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成本收益汇总(1980-2009年全国数据)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光盘版)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1《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1》收录了我国2010年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收益资料及2005年以来六年的成本收益简明数据。
其中全国性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
本汇编共分七个部分,即:第一部分,综合;第二部分,各地区粮食、油料;第三部分,各地区棉、烟、糖料;第四部分,各地区蚕茧、水果;第五部分,各地区肉、禽、蛋、奶;第六部分,各地区蔬菜;第七部分,各地区畜产品。
本汇编中,“三种粮食平均”指稻谷、小麦、玉米平均;稻谷指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和粳稻平均;“两种油料平均”指花生、油菜籽平均;“规模生猪”、“规模肉鸡”、“规模蛋鸡”、“规模奶牛”均指各品种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的平均;蔬菜平均指西红柿、黄瓜、茄子、圆白菜、菜椒、大白菜、马铃薯7种蔬菜平均。
本汇编中各品种家庭用工折价均按全国统一劳动日工价计算,根据新修订后的劳动日工价核算方法,2010年为31.3元/日。
目录一、综合1-1-1 三种粮食平均成本收益情况1-1-2 三种粮食平均费用和用工情况1-1-3 三种粮食平均化肥投入情况1-2-1 稻谷成本收益情况1-2-2 稻谷费用和用工情况1-2-3 稻谷化肥投入情况1-3-1 早籼稻成本收益情况1-3-2 早籼稻费用和用工情况1-3-3 早籼稻化肥投入情况1-4-1 中籼稻成本收益情况1-4-2 中籼稻费用和用工情况1-4-3 中籼稻化肥投入情况1-5-1 晚籼稻成本收益情况1-5-2 晚籼稻费用和用工情况1-5-3 晚籼稻化肥投入情况1-6-1 粳稻成本收益情况1-6-2 粳稻费用和用工情况1-6-3 粳稻化肥投入情况1-7-1 小麦成本收益情况1-7-2 小麦费用和用工情况1-7-3 小麦化肥投入情况1-8-1 玉米成本收益情况1-8-2 玉米费用和用工情况1-8-3 玉米化肥投入情况1-9-1 大豆成本收益情况1-9-2 大豆费用和用工情况1-9-3 大豆化肥投入情况1-10-1 两种油料平均成本收益情况1-10-2 两种油料平均费用和用工情况1-10-3 两种油料平均化肥投入情况1-11-1 花生成本收益情况1-11-2 花生费用和用工情况1-11-3 花生化肥投入情况1-12-1 油菜籽成本收益情况1-12-2 油菜籽费用和用工情况1-12-3 油菜籽化肥投入情况1-13-1 棉花成本收益情况1-13-2 棉花费用和用工情况1-13-3 棉花化肥投入情况1-14-1 烤烟成本收益情况1-14-2 烤烟费用和用工情况1-14-3 烤烟化肥投入情况1-15-1 甘蔗成本收益情况1-15-2 甘蔗费用和用工情况1-15-3 甘蔗化肥投入情况1-16-1 甜菜成本收益情况1-16-2 甜菜费用和用工情况1-16-3 甜菜化肥投入情况1-17-1 桑蚕茧成本收益情况1-17-2 桑蚕茧费用和用工情况1-17-3 桑蚕茧化肥投入情况1-18-1 苹果成本收益情况1-18-2 苹果费用和用工情况1-18-3 苹果化肥投入情况1-19-1 散养生猪成本收益情况1-19-2 散养生猪费用和用工情况1-20-1 规模生猪成本收益情况1-20-2 规模生猪费用和用工情况1-21-1 蔬菜平均成本收益情况1-21-2 蔬菜平均费用和用工情况1-21-3 蔬菜平均化肥投入情况1-22-1 2010年全国种植业产品成本收益情况1-22-2 2010年全国种植业产品费用和用工情况1-22-3 2010年全国种植业产品化肥投入情况1-23-1 2010年全国饲养业产品成本收益情况1-23-2 2010年全国饲养业产品费用和用工情况1-24-1 2010年全国主要蔬菜品种成本收益情况1-24-2 2010年全国主要蔬菜品种费用和用工情况1-24-3 2010年全国主要蔬菜品种化肥投入情况二、各地区粮食、油料2-1-1 2010年各地区早籼稻成本收益情况2-1-2 2010年各地区早籼稻费用和用工情况2-1-3 2010年各地区早籼稻化肥投入情况2-2-1 2010年各地区中籼稻成本收益情况2-2-2 2010年各地区中籼稻费用和用工情况2-2-3 2010年各地区中籼稻化肥投入情况2-3-1 2010年各地区晚籼稻成本收益情况2-3-2 2010年各地区晚籼稻费用和用工情况2-3-3 2010年各地区晚籼稻化肥投入情况2-4-1 2010年各地区粳稻成本收益情况2-4-2 2010年各地区粳稻费用和用工情况2-4-3 2010年各地区粳稻化肥投入情况2-5-1 2010年各地区小麦成本收益情况2-5-2 2010年各地区小麦费用和用工情况2-5-3 2010年各地区小麦化肥投入情况2-6-1 2010年各地区玉米成本收益情况2-6-2 2010年各地区玉米费用和用工情况2-6-3 2010年各地区玉米化肥投入情况2-7-1 2010年各地区大豆成本收益情况2-7-2 2010年各地区大豆费用和用工情况2-7-3 2010年各地区大豆化肥投入情况2-8-1 2010年各地区花生成本收益情况2-8-2 2010年各地区花生费用和用工情况2-8-3 2010年各地区花生化肥投入情况2-9-1 2010年各地区油菜籽成本收益情况2-9-2 2010年各地区油菜籽费用和用工情况2-9-3 2010年各地区油菜籽化肥投入情况三、各地区棉、烟、糖料3-1-1 2010年各地区棉花、长绒棉成本收益情况3-1-2 2010年各地区棉花、长绒棉费用和用工情况3-1-3 2010年各地区棉花、长绒棉化肥投入情况3-2-1 2010年各地区烤烟成本收益情况3-2-2 2010年各地区烤烟费用和用工情况3-2-3 2010年各地区烤烟化肥投入情况3-3-1 2010年各地区晾晒烟成本收益情况3-3-2 2010年各地区晾晒烟费用和用工情况3-3-3 2010年各地区晾晒烟化肥投入情况3-4-1 2010年各地区甘蔗成本收益情况3-4-2 2010年各地区甘蔗费用和用工情况3-4-3 2010年各地区甘蔗化肥投入情况3-5-1 2010年各地区甜菜成本收益情况3-5-2 2010年各地区甜菜费用和用工情况3-5-3 2010年各地区甜菜化肥投入情况四、各地区蚕茧、水果4-1-1 2010年各地区桑蚕茧成本收益情况4-1-2 2010年各地区桑蚕茧费用和用工情况4-1-3 2010年各地区桑蚕茧化肥投入情况4-2-1 2010年各地区苹果成本收益情况4-2-2 2010年各地区苹果费用和用工情况4-2-3 2010年苹果化肥投入情况4-3-1 2010年各地区柑成本收益情况4-3-2 2010年各地区柑费用和用工情况4-3-3 2010年各地区柑化肥投入情况4-4-1 2010年各地区桔成本收益情况4-4-2 2010年各地区桔费用和用工情况4-4-3 2010年各地区桔化肥投入情况五、各地区肉、禽、蛋、奶5-1-1 2010年各地区散养生猪成本收益情况5-1-2 2010年各地区散养生猪费用和用工情况5-2-1 2010年各地区小规模生猪成本收益情况5-2-2 2010年各地区小规模生猪费用和用工情况5-3-1 2010年各地区中规模生猪成本收益情况5-3-2 2010年各地区中规模生猪费用和用工情况5-4-1 2010年各地区大规模生猪成本收益情况5-4-2 2010年各地区大规模生猪费用和用工情况5-5-1 2010年各地区散养肉牛成本收益情况5-5-2 2010年各地区散养肉牛费用和用工情况5-6-1 2010年各地区散养肉羊成本收益情况5-6-2 2010年各地区散养肉羊费用和用工情况5-7-1 2010年各地区小规模肉鸡成本收益情况5-7-2 2010年各地区小规模肉鸡费用和用工情况5-8-1 2010年各地区中规模肉鸡成本收益情况5-8-2 2010年各地区中规模肉鸡费用和用工情况5-9-1 2010年各地区大规模肉鸡成本收益情况5-9-2 2010年各地区大规模肉鸡费用和用工情况5-10-1 2010年各地区小规模蛋鸡成本收益情况5-10-2 2010年各地区小规模蛋鸡费用和用工情况5-11-1 2010年各地区中规模蛋鸡成本收益情况5-11-2 2010年各地区中规模蛋鸡费用和用工情况5-12-1 2010年各地区大规模蛋鸡成本收益情况5-12-2 2010年各地区大规模蛋鸡费用和用工情况5-13-1 2010年各地区散养奶牛成本收益情况5-13-2 2010年各地区散养奶牛费用和用工情况5-14-1 2010年各地区小规模奶牛成本收益情况5-14-2 2010年各地区小规模奶牛费用和用工情况5-15-1 2010年各地区中规模奶牛成本收益情况5-15-2 2010年各地区中规模奶牛费用和用工情况5-16-1 2010年各地区大规模奶牛成本收益情况5-16-2 2010年各地区大规模奶牛费用和用工情况六、各地区蔬菜6-1-1 2010年各地区露地西红柿成本收益情况6-1-2 2010年各地区露地西红柿费用和用工情况6-1-3 2010年各地区露地西红柿化肥投入情况6-2-1 2010年各地区设施西红柿成本收益情况6-2-2 2010年各地区设施西红柿费用和用工情况6-2-3 2010年各地区设施西红柿化肥投入情况6-3-1 2010年各地区露地黄瓜成本收益情况6-3-2 2010年各地区露地黄瓜费用和用工情况6-3-3 2010年各地区露地黄瓜化肥投入情况6-4-1 2010年大中城市设施黄瓜成本收益情况6-4-2 2010年大中城市设施黄瓜费用和用工情况6-4-3 2010年大中城市设施黄瓜化肥投入情况6-5-1 2010年各地区露地茄子成本收益情况6-5-2 2010年各地区露地茄子费用和用工情况6-5-3 2010年各地区露地茄子化肥投入情况6-6-1 2010年大中城市设施茄子成本收益情况6-6-2 2010年大中城市设施茄子费用和用工情况6-6-3 2010年大中城市设施茄子化肥投入情况6-7-1 2010年各地区露地菜椒成本收益情况6-7-2 2010年各地区露地菜椒费用和用工情况6-7-3 2010年各地区露地菜椒化肥投入情况6-8-1 2010年各地区设施菜椒成本收益情况6-8-2 2010年各地区设施菜椒费用和用工情况6-8-3 2010年各地区设施菜椒化肥投入情况6-9-1 2010年各地区露地圆白菜成本收益情况6-9-2 2010年各地区露地圆白菜费用和用工情况6-9-3 2010年各地区露地圆白菜化肥投入情况6-10-1 2010年各地区露地大白菜成本收益情况6-10-2 2010年各地区露地大白菜费用和用工情况6-10-3 2010年各地区露地大白菜化肥投入情况6-11-1 2010年各地区露地马铃薯成本收益情况6-11-2 2010年各地区露地马铃薯费用和用工情况6-11-3 2010年各地区露地马铃薯化肥投入情况6-12-1 2010年各地区露地菜花成本收益情况6-12-2 2010年各地区露地菜花费用和用工情况6-12-3 2010年各地区露地菜花化肥投入情况6-13-1 2010年各地区露地萝卜成本收益情况6-13-2 2010年各地区露地萝卜费用和用工情况6-13-3 2010年各地区露地萝卜化肥投入情况6-14-1 2010年各地区露地豆角成本收益情况6-14-2 2010年各地区露地豆角费用和用工情况6-14-3 2010年各地区露地豆角化肥投入情况七、各地区畜产品7-1-1 2010年各地区本种绵羊成本收益情况7-1-2 2010年各地区本种绵羊费用和用工情况7-2-1 2010年各地区改良绵羊成本收益情况7-2-2 2010年各地区改良绵羊费用和用工情况7-3-1 2010年各地区山羊成本收益情况7-3-2 2010年各地区山羊费用和用工情况7-4-1 2010年各地区牛成本收益情况7-4-2 2010年各地区牛费用和用工情况7-5-1 2010年各地区牦牛成本收益情况7-5-2 2010年各地区牦牛费用和用工情况附录附录一:主要指标解释附录二:201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大中城市劳动日工价一览表附录三:饲养业品种规模分类标准附录四:2005-2010年美国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情况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附录五:世界主要国家农产品成本核算体系世界主要国家农产品成本核算体系(一)世界主要国家农产品成本核算体系(二)您如果需要该汇编的完整资料,详见文档介绍。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之三种粮食数据集

农业大数据学报2023,5(4):110-117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g Data DOI: 10.19788/j.issn.2096-6369.230414收稿日期:2023-08-27;录用日期:2023-10-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00307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NS20233042)联系方式:第一作者詹子森,E-mail:*****************;通信作者张晓恒,E-mail:***************。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之三种粮食数据集 詹子森1,张晓恒2*,陈波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南京 210044;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1106;3.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京 210023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记录了农产品投入、产出、收益等情况,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价格管理的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这套数据将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很多学者基于该套数据分析我国农业投入要素使用、生产力、成本、利润等状况,但对数据库样本选择、采集过程、相关指标内涵等细节介绍有待加强。
因此,本文收集了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和玉米等三种粮食2005-2017年31个地区的成本收益调查数据,形成数据集。
本文重点对数据产生的背景、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的主要内容以及数据的使用价值进行介绍。
相关学者不仅可以使用该数据分析我国农产品的投入产出状况,也可以借鉴该数据的抽样方法、质量控制经验等。
关键词:成本收益调查;水稻;小麦;玉米数据摘要:项目描述数据库(集)名称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报数据集所属学科农业经济研究主题农业投入产出、农业生产力数据时间范围2005-2017年数据地理空间覆盖全国加权平均水平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各地区作物种植结构可能有变化,具体内容见正文部分)。
农作物的生产成本

论我场种植业生产成本现状一、摘要本文主要从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在研究我场种植业农作物生产成本中采用完全成本法、对比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我场农业生产成本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合我场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我国农业政策,本文力求对我场农业生产成本管理提出可行性政策二、引言1、理论意义简单的说:成本就是生产某一产品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成本作为生产中的各项费用支出,是商品生产的“投入”。
借助成本可以反映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它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低,原料和劳动力的消耗状况,设备利用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
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下降,利润就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可以增加,相对的社会积累就可以增加,为逐步降低物价和提高人民生活创造条件。
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是:改善经营管理,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固定资产的消耗,节约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2、现实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丰则基础强。
进行农作物生产,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尽管农产品价格出现几多波动,但种植成本仍然较高。
对农作物的成本研究,早已成为农业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
农产品成本和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农产品效益的一对变量。
同时农产品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主要依据和最低经济界限。
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活动,自然条件好的年份,土壤肥力高的地区,农产品产量高,成本就低。
三、成本构成及分析物质消耗费用直接生产费用(直接物耗费)间接生产费用(间接物耗费)农产品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直接生产用工费(活劳动消耗费用)间接生产用工费以种植业为例,说明农产品成本的基本内容和项目1.物质消耗费用(1)直接物质消耗费用可直接计入作物生产成本中的费用。
包括:肥料、农药、种子、机械作业费、生产发生的雇工费及其他等。
(2)间接物质消耗费用指与多种作物有关,需分摊计入成本的费用。
农民种粮收益分析及政策建议

农民种粮收益分析及政策建议□ 尹 红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精准有效,农村居民增收稳健。
本文从全国三种粮食平均成本收益变化情况出发,并以德州地区种粮收益为典型调查,分析在 “保供给”、“提质量”、“优生态”、“降成本”、“调结构”等多元目标影响下,农民近10年来种粮收益的变化情况。
提出应进一步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稳定农民基本收益;适度发挥规模经济作用;转变种植理念,推动粮食种植的高质量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 粮食成本 粮食价格 种粮收益粮价乃百价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市场宏观政策调整频率加快,政策精准度不断提高,在促进粮食增产、保证主要粮食市场稳定、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要全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就要从农民种粮的成本和收入的变化着手,发现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宜的地方。
要关注种粮收益,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才能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分析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2018年增长8.9%。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2018年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2018年增长9.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由数据得到结论如下:一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比例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增收稳健;二是城乡收入绝对数差距较大,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7.8%,占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2.1%,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村居民增收最主要的来源之一,2019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1%,比2014年上升1.8%,经营净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比2014年下降4.4%。
全国各地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2016:2015年全国种植业产品成本收益情况续表5

元
0.08
2.00
元
2512.54 2584.43 1392.26 2613.12 2706.48
元
2264.76 2338.93 1164.82 2345.22 2446.05
元
1040.23 899.90 592.42 765.92 924.97
元
1224.53 1439.03 572.40 1579.30 1521.08
元
652.24 752.39 503.88 1446.74 774.07
元
572.29 686.64
68.52 132.56 747.01
元
247.78 245.50 227.44 267.90 260.43
元
88.25
44.12
29.94
68.02
元
159.53 201.38 197.50 226.60 192.41
附: 每亩用工数量 每亩主产品已出售数量 每亩主产品已出售产值
单位 露地圆白 露地大白 露地马铃 露地菜花 露地萝卜
菜
菜
薯
公斤 3211.45 3807.94 1471.95 2007.23 3082.70
元
3664.62 3364.48 1794.37 4000.44 3262.46
元
3664.54 3364.48 1792.37 4000.44 3262.46
15.87
7.13
19.97
16.94
公斤 3202.69 3741.77 1407.02 2000.26 2982.30
元
3651.27 3319.54 1711.50 3987.99 3153.60
农产品成本调查报表制度

农产品成本调查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年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报表目录........................................................................................................................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调查表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全国种植业生产成本收益与劳动生产率调查汇总表(农市成本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全国种植业每亩物质费用汇总表(农市成本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全国种植业每亩用工汇总表(农市成本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全国各地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2016:2015年各地区玉米成本收益情况续表1

元
76.61
65.84
80.29
62.97 112.16
元
-7.69
-2.93
-7.32
-5.77 -33.36
元
33.83
34.15
40.80
35.54
45.24
元
56.80
48.49
46.09
46.90
48.49
日
5.97
4.47
5.36
4.69
7.54
公斤
278.77 446.89 289.68 538.96 326.04
附: 每亩用工数量 每亩主产品已出售数量 每亩主产品已出售产值
单位 江 苏 安 徽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公斤
490.91 500.70 516.03 540.17 412.95
元
911.57 844.86 918.36 930.93 788.86
元
889.83 827.52 896.72 890.58 774.14
元
502.30 736.24 495.79 888.59 601.34
134
商品率 每亩成本外支出
%
96.54
99.7798.289.7893.91元
6.29
135
各地区玉米成本收益情2况-6续-1表12015年各地区玉米成本收益情况续表1
项 目
每亩 主产品产量 产值合计 主产品产值 副产品产值 总成本 生产成本 物质与服务费用 人工成本 家庭用工折价 雇工费用 土地成本 流转地租金 自营地折租 净利润 现金成本 现金收益 成本利润率
元
340.24 349.11 431.22 401.34 380.76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各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1-22-2 2018年全国种植业产品费用和用工情况

9.86 0. 15
2. 36 437.72 388. 80
4. 58 84.89 48.92 0. 37 132.22
7.19 24.91
0.23
3. 14 22.55
0.31
3.76 22.68
0.27
1.07 20.53
0.34
2.09 22.70
0.03
粳稻 561.51 530.64 48.31 131.99 9.23 55. 21 8.40
稻谷
514. 67 490.48 63.40 130.97 9.60 53. 60 4.40 215.88
190. 86 20.69 11.11 4.33 4.64 0.01 5.77 2. 15 0.06 24.19 8.05 11.87 2.41 0.02 1.84
473. 85 402. 38
2.03 437.65 400.94
4.72 84.89 36.71
0.29 126.59
中籼稻 463.90 440.93 75.44 121.77 11.02 38.73 4. 98 175.97 150.47 16. 33 9. 34 9. 17 6.68
4. 32 2.02
22.97 9.02
109.29
棉花
755.56 670.95
56.91 219.71
15.51 72.30 41.22 217.91 124.97 92.65 29.28
0.29 6.19 0.62 35.65 4.81 0.12 84.61 24.46 47.17
长绒棉
1074.59 933.26 50.64
239. 85
22.86 23.39
全国各地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2016:三种粮食平均成本收益情况

元
116.28
-6.51
元
114.23
2.57
元
91.41
1.43
元
2.05
-84.24
元
51.66
2.64
元
64.62
-12.73
日
5.61
公斤
346.51
元
800.61
-4.43 0.68 -5.78
3
商品率 每亩成本外支出
%
90.04
元
77.58
87.64 101.59 113.09 111.37
元
62.21
71.05
83.56
93.10
90.12
元
26.20
27.78
18.27
8.04
13.01
元
40.19
44.28
48.79
52.21
50.33
元
63.59
71.14
71.07
68.92
74.05
日
6.93
6.79
6.43
6.17
5.87
公斤
256.19 270.15 279.72 287.32 344.17
元
524.51 614.65 657.01 685.72 849.68
3
商品率 每亩成本外支出
%
77.94
80.86
85.14
86.10
89.08
元
1.12
1.11
0.89
0.83
0.70
3
食平均成本收益情况 1-1-1 三种粮食平均成本收益情况
元
227.17 250.76 168.40
各农产品成本

一、甘蔗种植亩收益计息下降糖农收入减少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和物质费用日渐上升,我国甘蔗生产总成本呈现出较为平稳的持续上升态势。
但比较起来,甘蔗价格起伏剧烈,甘蔗收益极不稳定。
1994/1995榨季每吨甘蔗平均收益101.4元,每亩净收益514.6元;1998/1999榨季每吨收益只有6.2元,每亩净收益29元;2001/2002和2002/2003榨季,每吨甘蔗的净收益为负值,为-0.4元和-3.6元,农民每亩甘蔗分别赔了2.26 元和17.73元,甘蔗收购价格不仅不能覆盖生产成本,农民种蔗还赔了钱,而且种得越多赔得越多。
2003/2004榨季以来,甘蔗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农民种蔗效益空间加大,种植甘蔗积极性提高。
但近两年来劳动力成本和物质费用加速上涨,农民利润空间再次被挤压。
而由于近两个榨季糖价低迷,导致提高糖料收购价格受阻,农民增收面临挑战。
2006/07榨季,我国甘蔗生产总成本和出售甘蔗价格都是历史上最高的年份,甘蔗成本每吨平均为195元,甘蔗出售价格为261.8元。
2007/08榨季,甘蔗价格变化不大,而甘蔗生产成本每吨上升了30-50元,农民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蔗农收入减少。
图1 我国甘蔗每吨出售价格与甘蔗生产总成本比较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编制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计算得出07年,甘蔗每亩净收益的全国平均水平从399.48元/亩下降到358.93元/亩,下降了10.15%。
全国糖料产区中,只有广西甘蔗收益上升了,亩效益从304.11元/亩上升到352.62元/亩,上升了16%。
全区农民种蔗收入53.6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11.3亿元(来自于亩产和面积的增加),而其它甘蔗产区收入均有下降(原因是价格变化不大,但生产成本上升)。
根据今年11月食糖产销会议的数据,2007/08榨季农民种植糖料同比增加65.5亿元,这应该指的是销售收入,不是净收入。
广西的种蔗收入应该是继续增长的,但这主要来自于面积的增加,每吨甘蔗的净收益是下降的。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各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1-1-1 谷类豆类薯类作物三种粮食平均成本收益情况(2013-2018)

项目
每亩 主产品产量 产值合计 主产品产值 副产品产值 总成本 生产成本 物质与服务费用 人工成本 家庭用工折价 雇工费用 土地成本 流转地租金 自营地折租 净利润 现金成本 现金收益 成本利润率
每50公斤主产品 平均出售价格 总成本 生产成本 净利润 现金成本 现金收益
866.01 437.18 428. 83 393. 89
34.94 215.58
38.40 177. 18
-12.53 510.52 558.54
-1.16
449.30 1008.18
985.40 22.78
1093.77 868.90 449.55 419.35
383. 70 35.65
224. 87 41.29
183.58 -85.59 526.49 481.69
-7.83
121.13 124. 38 113. 09 111.37
93.10 90.12 8.04 13.01
52.21 50.33 68. 92 74.05
116.28 114.23
91.41 2.05
51.66 64.62
108.39 116.98
1.79
457.13 1013.34
990.97 22.37
1093. 62 871.35 429.57 441.78
408. 63 33. 15 222.27 38.51 183.76 -80.28 501.23 512.11 -7.34
468.72 1069.06 1046.04
23.02 1081.59
附: 每亩用工数量 每亩主产品已出售数量 每亩主产品已出售产值 每亩成本外支出
中国粮食生产成本收益与价格分析

中国粮食生产成本收益与价格分析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l1卷第3期第30—38页中国粮食生产成本收益与价格分析一,粮食生产成本基本特征于保平陈健鹏本报告分析所依据的主要是《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7》,以下涉及成本收益的数据,凡是引自该资料的,不再一一注明.根据对3种主要粮食(稻谷,小麦,玉米)成本的变动分析表明,在l978~2006年间,中国粮食生产模式已经逐步实现转型,粮食生产成本的基本特征,也越来越与同处东亚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趋于一致.在转型过程中,中国粮食生产成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在生产成本的物质与服务费用中,曾经占有主要部分的传统生产要素人力,畜力和农家肥等,使用数量相对减少,所占比重逐步降低;二是与石油相关的现代化生产要素, 包括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等比重越来越大,逐步取代传统生产要素而占据主要部分;三是粮食生产成本和价格,逐步朝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方向发展.首先,用工数量显着减少,已经由l978年每亩33.3O个,减少到2O06年每亩8.68个,减少大约74‰只是由于全国统一核算的劳动力工价由0.80元/日,上涨到l6.90元/日,人工成本才由占生产成本的47.57%,下降为40.33%.与此同时,畜力使用也由1978年占生产成本的5.23%,减少到2o06年占2.19%.农家肥由1978年占生产成本的12.00%,减少到2006年占2.00%.人工成本,畜力和农家肥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合计为44.52%,而l978年的比重则高达64.80%.由于畜力和农家肥的使用也需要劳动力,因此,可以说在现代化, 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工成本的迅速提高,促进了中国粮食生产模式的加速转型.其次,生产模式转型之后,粮食生产越来越石油化,也就是向”石油农业”转化.中国粮食生产能够转向”石油农业”,其基本前提是以廉价石油,天然气为基础.其中,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等成为相对廉价的生产要素,用以代替在现代化进程中日益昂贵的人力,畜力等生产要素.显而易见,在世界石油供给稳定,价格变动不大时,粮食成本中和石油相关的部分,变动幅度也不太大.但是,一旦出现石油价格大幅度变动时,中国粮食成本中和石油相关的部分一定会随之大幅度变动.当然,这种变动在时间上略有滞后. 第三,与中国相比,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更快,”石油化”程度更高,而土地规模远远小于欧美国家,粮食生产成本与价格,早就稳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尽管在1994年之后,粮食生产成本与价格曾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并不十分稳定,1995~l998年间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4.5亿吨,特别是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创记录的5.123亿吨后,粮食生产成本与价格又逐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由于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大约8%,中国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将近20%,土地越来越稀缺必然体现高成本.中国粮食总成本由l978年每亩58.23元,增加到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l1卷第3期20o6年的444.9o元,增长6.64倍,同期,土地成本由每亩2.23元,增加到68.25元,增长29.61倍!人多地少导致经营规模难以扩大,加上劳动力价格在继续提高,现代化生产要素即将不再廉价.因此,在为了粮食安全保持国内粮食生产高自给率的情况下,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和价格,最终很有可能也将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一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以化肥为主的现代化生产要素,已经是中国粮食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因此,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分析.1998~2006年的8年间,中国粮食生产成本中,每亩物质与服务费用由l95.62元增加到224.75元,仅增长14.89%,然而,其中化肥费由64.43元增加到86.81元,增长34.74%,农药费由8.25元增加到16.15元,增长95.76%,机械作业费由20.38元增加到46.73元,增长129.29%,排灌费由12.84元增加到16.79元,增长30.76%.化肥,农药,机械和排灌四项费用相加,2Oo6年已经占生产成本的44.20%,而l978年则仅占16.14%.表1中国粮食生产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情况表(单位:元庙)年份199819992Ooo2OO12I加l22Oo32帅4200520o6生产成本331.63321.15309-22308.o4319.37324_3O341-38363.0o376.65物服费l95.62192.72182.87179_39189-32186.6420o.122l1.63224.75化肥费64.4362.7557.3754.7657.2757.9371.4484-3186.81农药费8.258.698.128-318.709.22l1.55l4-3816.15机械费20.3821.2222.8522.7923.7824.0931.5837.7346.73捧灌费12.8414.9815.67l5.5014.77l4.7215.0115.2716.79注:物质与服务费用在表中简化为”物服费”,机械作业费简化为”机械费”.从各年度数据不难看出,增长主要是在2o03~20o6年间,而这正是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几年.2o02年和20o6年,中国粮食生产每亩化肥的折纯用量分别是20.9O公斤和20.96公斤, 基本持平,但是同期化肥费却由57.27元增加到86.81元,增长51.58%.就主要化肥品种而言,除了磷肥价格略有下降外,氮肥,钾肥,复合肥的价格均有比较大幅度提高.尽管每亩化肥折纯用量没有增加,但是由于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复混肥用量在增加,磷肥,钾肥用量保持稳定,氮肥用量在下降,化肥的整体使用效率在提高,加上粮食品种改良,植保水平的提高以及其他因素的正面影响,20o6年每亩粮食产量4o3.90公斤,比2o02年的358.3O公斤,增长12.73%.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一2o08》,由于2007年国内化肥价格基本稳定,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不多,出售价格上涨,中国粮农收益增加.2007年三种粮食平均每亩总成本481.06元,比上年增加36.16元,增长8.13%;每亩净利润185.18元,增长19.50%.每50公斤成本56.91元,增加3.52元,增长6.59%;每50公斤出售价格78.82元,增加6.84元,增长9.50%.按照中国常年粮食生产情况,第四季度国内化肥销售属于淡季,海关执行化肥淡季出口关税,国内化肥价格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动.但是,2o07年进入第四季度后,由于世界化肥价格大幅度上涨,吸引国内化肥出口显着增加,最终,2007年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复合肥出口量分别比上年增加2.8倍,3倍,1.5倍,2倍以上.但是,2008年l~6月,氯化钾进口量比上年同期下降51.4%,’K复合肥进口量下降65.6%.2008年3月份国内生产尿素,磷酸二铵,三元素复合肥零售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10.1%,53.5%,45%.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物价处3月份测算,由于化肥价格上涨,影响2008年粮食成本每公斤增3l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11卷第3期加4分钱.另外,由于粮食,石油价格上涨推动,种子,农膜,农用柴油等价格上升,机械作业费和雇工费将明显提高,预计20o8年每亩粮食总成本将达到525元,比上年增加大约50元,增长l0%左右;每50公斤总成本62元,增加大约6元.由于中国化肥总体上国内生产不足,需要依靠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最大化肥进口国.有些化肥品种进口量相当大,例如磷酸二铵进口量占国内消费比重曾经达到7O%左右,氯化钾进口比重曾经达到80%多,Ⅻ)K复合肥进口比重也超过30%.仅仅因为化肥使用淡季,世界市场价格高就大量出口化肥,包括国内短缺的磷酸二铵和复合肥;而化肥使用旺季,国内亟需的化肥品种,进口量却下降,其结果必然推动国内化肥价格的加速上涨.化肥进出口相关企业,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国家对企业的短视行为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另外,有情况表明,中国化肥相关企业有外资参股,影响其经营决策.如果情况属实,应该有相应的法规或是临时出口配额,约束化肥企业,避免其在进出口贸易中无视国内化肥价格变动,从而影响粮食生产用肥.20o7年12月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化肥生产,控制化肥出口,加强价格监管,力图缓解化肥价格涨势.但是,由于世界石油价格在2008年7月前一直在上涨,7月中旬最高价格达到每桶147美元,只是进入8月份以后逐步下降,最低曾达到35美元左右,化肥价格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2008年中国粮食成本最终达到的水平,高于发改委当年3月的测算.根据当时测算的成本给与粮农的补贴,很难弥补成本上升增加的支出.2o08年9月1日,国家将氮肥及合成氨特别出口关税上调至150%,实施至l2月31日,在此期间,其他化肥及化肥原料继续征收1o0%特别出口关税.这一措施或许有助于抑制化肥出口,只是来得晚了,中国粮食的主要用肥阶段基本结束.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国目前极为短缺的水资源,应该列入成本以加强合理配置的,却迟迟未完全列入.例如,中国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215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左右,而且时空分布极不平衡.但是,直到2004年中国才将水费作为排灌费的子项列入粮食生产成本,2004~20o6年,每亩水费均未超过7元,这与中国目前水资源短缺亟需节约用水的现实,相去甚远.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该在完全核算水资源成本的前提下,逐步实行水资源按成本收费.为了尽可能延缓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增长速度,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保证国内所需化肥的稳定供给,严格限制化肥出口,避免化肥成本的过快增加.二是加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机械作业的水平和效率,减少人工的使用.例如,早在199O年中国台湾水稻生产每亩用工就不足2个,而大陆2006年水稻每亩用工是l0.37个,继续减少用工量,则生产成本可以得到降低.二,粮食价格变动特点1978年以来,中国粮食的生产成本一直在逐步增加.三种主要粮食(稻谷,小麦,玉米)每5O公斤的总成本,由1978年11.46元,增加到2oo6年的53.39元,年递增率为5.65%, 而同期农民出售粮食每5O公斤的平均价格,由l1.O3元增加到71.98元,年递增率为6.93%. 因此,除了个别年份如l978年和2000年粮食出售价格低于总成本外,从总体上看,中国农民从事粮食生产是能够获得收益的.但是与整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非农产业和就业的收益相比较,种粮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而种粮的比较收益却越来越低.32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l1卷第3期目前在中国生产粮食的农户中,有不少农户只能满足家庭的粮食需求,已经没有多少粮食出售.而仍然有商品粮出售的农户,往往在满足自身消费的基础上,再根据对粮食市场价格的预期,以及粮食不同品种储存难易程度,决定粮食出售时机和数量.每个粮食年度内,农民最终出售粮食的平均价格,对新的粮食年度的生产,具有比较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中国粮食商品率在50%左右,因此中国三种粮食的生产,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只要粮食价格不出现连续多年的明显下降(如1996~2001年),三种粮食的总产量就能够基本稳定,再通过国家各级储备调剂丰歉年,供给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改革开放3O年,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粮食价格与世界粮食价格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1978~1984年,由于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农业迅速发展,在粮食产量突破4亿吨后,中国三种主要粮食具有比较高的自给率,而粮食的进出口贸易比重不大,中国国内粮食价格与世界市场价格相互影响比较有限,国内粮食价格总体上低于世界粮食价格.199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轨制”并轨,实际贬值大约5O%,世界粮食市场价格明显高于中国国内价格,影响粮食进口,却有利于粮食出口.特别是当年日本稻谷减产,中国为了抢占日本市场,出口日本数十万吨大米.因此,国内粮食供应出现偏紧,l993~1995年两三年间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内价格逐步超越国际价格.粮食价格的上涨,本来就有利于粮食生产,恰好在这时候,布朗发表《谁来养活中国》,质疑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客观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消除国际上的疑虑,中国连续几年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产量逐年增加,粮食实际上已经供大于求,国内价格从1996年起逐步下降.国家敞开收购粮食,库存大量增加,在价格走低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实现顺价销售.世纪之交,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中国面临的是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粮食生产大国,以低于中国国内的价格,大量出口小麦到中国(当时中国小麦国内有缺口且价格高,而稻米供求基本平衡),形成对中国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有可能导致中国粮食产量减少,自给率降低,同时,大量低价农产品也将涌入中国.当时,甚至估计将有200o多万农民无法以农业为生,被迫向其他产业转移.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所幸当时中国小麦价格已经下降到世界粮食价格之下,稻米价格也低于实际到岸价格.因此,除了大豆和植物油进口大增外,大量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的局面并未出现.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过程中, 中国粮食成本与价格的变动,日益明显感受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项目20o2年2003年2O04年2O05年20o6年2o07年农资生产价格指数100.5l01.4110.6l08-3101.5l07.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9.2101.2l03.9lO1.8101.5104.8粮食平均出售价格95.6l14.8125.195.2106.9l09.5注: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一2008》.2002~2007年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一般均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种情况表明,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农资价格影响粮食生产价格.相反,粮食平价出售价格的变动,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因此,将33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1l卷第3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明显增长,简单归因于粮食价格的上涨,是颠倒了因果关系.世界石油价格迅速上涨,化肥,农药和农用柴油等价格也迅速上涨,本身对粮食生产成本就已经产生很大影响;同时,石油价格上涨,进一步刺激美国,欧盟,巴西等更加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在相当程度上,又挤占和影响作为口粮供给的那部分粮食种植面积. 此外,2006和2007年,均有粮食生产大国受气候影响减产,世界粮食库存水平下降到18% 的警戒线以下,在以上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下,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大幅度上升.在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的背景下,尽管中国稻谷,小麦,玉米供给方面并不存在明显短缺,价格却很难完全不受影响.中国在20O6~2007年出现全国性的粮食价格上涨,其中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很大,因为国内粮食生产连续丰收,供给未出现重大问题.进入2O08年,由于供求基本稳定,出口粮食受到限制,国内粮食价格已经远远低于世界粮食价格.在2O08年国际粮食价格大起大落的同时,中国粮食价格相对稳定.国际粮食价格在峰值时,部分品种曾高出中国粮价的2倍多.目前,国际粮价大幅回落,接近中国粮食价格. 三,粮食生产成本收益与价格相互影响中国粮农在付出成本之后,所收获的粮食中,大约50%最终要在市场上出售,获得现金收益的主要部分,是要用于次年购买生产资料.因此,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对价格产生影响,而价格的变动又反过来影响粮农的收益和投入,进而影响粮食产量.如何随着粮食生产成本的变动,使粮农在相对合理的价格上,获得应有的收益,是保持比较稳定的粮食生产与供给的关键.在2004年版指标体系中,有关粮食收益实际上存在两类指标,一类是”产值一总成本一净利润”,另一类是”现金成本一现金收益”.表3199O~2006年粮食净利润与成本利润率情况表(单位:元庙,%)年份净利润成本利润率199056.2639.37199134.3322-30199244.0o26.86199392_3351.7Ol994190.7379.681995223.9169.591996155.6740.05l997l05-4l27.30199879.2920.66199925.586.9020HDO一3.22.0.89200139.43l1.2520024.86ll3l200334.219.072004l96.5049.692005122.5828.8420o6154.9634.83注:限于l990年之前资料不全,数据未列入表中.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l1卷第3期如果采用前一类指标分析,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物价处分析,粮农的成本利润率应该在大约40%.但是实际上199O~2006年粮农的收益起伏变化非常大.从净利润看,2Ooo 年最低为每亩一3.22元,1995年最高为每亩223.91元;以成本利润率衡量,同样是20o0年最低为.0.89%,l994年最高为79.68%.如果采用后一类指标,以现金为主体现粮农的收益,成本变化相对小一些,收益变动仍然比较大,粮农同样难以获得稳定的收益预期.表4199O~2o06年粮食现金成本收益情况表(单位:元庙)年份现金成本现金收益现金纯收益l99083.35115.8032.45199185.89l02_37l6.48199289.62118.1728.55199399.4617l_4571.991994142.43287.67l45.241995l78.32367_35189.031996202.69341.68138.9919972O2.57288.8986-321998211.38251.764O.381999219.94176_3243.622000197.12155.84.41.282001l93.12196.923.8O2002203.56171.70.31.862003l99.782ll-46l1.682004218.01373.94l55.9320o5228.8O318.8090.o020O6243.19356.67113.48注:表中现金纯收益=现金收益.现金成本,该指标非资料原有指标.为了满足中国13亿人口的消费需求,我们需要粮食生产逐年稳定增产,但是,作为农产品生产中最重要的粮食生产,粮农收益有时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粮食生产的现金纯收益1999~2003年连续5年接近零或为负,因此,世纪之交中国粮食总产量出现连续3年下降,并于2003年达到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最近十年有大量耕地转为非农用途.耕地大量减少,使中国想依靠国内生产解决粮食,棉花,油料等所有大宗农产品的基本自给,已经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了.尽管如此,客观地看,近中期内中国以立足国内生产为主,保障粮食安全,仍然是可行的.中国三种粮食的生产能力,应该能够保持比较高的自给率.也就是说,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主要不在于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而在于粮食价格.在农民粮食生产成本节节上升的情况下,粮食的市场价格,能不能保证农民在水稻,小麦,玉米生产上有足够的收益,从而引导农民生产更多的粮食,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三十多年,大多数年份中国小麦产不足需,基本上是净进口国.35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11卷第3期恐怕没有多少人敢于设想中国能够迅速实现小麦自给有余.特别是1998~2o03年连续6年, 中国小麦生产处于净利润为负的局面,分别为每亩.6.22元,一12.O6元,一28.78元,.27.50 元,一52.67元,一3O.28元,农民很难有积极性扩大小麦生产.然而,20o4年小麦价格大幅度上涨后,每公斤由大约1.13元增加到大约1.49元,增长大约32%,农民获得比较高的净利润(每亩169.58元),麦农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2004~2007年小麦产量连续4年增产.全国小麦产量由2o03年的8649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10986万吨,增长27%.目前不仅能够基本满足国内小麦需求,而且近两年还是净出口.另外,由于近几年中储粮实行托市收购,小麦的库存量也是充足的.中国于2004年开始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于国家宏观调控,掌握粮源比较成功的政策实施,就是2O06年以来全国范围的小麦托市收购,国家实际收购了小麦商品量的7O%~80%.因此,在当年全球小麦减产,价格大涨之时,保证了国内小麦的需求.政策成功的原因,一是由于最低收购价比较合理,相当于成本利润率在30%左右.尽管成本利润率为40%,更能提高麦农的积极性,但是,实施托市收购,已经表明小麦供大于求,30%的利润率麦农也能够接受.二是托市收购完成之后,国家掌握充足的小麦,能够通过公开市场拍卖销售,满足国内小麦需求,必要时可以适当出口,调控就比较自如.相比之下,1998年国家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未能成功,就在于不分粮食品种的实际供求状况,一律敞开收购而最终并未掌握主要的优质商品粮源,国家粮食库存的大约5O%是当时质量比较差的早籼稻.同时国际粮食价格明显低于国内价格,无法通过出口调剂缓解库存持续增长,国内价格又在逐步下降,也无法实行顺价销售.最终,国有粮食企业亏损严重,不得不实施重大改革.最近几年在水稻方面,同样是以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效果却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定价偏低.例如2O06年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确定为0.72元/斤,而当年中籼稻实际出售价格将近0.74元,晚籼稻价格将近0.82元.粳稻最低收购价0.75元,实际出售价格将近0.90 元.当年,粮食价格处于上涨中,并非供大于求,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难以启动.2008年,由于早籼稻生产成本大幅度上涨,稻农预期的价格很高,根本没有托市收购的可能,中国水稻第一主产省湖南,收购价已经提高到0.90元/斤以上,稻农仍然”惜售”.如果要仿效小麦,在水稻方面通过托市收购掌握粮源,首要条件是选择适当的品种,早籼稻是稻谷中品质比较差的,主要是在外务工者口粮和食品工业用粮,并不适合国家长期库存,这一点过去已经有深刻教训.粳稻和晚籼稻可能更适合作为托市收购的品种.其次,必须在供大于求的条件下才能实行托市收购,2007年黑龙江实行粳稻最低收购价,就是在当时当地供给充足,一时外调困难,价格已经下跌,托市收购稳定了当地价格和稻农收益.第三,在最低收购价的制定时,必须根据不同稻谷品种的生产成本,加上适当的成本利润率,定价过低,稻农不接受.因此,稻谷托市收购的实现,还有待于更好的政策设计.四,粮食相关补贴影响分析在中国粮食生产成本中,农业税的取消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税金属于物质与服务费用中的间接费用,2002年中国粮农实际农业税支出最高,达到每亩25.63元,比重占生产成本的8.03%.2006年全国范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使粮农的税金支出为零,同时还有许多涉及农民的税费取消,降低了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益,还使国家与农民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11卷第3期的关系逐步走向和谐.不仅如此,几乎与取消农业税同时,中国还开始给与农民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多项补贴,20o7年补贴总额已经达到513.6亿元. 20o8年已经超过1O28亿元.实行补贴以来,仅仅四五年时间,补贴额就已经翻了两番(4 倍)多.显然,给予农民的补贴,今后只能逐年增加,几乎不可能减少.这种补贴方式,在世贸组织的规则中属于”黄箱”补贴,对于中国来说,补贴上限是农业总产值的8.5%,这是有明文规定的.如果以2Oo7年农业总产值48893亿元计算,目前中国能够给予农民的补贴总额,是大约4156亿元.随着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补贴总额也将增长.1997~2007年的10年间,中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47%,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增长,10年后,中国农业总产值将达到大约10万亿元.补贴的上限可以达到8500亿元左右. 按照补贴目前增长的速度,到202O年,中国给予农民的补贴总额,不会突破上限.目前,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日韩,中国台湾,农民在粮食生产中均获得大量的补贴,而正是大量补贴使得农民获得足够的收益,收入水平与从事非农产业大体相当,粮食供给才能得到基本保障,其中美国和法国还是粮食主要出口国.当然,欧美的补贴,前提是部分土地实行休耕,与日韩,中国台湾不同.从最近几年的粮食生产形势看,种粮补贴对中国粮食生产的作用还是正面的,至少是减少了农民的种粮成本.但是,中国从事粮食生产的农业人口仍然上亿,粮食播种面积在l0多亿亩,即使是各种补贴增加到目前的补贴上限4000多亿元,平均到每个粮农或者每亩粮田,也不过几百元,补贴不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l5%,不用说和美国,欧盟农民相比较,就是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农民比较,比例仍然是很低的.即使在十多年后,。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2017:2016年全国种植业产品成本收益情况续表5

元
40.68
元
69.77
元
84.92
日
19.93
公斤 1364.27
元
4221.71
66
每亩成本外支出
元
0.08
67
1-22-1 2016年全国种植业产品成本收益情况续表5
项 目
每亩 主产品产量 产值合计 主产品产值 副产品产值 总成本 生产成本 物质与服务费用 人工成本 家庭用工折价 雇工费用 土地成本 流转地租金 自营地折租 净利润 现金成本 现金收益 成本利润率
每50公斤主产品 平均出售价格 总成本 生产成本 净利润 现金成本 现金收益
元
1189.67 955.85 326.68 664.97 2316.18
元
1659.48 1477.94 743.05 1098.40 1756.09
元
2101.74 1974.61 1058.50 1906.25 3329.28
%
46.26
38.28
22.15
28.42
83.64
元
59.39
46.25
单位 露地豆角
公斤 1375.72
元
4256.12
元
4256.12
元
元
3136.96
元
2912.29
元
1121.19
元
1791.10
元
1031.26
元
759.84
元
224.67
元
38.72
元
185.95
元
1119.16
元
1919.75
元
2336.37
%
35.68
元
2009中国农民发展报告

2009中国农民发展报告作者:樊平来源:中国社会学网来源日期:2010-1-17本站发布时间:2010-1-17 11:25:21阅读量:106次摘要: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下,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农业增长稳定,夏粮继续增产,农民收入小幅增加,前三季度农村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速超过城镇。
继农民阶层分化为务农和非农的职业群体之后,由于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务农农民内部也在分化,其异质性在增强。
2009年,农村中出现的重大事件是农用土地流转规模化,土地权益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焦点,对于农村发展和稳定有越来越主要的影响。
关键词:农民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农村公共服务一农民群体的构成和特征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数据,2008年末全国农民的基本状况是,乡村人口7213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5.68%;第一产业就业者为30654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39.6%;第一产业的GDP比重为11.3%。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同类型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就业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和城市化进程相比明显滞后。
(一) 农民阶层各群体的状况依据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现在的农村人口可以被分为三部分人: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职业农民。
中国推动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好这三部分农民的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也就是所谓的农民工。
这部分人中有长期进城者,但主体即7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虽然不一定拥有城里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但大多已经不愿意再回到农村;他们一般还不愿意放弃土地,但已经很难将从事农业生产作为优先选择;他们还要求继续保留土地,其目的也主要是获得生存保障而不是实现就业。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09年春节前,在1.4亿外出农民工中,共有7000万农民工返乡,其中约20%即1400万人系因企业受到冲击而返乡;换言之,当时全国有2000万农民工因国际金融危机而失业。
而根据2008年12月~2009年2月对农民工就业和流动情况的跟踪调查,年初农民工失业问题加剧,下岗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的意向非常强烈。
农产品成本收益常规调查报告

不同类型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费用不同,如种植成本中的肥料、农药 等费用,养殖成本中的人工、饲料等费用。
收益差异原因分析
不同类型农产品的收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市场价格和产量的不同,同时不同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和养殖周期 也对其收益产生影响。
05
结论与建议
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帮助农民及时了解 市场动态,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 产品的附加值。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对未来农产品成本收益的预测与展望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产品需求将持续增加,市场价格有望稳中有升。
不同类型农产品收益比较
01
粮食作物收益市场价格和产量,计算水稻 、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收益情况。
根据各地市场价格和产量,计算水果 、蔬菜、茶叶等作物的收益情况。
03
畜牧业收益比较
根据市场价格和产量,计算生猪、家 禽、牛羊等养殖的收益情况。
不同类型农产品成本收益差异及原因分析
间接费用
包括人工费用、租赁作业费用、间接生产资料费 用等。
期间费用
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农产品收益构成
农业产出
主要指农产品销售收入,是农产品收益的主要来源。
政府补贴
国家为了鼓励农业发展,对农民进行一定的补贴。
其他收入
包括非农收入、投资收入等。
农产品收益水平及影响因素
农产品价格
生产规模
生产技术
主要结论
农产品成本逐年上升,主要是由于劳 动力成本、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 的上涨。
农产品收益受到市场价格、产量、品质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各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6-1-10-1 2018年各地区露地大白菜成本收益情况

2247.31 2161.92 1195.10 966. 82
28.01 938.81
85.39 20.29 65. 10 174.26 2154.20 267.37
7.75
2511.55 2345.83
576.08 1769.75 1712.83
56.93 165.72
11.74 153.98 2087. 66 644.75 3954.46
19.89 18.68 15.21
1.21 7.38 12.51
24.67 19.20 16.63
5.47 4.87 19.80
24.43 22.50 18.97
1.93 5.48 18.95
36.04 22.22 19.96 13.82 6. 87 29.17
33.03 19. 16
16.73 13.87
4660.55 5195.04 6683. 68 2277.48 3744. 13 4414. 85 2277.48 3744. 13 4414. 85
2447.51 2210.45
893.22 1317. 23
696.27 620.96 237.06
78.63 158.43 761.59 1592. 81 1616.29 31. 12
85.05 78.93 75.93
江苏
பைடு நூலகம்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7797.36 5497.05 3572.23 4549.78 3572.23 4549. 78
5168.08 3370. 86 4299.46 2958.41 3993.47 3798. 05 2958.41 3993.47 3798.05
河南2009年小麦生产成本及收益调查

河南2009年小麦生产成本及收益调查作者:曾广伟来源:《农家参谋》2009年第08期为掌握2009年河南省小麦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我们自夏收以来,对新野、邓州等调查县48个调查户小麦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调查情况如下:一、小麦生产、销售基本情况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小麦生产的主要优势区域。
2009年全省的小麦在生产初期就遭遇恶劣天气,自去年10月份至今年2月份,河南天气同全国一样,气温偏高,干旱少雨,使小麦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进入4月中旬,由于一直努力抗旱,加上不时有些雨水,旱情基本解除。
然而,正值开镰收割时,河南南部又普降大雨,部分乡镇还发生强降雨,造成收割机不能或推迟下地.使小麦收割不得不停滞下来。
从产量上看,由于早期抗旱及时,后期雨水充足,小麦单产稍有增加。
今年小麦平均亩产366.35千克,比去年增长1.2%。
两个调查县情况各异,其中邓州小麦平均亩产368.2千克,比去年增长8.3%;新野小麦平均亩产364.5千克,比去年减少5.3%。
从质量上看,今年小麦品质同比明显降低,多数小麦容重不足750克,三等以上小麦所占比重较小,四、五等小麦及等外小麦所占比重超过五成。
由于降雨天气持续较短,大概在2天左右,因而小麦发芽率相对较低,一般发芽或处于萌芽的小麦能达到国标四等或五等。
从市场动向来看,目前个体粮商小麦收购价为0.74~0.78元/斤之间,保持平稳。
一方面,农民嫌价格太低,手中粮食不愿出手,另一方面,收购者持币观望,谨慎收购,一改往年“抢收”的局面。
在邓州最大的面粉加工厂、中央粮食储备库,基本上都是有价无市,或无价无市,收购市场异常冷清,难现“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仅有零星的个体商贩挂牌收购,并随即调运外地,不敢大量积压。
二、小麦生产成本及收益分析据我们对两个调查县48个农调户的调查了解,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小麦单产上升,受品质下降影响,实际收购价格略有降低。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2017:2016年全国种植业产品成本收益情况续表4

56.39
40.24
19.27
61.20
32.22
公斤 5799.51 3642.60 2952.18 4333.01 3050.30
元 13031.75 9029.55 5464.06 12595.04 7163.88
64
每亩成本外支出
元
0.54
0.32
0.63
0.61
65
全国种植业产品成本收1-益22情-1况续20表164年全国种植业产品成本收益情况续表4
元
64.01
76.35
日
18.35
46.08
公斤 2211.75 3888.85
元
5104.94 9222.81
66
每亩成本外支出
元
0.57
0.65
67
元
3746.76 2312.57 1160.76 3464.14 1877.90
元
871.31 1018.41 586.75 1450.06 841.35
元
500.40 334.62 256.22 413.01 273.39
元
203.38
99.83
25.93 173.72
82.18
元
297.02 234.79 230.29 239.29 191.21
元
元
8438.82 6080.44 3764.55 8395.97 4855.23
元
7938.42 5745.82 3508.33 7982.96 4581.84
元
3320.35 2414.84 1760.82 3068.76 1862.59
元
4618.07 3330.98 1747.51 4914.20 2719.25
全国各地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2016:世界主要国家农产品成本核算体系(一)

除草剂 农药 作业费用
其他 二、间接费用 雇工 未付费劳动机会成本 设备折旧 土地机会成本(地租) 税金和保险 管理费
其他 二、固定成本 土地成本 设备折旧 设备投资机会成本 劳动力成本
其他 二、间接费用 折旧 工资 管理费 利息 税金和保险 地租
二、间接成本 税金 劳动成本 管理费 财务费
三、总成本
美国 一、运营成本 种籽费 肥料
世界主要国家农产品成本核算体系(一)
加拿大Βιβλιοθήκη 欧盟巴西一、运营成本 种籽 化肥
一、可变成本 种籽及播种 肥料
一、直接成本 种籽和种籽处理 肥料
农药 机械作业 燃料、润滑油和电力 修理
作业资本利息
除草剂 农药 机械作业 燃料动力 干燥费 税费 利息
作物保护 农药 机械作业 动力
三、总成本
三、总成本
三、总成本
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