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

合集下载

城镇化建设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城镇化建设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城镇化建设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城镇化一直被视为中国发展现代化的核心策略之一,通过城乡一体化、城市化和工业化来实现加强国家规模和综合实力的目标。

城镇化建设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带来社会效益,但在实践中,仍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城镇化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控制城镇化带来的负面效应,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城镇化建设。

一、经济效益1.1 增加GDP和财政收入城镇化建设可以改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进而吸引新投资、新企业和新技术,促进经济增长。

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推高了GDP增长率,同时还促进了税收和社会保险费的收入增长。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需求和供给也会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从而提高城市经济的繁荣程度。

城镇化还可以加强国家在土地、资源和财富的配置上的管理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提高城市竞争力和环境承载力。

1.2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就业率城镇化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质量和住房保障,进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此外,城镇化建设还可以吸收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推动城乡的转型和发展,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1.3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城镇化的推进不仅是一个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全球化过程。

城镇化可以扩展城市的规模和范围,增加人口和财富的流动,进而促进城市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国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特征,为国际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社会效益2.1 促进城市文化和社会和谐城镇化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和社会和谐,通过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化,吸收和融合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进而扩大城市文化和社会认同感。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的文化、娱乐、教育、科技和艺术等行业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进而提高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和社会和谐度。

2.2 促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城镇化建设可以提高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城市规划,减少不必要的污染源和垃圾,优化城市交通体系,提高能源效率,实行低碳和环保的生产方式。

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化

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化

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城市规模扩大并发展为城市经济的过程。

在经济学领域中,城市化被广泛研究和讨论,因为它与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财政政策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一、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因为城市化使得人口集中在较小的地理区域,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城市可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使各行业之间的互动和技术创新。

同时,城市化还可以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求职者和企业进入,形成更为活跃的竞争环境,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劳动力市场与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双向的。

一方面,城市化为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高技术和服务业领域。

这使得农民工等从农村迁往城市,以寻找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带来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

过多的劳动力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从而加大了社会稳定和就业机会分配的难度。

三、财政政策与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对财政政策有重要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提供等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和平衡,同时鼓励私人投资和创业活动,以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合理的财政政策还能够提高城市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城市,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四、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城市化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其中包括低收入阶层的福利保障、住房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推动住房市场规范化,强化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意识。

结论城市化是经济学视角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和财政政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研究,推动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只有在经济学视角的引导下,城市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经济增长则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同时,经济增长也为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二、城市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而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则相对较慢。

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动力。

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为新兴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区域内的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区域内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这种变化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也为区域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同时,城市化也为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城市化需要政府引导和支持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五、城市化需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注重创新驱动发展,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加持久和可持续的动力。

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2013年会成功举办

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2013年会成功举办
素驱 动” 走向 “ 创新 驱动 ” [ J 1 . 人 口研 究 ,
面“ 智慧” ,提高城市运营效率 ,缓解 “ 大
城市 病” 。
农 民工 回归创业 带动就业 ,把 城镇化建 立
在 多元 合 理 的产 业 支撑 基 础 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房地产 行业 的发展 涉及建筑 、建材 、
冶金 、化工 、轻 工、机械 、纺织等 5 0多个 行业 ,但单纯靠房地产支撑城镇化是不 可 持 续的。健康 的城镇化需 要多元的产业支
哪 里【 N1 . 上 海证 券 报 ,2 0 1 3 —0 3 -1 5

发展 和 集聚 ,无 法提 供城 镇 化所 需 的人 口、资金和就业机会等 ,即使依靠政府行
政 力 量 增 加 城 镇 人 口、开 展 城 镇 建设 ,也
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2 0 1 3 年会成功举办
据 了解 ,在今 年 的 年 会上 ,与 会 专 家就 “ 改 革红 利 与 中国 经济 驱 动 力 ” 、“ 持 续 调 控 下 的房 地产 市 场 预 期 ” 、“ 商业 地 产 差 异化 竞 争 下 的 商业 品牌 新机 遇 ” 、“ 商 用 物 业 低 碳 节 能 发 展趋 势 ” 、“ 消 费新 趋 向与 购 物 中 心 发 展新 趋势 ”等 前 瞻 性 话 题 发 表 了演 讲 。 在 袁 岳 、 司马 南 等 担纲 主 持 下 ,业 界 人 士 重 点 围绕 “ 泡 沫化 —— 转 变 商 业地 产 增 长 方 式” 、“ 同 质化 —— 探寻 竞 争 制 胜 之道 ” 、“ 边 缘 化—— 在 变 革 中应 对 电商 冲 击 ”等 当前
方面的支持 。通过 多种方式解决农村转移 人 口的住 房 问题 ,实现 其 安居 乐业 市 民 梦 ,湖北 省黄 石市 在扩 大 保 障房房 源 方 面 ,新建配 建改建做 大 “ 增量 ”和收购吸 纳 转化盘活 “ 存量”并重 以增加房源的供

财政支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及动态分析

财政支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及动态分析

· 33·
战略与对策
铭、 陈钊 军 第二种观点认为城市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 陆 [10 ] 利用 1987 ~ 2001 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发现,
《软科学》2012 年 4 月·第 26 卷·第 4 期 ( 总第 148 期 )
( SVAR) 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以检验上述理论模型的结 论, 以期总结出有价值的结论, 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 议。 二、 理论模型 只有正确地认识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 才 能为将来建立合理的收入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 因此, 本 文在巴罗
收稿日期: 2011 - 08 - 11 2009SQRS055 ) ; 安徽财经大学校级重点项目( ACKYQ1007ZD)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 2011SQRW041 , 作者简介: 廖信林( 1979 - ) , 男, 江西赣州人,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 安徽财经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管理 。
[14 ]
和莫亚琳、 张志超
[14 ]
文章的启发下建立了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机理的理论模 财政支出、 探析财政支出、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 型, 目前中国经济仍具有城乡二元结构特征, 因此假设 二元经济结构中只有居住在城镇( Urban ) 的市民和农村 ( Rural) 的农民。 相比经济上比较贫困、 政治上比较弱 势的农村地区而言, 政府更加重视投资回报率更高、 政 治上更为强大的城镇地区, 于是财政支出体系出现城市 偏向的倾向, 借鉴巴罗
1, 2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Fiscal Expenditurural Income Gap
2 LIAO Xinlin1,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实现途径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实现途径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实现途径【摘要】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消费水平和推动科技创新,城镇化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不断释放,城镇化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实现城镇化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城镇化进程,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劲的支撑。

城镇化的发展将使中国经济更加活力和稳健,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配置、消费水平、科技创新、作用、政府、企业、居民、实现途径。

1. 引言1.1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随着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

城镇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密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城镇化还能提升消费水平。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带动了消费需求的扩大,拉动了经济增长。

城镇化还能推动科技创新。

城市集聚了大量科技人才和研发机构,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交流和传播,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动经济向高端发展。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1.2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中国,城镇化率逐年提升,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着持续快速的城镇化过程,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加。

宏观经济政策对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而宏观经济政策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政策对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利弊。

一、宏观经济政策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城市化进程。

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支持,为城市化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放宽信贷政策,吸引企业和人才流入城市,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此外,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也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城市化提供更好的环境。

宏观经济政策的推动作用使得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的发展与扩张。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集聚,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城市化还带来了诸多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提供,加强了城市民众的社会联系与交流。

然而,宏观经济政策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过快可能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其次,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衰退和农村经济的困境。

此外,城市化进程不平衡的发展也可能导致城市间的社会差距扩大,城市发展的不公平性增加。

二、宏观经济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城市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调节和财政支出的方式,引导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其次,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信贷政策,促进城市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

此外,宏观经济政策还可以通过人口流动和城市规划的调整,引导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调控可以提高城市的产业链水平,促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的集聚,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城市化与我国财政支出的问题

城市化与我国财政支出的问题

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与财政支出的关系11会计 110104028 潘雅慧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

因为城镇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地,因而城镇化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另一方面,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发展,是改善人民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

一个国家要成功推进现代化,必须成功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的重要作用是它成为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焦点所在,财政对于城镇化的正向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财政制度政策的协调有利于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一·城镇化衡量标准: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而衡量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人口变动状况:主要是指非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

研究成果表明,一个经济社会水平高的国家,其农业劳动力的比例不能低于60%2·经济变动状况:主要包括GDP占整个GDP的比重·经济聚集度,城镇辐射能力,城镇基础建设等,其中,城镇GDP占全部GDP为主要指标。

3·社会变动状况:主要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住房成套率,社会保障覆盖率等。

4·城镇人口比重占区域总人口比重:PU=U/P (PU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率 U城镇常住人口 P区域总人口)二·根据以上指标可以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1. 我国城镇化取得的成就:根据《2012年社会蓝皮书》,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人口,达到50%以上。

这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镇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继工业化、镇场化之后,城镇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负责人李炜表示,中国城镇化水平超过50%,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在2011年发生了根本的逆转。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底之前,全国城镇人口就已经达到49.68%,按照目前城镇化速度,2011年底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

谈城市化、财政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谈城市化、财政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展 水 平 , 而 财 政 扩 张 也 可 以 通 过 各 方
化发展水 平评价指 标体 系。而建立具体 的 指标评价体 系时 , 学术界并没有统一 标准 , 大多数学者都是根据 自身的研究 目的 ,以 及指标所 要求的数据的可获得性来构建指 标体 系。根据前人的研 究结论 ,无论 实际 中采取 怎样的具体 指标 体系来衡量城 市化 水平 ,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异 ,不会对研究 结果造成 显著的影 响。
( 一 )城 市 化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互 动 影 响
为何 总是可 以率 先从 危机 中复苏 ,而且保 持稳定高速 的经济增长率 ,这 在很 大程 度
上 归 功 于 中 国 由 工 业 化 向城 市 化 的 转 变 。
进行相 互比较与分析 ,就要衡量一个 国家 或 者地 区城市化 的水平 ,如何衡量就要 涉 及 到城市化 的测 度指标 。对于如何确定衡
构 、组 织 和 文 化 方 式 都 发 生 了变 迁 。
财政 扩张 又称 为膨 胀性财政政策 ,是 指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 总需求的一种扩张性政策行 为,主要通过 减税 、增支进而扩 大财 政赤字的财政分配 方式 ,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与之相反
面 来 影 响 一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 本 文 通 过
说, 扩 张 性财 政政 策也 就 是 赤 字 财 政 政 策 。
同 时,伴 随着城市化进程 的不断加快与经 济 的高速增长 ,我国财政的收支水平也不
断加大 , 国 内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正 在 不 断 完 善 。
量城市 化水平的指标 问题 ,众多学者也 有
不 同 的观 点 ,但 这 些 观 点 大 致 可 以分 为两
系统 分 析 城 市 化 、 财 政 扩 张 的 相 关 理 论及 这 两 者对 经济 增 长的 影响机 制 。 提 出 当前 土 地 财 政 中 暴 露 出 的 问 题 , 最 后 针 对 该 问 题 提 出 了一 定 的 政 策 建

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

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

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

财税体制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迁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土地财政作为一种特殊的财政收入形式,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财税体制变迁和土地财政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如何在新的财税体制下优化土地财政,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回顾我国财税体制的历史变迁,分析不同财税体制下土地财政的特点和变化。

接着,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财税体制变迁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当前财税体制下土地财政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将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为未来的财税体制改革和土地财政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和土地财政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财税体制变迁的概述财税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迁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在我国,财税体制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以适应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需求。

财税体制变迁的历程,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也是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财税体制以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为主,税收制度相对简单,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国有企业利润和农业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财税体制也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

1994年,我国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初步建立了现代财税体制的基本框架。

此后,我国又相继进行了多次财税体制改革,如所得税制度改革、增值税转型、资源税改革等,不断完善财税制度,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和效率。

在财税体制变迁的过程中,土地财政逐渐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的过程。

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迅速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一是促进了经济增长。

城市是创新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中心。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消费需求。

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有助于促进经济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

规模效应是指生产规模扩大时会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的现象。

产业集聚效应是指类似产业在同一地区聚集形成产业带,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和资源共享。

这些效应都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二是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效益。

城市化可以吸引人才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地区,从而提高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比于农村地区,城市地区的教育和培训资源更加丰富,技术和专业知识更加先进。

通过迁徙到城市,人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收入水平。

同时,城市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降低了农村劳动力的闲置率和贫困率。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三是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本投资。

随着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城市需要不断地充实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和通信网络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而刺激了资本投资的增加。

此外,城市化还对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

这些都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最后,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四是改善了劳动力的专业化水平。

在城市地区,人们往往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养,从而提高了劳动力的专业化程度。

这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城市还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和培训资源,使劳动力得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技能。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整体劳动力素质,推动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0、北京市居民消费及经济增长的拉动研究
11、北京市环境染与经济发展的模型研究
12、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3、论政府如何发挥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14、中国财政隐性债务风险构成与估算
15、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计量分析
16、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起源与发展对我国的警示
17、北京市居民消费分析
18、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19、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与预测
20、城市化中的土地问题研究
21、包容性增长与收入分配相关性研究
22、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
23、金融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理论研究
24、后工业社会北京产业结构发展研究
25、建设世界城市中北京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6、北京经济发展的创新效应分析
45、京郊农业发展模式问题探讨
46、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职能研究
47、石油期货对石油产业的影响
48、食品药品、环境与生产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49、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关系问题研究
50、经济周期中的市场与政府关系问题研究
51、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对策研究
52、北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研究
53、马克思经济学研究
54、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55、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评价
56、试论我国“走出去”发展战略
57、美国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研究
58、美国“失业”问题的结构性因素分析
59、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风险对冲路径分析
60、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61、水资源、人口与北京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62、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63、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长走势分析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长期稳 定 ( 协整 ) 关 系对短期经 济波动具有 显著的抑 制调 节作 用 的 同时, 滞后二 期 的城 市化 水平 变
动对短期 实际产 出变动存 在正 向促 进作 用。进 一 步 , 论 文将 实证 结 果与 国 内城 市化 水 平提 高的 增
长 效 应 的相 关研 究进 行 了 比较 分析 , 并 讨 论 了本 文 研 究 结 论 的 深 层 次 原 因 以及 相 应 的 政 策 启 示 。 关 键词 城 市 化 ;经 济 增 长 ;面 板 协 整 ; 误 差 修 正 模 型
研 究结果 表 明 : 从 长期 看 , 城 市化 对 经济 增长 具有 显 著 的拉 动 作 用 , 表 现 为城 市化 和 经 济增 长之
间存在 稳 定的 长期协 整 关 系 , 且城 市化 率每 提 高 1个百 分 点 , 可 带动 经 济 增 长 平均 增 加 2 . 3 3个 百分 点 ; 从 短期 看 , 城 市化 对 经济 增长 的影 响存 在 一定 的 滞后 效应 , 表 现 为 我 国区域 生产 函数 的
提高 与经 济 高速增 长 的 同步 性 引 起 了 学 者们 的关 注: 城市化 是 否促进 了 中国经济 的高 速增 长 ?城市 化 的经济 增 长效应 究竟 有 多大 ?进一 步 , 城市 化能 否成 为 中长期 保 持 中 国经 济 持续 增 长 的动 力 ?对
这 些 问题 的 回答 需 要 我 们 对 中 国城 市 化 与经 济 增
年 上升 到 2 6 . 4 , 2 0 0 0年 达 到 3 6 . 2 , 2 0 1 0年 达
究 。L u c a s 认 为本 地 信 息 和 知识 溢 出 使 得 城 市 成 为 经 济 增 长 的 引 擎 ①, R o me r 认 为 外 部 规 模 经 济

地理城市扩张知识点总结

地理城市扩张知识点总结

一、城市扩张的概念城市扩张是指城市在空间范围上的扩大或延伸,包括城市用地扩张、城市人口扩张、城市基础设施扩张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城市扩张的类型城市扩张主要包括水平扩张和垂直扩张两种类型。

水平扩张是指城市在地表上的横向扩展,包括城市用地的扩张、城市建设的拓展等;垂直扩张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纵向扩展,包括城市高度的增加、地下空间的利用等。

三、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1. 人口增长:人口的增加会带动城市的扩张,包括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基础设施的扩建等。

2. 经济发展:经济的繁荣会带动城市的发展,包括城市用地的扩张、产业的集聚等。

3. 政策引导: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导向也会对城市扩张产生影响,比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政策等。

4. 技术进步:科技的发展会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交通建设的改善等。

四、城市扩张的影响1. 城市土地资源的消耗:城市扩张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对环境造成破坏。

2. 城市交通拥堵:城市扩张会导致交通负担增加,交通拥堵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

3. 城市环境污染:城市扩张会导致工业污染、交通排放等环境问题加剧。

4. 社会资源紊乱:城市扩张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社会治理难度增加。

五、城市扩张的控制1. 城市规划:完善的城市规划可以引导城市合理扩张,减少不必要的土地消耗。

2. 土地利用政策: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推动城市向内收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 生态保护:加强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城市扩张不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4. 公共交通建设: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居民减少私人汽车使用,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1. 大城市扩张迅速:中国的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扩张迅速,城市圈和城市群不断扩大。

2.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扩张需求大。

3. 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中国的城市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城市用地负担加重。

城市化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城市化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城市化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与增长一、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愈发明显。

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即时效应:城市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城市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与机遇。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品牌、制造商和服务商都要依赖运输、贸易流通以及信息网络等链条形成的都市网关才能实现连接,而城市化可以将这些链条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进一步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地位。

2.品质效应:当城市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便会吸引大量的人流、资金、物流等资源,这些资源的规模和质量会相应提高。

通过规划和开发,城市可以建设出越来越先进的经济设施与功能区,配套出更加完善的服务与管理体系,这些品质效应将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3.系统效应:城市化不仅仅是投资、消费、收入等单一因素,也是多重因素的综合效应。

例如,在城市中,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往往比农村更加频繁,这将会促进知识、技术和创新的传播,提高城市经济的创新性和竞争力。

4.规模效应:城市化以其规模效应对经济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在同等的经济条件下,城市经济因为规模大而造成的生产率优势与技术进步,可以促进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二、城市化如何促进产业升级城市化的基础是产业化发展,而城市对产业升级也同样有着重大促进作用。

城市化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1.发展新经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逐渐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例如,科技创新、互联网+、文化创意、绿色能源和环保等新型产业发展迅猛,在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速了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2.打造产业集群:城市化可以聚集各类产业和企业,并以之形成竞争、创新和合作的产业集群。

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进行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多维度合作,形成互补与共赢的合作关系,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城镇化发展与财政政策

城镇化发展与财政政策

第 四 是贸 易 结 构的 变 化 。所 以 工业 化 高”, 这“四 高” 包括 高城市 化率 、高 展 。目 前中 国有 2 亿 6 千 万的农 民在 城
是 一 个综 合 的 指标 , 发 达国 家 的经 济 失业 、 高 福利 、 高 赤字 债 务 。发 达 国 市 里 , 比在 农 村 收入 要 好 得多 , 这 是
家 而 言已 经 走 过了 工 业 化的 前 期和 中 再 做 耗 能 大 的 、 污 染 比 较 严 重 的 项 训 。
期 , 现 在 普 遍 是 处 在 后 工 业 化 时 期 , 目。 前 面 的四 点 , 可以 把 它 看成 城 市 也 就 是 说 工 业 化 的 任 务 已 经 完 成 了 。 化发 展 的 一般 规 律 ,也 可 以 讲是 四 条 需 要 注意 的 是 ,工 业 化 不是 简 单的 发 经验。
实 力 、就 业 结 构、 产 业 结构 、 贸易 结 家 的 城 市 化 率 很 高 , 福 利 水 平 也 很 有 目共睹的 。
构 已 经发 生 了 重大 的 变 化, 工 业化 的 高, 但 不 是没 有 问 题。 福 利 水平 高 的
那么 , 中 国城 镇 化 的问 题 在 哪
任 务 基本 上 完 成了 , 同 时它 的 城镇 化 同时 经 济 发展 放 缓 ,失 业 率 很高 , 美 里 ,归 纳为五 个方 面:(一) 中 国名 义
要 打 开思 路 看 看国 际 上 有哪 些 方面 做 低, 美国 第 一产 业的 比重 大约 是 3%到 利 120%, 西 班 牙 、 葡萄 牙 超 过 100%。
得 比 较好 , 哪 些方 面 有 教训 , 这对 中 4%,法 国农 业的 比重是 6%左 右。 发达 经 济 危 机、 财 政 危机 、 福 利危 机 、 就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财政支出结构在目前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财政支出结构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究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变革对于经济增长的启示。

第一部分: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财政支出结构可粗略地划分为三部分:一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性支出,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养老金等;二是改善就业和民生服务性支出,主要包括就业扶贫、住房保障、交通设施等;三是基础建设类支出,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建设等。

各类财政支出的构成在不同时期的占比均不同。

而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而言,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

一方面,基础建设类支出的增加能够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公共支出如教育、医疗等的增长能够提高人民的素质和幸福指数,从而使国家更有活力。

因此,政府应该根据国情制定合理的财政支出计划,避免不当施策对于经济增长造成的潜在风险。

第二部分:财政支出结构的变革对于经济增长的启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随着金融危机的对外影响和内部失衡问题的不断加剧,政府改革修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了大量财政支出的“再生长”。

政府的若干大类的投资拉动了社会投资,再次引发“刺激对消费的影响”。

此举可见,财政支出的变革和升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灵活性对于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经济支出的者构成是在长期的计划中逐渐形成的,但是财政支出的构成很难完全符合现代经济需求的变化。

政府应该在针对新形势制定财政支出计划的时候,参考市场、社会以及国际舞台上的动态变化,通过财政支出的创新和调整增加经济的产值和稳定性。

第三部分:结语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完整的财政支出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现实中,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适应现实需求是经济稳定和改革的重要环节。

经济发展的城市化城市发展与经济繁荣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城市化城市发展与经济繁荣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城市化城市发展与经济繁荣的关系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趋势。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对于经济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发展对经济繁荣的影响。

一、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以及城市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由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的过程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使城市的规模、人口和经济活动得以快速增长。

城市化对城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首先,城市化使得人口集中,形成了经济活动的聚集效应。

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中,为各类企业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了各个产业的发展。

其次,城市化扩大了城市规模,增加了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城市的规模越大,其市场规模也就越大,这有利于扩大城市内的经济活动,并且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最后,城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需要建设更多的道路、桥梁、住房和公共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二、城市发展对经济繁荣的影响城市发展对经济繁荣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首先,城市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为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城市的发展水平越高,就业机会越多,人民在城市中就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从而提高其收入水平。

其次,城市发展带动了消费和需求的增长。

城市作为商业中心,拥有丰富多样的商业设施和商品资源,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购买选择。

城市的消费需求不仅带动了现有产业的发展,也为新兴产业提供了市场机会。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市场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最后,城市发展提高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水平。

城市集聚了大量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资源。

城市的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加速,提升了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分析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

分析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

分析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摘要: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能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扩张的财政政策也能在各方面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城市化进程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早已吵得沸沸扬扬,而世博会的开展,在中国各地城市化则更是一片火热的劲头。

本文将通过分析城市化扩张、财政扩张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其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并浅论当前土地政策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最后对该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增长财政政策目前,在动荡不稳的国际经济形势中,中国能率先突出重围,能够很快从经济危机中复出,并且让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保持着高速增长,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城市化正在接替中国的工业化。

同时,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同时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财政收支水平也在不断上涨,这同时也带来了房价过高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化定义评判标准城市化,有不少专家学者称其为都市化和城镇化,其主要是指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社会转向以服务业和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期间逐步转变的历史进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改变、土地及其使用性质的转变、产业结构的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其理论也在不断的丰富完善,许多专家也是从不同的方面对城市化定义作出了不同的诠释。

但通过归纳总结比较我们发现,所谓城市化,具体来说,就是农村变城市,农村人口的户口变为城市户口,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组织和文化也发生变迁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方法也是众多学者在研究的问题,但是大致包含两类方法:复合指标法和单一指标法。

其中,单一的衡量法是指通过度量城市常住人口的城市化水平,这是城市化水平高低最核心本质的切入点。

复合指标法,则不仅包括前文介绍过的人口或土地的变化,还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保护、组织、基础建设等方面的转变,因此,在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时候,单一指标法并不全面,有效性不足,那么这时用复合性指标法则更加科学。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和密度不断增加、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一种发展趋势,是现代化社会不可避免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

一、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两者相互促进。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向城市集中,人口的聚集和集聚激发了市场需求,从而形成了更广泛的消费基础和更大的消费潜力,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城市的规模越大,总产出也越大,从而增加了税收收入,为城市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资源,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发展等方面的投资。

二、城市化的不良影响但是城市化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首先是环境问题。

城市化使得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问题等日益凸显,这既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其次是社会问题。

城市化加剧了社会流动性,导致人们之间缺乏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生活圈,这可能导致人们感到孤独和无助,也可能增加社会矛盾和冲突。

此外,城市化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人口流失和贫困问题,也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住房、教育、医疗等压力。

三、如何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可持续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宜居、生态、功能多元的城市。

其次,推进城市环保工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保障市民健康安全。

此外,努力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保障,限制城市扩张并增加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强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管理,促进资源和人口的合理调配和城乡互利合作。

最后,要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增强市场监管能力,维护消费者和企业权益,营造稳定、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城市化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需要注意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以取得可持续的发展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通过建立税收体系, 利, 向地方和企 业 释 放 财 政 管 理 权, 同时减少中央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中所占的份额, 地方税收和民间财力开始增长, 极大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 大量经济 租金因而得以留在民间部门和基层政府, 完成了工业化的初始激励, 供给能力不断快速提升 。 在地 1990 年 前 后 国 家 又 适 度 运 用 财 政 中央政府的 财 政 收 入 比 重 下 降 的 情 况 下, 方财政收入份额增长 、 赤字货币化手段, 以尽可能满足平衡财政收支的约束 。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 国际化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上升 。1994 年外汇体制改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出 口 退 税 率 的 大 幅 提 高, 革、 进一步激发 了 可 贸 易 部 门 迅 速 发 展。在 开放中, 国际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 不断吸纳农村劳动力进入 现 代 经 济 流 程, 外向型工业化带动了 优 化 了 就 业 结 构, 提 高 了 综 合 要 素 生 产 率, 又使得出口的 城市化发展; 劳动力的产业和空 间 转 移, “量 ” 和“质 ” 再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 由于出口部门的快速扩张, 结合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下的大 规模投资, 使得中国度过了通货紧缩 、 内需不足的经济困境, 对进入新世纪之后的资本形成和经济 要素价格的国际趋同也开始逐步出现( 尽管不是完全趋 增长的带动作用 非 常 明 显 。 与 此 同 时, , 同) 。 根据经典的 H-O 理论和“巴拉萨 — 萨缪尔森定理 ” 可贸 易 部 门 的 快 速 增 长 有 显 著 的 要 素 价 1964 ; Samuelson , 1964 ) , 格传递效应( Balassa , 但这种趋同效应却因不同的要素而有着差异化特征: ( 1 ) 随着实际汇率升值和 可 贸 易 部 门 如 工 业 、 农 业 部 门 的 工 资 上 涨, 在部门间的劳动力流动条件 下, 带动非贸易品( 服务业) 的工资成本上升; ( 2 ) 由 于 工 业 化 用 地 的 不 断 被 征 用, 使得土地的稀缺 土地价格开始上涨; ( 3 ) 随 着 持 续 的 高 积 累 和 资 本 流 动, 工业资本相对稀缺性程度逐步降 性上升, 低, 资本价格即真实利率在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背景下出现了下降 。 要素价格变化尤其是土地价格上涨, 更与城市化加速发 展 和 中 国 特 殊 的 土 地 制 度 这 两 个 大 背 景直接相关, 对经济增长格局和政府财政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一方面, 政府及某些获准进入土 可以在较低的融资 成 本 与 不 断 上 涨 的 地 价 ( 房 价 ) 之 间 获 取 较 大 的 利 益, 因此政府 地市场的企业, 有扩大这种“利差 ” 的动机; 另一方 面 也 使 得 政 府 有 动 力 、 有途径来增加与土地城市化直接关联的 资本密集型的公共资本投资 。 在政府的推动下, 城市的数量和空间规模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扩张, 房 地产价格加快上扬, 城市化开始显现相对独立的运行态势和自维持的经济景气 , 从而也为地方政府 解决 1994 年分税制之后不断增加的财政负担提供了机会 。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的放权让利改革, 降低了中央财政的份额 。1990 —1993 年期间, 税收弹性 系数基本在 0. 3 —0. 9 之间徘徊, 使得中央政府面临严峻的财政收支形势, 而 1993 年后高达两位数 的通胀率已不允许财政赤字货币化( 1994 年推出《中国人民银行法 》 禁止财政向银行 举 债 ) 。 分 税 其表征是财权上收中央以扩大转移支付和大型公共支出 、 制改革便在中央财力下降的情况下推出,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城市化 、 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
城市化 、 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
内容提要: 本文探索了中国城市化和财政扩张的原理和机制, 分析从工业化主导向城 市化主导的结构转变中, 政府行为是如何转变的, 其未来的边界与风险又如何 。 进入新世 城市化进入相对独立的 大 发 展 阶 段, 土 地 要 素 被 重 估, 直 接 成 就 了 政 府 的“土 地 财 纪后, , 政” 扩张了公共基础设施的 投 资, 推 动 了 土 地 城 市 化 和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但 土 地 的 供 给 特 性和跨期分配效应导致了宏观风险增加, 房 地 产 价 格 上 升 过 快, 阻 碍 了 人 口 城 市 化, 去工 业化特征明显 。 数量分析表明, 土地财政和公共支出扩张虽然对城市化有直接加速效应, 改变了时间轴上的贴现路径, 但如果超前的土地城市化不能带来城市“规模收益递增 ” 效 果, 且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和筹资方式不能转变, 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会面临挑战 。 这些 问题均已经出现 。 转变政府职能, 改变财政体制和筹资用资模式, 才能推动城市化带动的 经济持续增长 。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财政 财政扩张 经济增长
“政府 ” 我们在行文分析中更多地是以 来统称中央政府与 地 方 政 府, 只在必要时才对两者进行区分。因为在中国的制度

环境下, 地方政府可被视为中央政府的代理机构, 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种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关系 。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城市化 、 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
过实施财政补贴等干预手段, 来实现政府能动主义和市场增进, 较快完成了经济起飞和赶 超 ( 青 木 1998 ) 。 对于广大的后发国家而言, 昌彦等, 由于上世纪 80 年代拉 美 债 务 危 机 的 惨 痛 教 训, 平衡政 “财政控制应该优于金融自由化 。 政 府 直 接 支 出 被视为经济市场化最优次序的首要步骤, 府财政, ( 麦金农, 1993 ) 。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适当增长 ” 最好被限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较小份额, 中国是从典型的城乡分割“二元经济 ” 和“缺口模型 ” 起步而展开新时期工业化历程的, 经济增 长成为政府的重要目标 。 在资本稀缺 、 实物资本价格高昂 的 初 始 要 素 限 制 下, 通 过 低 价 劳 动 力、 低 价甚至是无价的土地作为投入( 加 上 征 税 能 力 不 足 、 实际宏观税负相对较低等) , 保证了可贸易品 并通 过 出 口 退 税 ( 1985 年 开 始 实 行 ) 等 措 施, 增强了其国 工业部门的边际产出提高和利润的实现, 际竞争力, 外向型工业从而得以启动并迅速发展 。 改革初期更 重 大 的 财 政 举 措 是 利 改 税 和 分 权 让
4
2011 年第 11 期
益者 。 再次, 城市化在提供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财政扩张的正向激励之时 , 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 伴随近年 的 汇 率 升 值 和 国 际 大 宗 商 品 价 格 高 决的问题和挑战 。 典型的如地价和房价的快速上涨, 带来了制造业成本和城市生活成本的提高, 使得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地从原先的低价工业化过渡 涨, 到高价城市化阶段 。 在既有的分 配 格 局 下, 资 产 部 门 的 过 快 膨 胀, 使得收益向政府和垄断企业集 中, 不同人群 、 不同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社会不安定因 素 开 始 增 多 。 面 对 城 市 建 设 和 公 共 福 利 支出扩大带来的财政压力和融资压力加大,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 资 产 负 债 表 和 损 益 表 都 出 现 了 快 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以及与之关联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 更是成为国内外各方格外关 速的膨胀, 注的焦点 。 对应于中国目前发展格局中的城市化高增长 、 财政扩张和高房价等事实, 大量文献在借鉴西方 1993 ; Fisher and Turnorvsky , 1998 ) 的 基 础 上, 经济理论( Barro , 探讨了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作 用、 内在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其论题涉及财税体制改革 、 财 政 稳 定、 政 府 规 模 及 效 率、 地区间竞争与 高 地 价 高 房 价 与 宏 观 稳 定 等 等 ( 曹 广 忠 等,2007 ; 贾 康 等,2008 ; 金 戈 、 史 晋 川, 经济增长 的 关 系 、 2010 ; 张双长 、 李稻葵,2010 ;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课题组,2011 ) 。 或者从政治经济学或制 度 经 济 学 的视角, 分析财政分权等制度的形成及效率 。 中国经济增长前 沿 课 题 组 也 探 讨 了 与 城 市 化 相 关 的 动力结构转变 、 收益特性 、 政府干预 、 技术进步等原理, 并专 门 研 究 了 财 政 政 策 的 供 给 效 应 、 高投资 2004 , 2005 ) 。 的宏观成本等命题( 课题组, 本文将在我们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形成目前 经 济 增 长 格 局 及 财 政 扩 张 的 原 理 和 机 制, 重点关注在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制度条件下, 从工业化 主 导 向 城 市 化 主 导 的 结 构 转 变 中, 政
*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 , 负责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平 、 刘霞辉 。 本研究受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 重 大 招 标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研究 ” ( 批准文号 09 &ZD017 ) 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城 市 化 、 集聚效应与可 课题 ( 批 准 文 号 llBJY053 ) 资 助 。 本 报 告 执 笔 人 王 宏 淼 、 持续增长 ” 付敏杰、 陈昌兵、 刘霞辉、 张平。参加讨论的人员包括裴长洪、 张连 张晓晶 、 常欣 、 田新民 、 赵志君 、 汪红驹 、 袁富华 、 仲继垠 、 张自然 、 黄志钢 、 吴延兵 、 张磊 、 汤铎铎 、 李成 、 王佳 。 城、
一 、引

国际金融海啸的余劫尚未完全消退, 西方世界的主权债务危机又不断掀起波澜 。 当前, 主要经 , 欧盟和日本都深陷债务 泥 潭, 财 政 政 策 和 货 币 政 策“顶 天 立 地 ” 经 济 增 长 困 扰 重 重, 主 济体美国 、 2010 年的 权信用相继降级, 使得世界经济再次遭遇沉重打击 。 在全球脆弱格局中, 中国经济 2009 、 10. 4% , 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家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国民 增长率分别达到 9. 2% 、 人均收入跨进了中上收入国家区间, 成为世界动荡危局中的 一 个 异 像 。 在 外 部 需 求 受 到 明 显 抑 制 的不利条件下, 中国能够率先从危 机 中 复 苏, 并 且 有 别 于 其 他 主 要 经 济 体 而“例 外 ” 地实现经济高 增长, 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从工业化向城市化转变这一重大发展背景和利好因素 。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 在外向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 中国城市化也开始了其加速历 程 。 首先是各类要素从乡村向城市聚集, 使城市化率从 90 年代末期的约 30% 提高到 2010 年的近 50% 。 通过要素在空间上的再配置, 促进了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 引致了大规模的城市 需求, 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 其次, 伴随城市化与经济高增长, 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大幅增加 。 2000 年公共财政收入 、 公共 1. 58 万 亿 元, 8. 96 万 亿 元, 财政支出仅 为 1. 34 万 亿 、 到 2010 年 达 到 8. 3 万 亿 、 年 均 增 长 20% 、 19% 。 如按 IMF 标准, 2010 全口径 计 算 的 中 国 政 府 财 政 收 入 与 财 政 支 出, 更 是 双 双 超 过 13 万 亿 2010 年都达到 34% , 元, 与两者在 2000 年分别仅占 GDP 的 23% 相比, 同步上升了近 11 个百分点 。 作为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掌控土地资源和公共物品供给的政 府 成 为 土 地 红 利 和 税 收 增 长 的 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