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经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武汉大学质量战略发展研究院李军海
摘要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现状,中国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并要求“十一五”期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节能减排目标。然而,节能减排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必然在市场环境下实现其目标(利益最大、发展长远),节能减排政策只有符合市场机制才能真正影响企业决策,达到预期效果。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节能减排应当以市场调控为主,政府行政手段为辅。本文侧重于对行政手段即政策和制度的描述和分析。本文第一章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概念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了我国节能减排的背景和现状,第三章概述了中外节能减排的措施及经验;第四章从经济学的角度简述了能源的三大特殊性;第五章阐述了影响企业节能减排决策的一系列市场制度(包括能源市场制度、排污权交易市场制度、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制度及产业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等);最后在第六章对我国的节能减排补充了几点措施。
关键字:节能减排政策分析经济学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节能减排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3)
1、节能减排的概念 (3)
2、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 (3)
第二章节能减排的背景和现状 (3)
第三章中外节能减排的措施及经验 (4)
1、外国节能减排做法和经验 (4)
2、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措施 (6)
第四章能源三大特殊性的理论分析 (9)
1、外部性 (9)
2、不确定性 (10)
3、公平性 (11)
第五章影响企业节能减排决策的市场制度分析 (12)
1、节能减排市场制度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 (12)
2、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制度的内容 (13)
1)间接影响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产业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 (13)
2)直接影响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能源市场制度、排污权交易市场制度、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制度 (14)
第六章关于完善节能减排市场机制的思考 (15)
1、完善市场制度体系,提供市场制度保障 (15)
2、完善法律法规,奠定法律基础 (15)
3、完善市场监督管,创造所需的宏观条件 (16)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节能减排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1、节能减排的概念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2、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节能减排的背景和现状
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所以,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2006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2007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比2006年增长7.8%。2007年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增幅略有回落,比2006年增幅下降了1.5个百分点。但同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然庞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第三章中外节能减排的措施及经验
1、外国节能减排做法和经验
回顾国外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历史,发现他们都把节能战略放在国家能源战略的首位。在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上,其成功经验归纳起来主要为以下五点。
首先,设置能源节约的管理部门,负责节能工作。各国都有政府机构管理节能工作,但机构设置和职能不尽相同。美国和加拿大的节能归能源部管理。美国能源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EERE)的职能是:提高能源效率和生产率,向市场转让洁净的、可信赖的能源技术等。日本的节能管理工作由经济产业省代管的资源能源厅负责。此外,通过机构升级强化政府对节能工作的管理。日本对节能工作实行全国统一管理,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机构负责节能管理。
其次,政府机构自身节能已成为国家节能政策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政府往往是许多国家最大的能源消费者,其能源开支在政府行政经费中占很大比重。政府机构带头做好自身节能,可减少财政在政府能源消费方面的开支,推动全社会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每年支出的能源费用达80亿美元,加拿大政府每年建筑能耗费用约8亿美元。在大多数国家,政府机构开展自身节能工作时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发达国家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将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与改变财政拨款方式相结合,将能源与维修基金拨款改为节能投资,解决政府机构自身节能中经费短缺的问题。
第三,依法实施节能,通过颁布鼓励政策或措施等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由于节能动因已经从能源安全转向环境保护,具有相当程度的“外部性”,不是完全依靠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需要政府和法律政策的干预;此外,节能产品也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政府提供公正的信息加以引导。西方国家政府在具体推进节能的方式方法上,对企业的直接行政干预较少,鼓励性措施和惩罚性措施也都有法可依。特别是在专项奖励或减税政策方面大有作为也大有可为,国家和地方可在中央本级财政预算或在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中列支奖励,在国家税收和地方税收中对企业的税收减免方面予以充分考虑。
第四,为了激励企业节能,美国、日本及欧盟国家采用激励机制,收到显著效果。此外,充分利用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还通过征收能源税和碳税,控制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引导能源结构升级,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国外经验表明,在不节能型社会向节能型社会转变时,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使社会形成节约的自律机制。许多国家实施的现金回扣补贴、税收减免、抵押贷款,西欧一些国家实施的消费税、销售税、碳税、二氧化硫税,以及其他能源和环境税等,都是依据该国的经济体制、资源状况、法律法规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的,各具特色,不仅可以提高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促使消费者节约能源,鼓励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相应减少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第五,签订节能协议推动多方参与。节能协议能有效地把国家的战略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促进国家和企业节能目标的实现。很多企业将参加节能协议作为改善其形象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政府也把建立节能协议作为改善管理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