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1、 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 是第一性的东西。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产生(1)哲学产生的根源---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开端于“惊讶”,落脚于“实践”(3)哲学产生的方式---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是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前提是:真正的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如下表所示:比较哲学世界观区别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主体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特点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是零散的、朴素的联系①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都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④都来源于生活和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和接受检验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原理内容也表述为,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政治必修四大题必背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大题必背知识点一、辩证唯物论1.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同时,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生活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Ⅰ、作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
Ⅱ、意义:a、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b、指引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Ⅲ、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引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Ⅳ、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2、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1)其他科学:①、内容:a、自然科学知识b、社会科学知识c、思维科学知识②、特点:哲学对某一具体领域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与最普遍的规律。
5.马克思主义哲学A、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欧洲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2)自然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 1 页 共 8 页《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1、产生-------社会实践2、根源-------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4、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5、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6、任务: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7、地位:哲学是一定和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自己所处时代精神的反映①区别:含义、形成、特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②联系:略①区别:含义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课本上”研究对象不同①区别: 揭示规律不同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提供指导不同:分别提供方法论指导和具体方法指导。
②联系:略 ①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②哲学反作用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产生基础:①阶级基础②自然科学基础③社会科学基础2、基本特征: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②时间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关于哲学 二、关于“三对关系” 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四、马义主义哲学 五、哲学的作用美好哲学的向导第 2 页 共 8 页a .唯物主义①第一性b .唯心主义 1、是什么?a .可知论②同一性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b .不可知论①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为什么?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始终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①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唯物主义②派别 1、 对世界本原的分歧①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本原 ②派别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本原。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的产生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什么(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三、两个对子1.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2.辩证法&形而上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的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二、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三、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3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是物质的(一)什么是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客观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6)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7)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2、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①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②实质与核心——矛盾观(1)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①联系具有普遍性(3句)、客观性(2句)、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背诵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背诵点整理1.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1〔2〕联络:2. 哲学的根本问题----3.哲学的两大派别或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一对。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根底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理论根底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正确反映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理论,又经过理论的反复检验。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源自于它的理论性。
理论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根本观点6.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7.运动是无条件的、永久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9.意识的含义:〔1〔2〔3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客观的,形式主观的〕〔4〕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10.11.〔1〔2〕真理与认识或意识的区别:✍〔3〕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理论是唯一满足将主观与客观相联络的桥梁的这一条件。
〔1〕矛盾---是联络的根本内容,矛盾----也是开展的根本动力〔2〕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也是本质与核心。
〔3〕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是否成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观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所在。
〔5〕辩证法的前提----坚持矛盾的普遍性〔6〕矛盾问题的精华---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共性〕寓于特殊性〔个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例如:水果通过苹果、香蕉、梨、桔子等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7〕矛盾的根本属性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妙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到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3.详细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详细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相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物质:P294课2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P3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课1框意识的本质P352.物质确定意识:P37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要点
中学政治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才智不是从人们的主观心情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更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供应主动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分: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驾驭。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分: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相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确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高中政 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它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为我们打开了哲学的大门,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产生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前提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整理1.哲学的本源和作用(1)本源:①产生于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虑。
(2)作用:①是一门给人智慧、令人聪颖的学问;②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看法。
(2)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源则和根本方法。
(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
3.哲学与详尽科学(1)详尽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想科学知识,揭穿的是自然、社会和思想某一详尽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详尽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实质和最宽泛的规律。
(2)哲学与详尽科学的关系:①详尽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尽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详尽科学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哲学的内涵和基本问题(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是对详尽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想和存在何为本源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相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此分成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②思想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想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必然与否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能知论。
6.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1)唯心主义:物质是本源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响,包括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和历史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
(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源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包括:①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如个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②客观唯心主义:大家的共同(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篇: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哲学原理整理
⿻辨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①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方法论: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5】、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注意:人可以发现、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改造、消灭规律)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高中政治必修4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规律客观性的表现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9、规律普遍性的表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10、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是什么?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1、人与规律的关系是什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人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2、意识的本质是什么?(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3、意识的作用的表现有哪些?(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4、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103f 15、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要求。
16、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7、什么是实践?具有哪三个特点?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8、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9、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是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2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客观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
2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体现在哪里?(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都是具体的。
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22、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23、怎样认识和发现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4、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什么是联系?联系的特征是什么?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特征:(1)联系具有普遍性(2)联系具客观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2、联系的普遍性是什么?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3、联系的客观性及其要求是什么?(1)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要求:一、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二、但是,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根据联系和实践的关系,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及其要求是什么?(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什么是整体和部分?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是什么?(1)含义: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关系:(1)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6、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1)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发展的普遍性是什么?(1)自然界是发展的。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
人的认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
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10、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违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103f会走向灭亡;(2)新事物克服旧事物中消极、腐朽和过时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4)因此,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11、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新事物本身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4)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5)所以,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1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13、事物发展的状态是什么?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4、什么是量变和质变?(1)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静止都是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2)质变: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