市发展过程的问题:
1.城市交通系统有些混乱。

地铁和公交冲突。

部分地方太过拥挤,如火车站处,长、短途汽运和火车交汇,拥挤且不安全。

因人员太过混乱,常又丢东西的现象。

2.城市环境不够美好,空气污染严重。

城中村没有绿化,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在郊区没有健全的垃圾场,废弃物乱丢,环境污染严重。

3.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4.人口素质不够高。

在风景区,或者路边,随处有乱扔垃圾的现象。

甚至有人在路边大小便.
5.官员腐败,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插一手,在城市规划设计上,竟然由政府定夺,这不科学。

六.我对西安的畅想:
西安,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爱这片土地,虽然有诸多缺陷与不完美,但是,我依然钟情于她,西安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