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五章 酶教学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一、教材分析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
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此外,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2.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
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酶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酶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酶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
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 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
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谢”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等知识的学习。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按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正确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
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情感目标:①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
②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
3.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的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
初中化学酶教案
初中化学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酶的定义和性质,掌握酶的分类和作用原理。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体内酶的作用机制。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酶的定义和性质;2. 酶的分类和作用原理。
三、教学难点:1. 酶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2. 酶的特异性和底物适应性。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酶1. 导入新课,带领学生讨论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2. 简要介绍酶的概念和性质;3. 引导学生观察酶对于底物的作用。
第二课时:酶的分类1. 讲解酶的分类和命名规则;2. 引导学生理解酶的特性和功能;3. 做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于酶分类的认识。
第三课时:酶的作用原理1. 讲解酶与底物的结合方式和酶活性的调节;2. 引导学生学习酶与底物之间的作用机制;3. 做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酶的作用过程。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1. 做相关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点评学生的表现,激励学生对于酶知识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学生对于酶知识的思考;2. 示范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展示酶对于底物的作用过程;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课件;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酶、底物等;3. 案例材料。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2. 综合练习成绩评价;3.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评价。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做到知识的深化;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酶的应用及规律的教案
教案一主题:酶的应用及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酶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掌握酶的应用领域及作用;3.能够描述和解释酶的催化规律;4.进一步认识生物化学中酶的重要性;5.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酶?2.酶的特点和作用;3.酶的应用领域;4.酶的催化过程及规律;5.酶的活性和影响因素;6.酵素实验设计及操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酶的应用和作用;2.理解酶的催化规律;3.了解酶的活性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互动相结合;2.案例分析和讨论;3.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五、教学手段1.课件讲解;2.实验视频和图片;3.实验箱和试剂盒。
六、教学过程1.酶的概念和特点(1)课前预习(2)讲解酶的定义、特点和种类(3)讨论酶与非酶催化的区别和意义2.酶的应用领域(1)引导学生思考酶的应用领域(2)案例分析:酶在工业生产、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3)讨论酶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3.酶的催化和规律(1)讲解酶的催化过程和规律(2)进行酶催化反应实验(3)分析实验结果并讲解酶的催化规律4.酶的活性和影响因素(1)引导学生思考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挑选一种因素进行控制实验(3)分析实验结果并解释影响因素的作用5.酵素实验设计和操作(1)案例分析:设计一种酵素实验(2)学生自行设计实验(3)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结果七、教学评价1.课堂笔记和讨论;2.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3.课后练习和作业。
八、教学参考书目1.《生物化学》;2.《酶学原理与应用》;3.《酶基础及应用》;4.《生物技术手册》。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酶的定义、功能、分类以及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酶的定义和功能;
2. 酶的分类;
3. 酶的作用机制。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淀粉酶、试管、试管架、加热器等;
3. 生物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上的物质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酶存在,这些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是否会发生。
二、讲解酶的定义和功能(15分钟)
1. 讲解酶的定义: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2. 介绍酶的功能:加速生物体中的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活化能。
三、讲解酶的分类(10分钟)
1. 根据活性中心的结构,将酶分为叶绿体酶、线粒体酶、溶酶体酶等。
2. 介绍不同分类酶的特点和作用。
四、实验:酶的催化作用(20分钟)
1. 准备实验材料:淀粉溶液、淀粉酶、试管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体会;
2.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和思考题,以巩固学生对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酶的作用原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酶教案
高中生物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酶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酶与底物的结合方式;3. 了解酶的特性和分类;4. 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重点:1. 酶的定义和作用;2. 酶与底物的结合方式;3. 酶的特性和分类。
教学难点:1. 理解酶的底物特异性;2. 理解酶的催化机制。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试管、试剂等;2.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酶溶液等;3. 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引入实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酶的兴趣;2. 讲解酶的定义和作用。
二、学习酶与底物的结合方式(15分钟)1. 展示实验现象或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酶与底物的结合方式;2. 解释酶与底物的结合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酶的活性中心和底物特异性。
三、探究酶的特性和分类(20分钟)1. 分组讨论酶的特性和分类;2. 结合实例或实验,讲解酶的特性和分类,帮助学生理解酶的催化机制。
四、应用与拓展(10分钟)1. 分组讨论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 总结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意义。
五、实验操作(20分钟)1. 展示酶的活性测定实验过程;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六、小结与评价(5分钟)1. 对学生进行一次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学习。
七、拓展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参与酶相关实验或研究,拓展知识面;2. 引导学生思考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酶的定义、作用、特性和分类。
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拓展酶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
酶有关教学设计
酶有关教学设计酶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酶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了解酶的定义、分类、结构和功能;2. 掌握酶的作用机理;3. 能够解释酶与底物之间的反应过程;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材料:1. 酶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的介绍材料;2. 酶的分类和结构的图表和图片;3. 酶的功能和作用机理的实验案例和示意图;4. 酶与底物反应的实验材料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例如:“你知道什么是酶吗?它在生物体中起什么作用?可以举个例子吗?”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自己的回答,以共同建立一个初步的酶的概念。
第二步:概念讲解1. 使用PPT等可视化工具,详细介绍酶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给出酶的分类和结构的图表和图片,进行详细解释和讲解;3. 结合图表和图片,让学生发现酶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联,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第三步:实验示范1. 选择一个常见的酶反应实验案例,例如淀粉酶与淀粉的反应;2. 演示实验过程,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3.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方法的正确性;4. 提问学生关于实验的一些问题,并进行讨论。
第四步: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2. 强调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3.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4.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填写实验报告。
第五步:结果分析和讨论1. 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2. 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分析;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原因和可能出现的误差。
第六步:扩展拓展1. 在学生对实验结果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酶的反应速率受哪些因素影响?”;2. 教师讲解酶的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关系;3. 教师布置相关扩展阅读和研究任务,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自主学习。
酶章节教学设计
酶章节教学设计酶是一类能够加速生化反应的蛋白质,对于生物体的代谢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酶的概念、结构、功能以及酶与生物体的关系,下面将给出一个针对酶章节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酶的概念、结构、功能及特点;2. 技能与能力:掌握酶的命名规则、主要分类、作用机制等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酶研究的兴趣与好奇心,认识到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酶的定义和概念2. 酶的结构与功能3. 酶的分类及作用机制4. 酶与生物体的关系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发学生对酶的兴趣。
例如,可以以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唾液淀粉酶为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食物在口腔内就能被消化。
2. 知识讲解教师引入酶的定义和概念,让学生了解到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并介绍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演示通过一个简单的酶反应实验演示酶的作用。
例如,可以使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酶来观察其反应速率的变化,以加深学生对酶的理解。
4. 深入讲解教师详细解释酶的结构与功能,如酶的构成、活性位点的功能等。
同时,介绍酶的特点,如催化速度极快、对温度和酸碱度敏感等。
5. 分类与作用机制讲解酶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如酶可以按照其催化的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包括氧化还原酶、水解酶等。
6. 上机实践让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探究不同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变化,如温度、酸碱度等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7.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酶在生物体中的应用,如酶在食物加工、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8. 综合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酶的特点、分类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1. 随堂练习设置一些选择题和解答题,检测学生对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编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酶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医学生物化学《酶》说课设计
医学生物化学《酶》说课设计左右一、简介《酶》是位于理化生本科实验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酶的分类、结构特点、生理作用、特别是催化原理,以及酶诊断在医学检验上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酶的分类、结构及分子机制;2. 掌握酶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3. 了解酶在诊断检验中的应用;(二)技能目标2. 能够熟练运用酶检测的基本技能;3. 提升实验中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实验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准备2. 复习资料:《医学实验——酶》3. 教学设备:PPT 投影仪4. 教学用品:酶活动实验材料四、教学过程Step1. 导入(5分钟)1. 热身问答:学生做自我介绍,然后设置热身问题,比如“酶究竟是什么?”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2. 启发探究:引导学生就“什么是酶”这一问题探讨,让学生积极提供观点,最后教师总结,形成一个简短的定义;1. 定义:教师用PPT介绍酶的基本概念,如定义、分类、结构特点等;2. 催化原理:用视频和PPT介绍酶催化动力学的构成原理;1. 生理功能:介绍酶在细胞内分子机制中的作用;2. 酶检验:介绍酶检测的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结合学生实验详细分析酶的实际应用;五、板书设计1.酶:活性物质,能够促进生物体内有机反应发生的高效物质2. 酶催化原理:(1)酶特异性:每种酶只能作用特定的底物;(2)催化位点:酶对底物形成竞争性结合位点;(3)能量变化:酶催化作用能使底物分子能量降低;(4)反应产物:底物受到酶催化后,可生成新的物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精选14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篇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是人教版教材必修本第五章第1 节第一课时内容。
上一章,们已经的是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这节开始我们细胞的能量流动,而本节课的内容是整章的基础,生命活动离不开酶。
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后面还将学习到酶的特性,所以学好本节的内容可以为学好以后的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单一变量控制科学,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细胞代谢概念、活化能概念、酶在细胞中的作用理解2、目标: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实验三、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酶在细胞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难点的依据:单一变量控制方法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 第五章第一节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案班级姓名学号编号:15一、【教学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重点、难点】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难点:(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课前预习】知识梳理:一、酶在代谢中的作用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是细胞的基础。
2.活化能:分子从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3.酶的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因而更高,正是由于酶的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条件下快速进行。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
分析右图实验回答问题:(1)2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有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2)1号和3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
哪一试管产生气泡更多,该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3)对照实验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
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
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它一般设置组和组。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无关变量是,对照组的是号试管,实验组的是号试管。
二、酶的本质(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1、1857年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的存在,即有的参与才能引起发酵;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后才能发挥作用。
两种观点争执不下。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与活酵母是一样的,都能引起发酵,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最早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是美国科学家,他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
酶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酶的结构和功能教案1.引言酶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它们具有催化生物反应的能力。
了解酶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研究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介绍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原理,帮助学生对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酶的结构2.1 蛋白质的组成首先,我们先简要介绍一下蛋白质的基本组成。
蛋白质由氨基酸残基组成,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形成多肽链,从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
2.2 酶的结构层级酶的结构可以从不同层级进行描述和研究,主要包括:- 一级结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它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和性质。
一级结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它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和性质。
一级结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它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和性质。
- 二级结构:蛋白质中氨基酸残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形成的稳定结构,常见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和β-折叠。
二级结构:蛋白质中氨基酸残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形成的稳定结构,常见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和β-折叠。
二级结构:蛋白质中氨基酸残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形成的稳定结构,常见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和β-折叠。
- 三级结构:蛋白质的立体构象,包括氨基酸侧链的空间排列和相互作用。
三级结构:蛋白质的立体构象,包括氨基酸侧链的空间排列和相互作用。
三级结构:蛋白质的立体构象,包括氨基酸侧链的空间排列和相互作用。
- 四级结构:由多个蛋白质链或亚基组成的复合物,例如酶的四级结构通常由两个或更多的亚基组成。
四级结构:由多个蛋白质链或亚基组成的复合物,例如酶的四级结构通常由两个或更多的亚基组成。
四级结构:由多个蛋白质链或亚基组成的复合物,例如酶的四级结构通常由两个或更多的亚基组成。
2.3 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特定区域,它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
活性中心通常由氨基酸残基组成,例如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可以形成催化反应所需的特定环境和相互作用。
3.酶的功能3.1 酶的催化作用酶的主要功能是催化生物反应,它们可以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的激活能。
中药学专业中生物化学的《酶》章节教学设计案例
中药学专业中生物化学的《酶》章节教学设计案例赵乐;郑晓珂;马利刚;史胜利;韩永光;安娜【摘要】生物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酶是生物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为以后学习生物氧化、物质代谢和调节等章节奠定基础,本文对《酶》章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和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思考、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生物化学;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作者】赵乐;郑晓珂;马利刚;史胜利;韩永光;安娜【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郑州450046;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郑州450046;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郑州450046;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郑州450046;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郑州450046;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郑州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与传统教案相比,教学设计在解决“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教得更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教”、“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专门强调教学互动”以及“给教师以更多的发挥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教案是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而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本文以生物化学课程的《酶》章节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1.1 知识目标(1)了解酶发现的历史、酶的分类和命名以及酶与医学的关系。
(2)掌握酶的组成和结构,酶促反应的特点、机制和动力学特点,酶活性的调节。
(3)理解酶活性的测定。
1.2 技能(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酶活性的调节掌握酶活性调节的主要方式,为以后学习生物氧化,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和调节等章节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有机磷农药所结合的胆碱酯酶上的基团 是指:
A. —OH
B. —COOH
C. —CH3 D. —NH2 E. —SH
16.有机汞化合物能抑制: A.巯基酶 B.胆碱脂酶 C.碱性酶 D.含—S—S—的酶 E.羟基酶
17. 酶分子经磷酸化作用进行的化学修饰主 要发生在哪个氨基酸上?
A. Phe B. Cys C. Lys D. Trp E. Ser
结构不变
11.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B.酶分子结合底物并发挥作用的关键性三
维结构区
C.酶分子催化底物变成产物的部位 D.酶分子上的几个必需基团 E.酶分子中心部位的一种特殊结构
12.酶促反应的初速率: A.与[E]成正比 B.与[S]无关 C.与[I]成正比 D.与Km成正比 E.与温度成正比
24.化学毒气—路易斯气与酶活性中心结合 的基团是:
A.丝氨酸的羟基 B.赖氨酸的ε-氨基 C.谷氨酸的γ-羧基 D.半胱氨酸的巯基 E.组氨酸的咪唑基
25.有机砷化合物对酶的抑制作用,可用下 列哪种方法解毒:
A.加入过量的半胱氨酸 B.加入过量的GSH C.加入过量的甲硫氨酸 D.加入过量的二巯基丙醇 E.超滤
26. 当[S]=5Km时,v=?
A. 3/4vmax B. 4/5vmax C. 5/6vmax D. 6/5vmax E. vmax
27.同工酶的特点是: A. 催化作用,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相同,
但组织分布不同的酶
B. 催化作用分子组成相同,辅酶不同 C. 多酶体系中酶组分的统称 D. 一类催化作用相同,分子组成和理化性
13.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是: A.加速代谢 B.促进生长 C.避免自身损伤 D.恢复酶活性 E.保护酶的活性
14.在一个简单的米氏酶促反应中,当 [S] ﹤﹤Km 时:
A.反应速率难以测定 B.反应速率最大 C.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显著变大 D.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E. [S] 增加,Km值也随之变大
30.下列哪种维生素不以辅酶形式而直接作 为酶促反应的底物?
A.维生素B2 B. 硫胺素 C.抗坏血酸 D.钴胺素 E.泛酸
B型题
A.pH B.底物浓度 C.酶浓度 D.最适温度 E.抑制剂 31.当酶被底物饱和时,酶促反应速率与之
成正比 32.影响酶和底物的解离状态 33.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与反应时间有关
质不同的酶
E. 催化同一底物起不同反应的酶的总称
F.
28.别构效应物与酶的哪一部位结合? A. 活性中心以外的调节部位 B. 酶的苏氨酸残基 C. 酶活性中心的底物结合部位 D. 任何部位 E. 别构效应物与酶的辅助因子的结合部位
相同
F.
29.下列哪种酶不以酶原的形式分泌? A.胰蛋白酶 B.胃蛋白酶 C.弹性蛋白酶 D.胰淀粉酶 E.胰凝乳蛋白酶
20. 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A. 转移基团 B. 传递氢 C. 传递电子 D. 某些物质分解代谢时的载体 E. 决定酶的专一性
21.米氏酶的酶促反应呈现速率对底物浓度 的双曲线关系,较合理的解释是:
A.中间产物学说 B.锁—钥学说 C.诱导契合学说 D.协同效应 E.邻近定向效应
22.米曼氏方程数学表达式为:
18.酶的不可逆抑制的机制是由于: A.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以共价键结合 B.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结合 C.抑制剂与酶表面的极性基团结合 D.抑制剂使酶蛋白变性 E.抑制给与活性中心的次级键结合
19.磺胺药物治病原理是: A.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B.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C.分解细菌的分泌物 D.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不可逆抑制剂 E.直接杀死细菌
A型题: 1.在生理条件下,下列哪种氨基酸可为多种酶活
性中心提供酸碱催化基团? A. Asp B. Glu C. Lys D. Ser E. His
2.全酶是指: A.酶蛋白—底物复合物 B.酶蛋白—抑制剂复合物 C.酶蛋白—别构剂复合物 D.酶蛋白的无活性前体 E.酶蛋白—辅助因子复合物
3.尼克酰胺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A. TPP B. NAD+ C. FAD D. CoQ E. CoA
A.竞争性抑制 B.非竞争性抑制 C.反竞争性抑制 D.正协同抑制 E.不可逆抑制 34.v-[S]曲线为S形 35.当[S]≤Km时,抑制作用不明显 36.与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共价结合
9.如果要求酶促反应 v=Vmax×80%,则[S]应 为Km的倍数是:
A. 4.5 B.9 C.4 D.5 E.80
10.酶原激活的实质是: A.激活剂与酶结合时酶激活 B.酶原分子一级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或
暴露出酶的中心
C.酶蛋白的变构效应 D.酶原分子发生共价修饰 E.酶原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了变化而一级
5. Km是指: A.当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酶浓度 B.当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
度
C.当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抑制剂 浓度
D.当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PH E.当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温度
6.非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的动力学特点是:
A. Km↑, Vmax↑ B. Km↓, Vmax↓ C. Km不变, Vmax↓ D. Km不变, Vmax不变 E. Km↓, Vmax↑
A. Km[S] v= Vmax + [ S ]
Vmax [ S ]
B.
v= Km+ [ S ]
C.
v=
Vmax[ S]
Km+ Vmax
E.
Vmax[ S] v=
2Vmax+[ S]
D. v=Km[vS]+Vmax
23.一个酶促反应最大反应速率是: A.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率 B.体系中的杂质并不影响Vmax C.酶的特征性常数 D.Km=2[S]时的反应速率 E.它随底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7.酶的化学修饰: A. 是酶促反应 B. 活性中心的结合部位发生变化后与底物
的结合能力加强或减弱
C. 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发生变化后酶的催 化活性发生改变
D. 是不可逆的共价反应 E. 只有磷酸化、去磷酸化
8.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那种动力学 效应:
A.Vmax不变,Km增大 B. Vmax减小,Km不变 C. Vmax不变,KKm减小 D. Vmax和Km都不变 E. Vmax增大,Km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