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

合集下载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对力和运动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对力和运动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科学条件的限制,提出了许多观点,当时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后来又被科学实验否定,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是敢于挑战所谓权威的众多人之一,从下面仅供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科学与谬误针锋相对斗争的一个侧面;一、关于运动与力1、亚里士多德;观察现象:马用力拉车,车前进;马停止用力,车就停止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释: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不受力,物体就静止不动2、伽利略;理想实验:小球沿一个斜面的某一固定高度从静止开始滚下,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运动到另一个斜面上,其最后高度与小球原来静止时的高度相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释: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若没有摩擦力,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正确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现代验证实验:气垫导轨模拟实验,在无摩擦的条件下,物体的运动与是否受力无关二、关于自由落体运动1、亚里士多德;观察现象:石头与小木片从统一高度从静止开始往下落,结果石头先落到地面;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大小决定,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解释:物体的运动速率同物体所含的物质多少成正比,由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含的物质多,所以重的物体要先落地,即速度与重量成正比2、伽利略;逻辑推论:假如速度与重量成正比,取一个大石头、一个小石头,从相同的高度同时从静止开始落,大石头下落的快,小石头下落的慢;如果将它们栓在一起,情况如何呢结论一:快的会被慢的拖着而减速,慢的会被快的拖着而加速,因而它们将以比原来哪个较重的物体小一点、比较轻的快一点的速度下落;结论二:栓在一起后,它们的总重量大于大石头的重量,它们的下落速度应该比大石头的速度还快;焦点:两个结论很明显自相矛盾;分析:只有假定物体运动速度与重量无关才能消除这一矛盾;正确结论:无论轻重物体,只要只受重力作用,都是初速度为0的匀速直线运动3、后期验证实验:比萨斜塔实验,大小不同的两个金属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静止开始下落,结果同时落地;由上面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尽管一生成就卓越,开拓了科学研究的新时代,但是由于只凭观察、推理,过分夸大了形式逻辑的作用,忽视了实验验证这一重要手段,导致了许多错误,在学习时,我们必须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在力学上,笛卡尔发展了伽利略的运动相对性的思想,例如在哲学原理一书中,举出在航行中的海船上海员怀表的表轮这一类生动的例子,用以说明运动与静止需要选择参考系的道理;笛卡尔在哲学原理第二章中以第一和第二自然定律的形式比较完整地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只要物体开始运动,就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并沿着同一直线方向运动,直到遇到某种外来原因造成的阻碍或偏离为止;这里他强调了伽利略没有明确表述的惯性运动的直线性;牛顿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学科;牛顿的主要贡献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设计并实际制造了第一家反射式望远镜等等,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为了纪念牛顿在经典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牛顿”后来成为衡量力的大小的物理单位;第—运动定律是伽利略发现的;这个定律阐明,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作恒速直线运动,那么只要没有外力作用,它就仍将保持静止或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定律也称惯性定律,它描述了力的一种性质: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和由运动到静止,也可以使物体由一种运动形式变化为另一种形式;此被称为牛顿第一定律;力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物体在类似情况下如何运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了这个问题;该定律被看作是古典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描述了力能使物体的运动产生变化;它说明速度的时间变化率即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而与物体的质量里成反比,即a=F/m或F=ma;力越大,加速度也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小;力与加速度都既有量值又有方向;加速度由力引起,方向与力相同;如果有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就由合力产生加速度,第二定律是最重要的,动力的所有基本方程都可由它通过微积分推导出来; 此外,牛顿根据这两个定律制定出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总是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对于两个直接接触的物体,这个定律比较易于理解;书本对子桌子向下的压力等于桌子对书本的向上的托力,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引力也是如此,飞行中的飞机向上拉地球的力在数值上等于地球向下拉飞机的力;牛顿运动定律广泛用于科学和动力学问题上;。

高三语文话题作文写作训练:《毛毛虫实验》素材

高三语文话题作文写作训练:《毛毛虫实验》素材

新材料作文“毛毛虫实验”写作导引【金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

一小时过去了,毛毛虫还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

法伯在实验笔记中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与众不同,便立刻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一.材料分析:抓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便能立刻避免死亡的命运。

”二.立意参考:打破思维的束缚;打破陈规(常规);抛弃盲从;盲从别人,必定失去自我;挑战权威,不盲目崇拜,走自己的路;不要总是跟着前人,亦步亦趋;要大胆尝试,开拓进取。

三.素材积累:1、亚里士多德定下定论,延用千年,是绝对的权威。

伽利略拒绝盲目,挑战权威。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2、面对牛顿的经典力学,普朗克大胆提出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走出经验权威的圈子。

3、“原子不能再分”的真理已被广泛地认可,但汤姆生并没有盲目地人云亦云,而是通过自己的大胆猜想,多次地试验,打破了这个真理,发现电子。

4、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理论,打破统治百年的“上帝创造人”的说法。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是要生存就要有创新,要创新就要与众不同。

5、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孔子)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7、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8、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

敢于挑战的名人故事

敢于挑战的名人故事

敢于挑战的名人故事当我们看到很多著名科学家的发明和理论时,你们知不知道他们的成果也许是在挑战了前人所既定的权威之上而来的,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敢于挑战的故事,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敢于挑战的名人故事1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

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

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

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

敢于挑战的名人故事2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

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

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

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

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

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

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

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

高中物理拓展阅读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素材

高中物理拓展阅读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素材

【拓展阅读】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亚里士多德在科学上并不是一个坐在椅子上空想的学者,他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敏锐的观察。

在对运动的观察中,亚里士多德注意到某些运动无需帮助即可维持,而另外一些运动只有借助外界作用才能维持.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无需帮助的运动例子是:当你把一块石头丢下石桥,它在无明显帮助的情况下向地面落下。

亚里士多德把这种能够自己维持的运动称为自然运动.除固体下落外,亚里士多德还察觉到另外三种自然运动:泻下或沿坡流下的液体,上升的气体和向上跳动的火焰.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四种运动代表了地球上能发生的四种自然运动。

他认为,由于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由四种不同物质或元素——土、水、气和火构成,而每一种元素都力图到达不同的自然位置,所以就产生了自然运动。

虽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元素不同于化学元素,但元素这个词仍沿用至今,意指那些构成万物的物质。

每个亚里士多德元素都有各自固有的自然运动和力图到达的固有自然位置:土元素向下运动,因为地球中心是它的自然静止位置(有学识的古希腊人知道大地是一个球);水向下流动,因为它的自然位置刚好在土的上方;气上升,因为大气层是其自然位置;而火焰向上跳,这是因为其自然位置在气之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皆由这四种元素构成,一个物体的自然运动由该物体所含的每种元素的多少而定.岩石在水中下沉,因为岩石主要由土构成;木头浮在水面,因为它除含土外还含有气;而热气上升,因为它含有火。

所有这些自然运动要么竖直向下,要么竖直向上。

水平运动有所不同。

当你沿着道路拉一辆小车,或水平抛出一块石头,或在地板上推一个箱子时,是你的活动维持着物体运动:你使小车运动;石头因你抛出而运动;你必须推这个箱子。

推和拉是让小车、石头和箱子运动所必需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之所以需要推与拉,是因为物体必须受到强制才会背离其自身的本性行事,换句话说,才会做与其自然运动完全不同的运动。

亚里士多德把所有这些强制的运动归类为强迫运动,意思是需要外界的推或拉来维持它。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通用8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通用8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通用8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通用8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篇1我以前从没想过思考问题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和脑力。

今天,通过实验和看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对权威要尊重,但不盲从,权威也有错误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磅重,一个10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栓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做一个整体,就有12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做了多次试验,每次都证明亚里士多德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亚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在斜塔周围,人们议论着,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了,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可是伽利略不退缩,在斜塔上出现了。

斜塔周围的人惊讶的呼喊起来,应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

伽利略成功了。

我们有时候喜欢相信书本,别人说什么,我就做什么,所以许多事都错了。

我要向伽利略学习,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证明,因为就是一句话:事实胜于雄辩。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篇2首先,我把一个空瓶子和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在同样高度,同时抛下,结果是同时着地,我又把一张纸和空瓶子向下抛,结果是瓶子先落地。

这个情况令我有些费解。

就在这时,我想到了“空气阻力”,是空气阻力的缘故!可以确定:装水的瓶子和空瓶子这两个较重的物体几乎不受空气的影响。

而像纸这样,面积大,体积小的物体,肯定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导致下降变慢。

伽利略读后感

伽利略读后感

伽利略读后感伽利略读后感(一)伽利略·伽利雷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也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伽利略是一个很伟大的科学家,他凭着自己的天赋和才智,发明了两角规、温度计、望远镜等等,还彻底推翻了“地心说”,扞卫了“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真理。

而读完《伽利略传》后,我被他深深震撼了,我忽然觉得,他的伟大并不是来源于他的智慧,而是体现在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在黑暗宗教法庭的暴虐压强下,在塞满压抑空气的科学虚空之中,真理对于伽利略来说,不是兴趣所致的盲目坚持,而是不可抗拒的神圣。

千百年来,有多少科学家用自己坚定的心去扞卫了璀璨并无法忽视的科学和真理啊!在黑暗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科学家们用对科学的热爱,去点燃真理的火把,带领人们大踏步地前进、去探索另一个光明的世界,愚昧阻挡不了他们,因为科学家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对的,也因为真理对人心有着永恒不灭的吸引,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进步的。

布鲁诺为了扞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活活烧死;伽利略为了科学研究,触犯了宗教利益,从而终身监禁。

可是,他的望远镜知道,是他——伽利略为人类揭开了宇宙的面纱,人们也知道,没有他,也许就没有钟表、温度计。

我很感激这样一群科学家,是他们的奉献与牺牲为人类开辟了一条道路,那些伟大的思想,则成了科学时代永不熄灭的火种。

正是这些像伽利略一样的科学家们的执着,才造就了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他们,是最可敬的人。

伽利略的故事告诉我: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破壳而出,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正因为科学与神学的相互碰撞,才使现在的人们如此珍视科学技术的诞生。

我会继承伽利略那为追求真理而不畏惧任何困难的精神,努力学习,伴着先哲之光,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永不停歇地追求真理。

伽利略读后感(二)当我看到《伽利略传》就喜欢上了它,书中介绍了他,是一个音乐家的儿子;他,是材料力学和弹道学的开创者;他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和太阳表面黑子;他被称作是“天空的哥伦布”;他是《对话》的作者……他是谁?是哥白尼吗?不,他支持哥白尼,可他不是哥白尼;是布鲁诺吗?不,布鲁诺没有发现木星的卫星;他,是伽利略,是意大利着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文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文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文最新一期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面对名单里的三名物理学家,我们感到十分陌生,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啥,我们也搞不清楚。

但是如果把时间倒流回100多年以前,我们会看到一大串熟悉的名字以及他们的理论学说。

比如爱因斯坦、牛顿、普朗克、伽利略等等。

所以就给人一种感觉,是不是我们现代的物理学已经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了。

其实100多年以前,当时的物理学也有这种感觉,觉得物理学发展到这种程度,似乎已经无法继续前进,即使能前进,也只是做微弱的调整和优化,无法有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后来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被发现,人们不禁感叹物理世界的探索真的是永无止境。

其实要明白,为什么现代物理学给人一种停滞不前的感觉,我们就得回顾整个物理学发展历史。

人类最早的物理学出现在古希腊时期,比如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他们被称为古典物理学家。

但是他们并非单纯的学习物理,因为他们也是著名的哲学家,所以他们研究物理学的方法和思维,就会有很大的哲学味道,这样就会导致研究出的理论有时会偏离事实。

比如亚里士多德,他不仅是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和教育家,而且他还有一个头衔,那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所以如此出名的人物,所提出的物理学理论,按照常理来说,应该肯定正确才对。

但是非常遗憾,他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就越快。

然而我们现在知道,其实物体下落速度和物体重量并没有关系,只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有关。

再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白光是世界上最纯粹的光芒,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其实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而且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一个极度错误的观点,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这些错误的观点在当时的人看来,是绝对的正确,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和地位实在太高。

但是物理学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所以不能因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错误的观点,就否认了他对物理学做出的贡献。

相比亚里士多德来说,阿基米德所研究的物理学理论更加具有实用性,他提出的理论大部分都能被实验证明。

科学家传记读后感(10篇)

科学家传记读后感(10篇)

科学家传记读后感(10篇)科学家传记的读后感篇一伽利略·伽利雷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也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伽利略是一个很伟大的科学家,他凭着自己的天赋和才智,发明了两角规、温度计、望远镜等等,还彻底推翻了“地心说”,?卫了“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真理。

而读完《伽利略传》后,我被他深深震撼了,我忽然觉得,他的伟大并不是来源于他的智慧,而是体现在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在黑暗宗教法庭的暴虐压强下,在塞满压抑空气的科学虚空之中,真理对于伽利略来说,不是兴趣所致的盲目坚持,而是不可抗拒的神圣。

千百年来,有多少科学家用自己坚定的心去?卫了璀璨并无法忽视的科学和真理啊!在黑暗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科学家们用对科学的热爱,去点燃真理的火把,带领人们大踏步地前进、去探索另一个光明的世界,愚昧阻挡不了他们,因为科学家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对的,也因为真理对人心有着永恒不灭的吸引,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进步的。

布鲁诺为了?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活活烧死;伽利略为了科学研究,触犯了宗教利益,从而终身监禁。

可是,他的望远镜知道,是他——伽利略为人类揭开了宇宙的面纱,人们也知道,没有他,也许就没有钟表、温度计。

我很感激这样一群科学家,是他们的奉献与牺牲为人类开辟了一条道路,那些伟大的思想,则成了科学时代永不熄灭的火种。

正是这些像伽利略一样的科学家们的执着,才造就了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他们,是最可敬的人。

伽利略的故事告诉我: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破壳而出,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正因为科学与神学的相互碰撞,才使现在的人们如此珍视科学技术的诞生。

我会继承伽利略那为追求真理而不畏惧任何困难的精神,努力学习,伴着先哲之光,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永不停歇地追求真理。

科学家传记读后感篇二每到星期三,我的心情就异常兴奋,那是因为要发新书了,其中就有我的最爱《未来科学家》。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

02
小结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
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学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 说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蝉的发声原理作类比, 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中心
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 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 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 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 就会同时落地。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1589年的一天,年轻的伽利略, 同他的辩论对手及许多人一道来到比萨斜塔。伽利略登上塔 顶,将一个重100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抛下。在众目 睽睽之下,两个铁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齐落到地 上。在场观看的人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个被科学界誉为“比萨斜塔试验”的美谈佳话,用事实 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速度一样,它们 将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 这就是被伽利略所证明的,现在已为人们所认识的自由 落体定律。“比萨斜塔试验”作为自然科学实例,为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
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
仔细审读下面这两幅图,用文字把图的意思表达出来。
个人知识

个人知识







由此可见:个人知识越多,圆就越大; 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
发音和乐音的认识
1、文中第二段以“从前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来说明中心 。下面请同学们精读第二段,完成下列表格。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和启示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和启示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和启示
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而能力与方法比知识更有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同样地拥有一个健全的大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可以象伽利略那样去思索.重要的是学会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如若我们能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以及其它各位伟大学者的失败与成功中寻求启发和借鉴.我们也将会拥有一颗杰出的闪烁出智慧之光的大脑,去容纳经典的与现代的物理知识.去面对已知的与未知的物理世界。

初三优秀作文:读《伽利略》有感作文(2篇)

初三优秀作文:读《伽利略》有感作文(2篇)

初三优秀作文:读《伽利略》有感作文(2篇)读《伽利略》有感作文(1)伽利略是谁?伽利略是一位敢于*,解开真理的人。

伽利略出生在比萨城,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因为他很好学,老师们都很喜欢他。

夜晚,小伽利略常常在屋子外面仰望星空。

问题像鱼儿吐泡泡那样出现在它的脑海里:星星为什么晚上才会发亮?月亮为什么会有圆有缺呢?这些问题一直苦苦地折磨着他。

长大后的伽利略,发现只要是名人说的话,是对是错,人们依然坚信不疑名人的说法。

他听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把一轻一重的物体同时往下扔,那么肯定是重的先落地。

但伽利略*了这个理论:他亲自在比萨斜塔上做试验,结果是两个不同轻重的物体同时落地。

伽利略除了敢于*以外,他还敢于创造。

他发明了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通过望远镜,他看到了很多人们看不到的东西。

利用它来观察宇宙万物,写下了《对话》一书。

不过当时收到教会的封杀,他本人也被囚禁起来,直到死去。

我认为伽利略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他还具备了一些人没有的品质,如:不惧怕,敢于探索科学等。

这也是发现真理的必备条件。

伽利略名言:尊敬,但不苟泥于,敢于反对,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时间:30分钟读《伽利略》有感作文(2)读《伽利略》有感六年级谭晓东打懂事以来,我读过很多课外书,可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第一本课外书,书名叫《伽利略》。

这本书主要介绍伽利略在成长的大道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一个部落贵族家里,但是,他的父母却没有因为贫穷而不疼爱伽利略,他的父亲却对伽利略寄予厚望,一心想让伽利略成为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但伽利略却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他不想发财,也不想光宗耀祖。

他对医学事业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却对数学情有独钟。

伽利略在数学家里奇的启迪下,一步一步走上了荆棘,甚至有生命危险的道路上。

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伽利略对于里士多德的理论,一个物体与一个比它重10倍的物体同时落地,一定是重的先落地。

伽利略却不认为,他要用自己的实验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斜塔上的实验读后感感想心得感悟

斜塔上的实验读后感感想心得感悟

斜塔上的实验读后感感想心得感悟《斜塔上的实验》读后感篇一今天我们学了《斜塔上的实验》,觉得深受启迪。

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勇于尝试,才会获得成功它主要讲的是这么一件事:伽俐略在教堂油灯的摆动下好象发现了什么,于是他回家拼命地做实验。

但他被许多学生和教授嘲笑,最终证明他的发现机会来临了。

他在斜塔上完成了这个实验,发现了自然定律。

达纳·李·托马斯,美国传记文学作家著有《大画家传》《伟大科学家的生活传记》《斜塔上的实验》《伽利略不轻信权威》等,是亨利·托马斯·之妻。

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

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得知要勇于尝试,才会有获得成功。

年轻的朋友,我们一起努力吧!《斜塔上的实验》读后感篇二伽利略,一名家喻户晓的伟人,他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是科学革命的先驱。

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和天文学三门知识。

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人类证实和传播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伽利略在年轻时便用自己的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教导,他用实验的试验证明了自己,所以是他为我们打开了科学的大门。

当伽利略还是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时,他就发现了大自然的节奏,在教学祈祷时,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的大自然的节奏,将两个铁球放在不同的位置,且重量不同,将其挂起,同时放手,摇摆的次数相同,就是这样,伽利略通过观察实验得到的结论,已运用了现在的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课外书读后感 15篇

课外书读后感 15篇

课外书读后感 15篇课外书读后感1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

有古代的“博士”亚里十多德,有临死的挑战哥白尼,有“小解剖家”哈维……他们个个胸怀大志,献出了一切。

而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亚里士多德,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从小热爱科学,研究了许多自然现象,揭开了许多秘密。

亚里士多德也有许多错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替他找出了一个错误理论。

当然,伽利略也厉害,为了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不顾教会的阻拦,撼卫真理!社会上,也有许多不服输、不认输、不屈服的人,我对他们很佩服。

我发现,在古代,那些最伟大的科学家,有时也会遭到人们的议论。

人最早,他们关于观察,勇于提问,敢于坚持,最后得到了人们的信服。

所以,当我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挫折,要将它们看成自己的神气和运气,勇敢地云迎接。

我们生活在公平的社会,没有人挡得住你的脚步,你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我一定要努力啊!课外书读后感2这个夏天,我读了庞婕蕾的《橘子味的夏天》。

失去母亲的女孩骆雨澄如一朵飘浮的蒲公英,随爸爸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骆雨澄来到了一所新学校,有了一个新同桌叫陆盏,结识了新朋友乐悠悠和何隽。

骆雨澄和爸爸的生活过得很艰苦,并且处处受到刁难,在她悲痛、难过、惆怅的时候,朋友们给她带来了欢乐,生活变得丰富趣味。

可是当她听说爸爸和乐悠悠的妈妈在谈恋爱,生活就脱离了幸福的轨道,亲情的缺失让她敏感,爸爸用谎言筑成的屏障成了导火线。

骆雨澄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强烈反对爸爸恋爱。

之后爸爸大病一场,骆雨澄感受了自已的自私,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身边人对她的爱。

她最终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打开自已的心扉。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宽容,理解他人,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

课外书读后感3《鲁滨逊漂流记》我郑重地翻过最后一页,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想我真的被他震撼了。

这本《鲁滨逊漂流记》是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在59岁时写的。

《鲁滨逊漂流记》中记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除了他,所有人全部遇害。

写作指导33:二元思辨性“独立思考,拒绝盲从”-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

写作指导33:二元思辨性“独立思考,拒绝盲从”-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

写作指导33:二元思辨性“独立思考,拒绝盲从”模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

“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

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充实依据,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文题解析】材料第一句话首先指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第中间二句话具体列举了这些因素有哪些,古人权威和书本,大多数人的看法,并且我们经常会用“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说法来证明事情的正确性,过于迷信书本、权威,或者过多地听信了别人的意见,但是却恰恰缺少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考生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很多,行文思路也相对灵活,可以选择名人事例来论证质疑权威的可贵,可以谈质疑权威的意义和盲从权威的危害,也可以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如何面对权威等。

也可以写不能随波逐流,盲从别人,要坚持自我,有自己的主见。

本作文题聚焦理性表达,旨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社会现象,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论点并进行论证,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考生可以开展关于"坚守自我""敢于质疑”"独立思考""批判精神"等话题的讨论。

“自古以来”:代表古人之言、传统观点。

“著名专家表示”:代表权威言论、名家观点。

“书上说”:代表书本《课本、课堂,学校教育)知识。

“大多数人认为”:从众,趋俗,随大流,认为“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审题立意一】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影响人们判断的因素,如古人、权威、书本、大多数人的看法等,以上列举的因素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自古以来”,代表古人之言、传统观点。

“著名专家表示”,代表权威言论、名家观点。

“书上说”,代表书本、课堂、学校教育知识。

高中物理拓展阅读关于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课外阅读材料素材

高中物理拓展阅读关于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课外阅读材料素材

关于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一、伽利略简介伽利略全名伽利略·伽利莱,他是文艺复兴后期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1564年伽利略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1611年,伽利略应邀来到罗马,在罗马期间,伽利略为了确立新的自然研究法-实验法的地位,又同教会的唯心论世界观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更加激怒了教会。

1632年,他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但立即被教会列为禁书.1633年6月22日,伽利略受到宗教法庭审判,并被判终身软禁,成了“宗教裁判判所”的囚徒。

1638年,伽利略在荷兰出版了《关于两门新学科与数学证明的对话》一书,对自己多年来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他的父亲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音乐家和教育家。

他在科学上的创造才能,在青年时代就显示出来了.当他还是比萨大学医科学生时,就发明了能测量脉搏速率的摆式计时装置。

后来他的兴趣转向了数学和物理学.1581年,17岁的伽利略对古希腊的物理学及亚里士多德、埃夫克利德和阿基米德的著作着迷。

伽利略在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力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学术上成果累累。

他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了惯性定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相对性原理;发现了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原理;用自制的33倍望远镜观察天象,发现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天文现象。

伽利略将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写成《星际使者》一书,于1610年发表。

书中介绍了月球上的环状山脉,无数星体构成的银河系,金星的盈亏,木星的四颗卫星,太阳黑斑等等,从而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动摇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

二、亚里士多德简介作为一位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之大,令人震惊。

他至少撰写了170种著作,其中流传下来的有47种。

他的科学著作,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他还是一位真正哲学家,对哲学每个学科几乎都做出了贡献。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力学史心得体会

力学史心得体会

力学史心得体会篇一:力学的发展历程力学的发展历程古代力学的发展古代最早的物理学体系是亚里士多德系,物理学者这门学科的名称就是由亚里士多德创立的。

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中,主要讨论运动(及产生和消灭)、空间和时间以及事物变化的原因等物理世界的根本原理,应该说,亚里士多德是比较系统和深入研究运动及有关的时间、空间的第一人。

关于运动,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永远在运动变化,“运动是永恒的,不能在一个时候曾经存在,在另一个时候不存在”,这种运动永恒的观点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包含辩证法的因素,至今仍是积极而有价值的。

对物理学的发展来说,亚里士多德初步提出以物质运动及其与时间、空间、周围物体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形成一门独立的自然学科,重视对近身事物的具体观察,强调思维逻辑的作用,首先引用数学方法来考虑具体物理定律,从而引起众多的讨论与研究等。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继亚里士多德之后又一科学巨匠,他从生产实践出发,运用数学的方法建立起静力学,被誉为“力学之父”。

阿基米德在力学上的贡献主要是严格地证明了杠杆定理和浮力定律。

这是从经验知识走向定律建立的重大飞跃。

阿基米德不仅是个理论家,也是个实践家,他一生热衷于将其科学发现应用于实践,一生创造发明了许多机构和机器。

经典力学的发展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进行检验和批判,成为经典力学的先驱,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被推崇为“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在力学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1.关于运动的描述伽利略抛弃了亚里士多把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的观点,采用数学方法来定量地分析运动,对位移、距离和时间的概念给予确切的数学表达形式,运用笛卡儿创立的坐标系来定量的描述运动,认为应该依据运动的基本特征量速度对运动进行分类,由此,把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两种,并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2.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首先运用从一个理想实验得出的佯缪入手,对亚里士多德落体学说提出了反驳。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1)通常取g=9.8m/s2,粗略计算时可 取g=10m/s2。 (2)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
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3)不同地点,g值一般不同。纬度越 高g值越大;距地面越高,g值越小
重力加速度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运动规律—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v v0 at
1 2 x v0 t at 2
探究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 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观察现象: 纸团先落地
结论: 轻重相同的物体下落得不一样快
物体从空中下落的快慢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探究3.将粉笔和纸团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观察现象:
它们几乎同时落地
结论: 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得几乎一样快
结论:
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没有必然的联系. 为什么生活中石头比树叶下落得要快呢? 物体下落快慢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C.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D.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B A、重的物体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北极处
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分别从4h和h高处开 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若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D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 自由落体运动
0 x1
1 x2
2 x3
3
x4
X1+X2
4
x5
5
x6 v/ms-1
6
V1= V0-2 =
V2= V1-3 V3= V2-4 V4= V3-5 V5= V4-6

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知识讲授的同时,给青年学生介绍物理学家、讲授物理学史.不仅让他们了解物理学家的工作,物理科学的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以此撼动年青的心,让他们从中获得启迪,以达到物理教学不只是知识的移植,而且是智力的移植的更深层次.——备课札记纵观物理学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感喟人类认识自然规律之曲折、艰辛、漫长;惊叹那些在黑夜中摸索的物理学巨匠们的顽强、睿智、杰出.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阿基m德到物理学新时代的伽利略、牛顿到近代物理学的奠基者爱因斯坦、玻尔……,一代代的物理学家所代表的人类智力的自由创造,使我们关于物理实在的图景的描绘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使物理学大厦逐步地趋向完美.回顾物理学的发展历史,重温物理学家曾经经历的种种挫折与成功,犹如实施一种智力移植;通过挖掘革命性、科学性理论的创造性思路或者伟大科学家从事科学创造的思路,使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更科学、合理,更富于创见,更机智敏捷.如借鉴历史的明镜.依据古人曾经产生过的错误,预料今天初学者脑子里会出现的影像,未雨绸缪、少走弯路.让我们以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为例去寻求启迪吧.我们从教科书上曾经结识过这两位伟大学者.在落体运动法则问题上.在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这两位时隔两千年的学者的观点的确是相去甚远.在十六世纪以前,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界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致使人们的思维、观察和知识都紧紧束缚在亚氏所写下的那些东西上.它使人们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轻物体的自然运动是向上的;重物体的自然运动是向下的,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天体物质的自然运动则是围绕宇宙中心旋转的.这些自然运动无须外力作用.非自然运动的那些物体都是由于有外力迫使.力是维持物体非自然运动的原因;马车沿着马路行驶当然得由马来拉动;推一个物体的力不再去推它,原本运动着的物体自然便停下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最简单的经验事实那么吻合、与人们对事物的理解程度那么相符,所以曾一代一代地被奉若神明,视作人类知识的颠峰而保持了千百年,大自然的真谛隐匿在黑夜中,谬误使人们困惑、迷茫.人类在混沌中摸索…….伽利略伟大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关于运动问题的概念,使物理学进入了新时期.伽利略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几十年时间里研究落体运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得出了与亚里士多德截然不同的结论,现在我们知道,任何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直至有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才是物体的自然运动状态,力则是导致物体改变自然运动状态的原因;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伽利略是划时代的物理学家,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物理教科书上,亚里士多德给同学们的形象不妙、他老是出锗,老是作出一些轻率的结论.同学们觉得亚氏实在太不高明而伽利略则比他伟大于百倍.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一位伟大的学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他有着成就事业的理性方法,又有几乎无所不及的思想成果,他在哲学、逻辑学方面的成就至今还被应用着,不过他在物理学中却的确是错误百出并且谬种流传,整整贻误物理学二十个世纪.亚里士多德的悲哀不在于头脑也不全在于时代,而在于研究方法不当.亚里士多德的物理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呢?或许可以用“观察加直觉”来概括,亚里士多德观察了众多的自然现象:火焰向上窜,石头往下落、马车要马拉着跑、尖利的声音传得远……,于是便依赖于直觉推理得出一系列直觉结论.固然,观察与直觉对物理研究是至关重要的.详实的观察与良好的直觉往往导致伟大的发现,观察使人脑累积事物的形象,形成一种潜知,直觉的想象、鉴别与启发便是这种潜知的信息外传.阿基m德巧解王冠之谜发现浮力规律、牛顿由落地苹果而及月亮乃至天地万物间的引力,就是亚里士多德本人也曾从观察月食现象而正确判断地球是圆球形的.然而,物理学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它们有时会将人们引入歧途,将“观察加直觉”作为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正是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失败之所在.伽利略是第一位创造通过实验检验理论推导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家.他崇尚“实验加推理”,他拒绝听信任何未经实验的科学思想,哪怕那是来自于教堂或权威.伽利略用尽毕生的精力探索落体运动的规律,他首先通过落体佯谬的思想实验.否定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下落快的结论.通过观察棉花、羽毛等在空气中落下,伽利略曾经提出过落体速度与密度成正比例的法则,然而通过科学的推理.使伽利略认识了不易察觉的空气阻力,从而发现了自已最初的法则的错误,并猜想到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一切物体都在同样地增加着速度,为了建立真正的落体法则,伽利略仔细地实验研究了摆的运动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严格地定义了匀变速运动;设计出精密的时间测量方法;尽量地消除各种阻力的影响;运用数学工具;……最终找到了物体下落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的正确法则.伽利略的贡献不只是建立了一个新的法则,而且将物理学研究推向正确的轨道.从此开始了物理学的突飞猛进.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而能力与方法比知识更有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同样地拥有一个健全的大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可以象伽利略那样去思索.重要的是学会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如若我们能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以及其它各位伟大学者的失败与成功中寻求启发和借鉴.我们也将会拥有一颗杰出的闪烁出智慧之光的大脑,去容纳经典的与现代的物理知识.去面对已知的与未知的物理世界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读《伽利略》有感

读《伽利略》有感

读《伽利略》有感读《伽利略》有感4篇读《伽利略》有感1我读过很多的课外书,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草房子》等等,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邢艳编著的《星空使者伽利略》这本书,书的主要内容是讲伽利略出生在比萨的一个贵族家庭,他遵从了父亲的命令去教堂学医,在学医的过程中注意到一盏悬灯的摆动,从而创造出了脉搏计用来测量短时间的间隔。

但令我最敬佩的是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从此人们就可以用它来观察日月星辰。

他还出版了《星空使者》一书,又在双目失明之前完成了最后一篇巨著《新科学对话》,最后因病去世。

我觉得伽利略十分的细心,才有了这么多伟大的成就,他永远都能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顾父亲的反对,依然坚持要做一个科学家。

伽利略这种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学自行车的时候,一开始不怎么会,害得我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是后来还是爸爸妈妈给我加油鼓励,才使我坚持下来,忍着痛,继续骑,最后,我渐渐地学会了。

我终于懂得坚持的重要。

我想到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伽利略》有感2打懂事以来,我读过不少课外书,可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第一本课外书,书名叫《伽利略》。

这本书主要介绍伽利略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一个没落贵族家里,但是,他的父母却没有因为贫穷而不疼爱伽利略,他的父亲却对伽利略寄予厚望,一心想让伽利略成为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但伽利略却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他不想发财,也不想光宗耀祖。

他对医学事业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却对数学情有独钟。

伽利略在数学家里奇的启迪下,一步一步走上了充满荆棘荆棘,甚至有生命危险的道路上。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一个物体与一个比它重10倍的物体同时落地,一定是重的先落地。

伽利略却不认为,他要用自己的实验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于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当着世人的面做了一个实验:一个一斤和一个10斤的铁球同时放下,结果是同时落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
物理教科书上,亚里士多德给同学们的印象不佳,他老是出错,老是作出一些轻率的结论.同学们觉得亚氏实在太不高明而伽利略则比他伟大百倍.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一位伟大的学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他有着成就事业的理性方法,又有几乎无所不及的理想成果,他在哲学、逻辑学方面的成就至今还被应用着,不过他在物理学中却的确是错误百出并且谬种流传,整整贻误物理学二十个世纪.亚里士多德的悲哀不在于头脑也不全在于时代,而在于研究方法不当.亚里士多德的物理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呢?或许可以用“观察加直觉”来概括,亚里士多德观察了众多的自然现象:火焰向上窜,石头往下落、马车要马拉着跑、尖利的声音传得远……于是便依赖于直觉推理得出一系列直觉结论.固然,观察与直觉对物理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翔实的观察与良好的直觉往往导致伟大的发现,观察使人脑累积事物的形象,形成一种潜知,直觉的想象、鉴别与启发便是这种潜知的信息外传.阿基米德巧解王冠之谜发现浮力规律、牛顿由落地苹果而及月亮乃至天地万物间的引力,就是亚里士多德本人也曾从观察月食现象而正确判断地球是圆球形的.然而,物理学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他们有时会将人们引入歧途,将“观察加直觉”作为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正是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失败之所在.
伽利略是第一位创造通过实验检验理论推导的科学研究方法的
科学家.他崇尚“实验加推理”,他拒绝听信任何未经实验的科学思想,哪怕那是来自于教堂或权威.伽利略用尽毕生的精力探索落体运动的规律,他首先通过落体佯谬的思想实验,否定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下落快的结论.通过观察棉花、羽毛等在空气中落下,伽利略曾经提出过落体速度与密度成正比的法则.然而通过科学的推理,使伽利略认识了不易察觉的空气阻力,从而发现了自己最初的法则的错误,并猜想到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一切物体都在同样地增加着速度.为了建立真正的落体法则,伽利略仔细地实验研究了摆的运动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严格地定义了匀变速运动,设计出精密的时间测量方法,尽量地消除各种阻力的影响.运用数学工具……最终找到了物体下落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的正确法则.伽利略的贡献不只是建立了一个新法则,而且将物理学研究推向正确的轨道.从此开始了物理学的突飞猛进.
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而能力与方法比知识更有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同样地拥有一个健全的大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可以像伽利略那样去思索.重要的是学会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如若我们能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以及其他各位伟大学者的失败与成功中寻求启发和借鉴,我们也将会拥有一个杰出的闪烁出智慧之光的大脑,去容纳经典的与现代的物理知识,去面对已知的与未知的物理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