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解读

合集下载

教育部发表专家解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教育部发表专家解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教育部发表专家解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坚持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谢维和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等教育学科评审组组长在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文件中,有一个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强化的非常核心的理念,就是“立德树人”,即高考考试大纲的育人导向与功能。

这也是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取向与特征。

大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由此设计和制定了能够充分体现这种核心立场的“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尤其是在第四圈层“核心价值”的部分中,强调高考应该考查和引导学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

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等等。

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更重要的是,这种立德树人的导向也渗透与体现在相关学科的考试要求中。

这种“立德树人”的高考导向是非常重要和广泛的。

它涉及到全国1000万左右的高三备考考生,全国3000万以上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影响整个教育。

因此,在考试大纲中强调这种“立德树人”的功能,是十分合理与必要的,希望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高考的首要任务是服务高校人才选拔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配合高考改革,考试内容的改革是其中关键一环,此次新的考纲,应该说是一次系统的思考与回应,从考核目标到考试内容,以及规范格式体例,甚至阅卷都做了清晰的描述。

此次考纲修订,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强调了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高考将更好地为高校人才选拔服务,同时发挥对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作用。

第二,新的考纲配合高考改革,对我国高考的评价体系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顶层设计,这就是新考纲中首次提到的“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值得相关方面研究思考。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

数 学 1.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
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2.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
2 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
都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2 个模块中任选 1 个作答。
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
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 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
强调德育
物理
1.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 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2.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 1 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
1 中增加“某种微生
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
3 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
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 PCR)”。
各学科具体内容详见正式颁布的 2017 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地理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 3 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
要求学生从 3 个模块中选择 1 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
任选 1 个模块作答。
思想政治
对学科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
2.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 4 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 2-2 、3-3 、 3-4 和 3-5 。修

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修订意见解读-教育文档

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修订意见解读-教育文档

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修订意见解读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发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内容。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

修订“考试大纲”,贯彻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全面总结考试内容改革成果,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为实现2020年高考改革目标做积极准备,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升教育考试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修订、审定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

就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修订意见来说,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具体来说,主要呈现四大变化:一是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二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三是调整选考模块。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两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一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四是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对于这次考纲修订的重大变化,人们一时难以把握,难免有些不知所措。

为了帮助大家精准把握这些新变化,在教学和备考中有的放矢,避免纰漏,少走弯路,在此谨对这次语文考纲修订中的重大变化作一粗浅解读。

一、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向来是语文教学的热点词汇,同时,也是高考语文试题最重要的能力要求。

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能力呢?按照一般的说法,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组织语言与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高考考场上,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无法考查,但对其余几个方面的考查一般都会涉及到。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化解读(生物部分)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化解读(生物部分)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化解读及备考提示一、修订考试大纲的背景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

修订考试大纲,贯彻立德树人任务要求,全面总结考试内容改革成果,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为实现2020年高考改革目标做积极准备,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升教育考试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修订、审定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

二、修订的基本原则1、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

2、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

把提升考试大纲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作为修订工作的核心,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3、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

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

三、考纲调整对备考的影响1、考纲修订部分(1)对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进行了调整。

例如,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2)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

2、备考解读(考纲变化新增部分影响较小)2017年的考纲在能力要求的表述上作了一些调整,对选修一和选修三的个别内容作了一些增加和删除,对一些内容的要求更清晰。

《高考考试大纲》(2017版) 语文学科解读

《高考考试大纲》(2017版) 语文学科解读

《高考考试大纲》(2017版)语文学科解读《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语文学科,从考核目标到考试内容,较2016年《考试大纲》都有很大变化;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语文学科的变化1、完善考核目标,体现素养导向2017年《考试大纲》语文学科中关于四个层级考核能力目标的表述有较大变化。

关于识记。

2016《考试大纲》表述为“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2017《考试大纲》表述变化为“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关于理解。

2016《考试大纲》表述为“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2017《考试大纲》表述变化为“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关于分析综合。

2016《考试大纲》表述为“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2017《考试大纲》表述变化为“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关于探究。

2016《考试大纲》表述为“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2017《考试大纲》表述变化为“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2016《考试大纲》对能力考核目标仅有简单的解释和界定,新修订的2017《考试大纲》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订,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便于师生理解和复习备考。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新变化简析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新变化简析


学减 少了选 考模 块“ 几何证 明选讲” , 物理将模块 3 - 5 列为必考 , 等 等。下面将 分学科进行解析( 其中英语 学科未有 明显变化 ) 。


读 有助 于语 文 素养 的形成 , 为学生 未 来 的个 性 化 发 展 奠定 宽 厚 扎 实 的基础 。
标 准 中, 都 不包含 这部 分 内容 。 实 际上 , 这也体 现 了对 数 学教育 的更 深层 次 的认 识 。
了历 史试 卷 的容量 和长 度 , 减轻 了
说 明, 进 一 步 明确 考 查 要 求 , 四项 考 查 目标 更明确 同时, 考题 更注
重 德 育 导 向和 社 会 主 义 核 心价 值
“ 有机 化 学基础 ” , 要 求 学生从 4个
选考 模块 中选 择 1 个模块 作答 。
1 . 能 力 目标 设 计 学科 化 , 注 重 考 查更 高层 级 的思维 能力 , 如 鉴赏 评 价能 力。 2 . 适 度增 加 阅读 量 , 考 查 信 息 时代 和 高校 人 才选 拔 要 求 的快速




1 . 在 能力 要求 方 面 , 增加 了基
础性 、 综 合性 、 应用性 、 创 新 性 要
修订 后 的考试 大纲删 去“ 化学 与生 活 ” “ 化 学 与技 术 ” 2个 模 块 考 生从“ 物质结 构 与性质 ” “ 有机 化 学基础” 2 个 模 块 中任 选 1 个 模 块
政策解读
2 0 1 7 年高考考试大纲新变化简析
考试大纲是 高考命题 的规范性 文件和标 准 , 是 考试评 价 、 复习
备 考的依据 。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 大纲是一项例行 工作 , 教育部 有

2017年山东高考考纲解读

2017年山东高考考纲解读

山东2017高考大纲变动大专家支招各科备考策略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进行了发布。

众所周知,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为此,记者邀请专家进行了分析,从修订内容入手,结合应对策略,给出专业建议,为广大考生备考支招。

[语文]重视变化,针对性查缺补漏新修订文件在语文学科新增“古代文化常识”考点。

A、应对策略1、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整合处理的能力。

2、现代文阅读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

并不是意味着考卷中出现两篇文章让考生必做,而是两种类型全是必考内容,所以考生需要将两种文本阅读都复习到位。

3、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内容,需要考生在备考阶段,积累一定量的关于古代官职官制、礼仪、称呼、风俗、节令和科举考试等相关知识。

B、备考建议1、高度重视以上变化,总结一轮复习中的薄弱部分,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2、注重基础,强调积累。

不仅要有语言基础知识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也要有语言输出即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写作。

3、结合学科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形成体系,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4、结合阅卷标准培养考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答题思路清晰、术语表达规范。

5、重视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知识的梳理。

6、梳理教材,巩固古代诗文知识。

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要结合习题归纳强调;名篇名句要通晓其意,理解背诵,强化默写。

7、加强作文训练。

审题—立意—素材—语言—布局等加强训练,做到随机应变。

[数学]内容与能力并重,以不变应万变新修订文件对数学的要求是:“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

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特别强调了要增加对于数学文化的考查。

A、应对策略1、全国卷与山东卷试卷结构上的差异:在平时的练习中最好和全国卷的题型、题量分配一致,形成答题习惯。

2017高考考试大纲解读(政治)

2017高考考试大纲解读(政治)

2017高考考试大纲解读(政治)2017年的全国考试大纲已经出炉,各学科较之前均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其中政治学科考查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知识点没有变化,主要是调整了“考核目标与要求”,经仔细核对与研究,发现有两大方面的变动:一方面,较之前延续多年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语言描述,今年出台的大纲语言更加精炼、简洁,不再使用列举性语言,而是进行专业化概括,比如将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一律调整为“有关学科知识”;同时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将原来的“能够......”中的“能够”一律删除,尽量减少一些形容词来描述能力要求。

这都说明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加看重,将所学政治学科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四项要求中有明显变动的有4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层级中将原来的“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调整为“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这一要求明确了知识的运用从“必要的判断”进阶到“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说明了对知识要做到精准理解,还要学会知识迁移,根据社会现象推导知识,知识目标明显拔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层级中将原来的“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调整为“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这一要求对学科知识的描述从“简洁”进阶到“准确”,说明理论语言专业化的要求将进一步强化,防止学科语言生活化,同时在描述“概念、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原理”,也就是在备考中不仅仅要重视“标题式”语言,更要理解每一概念、观点的内涵;“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层级中将原来的“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调整为“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将原来的“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调整为“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这2处修改强调了两点,一是整合学科知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结点,从某一方面将学科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二是生成试题答案,准确找出材料间的内在逻辑和设问诸要素间的内在逻辑,融入政治学科知识,有效组织语言进行作答,防止出现知识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图片版)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图片版)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图片版)
高考大纲高考改革高考政策高考真题高考复习资料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对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进行了发布。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

修订考试大纲,贯彻立德树人任务要求,全面总结考试内容改革成果,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为实现2020年高考改革目标做积极准备,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升教育考试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修订、审定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说明-通识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说明-通识

2.5 考试大纲和说明的使用

提高质量 呈现成果

确定标准
第三部分
2017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介绍
3.1 修订程序

高度重视考试大纲的研制、修订工作

根据高考实践、理论发展、命题研究、
点差问卷等,每年对大纲进行修订,在 当年3月份前颁布

修审定专家包括命题专家、课程标准修 订专家、教育测量专家、中学教师
核内容,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
向作用。

规范格式体例。优化大纲和说明的体例。
3.4 考试大纲体例

总纲 各学科
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核范围与要求
3.5 考核说明体例

考试的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题型 试卷结构

考核目标、内容及题型示例
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试内容与要求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说明
提纲

高考考试大纲的地位和作用 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的背景 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
高考考试大纲的地位和作用
1.1 考试大纲是什么
制考 度试 中大 处纲 于在 重考 要试 位招 置生
高考命题的依据
高校选拔人才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
1.2 考试大纲的定义

第二部分
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的背景
2.1 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

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关键之年 2014颁布实施,2017全面推进,2020基本 建成

进一步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强化高考命 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立德树人,深化“一点四面”要求 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性的 考查

2017年新大纲解读

2017年新大纲解读

四翼
“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 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 析和解决问题。 “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 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 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主任
姜 钢
《实施意见》提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依据高校人才 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 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握和谋划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体布局,要在国家 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围绕提高教育质量的战 略主题,确保人才选拔质量和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 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此,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 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 计和科学构建,形成“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主任
姜 钢
展望2017年,要进一步落实《实施意见》部署的 改革任务,在重点推进高考评价体系建设的同时, 体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通过三方 面举措逐渐完善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支撑大纲的修订工作是在广泛调研、听取包括高 考命题专家、课程标准修订专家、教育测量专家、中 学教学研究人员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基础上形 成的。考试内容的主要变化是: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 提下,合理设置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满足高校人才 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数学删掉了部 分选考内容,以减少重复考查。此外,考试大纲还增 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如在数学中增 加数学文化等内容。

专家解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专家解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专家解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打印】【字体:大中小】【关闭】坚持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谢维和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等教育学科评审组组长在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文件中,有一个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强化的非常核心的理念,就是“立德树人”,即高考考试大纲的育人导向与功能。

这也是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取向与特征。

大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由此设计和制定了能够充分体现这种核心立场的“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尤其是在第四圈层“核心价值”的部分中,强调高考应该考查和引导学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

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等等。

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更重要的是,这种立德树人的导向也渗透与体现在相关学科的考试要求中。

这种“立德树人”的高考导向是非常重要和广泛的。

它涉及到全国1000万左右的高三备考考生,全国3000万以上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影响整个教育。

因此,在考试大纲中强调这种“立德树人”的功能,是十分合理与必要的,希望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高考的首要任务是服务高校人才选拔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配合高考改革,考试内容的改革是其中关键一环,此次新的考纲,应该说是一次系统的思考与回应,从考核目标到考试内容,以及规范格式体例,甚至阅卷都做了清晰的描述。

此次考纲修订,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强调了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高考将更好地为高校人才选拔服务,同时发挥对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作用。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详细解读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详细解读

考纲解读2013-2016年考试大纲不论是考试性质还是考试内容,均保持一致,在试卷结构及命题的内容范围上趋稳定态势。

然而,2017年的考试大纲有较之前有非常大的改动。

一、考纲变动1、2017年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摸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2、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二、题型调整此前,相对稳定的题型顺序和分值为:现代文阅读(9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20分)、诗歌(11分)、默写(6分)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语言文字运用(9分+11分)作文(60分)而调整之后的题型顺序和分值为: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古诗文阅读:文言文(20分)、诗歌(11分)、默写(6分)语言文字运用(9分+11分)作文(60分)PS:现代文阅读扎堆出现在试卷前半部分,会影响做题速度,导致前松后紧,也有可能降低后面做题的质量。

三、现代文阅读难度可能会降低阅读量增加,但是习题难度可能会降低。

2013-2016年,实际上只有两道现代文阅读,2017年变为三道,学生2.5小时内原本的全篇阅读量为7000~8000字,增加一道文本阅读题后,这个数字将突破10000,然而语文考试的答题时间不可能再增加。

1、论述类:由原来的“一般论述类”调整为“中外论述类文本”,例如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

2、文学类:增加了难度为B的理解,意味着可能出现难度较低的题目(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可参考2007-2009年的文学文本题型。

在体裁选择方面,应该依然以小说(2010-2016)和散文(2007-2009)为主,受体裁限制,诗歌、戏剧的可能性不大。

3、实用类:将原本的“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调整为“新闻、传记……”,在调整之前,2010-2016年均考的人物传记,而且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题型,2017年新考纲预示有可能出现新闻,题型参照传记。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金太阳教育权威解读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金太阳教育权威解读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金太阳教育权威解读【语文学科】语文学科的修订内容主要体现在四点,以下逐一解读:【修订内容】1. 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权威解读】学科化一词,所谓能力学科化就是在考试中突出语文学科的个性色彩,简言之就是突出读和写的能力,从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可以看出,未来语文试卷在阅读类文本中的考查难度将会加大,更加考生的裸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修订内容】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察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删选处理能力。

【权威解读】适度增加阅读量正是落实第1点的具体措施,在现有的试卷结构之上有可能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加大现有现代文阅读的长度,增加小题的题量。

二是减少语基题和语用题的题量,减少部分阅读类试题的分值,增设一道现代文阅读题,该文将与其他两篇现代文体现文本的差异化,分值15——18分之间,题型灵活、答案集中。

【修订内容】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权威解读】此次发布的语文学科考试大纲修订内容,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取消选考,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这是适应高校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引导中学摒弃功利的教学模式。

两者作为必考,从山东、江苏等地的命题实践来看,两种文本不会简单、机械地,同时、同分值地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轮考的可能性更大。

也就是说在原先的这一块,今年考文学类,明年有可能考实用类,也有可能继续考文学类。

对考生而言,两种文本都要复习,不可偏废。

【修订内容】4.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权威解读】这一点是今年新增的内容,事实上,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这一能力的考查在两年前就已经进入命题人视野,而以前的考纲并未明确这一要求,因此造成了命题与考纲的不匹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变化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变化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变化语文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高考大纲修订内容完整版及解读

高考大纲修订内容完整版及解读

2017高考大纲修订内容完整版及解读2017高考大纲修订内容完整版及解读
2017高考大纲修订内容完整版
对于考生来说,最重要也是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考试内容的调整。

据了解除了英语、治考试内容不变,其他几门学科的考试内容都有所调整.
距2017年高考还有200多天的时间
你准备的咋样?
能否跟上新变化?
快来看**发布的《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也许能帮到你呦
《大纲修订内容》究竟变化在哪里?未来高考的备考方向在哪里?
修订基本原则
坚持整体稳定,推进创新。

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
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

主要修订内容
1、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
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
【原文表述】
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主义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2、完善考核目标:
便于学生理解和复习备考
【原文表述】
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考试大纲中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订,在考试说明中对**个考核目标进行具体解析,并补充试题样例,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要求,便于考生理解和复习备考。

3、调整考试内容:
选考模块
【原文表述】
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比如,语文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呼应中学教学;数学减少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物理将模块3-5列为必考,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解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教育部考试中心坚持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谢维和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等教育学科评审组组长:在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文件中,有一个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强化的非常核心的理念,就是“立德树人”,即高考考试大纲的育人导向与功能。

这也是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取向与特征。

大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由此设计和制定了能够充分体现这种核心立场的“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尤其是在第四圈层“核心价值”的部分中,强调高考应该考查和引导学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

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等等。

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更重要的是,这种立德树人的导向也渗透与体现在相关学科的考试要求中。

这种“立德树人”的高考导向是非常重要和广泛的。

它涉及到全国1000万左右的高三备考考生,全国3000万以上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影响整个教育。

因此,在考试大纲中强调这种“立德树人”的功能,是十分合理与必要的,希望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高考的首要任务是服务高校人才选拔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配合高考改革,考试内容的改革是其中关键一环,此次新的考纲,应该说是一次系统的思考与回应,从考核目标到考试内容,以及规范格式体例,甚至阅卷都做了清晰的描述。

此次考纲修订,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强调了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高考将更好地为高校人才选拔服务,同时发挥对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作用。

第二,新的考纲配合高考改革,对我国高考的评价体系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顶层设计,这就是新考纲中首次提到的“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值得相关方面研究思考。

这个高考评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未来高考命题的基本遵循,当然,最后还是需要通过每一次高考命题来逐步实现。

此次修订较大,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就是语文和物理两个科目,增加了必考内容,也引来对增加负担的担忧。

原则上我还是比较赞同这种修订的,比如语文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列入必考。

从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出发,实用类文本应该受到重视。

美国的SAT,以及托福,雅思等语言测试,就是以实用文体为主的。

至于大家担忧因此造成负担加重,我觉得过虑了。

每年考纲都会有一些调整,有增,有减,每次也都是微调,并不是大幅度的改变或者调整,不会影响考试本身的平稳与连续性。

另外,原则上讲,考试的难度也和负担没有直接关系,只和个人期望值相关。

期望值高,负担就必然重。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一味以降低高考难度来降低负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实现的。

像高考这种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如果试题容易了,分数“毛”了,不仅不利于选拔人才,也会在客观上鼓励更多的人“刷题”,过度分分计较,应该引以为戒。

发挥高考对中学教学正面“指挥棒”作用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执行主编:2017年的语文考纲做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是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将有利于提升高考语文试卷命制的质量,更好地满足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同时也有积极的导向性,将发挥高考“指挥棒”正面的“指挥”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

比如,以往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有“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模块,要求考生二选一。

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更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累,很难“速成”。

因此,历年高考选“文学类文本”的考生很少,许多学校也都不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甚至基本放弃这方面的学习。

而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

所以文学审美教育是语文不可或缺的内容。

这次考纲修订把两类文本的二选一形式,改为都是必考,意义重大。

这不但能对考生素质做更全面的考查,也将对一线教学中存在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倾向起到纠偏作用。

再如,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也是必要的。

这将促进语文教学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如何结合作品的阅读去命题,而不是简单的考名词概念的记忆,也是一个难点。

另外,语文加大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也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

当前,为何语文教学效果不好?原因之一就是拘泥于精讲、讲读和反复训练。

直接的结果是学生对训练和考试更加熟悉,却未必培养起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

读书太少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如果高考能适当增加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和比较好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改进。

回应语文教改呼声肯定一线实践成果余党绪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此次考纲修订,着力于澄清“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探索能力目标设计的学科化,在命题上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对语文教学有着特别的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意义。

修订所涉内容,都是目前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持续的聚焦与探索。

比如,改善学生的阅读素养,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注重高阶思维的培养,突出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

这些修订,既是对我们一线教学教研的回应、总结与肯定,也是语文教学改革走向深入和具体的需要。

从具体内容看,将“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由以前的选考其一改为二者必考,看起来是个较大的变化。

两种文体在内容、形式及阅读的功能、方法和规律上都存在差别,但实际上也有彼此交会融通及相互促进的一面。

多元化的阅读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为学生未来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

事实上,无论是国家的课程方案与标准,还是各版本的语文教材,在这个问题上都有清醒的认识和精心的安排。

针对这个修订,一线的高考备考工作确实需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但总体上它依然在教学的范围之内。

这次修订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强化传统文化的检测。

传统文化的教学,重在认知、理解和传承,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次修订明确地提出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史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神韵和价值理念,不大会加重死记硬背的负担。

在“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上,这次修订尤其值得期待。

语文学科有着显而易见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厘清学科的能力目标,对于一线教学和备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人们常说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

高考不仅是“指挥棒”,还要成为教学的“撬棒”。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

期待这个考纲能够成为这样的一个支点,“撬”起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与智慧。

削枝强干强化数学学科体系刘和平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2017年数学考试大纲中删去了选考模块4-1“几何证明选讲”的内容,体现了削枝强干,减少重复考查,强化学科体系的导向。

考查内容删去“几何证明选讲”模块的直接理由是因为这部分内容考查的是初中平面几何的知识,几何的主要知识内容在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中均有体现,不需要再单独列为专题考查。

同时在过去的教学大纲和2017年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都不包含这部分内容。

实际上,这也体现了对数学教育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曾有一种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认为初中平面几何的知识内容在现代数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虽已不如过去重要,但这部分内容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训练是无可替代的。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数学能力,包括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考试大纲分为7个能力进行具体解析和说明),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其培养训练应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对数学各种能力的考查应体现在数学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中。

修订后的大纲强调“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考查内容删去“几何证明选讲”模块并不意味削弱了对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

知识与能力并重科学与人文兼顾加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王殿军清华附中校长、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数学考试大纲》是指导中学数学复习和备考纲领性的文件,也是高考数学命题最根本的依据。

本次数学考试大纲修订使考查思路更加清晰,要求更加明确。

这次修订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明确提出了从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科学与人文兼顾的精神,特别是明确提出了在数学考试中增加数学文化的要求,有利于引导中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思想性、文化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实现全面提升和培养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

其次在强调了考试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和数学文化的要求之后,为了进一步强化数学学科体系结构,减少枝节繁难程度,在大纲中删去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

这是研究成果的一个体现,既符合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又保持了与数学教学大纲和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更有利于中学数学的教学和复习备考。

总之,这次数学考试大纲的修订整体是非常成功的,在照顾到了大纲的继承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了富有内涵和前瞻性的修订,完全符合教育综合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

2016-1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