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科核心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一个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而建立的制度。
该制度将抗菌药物按照临床需要和药物特性进行分类管理,规定了不同级别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进一步提高了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该制度以临床需要为基础,将抗菌药物分为三个级别:一线药物、二线药物和三线药物。
一线药物指的是在临床常见的细菌感染中,使用较广泛且疗效良好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二线药物指的是在一线药物无效或者存在耐药问题时使用的药物,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三线药物指的是在严重感染或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时使用的药物,如利奈唑胺、左旋骈氨酸等。
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为了合理使用血液制品,提高血液制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该制度通过对患者的血液病理学检测结果、病情和诊断等多方面信息进行评估和审核,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输血、输血的类型和用血量。
通过推行用血审核制度,可以减少血液浪费和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确保血液制品的有效供应和合理使用。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制定了血液制品的使用指南,明确了不同情况下的输血适应证和禁忌证。
其次,建立了用血审核的流程和标准,明确了审核的责任部门和审核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制定了审查和监管机制,确保用血审核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最后,建立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制度,对审核结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为进一步优化用血审核制度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都是为了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而建立的制度。
这些制度的推行可以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问题的发生,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2023医疗核心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考核试题
医疗核心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依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
(1[单选题]*A、特殊使用级VB、常用级C、不常用D、限制级2、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单选题]*A、特殊使用级B、限制使用级C、非限制使用级VD、不常用级3、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单选题]*A、特殊使用级B、限制使用级VC、非限制使用级4、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须由级别的医师开具。
()[单选题]*A、住院医师以上√B、主治医师以上C、副主任医师以上D、主任医师5、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须由级别的医师开具。
()[单选题]*A、住院医师以上B、主治医师以上√C、副主任医师以上D、主任医师6、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须由级别的医师开具。
()[单选题]*A、住院医师以上B、主治医师以上C、副主任医师以上√D、主任医师7、严禁在门诊治疗中应用抗菌药物。
()[单选题]*A、非限制使用级B、限制使用级C、特殊使用级VD、不常用级8、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一级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用量。
[单选题]*A)√B、2天U3天D、半天9、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单选题]*A、12B、24√C、36D、4810、住院医师能开具的抗菌药物是。
()[单选题]*A、注射液头抱替嗖钠√B、注射液头抱哌酮钠舒巴坦钠C、注射用氨曲南D、注射液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1、住院医师不能开具的抗菌药物是。
()[单选题]*A、注射液头泡替嗖钠B、阿莫西林分散片U注射用氨曲南√D、左氧氟沙星胶囊12、主治医师能开具的抗菌药物是。
()[单选题]*A、注射用美罗培南B、注射用头抱哌酮钠舒巴坦钠√C、注射用氨曲南D、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3、主治医师不能开具的抗菌药物是。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科核心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科核心制度)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指医院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合理使用和有效把握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防控感染的力量。
一、目的和意义1. 目的:规范和约束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防控感染的力量。
2. 意义:(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削减抗菌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2)防止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滥用;(3)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削减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管理范围和对象1. 管理范围:医院内全部抗菌药物的选购、配送、使用和监测。
2. 管理对象:医院内全部医务人员。
三、分类管理等级医院对抗菌药物的分类管理等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第1页/共4页1. 限制使用(A级):具有较高毒副作用和临床使用谨慎的药物。
2. 特殊使用(B级):针对特定病原体使用的药物,需经专家评估和审批。
3. 优先使用(C级):适用于多数常见感染的药物。
4. 示例使用(D级):初步适用于常见感染的药物,需经临床评估和监测。
5. 基本使用(E级):常见、平安、有效的抗菌药物。
四、管理措施和要求1. 选购和配送把握(1)医院严格依据抗菌药物分类管理等级要求进行选购和配送;(2)医院建立药品选购审批和使用登记制度,实行抗菌药物的配额制度;(3)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报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
2. 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1)医院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使用水平和学问;(2)医院定期组织抗菌药物使用学问的考核,对不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辅导。
3. 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和评估(1)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制度,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审查;(2)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评估机制,对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4. 监测和报告(1)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报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2)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小组,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分析和报告。
核心制度-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薗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分级标准1.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要选用。
2.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都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曹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4.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原则和卫办医发(2009)38号)的规定制定,该目录盖全部抗薗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1使用原则:严格使用指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
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缎抗薗药物。
2.具体使用方法(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一处方及医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器要选用。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一应根据病情需要,处方及医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一使用必须严格掌掘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处方及医嘱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3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薗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期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茵药物的出院患者可在门诊取药完成序贯治疗。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薗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抗薗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2016版)18个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2016年10月·最新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9月25日公布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第四十七条明确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现将修订我院《医疗核心制度》下发各部门、科室,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医院医务科2016年10月25日目录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医生交接班制度11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七、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八、术前讨论制度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三、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十四、危机值报告制度十五、病历管理制度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记忆技巧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记忆技巧为方便医务人员记忆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现将记忆口诀总结、分享如下:版本一记忆口诀会接新病人,首查三血急。
手术危亡时,药护难安全。
会—会诊制度。
接—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新—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病—病历管理制度。
首—首诊负责制度。
查—查对制度。
三—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急—危急值报告制度。
手—手术分级制度。
术—术前讨论制度。
危—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亡—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药—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护—分级护理制度。
难—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版本二记忆口诀18项医疗核心制度01一病二急三查血,一班二诊三讨论,信息准入三分级,十八核心要牢记。
解释:一病(病历书写与管理)二急(急危重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三查(查对、查房、手术安全核查)血(用血审核),一班(值班与交接班)二诊(首诊、会诊)三讨论(术前、疑难、死亡),信息(信息安全管理)准入(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三分级(手术分级、分级护理、抗菌药物分级)。
记忆口诀18项医疗核心制度02一首一会一病,二查二安二危,三讨三分用新交。
注解:一首一会一病:(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二查二安二危:(三级查房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三讨三分用新交:(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记忆口诀18项医疗核心制度03首诊负责很重要,会诊、抢救不能忘。
注解: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报告,二管理,三查、分级和讨论。
注解:一报告:危急值报告制度。
二管理:病历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三查:三级查房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三分级:分级护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细菌耐药性、以及重庆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我院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类进行分级管理,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制,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尚药物。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2.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1.参照(重庆市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015 版),结合我院抗菌药物现有目录及使用情况,制定《XXXX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018版)。
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2.医师参加医院定期组织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医务科结合人力资源科提供的各医师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授予各医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最后提交信息科负责技术处理,将不同管理级别、不同医师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进行严格限定。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投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3.医师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要在医务科和药剂科备案。
18核心制度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延缓细菌耐药,提高感染性疾病诊治水平。
2.范围: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等相关职能科室、临床医生、患者。
3.定义:3.1抗菌药物: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寄生虫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3.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4.内容:4.1抗菌药物分级原则与临床应用: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分三级管理(分级目录见附件1)。
4.1.1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4.1.2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
4.1.3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症、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4.2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管理:4.2.1医务科负责定期对我院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按专业技术职称授予医师相应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
4.2.1.1 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4.2.1.2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科核心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科核心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科核心制度一、前言随着抗菌药物滥用和误用的增多,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制定的,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制度。
本文以医务科为例,介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抗菌药物分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分类标准,抗菌药物分为以下四类:A类:属于基础抗菌药物,广谱性强,毒性低,耐药性风险较小,用于治疗常见细菌感染。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B类:属于特殊抗菌药物,毒性较大,广谱性较强,多数仅用于治疗抗生素敏感性极差的病原菌感染,如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
C类:属于可耐受性抗菌药物,广谱性较弱,多用于治疗耐β-内酰胺酶的菌株感染,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吡肟等。
D类:属于新型抗菌药物,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如四环素类等。
因此,在医务科,应该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
2、医务科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医务科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按照以下规范:(1)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抗菌药物,不得未经医生处方、医生未检查或未确认感染而滥用抗菌药物。
(2)对于感染症状不明显或无明确感染证据的患者,应该慎重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过度使用。
(3)按照抗菌药物分类标准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禁忌抗菌药物或无效的抗菌药物。
(4)在特殊情况下,如无法确定病原致病菌株时,可以使用广谱性抗菌药物,但应该尽快获取病原学检查结果,遵循“先找出病原菌、再定治疗方案”的原则。
(5)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过度或过少使用。
3、医务科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医务科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机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
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完整的医疗记录体系,记录门诊、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2)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评价指标,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效果,如治愈率、无菌治愈率、再入院率、机会性感染发生率等。
2024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一、分级原则(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都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原则和卫办医发〔〕38号)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法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
(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
考核办法(一)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及医务科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二)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检查内容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医疗核心制度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定义: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根据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结合我院实际,修订了《衡阳市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018年修订)》(衡妇幼字[2018]第22号),如再次修订,以院内最新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为准。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2、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3、特殊使用级: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4)新上市的,在适应症、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处方权限与临床应用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我院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按专业技术职称授予医师相应处方权。
具体名单见衡妇幼字[2018]第10号文件《关于调整授予各级医师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的通知》。
2、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
妇产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目的依据为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计委令第10号)、《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国卫医发[2018]8号)、《三级妇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7版)》(国卫办医函[2017]768号),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我院全部抗菌药物相关各科室。
三、具体内容(一)分级原则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辽宁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该目录涵盖医院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并及时更新到分级目录内。
1.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症、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医师抗菌药物分级授权管理1.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征、分级使用、促进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由医院医疗授权管理委员会对不同级别的医师授予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权限。
2.医师抗菌药物分级授权审批程序(1)个人申请,填写《抗菌药物分级授权审批表》一式两份,上报本科室技术资质审核小组进行能力评价。
(2)科室技术资质审核小组对申请医师从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填写在《抗菌药物分级授权审批表》上,评价合格者上报到医务科。
(3)医务科将科室技术资质审核小组提交的《抗菌药物分级授权审批表》进行汇总,并结合日常医疗质量检查情况对该医师进行评定,合格者提交院医疗授权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医院管理核心制度汇编)
【医院管理核心制度汇编】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1、抗菌药物分线原则(1)第一线药物: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价格合理、货源充足的抗菌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属非限制使用类,对应科室一线医师。
(2)第二线药物:疗效好、但毒副反应相对较大或价格比较昂贵的药物,应控制使用,属限制使用类,对应二线医师。
(3)第三线药物:疗效好、价格昂贵或近期研制出的保留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属特殊使用类,对应三线医师。
2、抗菌药物分级使用规范(1)临床住院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一线非限制抗菌药物处方;(2)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二线药物治疗时,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名后方可使用。
(3)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三线药物治疗时,应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或科主任同意并签名后方可使用。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但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证实第一线药物有效时仍应使用第一线药物。
①感染病情严重者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经心肺复苏存活之病人;脏器穿孔者;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的蜂窝组织炎;重度烧伤及其他重症感染者。
②免疫状态低下病人发生感染时,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接受抗癌化学疗法;WBC<1×104/L或中性粒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一览表细胞<0.5×104/L;艾滋病病人。
3、管理办法(1)医务科组织药剂科相关药师对门诊、急诊处方和住院患者病历进行检查并记录。
(2)对越权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调查属实后,科室负责人应予以批评教育,医务科定期通报。
(3)通报三次以上的医生,将取消处方权。
(4)被通报医生所在科室,根据当月累计违规次数,在其月考核中做出相应处罚。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
嘉应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三级医师查房规定(1)每周查房1-2次,应由二级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依据《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组织编写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豫卫医〔2016〕61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文件要求修订。
一、分级原则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2.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分级管理1、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按程序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详解课件
4.会诊制度
●外院来院会诊制度
●会诊对象—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 ●申请人及申请程序—
科室主任提出,有主管病人的主治医师填写书面报告,科主任签字送
医务科,医务科与相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并负责接待事宜。
●要求—
会诊科室必须通过医务科与所在医院医务科联系,会诊医师必 须于术前先行来本院会诊患者病情,参与术前讨论,其诊疗意见均 应记录在案,并有会诊医师或科主任的签名。危重抢救的急会诊可 直接电话报请医务科及主管院长同意后实施。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4、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 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 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 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 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5、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 “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 检查维修。
●查房形式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参加人员——
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实习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
●查房内容——
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院及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
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 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
4.会诊制度
●全院会诊制度
●会诊对象—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
●申请人及申请程序—
科室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或由医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是指对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这是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严重影响了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使用寿命,导致了多种耐药菌的出现和蔓延。
因此,建立和执行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是当前医疗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首先,抗菌药物管理制度要规定医疗机构内的使用原则。
医疗机构应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疗程等基本原则。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药物的使用时间和方法,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疗程,更不能私自停药。
其次,制度应设置一个专门的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应由医院内临床和药学相关的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和审核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研讨。
同时,委员会应定期对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另外,制度还应设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控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通过电子病历或药物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药物种类、使用频率、使用剂量等。
并设立警戒值,一旦超过警戒值,系统会立即报警,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审核和调整。
此外,还应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奖惩制度。
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激励措施,以鼓励他们持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应及时纠正并给予相应的惩罚,以确保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最后,抗菌药物管理制度还应建立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监管机制。
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监管体系,在医疗机构定期进行督查和评估,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医疗机构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加强与药店和药企的合作与沟通,加强抗菌药物的集中采购和分发,降低抗菌药物的销售数量。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保护抗菌药物疗效和减少耐药菌蔓延的重要举措。
通过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建立委员会、设置监控系统、制定奖惩制度和加强监管机制,能够有效规范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保护公众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避免和减少细菌耐药性,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冀卫医〔2008〕4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等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本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1、“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抗菌药物):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在此基础上,河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冀卫医〔2008〕49号)明确规定,将以下抗菌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管理:(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3)甘酰胺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4)糖肽类与噁唑酮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
霉素、替考拉宁、多粘菌素、利奈唑烷;(5)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原则与方法
(一)总原则:严格使用指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法: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品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的有关要求合理选择。
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非限制使用”(一线)抗菌药物:所有临床医师均可根据诊断和病情需要选用。
3、“限制使用”(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签名方可使用。
4、“特殊使用”(三线)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3名专业技术人员会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会诊确需使用临床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由会诊专家签名,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处方和医嘱方可使用。
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等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医师应做好相关病历记录,并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手续、完善会诊审批程序。
5、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24小时用量。
6、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及更换抗菌药物必须在病历中做好相关记录。
7、门诊患者因病情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原则上只能选择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如因病情需要使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严禁在门诊治疗中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8、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
(1)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2)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3)其它感染性疾病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或医院菌耐药监测结果。
三、监督、检查与考核
(一)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及医务科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二)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检查内容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三)检查、考核办法:定期对门(急)诊处方、住院病历包括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1、门诊、急诊抗菌药物检查考核要点:
患者基本情况书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给药途径、是否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用药等。
2、住院病人抗菌药物检查考核要点:
(1)抗菌药物开始使用、停止使用、更换品种和超越说明书范围使用时是否分析说明理由,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记录;
(2)抗菌药物使用必须符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当越级使用时,是否按照规定时间使用或履行相应的手续,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反映;
(3)抗菌药物联用或局部应用是否有指征,是否有分析,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记录;
(4)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是否做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反映;对于无法送检的病例,是否已在病程记录上说明理由。
(四)对违规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及个人,医院将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直至停止处方权。
四、加强人员培训
各科室要进一步提高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加强对医师和药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方可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一)《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处方集》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三)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四)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附件1 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017.9)
附件2:
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2017.9)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名单
唐立真柴瑞丽侯永利郑慧霄王力军高东美甄庆丰薛文西顾春秋刘荣格刘文利(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