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1 作业整理
表面活性剂应用整理
表面活性剂应用整理1、汽油中添加1~100mg/Kg月桂胺与环氧乙烷,一氯代乙酸钠和MgCl2的反应产物,可以防止火灾。
2、聚氧乙烯(5)牛脂酰胺减少非极性液体或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挥发效果很好。
3、在汽油中添加0.003%的全氟羧酸表面活性剂,进行通常的燃点试验,可以起到不燃的效果。
4、可添加十二醇及CMC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也有和EDTA并用的。
5、十二醇作为泡沫稳定剂。
0.1%表面活性剂溶液泡沫稳定性:烷基苯磺酸钠440min月硅酸钾2200 min十二烷基硫酸钠69 min加入稳泡剂十二醇后,泡沫寿命急剧增加;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十二醇后,泡沫稳定性提高。
查:(1)硼酸(高纯硼酸的制备);(2)脱水剂工艺6、氟系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油之类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分子膜在液面上急速扩展,第二个原因是油面上的分子膜大幅抑制油的蒸发,例如在汽油中加0.003%,在通常的闪火点试验中便呈不燃性。
Perfluoro 羧酸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起泡剂可用saponin(石碱草素)、牛奶酪蛋白质,合成表面活性剂等。
《氟碳表面活性剂》化学工业出版社,曾毓华,2001年6月7、油类密封剂是一种水溶液,即在水中加入极少量氟碳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油中不仅不下沉,反而在油面上铺展形成一层水膜。
(1)防止油类着火,阻止油类的挥发损耗。
只在油面上形成一很薄的水膜,其用量极少。
闪点为28~45℃,如煤油,松节油;闪点为46~120℃的如重油、石碳酸;闪点在120℃以上的,如桐油、润滑油高纯氧化铁:先用碱中和含有大量其他金属的铁盐溶液,然后吹入氧气沉出部分铁离子,其他金属离子以铁酸盐的形式沉淀出来。
滤出沉淀,在滤液中再通入氧气,沉出高纯氧化铁。
用本法制备高纯氧化铁的成本低廉。
例如,用NaOH中和含FeSO47%,MnSO4 0.1%,CuSO4 0.1%和硫酸钛0.1%的水溶液。
加热,吹入空气,沉出铁酸盐和部分氧化铁。
表面现象与表面活性剂
Span -20
-40
-60
-65 -80
脂肪酸 单月桂 单棕榈 单硬脂 三硬脂 单油
-85 三油
应用:HLB1.8-3.8,因其亲油性较强,一 般用作水/油乳剂的乳化剂。用于搽剂,软
膏,亦可作为乳剂的辅助乳化剂。
(二)多元醇型
3. 聚山梨酯(polysorbate):吐温 [Tweens]
(三)聚氧乙烯型
1.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类[Myrj] 系聚乙二醇与长链脂肪酸缩合而成的酯。 通式:R·COO·CH2(CH2O CH2)nCH2·OH 因n不同,产品常用的有: Myri-45 -49 -51 -52 -53 应用:具有较强水溶性,乳化能力强,作增溶剂
和油/水型乳化剂。 常用的有polyoxyl 40 stearate(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
HLBab=(HLBa×Wa+HLBb×Wb)/(Wa+Wb)
(2)理论计算法:如果HLB值是由表面活性剂 分子中各种结构基团贡献的总和,则每个基 团对HLB值的贡献可用数值表示,此数值称 为HLB基团数(group number)。
HLB=∑(亲水基团HLB)+∑(亲油基团HLB)+7
计算:
用吐温40(HLB=15.6)15%和司盘80 (HLB=4.3)85%混合后的HLB值。
分子结构上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的表 面活性剂,随介质的pH可成阳或阴离子 型。
常用品种: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 型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最大优点:适用于任何PH溶液,在等电 点时也无沉淀。
性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性质,起 泡性良好、去污力亦强; 酸性水溶液中 呈阳离子性质,杀菌力很强,毒性小。
(完整word版)表面活性剂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的制备中被广泛应用,其结构特征是具有亲水性与亲脂性两种基团,其作用是能显著降低分散系的表面(界面)张力,因此可用作乳化剂、助悬剂、增溶剂、促吸收剂、润湿剂、起泡剂与消泡剂、去污剂等,是药用乳剂、悬浊剂、脂质体等的重要辅料.本章重点讨论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如CMC值、HLB值、Krafft点与昙点等)与测定方法等。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分类一、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1.①纯液体在一定温度有一定的表面张力,是液体的物理常数.②当在水中加入无机盐或糖类物质时,则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升高;③当在水中加入低级脂肪醇、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下降,称此类物质为水的表面活性物质。
④当在水中加入油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高级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能够显著的降低,称此类物质为该溶剂的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2.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征:是由具有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亲油基组成,而且两部分分处两端。
因此,表面活性剂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性质,但具有两亲性的分子不一定都是表面活性剂。
3.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特殊结构可以在两相界面发生定向排列,来改变两相界面性质。
从而起到润湿、乳化、增溶、絮凝、反絮凝、起泡、消泡的作用。
(1)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为正吸附,正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
最外层疏水,表现低表面张力,产生较好的润湿性、乳化性、增溶性、起泡性.(2)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固体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易于润湿.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1。
表面活性剂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表面活性剂与合成表面活性剂;2。
根据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3。
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再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业指导书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业指导书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GB7497-1987 )1含义及有关质量或排放标准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指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类物质。
它的污染会造成水面产生不易消失的泡沫,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1.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地表水1、污水排放标准2-3单位:mg/L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2分析方法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7494-87)2.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饮用水、地面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中的低浓度亚甲蓝活性物质(MBAS),亦即阴离子表面活性物质。
在实验条件下,主要被测物是LAS、烷基磺酸钠和脂肪醇硫酸钠,但可能存在一些正的和负的干扰(见第8章)。
当采用10mm光程的比色皿,试份体积为100ml时,本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 LAS,检测上限为2.0mg/L LAS。
2.2 原理阳离子染料亚甲蓝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生成蓝色的盐类,统称亚甲蓝活性物质(MBAS)。
该生成物可被氯仿萃取,其色度与浓度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52nm处测量氯仿层的吸光度。
2.3 试剂在测定过程中,仅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具有同等纯度的水。
2.3.1氢氧化钠4%(NaOH):1mol/L。
2.3.2硫酸3%(H2SO4):0.5mol/L。
2.3.3氯仿(CHCl3):三氯甲烷(分析纯)2.3.4直链烷基苯磺酸钠贮备溶液。
称取0.100g标准物LAS(平均分子量344.4),准确至0.001g,溶于50ml水中,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并混匀。
每毫升含1.00mgLAS。
保存于4℃冰箱中。
如需要,每周配制一次。
2.3.5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综述作业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综述【摘要】本文主要描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将在水中电离后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带负电荷的表面活性剂称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具有澄清净化、沉降促进等作用。
大量应用于清洗,化妆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中,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表面活性剂。
【关键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澄清净化生活用品一.概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数量相较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数量上是最高的,从结构上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为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和磷酸酯盐四大类。
下图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式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有效形式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
两亲性质”结构,即分子中既有可溶于有机相的亲油部分(或疏水部分),又有不溶于有机相的疏油部分(或亲水部分)如图1.1,造成在界面的选择吸附—亲水基受到水分子的吸引,而亲油基受到水分子的排斥,只有占据到溶液的表面,将亲油基伸向气相,亲水基伸入水里,从而达到稳定结构。
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
图1-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FigureI-1 The structure ofsurfaean按结构分类在水溶性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最有用的化学分类是建立在亲水基性质基础上的,疏水基团一般含有长链烃基。
按离解或不离解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可按产生电荷的性质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英文化学术语:An-ionic surfactant. 表面活性剂的一类。
在水中解离后,生成憎水性阴离子。
如脂肪醇硫酸钠在水分子的包围下,即解离为ROSO2-O-和Na+两部分,带负电荷的ROSO2-O-,具有表面活性。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为羧酸盐、硫酸酯盐、磺酸盐和磷酸酯盐四大类,具有较好的去污、发泡、分散、乳化、润湿等特性。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第二章作业(第一次作业)1、表面活性剂按疏水基分类有哪几种?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答:表面活性剂按疏水基分类可以分为碳氢链、聚醚、硅氧烷和氟碳链4中类型。
A:碳氢链疏水基;(1)直链烷基:增加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的链长,增加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在水中表面活性增加,界面吸附与胶束化趋势增强。
(2)支链或不饱和烷基:在疏水基中引入支链或者不饱和烷基,与相应的直链烷基同系物相比,表面活性剂在水或者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加,胶束化能力减弱。
并且具有支链烷基的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差,不饱和烷基比较容易被氧化、变色。
(3)含芳香环或脂肪环的烷基:在疏水基中加入芳香环,表面活性剂疏水性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如直链烷基,并且其生物降解性较差,也难以形成紧密的膜结构。
B:聚氧丙烯醚链疏水基:聚氧丙烯醚链有环氧丙烷聚合而成。
含有聚氧丙烯醚链的表面活性剂往往容易吸附在极性界面上,也有利于在一些极性有机溶剂中溶解。
C:聚硅氧烷链疏水基:该疏水基是非碳链疏水基,他与碳氢链相比,耐热性好、化学稳定性高,由于硅氧链既不亲水也不亲油,所以在水相和非水系统都有表面活性。
缺点是生物降解性差,价格较高,而且在胶束形成和增溶方面不遵循表面活性剂一般规律。
2、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分类有哪几种?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答: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分类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类。
其中单一型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复合型表面活性剂是指含有2种以上亲水基的表面活性剂。
A: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羧酸盐阴离子型:(1)一般C10以下脂肪酸水溶性过强,表面活性较弱,C20以上水溶性太差,只能用于非水系统。
常见的脂肪酸皂碳链介于C10—C20之间。
(2)N—羧乙基脂肪酰胺的盐:无毒、无刺激性、起泡性和抑酶性好,对硬水、酸的敏感性小于肥皂。
(3)全氟代烷基羧酸盐:有较好的耐强酸、耐氧化还原及耐热性能。
而且其表面活性比相应脂肪酸盐强得多,降低表面张力很强,其同样具有极佳的化学与热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安全操作保养规定
表面活性剂安全操作保养规定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化学物质。
但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易挥发、易吸入等特性,若使用不当可能会
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在使用表面活性剂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
作规程,保障操作人员和环境安全。
本文将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操
作保养规定,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一、安全操作规定
1.1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并且了解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特点、危害和防范措施等相关知识。
1.2在使用表面活性剂时,必须佩戴防护设备,如防护手套、口罩
和安全眼镜等。
1.3禁止在通风条件较差的地方使用表面活性剂,或者在没有适当
通风保障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1.4严禁在异物存在的表面活性剂容器中进行操作,以免说异物污
染或者造成爆炸危险。
1.5严禁与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化学品混合使用,禁止将太阳光直射
或虫害等有害物质接触到表面活性剂当中。
1.6在操作表面活性剂时,要注意维持操作区域清洁环境,确保操
作的先后顺序进行。
表面化学作业-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3)增溶作用:
非极性有机物如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加入油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后, 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 这称为增溶作用。
増溶作用只有在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高于cmc (临界胶束浓度)时,才能明显表示出来,所以说增溶作用与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产生胶束有密切关系。
増溶是使本来不溶于水的物质溶入表面活性剂胶束中的一种现象。
增溶量增加将使胶束的体积增大,胶束的数目增多亦会增加溶量,因为在cmc 以上,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越高,生成的胶束数目越多,能増溶于胶束的微溶或不溶物质也越多,增溶作用越强。
增溶作用与普通的溶解概念是不同的, 增溶的苯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 而是分散在油酸根分子形成的胶束中。
经X 射线衍射证实, 增溶后各种胶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而整个溶液的的依数性变化不大。
4)润湿作用: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 改变接触角的大小, 从而达到所需的目的。
如果要制造防水材料, 就要在表面涂憎水的表面活性剂, 使接触角大于90。
表面活性剂分子是两亲分子, 能对界面的润湿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不同, 在界面上的吸附速度和溶液表面张力的降低速度和程度也各不相同。
溶液对植物的润湿作用和附着能力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变化、植物表面的性质、液滴的大小等有关。
因此,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不同, 对植物的润湿作用也有所不同。
例如植物叶面带有均匀光滑的蜡质层, 纯水在叶面上易形成小水珠, 粘附不牢, 无法润湿。
如果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 则其附着和润湿作用就会有所改善。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吸附速度以及在固体界面上的润湿作用已有一些报道。
水和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作业指导书(仪器法)
水和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作业指导书水和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作业指导书(连续流动分析仪法) 1 主题含义主题含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普通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这里主要指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 )和烷基磺酸钠类物质。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溶液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2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2.1 方法出处方法出处《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BAS)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法(CFA)》ISO16265:2009 2.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饮用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中的低浓度亚甲蓝活性物质(MBAS ),即阴离子表面活性物质。
在实验条件下,主要被测物是LAS 、烷基磺酸钠和脂肪醇硫酸钠。
、烷基磺酸钠和脂肪醇硫酸钠。
本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 LAS ,检测上限为0.40mg/L LAS 。
2.3 原理原理阳离子染料亚甲蓝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生成蓝色盐类,统称亚甲蓝活性物质(MBAS )。
该生成物可被氯仿萃取,其色度与浓度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50nm 处测量氯仿层的吸光度。
的吸光度。
2.4 试剂和材料试剂和材料实验时仅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实验时仅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2.4.1氯仿(CHCl3):使用前需超声波除气30min 。
2.4.2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准确吸取5.00mL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贮备溶液(直接购买,浓度为500mg/L ),用水稀释至250mL ,每毫升含10.0μg LAS 。
当天配制。
当天配制。
2.4.3亚甲基蓝溶液亚甲基蓝溶液先称取105mg 三水亚甲基蓝(指示剂级),用50mL 水溶解,用水定容至100mL ,摇匀。
此溶液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4℃下保存一周。
℃下保存一周。
2.4.4 四硼酸钠溶液四硼酸钠溶液称取1.9g 四硼酸钠溶于50mL 水中,加入0.4gNaOH ,加水至80mL ,加入6.8 mL 97%硫酸,定容至100mL 。
表面活性剂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阴离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lowoyl benzene sulfate ,C 12H 25-苯-SO 3Na ,DBS 或SPA ;硬脂酸钠:sodium stearate ,C 17H 35COONa ,St ;(2)阳离子:苄基三甲基氯化铵,benz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BTMAC;(3)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primary alcohobl ethoxylate ,AED:RO -[-CH 2CH 2O -]n -H ;(4)两性:十二烷基甜菜碱:dodecyl dimethyl betaine,C 12H 25-N +(CH 3)2CH 2COO -。
(1)溶解度:C 原子数越多,疏水性越强,越难溶解。
krafft 点逐渐升高(2)表面张力:烷基链中带有支链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较低。
随着C 原子数增加,γ下降,CMC 下降。
(3)润湿力:随着直链烷基苯环酸钠烷基碳原子的增加,瑞润湿力下降趋势。
(4)起泡性:形同浓度下,随着直链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其发泡性下降。
(5)洗净性:随着直链烷基碳的原子数增加,洗净力逐渐提高(6)生物降解性:直链烷基本硫酸盐比支链的生物降解性好但随着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水溶性呈下降趋势;(2)krafft 点:C 原子数越多,krafft 点温度越高;(3)表面活性:错误!未指定书签。
随着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张力逐渐下降错误!未指定书签。
分子结构相同时,其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有关,一般下,火星岁融余额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降到一定数值又随浓度升高而增加。
(4)临界胶束浓度:随C 的增加,其浓度降低。
2)应用:消毒杀菌剂,如洁尔灭;腈纶均染剂;抗静电剂;矿物浮选剂;相转移催化剂;织物柔软剂;其他的防腐剂、头发调理剂、沥青乳化剂、农药杀虫剂、化妆品添加剂、抗氧化剂和发泡剂等。
)环氧化物的影响:结构不同,反应活性不同,R越大,反应速率越低。
精细化学品化学作业
精细化学品化学作业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1.精细化学品(中国)——凡是能增进或赋予一种(类)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化学品。
(教材p1)2.表面活性剂——加到溶剂中会大大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能够使体系的表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
如硬脂酸钠(肥皂)、烷基苯磺酸钠(洗衣粉)等物质。
(教材p8)3. 胶束——当溶液内表面活性剂分子数目不断增加时,其疏水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亲水部分向着水,几十个或更多分子缔合在一起形成缔合的粒子,称为胶束。
(第二章课件p5)4.润湿——固体表面与液体接触时,其表面能往往会减小。
暴露在空气中的固体表面积总是吸附气体的,当它与液体接触时,气体如被排斥而离开表面,则固体与液体直接接触,这种现象称为润湿。
(教材p11)5.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某些部位合成的、可被运送到其它部位发生特殊生理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在国内,习惯上将植物体内自身产生的内源调控物质叫植物激素。
(教材p141)6.涂料——是一种涂覆在物体(被保护和被装饰对象)表面同时能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的配套性工程材料。
(教材p150)7.活性染料——又称为反应性染料,分子中含有与纤维分子中的羟基、氨基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生成共价键,生成“染料-纤维”化合物。
(教材p181)8.香料——亦称香原料,是一种能被嗅感嗅出气味或味感品出香味的物质,是用以调制香精的原料。
(教材p206)9.香精——亦称调和香料,是由人工调配出来的多种香料的混合体。
(教材p206)10.增稠剂——增稠剂俗称糊料、增黏剂、胶凝剂、乳化稳定剂等,是一种改善食品的物理性质、增加食品黏稠性或形成凝胶,给食品润湿、适口舌感的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食品呈悬浮状态作用的食品添加剂。
(教材p236)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水和油形成的乳状液,根据分散情形可分为两种: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两种类型。
海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作业指导书1 主题含义及有关质量或排放标准1.1 主题含义规定了测定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2 分析方法2.1 方法出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17378.4-2007(23)2.2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海水。
对有较深颜色的水样本法受干扰。
有机的硫酸盐、磺酸盐、羧酸盐、酚类以及无机的氰酸盐、硝酸盐和硫氰酸盐等引起正干拢,有机胺类则引起负干扰。
本方法为仲裁方法。
2.3 原理阴离子洗涤剂与亚甲基蓝反应,生成蓝色的离子对化合物,用氯仿萃取后,在65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
测定结果以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烷基平均碳原子数为12)的表观浓度表示,实际上是测定了亚甲基蓝活性物质(MBAS)。
2.4 试剂和材料2.4.1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标准贮备溶液(1. 00 mg/mL):称取100. 0 mgLAS溶于50 mL水中,全量转人100 mL量瓶,加水至标线,混匀。
在冰箱内保存.至少可稳定6个月。
2.4.2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标准使用溶液(10. 0ug/mL):量取10. 0 mL标准贮备溶液于100 mL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混匀。
再量取10. 0 mL此溶液于100 mL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混匀。
此标准使用溶液1. 00 mL含LAS 10.0ug。
在冰箱中保存,可稳定7 d。
2.4.3 氯化钠(NaCl)溶液:300 g/L。
2.4.4 亚甲基蓝溶液:于1 000 mL烧杯中加500 mL水,加50 g磷酸二氢钠(NH2P()4·H2 ()),搅拌下缓缓加入6. 8 mL硫酸(H2SO,p=1. 84 g/mL),加入50 mg亚甲基蓝(C16H18N3C1S·3H20)指示剂,搅拌溶解,加水至1 000 mL,混匀。
转入棕色试剂瓶保存。
2. 4. 5 洗涤液:于1 000 mL烧杯中加入500 mL水,加人50 g磷酸二氢钠,搅拌下缓缓加入6. 8 mL硫酸,搅拌溶解。
生物液体制剂思考题(作业一答案)
第二章液体制剂课堂作业一、名词解释1.潜溶和助溶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了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
助溶: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
2.增溶和胶束增溶:solubilization,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胶束: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中非极性部分会自相结合,形成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这种多分子聚集体称为胶束或胶团(micelles)。
3.HLB值、CMC、cloud pointHLB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石蜡无亲水基,HLB=0,聚乙二醇,全部是亲水基,HLB=20。
其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介于0~20之间。
CMC:开始形成胶团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concentration,CMC)cloud point:温度升高可致表面活性剂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发生混浊现象称为起昙,此时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4.乳剂和混悬剂乳剂: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5.凝胶和胶凝凝胶: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在温热条件下为粘稠性流动液体,当温度降低时,高分子溶液形成网状结构,分散介质水被全部包含在网状结构中,形成不流动的半固体状物,称为凝胶。
胶凝:形成凝胶的过程。
6.絮凝和反絮凝絮凝: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称絮凝。
反絮凝:向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ζ电位升高,静电斥力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该过程称反絮凝。
7.微乳和复乳微乳:microemulsion,又称纳米乳(nanoemulsion),当乳滴粒子小于100nm 时,乳剂处于胶体分散范围,为透明状液体,称为微乳。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参考答案
表面活性剂作业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
答: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包括长链疏水基团和亲水性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两个部分。
由于它的分子中既有亲油基又有亲水基,所以,也称双亲化合物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即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凡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凡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其在水中生成的表面活性离子种类,又可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大类。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如元素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
2.请解释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浊点、Krafft点等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体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或临界胶束浓度。
浊点(C. P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由澄清变混浊时的温度即浊点。
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溶液突然由浑浊变澄清,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溶解温度。
3.表面活性剂有哪些基本作用?请分别作出解释。
1)润湿作用: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界面张力,使接触角变小,增大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的这种作用。
2)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乳状液的这种作用。
3)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固体粒子分割成极细的微粒而分散悬浮在溶液中的这种作用,叫作分散作用。
4)起泡作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搅拌时会产生许多气泡,由于气体比液体的密度小,液体中的气泡会很快上升到液面,形成气泡聚集物(即泡沫),而纯水不会产生此种现象,表面活性剂的这种作用叫发泡作用。
表面活性剂复习备考
作业题整理1.如何理解表面活性剂。
答:表面活性剂应当是这样一类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和疏水基,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通常为水)的表面(或界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2.举例说明常见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中文名,英文名,英文简写及结构式。
答案略3.小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答案略4.总结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答:(1)烷基苯磺酸盐:①溶解度: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烷基取代基的碳原子数越少,烷基链越短,疏水性越差,在室温下越容易溶解在水中。
Krafft点越高,溶解度越低;反之,溶解度越高。
②表面张力:在相同浓度下,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表面张力随碳原子数增多而减小;烷基链中带有支链的表面张力普遍较低。
③润湿力:随着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力呈下降趋势。
④起泡性:相同浓度下,十四烷基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发泡性最好,其次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而十八烷基苯磺酸钠由于在水中溶解度较低,起泡性较差。
(2)α-烯烃磺酸盐:①溶解性:疏水基碳链越长,溶解度越低。
②表面张力:当α-烯烃磺酸盐碳氢链含有15~18个碳原子时,其溶液的表面张力较低。
在碳氢链较短(小于15)时,其表面张力最高。
③去污力:在碳原子大于12时明显提高,在15~18范围内保持较高水平,超过18个又呈下降趋势,其中16时去污力最高。
④起泡力:碳氢链含有碳原子数为14~16时,具有良好的起泡力。
⑤生物降解性:其生物降解性较高,更为完全。
⑥毒性:毒性低,刺激性较小。
(3)烷基磺酸盐:①SAS脱脂作用随链长增大(碳原子数增多)而增强,在碳原子数为15时达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
②SAS润湿力随链长增大而减小,从碳原子数13开始,几乎变化不大,15时最小。
③直链烷基磺酸钠临界胶束浓度随碳原子数增大而减小。
④SAS溶解度随碳链长增大而减小。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作业指导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作业指导书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制定,是为了能在工作中对样品进行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测定饮用水、地面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中的低浓度亚甲蓝活性物质(MBAS),亦即阴离子表面活性物质。
在实验条件下,主要被测物是LAS、烷基磺酸钠和脂肪醇硫酸钠,但可能存在一些正的和负的干扰。
当采用10mm光程比色皿,试份体积为100mL时,本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LAS,检测上限为2.0mg/LLAS。
3.编制依据;编制依据为GB7494-87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4.干扰和消除;主要被测物以外的其它有机的硫酸盐、磺酸盐、羧酸盐、酚类以及无机的氰酸盐、氰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它们或多或少地与亚甲蓝作用,生成可溶于氯仿的蓝色络合物,致使测定结果偏高。
经过水溶液反洗可消除这些正干扰(有机硫酸盐硫酸盐除外),其中氯化物和硝酸盐的干扰大部分被去除。
经水溶液反洗仍未除去的非表面活性物引起的正干扰,可借气提萃取法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而加以消除。
一般存在于未经处理或一级处理的污水中的硫化物,它能与亚甲蓝反应,生成无色的还原物而消耗亚甲蓝试剂。
可将试样调至碱性,滴加适量的过氧化氢(H2O2,30%),避免其干扰。
存在季铵类化合物等阳离子物质和蛋白质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将与其作用,生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不与亚甲蓝反应,使测定结果偏低。
这些阳离子类干扰物可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在适当条件下)去除。
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中的一般成分,包括尿素、氨、硝酸盐,以及防腐用的甲醛和氯化汞(II)已表明不产生干扰。
然而,并非所有天然的干扰物都能消除,因此被检物总体应确切地称为阴离子表面活性物质或亚甲蓝活性物质(MBAS)。
5.试剂和材料;在测定过程中,仅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具有同等纯度的水。
表面工程1班整理
1、常见的表面失效模式包括:腐蚀失效、磨损失效、疲劳失效、外观失效和表面特殊功能失效。
2、金属和非金属加工件表面的污垢物质,大致可分为五类:无色油和油脂,有色拉拔润滑剂,切屑、切削液和抛光膏,锈迹和氧化皮,其他表面油物。
3、作为前处理工序,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溶剂清洗、碱液清洗、电解清洗、乳化液清洗、酸洗和酸蚀以及盐浴清理氧化皮六种。
4、碱洗是靠碱液以及被消除的污物发生皂化作用,乳化作用,分散作用或这些作用的复合而使油污脱离工件表面的。
清洗方式有A浸渍法碱洗,B喷洗法碱洗。
碱性清洗液的组成:组成剂,添加剂,表面活性剂。
5、阳极电解清洗的原理及其局限性将工件作为阳极,其表面电极反应是析氧,工件表面放出的氧气气泡对油膜和污垢粒子产生剥离和冲刷作用将之除去,同时在气泡上升时增加溶液的搅拌作用,提高清洗效率。
局限性:阳极清洗效率较低,而且对用色金属(如铜合金,锡焊零件等)有较大的腐蚀性,会发生阳极溶解,不宜使用。
6、阴极点解清洗电解时工件接阴极,阴极电解清洗时,工件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是析氢,(同5)。
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阴极上释放的氢气量理论上是阳极上释放的氧气的2倍。
此外,工件阴极表面与带负电荷的污垢相互排斥,也更有利于清洗,效率比阳极高。
局限性:对于氢脆敏感的金属不宜用阴极清洗。
7、精整包括:1人工打磨,刮研,2机加工,3喷砂,4刷光,磨光和抛光,5滚光,6化学和电化学精整,7热能和磨料流精整。
8、合金电沉积的必要条件及方法(1)镀层合金的组元中至少有一种金属能从水溶液中单独沉积;(2)合金中各组元金属的析出电位相等或相近。
相应方法:a可以采取调整镀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b采用加入络合剂或添加剂以改变平衡电位和过电位,c调整电流密度以及借助金属共沉积时电位较负组分的去极化作用。
9、为了控制镀层质量而增大阴极电化学过电位,常用的两种方法:1加入络合剂,2加入有机表面活性物质。
10、镀层厚度的均匀是否,主要决定于电流在阴极(被镀工件)上分布是否均匀,以及电流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概述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是什么?简述其分类方法。
答:表面活性剂是指在较低浓度时,即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作用的物质。
分类方法:1)按照离子类型分类:分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可以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
2)按亲水基的结构分类: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胺盐型、季铵盐、鎓盐型(鏻、鉮、硫、碘鎓化合物)、多羟基型、聚氧乙烯型。
3)按疏水基种类分类:直链、支链烷基(碳原子数为8~20)、烷基苯基、萘基(烷基碳原子数为8~16)、松香衍生物、高分子量聚环氧丙烯基、长链全氟(或高氟代)烷基、聚硅氧烷基、全氟聚环氧丙烷基(低分子量)。
4)按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分类:碳氟表面活性剂、含硅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2、什么是界面?什么是表面?界面和表面有何联系?答:界面是指两相接触的约几个分子厚度的过渡区,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界面包括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液界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
界面包括表面,表面属于界面,如气-液界面成为液体表面,气-固界面常成为固体表面。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1、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的定义。
答: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这种力垂直与表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
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g 或 表示。
表面张力的单位通常为N/m. 表面活性: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被称为表面活性。
2、cmc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答:测定cmc的方法:1)表面张力法:常用表面张力-浓度对数图确定cmc。
具体做法: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作出γ-lgc曲线,将曲线转折点两侧的直线部分外延,相交点的浓度即为此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cmc。
2)电导法:确定cmc时可用电导率对浓度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的平方根作图,转折点的浓度即为cmc。
只限于测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
3)染料法:先在较高浓度(>cmc)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少量染料,此染料加溶于胶团中,呈现某种颜色。
再用滴定的方法,用水将此溶液稀释,直至颜色发生显著变化,此时溶液的浓度即为cmc。
4)浊度法:观测加入适量烃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浊度随,浊度突变点的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的cmc。
5)光散色法:利用散射光强度-溶液浓度曲线中的突变点可以测定cmc。
影响因素:1)表面活性剂类型的影响:疏水基相同的情况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比非离子型的大,大约差两个数量级。
2)碳氢链的长度: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随疏水基增大而降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碳氢链的碳原子数在8-16范围内,cmc随碳原子数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同系物每增加一个碳原子,cmc下降约一半。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mc受疏水基碳原子数的影响更大。
一般每增加两个碳原子,cmc下降至1/10。
3)碳氢链的分支:具有同样化学组成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异构体中,直碳氢链的表面活性剂,其cmc最低,支化度越高,cmc越高。
4)极性基团的位置:碳氢链相同时,极性基越靠近中间位置的,cmc越大。
5)碳氢链中其他取代基的影响:碳氢链中有双键时,其cmc较饱和化合物高。
在疏水链中有苯基时,一个苯基约相当于3.5个CH2基团。
6)疏水链的性质:含碳氟链的表面活性剂,其cmc要比同碳原子数的碳氢链表面活性剂低得多,相应地表面活性要高得多。
碳氢链中的氢被氟部分取代的表面活性剂,其cmc随被取代程度的增加而减少。
7)其他因素:除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外,添加剂(如无机盐、极性有机物)对表面活性剂的cmc会有影响;温度对cmc也会有影响。
3、论述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答:表面活性剂结构由亲水集团和亲油基团组成,分子的亲水性和亲油性,分子的形态以及分子量都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表面活性剂的HLB越高,亲水性越高。
2)亲油基团的影响:亲油基的疏水作用降低了表面张力,影响胶束的形成。
3)亲水基团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会影响其溶解度,从而进一步影响胶束的形成,溶解度越大,临界胶束浓度越高。
同时,亲水基的不同,活性剂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和受温度的影响性质的变化也不同。
4)分子形态的影响:即亲水基的相对位置和亲油基团的分支情况,一般亲水基位于分子之间时,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比位于分子末端强;带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润湿和渗透性能,但去污较好。
5)分子量的影响: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而分子量较小的表面活性剂润湿,渗透效果好。
6)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对离子型和部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越低,溶解度越好;对大部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高于浊点时将发生分组,许多性质和效果均下降。
7)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温和性:毒性大小为:非离子和两性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8)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对于疏水基碳氢链,直链比带有支链的易于生物降解;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环氧乙烷加成数越大,聚氧乙烯链越长,越不易生物降解;含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只有脂肪基的更难降解。
4、什么是Krafft点和浊点?答: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达到一定温度后,其溶解度会突然迅速增加,这个转变温度称为Kraff 点。
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突然析出使溶液浑浊的温度点叫浊点。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和应用1、简述增溶作用的方式。
答:1)非极性分子在胶团内核的增溶。
饱和脂肪烃、环烷烃及苯等不易极化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一般被加溶于胶团的内核中,就像溶于非极性碳氢化合物液体中一样,紫外光谱或核磁共振谱表明被加溶物处于非极性环境中,X射线表明在加溶后胶团变大。
2)在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对于分子结构与表面活性剂相似的极性有机化合物,如长链的醇、氨、脂肪酸和极性染料等两性分子,则是增溶于胶束的栅栏之间,这种方式增溶后胶束并不变大。
3)在胶束表面的吸附增溶,即吸附增溶。
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非极性烃的小分子极性有机化合物在胶束表面的增溶。
4)聚氧乙烯链间的增溶:以聚氧乙烯基为亲水基团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将被增溶物包藏在胶束外层的聚氧乙烯链中。
2、论述增溶作用的影响因素。
答:1)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具有同样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其增溶量有如下次序: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亲油基部分带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较直链的小;带有不饱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或在活性剂分子上引入第二极性基团时,对烃类的增溶作用减小,而对长链极性物增溶作用增加。
2)被增溶物质的化学结构:脂肪烃与烷基芳烃被增溶的程度随其链长的增加而减小,随不饱和度及环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带支链的饱和化合物与相应的直链异构体增溶量大致相同。
3)温度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温度越高,增溶作用越大。
4)添加无机电解质的影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无机电解质,可增加烃类化合物的增溶程度,但使极性有机物的增溶程度减少。
5)有机物添加剂的影响:向表面活性剂中加烃类等非极性化合物,会使其增溶于表面活性剂胶束内部,使胶束胀大,有利于极性有机物插入胶束的“栅栏”中,即提高了极性有机物的增溶程度。
反之,添加极性有机物后,增溶于胶束的“栅栏”中,使非极性碳氢化合物增溶的空间变大,增溶量增加。
3、乳状液的类型及鉴别方法。
答:乳状液分为以下几类:(1)水包油型:以O/W表示,内相为油,外相为水,如牛奶等。
(2)油包水型:以W/O表示,内相为水,外相为油,如原油等。
(3)多重乳状液:以W/O/W 或O/W/O 表示。
乳状液的鉴别方法:1.稀释法:若乳状液很易为水稀释则该乳状液为O/W型,相反不易相混则为W/O型乳状液。
2.滤纸润湿法:一般滤纸能被水润湿而不为油润湿,因此往上滴加少量乳状液,若液体很快展开并留下散落细小油滴,则此乳状液为O/W型乳状液,否则为W/O型乳状液。
3.电导法:电导法的原理基于这样的事实,即一般情况下水比油的电导值高得多。
4.染色法:染料有油溶性和水溶性之分,前者能溶于油使之染色,后者能溶于水使之染色。
4、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答:1)表面张力:乳状液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低的油-水界面张力有助于体系的稳定,通常的办法是加入表面活性剂,以降低体系界面张力。
2)界面膜的性质:界面膜的强度和紧密程度是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得到高强度的界面膜和稳定的乳状液:使用足量的乳化剂;选择适宜分子结构的乳化剂。
3)界面电荷:液滴表面的电荷密度越大,乳状液的稳定性越高。
4)分散介质的黏度:乳状液分散介质的黏度越大,分散相液滴运动速度越慢,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许多能溶于分散介质中的高分子物质常用来作增稠剂,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5).5 固体粉末的加入:固体只有处于油水界面时才能起到稳定作用。
这要求它既能被水润湿,又能被油润湿,否则不能排列在液滴表面,而是会完全处于水相或者油相。
5、如何制备乳化剂(包括加入方法、乳化剂的选择、乳化设备的选择)答:加入方法:1.剂在水中法:将乳化剂直接溶于水中,在激烈搅拌下将油加入。
2.剂在油中法(转相乳化法):将乳化剂加入油相,在激烈搅拌下加入水。
3.瞬间成皂法:将脂肪酸溶于油中,碱溶于水中,然后在剧烈搅拌下将两相混合,界面上瞬间生成了脂肪酸盐,得到乳状液。
4混合膜生成法:使用混合乳化剂,一个亲水,另一个亲油,将亲水乳化剂溶于水中,亲油乳化剂溶于油中。
在剧烈搅拌下,将油水混合,两种乳化剂在界面上形成混合膜。
5.轮流加液法:将水和油轮流加入乳化剂,每次只加少量。
乳化剂的选择:1.HLB值法:每个乳化体系都可以通过实验确定其最为适宜的乳化剂的HLB值,根据此值可以确定乳化剂的种类和比例,如果单一表面活性剂不能满足要求,可以根据HLB值的加和性,选择两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
2.PIT 法:所谓相转变温度(PIT)是指在某种特定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质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确定方法是,在等量的油和水中加入3%~5%的表面活性剂,配置成O/W型转变为W/O型时的温度即为此体系的相转变温度。
乳化设备的选择:1.搅拌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多种体系,但只能生产较粗的乳状液。
2.胶体磨和均化器:制备的乳状液液珠细小,分散度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好。
3.超声波乳化器:一般都在实验室使用,在工业上使用成本太高。
6.润湿过程分为三类:答:润湿过程可以分为三类,即:粘湿、浸湿和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