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科操作规程

毫针法

毫针法是临床上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是在中医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将金属制成的针,运用各种手法刺入人体不同部位(穴位)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表现。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症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小儿囟门未闭合时的头顶腧穴部位。

四、告知

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呕吐等属于晕针现

象,及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问患者的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真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针刺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3、遵医嘱准确取穴,正确运用进针方法、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防折针。刺激强度因人而异,急性病、体质强者宜强度刺激,慢性病、体质弱者宜弱刺激。

4、针刺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起针时要核对穴位及针数,以免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

6、用过的针具,经灭菌处理后再进行检查和修理,经再次灭菌处理后备用,有条件者使用一次性针具。

7、对胸肋、腰背部位的穴位,不宜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内脏。

8、孕妇禁止针刺。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技术操作。

将针刺及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穴位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

2、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3、告知:注射部位出现疼痛、酸胀的感觉,避免着水,以免感染。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无菌注射器及针头、砂轮、皮肤消毒液、镊子、棉签等。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协助松解衣着,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

3、遵医嘱确定注射穴位,测试患者局部感觉及反应,消毒局部皮肤。

4、术者手持注射器(排除空气),另一手绷紧皮肤,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肤,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身刺入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得气后若回抽无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如所用药量较多,可于推入部分药液后,将针头稍微提起后再注入余药。

5、药液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轻按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注意观察用药反映。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护理及注意事项

1、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按医嘱处方进行操作,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和注射的深度。注射药量遵医嘱而定。

3、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部位,避免药物注乒血管内。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在进行注射。

4、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行。

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烯后在穴位

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社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部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间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防止灼伤皮肤。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