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学-名词解释(小抄)

中药药剂学-名词解释(小抄)

D值: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数降低90%所需的时间。

F0值:Z为10℃时,一定灭菌温度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也就是将被灭菌物品不同受热温度折算到与湿热121℃灭菌时热效力相当的灭菌时间。

称为标准灭菌时间。

仅应用于热压灭菌。

《GMP》规定F0值≥8min。

实际应在控制在12min。

F值:在一系列温度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min)。

常用于干热灭菌。

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

HLB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的强弱,是以亲水亲油平衡值来表示的,简称为HLB值。

Nacl等渗当量法:Nacl等渗当量法是指1g药物的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用E表示。

Z值:为降低一个lo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单位为度,也可以看成灭菌时间减少到1/10所需升高的温度值。

靶向制剂:靶向制剂也称靶向给药系统,系指药物与载体结合或被载体包裹能将药物直接定位于靶区,或给药后药物集结于靶区,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正常组织的给药体系。

被动靶向制剂:指载药微粒被巨噬细胞摄取后转运肝、脾等器官而发挥疗效主动靶向制剂:指用修饰的药物载体将药物定向地转运到靶区浓集而发挥疗效。

崩解剂: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崩解成细小颗粒的物质表面活性剂: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急剧下降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茶剂:系指含茶叶的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用沸水炮服或煎服的制剂总称。

可分为茶块、袋装茶、煎煮茶。

肠溶胶囊:系指不溶于胃液,但能在肠液中崩解、熔化、释放的胶囊剂。

肠肝循环: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被重新吸收返回门脉的现象处方: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或药剂制备的书面文件。

处方包括:法定处方、医师处方、协定处方,以及单方、验方、秘方、经方、古方等。

打底套色:此法是中药丸剂、散剂等剂型对药粉进行混合的一种经验方法.所谓“打底”是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乳钵中(混合之前应首先用其它色浅的、量多的药粉饱和乳钵),即为“打底”,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地、分次地加入乳钵中轻研、使之混合均匀,“套即是色”.单糖浆: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

精细化学品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精细化学品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精细化学品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精细化学品化学复题一、名词解释1.表面活性剂:一种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并能在两种不相溶的物质之间起到界面活性的化学物质。

2.浊点(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胶束,导致液体浑浊,这个浓度称为浊点。

3.化妆品:用于清洁、美容、保养、修饰等目的的化学制品。

4.食品添加剂: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增加营养、延长保质期等目的,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

5.食品乳化剂:能够使油水混合物稳定的化学物质。

6.食品增稠剂:能够增加食品黏度的化学物质。

7.香料:用于增加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物品的香味的化学物质。

8.分散染料:能够分散在介质中并着色的化学物质。

9.还原染料:能够还原并着色的化学物质。

10.胶黏剂:能够将两个物体黏合在一起的化学物质。

11.乳胶漆:一种水性涂料,主要成分为乳液和颜料。

12.水性漆:一种水性涂料,主要成分为水性树脂和颜料。

13.助留剂:能够使化学物质在液体中保持稳定状态的化学物质。

14.抗氧剂:能够抑制氧化反应的化学物质。

15.半数致死量:指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使一半实验对象死亡的化学物质浓度。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表面活性剂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答案:乙醇。

2.下列表面活性剂为两性离子型的是()答案: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3.下列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型的是()答案: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4.下列哪种表面活性剂一般不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使用()。

答案: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

5.下列哪种表面活性剂可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使用()。

答案: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6.下列哪种表面活性剂可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复配使用()。

答案: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7.一双亲分子的结构为RSO3Na,一般情况下,当碳氢链R为()时,该分子可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

答案:CH2(CH2)12CH3.8.下列工艺过程不属于造纸主要工艺过程的是()。

(完整word版)表面活性剂

(完整word版)表面活性剂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的制备中被广泛应用,其结构特征是具有亲水性与亲脂性两种基团,其作用是能显著降低分散系的表面(界面)张力,因此可用作乳化剂、助悬剂、增溶剂、促吸收剂、润湿剂、起泡剂与消泡剂、去污剂等,是药用乳剂、悬浊剂、脂质体等的重要辅料.本章重点讨论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如CMC值、HLB值、Krafft点与昙点等)与测定方法等。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分类一、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1.①纯液体在一定温度有一定的表面张力,是液体的物理常数.②当在水中加入无机盐或糖类物质时,则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升高;③当在水中加入低级脂肪醇、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下降,称此类物质为水的表面活性物质。

④当在水中加入油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高级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能够显著的降低,称此类物质为该溶剂的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2.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征:是由具有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亲油基组成,而且两部分分处两端。

因此,表面活性剂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性质,但具有两亲性的分子不一定都是表面活性剂。

3.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特殊结构可以在两相界面发生定向排列,来改变两相界面性质。

从而起到润湿、乳化、增溶、絮凝、反絮凝、起泡、消泡的作用。

(1)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为正吸附,正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

最外层疏水,表现低表面张力,产生较好的润湿性、乳化性、增溶性、起泡性.(2)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固体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易于润湿.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1。

表面活性剂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表面活性剂与合成表面活性剂;2。

根据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3。

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再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优质资料

《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优质资料
23.沾湿:指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
24.浸湿: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
25.铺展:液体取代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将固-气界面用固-液界面代替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即为铺展。
26.自憎液体:不能在自己的吸附膜自发展开的液体称为自憎液体。
27.临界表面张力:以接触角θ的余弦cosθ对液体的表面张力γL作图,可得一直线,将此直线延长到cosθ=1处,其对应的液体表面张力值即为此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
5.表面活性:在液体中加入某种物质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叫表面活性。
6.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某液体中加入少量某物质时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急剧降低,并且产生一系列应用功能的物质。
7.吸附:表面上活性剂这种从水内部迁至表面,在表面富集的过程叫吸附。
8.低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表面:物质和它产生的蒸汽或者真空接触的面。(液体或固体和气体的接触面)
2.界面:任意两种物质接触的两相面。(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
3.表面张力:指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N/m)。
4.表面自由能: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比体相内部同分子量所具有的自由能过剩值,称为表面自由能(J/m2)。
12.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地降低,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此时表面活性剂从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成稳定的胶束,从而引起溶液的高频电导、渗透压、电导率等各种性能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个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36.絮凝剂:用于使固体微粒从分散体系中聚集或絮凝的分散剂。

表面活性剂化学练习试题整理

表面活性剂化学练习试题整理

表面活性剂试题一、名词解释•1. 表面活性剂2•临界胶束浓度3. Krafft 点4. 浊点5. 两性表面活性剂6•增溶力7. 分散剂8.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二、选择题.1. 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两性型毒性最小B. HLB值越小,亲水性越强C. 做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D. 做0/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2. 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根据经验,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20之间B. 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C. 聚氧乙烯基团的比值增加,亲水性降低D. 杀精避孕套中起杀精作用的主成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作洗涤剂3.40%的Span -80(HLB4.3)与60%±温-80(HLB15.0)混合后的HLB值是()A. 4.3B.6.42C.8.56D.9.65E.10.724. 等量的Span -80(HLB4.3)与吐温-80(HLB15.0)混合后的HLB值是()A. 4.3B.6.42C.8.56D.9.65E.10.835. 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A. 亲水亲油平衡值B.CMC值C.适宜的粘稠度D. Krafft 点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rafft 点越低,该表面活性剂低温水溶性越好B.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该在浊点以上使用C. 疏水基为直链的比带支链的难于降解D. 含有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仅含有脂肪基的表面活性剂易于降解,故洗衣粉中主成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B. 乳状液类型通常有O/W,W/O套圈型三种。

C.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做破乳剂D. 玻璃器皿中易得到O/W型乳状液8.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B.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能都优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Krafft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浊点D. —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小的润湿、渗透性能好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液体油污的去除主要是靠表面活性剂的增容作用而实现的B.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用于洗涤天然棉纤维C. 烷基苯磺酰二乙醇胺可做稳泡剂D. 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很好的起泡剂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餐具洗涤剂可以用来洗涤瓜、果、蔬菜、肉B. 洗发香波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烷基苯磺酸钠及烷基酰醇胺C. 重垢液体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含量一般在80%以上D. 粉状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主成分完全不同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只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B. 分子结构中含有苄基的季胺盐具有较强的杀菌性C. 药物中引入磺酸基后易被人体吸收,并提高水溶性,而药理作用改变不大D. 烷基苯磺酸钠通常为黄色油状液体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是含氮的有机胺衍生物B.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存在Krafft点C.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可做相转移催化剂D. 两性表面活性剂没有等电点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过程中,常采用苯过量的方法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B. 工业常用磺化剂有硫酸、发烟硫酸、三氧化硫C. 温度会对磺化产物及磺化速率有影响D. 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过程中,分酸是利用密度差原理14. 下列关于两性表面活性剂性质不正确的是()A. 具有等电点B. 临界胶束浓度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增大C. 两性表面活性剂没有Krafft点,但有浊点。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一、名词解释1.表面与界面:界面是指物质的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约几个分子厚的过渡区)。

若其中一项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2.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这样一种物质,它活跃于表面和界面上,具有极高的降低表、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

在一定浓度以上的溶液中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从而具有一系列应用功能。

3.表面活性:这种因表面正吸附而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称为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润湿和反润湿,渗透和防水,乳化和破乳,分散和凝聚,起泡和消泡,洗涤,抗静电,润滑以及增溶等一系列作用称为表面活性。

4.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5.Krafft点与浊点: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一般都较小,当达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突然增大,这一温度被称为Krafft点。

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不同,它存在浊点(cloud point),即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突然析出使溶液浑浊的温度点。

6.特劳贝(Traube)规则:在稀水溶液中,当c很小时,γ-c略成直线,每增加一个一CH2一基团时,其负斜率约为原来的三倍。

7.效率和有效值:表面活性剂的效率(efficiency)由测定表面活性剂使水的表面张力明显下降至一定值时的所需浓度来度量的。

有效值(effectiveness) 是表面活性剂能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可能达到的(一般在cmc附近)最小值(γcmc)。

8.酸值:是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9.皂化值:是指水解1克油脂所需要氢氧化钾的克数。

10.冰山结构(iceberg sturcture):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后,使水中原来的氢键结构重新排列,亲油基周围也形成一“整齐结构”,即所谓“冰山结构”。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爱根核模(Aitken nuclei mold)Whitby等人依据大气颗粒物按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把大气颗粒物表示成三种模结构,即爱根(Aitken)核模(Dp<0.05 )、积聚模(0.05 <Dp <2 )和粗粒子模(Dp>2 )。

爱根核模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颗粒物,以及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而生成的二次颗粒物。

>>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表面活性剂是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的物质。

它能显著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或两相间界面的张力,具有良好的乳化或破乳;润湿、渗透或反润湿;分散或凝聚;起泡、稳泡和增加溶解力等作用。

不对称合成(asymmetrical synthesis)一种反应,其中底物分子整体中的非手性部分经过反应试剂作用,不等量地生成立体异构体产物的手性单元。

也就是说,不对称合成是这样一个过程,它将潜手性单元转化为手性单元,使得产生不等量的立体异构产物。

不可逆吸附(irreversible sorption)有机质含量及结构,决定着污染物的吸附特性,从而决定其微生物降解的生物可利用性,进入到有机质致密的刚性结构中的污染物很难再返回到土壤颗粒表面或土壤溶液中,被微生物所利用,这种现象被称为不可逆吸附。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 SCF)一些物质在超临界条件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兼具两种状态的特点。

如具有与液体相近的溶解能力和传热系数,同时具有与气体相近的粘度系数和扩散系数。

处于超临界状态下的物质称为超临界流体。

电动力学修复(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利用电动力学原理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称为电动力学修复,即将电极插入受污染的地下水及土壤区域,施加直流电,形成直流电场。

由于土壤颗粒表面双电层,孔隙水中带有电荷的离子或颗粒,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迁移、电渗流或电泳的方式沿电场方向定向迁移,污染物离开土壤向两级迁移,最终富集在电极区得到集中处理或分离。

表面活性剂 化学名词

表面活性剂 化学名词

化学名词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是能使目标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疏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

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

中文名表面活性剂外文名surfactant别名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学科化学分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特性两亲性作用降低目标溶液的表面张力简介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

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疏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

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

起源历史①公元前2500年——1850年羊油和草木灰制造肥皂羊油——三羧酸酯简称三甘酯,经碱水解→羧酸盐+单甘酯+二甘酯+甘油19世纪中叶一方面肥皂开始实现工业化大生产,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

②土耳其红油的出现:土耳其红油即蓖麻油与硫酸反应的产物,蓖麻油为蓖麻油酸的三甘酯,深度磺化,耐酸耐硬水③19世纪初,矿物原料制备洗涤剂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硫酸(绿油)。

蜡和茶的磺化混合物,溶于酸中,呈绿黑色,用碱中和制得。

药剂学名词解释(2)

药剂学名词解释(2)

药剂学名词解释(2)药剂学名词解释汇总29. 穿透促进剂:是指那些能渗透进入皮肤,降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降低皮肤的.屏障功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30. 昙点(cloud point):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加热升温时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析出(溶解度下降)、出现混浊、称此现象为起昙,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31. 气雾剂(aerosols):系指药物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肤及空间消毒的制剂。

32. 滴丸剂(guttate pills):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后溶解、乳化或混悬于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介质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收缩成球状而制成的制剂,主要供口服。

33. 膜剂(films):系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制剂。

34. HLB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

35. 酊剂(tinetures):系指饮片用规定浓度乙醇提取而制得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澄清液体制剂。

36. 流浸膏剂(fluid extracts):是将饮片提取液经分离、纯化后浓缩至规定浓度而制得的液体制剂。

37. 浸膏剂(extracts):是将饮片提取液经分离、纯化后除去全部溶剂至规定浓度而制得的粉末状或膏状的固体制剂。

38. 糖浆剂(syrups):系指含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供口服用。

药剂学名词解释整理版2017-04-09 22:51 | #2楼1、药剂学(Pharmaceuticals)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药典(Pharmacopoeia)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表面活性剂的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的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的名词解释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是一类复合分子,其中一部分通常是脂类结构,另一部分则为具有水溶性的部分,这些分子具有能够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的能力。

它们可以将另一种液体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加快混合并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在化学、石油学、农药学、制药、食品工业、家用和商业清洁剂、包装、染料、建筑材料、塑料和纤维工业等领域中都有许多用途。

它们有各种形式,可以用作降低表面张力、防止结块、使液体混合以及增加洗涤针对微细污渍的能力等等。

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两类:非电聚合物和电聚合物。

非电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如醇醚、醇胺、醛醚和酯,通常由肥皂、油脂和表面活性剂制成,其中脂肪酸和醇是最常用的材料。

它们可以自然发生溶解,形成小分子群物质,从而产生表面张力降低的作用。

电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如二烃型表面活性剂、均十型表面活性剂、十八醇型表面活性剂和硫型表面活性剂等,其特性比非电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更加稳定,形成大分子物质。

它们的作用是将表面上的液体分子或固体粒子吸附在表面,形成聚合物膜,起到包裹、防止污染和粒子吸附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清洁剂、洗涤剂和阻抗粒子粘附剂。

清洁剂用于去除污垢和污物,有助于清洁物体表面。

洗涤剂用于洗涤污染物,有助于降低润湿性,改善污染物的分散性和溶解性。

阻粒子粘附剂用于阻止粘附物体之间的接触,有助于润湿性和粘附性。

有时,表面活性剂还可以用于提高生物可利用性,增加液体的流动性,增加消泡能力,阻碍氧化降解等。

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如减少污染、提高清洁效率、减少包装制品的成本、提高水的吸收性、增加泡沫稳定性、降低表面张力和可利用性等。

然而,这些好处也有它们的局限性,因为它们会增加水分质量,增加污水处理工艺的成本,污染地下水,降低自来水的品质,影响蓝藻的生长等等。

因此,用户在使用表面活性剂时,应该谨慎选择型号,控制用量,并遵循一些安全操作措施,以确保安全和健康的使用环境。

表面活性剂的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的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的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可以与水和油脂类物质结合,促进他们之间的相容性,改善物质间的互溶性。

它也可以提高表面活性,起到清洁、抗菌和抗结垢等作用。

表面活性剂有着广泛的应用,被广泛地用于肥皂、洗涤剂、护发素、消毒剂、农药等。

这类化合物的分子量平均比较小,具有易水溶性和非常强的表面活性性能。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由一个非电荷的碳原子中心支撑起两个电荷分子,使得其能够与水或油脂分子结合,形成一个有机层以实现溶液的相容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表面活性剂将油脂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起来,促进他们之间的相容性,改善物质间的互溶性。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涉及着许多领域,其中包括:建筑和建筑材料、润滑剂、海洋工业、清洁剂和护理剂、农药、去垢剂、工业用化学品、污水处理。

从现实应用来看,表面活性剂常被作为农药的活性剂用于植物和土壤农药之间的整合、抗微生物剂、调节害虫动物和植物免疫反应,减少含量产品中水、油、油类有害残留物类,以及处理污水等等。

表面活性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尺寸较小,容易进入水体中,会影响到水体的生态系统,破坏水质,令水中的鱼类和海洋生物受到损害。

此外,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持久性可能会引起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使用这些化合物时,一定要注意其使用量,避免环境污染。

总而言之,表面活性剂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在促进物质
间互溶上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它的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因此使用起来也更加广泛,但同时应注意它们是有害物质,务必避免环境污染,严格控制使用量,以保护环境。

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

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

表⾯活性剂复习资料表⾯活性剂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表⾯活性:因溶质在表⾯发⽣吸附(正吸附)⽽使溶液表⾯张⼒降低的性质。

2.表⾯:把⼀个相和它本⾝蒸汽接触的分界⾯称之。

3.界⾯:把⼀相与另⼀相(结构不同)接触的分界⾯称之。

4.表⾯(界⾯)现象:处于任何相态的任何物质的表⾯与其体相相⽐较, ⼆者在组成、结构、分⼦所处的能量状态和受⼒情况等⽅⾯均有差别,由此⽽产⽣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现象。

5.表⾯张⼒:垂直通过液⾯上任⼀单位长度、与液⾯相切的收缩表⾯的⼒,简称为表⾯张⼒,其单位为mN/m.。

6.表⾯活性剂:能吸附在表(界)⾯上,在加⼊量很少时即可显著改变表(界)⾯的物理化学性质,从⽽产⽣⼀系列的应⽤功能.7.吸附:表⾯活性剂从⽔内部迁⾄表⾯,在表⾯富集的过程8.表⾯过剩:其意义是若⾃1cm2的溶液表⾯和内部各取⼀部分,其中溶剂的数⽬⼀样多,则表⾯部分的组分i⽐内部所多的摩尔数,记为Γi (1)。

9.胶束;两亲分⼦溶解在⽔中达⼀定浓度时,其⾮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使得分⼦⾃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基向⾥、亲⽔基向外,以减少憎⽔基与⽔分⼦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10. 双⽔相体系;是指某些物质的⽔溶液在⼀定条件下⾃发分离形成的两个互不相溶的⽔相。

11.表⾯能⼩于100mJ/m2的固体称为低表⾯能固体,聚合物和固态有机物。

12.⽆机固体和⾦属的表⾯能多⼤于100mJ/m2,称为⾼表⾯能固体。

13. 临界胶束浓度;表⾯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简写为cmc)。

14.亲⽔-亲油平衡值(HLB值);亲⽔基和疏⽔基之间在⼤⼩和⼒量上的平衡程度的量度。

15.krafft点:离⼦型表⾯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表⾯活性剂的溶解度⼀般都较⼩,当达到某⼀温度时,表⾯活性剂的溶解度突然增⼤,这⼀温度被称为krafft点16.浊点;即⼀定浓度的⾮离⼦表⾯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活性剂突然析出使溶液浑浊的温度点。

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药理学

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药理学

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药理学
药理学是一门聚焦于药物作用机理研究的科学学科,是利用实验和理论方法研究药物与生物的作用的科学。

它的最终目的是明确药物的作用机制、识别其模式,探索药物的潜在发挥作用的条件,以及与其潜在毒性和毒副作用有关的因子。

在药理学中,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研究药物反应的重要概念。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特殊的有机溶剂,它能与水混合,具有良好的分散能力和柔和的表面动力学特性。

表面活性剂含有多种氢桥,它们能与各种分子表面特异性有机分子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多层膜结构,增强药物的水溶性,从而提高药物的可溶性。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在各种药物分子之间构成稳定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改善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现象。

通常,表面活性剂可以在药物吸收组织和脏器之间改变药物的离子状态,从而有效地改变药物的吸收特性,降低药物的耐受性,改善药物的可溶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因此,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因为它可以赋予药物优良的溶解性,优化溶质的分布,并改变药物的生物再利用度,进而提高药物的有效治疗效果。

为了更好地研究药物的药理学特性,研究人员必须将表面活性剂考虑到他们的研究之中,以获得更精确、准确的药理学结果。

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总结

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总结

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总结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常用的物质,用于调节液体表面的极性、张力及其它性能,以及增强液体的溶解性和混悬性。

它的作用是使离子、非离子物质更容易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影响到多种液体性质,比如表面张力、溶解度、稳定性等。

表面活性剂有各种类型,根据其结构可分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FSA)、离子型表面活性剂(ISA)、半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SA)、配位型表面活性剂(CSA)及共价型表面活性剂(VSA)等。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FSA)是由一类水溶性有机化合物链组成的表面活性剂,其化学结构既不带正电荷又不带负电荷,故称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由椰油烷(methyl-coco-fatty-acid)等有机基体所构成,能够结合其他溶剂,如石油、醇、醚等,用于清洗、抗皱等多种用途。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ISA)是指某些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带有正负电荷离子的表面活性剂。

其结构可以分为弱酸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ISA)及强酸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ISA)等。

弱酸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ISA)主要由磺基酸盐、铵盐等构成,其作用机制是离子在液体表面形成协同作用,从而调节液体的表面张力。

强酸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ISA)主要由聚磷酸酯和聚羧酸酯组成,其作用机制是离子在液体表面形成离子极化作用,从而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半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SA)是指在液体表面具有半离子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在液体的表面能够形成一层很薄的半离子聚集体,使液体形成一种协同作用,从而影响液体的性质。

半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高分子类物质,比如水解聚合物、纤维素衍生物、水解聚糖等,能够有效地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增加溶解度以及提高液体的流变性。

配位型表面活性剂(CSA)是一类具有配位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其结构上由离子、非离子及配位基团组成。

配位型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与多种溶剂及溶质的配位结合,调节液体的表面张力、溶解度以及混悬性等特性。

这类表面活性剂可以预测液体表面张力的值,并且能够较好地分散懂剂和固体颗粒。

表面活性剂的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的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的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在化学和物理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添加剂,也被称为表面活性物质或高分子活性物质。

它们可以改变液体的物理性质,从而使其更容易与其它液体和固体分子混合,并形成更加稳定的聚合物。

更重要的是,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少量添加剂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并维持其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主要有三种:阴离子活性剂、阳离子活性剂和非离子活性剂。

阴离子活性剂是指含有负电荷的分子,它们在水中有很好的溶解度,可以在液体中形成聚合物。

阳离子活性剂含有正电荷,它们在液体中形成聚合物,而非离子活性剂则不含电荷,它们可以在液体中形成均匀的乳状液体。

表面活性剂在众多行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包括家用化妆品和清洁剂、农药、纺织品助剂以及工业用的洗涤剂和润滑剂等。

它们可以帮助消解泥沙,改善液体的稳定性,保护和改善基质的物理和力学性质,防止结晶,降低表面张力,增强乳状液体的流变性,提高界面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去除污染物并延长储存时间等。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取决于它的化学结构,部分活性剂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表面活性剂时应非常小心,避免受到污染物的危害。

此外,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指示和产品性能要求,遵循相关法律和法规,并正确使用和处理表面活性剂,以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性。

表面活性剂具有许多特性,可以改善液体的力学性能,减少表面
张力和结晶,防止物质的污染,提高乳状液体的流变性,延长储存时间等。

它们可以有效地改善少量添加剂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并维持其稳定性,因此是大多数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剂。

表面活性剂是什么

表面活性剂是什么

表面活性剂是什么问题一:表面活性剂是什么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作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 ... 、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疏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

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

问题二:表面活性剂是什么意思表面活性剂是指一类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化合物,它达到一定浓度后可缔合形成胶团,从而具有润湿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涤、防腐、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成为一类灵活多样、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

表面活性剂依其亲水基的结构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主要应用于洗涤、纺织等行业,其他应用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精细化工领域。

在造纸工业中可以用作蒸煮剂、废纸脱墨剂、施胶剂、树脂障碍控制剂、消泡剂、柔软剂、抗静电剂、阻垢剂、软化剂、除油剂、 ... 菌灭藻剂、缓蚀剂等。

表面活性剂在医药行业也有广泛应用,在药剂中,一些挥发油脂溶性纤维素、甾体激素等许多难溶性药物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可形成透明溶液及增加浓度;在医药行业中可作为 ... 菌剂和消毒剂使用,其 ... 菌和消毒作用归结于它们与细菌生物膜蛋白质的强烈相互作用使之变性或失去功能,这些消毒剂在水中都有比较大的溶解度,根据使用浓度,可用于手术前皮肤消毒、伤口或粘膜消毒、器械消毒和环境消毒;药剂制备过程中,它是不可缺少的乳化剂、润湿剂、助悬剂、起泡剂和消泡剂等。

在农药行业,可湿性粉剂、乳油及浓乳剂都需要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如可湿性粉剂中原药多为有机化合物,具有憎水性,只有在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药粒才有可能被水所润湿,形成水悬液;而且在粒剂及供喷粉用的粉剂中,有的也含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药剂在受药表面的附着性和沉积量,提高有效成分在有水分条件下的释放速度和扩展面积,提高防病、治病效果。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表面活性剂英文名称:surfactant;surface active agent;surface active agents定义1:能形成吸附界面膜,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

所属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摩擦学(二级学科) ;润滑(三级学科)定义2:在添加量很低的情况下,也能显著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

所属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表面工程(二级学科) ;一般表面工程名词(三级学科)定义3:能在液体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并显著地降低两种液体间界面张力的助剂。

所属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 ;昆虫毒理与药理(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憎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的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也可是羟基、酰胺基、醚键等;而憎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

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

目录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的历史表面活性剂发展方向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的历史表面活性剂发展方向表面活性剂组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憎水基团。

吸附性溶液中的正吸附:增加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固体表面的吸附:非极性固体表面单层吸附,极性固体表面可发生多层吸附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传统观念上认为,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即使在很低浓度时也能显著降低表(界)面张力的物质。

随着对表面活性剂研究的深入,目前一般认为只要在较低浓度下能显著改变表(界)面性质或与此相关、由此派生的性质的物质,都可以划归表面活性剂范畴。

无论何种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均由两部分构成。

表面活性剂的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的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的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SurfaceActiveAgent)是一种具有表面活性的有机物,它们的分子具有双性结构,其中含有一个水溶性的部分(阴离子或阳离子)和一个油溶性的部分(芳烃),使之具有表面活性,能够在液体表面上形成一层附着膜,从而改变液体的物理性质。

表面活性剂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双性结构,因此可以将表面活性剂分为三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部分是一个负离子,油溶性部分是芳烃,使之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和极性。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部分是一个正离子,油溶性部分是芳烃,使之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亲水性。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部分是一个非离子,油溶性部分是芳烃,使之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亲油性。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日常生活等领域,其应用的具体功能如下:(1)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液体的物理性质,如改善润湿性、稳定解吸、减少拉力和油水分离等。

(2)表面活性剂可以调节表面和界面,如稳定油水界面、减少接触角、控制气溶胶的大小和形状等。

(3)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作乳化剂,如石油钻井液中的乳化剂、乳腺的乳化剂、高分子的乳化剂等。

(4)表面活性剂还可以用于皮革加工、洗涤剂、石油脱蜡剂、
燃料添加剂等。

综上所述,表面活性剂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日常生活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从生产成本、性能等角度出发,表面活性剂一般分为三类,分别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功能。

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和增强液体潮湿性能的化学物质。

它们由亲水和疏水基团组成,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能在接触两种不相溶的物质界面时,减少液体之间的张力,使液体能够更好地湿润和扩展到固体表面上。

表面活性剂常用于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中,如洗涤剂、乳化剂、润滑剂和护肤品等。

表面活性剂分为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和两性离子四类,根据其在溶液中的离解行为来进行分类。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正电荷基团,通常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和蓄电荷功能,常用于柔顺剂和防静电剂中。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负电荷基团,能够在水中形成胶束结构,具有优异的洗净和乳化性能,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和乳化剂等领域。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不带电荷,其亲水性和疏水性取决于分子结构中的羟基、醚键和酯键等官能团,常用于油水乳化和清洁剂中。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既具有阴离子又具有阳离子性质,对溶液中的离子敏感,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和水处理等行业。

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功能是改善液体界面性能,包括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提高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接触性能、增强液体的渗透性和扩散性、使液体能够在纳米尺度上进行稳定分散等。

在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能够将污垢和油脂分散到溶液中,并使其悬浮、分散和乳化,从而实现洗涤和去污的功能。

在乳化剂中,表面活性剂能够将油脂和水相分散到溶液中,并形成稳定的乳液系统。

在润滑剂中,表面活性剂能够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润滑效果。

在护肤品中,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善产品的外观和质感,提高产品的渗透性和吸收性。

然而,表面活性剂虽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表面活性剂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污染性,特别是某些高效表面活性剂,它们具有较强的生物降解性能,但在制备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较大的负担。

其次,表面活性剂在生活中的过度使用也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或刺激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 表面:物质和它产生的蒸汽或者真空接触的面。

(液体或固体和气体的接触面)
2. 界面:任意两种物质接触的两相面。

(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
3.表面张力:指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N/m)。

4. 表面自由能: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比体相内部同分子量所具有的自由能过剩值,称为表面自由能(J/m2)。

5. 表面活性:在液体中加入某种物质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叫表面活性。

6.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某液体中加入少量某物质时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急剧降低,并且产生一系列应用功能的物质。

7. 吸附:表面上活性剂这种从水内部迁至表面,在表面富集的过程叫吸附。

8. 低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
9. 高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

10. 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
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11. 反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极性头向内,非极性头尾朝外的含有水分子内核的聚集体,称为反胶团。

12.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地降低,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此时表面活性剂从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成稳定的胶束,从而引起溶液的高频电导、渗透压、电导率等各种性能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个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13.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是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强弱的数值。

14. Krafft点:它是指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时由浑浊忽然变澄清时相变的温度。

15. 浊点:是指一定浓度的非离子表面活性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突然析出使溶液变浑浊的温度点。

16. 增溶作用: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剂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

17. 增溶量:向100ml已标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由滴定管滴加被增溶物,当达到饱和时被增溶物析出,溶液变浑浊,此时已滴入溶液中的被增溶物的物质的量(mol)即为增溶量。

18. 胶团催化:反应速度对环境极为敏感,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团使介质的性能发生变化,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速度的明显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胶团催化。

19. 多重乳状液:在乳状液分散相液滴中若有另一种分散相液体分布其中,这样形成的体系称为多重乳状液。

20. 乳化作用:是在一定条件下使互不混溶和两种液体形成有一定稳定性的液液分散体系的作用。

21. 相转变温度(PIT):是指在某一种特定的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质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22. 润湿作用:指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可在界面处发生定向吸附,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改变体系润湿性质的作用。

23. 沾湿:指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

24. 浸湿: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

25. 铺展:液体取代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将固-气界面用固-液界面代替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即为铺展。

26. 自憎液体:不能在自己的吸附膜自发展开的液体称为自憎液体。

27. 临界表面张力:以接触角θ的余弦 cosθ对液体的表面张力γL作图,可得一直线,将此直线延长到cosθ=1处,其对应的液体表面张力值即为此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

28. 起泡性:是指表面活性剂在外界作用下产生泡沫的难易程度。

29. 稳泡性:是指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产生泡沫之后,泡沫的持久性或泡沫“寿命”的长短。

30. 分散:将固体以微小粒子形式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体系的过程
31. 分散作用:一般是指把一种物质分散剂于另一种物质中以形成分散剂体系的作用。

32. 聚集:悬浮液中微细粒子相互粘附团聚。

33. 聚集作用:分散剂粒子以任意方式或受任何因素的作用而结合在一起,形成有结构或无特定结构的集团的作用。

34. 絮凝:乳化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

35. 絮凝作用:在体系中加入一定的电解质可能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液体表面的扩散双电子层的厚度,降低表面电贺荷的电量,使
微粒间的斥力下降,从而使微粒的物理稳定性下降,出现絮凝状态,形成疏松的纤维状结构,但振摇又重新分散均匀的作用叫絮凝作用。

36. 絮凝剂:用于使固体微粒从分散体系中聚集或絮凝的分散剂。

3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阴离子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3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其分子溶于水发生电离后,与亲油基相连的亲水基是带阳电荷的面活性剂。

39. 两性表面活性剂:指在分子中,同时具有阴离子、阳离子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4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在水溶液中不电离出任何形式的离子,亲水基主要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一般为醚基或羟基)构成亲水性,靠与水形成氢键实现溶解的表面活性剂。

41. 碳氟表面活性剂:指碳氢链疏水基上的氢完全被氟原子所取代了的表面活性剂。

42. 硅表面活性剂:含有硅原子的表面活性剂。

43. 氟硅氧表面活性剂:是指普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中的部分氢原子被氟取代后得到的品种。

44.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指相对分子量在数千以上并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