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平差常见问答

合集下载

导线测量平差5.1破解方法

导线测量平差5.1破解方法

导线测量平差5.1破解方法一、概述导线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土地测量、地形图测绘等领域。

平差5.1则是导线测量软件中常用的平差处理软件,能够有效地对导线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然而,由于平差5.1软件需要付费购买和使用,一些用户可能会遇到破解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破解导线测量平差5.1软件,帮助用户免费使用该软件。

二、破解步骤1. 获取软件首先,需要获取平差5.1软件的安装包和破解文件。

可以从官方网站或其他合法途径获得。

2. 安装软件按照正常方式安装平差5.1软件,直至安装完成。

3. 备份注册表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备份注册表中与平差5.1软件相关的项。

注册表编辑器可以在Windows系统中找到,具体位置为“开始”菜单中的“运行”程序,输入“regedit”并回车。

4. 替换破解文件将获得的破解文件中的文件名替换为平差5.1软件中原有的文件名,并将这些文件放置在软件安装目录中。

破解文件通常包括破解补丁、注册表文件等。

5. 恢复注册表将备份的注册表文件还原到注册表中,确保还原过程中没有误操作。

6. 测试破解效果运行平差5.1软件,测试破解是否成功。

如果破解成功,则可以正常使用该软件,并且不需要再付费购买。

三、注意事项1. 确保获得破解文件的方式合法,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2. 不要使用非官方的破解版本或盗版软件,以避免可能的风险和法律问题。

3. 在使用破解软件时,请注意不要将正版软件卸载或删除,以免造成系统不稳定或其他问题。

4. 请定期更新和使用最新版本的平差5.1软件,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5. 对于一些特定的硬件和操作系统要求,破解软件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建议使用正版软件。

四、其他相关问题解答问:破解后的平差5.1软件是否稳定?答:经过测试,破解后的平差5.1软件稳定可靠,可以正常使用。

但请注意,不要对软件进行未经授权的修改或破坏,以免造成系统不稳定或其他问题。

导线测量操作要点

导线测量操作要点

导线测量操作要点学习导线测量这么久了,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我理解,在进行导线测量之前,选点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要选那些地形相对开阔、视野比较好的地方。

就好比盖房子选地基,你肯定得找个平坦又宽敞的地方,这样才好施工对吧。

这时候你要是选在树林子里,那视线直接就被挡住了,测量起来麻烦得很。

而且呢,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这可是重中之重,如果不通视那还怎么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和角度呀。

这就像是两个人想要互相看到对方玩传递东西的游戏,中间必须没有太多遮拦对吧。

我之前就有过一次失误,没太注意通视这个条件,结果到测量的时候各种调整仪器的位置,大大影响了测量速度。

对了还有个要点,点选好之后要做好标记,可不能后来自己都找不着了,像我有一回就是因为标记没做明显,搞得晕头转向的,又重新找了一遍点。

接着就是量边啦。

我总结呢,量边的时候仪器一定要架稳。

这就和我们平时拿东西一样,如果拿不稳那肯定量不准啊。

而且钢尺要拉直了,千万不能弯弯曲曲的。

我在测量的时候,有时候一不注意钢尺就被脚或者旁边的石头压到了,导致测量出来的数据都有偏差。

这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多量几遍取平均数,这样数据才能更准确些。

说说角度测量吧。

仪器对中整平和瞄准目标这两个环节可不能马虎。

我原来总是理解不了为啥对中整平要那么严格,后来才明白如果这两点做不好,角度测量就全错啦。

你可以把仪器想象成一个发射信号的小塔台,如果塔台本身就歪歪斜斜的,那发射出去的信号方向能对吗?对中就是要让仪器的中心准确地对准测站点,整平就是要让仪器的气泡居中,保持水平。

瞄准目标的时候也有讲究,要把十字丝准确地对到目标点上,就像拿枪瞄准一样,得又准又稳。

测量完之后的数据处理也是个麻烦事儿。

我对这一块一开始也是特别困惑,什么平差之类的就像一团乱麻。

我理解平差就是对测量的数据进行调整,让它更符合实际情况。

因为测量的时候难免会有误差,平差就是尽量减少这些误差带来的影响。

我用的学习技巧就是多画图,把测量的过程和数据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导线平差_精品文档

导线平差_精品文档

导线平差导线平差是指在测量或建设中进行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主要是为了保证导线的水平和垂直度,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工程测量中,导线平差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测量人员更好地掌握实地的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导线的布设和定位。

导线平差的原理是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修正,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和调整,可以得到最为精确的导线位置和方向。

具体来说,导线平差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平差计算和平差调整。

平差计算是根据测量数据,结合误差理论和数学方法,计算出导线的真实位置和方向;平差调整是通过人工或仪器,对导线进行微调,以保证导线的准确性。

在导线平差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通过最小化测量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的偏差,来求解未知量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导线平差中,我们可以将导线的真实位置和方向作为未知量,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出来。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导线的测量数据表示为一组方程组,其中未知量为导线的位置坐标和方向角。

通过最小二乘法,可以求解出最优解,使得测量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的偏差最小。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测量误差和观测精度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除了最小二乘法,导线平差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计算方法,如加权平差法和GPS平差法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导线平差的调整工作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导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平差调整中,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如利用导线标杆进行修正、使用仪器进行微调等。

通过这些调整工作,可以使导线的位置和方向更加准确,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质量。

导线平差在工程测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导线平差可以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导线平差可以根据实地情况进行修正,避免由于环境和操作因素引起的误差。

其次,导线平差可以提高导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导线平差的调整工作,可以使导线的位置和方向更加准确,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导线平差可以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基础。

导线近似平差计算

导线近似平差计算

导线近似平差计算一、导线近似平差计算是什么呢?导线近似平差计算呀,就像是给一群调皮的数字宝宝排队一样。

咱们知道在测量导线的时候呢,会得到好多数据,这些数据就像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有的高一点,有的低一点,有的左一点,有的右一点。

而我们的近似平差计算呢,就是要把这些调皮的数据调整得规规矩矩的,让它们变得合理有序。

比如说,在实际测量中,可能因为仪器的一点点小误差,或者是测量人员不小心手抖了一下,就会让测量出来的数据不是那么完美。

这时候就需要近似平差计算来救场啦。

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拿着自己的魔法棒(计算方法),把那些有偏差的数据变得合理起来。

二、具体的计算过程在导线近似平差计算里,有好多步骤呢。

首先得收集那些测量得到的数据,这些数据就像是建造房子的砖块一样重要。

然后,我们要根据一定的规则来分析这些数据。

比如说,我们要看看哪些数据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哪些数据可能存在比较大的误差。

接着,就开始进行调整啦。

这个调整可不是乱调整哦,是有很多方法的。

就像给不同的小动物安排合适的小窝一样,每个数据都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数学公式,像是平差的基本公式之类的。

这些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只要我们慢慢去理解,就会发现它们其实很有趣。

在这个过程中,还得不断地检查。

就像我们做完一道数学题要检查答案一样,看看我们调整后的结果是不是合理。

如果不合理,就得重新调整。

这就像是我们搭积木,如果发现搭歪了,就得重新搭一下。

三、计算中的小技巧在进行导线近似平差计算的时候,还有一些小技巧呢。

比如说,我们可以先把那些比较容易确定的数据先确定好,就像先把房子的地基打好一样。

然后再根据这些已经确定的数据去调整其他的数据。

还有就是,在计算的时候要细心。

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可能就会让整个结果变得完全不一样。

这就像我们在炒菜的时候,如果盐放多了或者放少了,那菜的味道就会差很多。

另外呢,我们可以多参考一些以前的成功案例。

看看别人是怎么进行近似平差计算的,就像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看看范文一样。

导线测量题库及答案详解

导线测量题库及答案详解

导线测量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单选题1. 导线测量中,导线点的作用是什么?- A. 确定地形地貌- B. 确定建筑物位置- C. 连接控制点,形成测量网络- D. 记录测量数据答案:C2. 在进行导线测量时,通常采用哪种测量方法来测量导线长度? - A. 目测法- B. 步测法- C. 钢尺直接测量法- D. 电磁波测量法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导线测量中的角度测量误差来源?- A. 仪器误差- B. 人为误差- C. 环境因素- D. 导线长度答案:D二、多选题1. 导线测量中,哪些因素会影响角度测量的精度?- A. 仪器的校准- B. 测量人员的技能- C. 测量环境的稳定性- D. 测量时间的选择答案:A, B, C2. 导线测量中,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A. 平面坐标计算- B. 三角高程计算- C. 导线网闭合差计算- D. 导线网平差计算答案:A, C, D三、判断题1. 导线测量中,导线点的选取应尽量均匀分布,以减少测量误差。

(对/错)答案:对2. 导线测量时,角度测量的精度要求通常高于长度测量的精度要求。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1. 简述导线测量的基本步骤。

答:导线测量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导线点的位置,使用钢尺测量导线长度,使用经纬仪测量导线角度,进行导线网的闭合差计算,最后进行导线网的平差计算。

2. 导线测量中,如何减少角度测量的误差?答:减少角度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确保仪器校准准确;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技能;选择稳定的测量环境,避免风力、温度变化等影响;合理安排测量时间,避免光线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五、计算题1. 假设一条闭合导线由四个点A、B、C、D组成,测量得到的角度分别为∠A=90°,∠B=45°,∠C=135°,求∠D。

答:根据导线内角和为360°的性质,可得∠D = 360° - (∠A + ∠B + ∠C) = 360° - (90° + 45° + 135°) = 90°。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如何平差计算出各点坐标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如何平差计算出各点坐标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如何平差计算出各点坐标测量闭合导线的平差计算,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测量闭合导线的原始数据获取:首先,需要在各个测站上用全站仪
测量闭合导线的各个点的水平角和垂直角,并记录下来。

同时,还要测量
闭合导线的距离。

2.计算展点坐标的预计值:根据测量的数据和已知的初始点的坐标,
可以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闭合导线上各点的预计坐标值。

在计算中要注意
角度的单位和相应的角度公式。

3.闭合导线的平差计算:根据各点的预计坐标值和测量的实际坐标值,可以进行闭合导线的平差计算。

平差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最接近实测值
的各点坐标。

平差计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有“角度平差法”和“坐标平
差法”。

以“角度平差法”为例,其步骤如下:
1.计算闭合导线的总角度差:根据测量得到的各个点的角度值,可以
求得闭合导线的总角度差,即闭合差。

2.计算方位角的改正数:根据闭合差和导线的总长度可以计算出方位
角的改正数。

方位角的改正数是为了使计算后的闭合导线与实际测量中的
闭合导线相吻合。

3.计算各点坐标的改正数:根据预计坐标值和实际测量值的差异,可
以计算出各个点的坐标改正数。

4.修正各点坐标: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改正数,可以对各点的预计坐标值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各点坐标。

总之,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的平差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测量数据和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只有进行准确的测量和精确的计算,才能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各点坐标值。

在平差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环节的精度控制和数据处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平差》学习辅导

《测量平差》学习辅导

《测量平差》学习辅导第一章测量平差及其传播定律一、学习要点(一)内容: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来源、分类;偶然误差概率特性;各种精度指标;真误差定义;协方差传播律;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协因数传播律;权逆阵及其传播规律。

(二)基本要求:1.了解测量平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2.掌握偶然误差的四个概率特性;3.了解精度指标与误差传播偶然误差的规律;4.了解权的定义与常用的定权方法;5.掌握协方差传播率。

(三)重点:偶然误差的规律性,协方差、协因数的概念、传播律及应用;权的概念及定权的常用方法。

(四)难点:协方差、协因数传播率二、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偶然误差2.系统误差3.精度4.单位权中误差(二)问答题1.偶然误差有哪几个概率特性?2.权是怎样定义的,常用的定权方法有哪些?(三)计算题σ的量测中误差1.在1:500的图上,量得某两点间的距离d=23.4mm,dσ。

σ=±0.2mm,求该两点实地距离S及中误差s三、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偶然误差:在一定条件下做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观测误差从表面上看其数值和符号不存在任何确定的规律性,但就大量误差总体而言,具有统计性的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2.系统误差:在一定条件下做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观测的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或者为某一常数,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带有系统性和方向性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3.精度:表示同一量的重复观测值之间密集或吻合的程度,即各种观测结果与其中数的接近程度。

4.单位权中误差:权等于1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

(二)问答题1.答:有四个概率特性:①在一定观测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或者说超出一定限值的误差出现的概率为零;②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③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④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为零。

2.答:设i L (i=1,2,3,…,n ),他们的方差为2i σ,如选定任一常数0σ,则定义:22ip σσ=,称为观测值L i 的权。

全站仪坐标导线测量的平差方法

全站仪坐标导线测量的平差方法

随着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逐渐普及,采用导线作为测量的平面控制越来越广泛,导线一般多布设成单一导线。

应用全站仪观测导线,可以通过机内的微处理器,直接得到地面点的平面近似坐标,因此在成果处理时可以应用这些近似坐标直接按坐标平差(即间接平差)法进行平差。

本文主要针对采用全站仪观测导线的近似平差和严密平差方法进行探讨。

导线的近似坐标平差导线测量用于图根控制等低精度测量中,往往采用近似平差即可。

由于全站仪直接测定各导线点的近似坐标值,平差计算就不用像传统的导线近似平差计算那样,先进行角度闭合差计算和调整,然后推算方位角,再进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最后根据平差后的坐标增量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全站仪观测导线直接按坐标平差计算,将更为简便。

直接按坐标平差法计算步骤如下:假设有一条附合导线,由于存在观测误差,最后测得的一点(假设为C)坐标与该点已知坐标(xc,yc)不一致,其差值即为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即(1)导线全长闭合差为f:(2)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3)此时若满足要求的精度,就可以直接根据坐标增量闭合差来计算各个导线点的坐标改正数,各导线点的坐标改正值计算公式为:(4)改正后各点坐标xi、yi为:(5)式中,∆x1、∆x2、∆x i、∆y1、∆y2、∆y i、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i条边的近似坐标增量;x i’、y i’为各待定点坐标的观测值(即全站仪外业直接观测的导线点的坐标)。

采用坐标法进行导线近似平差,直接在已经测得导线点的坐标上进行改正,方法简单,易于掌握,避免了传统近似平差法的方位角的推算和改正,以及坐标增量的计算和改正,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不易出错。

同时可以看出传统附和导线测量需要两条已知边,作为方位角的检核条件,而直接坐标法,只需要一条已知边和一个已知点即可,使导线的布网更加灵活。

导线的严密坐标平差采用全站仪观测导线的优势高等级平面控制测量对精度的要求较高,需要严密平差。

全站仪观测的导线采用严密坐标平差法较为适宜。

测量平差习题集答案

测量平差习题集答案

测量平差习题集答案测量平差习题集答案在测量工作中,平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消除误差,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差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测量平差习题集的答案。

1. 题目:某测量队在进行水平控制网的测量时,测得A、B两点的水平角为α1=90°30'20",α2=269°29'40",A、B两点的距离为1000米。

已知A点的坐标为(1000, 1000),求B点的坐标。

解答:根据水平角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α1 = α2 + 180°即90°30'20" = 269°29'40" + 180°化简得90°30'20" = 449°29'40"由于角度超过360°,需要将其转化为小于360°的形式,可以通过减去360°来实现,即:90°30'20" - 360° = 89°29'40"所以,B点的水平角为89°29'40"。

接下来,根据已知的A点坐标和AB距离,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来求解B点的坐标。

设B点的坐标为(x, y),则有:(x - 1000)^2 + (y - 1000)^2 = 1000^2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sin(89°29'40") = (x - 1000) / 1000化简得:(x - 1000) = 1000 * sin(89°29'40")解得:x ≈ 1999.999同理,可得:y ≈ 1000.000所以,B点的坐标为(1999.999, 1000.000)。

一学生在附合导线上遇到的的问题和解答

一学生在附合导线上遇到的的问题和解答

一学生在附合导线上遇到的的问题一学生来信说:就是导线测量我还不会。

以前工地我去时导线都搞好了,没有自己动手计算过,所以现在一下子自己全接手,感觉很吃力。

把书翻出来看了看,在网上也找了,还有以前同事们讲的,感觉都不一样。

我自己测的每测回左右闭合差都控制在10秒以内。

可以计算闭合差感觉不对。

不知道,测站数n 是不是包括两头已知边上的那两站。

还有就是角度闭全差调整分配问题,有同事说是按长短边分配,长边少分,短边多分。

我看有个计算软件上是长边多分,短边少分,可我的书上是平均分配。

所以我感觉越算越糊涂了,请老师帮帮我好吗?!现在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导线测量的内页计算中角度闭合差fβ和闭合差Δ分配问题。

如附件中的导线数据,我买的书上的fβ计算公式:fβ=∑测-∑理,∑理(左角)=αCD (终边)-αCD (始边)+n*180度按这个公式计算我的数据,∑理 要再减360度才可以,我下载了个导线测量平差软件3.0,计算出fβ=13秒多,而我手动计算的是11秒。

再说软件的表格都是固定的,也就没用软件。

由于算不出来 ∑理 ,表格里也就填不出来了。

我现在计算闭合差是用的笨方法,就是用起始方位角加测的角度一步步加出 αCD (终边)测 ,再计算 αCD (终边)测 -αCD (终边)理 感觉好慢,数据多了头痛。

再就是闭合差分配问题,闭全差不能被整除,多出来的一部分按什么原则分配,是分给长边还是短边,还是按角度大小分?张老师建议:请同学们对附件的两条导线为例,根据其数据结合本课程设计进行计算。

提示:生成 新友谊导线.in2 文件,r m 取3.5,2a =,2b = 生成 桃花村导线.in2 文件,r m 取3.5,2a =,2b = 进行闭合差计算、平差计算,对.ou2 文件进行分析。

附件:桃花村隧道洞附合导线测量成果表KD6 2759388.0000 502367.7000KD5 2759783.0000 502577.1000ZD1 2759663.9490 502404.6908 2759664 502404.7ZD2 2759784.3713 502311.9309 2759785 502311.9ZD3 2760009.9744 502198.8267 2760010 502311.9THJ1 2760057.9395 502105.4727 2760058 502105.4THJ2 2759865.5210 502172.8095 2759866 502172.8THJ3 2759740.1649 502171.3796 2759740 502171.4ZD4 2759630.3115 502420.7938 2759631 502420.8角度闭合差: -11.0 (Sec) 通过!!限差: 14.4 (Sec)边长闭合差: 0.0097 (M)总长度: 1.5391 (KM)相对精度: 1 : 158715新友谊隧道洞外附合导线测量成果表fd=√(fx^+fy^)=68mm k=fd/∑D=1/30537角度闭合差: 4.8 (Sec) X坐标闭合差: 0.0072 (M)Y坐标闭合差: -0.0674 (M)总长度: 2.0766 (KM)相对精度: 1 : 30619桃花村隧道附合导线.in2 1.8,3,2KD6,2759388,502367.7KD5,2759783,502577.1KD5KD6,L,0ZD1,L,27.2642ZD4,L,17.4430ZD1,S,209.519ZD4,S,218.507ZD1KD5,L,0ZD2,L,267.01065KD5,S,209.519ZD2,S,152.007ZD2ZD1,L,0ZD3,L,190.5847ZD1,S,152.007ZD3,S,252.368ZD3ZD2,L,0THJ1,L,143.4913ZD2,S,252.368THJ1,S,104.956THJ1ZD3,L,0THJ2,L,43.3106ZD3,S,104.956THJ2,S,203.86THJ2THJ1,L,0THJ3,L,199.562625THJ1,S,203.86THJ3,S,125.364THJ3THJ2,L,0ZD4,L,113.07005THJ2,S,125.364ZD4,S,272.534ZD4THJ3,L,0KD5,L,111.535775THJ3,S,272.534KD5,S,218.507桃花村隧道附合导线.ou2平差坐标及其精度-----------------------------------------------------------------------------------------Name X(m) Y(m) MX(cm) MY(cm) MP(cm) E(cm) F(cm) T(dms)-----------------------------------------------------------------------------------------KD6 2759388.0000 502367.7000KD5 2759783.0000 502577.1000ZD1 2759663.9490 502404.6908 0.230 0.223 0.320 0.246 0.204 139.3222ZD2 2759784.3713 502311.9309 0.355 0.231 0.424 0.356 0.229 5.4406ZD3 2760009.9744 502198.8267 0.502 0.493 0.703 0.636 0.301 44.1232THJ1 2760057.9395 502105.4727 0.630 0.577 0.854 0.797 0.305 41.3644THJ2 2759865.5210 502172.8095 0.535 0.313 0.620 0.562 0.262 20.1220THJ3 2759740.1649 502171.3796 0.525 0.247 0.580 0.525 0.247 179.1142ZD4 2759630.3115 502420.7938 0.227 0.238 0.329 0.257 0.205 129.1423-----------------------------------------------------------------------------------------Mx均值: 0.43 My均值: 0.33 Mp均值: 0.55-----------------------------------------------------------------------------------------最弱点及其精度-----------------------------------------------------------------------------------------Name X(m) Y(m) MX(cm) MY(cm) MP(cm) E(cm) F(cm) T(dms)THJ1 2760057.9395 502105.4727 0.630 0.577 0.854 0.797 0.305 41.3644-----------------------------------------------------------------------------------------网点间边长、方位角及其相对精度FROM TO A(dms) MA(sec) S(m) MS(cm) S/MS E(cm) F(cm) T(dms)-----------------------------------------------------------------------------------------------------------KD5 ZD1 235.222776 2.42 209.5186 0.20 102000 0.25 0.20 139.3222KD5 ZD4 225.401485 2.42 218.5072 0.21 106000 0.26 0.20 129.1423ZD1 KD5 55.222776 2.42 209.5186 0.20 102000 0.25 0.20 139.3222ZD1 ZD2 322.233608 3.09 152.0064 0.20 77000 0.23 0.20 60.4210ZD2 ZD1 142.233608 3.09 152.0064 0.20 77000 0.23 0.20 60.4210ZD2 ZD3 333.222456 3.53 252.3674 0.20 126000 0.43 0.20 65.0729ZD3 ZD2 153.222456 3.53 252.3674 0.20 126000 0.43 0.20 65.0729ZD3 THJ1 297.113829 3.92 104.9553 0.20 53000 0.20 0.19 64.5513THJ1 ZD3 117.113829 3.92 104.9553 0.20 53000 0.20 0.19 64.5513THJ1 THJ2 160.424501 3.83 203.8605 0.20 102000 0.38 0.20 68.1849THJ2 THJ1 340.424501 3.83 203.8605 0.20 102000 0.38 0.20 68.1849THJ2 THJ3 180.391269 3.52 125.3643 0.20 62000 0.21 0.20 103.0347THJ3 THJ2 0.391269 3.52 125.3643 0.20 62000 0.21 0.20 103.0347THJ3 ZD4 113.461517 3.04 272.5347 0.20 137000 0.40 0.20 22.2756ZD4 THJ3 293.461517 3.04 272.5347 0.20 137000 0.40 0.20 22.2756ZD4 KD5 45.401485 2.42 218.5072 0.21 106000 0.26 0.20 129.1423----------------------------------------------------------------------------------------------------- 最弱边及其精度------------------------------------------------------------------------------------------------------FROM TO A(dms) MA(sec) S(m) MS(cm) S/MS E(cm) F(cm) T(dms)ZD3 THJ1 297.113829 3.92 104.95529 0.197 53000 0.203 0.194 64.5513-----------------------------------------------------------------------------------------------------单位权中误差和改正数带权平方和-----------------------------------------------------------------------------------------先验单位权中误差:1.80后验单位权中误差:1.84多余观测值总数:3平均多余观测值数:0.12PVV1 = 10.16 PVV2 = 10.16----------------------------------------------------------------------------------------总体信息已知点数: 2 未知点数: 7方向角数: 0 固定边数: 0方向观测值数: 17 边长观测值数: 8方向观测先验精度:1.80 边长观测先验精度(A,B):3.00,2.00桃花村隧道附合导线.clo平面闭合差计算结果闭合环号:1线路点名: ZD4 THJ3 THJ2 THJ1 ZD3 ZD2 ZD1 KD5角度闭合差: -11.0 (Sec) 通过!!限差: 14.4 (Sec)边长闭合差: 0.0097 (M)总长度: 1.5391 (KM)相对精度: 1 : 1587155.0,5,2KD124,2739186.754,508803.427 KD123,2739518.187,508999.702 KD115,2741248.795,509779.613 KD124-1,2741533.843,509700.352KD123KD124,L,0.0000KD123-1,L,206.060825KD123-1,S,302.3968KD123-1KD123,L,0.0000ZD1,L,143.290525KD123,S,302.3968ZD1,S,541.8234ZD1KD123-1,L,0.0000ZD2,L,150.0320KD123-1,S,541.8234ZD2,S,144.5163ZD2ZD1,L,0.0000J1,L,226.32045ZD1,S,144.5163J1,S,781.253J1ZD2,L,0.0000KD115,L,123.215075ZD2,S,781.253KD115,S,306.5636KD115J1,L,0.0000KD124-1,L,184.171225J1,S,306.5636平差坐标及其精度----------------------------------------------------------------------------------------- Name X(m) Y(m) MX(cm) MY(cm) MP(cm) E(cm) F(cm) T(dms) ----------------------------------------------------------------------------------------- KD124 2739186.7540 508803.4270KD123 2739518.1870 508999.7020KD115 2741248.7950 509779.6130KD124-1 2741533.8430 509700.3520KD123-1 2739684.0517 509252.5543 0.599 0.501 0.781 0.704 0.336 143.0655 ZD1 2740192.4774 509439.8485 0.863 1.372 1.621 1.554 0.463 119.2527 ZD2 2740334.9208 509415.4461 0.862 1.417 1.658 1.580 0.503 117.5020 J1 2740960.3949 509883.5735 0.367 0.624 0.724 0.639 0.341 75.1335 ----------------------------------------------------------------------------------------- Mx均值: 0.67 My均值: 0.98 Mp均值: 1.20-----------------------------------------------------------------------------------------最弱点及其精度----------------------------------------------------------------------------------------- Name X(m) Y(m) MX(cm) MY(cm) MP(cm) E(cm) F(cm) T(dms) ZD2 2740334.9208 509415.4461 0.862 1.417 1.658 1.580 0.503 117.5020 -----------------------------------------------------------------------------------------网点间边长、方位角及其相对精度-----------------------------------------------------------------------------------------------------FROM TO A(dms) MA(sec) S(m) MS(cm) S/MS E(cm) F(cm) T(dms)-----------------------------------------------------------------------------------------------------KD123 KD123-1 56.441010 4.80 302.3994 0.34 89000 0.70 0.34 143.0655KD115 J1 160.103765 4.29 306.5655 0.34 89000 0.64 0.34 75.1335KD123-1 KD123 236.441010 4.80 302.3994 0.34 89000 0.70 0.34 143.0655KD123-1 ZD1 20.132215 4.71 541.8264 0.34 161000 1.24 0.34 110.1350ZD1 KD123-1 200.132215 4.71 541.8264 0.34 161000 1.24 0.34 110.1350ZD1 ZD2 350.164390 4.70 144.5185 0.34 43000 0.34 0.33 161.1759ZD2 ZD1 170.164390 4.70 144.5185 0.34 43000 0.34 0.33 161.1759ZD2 J1 36.484503 3.76 781.2561 0.34 227000 1.42 0.34 126.5553J1 ZD2 216.484503 3.76 781.2561 0.34 227000 1.42 0.34 126.5553J1 KD115 340.103765 4.29 306.5655 0.34 89000 0.64 0.34 75.1335----------------------------------------------------------------------------------------------------最弱边及其精度----------------------------------------------------------------------------------------------------FROM TO A(dms) MA(sec) S(m) MS(cm) S/MS E(cm) F(cm) T(dms)ZD1 ZD2 350.164390 4.70 144.51851 0.338 43000 0.338 0.329 161.1759----------------------------------------------------------------------------------------------单位权中误差和改正数带权平方和----------------------------------------------------------------------------------------------先验单位权中误差:5.00后验单位权中误差:7.27多余观测值总数:3平均多余观测值数:0.18PVV1 = 158.47 PVV2 = 158.46-------------------------------------------------------------------------------------------- 导线总体信息已知点数: 4 未知点数: 4方向角数: 0 固定边数: 0方向观测值数: 12 边长观测值数: 5方向观测先验精度:5.00 边长观测先验精度(A,B):5.00,2.00-----------------------------------------------------------------------------------------------------新友谊隧道洞外附合导线.CLO平面闭合差计算结果导线线路号:1线路点名: KD124-1 KD115 J1 ZD2 ZD1 KD123-1 KD123 KD124角度闭合差: 4.8 (Sec)X坐标闭合差: 0.0072 (M)Y坐标闭合差: -0.0674 (M)总长度: 2.0766 (KM)相对精度: 1 : 30619。

测量平差第三版习题6答案

测量平差第三版习题6答案

测量平差第三版习题6答案《测量平差第三版习题6答案》在测量学中,平差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方法,用于消除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测量平差第三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其中的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测量平差第三版习题6的详细答案。

习题6要求进行水准网平差计算,给出了观测数据和控制点坐标,要求计算各控制点的高程改正数和平差后的高程。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观测数据进行观测值的计算和处理。

根据给定的观测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各观测点的高程改正数。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基准点的高程为已知值,然后根据观测点的观测值和基准点的高程,计算出各观测点的高程改正数。

高程改正数的计算可以使用平差公式进行,具体的计算步骤可以参考测量平差第三版中的相关章节。

在计算高程改正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各种误差的影响,如观测误差、仪器误差和环境误差等。

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可以有效地减小这些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得到的高程改正数,对各控制点的高程进行平差计算。

平差计算的目的是根据观测数据和高程改正数,对各控制点的高程进行修正和调整,使得各观测点的高程满足一定的准确性要求。

平差计算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测量平差第三版中的相关章节。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平差模型和计算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平差结果,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比较平差后的高程与观测值的差异,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进一步确定测量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测量平差第三版习题6是一道涉及水准网平差计算的题目,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可以得到各控制点的高程改正数和平差后的高程。

平差计算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进一步确定测量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测量问题问答

测量问题问答

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

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

请教是为什么啊?目前都是高斯84坐标吧,高程是从GPS测下来的,然后再水准加点。

坐标也同理方法。

给出来的点与点一般是200~500米内。

断面的两个口卡住了,这个断面发生错误的可能就很小了。

放征地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每个点的原地面高全部记下来,回去和图纸校对。

路线较长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路线、地形复杂的基本上不符的。

按图肯定要少了土方量。

第三,仪器的高度精确测量,最好能把倾斜导致的误差计入,一般取仪高1。

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

目标棱镜高也是如此。

棱镜高一般量到棱镜横向螺丝中心。

具体的公式怎么样啊?楼主经验非常丰富。

所写感悟很切全实际情况。

在证地线的上破口和下坡口工作切实很大。

还有难度大的涵洞,例如,斜交弧形的涵洞。

第一理清图纸的尺寸和设计涵意。

第二要紧密跟踪现场施工。

问题!“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

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

请教是为什么啊?目前都是高斯84坐标吧,高程是从GPS测下来的,然后再水准加点。

坐标也同理方法。

给出来的点与点一般是200~500米内。

现在设计院的导线成果有时候给你的是高斯坐标;有时候则是平面坐标,没有考虑投影,不一定肯定是高斯坐标的。

我个人很喜欢平面坐标。

另外补充一点,哪怕设计成果是高斯坐标,但设计院可能忽略了桥的问题,桥本身一定要用平面坐标系统。

水准点也是这样,在一个标段内,可能同时混杂了三四等水准点和GP S水准点。

” “断面的两个口卡住了,这个断面发生错误的可能就很小了。

放征地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每个点的原地面高全部记下来,回去和图纸校对。

路线较长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路线、地形复杂的基本上不符的。

按图肯定要少了土方量。

”这一点是我提出的要考虑的四个因素的其中一个:当我们决定是否要正式复测地面时,要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再决定是否去做。

当前三个因素已经决定能补方量的可能性非常小时,此时就要权衡是否要全线复测地面了,假设全线复测地面,比设计成果多3%,(如果总量基数很大,绝对数量也不小),但是这3%本来就属于正常范围,设计数量是不会调整的。

导线知识问答

导线知识问答

软导线压接后,如何进行质量检查?答:(1)应进行检验性试件的试验检查。

每种型式的试件不少于三根。

试件的握着力均不应低于相应导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5%(2)各种液压管压后对边尺寸S的最大允许值是S=0.886X(0.993D)+0.2mm。

( D为管外径)但三各对边只允许有一个达到最大值,超过规定时应更换压模重压。

(3)液压后管子不应有肉眼即可看见的扭曲及弯曲现象,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不应出现裂纹。

(4)压接管施压后,应认真填写记录,液压人员自检合格后,在管子指定位置打上自己的钢印。

软导线压接切割时,有哪些技术措施?答:(1)导线的受压部分应平整完好,同时与管口距15mm以内应不存在必须处理的缺陷。

(2)液压的导线的端部在割线前应将线掰直,并加防散的绑线,切割时应与轴线垂直。

(3)在钢芯铝绞线割断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

(4)量尺画印的定位印记画好后应立即复查,以确保准确无误。

在对软导线进行液压工作前,应做哪些检查?答:(1)对所使用的导线,其结构及规格应认真检查,其规格应与工程设计相符,并符合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

(2)所使用的各种接续管及耐张线夹,应用精度为0.02mm游标卡尺测量受压部分的内外直径。

外观检查应符合要求。

用钢尺测量各部长短,其尺寸、公差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在使用液压设备之前,应检查其完好程度,以保证正常操作。

油压表必须定期校核,作到准确无误。

对软导线进行压接有哪些技术规定和要求?答:(1)液压时所使用的钢模应与被压管相配套。

凡上模与下模有固定方向时,则钢模应有明显标记,不得放错,液压机的缸体应垂直地平面,并放置平稳。

(2)被压管放入下钢模时,位置应正确。

检查定位印记是否处于指定位置,双手把住管、线后合上模。

此时应使两侧导线或避雷线与管保持水平状态,并与液压机轴心相一致,以减少管子受压后可能产生弯轴。

然后开动液压机。

(3)液压机的操作必须使每模都达到规定的压力,二不以合模为压好的标准。

导线平差 (2)

导线平差 (2)

导线平差1. 导线平差概述导线平差是测量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于对已测得的导线长度和方位角进行误差修正,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导线平差主要包括闭合导线平差和杆线平差两种方法。

闭合导线平差是指在一个闭合导线网中,根据导线观测数据进行误差修正的过程,以确保闭合导线的起点和终点高程相等。

杆线平差是指对于一个单独的导线杆上的水平角进行误差修正的过程,以确保杆线测量结果的精度。

本文将对闭合导线平差和杆线平差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介绍,并通过示例进行详细解析。

2. 闭合导线平差闭合导线平差是导线测量中常用的一种平差方法,主要用于解决闭合导线的高程差和角度残差问题。

闭合导线平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闭合导线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修正,使闭合导线的起点和终点高程相等,同时保证角度观测值的准确性。

闭合导线平差的步骤包括: - 观测数据处理,包括导线长度观测值和角度观测值的计算。

- 初始近似计算,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初始的导线长度和方位角。

- 误差修正,根据观测数据和初始计算结果,进行误差修正计算,得到最终的导线长度和方位角。

- 残差分析,对平差结果进行残差分析,评估平差结果的精度。

闭合导线平差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误差修正计算,不断逼近真实的导线长度和方位角,从而提高闭合导线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3. 杆线平差与闭合导线平差不同,杆线平差是针对单独的导线杆上的水平角进行误差修正的方法。

在导线测量中,常常需要在导线杆上测量角度值,以确定导线的方向和倾斜情况。

杆线平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导线杆的角度观测值进行计算和修正,从而得到准确的导线方向和倾斜角度。

杆线平差的步骤包括: - 观测数据处理,包括导线杆上角度观测值的计算。

- 初始近似计算,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初始的导线方向和倾斜角度。

- 误差修正,根据观测数据和初始计算结果,进行误差修正计算,得到最终的导线方向和倾斜角度。

- 残差分析,对平差结果进行残差分析,评估平差结果的精度。

导线平差 (2)

导线平差 (2)

导线平差什么是导线平差导线平差是一种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和校正地面上的导线的位置和形状误差。

这些误差通常由各种因素引起,如地形变化、温度变化和测量仪器误差等。

导线平差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并对地面上的导线进行校正。

导线平差的目的导线平差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导线测量中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通过导线平差,我们可以校正导线的曲线形状、长度和位置误差,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导线平差的步骤导线平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测量导线在进行导线平差之前,首先需要对导线进行测量。

测量导线可以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等。

在测量导线时,需要记录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坐标,以及导线上的其他测量点坐标。

2. 创建导线平差网络在测量导线后,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导线平差网络。

导线平差网络是由测量导线和测量点组成的网络。

通过导线平差网络,我们可以计算出导线的长度和位置误差。

3. 进行导线平差计算在创建导线平差网络之后,我们可以进行导线平差计算。

导线平差计算通常涉及各种数学和统计方法,如最小二乘法、误差传播法等。

通过导线平差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导线的校正结果。

4. 校正导线根据导线平差计算的结果,我们可以对导线进行校正。

校正导线包括校正导线的长度、形状和位置。

校正导线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如切割导线、唐氏法等。

导线平差的应用导线平差在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并对导线进行校正。

导线平差还可以用于创建地形地图、计算土地面积和边界等。

导线平差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导线平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始终使用准确的测量仪器和工具。

测量仪器和工具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导线平差的结果。

2.在测量导线之前,需要确保导线表面干净和平整。

导线表面的污垢和不平整会影响测量结果。

3.注意温度变化对导线长度的影响。

温度变化会导致导线的伸缩,进而影响导线平差的结果。

4.在进行导线平差计算时,需要注意数学和统计方法的正确使用。

探究测量平差实习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探究测量平差实习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探究测量平差实习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测量平差实习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活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探究和解决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究测量平差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问题1.1 实习任务安排不合理测量平差实习通常需要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理论探究等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安排应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然而,在实际的实习场景中,由于教师安排和学生个人能力等原因,实习任务安排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1.2 实验操作不熟练测量平差实验需要学生熟练操作各种测量设备,如全站仪、经纬仪等。

如果学生操作不熟练,则很容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影响实习效果。

1.3 数据处理不规范实习中的数据处理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如果学生处理数据不规范,则很容易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如最大误差过大、平差结果无法收敛等。

二、解决方法2.1 合理安排实习任务针对实习任务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学生应该与教师及时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尽量让实习任务符合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人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网站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2 提高操作技能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学生可以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技术培训班或工程实践项目,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还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因为个人技能不足而产生错误结果。

2.3 规范数据处理流程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流程,学生应该熟悉各种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如CASS、Matlab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该根据指导书要求和实验要求进行数据处理,严格按照数据处理流程执行操作,避免任意更改数据,导致结果不准确。

三、未来研究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量平差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和更加规范的数据处理流程,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应用需求。

此外,也需要继续探究新的测量平差方法,提高实用性和有效性。

测量平差复习题

测量平差复习题

《测量平差》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观测量的真值任何观测量,客观上总存在一个能反映其真正大小的数值,这个数值称为观测量的真值。

2、什么是观测误差观测量的真值与观测值的差称为观测误差。

3、什么是观测条件仪器误差、观测者和外界环境的综合影响称为观测条件。

4、根据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观测误差可分为哪几类根据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观测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

5、在测量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即误差存在于整个观测过程,称为误差公理。

6、观测条件与观测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观测条件好,观测质量就高,观测条件差,观测质量就低。

7、怎样消除或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一是在观测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二是在观测结果中加入改正数。

8、测量平差的任务是什么⑴求观测值的最或是值(平差值);⑵评定观测值及平差值的精度。

第二章:误差理论与平差原则1、描述偶然误差分布常用的三种方法是什么⑴列表法;⑵绘图法;⑶密度函数法。

2、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统计特性(1) 有界性: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2) 聚中性: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要大。

(3) 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4) 抵偿性: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或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的极限值为0。

3、由偶然误差特性引出的两个测量依据是什么⑴制定测量限差的依据;⑵判断系统误差(粗差)的依据。

4、什么叫精度精度指的是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的程度。

5、观测量的精度指标有哪些(1) 方差与中误差;(2) 极限误差;(3) 相对误差。

6、极限误差是怎样定义的在一定条件下,偶然误差不会超过一个界值,这个界值就是极限误差。

通常取三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

当观测要求较严时,也可取两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

7、误差传播律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误差传播律是用来求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

8、应用误差传播律的实际步骤是什么(1) 根据具体测量问题,分析写出函数表达式;(2) 根据函数表达式写出真误差关系式;(3) 将真误差关系式转换成中误差关系式。

导线测量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导线测量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导线测量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导线测量是电力系统建设和维护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通过测量导线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参数,可以评估导线的质量和性能,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然而,在导线测量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展开讨论。

问题一:导线电阻测量误差过大导线电阻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然而,在导线电阻测量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误差过大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导线接头不良、接触不良或者连接器松动等原因所致。

解决方法:1. 检查导线接头、连接器是否紧固牢固,确保无松动现象。

2. 清洁导线接头,确保接触良好。

3. 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减小温度和湿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问题二:导线电容测量不准确导线电容是指两根导线之间互相存在的电容耦合效应,它主要与导线的几何形状和材质有关。

在导线电容测量中,常常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电容测量仪器的选择和操作不当所致。

解决方法:1. 选择电容测量仪器时,应根据导线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选择,确保测量范围和精度的匹配。

2. 在测量之前,应先将导线与地线进行断开,并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导线上的电荷得到平衡。

3. 测量时,应注意避免外界干扰,如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静电场等。

问题三:导线电感测量结果异常导线电感是由导线中的电流在变化时所产生的磁场引起的。

在导线电感测量中,常常会出现测量结果异常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不够或者导线自身存在损耗等原因所致。

解决方法:1. 使用合适的电感测量仪器,尽量选择灵敏度较高的仪器,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 针对导线自身存在的损耗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导线长度或者减小电流变化速度的方式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问题四:导线相互干扰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在实际的导线测量中,由于导线之间的相互干扰,经常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这主要是由于导线之间的电磁耦合效应,以及测量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线测量平差常见问答
一、为何有时计算结果与其它计算有些差异?
答:a.观测角度使用的是前进方向的左角还是右角,本软件采用前进方向的左角,输入负号时表示是前进方向的右角,并转换为左角平差。

b.是否选用了概算,及概算的各选项是否正确。

c.是否使用严密平差,严密平差与近似平差计算结果是不同的。

d.严密平差是否使用迭代平差,有些软件尽管使用严密平差,但只进行单次平差,精度不高。

e.严密平差的先验误差设置是否一致,是否使用了Helmert验后方差定权,软件使用的定权方式可能不一样,导致部分差异。

f.近似平差是否选用了反算等,可以在“项目设置”中更改以适合您的需要。

g.近似平差时是否选用了角度改正前的坐标增量闭合差,这会导致坐标增量闭合差的不一致。

h.高程平差时,水准和三角高程因为定权的不同而有差异,坐标导线按三角高程计算,其它则提供了高差类型的选择。

二、如何选择严密平差或近似平差?近似平差是否需要进行方位角边长反算?
答:
《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级及以上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及以下平面控制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

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应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四等以下平面控制网可采用近似平差法和按近似方法评定其精度。

......采用近似平差方法的导线网,应根据平差后坐标反算的方位角与边长作为成果。

因此,严密平差适用于各等级导线,而近似平差适用于较低等级导线,采用近似平差时应对方位角、角度、边长等进行反算,以便方位角、边长、角度等可以作为最终成果使用。

三、为什么软件中默认的计算表格样式与我们的习惯不一样?
答:成果表格可以自定义,计算表因方案设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这里主要是因为您使用的是近似平差且不进行反算的格式,而本软件默认是严密平差,当选择近似平差时默认也是进行反算的。

可以在项目设置中选择近似平差,并且去掉“方位角、边长反算”等即可获得您所需的格式。

四、近似平差时的坐标增量闭合差为什么与有些书上不一样?
答:近似平差中,计算方案里有一个选项,以让用户选择近似平差是否使用在角度闭合差分配前计算的坐标增量闭合差来反映导线精度。

使用角度闭合差分配前计算的坐标增量闭合差将与严密平差一致,否则与通常的手工计算一致。

五、验后测角中误差有时相对于角度闭合差为何显得很大?
答:这主要有以下情况:
a.先验误差设置不切实际,相对于测角,将测距先验误差设置过高会导致程序认为误差主要来源于角度,而对角度加以较大的改正数,使得评定的测角中误差较大。

b.测量发生错误,主要可能是边长测量错误,使得坐标增量闭合差太大。

c.已知点精度不高。

六、为什么角度闭合差不是平均分配的?
答:严密平差是按最小二乘法平差,角度闭合差不是平均分配的。

近似平差角度闭合差是平均分配的,但如果计算方案里选择了进行反算,则角度、方位角、边长等都是反算后的最终成果,并不是计算的中间成果,角度改正数也就可能有正有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