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关于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3篇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3篇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3篇教育公平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民基本权利的重要问题.实现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是改变我国目前教育现状,强化国家要通过基础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的国家意志,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篇一:根据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过程中对中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阐述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倦怠”这一心理现象。

分析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压力,提出了转化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对策。

一、调查概况我于____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

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调查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2、调查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3、研究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其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问卷调查在咸祥中学的在校学生之间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5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71%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8%的中学生没有考虑,,5%的学生是受家庭逼迫。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

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

甘肃省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小班化教学研究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甘肃省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小班化教学研究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N G G D0
擂碥 阖焘 CO
N0 NG
N J M 0
, ’ 儿 y £
甘肃 省 农村基 础 教 育 阶段 小班 化 教 学 研 究学 生 问卷 调 查 报 告


李树 军


调 查 的 目的
班额 范 闭 20 人以 F 20 人到 3 0 人 3 0 人 以 }: ( 包含 3 0 人 )

表 4

生 跟 着 学 的模 式 也 就 是 传 统 模 式



些 新 的学 习模 式没 有
1 ( )2
S H I J IA N T A N S U O /实践探 索
能应 用 到 实际 学 习 中

( 六 )在 校 学 生 情 绪 状 况

学 习 兴 趣 兴 趣 是 要 慢慢培养 的 而 被 测 得结 果 显 示 学

校 两 所 集 中 问卷 调 查 其 他 问卷 分 散 进 行 问 卷 来 自不 同 地
, ,

4
5
千 米 为 了 方便学 习 有


大 半 学 生 住校 小 班 额 人 数

区 城 郊 和 农 村 初 中十 几 所 初 中



最 多 3 4 人 最 少人 数 1 1 人


因 此 ,这样 的设 计和被试 取 样
1 人
价情况 五 大 方面 设计 了 解答题

30
道题

包 括 2 6 个选择题 和 4 道
小 班 化 教 学 还 不 太 了 解 只 是 简单 停 留在

数较 少 老 师
, 。

赴陕西、甘肃学习考察报告

赴陕西、甘肃学习考察报告

对 陕西 甘 肃 两 省 的科 技 经 济 人 文 等进 行 了综 合


项 科技成果 都

学 习 考察


足 以 说 明 科 学 技 术 在 现 -弋 业 发 展 中 重 要 的 引 领 f 农

主要 收获
作用


而 肩 负农 业 科 技 成 果 推 广 应 用 重 任 的科 技 部

学 习 考 察 团通 过 参 观 陕西 杨 凌农业 科技示 范
业 观 光 旅 游 等领 域 的研 究 开 发 和 创 新 工 作 的杨 凌
除 了拥有 现 代 化 的科技 设 备 科 技 手 段 外 最 重 要 的是
生 产 力 中最 活跃 因 素 西时


— —
农业 科技示 范 园

引 进 种 植 国 内外 优 质 瓜 果 蔬 菜

人 的作 用


学 习考 察 团赴 陕

技进 步 和 创新 对 现 代农 业 发展 的引 领 作用 主 要
是 体现 在科技 成果 的试 验 示 范方 面


州科 技 局 相 关科 室 负责人

11
个 县 ( 市 )科


杨凌农 业 示
、 、
技 局 局 长 或 副 局 长 共 17 名 同 志 组 成 学 习 考 察 团

范 园 区 采 用 无 土 栽 培 和 滴灌 现 代 化 的控 温 保 湿 施 肥 等高 新 技 术 手 段 所 取 得 的 每
延 安 的革 命 精 神 始终 鞭 策 和 激 励 着

加工 生 产 厂 家较多 如果 不 注重 品牌 规 范和 保

甘肃学生上学情况调查报告

甘肃学生上学情况调查报告

甘肃学生上学情况调查报告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上学情况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甘肃省学生的上学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这次调查的结果,为相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甘肃省学生的上学环境的改善。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甘肃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及其家长。

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5份,回收率为91%。

调查结果学生上学方式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学生上学方式分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家长接送。

具体统计如下:- 步行:占比42%- 自行车:占比33%- 公共交通:占比20%- 家长接送:占比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甘肃省仍然靠比较传统的步行和自行车上学。

公共交通的使用率较低,仅有少数学生选择家长接送。

学生上学安全问题在调查中,我们还关注了学生上学安全的问题。

结果显示,甘肃省学生上学安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隐患:- 交通安全:约34%的学生表示经常在上学路上遇到交通事故或交通拥堵;- 道路安全:大部分学生反映上学道路存在坑洼、狭窄和不平整的情况;- 环境安全:近70%的学生称,在上学路上存在不良环境,如乱倒垃圾和缺乏照明设施;- 人身安全:少数学生表示曾遭受校园欺凌和陌生人侵扰。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学生的上学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因素,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还针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了统计。

结果显示,甘肃省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分为富裕、普通和贫困三个层次:- 富裕:占比15%- 普通:占比65%- 贫困:占比20%可见,大部分学生家庭属于普通经济状况,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家庭处于贫困状态。

这些贫困家庭的存在给学生的教育机会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甘肃省学生上学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学生上学方式方面,需要鼓励和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更多便利的交通工具供学生选择,减少步行和自行车上学的压力和风险。

甘肃考察调研报告

甘肃考察调研报告

甘肃考察调研报告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的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

在近期的调研中,我对甘肃省进行了深入考察,以下是我对该地区的调研报告。

首先,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东临黄河,南接秦岭,北濒天山,西临祁连山。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甘肃成为连接中国内陆和西部的重要枢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同时,甘肃还是中国西部地区通往中亚和欧洲的重要门户,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态势稳定。

调研显示,甘肃省的经济增长持续稳定,GDP连续多年保持增长。

尤其是甘肃省政府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大对制造业、旅游业、农业等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此外,甘肃省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再次,甘肃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干旱带,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政府加大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推行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实施了大量节水措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沙漠治理工程。

此外,甘肃还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些举措有效保护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甘肃省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甘肃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有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等文化特色,形成了多样化的民族文化景观。

甘肃省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建设民族文化村等方式,充分挖掘和展示了甘肃省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综上所述,甘肃省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然而,也需要看到甘肃省在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土地沙化等问题。

因此,建议甘肃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转型和环境治理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实现更加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项目考察报告

项目考察报告

项目考察报告项目考察报告(15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项目考察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项目考察报告120xx年4月21-23日,陕西妇女研究会发展部李春叶与来自宜川县教育部门的13位同志一同赴兰州考察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

在三天的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情况,实地参观了几所学校,了解到中英项目在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的诸多措施,使同去考察的教育系统的人员开阔了思路,并感触颇多,为今年下半年教育部门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下面就此行考察的情况做具体介绍。

一、考察目的宜川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女童入学率,改善教师教学质量。

为此,项目此前多次邀请兰州中英项目教学专家为项目县教师做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希望教师们对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很顺利。

为了更多了解新教学方法如何具体运用到实际中去,社区如何与学校发展计划相结合等问题,项目中特设计了此项考察活动。

二、考察日程安排·4月21日:-----在兰州教育大厦会议室与中英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座谈,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前往临夏市东乡县参观乔鲁小学和团结小学(因中途修路,未能到乔鲁小学参观);-----与临夏市项目办人员座谈,了解项目实施情况。

·4月22日:-----前往临夏市和政县参观二甲小学和新集小学,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学校有关人员座谈、听课、参观学校等;·4月23日:-----考察人员谈论考察收获。

三、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实施情况1、项目概况: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GBEP)是一项针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实验性项目,项目的目的是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以此帮助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国培计划”有效实施的思考及建议——以兰州市小学班主任培训现状的调查为依据

“国培计划”有效实施的思考及建议——以兰州市小学班主任培训现状的调查为依据

师对 待培 训 的态度 和看 法 的 调查 , 来 和 选 择 “ 比较 有 必 要 ” 的两 项 人 次 百 合 计 占 6 %, 为 “ 平 一 般 ” “ 9 认 水 和 水 的 6 %。可 见 在 小 了解 以往 班 主任培 训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分 比相 加 还 不 足 5 %。而 选 择 培 训 平 较 差 ” 占 2 %和 5 0
2 1 年 第 6期 01 总第 2 9期 9
“ 国培计划” 专栏
‘ ‘
国培 计 划 ” 效 实 施 的 思 考 及 建 议 有
— —
以兰 州 市 小 学 班 主 任 培 训 现 状 的调 查 为 依 据
刘 效东 闰林 德
( 肃省 兰州 教 育学 院 7 0 2 ) 甘 1 3 0 0
在 后培 训工 作能 否有 效 实施 。 本文 的 目 的认识 反 映 出如下 情 况 : 问卷 中选 对 培训 教师 的授 课水 平 的评 价 , 的, 旨在通 过 对 兰州市 小 学班 主 任教 择 培 训 “ 常 有 必 要 ” 仅 占 1 % , 认 为 “ 平 高 ” “ 平 较 高 ” 非 的 3 水 和 水 的选 项
受 有些 授 课 教 本调 查使 用 自己编制 的问卷 , 问 任 培训 是 有必 要 的 , 接 受培 训 的愿 得 知 , 训 教 师们 认 为 : 但 卷 围绕小 学 教 师对 以往 班 主 任 培 训 望 并 不强 烈 。 因为 没有从 根本 上 认识 师 对小 学班 级 管理 的实 际 了解较 少 ,
【 词]国培 计 划 ; 行 中国 ; 效 实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键 知 有
问题 的提 出 不愿 意 ” 。由此 主 任教 师 2 0名 。收 回有 效 问卷 2 9 1%的被 调 查者选 择 “ 5 1 8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立项评审结果(平凉市)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立项评审结果(平凉市)

17 家庭教育专项课题
18 家庭教育专项课题
19 家庭教育专项课题
20 家庭教育专项课题
21 家庭教育专项课题
22 一般规划课题
23 一般规划课题
24 一般规划课题
25 一般规划课题
26 一般规划课题
27 一般规划课题
28 一般规划课题
29 一般规划课题 30 一般规划课题 31 一般 1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32 一般规划课题 33 一般规划课题 34 一般规划课题 35 一般规划课题 36 一般规划课题 37 一般规划课题 38 一般规划课题 39 一般规划课题 40 一般规划课题 41 一般规划课题 42 一般规划课题 43 一般规划课题 44 一般规划课题 45 一般规划课题
46 一般规划课题
47 一般规划课题 48 一般规划课题 49 一般规划课题 50 一般规划课题 51 一般规划课题 52 一般规划课题 53 一般规划课题 54 一般规划课题 55 一般规划课题 56 一般规划课题 57 一般规划课题 58 一般规划课题 59 一般规划课题 60 一般规划课题 61 一般规划课题 62 一般规划课题 63 一般规划课题
GS[2019]GHB1090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GS[2019]GHB1091 以QQ群为平台城乡联动教研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素养的实践研究 GS[2019]GHB1092 建构主义视角下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实证研究
负责人
单位
庄浪县卧龙学区 庄浪县第二中学 庄浪县教育局教研室 平凉市庄浪县第一小学 静宁县第二中学 平凉市第一中学 华亭市第一中学 庄浪县万泉中学 平凉市第四中学 庄浪县万泉中学 静宁县阿阳小学 静宁县实验小学 泾川县王村镇中学 庄浪县思源实验学校 庄浪县第四幼儿园 泾川县东街小学 静宁县城关镇东关小学 庄浪县紫荆中学 华亭市西郊小学 平凉市崆峒区实验小学 平凉市幼儿园 庄浪县第一小学 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 静宁县贾河中心小学 庄浪县第四中学 庄浪县第四中学 庄浪县阳川小学 平凉市崆峒区解放路小学 静宁县德顺小学 平凉市庄浪县永宁小学 平凉市第四中学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研讨记录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研讨记录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研讨记录时间:XXXX年XX月XX日地点:会议室参与人员: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一、背景介绍本次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研讨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挑战,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报告涵盖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学生发展等多个方面。

二、报告内容概述1. 教育资源:调查发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异。

部分地区学校硬件设施落后,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同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高水平的教师分布不均衡。

2. 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校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课程设置与时代发展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 学生发展:调查显示,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同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引起关注。

三、研讨要点1. 教育资源:针对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 教学质量:鼓励学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课程与时代发展的融合。

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

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1.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 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推进教育改革。

3. 定期组织研讨会等活动,分享交流教育经验和成果。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3篇)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3篇)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3篇)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精选3篇)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篇1过去的一学期,我们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实施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下面就学校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坚持办学方向,推进素质教育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本学期,我们坚持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潜能挖掘的关系,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工作,学生的过重负担得到有效控制,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学校通过加强“三风”教育,已初步形成了“好学、向上”的校风,“探索、求学”的学风和“敬业、爱生”的教风。

学校继续以“思想先导,教学为主,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加强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学校注视加强对全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每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学习小学教学研究等,深刻领会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和重点;通过学习使全体教职工确立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观念。

二、提升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1、教育管理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现已基本形成了校长负责、班子成员监督、教代会参与的民主治校的管理体制。

凡学校重大事情,均通过校行政商量,教代会审议后由校长执行,确保了校长决策的准确性。

同时在这过程中,使决策形成全员共识,确保贯彻的效率,如学校规划、计划、基建、教师奖罚、考核方案等。

2、班子建设我们学校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

班子成员能做到团结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表现出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重大事项集体商量,再在每周一的行政例会上作出决定;做到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讲,劲往一处使;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事,做到反复酝酿、多方听取意见后,再作决定。

班子成员都能以身作则,能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评课,组织参加校级教研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基础教育重点项目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基础教育重点项目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基础教育重点项目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我单位自去年开始积极参与基础教育重点项目的实施工作,现将实施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项目背景
基础教育重点项目是教育部门针对当前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存在
的一些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点计划,旨在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师素质等措施来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二、项目实施情况
我单位自去年12月开始参与该项目的实施工作,目前已经完成
了部分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课程体系改革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完善了课程设置,增加了实践环节,提高了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教师培训
我们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组织了多次教师培训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3.教育设施改善
我们通过对学校教育设施的改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购置了一批新的教育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三、项目成果
通过我们的努力,目前项目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1.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我们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得到提高。

2.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教师培训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我们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教育环境改善
通过教育设施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四、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继续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做好项目实施工作,为学生创造更为优质的教育环境。

感谢您对本次汇报的关注,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敬礼!。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成立甘肃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指导委员会的决定-甘教厅[2013]111号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成立甘肃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指导委员会的决定-甘教厅[2013]111号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成立甘肃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指导委员会的决定正文:----------------------------------------------------------------------------------------------------------------------------------------------------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成立甘肃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指导委员会的决定(甘教厅〔2013〕111号)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120号)精神,加强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准确的督导评估,促进教育公平,按照国家《教育督导条例》构建我国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即:督政、督学、监测三大体系安排,以适应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构建科学准确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省教育厅决定成立“甘肃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指导委员会”,同时建立“甘肃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

甘肃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指导委员会名单(以下委员会委员如有工作变更,应由原推选单位推选相应职务的人员递补):一、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王嘉毅甘肃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副主任委员:李晶甘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二、指导委员会委员(31人):刘仲奎西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万明钢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陈晓龙天水师范学院院长教授王汝峰兰州城市学院院长研究员郭维俊陇东学院院长教授刘仁义河西学院院长教授张俊宗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教授李硕豪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路晓峰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处长陈继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哈登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张兆勤(女)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李春芮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主任胡燕宁(女)省教育厅财务处调研员宋建领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副调研员李波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张海鹰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主任南战军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范玲(女)嘉峪关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志军金昌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副局长李兴田白银市教育局总督学张笑青天水市教育局副局长唐珉年酒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正县级督学张新旭张掖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总督学谭康武威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钦定西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志新陇南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郭宏(女)平凉市人民政府督学市教育局副局长杨彦林庆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建军临夏州教育局副局长陈慧源甘南州教育局副局长甘肃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指导委员会从顶层设计和谋划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政策指导和协调统筹等工作,调动省内外相关资源配合和支持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甘肃省教育领域调研报告

甘肃省教育领域调研报告

甘肃省教育领域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甘肃省教育领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本报告从教育资源分配、人才培养、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学术参考。

2. 调研方法和样本选择本次调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各级学校、教育行政机构和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并收集了大量的教育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

样本选择涵盖城市和农村、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以确保调研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教育资源分配情况(1)教育投入:甘肃省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逐年增加,但与其他省份相比仍然较低。

同时,教育经费在各级学校之间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城市学校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2)师资队伍:甘肃省教育师资结构优化,但仍然面临师资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城市学校的教师素质普遍较高,而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3)教育设施:城市学校的教育设施相对完善,但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教室不足、图书馆设备简陋等问题。

4. 人才培养情况(1)教育质量:甘肃省教育质量整体上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城乡差距和学科差距,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2)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甘肃省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发展,但与实际需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缺少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和教学资源。

(3)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正在逐步推进,但考试导向依然存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5. 教育行政管理(1)体制机制:甘肃省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相对完善,但在基层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不足。

教育行政机构需要更好地与学校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互动。

(2)政策措施:甘肃省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政策的贯彻和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

6. 发展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促进甘肃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1)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项目考察报告范文3篇

项目考察报告范文3篇

项目考察报告范文3篇为了借鉴周边地区加快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提迅发展。

县委,县政府决定组织宣传理论工作者考察团,带着如何加快推进我县工业化,产业化,城市化和小康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对毗邻的宁夏、内蒙古、陕西三省区的7个城市进行考察学习。

4月26日至5月6日,考察团一行15人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建伟的带领下,历时11天,行程近4000公里,先后赴宁夏吴忠市、银川市,内蒙古呼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陕西榆林市、延安市实地参观学习了7个市在加快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等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由县委宣传部干部、党校理论教员、广播电视台记者组成的考察团,在参观考察中考察团成员与干部、群众广泛接触,边看边学,边听边问,边议边思,从比较中看差距,从经验中受启迪,从思考中谋发展。

作为考察团的一分子,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深切的感受到,同是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同是黄河流域,过去这些地方同我们在同一个发展水平和起跑线上,但是由于思想观念,发展水平思路、政策运用,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如今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

周边地区提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既让我们感到震憾,又让我们感到汗颜。

现就考察中关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抓大项目,建大项目自己的几点体会和感受概括如下:1、只有党员干部思想解放创新思路,敢想敢干,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托克托县位于大青山南麓,是黄河上中游分界处。

全县总面积1416.8平方公里,总人口19.4万人,过去是一个“地上无草,地下无宝”,自然、生态条件相对恶劣的国扶贫困县。

但是当4月28日,考察团一行驱车900多公里,历时13个小时,从银川赶到托克托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派大开发,大建设的景象,“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大唐托电、石药集团、香港惠记、唐山永丰等县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工业企业优势已经形成并带动了县域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甘肃省第九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

甘肃省第九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

甘肃省第九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共220项)一等奖(33项,排名不分先后)从上面的数据中看出:33项一等奖成果中(除一项集体项目)14个地州省直部门占了8项,省会兰州9项,张掖5项,武威4项,白银3项,嘉峪关2项,定西、金昌各一项,其余7个市州无一项。

其中教学一线教师(非任何领导头衔)的获奖率不到25%(四分之一稍过一点)。

足以说明:①评选倾向领导和注重关系。

②未按各市州上报的数目比例分配。

③未按语、数、外、政、史、地及综合等学科进行。

④申报表中“相关的成果目录及其出处”指的是什么,难道没有折射出文章的档次与质量吗?看来只是幌子。

评选未按论文数量进行(有的只是发表几篇文章,不知课题是怎么结题的?成果评选偏偏是一等奖;有的教师本次发表二三十篇文章获不了三等奖);评选未按成果质量进行,有的教师发表20多篇国家级(付稿酬的)如《中国民族教育》、《中国教师报》、《教师月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获不了奖不要说一等奖,其质量总比几篇《教育革新》(掏钱暨版面费买的)强吧!⑤220项成果评委三天时间能看完吗(让人怀疑)?评选规则里的投票是不是有点像“黑招标”?⑥这些一等奖成果既然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精心实践并研究出的“教育文化魁宝”, 倾注着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凝结着作者的智慧和辛劳,是教育精英智慧的结晶,是“精华”、是大餐。

为什么评上奖后将其尘封起来,作为精品束之高阁?从未见到成果的主持者根据成果的特点和亮点分学科上公开示范课并在各市州轮流宣讲报告,让广大教师学习先进、学习典型。

说明:1、论文以国内主流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检索为主。

2、二三等奖要187项就没必要加以说明,和一等奖一样大同小异。

3、本分析结果别无它途,只是建议引以为戒,今后各种评选公平公正。

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三下乡脊梁分队宣传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会宁的自然环境会宁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地域大县,教育大县,财政穷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属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2025米,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40毫米,然而蒸发量却高达1800毫米,总地域面积6439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严酷,十年九旱是会宁的基本气候特征,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落后,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圣地和丝绸古道名城;是国家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的"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是西北教育名县.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和办学特色.全县管辖24个乡,4个镇,290个村(居)民委员会,2066个村(居)民小组.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境内有汉,回,蒙古,满,藏,东乡等六个民族.财政连年赤字.干旱少雨是这里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最大制约因素,素有"陇中苦脊甲天下"之称.(搜网欢迎您投稿)会宁县地形分布表:地形低山丘陵黄土残塬河谷川台所占比例80%14%6%发扬红军精神秉承教育传统――会宁教育发展概况一.领导重视,科学决策,保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届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决策,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办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师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辛勤,刻苦学习的热情,使会宁教育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教育二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一是作到教育"三个纳入","三个优先","四个到位".即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优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对教育的投入,在落实干部职工的优惠政策时,优先考虑到教育和教育者;实际中作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到位,措施到位.二是县,乡两级政府实行议教制度,主要领导实行联系学校制度,各级各类教育领导机构健全.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教育会议,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委会定期听取教育汇报,讨论几次教育,及时做出有关决定和意见,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县人大,县政府每年都要安排教育视察和主题审议.各乡镇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党委书记,乡镇长任期目标,每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义务教育普及,教育经费筹措,校舍维修,代课教师待遇落实,成人教育计划等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年终有由政府牵头,四大家分管领导带队,教育,财政有关部门参与统一检查验收,严格兑现奖罚,从而形成了各级领导干部下乡检查,都能坚持进学校门,问学校事,帮助学校排忧解难的良好风气.二.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普及义务教育承包制,积极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全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县,乡两级管理,县,乡,村三级办学体制.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会议召开之后,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职责,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实施"两基"以来,积极推行乡,村包学龄儿童入学率,学校配合乡,村,校共包普及率,学校包毕业率的"四包"制度和"两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并层层签订责任素,使普及九年教育具体指标到乡,到村,到校,责任到人,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具体中,坚持"动态管理,提前介入"的原则,抓住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等关键指标,全面落实了四项保障制度.首先,落实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各乡镇政府向适龄儿童家长发送《入学通知书》,对个别不能及时送子女上学的家长,采取上门动员,说服教育等措施,逐步提高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其次,落实初中就近划片招生制度.每学年开学前,根据各乡镇初中办学规模,要求各乡镇初中实行统一划片就近招生,划片情况具体落实到村,落实到组,落实到社区,确保乡镇95%以上的适龄儿童和县城100%的适龄儿童按时升入初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初中办学规模,尽可能做到让更多的小学毕业生按时升入初中.近三年,全县先后调整撤并学校111所,初中扩班100多个,扩招学生7000余人.第三,落实贫困学生救助制度.采取"依法治流,责任堵流,救助截流,教管防流"等措施,控制在校学生辍学流失.2001年至2015年,全县共争取国家"两免一补"经费万元,受益学生万人次,其中免杂费资金万元,受益学生万人次;免费教科书资金万元,受益学生万人次;补寄宿生生活费资金万元,受益学生6000人次.2015年,省上下达全县免学杂费资金2468万元,其中农村小学年生均150元,农村初中年生均200元;县镇中,小学生均180元和230元.享受免费教材贫困家庭学生万人;下达安排公用经费382万元,其中小学年生均24元 ;初中年生均32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412万元受益学生人,以上三项(不含免费教科书)共计3262万元.为了使"两免一补"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县上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下发了《会宁县"两免一补"实施暂行办法》,就贫困学生的界定,资助资金的发放标准和发放程序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目前,此项进展顺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反映良好.第四,落实"一费制"收费制度.加大了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加强了学校常规管理,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首先,抓好领导班子配备.重点是校长的选拔和培训,逐步把一批职业道德较高,富有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分期分批对六年制以上学校主要领导进行了集中培训,选送初,高中校长到省,市学习,挂职锻炼,校长队伍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目前在任校长从年龄上来讲,高中校长平均48岁,初中校长平均42岁,小学校长平均35岁 ;从学历上来讲,高中校长具有本科学历的占80%,初中校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2%,小学校长具有中师以上学历的占98%.现任校长学历统计表:学历高中初中小学本科学历80% 36% 9%大专学历 100% 92% 28%中师学历 0% 100%98%其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会宁县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从学校管理,校长队伍建设,师德培养与建设,毕业分配,教师调动,教师培养与培训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考核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教师队伍管理.二是制定了《会宁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五年规划》,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师优先提供进修,函授等机会.先后组织实施了"教师继续教育工程","551"教师骨干培训等活动,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7000多人次.目前,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和57%.三是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针对全县学龄人口高峰期到来,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县政府克服财政投入不足等困难,加大教师补充力度,近三年来共补充中小学教师2079名.四是打破用人常规,出台引进高素质教师的优惠政策,吸引紧缺学科的本科学历教师来会宁任教.第三,关心教职工生活,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生活地位.在会宁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上,生活上关怀教师.先后培养了1000多名优秀教师入党;给有30年以上教龄的800多名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先后20次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者1800多人次;有100多名教师被选为全国,省,市,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先后集资修建了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的7个教师住宅小区,解决了1000多名教师的住房问题;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首先保证教师工资,全额兑现教师各种津贴,补贴,优先解决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从2001年10月开始,会宁作为全省6个教师工资统一发放试点之一,率先实行统一发放,杜绝拖欠.通过上述一系列积极措施,逐步形成了一支合理稳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涌现出了以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冉树苍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锡武为代表的一大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有方,效果良好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一是保证经费投入.坚持"政府为主,社会为辅,财政支持,项目带动"的思路,通过国家投入,省市教育部门支持,县乡财政筹措,实施教育项目,干部职工捐资,向金融部门贷款,由承建单位垫付,社会力量援助等多种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2002,2003年两年间全县共投入义务教育经费万元;2015年,全县投入教育经费5000多万元,2015年全县投入教育经费6000多万元,四年间共投入学校建设费用近2亿元,这在会宁历史上是空前的.二是狠抓项目建设.2001年,组织实施投入2349万元的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累计完成建筑面积44904平方米;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财政转移支付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每年下达资金617万元,五年共计3085万元;近四年,共完成城市教育费附加,扶贫,外援等项目投资800多万元,对3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改建,扩建或新建;2015年开始,组织实施总投资2930万元的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工程,规划对40所中小学,进行扩建.三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自2001年以来,先后新建,改建,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全县校舍面积由42万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净增近2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地改善.目前,在全县600多所中小学校中,新建学校达到300多所,占一半以上;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中,楼房项目学校40所,总面积176147平方米,占校舍建筑总面积的35%;村级六年制小学中,砖混,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面积的60%;乡镇初中砖混,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面积的95%.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排危到配套,从配套到达标,校容校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无论城乡,目前建筑最好,环境最好的都是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情况统计表:经费投入校舍修建年份金额(万元)工程项目面积(平方米)2002,2003义教工程4490420095000危房改造工程6523420096000增建面积20万五.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对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管理.县教育部门制定了《会宁县教育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和《会宁县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与此同时,还制定出台了《乡教委教学辅导员职责》,《乡教育研究会条例》,《学校学科教研组条例》,《会宁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试行办法》等教研职责制度,加强了教育教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开展多层次的教研活动,走出去,请进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全县先后邀请百名全国各地特级教师,中小学校长来我校讲课,讲学,派出一大批骨干教师合和教研人员到教研教改先进省区和学校考察学习.各乡和学校定期组织参观,交流等教研活动,先后在全县,推广了二十余种适合会宁教育情况的,具有个人或学校特色的优秀中小学教学法.三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认真组织实施"JIP"计划,找到了贫困地区发展和改革小学教育的路子,为最终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创制了良好的开端.四是根据《会宁县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新课程标准实施意见,从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育人目标.2003年,全县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实施;2015年秋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六.按照质量,规模,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一是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全县学校布局分散,布点多,整个教育结构头重脚轻,基础薄弱的状态,县上按照适当压缩高中,积极协调初中,大力充实小学的原则,利用五年时间调整了中小学布局和教育结构.先后撤并学校100多所,使乡中心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成龙配套,形成了"小学成面,初中成片,高中成点"和"一乡一所初级中学 ,一村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的布局.二是改革和调整了中等教育机构,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将6所普通中学改办为农职中学,并在部分初中附设"三加一"班,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把扫盲教育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有益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截止目前,全县有一所农职业中学达到省A级农职业技术学校,设置专业13个;全县28个乡镇各建成了农科教中心,为全县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三是早在1985年,会宁一中,会宁二中就剥离了初中部,集中精力办高中;1998年新建开办会宁四中;2003年又新建了会宁五中.两校规模都在30多个教学班,使高中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态势.七.健全和落实教育信息化运行机制,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近年来,牢牢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难得机遇,坚持"立足现实,统筹规划,超前配置,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理念为先,师资为首,资金为重,管理从严,应用为本"的思路,把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错金全县教育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区差距的有效手段,采取"投,借,贷,捐,赊"等方式,多放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2000多万元,从2001年开始,先后组织实施了"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远程教育项目,农村初中"校校通"工程项目,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二期"义教"工程信息技术教育项目,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和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接近全县农村中小学的100%.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全县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本校培训,本校教研,农村学院干部教育,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巩固"两基"成果,实现幼稚教育资源共享和会宁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窑浊水育英才,三苦精神遍神州――会宁教育的"三苦两乐"家长:砸锅卖铁供娃上学会宁县地处山区.不仅县城离各乡镇很远,就连村子离乡镇也多达十几公里,几十公里.翻山越岭,学生上学路途遥远而艰难.所以很多村里孩子上初中,甚至上小学高年级都要在学校寄宿.这样,家庭的教育支出就要高很多.因为连年天旱,地里的庄稼经常欠收.但即使这样,家长很少有让孩子辍学的.一位小学校长这样对记者说,在他们那里,只有五种人(聋,哑,傻,瘫,精神病人)不上学,剩下的都上学,所以"普九"达标问题根本不需要国家操心.供孩子上学,家长们苦中作乐有的考上大学了,家里供不起,亲戚,朋友,邻居,别的忙可以不帮,但这个忙都愿意帮.纷纷借钱送孩子上学.所以,"家长苦供"之外,往往又加上了一句:"亲友苦帮".这也是很真实的写照.父母苦供学生,宁可砸锅卖铁,令人感慨不已.就是从这些家庭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农民家庭年收入统计表:人均年收入(元)300以下300-800800-15001500以上所占比例%%%7%学生:坚韧不拔玩命苦学我们了解到孩子们一天的生活大致是这样的:早上5点半,学生们就起床上早自习了;6点半左右上早操,然后吃早饭.早饭多是孩子们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就着开水吃,有些学校连开水都没有.学生每次回家都要带够吃一个月的干粮,或者是父母专程定期给送来.晚饭和早饭差不多.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有30%至40%的孩子甚至不吃晚饭.这样算下来,一个学生一个星期花6元吃饭,男生一个月20多元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了(最多的也超不过40元),女生花得则更少.看着学生们这样,老师们都很心疼,却都很无奈.教育局高局长说过这样一段话:"会宁学生的学习精神成就了会宁教育.学生那种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从小养成,长大后是很了不起的精神财富."全县高考升学率统计表:录取情况本科上线专科上线高职所占比例42%%%教师:起早贪黑血汗教学县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会宁不但学校建设基础差,教学设施差,而且师资水平也不高.以高中为例,教师骨干中多是大专学历的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仅有49%,而很多达标的也主要通过进修,自考,函授等取得学历的.初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那就更低了.虽然会宁考出去那么多大学生,可真正能回来的凤毛麟角.虽然如此,这里的每一位教师还是靠着夜以继日的敬业,为会宁的"高考神话"做了"铺路石".尊师重教,在这里才是真正地蔚然成风.其实,从我们在教育局获得的资料来看,这里教书的老师们生活条件也并不好.教师工资待遇统计表:高中初中小学工资300以下300-10001000以上200以下200-800800以上200以下200-800800以上所占比例6%72%22%13%78%9%31%64%5%揭开旱塬秀峰神秘的面纱……――会宁教育的特点会宁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把教育发展规律和会宁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的特点.主要有:求实性,超前性,开放性,社会性和竞争性.会宁教育的求实性:按照会宁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的,现实的因素决定会宁教育的大政方针,是会宁教育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调整方面,哪些该充实,哪些该调整,哪些该发展,充实,调整,发展采取什么样的步骤,都从会宁的实际出发,这样既调整了教育结构,又不因大调整而影响教育质量.第二,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又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第三,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强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吸收当代教育理论的新成果.第四,对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加以消化,在消化过程中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不生吞活剥,照抄照搬.教育发展中的超前性:会宁教育有几项带动全局的大事走在前面,取得了主动,使会宁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子,也是会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第一,在普通教育内部结构的调整上,当相当多的地区和学校热衷搞"尖子班","重点班"的时候,会宁县就开始压缩高中,充实初中,加强小学,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育,大面积提高小学和初中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小学和初中教育质量的提高,既有利于保证义务教育质量,又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合格人才.会宁的高考升学率连年在甘肃省名列前茅,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而是基础教育扎实,小学初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结果.第二,在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上,早在1982年,会宁就把一所高中改为农职业中学,属全省开办农职业中学较早的县区之一.当1986年全省各地普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时,会宁已培养出两届三年制农学专业毕业生,尽管由于会宁干旱多灾,地下矿藏极为贫乏,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但是,职业技术喊叫于培养的实用人才已在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三,近几年,在改善办学条件中,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排危到配套,从配套到达标,校容校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教育发展中的开放性:会宁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教改信息却不闭塞.即使广大农村学校也能及时地了解到外地教改的新情况,新动态,新经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会宁教育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开放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经常派出中小学领导和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先进,寻找差距,提出新的目标;第二,邀请外地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来会宁传经送宝,组织广大师生观摩,不断克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思想;第三,全县部分中小学同外地的一些中小学建立校际关系,本县中小学之间也建立了校际关系,互通信息,滩头校改新理论,新问题,寻找新措施,新办法;第四,及时搜集教改信息,推广县内外先进教育经验,帮助教师开更新理念,促进脚给;第五,经常组织县内各学校的教师开展观摩教学,组织校内教师相互听课,形成了赶,学,比,帮,超的良好风气;第六,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和远程教育手段获取新信息,运用新信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升教育水平.教育发展中的社会性:从城镇到乡村,不论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人都把孩子上学读书当作社会中最重要的大事来对待.各级领导,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学生家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办教育,是会宁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社会资源,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良好的教育土壤,使会宁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就是会宁教育模式,会宁教育现象,会宁教育精神所在,是会宁教育的根本优势所在,也是会宁教育的显著特点.教育发展中的竞争性:把竞争机制引进到教育,为各级各类学校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平等竞争的局面,启动教育内部和外部的活力,是会宁教育又一十分显著的特点.这种竞争具体表现为校际竞争,校内竞争和社会竞争.第一,就校际之间的竞争来说,五所重点高中是一个竞争层次,并为全县其它高中起到了示范带头的作用;各乡镇初级中学是一个竞争层次,并为本乡的其它初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县城四所小学是一个竞争层次,并为全县各乡中心小学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第二,就校内竞争说,通过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教育教学量化管理条例,使级与级之间,班与班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

2019年甘肃十大教育新闻

2019年甘肃十大教育新闻

特别关注2019年甘肃十大教育新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2019年8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先后实地考察调研了山丹培黎学校和古浪县西靖富民小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西北地区因自然条件限制,发展相对落后。

区域之间发展条件有差异,但在机会公平上不能有差别。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起全省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大家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坚守教育报国的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省教育系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广大师生争做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从6月开始甘肃教育系统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教育系统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号召,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甘肃贫困学生资助资金己达304.57亿元,资助人数增长11倍7月11日,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海燕在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2007年至2019年6月底,甘肃省共资助学生1515.99万人次,资助资金达到304.57亿元,资助人数规模由2007年的15万人次增长至2019上半年的165万人,增长11倍。

■3142个偏远山区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截至12月240,甘肃省3142个教学点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让贫困山区孩子远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从2014年起,甘肃省共筹资20亿余元,为偏远农村中小学校配置计算机18.7万台、多媒体教室设备6.8万套,1600余所学校接通互联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考察报告20xx年4月21-23日,陕西妇女研究会发展部李春叶与来自XX 县教育部门的13位同志一同赴兰州考察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

在三天的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情况,实地参观了几所学校,了解到中英项目在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的诸多措施,使同去考察的教育系统的人员开阔了思路,并感触颇多,为今年下半年教育部门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下面就此行考察的情况做具体介绍。

一、考察目的宜川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女童入学率,改善教师教学质量。

为此,项目此前多次邀请兰州中英项目教学专家为项目县教师做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希望教师们对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很顺利。

为了更多了解新教学方法如何具体运用到实际中去,社区如何与学校发展计划相结合等问题,项目中特设计了此项考察活动。

二、考察日程安排4月21日:在兰州教育大厦会议室与中英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座谈,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前往XX市XX县参观乔鲁小学和团结小学(因中途修路,未能到乔鲁小学参观);与XX市项目办人员座谈,了解项目实施情况。

4月22日:前往XX市XX县参观二甲小学和新集小学,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学校有关人员座谈、听课、参观学校等;4月23日:考察人员谈论考察收获。

三、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实施情况1、项目概况: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gbep)是一项针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实验性项目,项目的目的是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以此帮助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由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dfid)提供援助资金1120万英镑,于1999年12月启动,周期5年,后来又延期一年,并增加项目经费130万英镑。

项目主要在甘肃省XX州的4个最贫困县(东乡、和政、积石山、康乐)实施,由甘肃省教育厅负责项目管理,英国剑桥教育咨询公司(cbc)通过一支包括国内和国际专家组成的队伍提供技术支持。

整个项目由十余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几乎囊括了基础教育的所有领域。

其中,项目的两个关键领域是学校发展计划和参与式教学,而所有的领域都围绕学校这个核心来展开。

2、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内容框架:3、项目所关注的领域及目前所取得的效果:4月21日与项目办的负责人员巴处长和白处长以及张勇座谈,听取了他们对项目的整体介绍,了解到中英项目关注的领域以及目前的进展,以下做以简单介绍:(1)学校发展计划: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是鼓励学校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鼓励县和学校联合起来为学校的发展想办法。

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还在于改变学校XX县级(地方政府的财政供给者)的关系,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关系改变为"自下而上"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改变要通过给学校更多权利参与自己的发展问题达到。

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也于通过学校与社区更密切关系的建立,通过关注教育中存在的阻碍儿童入学、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的社会发展领域的问题,来改变二者之间的关系。

(2)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平等参与”。

此项目的目的是改善培训中小学教师的方法,侧重于强化教师教学方法,不是教给他们一些知识。

教师培训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以降低教育成本,保证在教学中考虑弱势群体(比如女生和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需要。

目前已经培训了四个项目县79%的教师,培训总数达到5700人次。

(3)早期教育:主要给一年级和二年级教师培训一些从事大班和复式班教学的技能。

(4)特殊教育需求:主要是帮助教师将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纳入整个班级中。

(5)校长培训:主要是提高校长的实践知识。

此培训的8个模块正在开发之中。

四个项目县685名校长接受了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校长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6)教育财政预算改革:承诺提高预算内教育投入,尤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投入。

(7)新的督导制度:以学校发展计划和评估支持教师为基础。

(8)开发补充读物帮助儿童语言的获得和发展,(已出版3种)。

(9)提高入学率的策略:帮助更多的儿童入学。

其中策略包括:提供午餐计划,让女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创建美好校园,奖学金计划。

现在项目县有235所村小和教学点开展了供应开水,4个教学点开展了午餐试点,18所村小开展了“创建快乐校园”活动。

49274名贫困生得到助学金,其中女童为33912人,占68.82%;少数民族儿童35652人,占72.35%。

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的入学率比项目实施前分别提高了22.23%和17.1%。

同时特别关注贫困儿童、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等弱势群体,贯穿项目理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10)学校布点规划:新学校布点规划更高效、科学。

以减少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使学生就近上学,方便了学生就学。

(11)土建工程:主要是改善儿童校舍的质量,改善校园环境和使操场更富有吸引力。

截至20xx年4月,四个项目县共改扩建中小学176所,新建和扩建校舍50729平方米。

为边远贫困山区村小和教学点配备了若干体育、音乐、卫生设施。

(12)教育规划:支持县教育局提高教育规划能力。

(13)研究课题:注重行动研究,所有参与者都成为研究者参与研究。

(14)监测与评估:通过监测与评估来评价项目的影响。

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当地教师和教育官员的教育理念和态度的变化,这也是项目最宝贵和最富建设性的成果。

这些变化包括:学校XX县教育部门之间关系的变化;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变化;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

四、对中英基础教育项目的总结与思考在两天的考察过程中,我们与甘肃省教育厅项目办公室人员座谈,了解到项目的整体概况和实施情况,并在后面的两天里到几所小学校去实地参观考察。

以下是对中英项目的一些总结与思考。

1、对参与式教学方法及其如何推广有了更多的了解,结合考察对我们的项目有了更多的思考。

参与式教学及其培训的目的是在于改变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使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由讲解着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接收者成为探索者、练习着,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首要是教育管理部门要改变观念;再次我们的教师也需要转变观念,而观念的转变是很困难的。

同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将主要知识点设计进教学内容,而且有些老师提出参与式教学在相同的时间内给出得信息量很少。

目前我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参与式教学如果理解不透彻的话,很容易形成形式主义。

只是简单的将教室布置改变成参与式的,但是教授内容依然是传统型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这里如何理解参与式。

参与式其实没有任何形式和模式,他需要我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授课内容、教师的授课特点等因素相结合,创造和摸索属于自己的参与式,如何内化参与式是一个问题。

我自己的理解,将参与式与传统式两种方式相结合,根据要讲解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式,可能会更好一些。

(2)、对教师评价标准的问题。

目前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可能更多的侧重于学生的成绩上面。

如果不改变我们的评价标准,那么参与式教学是很难继续的。

中英项目面对这一问题,从体制上进行尝试,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

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以教学成绩为主(教学成绩占30%),而是从师德、班级管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育科研、作业批阅、活动开展与辅导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就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3)、对教师的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应该是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并且有一支督导队伍。

意识和技巧是一个不断强化、不断支持的过程。

仅仅靠一、两次培训是不行的。

但是就我们的项目而言,教师培训仅仅是宜川综合发展项目中的一个活动,我们没有那么大量的经费来支持这一部分。

不过,教育部门下半年开始进行新课改的工作,有我们项目先前奠定的基础,相信宜川的下一步工作会进行得更顺利一些。

2、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校长角色的根本转变。

传统的校长是行政型的,主要处理学校行政事务,很少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参观的XX县新集小学校长何龙,是中英项目教师培训教材的开发者,对参与式的理念理解得比较透彻,经常给教师上导课。

并且在管理学校上也是以“服务”理念为宗旨。

这一管理宗旨大大增加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同时新集小学的教研活动做的扎实有效,学校定期确定教研课题,由青年教师组成课题研究组,进行研讨,平时开展上“四课”活动,即:帮扶课、教法研讨课、教学资源开发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我们参观的项目县学校,都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回族、东乡族等居多),属于国家贫困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包括硬件建设、师资力量等),条件艰苦,目前那里还有几百名代办教师。

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大家在项目的支持下秉承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寻找出路,与社区相结合,充分发动可利用的资源,来发展教育。

我想我们的条件比那里好很多,如果我们的教育人员都能转变观念,具有新的意识,我们教育事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考察体会与感想在兰州的最后一天,我们就此次考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汇总,每位老师都谈了他们对这次考察的感受、观点以及在未来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借鉴的经验,以下就是各位老师的体会:赵友三:谈三点。

第一点到XX县,比较艰苦的地方,许多教师特别是那些民办教师一月只有100多元工资,还很敬业的坚持在岗位上,挺不错的,同时也增强了我的事业心,激励我们;第二点昨天我们参观的新集小学,从学校的管理,到教师的素质方面来讲都很好,人家的参与式教学,我注意了一下,课堂设置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三点:从学校管理上来说,我感觉到他现在和咱们还有差距。

对教师的激励没有和工资挂钩,我认为在现在经济时期,还是走不长远的。

李天纪:新集小学的管理体现了教学的创新。

在教学中,你给我讲,我可能就把东西忘了,但是你让我参与,我可能就会理解。

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

从他们参与式教学中的互动、辩驳、教师指导,就可以体现是师生共同的成长。

在那种条件下,能把学办成这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韩德峰:关于参与式教学这种方法,回去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试试。

参观的感受有两点:从人家学校来看,上至校长下至教师教学的思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再一个是新集学校育人环境方面(包括学校的一些标语)都非常有新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警示作用,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李翠霞:我们参观了三所学校,现在我主要谈谈第三所学校,他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很浓,教室里的布置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每一个教室都各有特点。

从听课上,我听了一节教学研讨课,授课的老师参与,同时听课的教师也参与进去,氛围很好。

他们的电教室是让学生在里面看,而不完全是教师用的。

拿我们学校和他们学校相比,我们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在大班该怎样开展参与式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