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电生磁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节 电生磁》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节电生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2节电生磁》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电流的磁效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电生磁的现象,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并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对电流和磁场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电生磁的现象和原理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生磁的现象,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学会使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电生磁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生磁的现象,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2.难点:安培定则的应用,通电螺线管磁极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电生磁的现象。
2.讲解法:讲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生磁的内在规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4.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池、导线、铁钉、小磁针、通电螺线管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磁效应。
提问:你们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吗?电流产生的磁场有哪些特点?呈现(10分钟)1.教师演示实验:将通电螺线管放入小磁针上方,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自行操作实验,观察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电流产生磁场的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能否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20.2 电生磁》教案4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20.2 电生磁》教案4 (新版)新人教版a.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对比甲、乙两图)b.电流磁场的方向与导线上电流的方向有关(对比甲、丙两图)2.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3.奥斯特实验的意义手电筒通电后有没有产生磁场?那它能不能吸引铁钉(不能),那是为什么呢?用手演示导线的绕制方法,让学生熟悉两类绕制方法。
通过实验展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2.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十分相似;(实验展示)3.磁极的分布与螺线管内的电流方向有关。
(探究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N、S极分布与电流的方向有关;N、S极分布与电源的“+、–”有关N、S极分布可能与绕制的方向有关1.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
学生之间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懂的问题协商解决,不同的看法进行辩论。
并就此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学生小组讨论后画出电路图。
1.培养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完成电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进行归纳:标识出电流方向。
现在同学们观看P70图9.3-6,看看蚂蚁和猴子的说法后,结合你自身的优势,也许我们大家会有一些启示。
看看你有什么启示呢?4.展示一种判定通电螺线管磁场方向的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与四指垂直,使四指弯曲沿着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5.安培定则的应用(1)由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S 极。
(2)已知通电螺线管的N、S极,判定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3.学生进行实验。
探究出电磁铁的特点。
4.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并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5.学生对成果进行分析论证。
得出它们的特点。
6.就此结论进行评估与交流。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0章第2节《电生磁》。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探究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探究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性、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能描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能运用磁感线描述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分布,并能确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3. 能解释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及极性判断。
难点: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流表、小磁针、通电螺线管、导线、开关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指南针偏转的原因。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的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 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分布,并用磁感线描述其磁场。
通过实验发现,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具有磁性,且磁性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4. 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5. 例题讲解:出示相关例题,讲解电流的磁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及极性判断、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运用磁感线描述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分布,并确定其极性。
3. 解释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全册20.5《磁生电》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new)

《磁生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初中阶段的电与磁学习是在电学基础上,以磁场为主线,揭示电与磁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本节是在电生磁的基础上,探究磁生电的问题,是整个电与磁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本节由“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和“发电机”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学生探究,分析概括出规律;第二部分是知识应用的内容,在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工作过程的能量转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知逆向思维,进一步体会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培养刻苦学习、探索真理的精神。
2、通过了解电磁感应转化成发电机这一应用技术的过程,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科学方法对创新的重要性,初步具有发明创造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磁生电的条件.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电磁感应实验盒、灵敏电流表、发电机模型五、板书设计1、探究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电磁感应: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则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2、发电机(1).原理:电感感应;(2).能量转化: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3、交变电流(1).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2).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我国电网交流电频率50Hz。
六、教学过程检验手摇发电机电流方向的变化问题:二极管有什么特点?实验过程:把两个发光二极管极性相反地并联起来,并与发电机串联,转动摇把使二极管发光。
(1)交流: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①频率:电流每秒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3.激发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电磁感应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磁生电》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0.5节后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肯定和指导,纠正错误的认识,强化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等,覆盖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右手定则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概念,知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2.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究磁生电现象的实验,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能够运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了解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
-结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如磁铁在导线中运动产生电流的小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磁铁运动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电和磁有什么联系?
2020年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

2020年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0章第2节《电生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概念,并进一步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2. 能运用电流的磁效应解释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难点:电流磁场方向的判断,电流磁场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导线、开关、螺线管、铁钉、磁针、实验桌、白板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验桌上的教具,现场演示电流的磁效应,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2. 知识点讲解:(2)磁场方向判断:讲解右手螺旋定则,让学生能熟练判断电流磁场方向。
(3)电流磁场的应用:举例说明电流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铃、电磁炉等。
3. 例题讲解:利用例题,讲解电流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电流磁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效应2.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3. 右手螺旋定则4. 电流磁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下列电流的磁场方向:a. 电流从上往下流,导线水平放置。
b. 电流从下往上流,导线水平放置。
c. 电流从左往右流,导线垂直放置。
(2)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电流磁场的实例。
2. 答案:(1)a. 磁场方向水平向右。
b. 磁场方向水平向左。
c. 磁场方向垂直向上。
(2)如:电铃、电磁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流的磁效应,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电流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
2020九年级物理全册 20.2电生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电生磁》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
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1、复习旧课:磁化的方法有哪些?2、激发学习动机: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不能吸引铁屑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讲授新知识:新课讲解4、巩固运用:例题讲解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含三部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
电流的磁效应是电与磁的联系之一,电能转化成磁,它是后面要学的通电螺线管、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的基础,所以通过奥斯特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是本节教学重点。
在前面学习了磁体及磁场后,学生对于磁场的研究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中研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在方法上较容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是后面电磁铁学习的基础,所以它也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
结合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总结实验现象,得出判定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方法,把现象上升至规律,使判定变得更简便。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以及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情况;难点是会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0.2电生磁优秀教学案例

4.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释相关现象。
5.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互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生磁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让学生了解电磁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学的相关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电磁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实验心得,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作为特级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产生的磁场有哪些特点?”等,引发学生的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0.2《电生磁》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2《电生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0章第2节《电生磁》。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 通过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让学生理解电磁铁的原理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电磁铁的磁场分布及特点。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螺线管、铁钉、磁针、实验桌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电风扇、日光灯等用电器,思考这些用电器工作时是否会产生磁场。
2. 知识讲解:介绍电流的磁效应,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通电螺线管的实验,观察其磁场分布,探讨电磁铁的特点。
5. 例题讲解:运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图,讲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观察其吸引铁钉的距离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7.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电流的磁效应2. 奥斯特实验3.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4. 电磁铁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并画出实验现象的示意图。
2. 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说明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3.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观察其吸引铁钉的距离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铁的原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0章第2节《电生磁》教学设计1

第二节电生磁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电流地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地磁场与条形磁体地磁场相似。
3.知道安培定则。
二、能力目标:1.经历探究电流磁效应地过程和探究通电螺线管地外部磁场分布地过程,提高学生地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地极性或螺线管地电流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地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到自然界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界地奥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电螺线管地磁场,安培定则。
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地极性与电流关系规律地探究与总结。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池组一个,小磁针(带座)一个,导线若干,内带纸板地演示用螺线管一个,内带铁芯地螺线管一个,铁屑若干,软铜丝一段等多媒体课件:电磁起重机工作视频,通电螺线管地磁场分布动画演示。
设计思路先利用视频创设问题环境,提出探究地问题。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体会电流周围地磁场存在,再改变电流地方向,发现磁场地方向跟电流地方向有关。
在介绍奥斯特发现电磁关系地基础上,提出如何增强电流周围地磁场,进行实际应用地问题。
引出螺线管,通过磁场地叠加增强磁场强度。
然后,进行通电螺线管地磁场分布规律地探究,探究活动按以下步骤进行:联想旧知,设计方案-----操作实验,得出结论----升华问题,讨论总结。
在得到安培定则地基础上,进行应用训练,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多媒体视频播放:码头上一台电磁起重机正在装卸货物,只见工人师傅按下开关后,成吨地钢铁被电磁吸盘吸起,然后转移到相应地位置后,断开开关,货物又全部掉落下来---问题:我们知道,闭合开关,电路中会得到电流,而钢铁被吸起,则是因为吸盘有强大地磁性,那么,会是因电流而产生了磁场吗?二、探究性活动一:电流地磁效应该探究活动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比总结相应地结论。
学生操作:在桌上水平放置一枚能自由转动地小磁针,在取一电池组,从正极接出一根长导线,固定在磁针上方,用导线地另一端触接电源地负极。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优秀教学案例:20.2《电生磁》

1.教师总结:教师对本次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磁铁的原理、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2.学生归纳: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明确电磁铁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电磁铁的原理及应用。
2.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应用。
2.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磁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电磁铁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2.作业反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
3.课后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思考,深入研究电磁铁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电铃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电铃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对电磁铁的好奇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电磁铁的概念和应用,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和认同感。
(一)情景创设
1.生活实例: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铃、电磁起重机等为例,引导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铁的原理和磁性强弱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问题情境: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电磁铁会有磁性?”“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电磁铁的相关知识。
电生磁教案

电生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生磁的现象,掌握奥斯特实验及其表明的结论。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生磁的现象及实验操作。
难点: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学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直观。
2. 实验器材:包括电池、导线、小磁针等,用于进行电生磁的实验。
3. 教学视频:播放奥斯特实验等相关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生磁现象。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直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PPT展示教学内容,配合实验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演示电生磁的简单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 新课教学: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及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生磁的现象。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与电生磁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总结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和相关应用,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进行随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电生磁的现象和原理,通过亲手实验操作加深了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20.2《电生磁》教学教案

20.2电生磁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两端的极性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学难点: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实验探究、讲授、练习训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演示实验: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发生偏转实验。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进行思考: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提出问题:如果我们不用条形磁体,而用一根导线能不能让磁针发生偏转?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吧。
二、新课教学1、电流的磁效应让学生分别按下图甲、乙、丙所示做一做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结论。
教师归纳此现象为电流的磁效应,介绍奥斯特实验的由来和重大意义。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让学生实验看通电直导线能不能吸起一个区别针,提出问题:为什么通电直导线不能吸起区别针?怎样让电流的磁场更强些?引入通电螺线管,课件展示螺线管的绕制方法。
指导学生动手绕制螺线管并用通电螺线管吸起区别针(观察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比单根通电直导线的磁性强)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1)、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做课本图20.2-5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取决于电流的方向。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做课本图20.2-6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总结出结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若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改变(“改变”或“不改变”)。
3、安培定则引导学生比照“想想议议”中蚂蚁与猴子的说法,用自己的办法把这种关系表述出来。
课件展示安培定则,并引导学生对照探究实验记录,强化理解安培定则。
让学生练习运用安培定则判断下面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让学生讨论解决想想议议问题:如果条形磁体的磁性减弱了,怎样用电流来使它增强?三、课堂小结引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四、课堂训练练习题见导学案五、板书设计电流的磁效应1、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0章《第二节电生磁》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以生活中常见的电磁现象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应用:设计实验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0章《第二节电生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理解电生磁现象的基本原理,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奥斯特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现象,能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发电机的原理。
(3)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生磁现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定则和磁感线的理解与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完成课本第20章《电生磁》课后练习题1、2、3。
-结合奥斯特实验,简述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及其原理。
-运用安培定则,分析一个实际通电导线的磁场方向,并绘制磁感线。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采用讲授法、实验演示法、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
2.教学内容:
(1)介绍奥斯特实验,讲解电流的磁效应,阐述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讲解安培定则,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安培定则的应用。
(3)引入磁感线的概念,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分析电生磁现象。
-针对这一重点和难点,设想采用以下教学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0.2电生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0.2电生磁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生磁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电生磁的现象,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电生磁的概念,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他们还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生磁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电生磁的概念,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生磁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电生磁的现象,我准备了电池、导线、磁铁等教具,让孩子们在实验中亲自操作。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我向孩子们介绍了电生磁的概念,并展示了电生磁的实验现象,让孩子们对电生磁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实验操作:然后,我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都有一套电池、导线和磁铁等教具。
孩子们在实验中亲自操作,观察到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会产生磁场,导线周围的磁铁会被吸引或排斥。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电生磁的概念,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生磁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电生磁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生磁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实验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孩子们的实验操作指导,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同时,我也会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一些电生磁的实验,或者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电生磁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电生磁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来引入电生磁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20.2电生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电生磁现象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流的磁效应,了解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规律。
2.学会使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释一些实际现象。
3.掌握电磁铁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合作学习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果。
4.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则重点辅导,确保他们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电生磁现象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分布、安培定则的应用、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等。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4.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电生磁现象的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这一现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安培定则的应用:安培定则是判断磁场方向的重要工具,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感到困惑,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安培定则是教学的重点。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电流的磁效应:介绍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基本原理。
2.掌握安培定则:详细讲解安培定则的内容,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判断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