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赣南采茶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流行地区主要是赣南、粤北、闽西,也曾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江西省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流沙河曾说“赣南是采茶戏的老家”,赣南客家采茶戏就是赣南土生土长的采茶戏。
一、赣南采茶戏的起源
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安远,信丰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土生的剧种,它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的,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
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二、采茶戏的发展阶段
从唱采茶歌发展为采茶戏有几个阶段。采茶歌最早只唱小调,
每句仅有四句唱词,如“春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不比晚茶香。”这种小曲生动活泼,委婉动听。采茶歌再经发展,便由采茶小曲组成了“采茶歌联唱”,名曰“十二月采茶歌”。如“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进茶园,佃了茶园十二亩,当面写书两交钱。二月采茶……。”后来,“十二月采茶歌”又与民间舞蹈相结合,进入元宵灯彩行列,成为“采茶灯”,“采茶灯”主要唱调是【茶黄调】、喃茶歌】、【看茶调】、[报茶名】等。它由姣童扮成采茶女,每队八人或十二人,另有少长者二人为队首,手持花篮,边唱边舞,歌唱”十二月采茶”。这种”采茶灯”形式简单,纯属集体表演的歌舞,但是它已向采茶戏迈了一步。
明朝,盛产名茶的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即从“采茶灯”中八个(或十二个)采茶女中分出二人,为旦角大姐、二姐,再留一个队首作丑角,正好是二旦一丑的”三角班”。姐妹二人表演上山采茶,手持茶篮,边唱边舞,唱着“十二月采茶歌”(每人轮唱六个月);扮丑角的手持纸扇在中间穿插打趣。这就是原始节目《姐妹摘茶》。再后增加了开茶山、炒茶、送哥卖茶、盘茶等细节,丑角扮成干哥卖茶,便更名为《送哥卖茶》。这种采茶灯(又名“茶篮灯”)的演出已是采荼戏的雏型了。
赣南的“茶篮灯”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又涌现了表演其他劳动生活的、由二旦一丑或一旦一丑扮演的小戏,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因用采茶调演
唱,一唱众和,尚无管弦伴奏,便统名为“采茶戏”。采茶戏因是从民间歌舞、灯彩发展形成的地方戏曲,演出剧目又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其音乐唱腔又多民歌风味,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如果没有采茶和其他茶事劳动,也就不会有采茶的歌和舞;如果没有采茶歌、采茶舞,也就不会有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许多省区的采茶戏。所以,采茶戏不仅与茶有关,而且是茶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文化。
三、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点
赣南采茶戏具有以下特点: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伴奏均为民间乐器,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等;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题材多以下层群众、尤其是手工艺匠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传统采茶戏表现的全是下层劳动人民的爱情与劳动,大量的表演身段模仿动物的动作,并以动物的动作命名,歌舞戏相随相伴。采茶戏舞蹈有三绝:矮子步、单水袖、扇子花。采茶戏以当地客家方言为舞台语言,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民间口头说唱、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赣南采茶戏就是客家人创造的反映他们的精神世界、性格特征、审美情趣和内心情感的一种地方戏剧形式。一方面,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客家文化的产物,是客家文化催生滋润了这棵美丽的地方戏剧花蕾;另一方面,采茶戏的形式和表现内容又成为客家文化的载体,把赣南客家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现实生活广为传扬。采茶戏与
客家人的兴盛与变迁带来了采茶戏的繁荣与发展。传统的采茶戏剧目均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与斗争、劳动与爱情、商贸与习艺为主要内容,作品来源于生活,反映现实,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同时,也为采茶戏以后大演现代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扬
2008年12月,赣州市教委启动”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把采茶戏作为素质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校本课程。要在音乐教学的程式标准中注入新的本土音乐欣赏教学,首先要有提振学生兴趣的“点”。京剧能在北方地区中小学的普及推广,主要得益于京剧的唱腔——字正腔圆、高亢激越,动作——干净优美洒脱,脸谱——妙趣夸张。赣南采茶戏,吸引学生的是大家都熟悉的乡土曲调,她清新婉转俏皮;舞蹈表现欢快又不失诙谐。把采茶戏的基本知识和精彩唱段介绍给学生,并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民健身阳光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力促赣南采茶戏的“种子”根植于青少年一代,掀起了一股学采茶戏、唱采茶歌、跳采茶舞的热潮。当今音乐教学,“自主、探究、合作”的模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我们正好以此为切入点,在课堂里把采茶戏的基本知识和精彩、欢快唱段,如《斑鸠调》介绍给学生,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在型体表演房里,我们亲自将“蛤蟆跳”、“鸭子步”等模仿动物诙谐的舞蹈动作给大家欣赏并手把手的教,同学们个个趋步学舞,相互逗的开心大笑!在课堂教学里探索融入喜闻乐见、鲜明地域传统特色的采茶戏音乐,让学生了解、欣赏自己家
乡的文化,使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在下一代继续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