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检查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资料(doc 65页)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全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全由于放射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非常重要。
下面是的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
一、决策和评估1. 安全和医疗质量应放在第一位。
数据必须足够合法,有效和准确,以确保同时保护患者和放射技术操作人员。
2. 所有临床情况都应充分评估,并由经过认证的放射科技术操作人员执行,以确保患者接受到可靠的医疗服务。
3. 所有患者必须提供书面同意,并接受相关设置的广泛知情同意。
4. 患者的个人隐私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
二、设备操作1. 所有放射科技术操作人员必须接受充分的培训和认证,以确保他们理解,熟悉和掌握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和程序。
2. 所有放射科技设备必须经过合适的校准和保养,以确保他们工作良好。
3. 所有操作放射设备的放射科技术操作人员必须配戴防护设备,并尽一切可能减少辐射暴露。
4. 所有放射科技设备必须满足当地的法规和标准。
5. 所有放射科技设备必须进行日常维护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6. 所有放射科技设备必须配备设备辐射安全标志和警告标志。
三、辐射安全1. 在进行任何放射技术操作之前,必须确定辐射暴露水平并控制辐射暴露。
2. 所有操作放射设备的放射科技术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体内辐射检查。
3. 所有放射科技操作都必须遵守当地的辐射安全法规和标准,以确保放射科技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 所有放射科技操作都必须遵守辐射暴露的ALARA 原则(辐射剂量尽可能低)。
四、图像质量1. 所有放射科技操作都必须遵守相关的图像质量标准,以确保产生的图像清晰,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
2. 所有放射科技设备必须经过校准和维护,以确保产生的图像质量和准确度。
五、数据处理和保持1. 所有放射科技操作必须进行准确和完整的数据记录,包括患者信息,放射参数和图像信息等。
2. 所有数据必须保存在安全,合法和正确的数据库中,并得到保护和安全控制。
3. 所有数据必须在适当的时间内保存并备份。
放射科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确保放射科检查的准确性,放射科检查技术操作时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具体规范如下:一、准备工作1.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症状,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减少辐射损伤。
2. 检查区域准备:清理检查区域的衣物、饰品等,确保检查区域干净卫生。
3. 仪器准备:检查前需要检查和校准放射设备和检查仪器,确保其工作正常。
4. 辐射保护准备:在检查区域布置辐射保护措施,如铅屏幕、铅衣等,确保辐射剂量低于有关标准。
二、检查操作1. 问诊:根据患者病史和症状,向患者做简要问诊。
2. 解释说明: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目的、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并征求患者的同意。
3. 体位安排:根据检查目的和需要,进行体位安排,如站立位、仰卧位、侧卧位等。
4. 照射技术:尽可能选择低剂量和短时间的照射技术,首先使用低剂量和安全的方法进行初步检查。
5. 辐射剂量监测:使用计量仪器监测患者接受的放射剂量,及时纠正操作误差,确保辐射剂量符合标准。
6. 检查结果记录:根据患者的体征及检查结果,如形态、大小、位置、密度等,准确记录影像学结果。
三、操作注意事项1. 保护暴露区域:尽可能保护暴露区域,避免暴露肢体和敏感器官,如生殖器官、眼部、甲状腺等。
2. 保持安静:在检查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避免干扰和误操作。
3. 满足患者需求: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人特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和舒适感。
4. 紧急情况处理:出现紧急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并报告相关人员,保障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放射科检查技术操作规范是保障患者安全和确保检查准确性的关键。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加强自我学习和提高技能,确保检查质量和操作安全。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全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全一、职责和要求1.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从业证书,并接受定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2.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熟悉操作设备的技术参数、功能和操作方法,并能正确使用设备。
3.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遵守放射科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并加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二、辐射源和设备的操作1.放射科技术人员操作辐射源和设备前必须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安全性。
2.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熟悉辐射源的种类、强度和放射性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放射科技术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
三、患者接受放射科技术检查的准备和操作1.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过程、安全性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检查程序和技术要求操作设备,并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3.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患者辅助固定和防护措施,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四、辐射剂量监测和防护措施1.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定期监测工作场所和操作设备的辐射剂量,确保剂量的合理控制。
2.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合理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具,做好辐射防护工作。
3.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尽可能减少辐射暴露时间和距离,采取措施降低辐射剂量,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五、事故和应急处理1.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应对辐射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方法,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救援措施。
2.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参与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3.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保持机敏的应急反应和冷静的判断能力,确保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和有效。
通过遵守以上的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可以确保放射科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保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提高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以确保放射科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质量。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土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土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以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摄影原则(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欧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冲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
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同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
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式。
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动,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放射科基本技术操作常规放射检查(DR、CT)患者须知1、放射检查是临床应用普遍的常规检查,可应用于人体各部位,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
放射检查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出检查申请,经放射科审核无误,按规定计费后进行检查。
2、如过去在我院进行过放射检查,再次检查时请提供检查号码,尽可能提供以往老片或其它影像资料,以利病情的对比观察。
3、检查按医疗规程进行,应满足临床诊疗需要,重视对患者的防护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放射检查有放射性,我院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机房、设备及医务人员均符合国家规定,在我院进行的放射检查能保证患者所受照射在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内。
有放射线的场所均有明显通用的放射线警示标志,患者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候诊,禁止在机房内候诊。
X线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非特殊必要孕妇禁忌放射检查,对育龄妇女及婴幼儿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4、检查完毕,检查医生告知患者出报告时间,急诊30-60分钟,普通下一个正常工作时段到窗口签收检查报告及取DR或CT片,然后到相应临床科室就诊。
5、我院引进的世界先进设备西门子CT,中科美伦DR。
诊断质量及检查范围明显提高和扩大,工作流程简化,扫描速度快,射线量低,影像清晰,对比度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放射检查服务。
检查室工作制度一、保持摄片室整洁卫生,室内温度控制为25°、湿度控制在35%~55%之间,机器、器械和用具处于工作和使用状态。
二、机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严格交接班制度。
机器发生故障,机器使用者及时向技术组长和维修人员报告,并向维修人员详细说明故障的现象,共同分析故障的原因,并详细记录三、严格管理、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益,建立机器使用登记制度。
四、仔细阅读申请单,根据接诊临床及本科医师要求,选择最佳的投照方法和投照体位,必要时与当班医师联系,共同研究确定检查方法。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土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土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以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摄影原则(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欧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冲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
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同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
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式。
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动,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放射科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第十九章放射科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X 线检查一、X 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一)X 线检查的特点X 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毗邻关系等。
2.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 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生理进行研究。
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 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DSA、CT CR 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查的临床检查范围。
X 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图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PACS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岀贡献。
3.X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X 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二)X 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 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②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③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三)X 线检查方法X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查和X线特殊检查。
1.线透视检查优点是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观察方向;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岀结论。
缺点是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
同时,透视检查的辐射剂量远大于同一部位的摄影检查。
2.X线摄影检查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良好;密度、厚度差异较大或密度、厚度差异较小的部位能得到显示;有客观记录。
缺点是每一幅照片只是一幅相对的影像,要建立立体概念需要相互垂直的两个方法摄影;对功能观察不及透视;费用较高。
3.X 线造影检查人体组织有相当部分只依靠自身的密度、厚度原子序数的差异不能在普通摄影检查中显示。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doc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doc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1. 检查前准备1.1 检查前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具备必要的工作条件。
1.2 检查前应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和检查项目,并填写相关的记录表格。
1.3 检查前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4 定位检查部位时,应根据临床需要,选择适当的体位、投照角度和曝光技术,确保获取清晰的影像。
2. 检查操作流程2.1 拍片检查2.1.1 根据临床需求,选择适当的拍片位置和体位,并告知患者正确的体位和呼吸指导。
2.1.2 定位准确后,将X光机调至适当的曝光参数,并确保曝光部位与患者的体位一致。
2.1.3 开始曝光前,应确保患者正确配戴防护设备,如铅衣、铅颈圈等。
2.1.4 曝光完成后,将片子送至暗房进行显影处理,确保最终的影像质量。
2.2 CT检查2.2.1 根据临床需求,选择适当的检查部位,并告知患者正确的体位和呼吸指导。
2.2.2 检查前应将患者放置在CT扫描床上,并使用适当的固定设备保持患者稳定。
2.2.3 开始扫描前,应调整CT机的参数,包括层厚、间隔、曝光参数等。
2.2.4 扫描过程中,应告知患者保持呼吸平稳、不动,并确保患者安全。
2.2.5 扫描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图像重建和处理,以便于医生进行诊断。
2.3 核医学检查2.3.1 根据临床需求,选择适当的放射性示踪剂和检查部位,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2.3.2 在给予放射性示踪剂前,应精确计算剂量,确保给药剂量安全且准确。
2.3.3 给药前,应向患者解释相关的放射性示踪剂的作用、剂量和副作用。
2.3.4 给药完成后,应安排患者在指定的时间内到放射科进行相应的扫描和影像获取。
2.3.5 扫描完成后,应及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于医生进行诊断和评估。
3. 检查后处理3.1 检查完成后,应将检查结果告知患者,并解答其相关疑问。
3.2 检查结果应及时整理、记录,并报告给医生进行诊断和评估。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doc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doc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一、操作概述1.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适用于放射科技术操作人员。
2. 操作人员在进行放射科技术操作前,必须熟悉本规程,并按规定进行操作。
3. 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4.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保持技术操作能力。
5. 禁止擅自开展未经批准的放射科技术操作。
二、设备使用规程1. 操作人员在操作放射科技术设备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相关参数和控制手段,确保正确操作。
3. 操作人员在操作放射科技术设备时,必须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4. 操作人员在操作放射科技术设备时,应注意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5.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良好状态。
三、辐射防护措施1. 操作人员在进行放射科技术操作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手套、面罩等。
2. 操作人员应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如铅板、铅玻璃等,保护自身安全。
3. 操作人员应随时检测辐射水平,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4. 操作人员应控制辐射源的接触时间和距离,减少辐射暴露。
5. 操作人员应妥善处理辐射废物,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操作程序1. 操作人员在进行放射科技术操作前,应准备所需设备和材料。
2.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
3. 操作人员应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严禁操作失误和疏忽。
4. 操作人员在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场地和设备,确保无隐患。
5. 操作人员应填写相关记录,包括操作时间、环境条件等。
五、事故处理1. 操作人员在发现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上级领导和放射科技术负责人。
2. 操作人员在发生放射事故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得到控制。
3. 操作人员应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4. 操作人员应对事故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教训,改进操作规程。
六、违规处理1. 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1.引言2.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2.1放射性物质的购买、接收和存储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2.2放射性物质的存放必须设置专门的密闭储存设施,并进行标识和防护措施。
2.3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剂量进行,严禁私自调整剂量和使用方式。
3.在操作区域的辐射防护3.1放射科技术操作必须在专门的辐射防护设施内进行。
3.2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辐射防护手套、皮围裙、眼镜和防护面罩等防护装备。
3.3操作区域必须设置警示标识,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减少辐射对周围人员的威胁。
4.设备的操作规范4.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放射科技术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方法。
4.2设备必须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4.3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程序,不得私自更改设备参数和操作方式。
5.放射科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5.1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放射科技术操作的规范和安全要求。
5.2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和合格。
5.3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操作的准确和安全。
6.废物的处理和处置6.1废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储存。
6.2废物必须交由专门的处理单位进行安全处置,禁止乱倒乱扔,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辐射泄漏。
6.3废物处置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的辐射防护和安全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7.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7.1发生突发事件时,操作人员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报警、撤离和防护等。
7.2专门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必须定期进行,提高操作人员的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
7.3突发事件的调查和事故的处理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查明事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8.安全监督和质量管理8.1放射科技术操作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操作的安全可靠。
8.2放射科技术操作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确保操作结果的准确性。
8.3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必须定期进行,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全
促进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发展
提高诊断准确性:通过规范化操 作,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化操作可以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Hale Waihona Puke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障患者安全:规范化操作可以 减少辐射对患者的伤害,保障患 者安全
促进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规范 化操作可以促进医学影像技术的 创新和发展
影像存储:确保影像存储安全、可靠、可 追溯
影像归档:确保影像归档规范、有序、可 查询
04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的实施与监督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与考核
培训内容: 放射科技术 操作规范、 放射防护知 识、放射设
备操作等
培训方式: 线上培训、 线下培训、 实操培训等
考核方式: 理论知识考 核、实操技 能考核、放 射防护知识
检查后处理:检查结果的记录、 报告、归档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检查过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查安全: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 的安全,遵守放射防护原则和规 定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报告内容:包括 患者基本信息、 检查项目、检查 结果、诊断意见 等
报告格式:按照 规定的格式书写, 包括标题、正文、 结论等部分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评估方法:定期检查、随机 抽查、第三方评估等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的改进与完善
定期检查:对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符合最新标准和法规要求 培训与教育:对放射科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规范意识 反馈与改进:收集放射科技术操作过程中的反馈信息,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监督与评估:对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
放射科检查技术操作规范【范本模板】
第十九章放射科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X线检查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一)X线检查的特点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毗邻关系等。
2。
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生理进行研究。
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DSA、CT、CR、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查的临床检查范围.X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图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PACS)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3.X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X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二)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②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③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三)X线检查方法X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查和X线特殊检查。
1。
线透视检查优点是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观察方向;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
缺点是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同时,透视检查的辐射剂量远大于同一部位的摄影检查.2.X线摄影检查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良好;密度、厚度差异较大或密度、厚度差异较小的部位能得到显示;有客观记录。
缺点是每一幅照片只是一幅相对的影像,要建立立体概念需要相互垂直的两个方法摄影;对功能观察不及透视;费用较高。
3.X线造影检查人体组织有相当部分只依靠自身的密度、厚度原子序数的差异不能在普通摄影检查中显示。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doc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医学检查技术X线检查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1.X线检查的特点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
X线检查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形状、毗邻关系等。
(2)无创伤的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
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临床生理进行研究。
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CT、CR、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 线检查的临床意义。
X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医学信息进入PACS系统(图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3)X线检查同时是一种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
因此,X 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和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2.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1)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
(2)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
(3)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症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3.X线检查的限度(1)病变密度的限制。
如脓胸、血胸在X线检查中无法定性鉴别,密度一致。
(2)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
某些疾病症状早于X线征象的出现。
如大叶肺炎、急性骨髓炎等。
(3)病变部位的限制。
多数位于体表部位或一般视诊所及的部位,如皮肤、外耳等,临床检查优于X线检查。
(4)发育方面的限制。
人体某些部位的检查与年龄发育有关。
如副鼻窦在新生儿尚未发育,无X线检查价值。
4.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查和X线特殊检查。
(1)X线透视检查优点: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方向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全
第—节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上肢X线摄影(一)肘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
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3.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170°(女多为165°,男多为170°)。
【质控要点】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上髁。
(二)肘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
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2.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3.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形重迭显示。
【质控要点】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三)肩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X线机的利用原那么(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土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土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以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摄影原则(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欧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冲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
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同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
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式。
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动,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放射科检查技术经验操作规范
精心整理第十九章放射科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X 线检查一、X 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一)X 线检查的特点X 特点:1.2.系统等的X 出贡献。
3.X 的要求。
(二)X X 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②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③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三)X 线检查方法X 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 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 线造影检查和X 线特殊检查。
1.线透视检查优点是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观察方向;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
缺点是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
同时,透视检查的辐射剂量远大于同一部位的摄影检查。
2.X线摄影检查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良好;密度、厚度差异较大或密度、厚度差异较小的部位能得到显示;有客观记录。
缺点是每一幅照片只是一幅相对的影像,要建立立体概念需要相互3.X4.X由于二、(一)X1.体位与X线影像X线影像是X线诊断的依据。
然而X线影像是人体三维立体结构的平面显示,它们相互重叠、干扰。
为了对被照体形态的变化及其性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建立一个立体的概念,在X线摄影中就必须采取不同的体位和变换不同的方向。
2.X线摄影体位与方向解剖学的基准线:①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②水平线:人体直立下,与地面平行的线;③正中线(或正中矢状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④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⑤前额线(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
X线摄影学的基准线:①人类学基准线(ABL):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的连线,也即听眶线;②听眦线(OMBL):外耳道中点与外眦连线;③听鼻线:鼻前棘与外耳道中点连线;④听眉线(SML):外耳道中点与眶上缘(或眉间)连线;⑤耳垂直线(ARL):通过外耳道中点与听眦线垂直的线;⑥眼窝中央线(眶间线)(IPL):从正面看左右眼窝中点的连线;⑦眼窝下缘线(眶下线)(IOL):从正面看左右眼眶下缘连线。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土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土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以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摄影原则(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欧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冲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
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同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
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式。
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动,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检查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资料(doc 65页)第十九章放射科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X线检查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一)X线检查的特点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毗邻关系等。
2.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生理进行研究。
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DSA、CT、CR、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查的临床检查范围。
X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图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PACS)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3.X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X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二)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②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③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三)X线检查方法X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查和X线特殊检查。
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⑤前额线(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
X线摄影学的基准线:①人类学基准线(ABL):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的连线,也即听眶线;②听眦线(OMBL):外耳道中点与外眦连线;③听鼻线:鼻前棘与外耳道中点连线;④听眉线(SML):外耳道中点与眶上缘(或眉间)连线;⑤耳垂直线(ARL):通过外耳道中点与听眦线垂直的线;⑥眼窝中央线(眶间线)(IPL):从正面看左右眼窝中点的连线;⑦眼窝下缘线(眶下线)(IOL):从正面看左右眼眶下缘连线。
摄影体位:①立位:人体直立姿势;②坐位:人体坐立姿势;③半坐位:在坐位下,背后倾斜45°姿势;④仰卧位:背部向下的卧位姿势;⑤俯卧位:腹部向下的卧位姿势;⑥左侧卧位:人体左侧向下的卧位姿势;⑦右侧卧位:人体右侧向下的卧位姿势;⑧右前斜位(RAO第1斜位):人体右侧面向前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⑨左前斜位(LAO第2斜位):人体左侧面向前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⑩左后斜位(LPO第3斜位):人体左侧背向后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11右后斜位(RPO第4斜位):人体右侧背向后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12外展位(ABD):手或足沿冠状面运动,远离体轴向外侧(左或右)展开的肢体位;○13内收位(ADD):手或足沿冠状面向体轴方向移动的肢体位;○14外旋位:以手或足的纵轴(中轴)为中心,向外旋转的肢体位;○15内旋位:以手或足的纵轴(中轴)为轴心,向内旋转的肢体位;○16屈曲位:形成关节的两块骨骼之间,做减小角度的屈曲运动的肢体位;○17伸展位:形成关节的两块骨骼之间,做增大角度的伸展运动的肢体位。
摄影方向:①矢状方向:前后向(A→P)、后前向(P→A)、腹背向(V→D)、背腹向(D→V);②侧方向:左右向(L→R)、右左向(R→L);③斜方向:背腹第1斜方向(D →V:RAO)、背腹第2斜方向(D→V:LAO)。
腹背第1斜方向(V腹背第D:LPO)、腹背第2斜方向(V→D:RPO)。
颈部摄影方向:枕额向(P→A)、额枕向(A→P)、颌顶向、顶颌向、枕颌向。
四肢部摄影方向:胫腓向(从胫骨向腓骨)、腓胫向(从腓骨向胫骨)、桡尺向(从桡骨向尺骨)、尺桡向(从尺骨向桡骨)。
(二)体表定位1、颈部颈部的边界:颈部上方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连线与头面部分界。
下方自胸骨上窝、锁骨、肩峰向后到第7颈椎棘突为界。
以上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
颈部体表标志:颈部体表标志因年龄、性别和个体而异,儿童和妇女呈圆形,成人男性骨性标志突出。
舌骨:位于颈中线最上方,相当第4颈椎水平。
甲状软骨:成人男性在上缘处构成高突的喉结,其后方正对第5颈椎。
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
临床上常在此处行急救气管切开或用粗针头穿入,以解救窒息。
它的后方对第6颈椎,它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点。
胸骨颈静脉切迹:相当于第2、3颈椎水平;锁骨上窝位于锁骨中1/3分界处上方。
2、胸部边界:胸部的上界是由胸骨颈静脉切迹,沿锁骨到肩锁关节,再从此连线往后到第7颈椎棘突。
胸部下界相当胸廓的下口,胸部和上肢的界限是三角肌的前缘。
体表标志:胸骨柄与胸骨体处形成向前突的胸骨角,两侧连接着第2肋骨,可作为计数肋骨的标志。
胸骨角相当于第4、5胸椎水平,后方对着气管分叉处。
胸骨柄中分处相当于主动脉弓的最高点。
剑胸关节相当于第9胸椎水平,剑胸关节可表示胸膜正中线的分界,也可作为心下缘膈肌和肝上面的前分界线。
锁骨外1/3处下方为锁骨上窝,窝内可触及喙尖。
肩关节做曲伸运动时,可感到喙突在移动。
锁骨下方自第2肋骨开始可摸到各肋。
由胸锁关节到第10肋软骨角稍后划一线,即可标出肋骨与肋软骨的交点。
第2、3肋骨呈水平,往下各肋骨逐渐斜行,第2前肋间最宽,第5、6肋骨最狭。
肋骨的最低点相当于第3腰椎水平。
男性乳头对第4肋骨,相当第7、8胸椎水平。
女性乳头位置低,个体差异较大,不宜做体表定位点。
在左侧第5肋骨间锁骨中线内侧约2cm处,可见心尖搏动点。
当左侧卧位时,心尖位置移往左侧,仰卧位心尖搏动点可升高一肋。
肩胛骨根部对第3胸椎棘突,下角对第7胸椎。
3.腹部边界:腹部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器官。
上界从前向后为胸骨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与第12胸椎。
下界从前向后为耻骨联合下缘、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髂嵴与第5腰椎下缘。
腹壁在后方为脊柱的腰部。
前外侧壁均为扁平肌构成。
个体差异:腹部外形与腹腔器官的位置,随年龄、体型、性别以及肌肉、脂肪发育程度而异。
矮胖型的人,腹部上宽下狭。
膈、肝、盲肠与阑尾等位置较高。
胃趋于横位、瘦长型的人则与此相反。
小儿因各系统发育不平衡,膈位置较高,肝比成人比例大,骨盆在比例上小于成人,因此腹部外形比例较成人大。
老年人因肌肉乏力,韧带松弛,故内脏下垂,位置低下,下腹部呈明显隆凸状。
体位改变对腹腔器官位置的影响也很明显。
卧位器官上移、膈上升。
直立时,则相反。
体表标志:骨性标志有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
在下方有耻骨联合、坐骨结节、髂前上棘、髂嵴。
脐的位置不恒定,相当第3、4腰椎之间。
三、线摄影检查的技术要点(一)四肢X线摄影1.四肢X线摄影原则(1)病人体位要舒适。
骨外伤摄影,要注意轻动病人的受伤肢体,避免产生新的创伤。
(2)常规为正侧位,放于同张照片上,便于比较。
(3)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一个关节,便于诊断与整复中参考。
并使正、侧位关节显示在同一水平面上。
(4)指、趾骨摄影,应包括邻近指(趾)骨,便于在诊断时比较,或在技术上左右肢体的鉴别。
(5)骨折后如欲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应尽量取掉夹板或石膏后摄影。
(6)骨病摄影,胶片使用面积应适当加大,以包括病变的全部区域。
(7)对于儿童的骨关节摄影,一般需要两侧同时摄影,以便于鉴别诊断,如髋关节。
(8)异物摄影,应将被照部位皮肤表面包括在照片内,以便确定异物深度的定位诊断,为出异取物提供依据。
(9)四肢摄影一般不用滤线器;骨肿瘤、慢性骨髓炎要使用滤线器。
股骨上端因部位较厚,一般也使用滤线器摄影。
(10)摄影距离无特殊规定,一般为100cm。
2.骨骼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1)选用小焦点,以求得最小的几何模糊。
尽可能使摄影部位密着胶片。
(2)同一部位不同厚度,采用固定管电流量(mAs)和摄影距离100cm,而调整管电压的方法。
(3)厚度超过10cm,散射线对照片影像质量的影响就不能忽视了,应使用滤线栅,特别是头颅、脊椎、髋关节等厚部位,必须选用栅比6或8的滤线栅。
(4)骨结核、老年骨质稀疏,摄影条件应减少20%~25%mAs;慢性骨髓炎、梅毒、大理石骨等骨质增生病变,应增加管电压;湿石膏固定照片应增加管电压5~8kv。
(5)骨萎缩较正常摄影条件要减少。
单纯骨折后短期复查可做小幅度调整。
6个月以上治愈后,照射量减少15%;多发骨折、重度骨折、骨手术后3个月以上者应减少25%~30%照射量。
脊髓损伤,下肢截瘫者的下肢骨关节拍片,应视脊髓损伤水平的高低与负伤时间的长短而减少。
(6)骨骼系统中,脊椎的摄影条件选择难度较大。
一方面,要考虑不同管电压下应选择的管电流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滤线栅的使用,以及高感度的屏/片组合,采用小焦点是必要的。
3.四肢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1)手与足的骨折与骨病,常规取正位和斜位。
(2)舟状骨骨折,取外展正位。
(3)钩状与头状骨关节病变,取内展正位。
(4)豆骨与三角骨骨折,取外旋斜位。
(5)大多角骨与舟状骨关节病变,取内旋斜位。
(6)前臂骨折,取前臂全长功能位。
(7)前臂骨病,取一端邻近关节的前臂解剖位。
(8)鹰嘴病变或骨折,取常规正侧位外加肘关节轴位。
(9)肱骨外科颈骨折,取正位加照穿胸侧位(加滤线栅)。
(10)肩周炎,取常规正位。
(11)肩胛骨骨折,取前后正位和侧位。
(12)扁平足,取负重下的水平侧位,双侧对照。
(13)外翻,取正位加轴位。
(14)第1掌骨或第1跖骨骨折,取正位及外斜位。
(15)副舟骨,取正位加照内翻斜位,双侧对照。
(16)髌骨骨折,取侧位及轴位。
(17)膝内翻、外翻畸形,取正位、双侧立位对照。
膝关节上下应包括1/2骨端(18)膝关节副韧带损伤,取双膝强力外展位,一次曝光。
(19)胫骨结节骨软骨炎,取双侧胫骨结节侧位对照。
(20)小儿髋关节脱位,取双髋正位。
(21)大骨节病,取手、踝正侧位。
(22)痛风,取手、足正位。
(23)股骨颈骨折,取髋关节正位、水平侧位(加静止滤线栅)。
(二)胸部X线摄影1.胸部X线摄影的技术要点(1)取后前立位:此体的特点是①立位能正确反映胸部脏器的确切形态;②立位能观察产生气液面的病理改变;③后前向心脏放大率小,肺野相对被遮盖少;④后前向后肋间隙增宽,肺野展现宽广;⑤后前向肩胛骨易投影于肺野之外。
(2)呼吸方式:取腹式深吸气后屏息摄影。
(3)X线中心线:取第6胸椎高度。
(4)摄影距离180cm。
(5)准直器:选用多叶复合式,光野与照射野要保持一致性。
(6)管电压:胸部摄影的管电压应采用高电压(100~125kv,推荐值),理由是:①可以减少纵隔、横膈与肺组织对X线的吸收差异。
80~90kv,其X线透过比率为1:2000以上;120kv,其X线透过比率为1:400,140kv,其X线透过比率为1:300。
②可增加与心脏、纵膈、横膈重叠的肺组织影像的显示能力。
据测定,正位胸片26%的肺容量43%的肺面积重叠于心脏、纵隔和横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