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回比较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滞回比较器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
实验十电压比较器的安装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
2.安装和测试四种典型的比较器电路:过零比较器、电平检测器、滞回比较器和窗口比较器。
二.预习要求
1.预习过零比较器、电平检测器、滞回比较器和窗口比较器的工作原理。
2.预习使用示波器测量信号波形和电压传输特性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电压比较器的基本功能是能对两个输入电压的大小进行比较,判断出其中那一个比较大。比较的结果用输出电压的高和低来表示。电压比较器可以采用专用的集成比较器,也可以采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较器,其输出电平在最大输出电压的正极限值和负极限值之间摆动,当要和数字电路相连接时,必须增添附加电路,对它的输出电压采取箝位措施,使它的高低输出电平,满足数字电路逻辑电平的要求。
下面讨论几种常见的比较器电路。
基本过零比较器(零电平比较器)
过零比较器主要用来将输入信号与零电位进行比较,
+15V
以决定输出电压的极性。电路如图1所示: u i 2 7
放大器接成开环形式,信号u i 从反向端输入,同 μA741 6 u o
相端接地。当输入信号u i < 0时,输出电压u o 为正极限 3 4
值U OM ;由于理想运放的电压增益A u →∞,故当输 ?15V
入信号由小到大,达到 u i = 0 时,即 u ?= u + 的时刻, 输出电压 u o 由正极限值 U OM 翻转到负极限值 ?U OM 。 图 1 反向输入过零比较器
当u i > 0时输出u o 为负极限值 ?U OM 。因此,输出翻转的临界条件是u + = u ? = 0。
即: +U OM u i < 0
u o = (1)
?U OM u i > 0
其传输特性如图2(a )所示。所以通过该电路输出的电压值,就可以鉴别输入信号电压u i 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即可用做信号电压过零的检测器。
o OM OM i
0 u i
-U OM -U OM (a )理想运放(增益A →∞) (b )实际运放(增益A ≠∞)
图2 基本过零比较器的传输特性
限大,输入失调电压U OS t
(b )所示,存在线性区。 假设输入信号u i 为正弦波,在u i 比较器的输出就跳变一次,因此,u o 为正、负 0 t
相间的方波电压,如图 3 所示。 为了使输出电压有确定的数值并改善大信 ?U OM
号时的传输特性,经常在比较器的输出端接上图3 比较器的输入与输出波形
限幅器。如图4(a)所示。图中:R=1k?, D
Z1、D
Z2
采用5229,U
Z1
= U
Z2
=
4.3V。
o
+U
Z
u
o
3 4 R
?15V D
Z1
u
i
D
Z2
?U
Z
(a) 接上限幅器的比较器(b)电压传输特
性
图4
在图4(b)中:U
Z = U
Z2
+ U
D1
,?U
Z
= U
Z2
+ U
D1
。
此时:
+U
Z u
i
< 0
u o = (2)
-U Z u i > 0
3. 任意电平比较器 1)
差动型任意电平比较器
电路如图5(a )所示,输入信号u i 加到反向 +15V
输入端,在同相输入端加一个参考电压U REF ,当
u i 2 7 输入电压u i 小于参考电压U REF 时,输出为+U OM , μA741 6 u o
当输入电压u i 大于参考电压U REF 时,输出为?U OM 。 U REF 3 4 该电路的传输特性如图5(b )所
示。 ?15V
即: (a )电路
+U OM u i < U REF
u o = (3)o
?U OM u i > U REF +U OM
与零电平比较器一样,可以根据比较器输出
电压的极性来判断输入信号是大于U
REF
,还是小
U
REF
于U
REF
。对于差动型任意电平比较器来说,其比 0
u
i
较电平U
C 就等于基准电压U
REF
。
2)求和型任意电平比较器 ?U
OM 电路如图6(a)所示,这种电路可以判定
输入信号是否达到或超过某个基准电平。在图6 (b)电压传输特性
(a)电路中,输入信号u
i 和基准信号U
REF
通过图5 反向输入差动型
任意电平比较器
电阻R
1和R
2
作用在运放的反向输入端。用戴维南定理将它们转化成等效
电压源:
和内阻: R′=R
1 // R
2
, 其等效电路如图6(b)所示。
o
+U
OM
U
REF2
2 7 u?
i
R? 2 7
μA741 6 u
o
μA7416 u
o
U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