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病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粘膜病病理
谢谢观看THANKS
病理改变
表层:白颗粒层:增厚, 色条纹处上皮过度或不全角化,发红部
位无角化 棘层:增生居多,少数萎缩变薄 基底层:液化变性,排列紊乱,基底膜
不清晰,可形成基层下疱 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上皮钉突呈锯齿状,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形成上皮下疱
扁平苔藓:白色病变部分呈过度角化
口腔粘膜药物、精神因素、遗传有关,可能为T细胞功能降低。
(2)临床表现 患病率:0.5-0.7% 性别:女>男,中年, 部位:好发颊、舌、唇粘膜,呈对称性 体征:①白色网状,线状条纹,条纹间粘膜发红 ②舌部:呈白色斑块状 ③皮肤病变:丘疹,中心凹陷,四肢屈侧,搔痒
2018年【必考】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粘膜病
2018年【必考】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粘膜病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6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概述发生在口腔粘膜软组织中的疾病,主要为局部疾患,也有一些全身疾病在口腔中的表征。
口腔粘膜病基本病理变化一、过度角化 hyperkeratosis角化亢进,是指粘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
1.过度正角化 hyperorthokeratosis2. 过度不全角化 hyperparakeratosis二、角化不良 dyskeratosis错角化,为上皮的异常角化,是指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
1. 良性角化不良:多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中出现;2. 恶性角化不良:有时可见胞核,细胞形态有一定异形性,见于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
三、棘层增生 acanthosis----指棘细胞层较正常厚,增厚的棘层常不规则,伴有上皮钉突的延长或增宽。
---可由棘层细胞的肥大或细胞数目增加所致,但通常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加所致。
此病变常见于白斑。
四、上皮异常增生 epithelial dyspla非典型性增生:个别细胞改变。
上皮异常增生:上皮总的紊乱,包括:1.细胞多形性;2.细胞核浓染;3.核浆比例增加;4.核仁增大;5.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6.上皮浅表1/2处出现有丝分裂;7. 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8. 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9. 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10. 上皮钉突呈滴状;11. 上皮层次紊乱;12. 细胞粘着力下降。
并不是以上12项均出现才诊断为上皮异常增生,根据以上项目出现的数目,而分为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
重度异常增生实际上就是原位癌,其上皮层内细胞发生恶变,但基底膜尚完整,未侵犯结缔组织。
口腔组织病理学-病变特征
口腔组织病理学-病变特征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组织的形态学与病理生理学变化的学科。
口腔组织病变特征可以通过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下层、舌和牙齿等区域的解剖学改变来了解。
口腔黏膜病变特征包括:
- 颜色改变:常见有白色、红色、棕色、黑色等变色。
- 表面形态变化:可以是溃疡、结节、疱疹等。
- 血管形态变化:可以是扩大、变形、破裂等。
- 组织改变:常见有水肿、坏死、增生、增厚等。
口腔黏膜下层病变特征包括:
- 囊肿:常见的有牙根囊肿。
- 肿瘤:常见的有鳞状细胞癌。
- 炎症:可以是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
- 结缔组织病:如口腔干燥症等。
舌病变特征包括:
- 舌苔:可以是白色、黄色、灰色、黑色等。
- 生理性斑块:一般无症状,可以是灰白色或褐色。
- 萎缩性舌炎:舌表面变细瘦,可以出现痛苦。
- 舌萎缩症:舌表面的小颗粒变得变小或者消失,可以影响味觉。
牙齿病变特征包括:
- 龋齿:是牙齿的最常见病变。
- 牙齿裂缝:可以影响咀嚼和引发疼痛。
- 牙周病:常见的有牙龈炎和牙周炎。
口腔组织病变特征的检测可以通过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口腔生物组织学检查来确定。
及时发现病变特征并进行治疗可以防止口腔相关的罕见疾病的出现。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粘膜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粘膜2017年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粘膜导语:口腔粘膜病是指除肿瘤以外,发生在口腔粘膜和软组织的疾病。
口腔粘膜病病种较多,患病率较低,病损多种多样,病因复杂,有些病与全身因素关系密切,在诊治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
以下是详细内容介绍。
概述:皮肤为体表提供干性被覆,粘膜则为腔隙(与外界相通)表面提供湿性衬覆组织。
口腔粘膜指覆盖于口腔表面,前借唇红与唇部皮肤相连,后与咽部粘膜相连。
第一节基本组织结构上皮(表皮)固有层(真皮,但无皮肤附属器)粘膜下层(部分粘膜有)一、上皮种类:复层鳞状上皮不全角化非角化角质形成细胞上皮细胞非角质形成细胞(一)角质形成细胞1、基底层光镜:上皮最深层,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胞核圆、染色深、胞质相对较少电镜:与结缔组织相连接处形成半桥粒,附着在基板上。
2、棘层光镜(1)位于基底层上层,多层体积较大的多边形细胞,上皮中层次最多。
(2)胞核圆形,位于中央,1-2个核仁(3)细胞间桥,牙龈和硬腭上皮明显电镜:细胞间桥即细胞间桥粒连接构成桥粒的蛋白:(1)桥粒钙依赖性粘蛋白(跨膜蛋白) ------桥粒芯蛋白、桥粒胶蛋白(2)膜内附着斑的蛋白(连接蛋白)------桥粒斑珠蛋白、桥粒斑蛋白作用:维持上皮的完整性。
受到破坏----寻常性天疱疮。
3、颗粒层光镜:2~3层细胞组成胞质内含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染色深,胞核浓缩。
表面正角化,此层明显;表面不全角化,此层可不明显。
作用:透明角质颗粒的主要成分是纤丝聚集蛋白原,它是在棘细胞层形成的蛋白质,有利于细胞内钙的贮存。
4、角化层光镜:位于上皮最表层,细胞扁平,体积大正角化:细胞器及细胞核消失,胞质内充满角蛋白,细胞间桥消失;红染的条索。
不全角化:含有浓缩的未消失的细胞核角化鳞状上皮细胞膜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交联的蛋白质和脂类形成的所谓角化包膜。
是上皮屏障的主要构成成分。
并且和胞内角蛋白相交联。
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 口腔粘膜病(相关知识)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口腔粘膜病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2、角化不良(错角化)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3、上皮异常增生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4、棘层松解 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多见于天疱疮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 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 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 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6、疱粘膜或皮肤内液体的贮存形成半圆形的突起 口腔粘膜其他地方的庖形成后易破裂,不易结痂皮 分类:按内容物(水疱、血疱、脓疱)按大小(5mm 为标准,大疱、小疱)疱疹:小的水疱聚集成簇. 7、糜烂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引起上皮浅层破坏,未侵及上皮全层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8、溃疡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溃疡累及上皮层,不留瘢痕,累及粘膜下层,可留瘢痕9、斑 是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范围局限,大小不一;不高起,不变厚,也无硬度的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如红斑(粘膜固有层的血管充血)、黑斑(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10、丘疹消失后不留痕迹表现:①上皮增生;②浆液渗出;③炎症细胞浸润肉眼:黏膜或皮肤上突起的小疹,大小不等,针头或粟粒样大,红色或灰白色,质较硬 镜下:上皮增厚,表层可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固有层有浆液渗出及炎细胞浸润第二节口腔粘膜病一、白斑(P208)癌前病变1、定义:指发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病练习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病练习题一、A11、艾滋病英文为AIDS,其中文全称是A、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获得性病毒免疫综合征D、获得性病毒免疫综合征E、先天性获得免疫综合征2、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A、HPVB、HIVC、EBD、HBVE、HCV3、以下哪项是最重要的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A、卡波西肉瘤B、卡氏肺孢子囊虫C、坏死性龈炎D、口腔毛状白斑E、非霍奇金淋巴瘤4、由于HIV引起的口腔毛状白斑通常发生于口腔哪个部位A、舌的外侧缘B、颊黏膜C、软腭黏膜D、口底黏膜E、鼻腔黏膜5、关于下列口腔毛状白斑镜下表现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皮钉突肥厚并伸长B、棘层明显增生C、靠近表层1/3的棘细胞层可见气球样细胞D、电镜观察细胞质内,有大量病毒颗粒E、上皮下结缔组织内的炎症明显6、下列哪项不属于艾滋病的口腔黏膜表征A、念珠菌病B、口腔毛状白斑C、Kaposi肉瘤D、颌骨骨折E、非霍奇金淋巴瘤7、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A、上皮变性坏死B、上皮内念珠菌的菌丝C、上皮内微小脓肿D、上皮内念珠菌的白色斑膜E、上皮角化层水肿8、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假膜性、慢性增生性、慢性萎缩性、肉芽肿性等四种类型的疾病为哪项A、念珠菌病B、结节病C、疱疹性口炎D、多形性红斑E、白塞综合征9、上皮表层水肿,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小脓肿,且在上皮表面能够检查出菌丝的是A、结节病B、念珠菌病C、疱疹性口炎D、多形性红斑E、白塞综合征10、镜下可见上皮变性坏死,并有大量念珠菌的菌丝及孢子,且病变可见白色斑膜,为以下哪一类型的念珠菌病A、肉芽肿型B、颗粒型C、慢性萎缩型D、急性假膜型E、慢性增生型11、上皮细胞没有细胞间桥,细胞肿胀呈圆形,核染色深,常有胞质晕环绕着核周围,这种游离为单个或数个成团的细胞,称为A、Civatte小体B、肖曼小体C、天疱疮细胞D、狼疮带E、基层下疱12、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上皮细胞间的桥粒蛋白为抗原物质的是以下哪种疾病A、天疱疮B、良性黏膜类天疱疮C、扁平苔藓D、白斑E、红斑13、以下哪种疾病为机体产生抗上皮基底膜抗体,致使上皮的基底层下疱形成A、天疱疮B、白斑C、扁平苔藓D、良性黏膜类天疱疮E、红斑14、上皮基底层下疱,基底细胞变性,病损部位的上皮全层脱落,结缔组织表面光滑,胶原纤维水肿为以下哪种疾病的病理表现A、天疱疮B、白斑C、扁平苔藓D、红斑E、良性黏膜类天疱疮15、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上皮表面角化,可见角质栓塞B、上皮基底细胞液化C、上皮下血管扩张,可见玻璃样血栓D、上皮下血管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E、上皮下血管周围有类纤维蛋白沉积16、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主要的好发部位是A、阴道黏膜B、食道黏膜C、口颊部黏膜与皮肤D、肛门部E、舌部17、发生于面部鼻梁两侧的皮肤的鲜红色蝴蝶斑,为哪种疾病的特征A、慢性盘状红斑狼疮B、带状疱疹C、麻疹D、风疹E、白塞综合征18、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检测出现荧光的是上皮的哪个具体部位A、角化层B、颗粒层C、棘层D、基底膜E、肌层19、下列哪项不是扁平苔藓的病理变化A、上皮增生或萎缩B、上皮棘层松解C、上皮基底细胞液化D、上皮钉突增生呈锯齿状E、上皮下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20、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固有层镜下可见Civatte小体的是A、白斑B、红斑C、天疱疮D、盘状红斑狼疮E、扁平苔藓21、口腔扁平苔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A、网纹状B、丘疹状C、斑状型D、溃疡型E、疱型22、胶样小体直径及特性为A、5μm,为均质嗜碱性B、5μm,为均质嗜酸性C、10μm,为均质嗜碱性D、10μm,为均质嗜酸性E、15μm,为均质嗜酸性23、红斑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原位癌B、早期浸润癌C、上皮萎缩D、上皮不典型增生E、上皮单纯性增生24、下列哪项不是单纯性白斑的病理变化A、上皮表面过度角化B、上皮棘层增生C、上皮钉突增生延长D、上皮不典型增生E、上皮基底膜清晰25、不属于白斑的病理改变的是A、棘层增生B、粒层明显C、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D、有非典型性细胞E、临床和病理上都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26、下列哪一项属于口腔白斑的病理表现A、有非典型细胞B、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C、粒层不明显D、棘层松解E、上皮增生27、组织学上,恶性者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白斑B、红斑C、溃疡D、糜烂E、扁平苔藓28、口腔黏膜上皮由不全角化层所覆盖,钉突之间的上皮萎缩变薄,结缔组织中的血管增生且扩张充血,临床表现为A、白斑B、红斑C、扁平苔藓D、黏膜下纤维化E、天疱疮29、上皮棘层松解的定义是A、棘层细胞排列疏松,形成棘层内疱B、棘层细胞数目减少,液体聚集C、棘层细胞间桥溶解,形成棘层裂隙D、棘层细胞水肿,形成松散结构E、棘层细胞间桥增粗,细胞减少30、天疱疮病理改变的主要部位是A、上皮基底膜B、上皮基底细胞C、上皮棘层细胞D、上皮粒层细胞E、上皮角化层31、以下哪种病理改变多见于天疱疮A、黏膜下纤维化B、基底细胞液化C、基底细胞空泡性变D、上皮异常增生E、棘层松解32、下列对棘层松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上皮棘层细胞间桥溶解,棘层形成裂隙或疱B、上皮棘层细胞减少,上皮层变薄C、棘层增厚,不规则D、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E、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33、溃疡的定义为A、上皮表层坏死或脱落B、上皮浅层坏死或脱落C、上皮及上皮下坏死或脱落D、上皮下坏死或脱落E、以上都不是34、关于糜烂和溃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糜烂是上皮浅层破坏,侵犯到上皮全层B、深层溃疡痊愈后遗留瘢痕C、溃疡是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D、糜烂愈后不遗留瘢痕E、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35、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A、溃疡B、糜烂C、皲裂D、假膜E、棘层松解36、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为A、溃疡B、糜烂C、皲裂D、假膜E、棘层松解37、为早期发现溃疡恶性病变,检查时应注意的事项中,除外的是A、边缘是否整齐B、有无假膜形成C、是否向四周浸润D、基底部有无硬结E、愈合后是否留下瘢痕38、上皮基层下疱常见于A、红斑B、红斑狼疮C、天疱疮D、类天疱疮E、白斑39、以下关于基层下疱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可见于多形渗出性红斑B、疱在基底层之下C、可见于天疱疮D、基底细胞变性E、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40、临床上出现周缘扩展现象和尼氏征阳性的病变是A、脓疱B、血疱C、水疱D、基层下疱E、棘层内疱41、棘层内疱常见于A、肉芽肿性唇炎B、扁平苔藓C、天疱疮D、红斑E、白斑42、以下关于棘层内疱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见于良性类天疱疮B、有棘层松解C、可见于病毒性水疱D、疱在上皮的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上E、上皮细胞失去黏附力而彼此分离43、疱在上皮的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之上,有棘层松解,为以下哪种病理表现A、基层下疱B、棘层松解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棘层内疱44、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为以下哪项病变的表述A、棘层内疱B、棘层松解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基层下疱45、多形性渗出性红斑的基本病理表现是A、棘层内疱B、基层下疱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棘层松解二、B1、A.多形性红斑B.扁平苔藓C.慢性盘状红斑狼疮D.念珠菌病E.疱疹性口炎<1> 、病变处做涂片检查,可见PAS染色强阳性,呈玫瑰红色的孢子,可以诊断为A B C D E<2> 、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见于A B C D E2、A.天疱疮B.白斑C.扁平苔藓D.红斑E.良性黏膜类天疱疮<1> 、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可见黏膜病变部位及相邻部位的上皮棘层细胞层呈翠绿色的网状荧光带图形,为以上哪种疾病A B C D E<2> 、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可见黏膜病变部位的上皮基底膜区域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淀,呈翠绿色的网状荧光带,为以上哪种疾病A B C D E3、A.慢性盘状红斑狼疮B.良性黏膜类天疱疮C.扁平苔藓D.白斑E.红斑<1> 、上皮有过度角化,粒层明显,角化层剥脱,可见角质栓塞,棘层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膜不清晰,是以上哪种疾病的病理表现A B C D E<2> 、上皮不全角化,棘层增生,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形成上皮下疱的是以上哪种疾病的病理表现A B C D E4、A.扁平苔藓B.红斑C.白斑D.天疱疮E.黏膜下纤维化<1> 、以上哪种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者混合角化A B C D E<2> 、以上哪种疾病的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黏膜固有层可见椭圆形或卵圆形的胶样小体A B C D E5、A.棘层内疱B.溃疡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糜烂<1> 、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A B C D E<2> 、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为A B C D E6、A.基底细胞空泡变性B.棘层松解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疱<1>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质呈空泡状,属于以上哪项的病理表现A B C D E<2> 、上皮棘层细胞间出现病变导致的棘细胞解离,为以上哪项的病理表现A B C D E7、A.棘层内疱B.棘层松解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基层下疱<1> 、天疱疮疱的形成机制是A B C D E<2> 、见于天疱疮,也见于病毒性水疱的病理表现为A B C D E8、A.棘层内疱B.基层下疱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糜烂<1> 、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称为A B C D E<2> 、黏膜良性类天疱疮可见,其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称为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的学科,对于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名词解释,涵盖了口腔黏膜、牙周组织、唾液腺、牙髓、牙龈炎、牙周炎和口腔癌等方面。
1.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是覆盖在口腔表面的组织结构,包括唇、颊、舌、腭、口底等部位的黏膜。
口腔黏膜具有保护口腔、感受刺激、分泌唾液等功能。
2. 牙周组织:牙周组织是围绕牙齿的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
牙周组织对于维持牙齿的稳固和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3. 唾液腺:唾液腺是分泌唾液的腺体,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
唾液具有消化、抗菌、保护口腔黏膜等作用。
4. 牙髓:牙髓是牙齿内部的软组织,主要功能是营养和支持牙齿,并感受牙齿的冷、热、酸、甜等刺激。
5. 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出血、口臭等。
牙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牙周炎。
6. 牙周炎: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
牙龈红肿、疼痛、溢脓等。
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严重时可导致牙齿脱落。
7. 口腔癌: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黏膜或颌骨上的恶性肿瘤,包括唇癌、舌癌、口底癌等。
口腔癌的病因包括长期吸烟、饮酒、紫外线照射等。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名词解释1、口腔粘膜病口腔粘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较多的疾病总称2、斑macule 为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的损害其大小不定不高出粘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改变直径小于2mm。
3、丘疹papule粘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高于黏膜面直径1- 10mm不等尖形、圆形、扁平形?4、疱vesicie是一种圆形突起内有液体潴留直径小于 1 cm。
如脓、血、水疱口腔粘膜病常见的疱为水疱.5、溃疡ulcer 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
6、糜烂erosi粘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on7、萎缩atrophy 上皮组织变薄伴有结缔组织的细胞体积变小。
8、皲裂rhagades 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于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pseudomembra ne 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有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9.、假膜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起形成可以被擦掉。
2-3周潜伏期好发口咽、舌、回盲、肺部小结可发展为顽固10、结核初疮原发性性溃疡周围有硬结无11、结核性溃疡继发性或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常见舌部疼痛明显溃疡界清线形浅表、微凹而平坦的溃疡基底暗红色桑椹样肉芽肿。
边缘微隆呈鼠啮状向中卷曲形成潜掘状边缘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预后差12、寻常狼疮好发于无病灶且免疫好的青少年早期损害表现为一个或数个绿豆大小结节压诊实验中央圆形苹果酱色周围为苍白皮肤继发感染可发生坏死造成组织缺损形似狼噬名狼疮1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超敏反应是机体受到抗原 antigen)或半抗原 hapten)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原物质再次刺激后发生。
15、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直径为左右的圆形红斑的中心有粟粒大小的水疱又称靶形红斑多见于腕部、踝部及手背开始为淡红色 1-2日后中央部位红色转暗并发送水疱边缘呈鲜红色环状。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1.口腔黏膜病变:口腔黏膜是口腔内部覆盖的一层薄膜,其病变可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
炎症性病变包括口腔溃疡、慢性牙龈炎等,其特点是黏膜发红、肿胀、易出血等。
非炎症性病变包括扁平苔癣、白斑病等,其特点是黏膜发生色素沉着、溃疡、白色斑块等。
2.牙周病: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主要病变包括牙龈炎、牙周炎和牙周组织退行性病变。
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
牙周炎是指炎症蔓延到牙槽骨和牙周膜,导致牙龈下陷、牙齿松动等症状。
牙周组织退行性病变是指牙周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导致牙齿周围骨质吸收、牙槽骨丧失。
3.口腔肿瘤:口腔肿瘤是指在口腔组织中形成的新生物。
常见的口腔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包括口腔纤维瘤、口腔血管瘤等,其特点是生长缓慢、无侵袭性。
恶性肿瘤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腺癌等,其特点是生长迅速、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4.口腔感染性疾病:口腔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口腔组织感染。
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包括牙髓炎、根尖周炎和口腔疱疹等。
牙髓炎是指牙髓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牙痛、牙齿敏感等症状。
根尖周炎是指牙根尖周围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根尖肿胀、根尖脓肿等症状。
口腔疱疹是一种由口腔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常表现为口腔溃疡、疼痛等症状。
5.口腔颌面畸形:口腔颌面畸形是指由于颌骨和牙齿的发育异常而导致的面部外形异常。
常见的口腔颌面畸形包括错颌、牙列不齐等。
错颌是指上下颌骨错位,常表现为上下颌前后关系不正常、咬合不良等症状。
牙列不齐是指牙齿排列不整齐,常表现为牙齿拥挤、错位等。
6.口腔癌前病变:口腔癌前病变指癌变前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有可能发展为口腔癌。
常见的口腔癌前病变包括白斑病、红斑病等。
白斑病是指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斑块,有可能发展为癌变。
红斑病是指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红斑,有可能发展为癌变。
以上是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归纳。
口腔知识 口腔粘膜病
第十三章口腔黏膜病第一节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一)角化相关病变1.过度角化(hyperkeratosis):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白色或灰白色。
(1)过度正角化(hyper-orthokeratosis):角化层异常增厚,细胞界限不清,胞核消失,形式均匀性嗜伊红染色的角化物,伴颗粒层异常增厚,透明角质颗粒异常明显。
(2)过度不全角化(hyperparakeratosis):角化层增厚,胞核未分解消失,粒层亦不明显。
2.角化不良(dyskeratosis),也称错角化,为上皮的异常角化,在棘层或基底层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
(1)良性角化不良:可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中出现;(2)恶性角化不良:有时可见胞核,伴有异型性,常见于原位癌和鳞状细胞癌。
(二)上皮增生坏死相关病变1.上皮异常增生(epithelial dysplasia):指上皮总的紊乱,而个别细胞的改变称为非典型性(atypical),可发生以下变化:(依出现的项目数划分轻中重)(1)基底细胞变化:①基底细胞极性消失②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③核浆比升高;(2)上皮总体变化:①上皮钉突呈滴状②上皮层次紊乱③上皮个别或成团细胞错角化;(3)细胞个体变化:①有丝分裂相增加并可见少数异常分裂②浅表1/2出现有丝分裂③细胞多形性④核深染⑤核仁增大⑥细胞黏着力下降。
2.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死亡,是一种由基因调控的程序性细胞自杀过程,为生理性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
表现为细胞皱缩,胞质嗜酸性深染,染色质边聚,细胞间失去连接,细胞核碎裂后形成凋亡小体,周围无炎症反应。
3.糜烂(erosion):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可由药物、机械刺激引起,或继发于水疱破溃后。
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上皮细胞增生后可痊愈。
4.溃疡(ulcer):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的凹陷。
浅层溃疡破坏上皮层,痊愈后不留瘢痕;深层溃疡可达粘膜下层,愈合后留溃疡。
口腔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十二单元口腔黏膜病
口腔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十二单元口腔黏膜病[单选题]1.引起白斑最常见的原因A.破碎的牙冠刺激B.吸烟C.不良修复体刺激D.咀嚼槟榔E.饮酒参考(江南博哥)答案:B参考解析:白斑的发病与局部的长期刺激有关。
吸烟是白斑最为常见的原因,此外,咀嚼槟榔、局部机械性刺激(如破碎的牙冠或不良的修复体等)都可能引起白色病变。
掌握“口腔白斑”知识点。
[单选题]3.下列哪一项属于口腔白斑的病理表现A.有非典型细胞B.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C.粒层不明显D.棘层松解E.上皮增生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
上皮单纯性增生是良性病变,除上皮过度角化外还有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细胞。
上皮钉突虽伸长且变粗,但仍整齐,基底膜清晰。
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掌握“口腔白斑”知识点。
[单选题]4.不属于白斑的病理改变的是A.棘层增生B.粒层明显C.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D.有非典型性细胞E.临床和病理上都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
上皮单纯性增生是良性病变,除上皮过度角化外还有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细胞。
上皮钉突虽伸长且变粗,但仍整齐,基底膜清晰。
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掌握“口腔白斑”知识点。
[单选题]5.下列哪项不是单纯性白斑的病理变化A.上皮表面过度角化B.上皮棘层增生C.上皮钉突增生延长D.上皮不典型增生E.上皮基底膜清晰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白斑病理变化: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
上皮单纯性增生是良性病变,除上皮过度角化外还有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细胞。
上皮钉突虽伸长且变粗,但仍整齐,基底膜清晰。
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掌握“口腔白斑”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十三章口腔黏膜病
第一节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
一、过度角化与角化不良
1.过度角化:又称角化亢进,主要是角化层增厚。
1)过度正角化:角化层增厚,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消失。
2)过度不全角化:颗粒层增厚不明显,细胞核未消失。
2.角化不良:又称错角化,主要棘层和基底层发生角化。
1)良性角化不良:多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出现。
2)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鳞状细胞癌。
二、棘层增生
棘层的肥厚可由于细胞数目增加或棘层细胞的肥大所致。
此病变常见于白斑。
是指棘细胞层较正常肥厚,
增厚的棘层常不规则,
伴有上皮钉突的延长或增宽。
三、棘层松解
棘层松解是由于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松散、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
此种病变见于天疱疮等。
四、疱
黏膜或皮肤内贮存液体而成疱。
在组织学上根据疱形成的部位可分为:
1.棘层内疱疱在上皮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上,有棘层松解,上皮细胞失去内聚力而分离。
见于天疱疮,也见于病毒性水疱。
2.基层下疱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剥离,见于黏膜良性类天疱疮、多形渗出性红斑。
五、上皮异常増生
上皮异常增生可发生以下变化:
①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
②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
③核浆比例增加;
④上皮钉突呈滴状;
⑤上皮层次紊乱;
⑥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
⑦上皮浅表1/2出现有丝分裂;
⑧细胞多形性;
⑨细胞核浓染;
⑩核仁增大;
细胞黏着力下降;
在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
重度异常增生即为原位癌
六、糜烂和溃疡
1.糜烂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叫糜烂。
可由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而引起,也可继发于水疱破溃后,如疱疹。
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
以后有上皮细胞增生而痊愈,并不遗留瘢痕。
2.溃疡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
而深层溃疡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
早期发现恶性病变:注意边缘是否整齐;溃疡面有无假膜形成;底部是平坦,还是有颗粒结节;基底部有无硬结;是否向四周浸润。
七、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较轻时,细胞稍增大,细胞质呈空泡状,称空泡性变;
水肿严重时,基底细胞即发生液化溶解破碎,基底细胞排列不齐,基底膜不
清甚至消失。
此种病变常见扁平苔藓和红斑狼疮。
第二节常见口腔黏膜病病理
一、口腔白斑
白斑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白斑属于癌前病变。
病理变化: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
上皮单纯性增生为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
上皮钉突可伸长且变粗,但仍整齐且基底膜清晰。
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上皮疣状增生见于疣状白斑,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状或乳头状增生,表层有过度角化,粒层明显,棘层增生。
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可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白斑伴有上皮异常增生时,其恶变潜能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二、红斑
1.定义红斑也称增殖性红斑,红色增殖性病变,奎来特红斑。
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
2.病理在组织学上其恶性者所占的比例很高。
1)均质型红斑:上皮萎缩,或上皮异常增生或原位癌。
2)颗粒型红斑大多为原位癌或已经突破基底膜的早期浸润癌,只有少数为上皮异常增生。
3)红斑的表面上皮由不全角化层所覆盖,钉突之间的上皮萎缩变薄,结缔组织中血管增生且扩张充血,因此临床表现为红斑。
三、口腔平苔藓
镜下所见:
在黏膜的白色条纹处,上皮有不全角化层;在黏膜发红区则上皮表层无角化。
棘层增生者较多,也有少数棘层萎缩。
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少数钉突尖端变成锯齿状。
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基底细胞排列紊乱,基底膜界限不清,液化明显者可出现上皮下疱。
黏膜固有层见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带,浸润范围一般不达到黏膜下层。
在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固有层可见胶样小体。
四、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
(1)上皮表面有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
(2)粒层明显,角化层可有剥脱,有时可见角质栓塞。
(3)上皮棘层变薄,有时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长。
(4)基底细胞发生液化、变性,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可形成裂隙和小水疱,基底膜不清晰。
(5)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淋巴细胞浸润,主要为T细胞。
(6)毛细血管扩张、管腔不整,血管内可见玻璃样血栓,血管周围有类纤维蛋白沉积PAS染色阳性,管周着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发生类纤维蛋白变性,纤维水肿、断裂。
2.免疫病理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检测到病损部位上皮基底膜区域有免疫
球蛋白、补体沉积,形成一条翠绿色的荧光带,称之为狼疮带。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五、天疱疮
1.病理病理特征为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
由于疱壁薄且脆弱易破,镜下见到松解的棘细胞,天疱疮细胞(又称Tzanck 细胞)。
吉姆萨或苏木精伊红染色。
在黏膜固有层可见中度程度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免疫荧光染色棘细胞层呈翠绿色的网状荧光图形,主要为IgG或IgA以及IgM。
松解的棘细胞膜周围可见翠绿色的荧光环。
六、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又称为瘢痕性类天疱疮。
1.病理
(1)基底层下疱,基底细胞变性,病损部位上皮全层剥脱。
(2)结缔组织表面光滑,胶原纤维水肿,其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3)晚期黏膜固有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根据上皮剥脱后结缔组织表面无残留的基底细胞层,且无棘层松解现象可与寻常型天疱疮区别。
2.类天疱疮免疫病理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可见病损组织的上皮基底膜区域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呈翠绿色的荧光带,为抗基底膜抗体阳性,是本病的特异性诊断标志。
七、念珠菌病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当婴幼儿营养不良,全身重度消耗性疾病,或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皆可诱发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的菌丝和孢子,微小脓肿。
1.黏膜病变一般为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2.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的白色斑膜。
3.肉芽肿性念珠菌病主要在黏膜固有层形成含有巨细胞的肉芽肿,多见于舌、口唇及软腭黏膜。
PAS染色在巨细胞的胞浆内可见吞噬的芽胞,呈阳性反应。
八、肉芽肿性唇炎
肉芽肿性唇炎病因不明,有人认为此病与结节病有关,但未能证实。
近来认为肉芽肿性唇炎是梅-罗综合征的不完全型。
镜下可见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弥漫性或灶性炎症细胞浸润,主要见于血管周
围有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成结节样聚集,有时结节内有多核巨细胞,类似结节病的组织表现,在结节中心部位无干酪样坏死。
九、艾滋病的口腔表现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HIV感染。
1.口腔念珠病主要是黏膜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2.口腔毛状白斑常开始于舌侧缘,为白色不能除去。
病理变化为口腔黏膜的上皮钉突肥厚并伸长,棘层明显増生,表面为厚薄不均的不全角化,呈粗糙的皱褶或绒毛状。
3.HIV牙龈炎—般可有两种表现,一种为龈缘呈一条火红色带或附着龈部位点状红斑,常有自发性出血及局灶性肿大。
另一种为牙龈或牙龈乳头部位的溃疡形成,又称为坏死性龈炎。
4.HIV牙周炎为牙龈病变迅速波及深部牙周组织。
5.卡波西肉瘤主要发生于软、硬腭黏膜。
病理变化主要局限于黏膜固有层,由轻度异型性的索性细胞密集在许多官腔不正的血管腔隙周围,可见红细胞渗出,并见含铁黄素沉积。
6.非霍奇金淋巴瘤多位于牙龈或腭黏膜。
病理变化与口腔外淋巴瘤的组织象相似,主要为B淋巴细胞为主型,常有EB病毒感染,可检测出EB病毒DNA 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