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教学“五化”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教学“五化”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作者:王刘杰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7年第05期

[摘要]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熟悉且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张扬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真正实现“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习内容;课堂结构;评价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250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怎样的关系,在于教师选择什么样的学习素材,在于教师如何建构课堂教学,在于教师如何建立评价模式。下面,我试从这几个方面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师生关系平等化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在《给学习自由》一书中说道:“在学习开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渊博的知识、课程的组织、视听工具的使用和教学程序的决定、讲座质量的高低和参考书的多少全不相干,尽管这些因素在某一时刻是有用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学习不靠这些,学习靠教育和受教育的相互关系,靠这关系之中的态度。”这充分说明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积极倡导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成长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能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每一堂课、每一次学习活动中。这样课堂上再也没有阴暗冷冰的“死角”,而是到处充满着温暖的阳光。同时,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一“蹲”、一“立”。一“蹲”,指教师要放下架子,置自己于学生之中,与学生谈心、聊天,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一“立”,指教师面批学生作业时应“立”起来与学生同评,改变以往“一坐一立”的面批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对,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农村的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

1.利用农村的教育教学资源

农村的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农村小学如何利用和挖掘农村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新课程中提出的课程资源整合问题。如何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

如教学“分类”时,教师将四种豆类(红豆、黄豆、豌豆、蚕豆)混合在一起为学习材料,仅用“你能帮我数一数每种豆类有多少粒”这样的问题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感知要先把同一类的放在一起,因为这样数起来方便、快捷。这样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新知。

2.联系学生实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和组织学习材料,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探究能力为目的,这样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例如,教学“位置”时,教师可以学生所在的地区位置、校园位置、班级位置、个人座位等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三、课堂结构活动化

构建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构建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无论怎么设计教学,都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积极构建以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完善以下的板块教学模式。

四、评价目标多元化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保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以知识掌握的如何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外显特征,着力进行课前诊断、课中观察、课后访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设计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记录表,以质性评价为主要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二是着力建立优质的课堂秩序。教师应研究和制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要素,尤其要打破“以教论学”的评价模式,努力转向“以学定教”的课堂评价模式。

五、学生发展个性化

形成适合个体发展的模式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学生间的个体潜能存在差异,而且潜力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差异,提倡个性化学习,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充分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满足学生的需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所谓‘自我实现’,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天赋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例如,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教师先给每位学生发一张苹果状纸片,让学生在纸片上写下自己喜欢的数并贴到黑板上,再提问:“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整理、排列这些贴得杂乱无章的数,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又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在低年级可以开展一些“找朋友”“对口令”“夺红旗”等游戏活动,满足学生的好玩之需;在高年级可以开展一些辩论会、发布会、智力比拼等活动,满足学生的好胜之欲。

2.尊重学生的选择

每个学生由于先天和后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个体间存在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获得不同的发展。如我经常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习题来完成。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又促使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有所发展。

3.发挥学生的特长

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就要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提供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和机会,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例如,教学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图形之后,教师设计“拼组图形”的学习活动,大多数学生都能拼出简单的组合图形,如三角旗、松树、向日葵等,而学习好的学生通过挑战还拼出了盆景、火箭等精美图案,每幅作品都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这样的学习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使学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熟悉且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张扬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真正实现“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责编杜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