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三级康复流程图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文详解课件

➢ 将腿向内拉,继续向 对侧移去(如主诉疼 痛则必需停止)
➢ 将腿置回原位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下肢被动运动:髋关节
内外旋转
➢ 一手放病人膝上,另一手放足踝上 ➢ 把腿向内侧转动 ➢ 将腿向外侧转动或放松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拇指的位置在其他手指上) ➢ 将拳头放松,五指伸直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下肢被动运动:髋关节
屈曲及伸展
➢ 一手托病人膝后,使不要屈曲 ➢ 将腿提高,在可能范围内至90角度 ➢ 将腿放回原位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下肢被动运动:髋关节
内收、外展
➢ 以一手置放病人膝后, 另一手放在踝下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上肢被动运动:腕关节
屈曲及伸展
➢ 一手握住病人的手腕,另一手拉住病人的手指 ➢ 把手腕向前屈 ➢ 使手腕伸直 ➢ 把手腕向后屈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上肢被动运动:手指关节
屈曲及伸展
➢ 一手握住病人的手腕使略向后伸 ➢ 另一手放病人手背上,然后把病人手指握成拳头
2.关节被动活动
2.2 适用症
肢体瘫痪者 肢体无力而自主能力受限者 老弱及卧床病人,肢体活动能力受限者
开始时每个动作做三遍,逐渐增加到十 遍,每日二至三次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四)康复护理方法
1.体位的摆放
若是脑出血型,何时开始翻身应根 据医嘱。若不是脑出血型,则在病人发病 后第一天即可翻身,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
➢ 屈肘(将手指带向下颌)
➢ 将肘部伸直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试行草案)一、中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未来概述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
患者功能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潜在的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中国脑卒中康复的现状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近十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康复的特殊性脑卒中的康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
脑卒中康复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脑卒中康复发展历史较短,但康复理论、康复学说众多,各种学说都有其理论基础,既相互包容,又各有特点,另外脑卒中康复评价和治疗方法多样性。
总体来说,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直觉性,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和治疗师的经验和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这与循证医学的哲学思想有些相矛盾。
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知识与当前最佳的干预证据结合起来,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措施用于自己的病人。
三级康复

康复一病区 李丹
我国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三位一体大卫生 观提出的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已得到迅速发展。目 前康复界提出推行脑卒中单元的三级康复模式,一 级康复(早期康复)、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 三级康复(后期康复-社区康复)。这是一种为脑 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 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的全方位提高疗效的系统,卒中 单元主要体现对患者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把患者 功能的预后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临床 指标,而不像传统的只强调神经功能恢复和影像学 的改善。康复护理工作要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 近社会、提高质量、体现人文关怀。
康复一病区 李丹
一级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
入院患者尽快完成水分和营养的评估,用各种方法维持和 促进食物和液体摄入。 加强对患侧肢体关节的保护,防止关节的损伤 在各项康复训练中防止屏气 要求患者加强对患侧肢体的注意 对脑出血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期间,应在治疗前后注意脉 搏、血压的变化,一般心率不超过120次/min,收缩压升 高不宜超过2.7~5.2kPa(20~40mmHg), 尽量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师的治疗 注意床上体位
康复一病区 李丹
一期主要康复问题
一侧肢体瘫痪 肌张力、肌力低下 躯干控制差 平衡功能障碍 关节活动障碍 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心理) 吞咽障碍 并发症
康复一病区 李丹
一级康复治疗目标
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 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 保护关节 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 踝的活动范围。 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 力量。 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 主动活动 和自理。 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 PPT课件

运动功能评定
1、Brunnstrom 6阶段评定法:
偏瘫运动功能恢复的过程
Ⅰ阶段
弛缓期,是指脑血管意外发病后,由于锥体束传导 障碍,患侧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 约在发病两周后出现痉挛和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联合反应达到高峰,痉挛加重
Ⅱ阶段 Ⅲ阶段
Ⅳ阶段
Ⅴ阶段 Ⅵ阶段
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的运动,痉挛开始减弱
(二)脑卒中发病原因
脑内病变:脑血管病变
①出血性脑卒中 约占脑卒中10~20%。 ②缺血性脑卒中 主要是脑梗死,约占脑卒中80%。 包括:脑栓塞 包括: 脑血栓形成 脑出血 腔隙性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如 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改变。
Ⅵ
运动协调正常或接近正常
能进行各种抓握动作,但 速度和准确性稍差
运动速度和协调性接 近正常
共同运动
是指当患者期望 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 的某一关节时,不能 做单个关节运动,邻 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 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 可控制的运动,并形 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上
屈肌共同运动 肩胛骨 上提 后撤 肩关节 外展 外旋 肘关节 屈曲 前 臂 旋后(旋前) 腕关节 屈曲 指关节 屈曲 拇 指 屈曲 上提 后缩 髋关节 外展 外旋 膝关节 屈曲 踝关节 跖屈 内翻 骨 盆
康复措施
床上良姿位的摆放(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 被动活动关节 床上活动 床上翻身训练 推拿按摩
床上良姿位摆放 正确体位能预防和减轻偏 瘫典型的屈肌或伸肌痉挛 模式的出现和发展。肢体 置于抗痉挛体位 仰卧位、健侧卧位、 患侧卧位 俯卧位 半俯卧位
康复病例执行力3级

康复病例执行力3级第一级:在综合医院内的脑卒中病房实施急性期脑卒中早期康复,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实施早期坐位能力;进食能力的训练,为离开脑卒中病房进行下一步康复打下基础。
这段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当然,对于相对中风比较严重的患者,这个阶段的康复时间会相对增长。
第二级:主要是指第一阶段的康复产生效果后,将患者转移到康复科作进一步康复治疗。
这阶段以康复治疗为主,临床治疗为辅。
康复治疗的任务是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如站立平衡训练、转移训练、步行能力训练、肢体的预缺氧训练及自行进食、入厕、洗澡、整容洗漱、交流能力等训练。
这段时间一般为20天左右。
绝大多数患者经过这段训练后均可达到生活能力自理,回归家庭,其中80%的转到社区医疗进行进一步康复训练。
当然,对咱们国家相对家庭条件比较拮据、经济实力有限的家庭,这个阶段的康复也可以在经过训练后在家里由家人帮助实施。
第三级:社区康复的任务是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交流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这个阶段的时长大约在2个月左右,采取的方式包括更身体器官的针对性练习、耐缺氧练习等。
最新研究发现,通过对人体双上肢做“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康复方法,并已经在全国很多医院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
当然,经过医疗机构的长期观察和统计发现,经过以上三级康复后仍会有20%左右的中风患者尚不能达到日常生活能力完全自理,这就需要中风患者及其家人有长期作战的准备,要有更大的耐心和毅力将第三级的康复训练集训下去。
以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急性脑卒中三级康复体系。
由于实施脑卒中三级康复体系,使这些国家的脑卒中的致残率大大下降,90%能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卫生经费下降。
这不仅在欧美发达国家,且在香港、台湾等地区也已实施。
脑卒中三级康复成为脑卒中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脑卒中患者应享有的康复权利,得到社会保险、卫生行政部门法律确认。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_2011完全版_张通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12.04.001·专稿·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执笔:张通[中图分类号]R49;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771(2012)04-0301-18[本文著录格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3]。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近十年来,我国在康复医学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方面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脑卒中康复研究相关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4-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国内外脑卒中康复领域专家对脑卒中的康复机制、医学管理和康复理念、康复治疗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选择针对脑卒中的评价方法和康复手段。
苏格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出版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用于指导本地区的脑卒中康复治疗[6-7]。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说课讲解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 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1. 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 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3]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国内外脑卒中康复领域专家对脑卒中的康复机制、医学管理和康复理念、康复治疗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选择针对脑卒中的评价方法和康复手段。
苏格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出版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用于指导本地区的脑卒中康复治疗[6-7] 。
制订康复指南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规范脑卒中康复的治疗行为,帮助医疗机构按照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方案进行操作,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最大限度的自理能力,并且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临床实践指南能够确定新技术和研究的效果,并合理分配治疗资源。
在实践基础上,随着更多数据和评价结果的收集,将会出现新的证据。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最新进展的循证医学,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证据水平(A B C、D)以及推荐级別(I、n、川、W)。
见表1。
表 1 推荐级别和证据水平标准推荐级别i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n级基于B级证据或专家共识川级基于C级证据或专家共识W级基于D级证据或专家共识治疗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 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一个样本量足够大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B 级至少一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诊断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采用金标准和盲法评价的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采用金标准和盲法评价的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较高质量)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注:该表内容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8] 。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课件ppt

三.脑卒中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1.运动功能障碍 1)康复治疗开始时间 2)康复治疗强度 3)肌力训练 4)痉挛的防治 5)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 6)强制性运动疗法 7)减重步行训练
? 早期治疗是关键,措施 包括被动扩大关节活动 度,促进关节主动运动, 联合应用抗痉挛药物治 疗。
A:非药物治疗
B:口服药物
二.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 (一).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机构
? (二).脑卒中康复的流程
? 1.一级康复 ? 2.二级康复 ? 3.三级康复
多于发病后14天内开始。此阶段多为 卧床期,主要进行良肢位摆放,关节 被动活动,早期床边坐位保持和坐位 平衡训练。如果患者能够痊愈,或者 出院后只需康复指导即可在家或社区 进行康复训练;如果日常生活大部分 需要他人帮助,建议转至康复科或康 复中心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行的康复治疗; 3.三级康复:指在家或社区的继续康复治疗。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 卒中单元:是脑卒中患者的组织化医疗管理 模式,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 方式,强调早期康复治疗。除脑卒中常规治 疗外,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 认知训练、语言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的 康复。
1.运动功能障碍 1)康复治疗开始时间 2)康复治疗强度 3)肌力训练 4)痉挛的防治 5)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 6)强制性运动疗法 7)减重步行训练
? 痉挛是速度依赖的紧张性 牵张反射过度活跃的表现, 是脑卒中后患者一个最重 要的损害。
? 痉挛可以导致肌肉短缩、 姿势异常、疼痛和关节挛 缩。
脑卒中康复流程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
躯干控制和转换
脑卒中的康复
一、概述
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erebral infarction)、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stroke)。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
一侧肢体瘫痪
肌张力、肌力低下
躯干控制差
平衡功能障碍
关节活动障碍
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心理)
吞咽障碍
并发症
一级康复治疗目标
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
保护关节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
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
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自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
脑卒中康复流程
脑卒中一级康复流程图
脑卒中二级康复流程图
脑卒中三级康复流程图
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流程
一级康复(早期康复)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三级康复(后期康复-社区康复)
三级康复流程
1.总流程2.住院康复医疗流程(1、2级康复)3.社区康复医疗流程(3级康复)
脑卒中康复治疗整体流程表

●AFO、肩胛带的使用
●患者肩痛的处理(20天左右)
●康复教育(患者及家属)
辅助主动翻身练习
积极干预治疗方案
●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
●FES康复踏车上肢和下肢训练
●手功能训练
●虚拟环境康复训练
进阶标准:●达到自动态和他动态平衡
●完全达到步行的条件
●出现部分分离运动
2-3小时
8-21天
恢复期康复
FES恢复治疗中心/门诊
功能评定(中期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6阶段评定法
●关节活动度检查评定表(对比)
●肌张力的评定
(改良Asheorth量表)
肌力、肌围度检查表(对比)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平衡功能的评定(Berg平衡量表)
●康复教育:鼓励患者主动运动
急性期康复nstrom6阶段评定法
●关节活动度检查评定表(20天时评估方便与上次对比)
●肩关节半脱位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肌围度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步行功能评定(Hoffer步行能力分级)
●ADL评估-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积极干预治疗方案
●关节活动度检查评定表(对比)
●肩关节半脱位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肌围度检查表(20天时评估方便对比)
●平衡功能的评定(Berg平衡量表)
●步行功能评定(Hoffer步行
能力分级)
●ADL评估-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康复教育:鼓励患者主动运动
积极干预治疗方案:
1、手的精细活动
2、独立上下楼梯的练习
积极干预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流-程

第一章 造成脑卒中的病因脑部血管病变或脑部受伤所造成脑的功能变化雷同, 造成脑血管病变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种:一 . 梗塞引起梗塞的因素又有下列两种:1. 血栓血栓是最常见的导因,血栓形成在血管壁, 使血流速度减慢或妨碍血液流过。
当脑部发生血栓, 该部位之血管因缺乏供血和养分, 很快在几分钟内坏死。
脑部 坏死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可能获得除因脑中风之外的血管供给血量的多少 而定。
多半老年人的脑部坏死面积会较大些, 因为老年人的血管都比较小, 侧支 血循环差;而年轻型患者则倾向于范围小些, 因为其脑部侧支血循环较老年人佳。
2. 栓塞身体其他部位血液内的杂质或血块, 经由血液流到脑部血管, 造成阻塞, 使 脑部供血、供氧及供养状况被阻断,引起脑部病变而致偏瘫形成。
二 . 出血出血是指脑部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脑组织内; 脑出血所造成的伤害要比阻塞 性的严重,因血液凝固后, 所形成的血块会对脑造成压迫。
出血性脑中风也常伴 有高血压病史和动脉硬化现象, 皆是易导致血管破裂的因素。
年轻型患者常由于 动脉瘤而引起出血, 动脉瘤通常位于脑部表面, 是由血管衍生突出之球形瘤, 一 旦破裂,血液常流入蛛网膜下腔。
患者若遇此种状况,死亡率往往很高,必须以 外科手术取出血块,以解救危急。
.脑部受伤脑部受伤型中风是因脑部受到撞击, 如车祸、由高处跌下伤至脑及运动伤害等。
近年来,由于交通发达、车祸频发,此种发生率在年轻患者有年年增高之趋势, 是值得重视的。
脑部受伤常引致脑水肿, 而导致脑部受压, 造成脑部暂时性缺血 或功能不良。
待水肿因素消除后,功能会渐渐恢复,约需时4〜5个月。
最常见引起脑中风的典型部位是中脑动脉处,是脑中风的易发区。
四. 其他致因因脑部肿瘤而引起脑中风的情形虽不多见, 但也是造成脑中风的因素之一。
一 旦发生时,其康复处理的方针,大致同于脑中风的康复治疗。
其他如动脉硬化、 高血压、脑部血管痉挛等也会引发脑血管阻塞或出血。
脑卒中康复规程

脑卒中一级康复流程图一级康复(早期康复)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三级康复(后期康复-社区康复)三级康复流程1.总流程2.住院康复医疗流程(1、2级康复)3.社区康复医疗流程(3级康复)脑卒中的三级康复程序第一阶段早期康复神经内科病房或康复病房Team:神经科医师,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功能评定运动疗法主要是以床旁治疗为主(正确姿势、被动活动、翻身、坐骑,站立,移动训练等)言语训练早期康复软瘫期康复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瘫痪,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会出现联合反应,集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期主要康复问题一侧肢体瘫痪肌张力、肌力低下躯干控制差平衡功能障碍关节活动障碍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心理)吞咽障碍并发症一级康复治疗目标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
保护关节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自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常用运动治疗方法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躯干控制和转换脑卒中的康复一、概述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它包括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embolism)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stroke)。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