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解
釉质(namal):为覆盖在牙冠部表面的一层硬组织。
釉质是人体最硬的组织,其硬度约为洛氏硬度值300KHN.釉质由占总重量的96%~97%的无机物以及少量的有机物和水所组成。
其基本结构是釉柱。
釉柱(enamalrod):釉质的基本结构,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而到达牙的表面。
在窝沟处,釉柱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绞釉(gnarledenamel):釉柱在近釉牙本质界内2/3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
釉柱鞘(enamalrodsheath):在一个釉柱尾部与相邻的釉柱头部的两组晶体相交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增宽了的间隙,这类间隙构成了釉柱头部清晰的弧线边界,即所谓的釉柱鞘。
釉质生长线(incremantallineofenamel):幼稚周期性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
新生线(neonatalline):在乳牙和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的一条加重的生长线。
釉板(enamellamella):是一薄层的板状结构,垂直于牙面,有的停止在釉质内,有的达釉牙本质界,有的甚至伸到牙本质内,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的结构。
釉丛(enameltuft):是一部分矿化较差而相对蛋白含量较高的釉柱,起自釉牙本质界向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
釉梭(enamelspindle):是位于釉牙本质界处的纺锤状结构,在牙尖部位较多见。
釉牙本质界(enamel-dentinaljunction):是由许多紧挨着的圆弧形的小凹所构成的釉质和牙本质的交界线。
釉小皮(enamelcutic le):是指覆盖在新萌出的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一经咀嚼即易被磨去,但在牙颈部仍可见残留。
釉面横纹(perikymata):是指釉质表面呈平行排列并与牙长轴垂直的浅凹线纹,是釉质生长线到达牙表面的部位。
釉帽(enamelcaps):釉质表面的一些不规则的帽状突起。
牙本质(dentin):为构成牙主体的硬组织,色淡黄,其冠部表面覆有牙釉质而根部覆盖牙骨质。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
primary epithelial band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第6周,口腔上皮细胞增生(基底细胞增生),在未来牙槽突区,依据颌骨外形形成的一马蹄形上皮带。
dental lamina牙板:胚胎第7周,口腔上皮细胞增生,在未来牙槽突上,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其舌腭侧分裂的上皮板。
dental bud 牙蕾牙板末端上皮增生形成的一团细胞,形状如花蕾。
标志着牙胚发育的开始。
Successional tooth buds 继承性牙蕾在乳牙牙板的舌侧分化出恒牙的牙蕾。
Dental papillae 牙乳头成釉器凹陷的部分围绕的间充质部分。
Dental sac / dental follicle牙囊:牙囊是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的外胚间叶组织。
保护营养牙萌出动力tooth germ牙胚:由牙板细胞增生形成的产生牙体牙周组织的器官,包括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组成。
牙胚的发生是口腔上皮和外胚间充质互相作用的结果。
cevical loop颈环:也可称为颈圈,牙胚成釉器中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的相连处。
在未来牙颈部与牙根发育有关,此处细胞将增生为上皮隔和上皮根鞘,形成于帽状期成釉器。
enamel knot釉结:是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往往与釉索相连续。
表达信号分子。
enamel cord釉索: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条细胞条索,似乎将成釉器一分为二。
enamel niche釉龛:是由于片状的牙板向内凹形成腔隙,内充满结缔组织。
上皮珠、Serre’s上皮剩余:有时有些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较大的团块中央可角化,嗜伊红染色,称上皮珠。
由于这些上皮细胞团类似于腺体,又称为Serres'腺或Serres'上皮剩余。
42、基质小泡: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形成的同时,细胞浆中出现一些膜包被的小泡,称为基质小泡。
reduced enamel epithelium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enamel cuticle釉小皮:在牙冠形成后,成釉细胞变短,细胞器的数量减少,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物薄膜覆盖在牙冠表面上,称为釉小皮。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完整版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高旭广整理)名词解释1、神经嵴:神经板在发育中,外侧缘隆起,神经板的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隆起处称神经褶。
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
2、神经嵴细胞:在胚胎第4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即神经嵴细胞。
3.外胚间叶组织:迁移至头面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的大部分结缔组织,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
4.鳃弓:在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称为腮弓。
5.颈窦:第2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并覆盖了2、3、4腮沟和3、4、5腮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
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称为颈窦。
6.额鼻突:胚胎第3周,发育中的前脑下端出现了一个突起称额鼻突。
7.上颌突:胚胎的第4周,下颌突两侧的上方区域的间充质长出两个分支状突起,称上颌突。
8.口凹或原口:胚胎的第4周,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9.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10.拉特克囊:约在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拉特克囊。
11.颅咽管:拉特克囊与原口上皮间有上皮性柄相连,囊的起点由于原口的发育,最后位于鼻中隔后缘,此后上皮性柄和拉特克囊退化消失,此囊的残余称颅咽管。
12.鼻板: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口腔与前肠相通。
同时,额鼻突的末端两侧的外胚层上皮出现椭圆形局部增厚区,称嗅板或鼻板。
鼻板细胞形成鼻粘膜及嗅神经上皮。
13.鼻凹或嗅窝:由于细胞的增生使鼻板中央凹陷,称鼻凹或嗅窝。
鼻凹将来发育成鼻孔。
14.侧鼻突:嗅窝两侧的2个突起称侧鼻突。
15.中鼻突:两个嗅窝之间的突起称中鼻突。
16.球状突:胚胎第5周,中鼻突生长迅速,其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起称球状突。
口腔组织病理学 名词解释 问答(详细)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一、名词解释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
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 软骨: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
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
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二、问答(思考)题1.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答案要点:唇裂和面裂。
唇裂的形成背景:在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
口腔组织病理名词解释
2010口腔整理口腔组织病理学英文名词联合merge P 7: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融合fuse P 7 :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唇裂cleft lip P 9:在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颌裂、腭裂;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
面裂facial cleft P 9 :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较轻微者可为大口畸形;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
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裂隙自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
还有一种极少见的情况,因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纵行的侧鼻裂。
成釉器enamel organ P23:起源于口腔外胚层,是牙胚的一部分,经过蕾状期、帽状期(外釉上皮、星网状层、内釉上皮)、钟状期(外釉上皮、星网状层、中间层、内釉上皮),最终发育成釉质。
牙乳头dental papilla P23:是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也是牙胚的一部分,最终发育为牙髓和牙本质,是牙成型的重要因素。
牙囊dental sac P23:起源于外胚间叶组织,是牙胚的一部分,最终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固有牙槽骨。
成釉细胞ameloblast P26:是成釉器中的内釉上皮中的内釉细胞分化而来,呈高柱状,在分泌活动开始前细胞器重先定位(核远离基底膜,Gc靠近基底膜,RER 增多,Mit集中到靠近中间层),对釉质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 P28:是由牙乳头外层细胞在内釉上皮的诱导下分化而成的高柱状细胞,一般有分泌型和静止型以及中间过渡型三种类型,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质,细胞核远离基底层,ER、GC、Mit发达,相连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桥粒、缝隙连接、紧密连接)。
口腔组织的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的病理学名词解释口腔组织的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变过程和组织学表现的学科。
在病理学中,有许多专业术语用于描述不同的病理变化和疾病类型。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见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以增加对口腔疾病的理解。
一、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口腔黏膜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口腔黏膜是衬覆口腔的柔软薄层组织,包括牙龈、颊粘膜、舌背上皮等。
在病理学中,当上皮组织发生非正常变化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疾病。
1. 上皮增生:上皮组织增生是指上皮细胞的数量和密度增加,形成上皮增生性病变。
常见的上皮增生性疾病有口腔扁平苔藓、角化上皮病等。
2. 上皮变性:上皮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非正常改变。
上皮变性病变包括松解变性、发育不全等。
3. 上皮增生与变性的结合:有时,上皮增生和变性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病变中,例如上皮样疣、鳞状细胞乳头状增生等。
二、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口腔黏膜下的一种重要组织,包括黏膜下层、真皮和基底膜等。
它在支持和维持口腔组织结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 纤维化:口腔组织中的结缔组织纤维增生。
纤维化可以是炎症的结果,也可以是某些慢性病变的表现,如牙龈纤维化。
2. 炎性细胞浸润:炎症过程引起的免疫细胞在病理学中称为炎性细胞。
不同类型的炎性细胞在特定疾病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3. 血管扩张:与炎症相关的血管扩张,使得血管及其内壁产生扩张和充血。
血管扩张是炎症过程中病变组织常见的表现之一。
三、肿瘤口腔肿瘤是指在口腔组织中发生的异常细胞生长和组织增殖。
它们可以是良性的(非癌性)或恶性的(癌症)。
这些肿瘤根据其来源和组织学特点进行分类。
1. 白斑:口腔黏膜上的表浅白色病变。
白斑有潜在发展为癌症的可能性。
2. 扁平苔藓:一种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
它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
3. 纤维性肿瘤:一类由结缔组织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口腔中的一种常见纤维性肿瘤是牙源性囊肿。
4. 癌症:口腔组织中最严重的肿瘤类型之一。
口腔组织病理学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分章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一.牙体组织1.名词解释(1)釉板(2)绞釉(3)釉小皮(4)死区(5)继发性牙本质(6)透明牙本质(7)髓周牙本质(8)罩牙本质(9)修复性牙本质(10)托姆斯颗粒层(11)球间牙本质(12)横纹2.简述死区、透明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机制及联系。
3.釉质生长线与牙本质生长线有何异同?4.简述釉板、釉丛、釉梭、施雷格氏板、釉质生长线、球间牙本质、牙本质生长线、死区等结构的形成原因。
5.掌握釉质、釉牙本质界、牙本质、牙骨质、釉牙骨质界、牙髓等的组织学特征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6.简要叙述牙本质痛觉的感觉传递机制(三种学说)。
二.牙周组织、口腔粘膜及涎腺组织1.名词解释(1)龈谷(2)Malassez上皮剩余(3)Oxytalan纤维(4)穿通纤维(5)牙骨质小体2.牙龈与牙体是怎样结合的,龈牙结合部的防御机制有哪些临床意义?3.简述牙周膜各组主纤维束的位置,走行方向及各自的功能。
4.牙周膜内存在的上皮剩余有何临床意义?5.简述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6.口腔粘膜与皮肤在组织结构上有何异同?7.口腔粘膜分为几大类,组织学上有什么异同。
8.简述唇、腭及舌粘膜组织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9.简述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的位置、组织学特点和临床意义。
10.牙龈上皮、龈沟上皮、结合上皮和龈谷上皮在组织结构上的异同点。
三.口腔颌面部及牙齿发育1.名词解释(1)拉特克囊(Rathke pouch)(2)上皮隔(3)面突的联合(4)Serre’s上皮剩余(5)缩余釉上皮2.简述牙板的发生、发展、结局及临床意义。
3.成釉器、牙乳头及牙囊各形成牙体-牙周组织的哪些部分?4.简述牙体硬组织的发生经过。
5.牙源性上皮残余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6.简述口腔颌面部畸形与其发育的关系。
7.简述牙萌出移动的机制。
8.以下颌乳中切牙为例叙述它发育的全过程。
四.龋病、牙髓病1.名词解释(1)牙髓网状萎缩(2)成牙本质细胞空泡性变2.阐述釉质平滑面早期龋中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及表层的形成机理。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
primary epithelial band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第6周,口腔上皮细胞增生(基底细胞增生),在未来牙槽突区,依据颌骨外形形成的一马蹄形上皮带。
dental lamina牙板:胚胎第7周,口腔上皮细胞增生,在未来牙槽突上,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其舌腭侧分裂的上皮板。
dental bud 牙蕾牙板末端上皮增生形成的一团细胞,形状如花蕾。
标志着牙胚发育的开始。
Successional tooth buds 继承性牙蕾在乳牙牙板的舌侧分化出恒牙的牙蕾。
Dental papillae 牙乳头成釉器凹陷的部分围绕的间充质部分。
Dental sac / dental follicle牙囊:牙囊是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的外胚间叶组织。
保护营养牙萌出动力tooth germ牙胚:由牙板细胞增生形成的产生牙体牙周组织的器官,包括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组成。
牙胚的发生是口腔上皮和外胚间充质互相作用的结果。
cevical loop颈环:也可称为颈圈,牙胚成釉器中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的相连处。
在未来牙颈部与牙根发育有关,此处细胞将增生为上皮隔和上皮根鞘,形成于帽状期成釉器。
enamel knot釉结:是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往往与釉索相连续。
表达信号分子。
enamel cord釉索: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条细胞条索,似乎将成釉器一分为二。
enamel niche釉龛:是由于片状的牙板向内凹形成腔隙,内充满结缔组织。
上皮珠、Serre’s上皮剩余:有时有些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较大的团块中央可角化,嗜伊红染色,称上皮珠。
由于这些上皮细胞团类似于腺体,又称为Serres'腺或Serres'上皮剩余。
42、基质小泡: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形成的同时,细胞浆中出现一些膜包被的小泡,称为基质小泡。
reduced enamel epithelium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enamel cuticle釉小皮:在牙冠形成后,成釉细胞变短,细胞器的数量减少,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物薄膜覆盖在牙冠表面上,称为釉小皮。
口腔组织病理名词解释
2010口腔整理口腔组织病理学英文名词联合merge P 7: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融合fuse P 7 :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唇裂cleft lip P 9:在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颌裂、腭裂;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
面裂facial cleft P 9 :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较轻微者可为大口畸形;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
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裂隙自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
还有一种极少见的情况,因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纵行的侧鼻裂。
成釉器enamel organ P23:起源于口腔外胚层,是牙胚的一部分,经过蕾状期、帽状期(外釉上皮、星网状层、内釉上皮)、钟状期(外釉上皮、星网状层、中间层、内釉上皮),最终发育成釉质。
牙乳头dental papilla P23:是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也是牙胚的一部分,最终发育为牙髓和牙本质,是牙成型的重要因素。
牙囊dental sac P23:起源于外胚间叶组织,是牙胚的一部分,最终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固有牙槽骨。
成釉细胞ameloblast P26:是成釉器中的内釉上皮中的内釉细胞分化而来,呈高柱状,在分泌活动开始前细胞器重先定位(核远离基底膜,Gc靠近基底膜,RER 增多,Mit集中到靠近中间层),对釉质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 P28:是由牙乳头外层细胞在内釉上皮的诱导下分化而成的高柱状细胞,一般有分泌型和静止型以及中间过渡型三种类型,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质,细胞核远离基底层,ER、GC、Mit发达,相连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桥粒、缝隙连接、紧密连接)。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口腔组织病理学就是研究口腔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发育过程以及病理状态下的各种变化的一门学问。
简单说就是看口腔里正常和生病时组织是啥样、咋变的。
②重要程度:在口腔学里这可太重要了。
你要是不懂正常的,咋知道啥是不正常的呀?不管是当牙医看病,还是搞口腔研究,这都是基础。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点生物学知识,知道细胞、组织这些基本东西咋回事。
就像盖房子,你得先知道砖头(细胞)咋砌成墙(组织),才能理解口腔里的事儿。
④应用价值:牙医在诊断疾病的时候,你看这人嘴里长个东西,是不是癌啊?靠啥判断?就靠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知识看这个东西的形态结构跟正常的有啥差别。
在治疗时也有用,比如补牙要知道牙齿结构,才能把材料补到合适地方。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在口腔学科里就像树根一样重要。
很多其他的口腔知识都是从这个基础长出去的枝叶,像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啥的都跟它有关。
②关联知识:和口腔解剖学联系可紧密了,解剖学知道长啥样在那,病理学知道正常的坏了变成啥样。
还有生理学,知道正常功能,就能对比病理时功能受多大影响。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说实话有点难,很多微观结构和细胞的病变不太好理解。
比如说癌细胞在口腔组织里的变化,那些微观结构改变可小了,得用显微镜看,比较抽象。
- 关键点:把正常结构搞清楚是关键。
比如牙齿有牙釉质、牙本质等好几层,你要是弄不清正常的每层结构啥样,病变时就蒙圈了。
④考点分析:在口腔医学考试中占比很大。
考查方式有选择题,给你个病理描述让你选疾病;还有简答题,让你说说某种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特征之类。
三、详细讲解- 【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正常的口腔组织像牙齿、牙龈等都有各自正常结构。
牙齿外边是硬邦邦的牙釉质,这是人体最硬的组织,保护里边的牙本质等结构。
- 病理情况下可能出现龋齿,按我的经验,龋齿就是细菌把牙釉质、牙本质腐蚀了。
病理改变包括牙齿颜色改变、质地变软等,用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就能研究到底细菌对这些组织干了啥坏事。
口腔组织病理学 名词解释 问答(详细)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一、名词解释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
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 软骨: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
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
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二、问答(思考)题1.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答案要点:唇裂和面裂。
唇裂的形成背景:在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的学科,对于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名词解释,涵盖了口腔黏膜、牙周组织、唾液腺、牙髓、牙龈炎、牙周炎和口腔癌等方面。
1.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是覆盖在口腔表面的组织结构,包括唇、颊、舌、腭、口底等部位的黏膜。
口腔黏膜具有保护口腔、感受刺激、分泌唾液等功能。
2. 牙周组织:牙周组织是围绕牙齿的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
牙周组织对于维持牙齿的稳固和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3. 唾液腺:唾液腺是分泌唾液的腺体,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
唾液具有消化、抗菌、保护口腔黏膜等作用。
4. 牙髓:牙髓是牙齿内部的软组织,主要功能是营养和支持牙齿,并感受牙齿的冷、热、酸、甜等刺激。
5. 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出血、口臭等。
牙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牙周炎。
6. 牙周炎: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
牙龈红肿、疼痛、溢脓等。
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严重时可导致牙齿脱落。
7. 口腔癌: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黏膜或颌骨上的恶性肿瘤,包括唇癌、舌癌、口底癌等。
口腔癌的病因包括长期吸烟、饮酒、紫外线照射等。
(完整版)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完整版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高旭广整理)名词解释1 、神经嵴:神经板在发育中 ,外侧缘隆起,神经板的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隆起处称神经褶。
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
2、神经嵴细胞:在胚胎第 4 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即神经嵴细胞。
3.外胚间叶组织:迁移至头面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的大部分结缔组织,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
4.鳃弓:在胚胎第 4 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 6 对柱状隆起,称为腮弓。
5.颈窦:第 2 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并覆盖了 2 、3 、4 腮沟和 3 、4 、5 腮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
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称为颈窦。
6.额鼻突:胚胎第 3 周,发育中的前脑下端出现了一个突起称额鼻突。
7.上颌突:胚胎的第 4 周,下颌突两侧的上方区域的间充质长出两个分支状突起,称上颌突。
8.口凹或原口:胚胎的第 4 周,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9.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10.拉特克囊:约在胚胎第 3 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拉特克囊。
11 .颅咽管:拉特克囊与原口上皮间有上皮性柄相连,囊的起点由于原口的发育,最后位于鼻中隔后缘,此后上皮性柄和拉特克囊退化消失,此囊的残余称颅咽管。
12.鼻板:胚胎第 4 周,口咽膜破裂。
口腔与前肠相通。
同时,额鼻突的末端两侧的外胚层上皮出现椭圆形局部增厚区,称嗅板或鼻板。
鼻板细胞形成鼻粘膜及嗅神经上皮。
13 .鼻凹或嗅窝:由于细胞的增生使鼻板中央凹陷,称鼻凹或嗅窝。
鼻凹将来发育成鼻孔。
14.侧鼻突:嗅窝两侧的 2 个突起称侧鼻突。
口腔组织病理学概念
口腔组织病理学概念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组织内疾病的学科,它涉及到口腔内的各种病变、病理变化和组织学结构的变化。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口腔内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一、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口腔内部疾病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口腔内各种病变、病理变化和组织学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2、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口腔内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以及口腔组织学结构的变化和其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3、口腔组织病理学的重要性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研究对于口腔健康的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口腔内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健康。
二、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常见疾病1、龋齿龋齿是指牙齿表面被细菌侵蚀,导致牙齿组织的破坏和腐烂。
龋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口腔卫生不良、饮食习惯不当、细菌感染等。
龋齿的治疗包括清除龋齿病变组织、填充龋齿洞等。
牙周病是指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龈下降、牙周袋形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牙周病的发生与口腔卫生不良、吸烟、遗传等因素有关。
牙周病的治疗包括口腔卫生、牙龈刮治、牙周手术等。
3、口腔癌口腔癌是指口腔内部组织发生恶性肿瘤的一种疾病,它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牙龈肿胀、口腔异味等。
口腔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酒、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
口腔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三、口腔组织病理学的预防和治疗1、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口腔卫生是预防口腔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确的口腔卫生可以有效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
口腔卫生包括刷牙、漱口、使用牙线等。
2、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口腔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口腔内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3、治疗口腔疾病对于口腔内部疾病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1.胎生牙(natal tooth)-- 在出生时或出生后2-3个月即萌出的乳牙。
多见于下颌乳切牙。
2.额外牙(多生牙)(supernumerary teeth)-- 正常牙数之外多生的牙。
3.先天性缺额牙(无牙症)(congenital anodontia)-- 指根本未曾发生的牙。
可个别或数个牙缺额或全部无牙。
4.巨牙(macrodontia)-- 牙体积超过正常范围与牙列中其他牙明显不对称,叫做巨牙。
5.融合牙(fuse teeth)-- 多系牙发育期间两牙胚融合在一起发育而成,其融合部位的牙本质是相连的。
6.双生牙(geminated teeth)-- 系由一个内向的凹陷将一个牙胚不完全分开而形成,通常为完全或不完全分开的牙冠,有一个共同的牙根和根管。
7.结合牙(concrescence of teeth)-- 指两个发育完成之后的牙借增生的牙骨质结合在一起。
其牙骨质结合在一起,但牙本质是分开的。
8.牙内陷(dens invaginatus)-- 系呀发育期间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牙发育后呈囊状深陷畸形。
9.畸形舌侧窝(lingual fossa deformity)-- 为牙内陷的一种较轻的发育畸形,表现为牙舌侧窝呈囊状深陷。
10.畸形舌侧尖(lingual cups deformity)-- 为牙内陷的一种发育畸形。
此畸形除舌侧窝内陷外,舌隆突呈圆锥状突起形成一牙尖,易磨损引起牙髓及根尖周病。
11.畸形中央尖(central cups deformity)-- 指牙牙合面中央窝伸出一个额外的牙尖。
12.釉珠(enamel pearl)-- 为局限性釉质增生过长的小球形团块。
常发生在磨牙根分叉处的牙骨质表面,接近釉牙骨质界。
13.牙本质发育不全症(dentonogensis imperfecta)-- 又称遗传性乳光牙本质(hereditary opalescent dentin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牙本质发育异常。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组织部分)一一、名词解释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
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 软骨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
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
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11.神经嵴:神经褶的顶端与外胚层交界处为神经嵴。
12.神经嵴细胞: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
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头尾走向的细胞带。
又称外胚间叶细胞,神经嵴细胞是特殊的多能干细胞13. 甲状舌管:奇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的表面内胚层上皮,沿中线向深部增生至甲状软骨处,形成上皮条索称之。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107个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鳃弓:胚胎第4周,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
2、鳃沟:相邻鳃弓之间、在体表侧的浅沟。
3、咽囊:鳃弓的内侧、与鳃沟相对应的是原始咽部,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
4、颈窦:第2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并覆盖了2、3、4腮沟和3、4、5腮弓,与颈部组织融合。
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称为颈窦。
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失。
5、面突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
6、面突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
7、侧鼻突:嗅窝两侧的2个突起称侧鼻突。
8、球状突:胚胎第5周,中鼻突生长迅速,其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起称球状突。
9、唇裂: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多见于上唇。
10、面裂:上颌突、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导致横面裂;上颌突、侧鼻突未联合导致斜面裂。
12、联合突:在第二、三、四腮弓的口咽侧,奇结节的后方,间充质增生形成一个突起称联合突,由第三腮弓形成。
13、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
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14、菱形舌:舌盲孔前方的菱形或椭圆形红色区。
15、釉结: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可能是细胞分化、牙形态发生的调节信号中心。
16、牙板:胚胎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向深层生长,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
牙板将分化为牙胚。
17、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牙囊组成,牙板上皮、外胚间叶相互作用,最末端细胞增生发育为牙胚,最后发育为牙体、牙周组织。
18、成釉器:经过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将来形成牙釉质。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二81、龈沟上皮:牙龈上皮在游离龈得边缘,转向内侧掩盖龈沟壁,构成龈沟上皮。
该上皮就是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上皮钉突,与结合上皮有分明分界。
82、结合上皮:就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外表得局部。
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得外表。
结合上皮就是无角化得鳞状上皮。
上皮细胞呈扁平状,其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无上皮钉突。
但如遭到安慰,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入结缔组织中。
83、Oxytalan纤维:就是一种耐酸纤维。
电镜下,微细得纤维束普遍地散布在牙周膜中。
在根尖区该纤维束与牙骨质外表大致垂直,构成三维分枝网,包绕牙根。
纤维止于根尖区得动态脉与淋巴管壁,与神经也有关系。
Oxytalan纤维在颈部牙周膜中散布稠密,并与牙龈束胶原纤维平行陈列,揣测该纤维在咀嚼压力下可坚持血流迟滞。
另外,在担负较大合力得牙中,纤维粗大、数量多,能够还具有支持功用。
84、穿通纤维:主纤维散布在整个牙周间隙内,其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埋入牙槽骨。
埋在牙骨质与牙槽骨中得纤维称穿通纤维或沙比纤维。
85、牙骨质小体:在牙周膜中有时可见到圆形得钙化小体,称为牙骨质小体。
单个或多个同时存在,游离于牙周膜中或附着在牙骨质外表。
牙骨质小体能够就是变性得上皮细胞发作钙化而构成得。
86、Malassez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临近牙根外表得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得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外表平行陈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
87、固有牙槽骨:衬于牙槽窝内壁,包绕牙根与牙周膜相邻,在牙槽嵴处与外骨板相连。
它就是一层多孔得骨板又称筛状板88、朗格罕细胞:就是一种有树枝状突起得细胞。
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
次要位于棘层,也见于基底层,来自于造血组织。
惯例染色胞浆通明,核深染。
对多巴染色呈阴性反响。
电镜下见此细胞无张力细丝,无桥粒,胞浆内有特殊得棒状或球拍样颗粒,称郎格罕斯颗粒或Birbeck颗粒),有单位膜包绕。
此细胞外表特征与巨噬细胞很相似,作为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可以激活T淋巴细胞,与粘膜得免疫功用亲密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束骨:由于有大量的外源性胶原纤维的埋入,所以固有牙槽骨又称为束骨。
5.(牙槽骨)穿通纤维:邻近牙周膜侧的固有牙槽骨呈板层排
列,其中包埋了大量的牙周膜纤维即穿通纤维,其走行方向与骨板垂直或有一定角度,固有牙槽骨中的穿通纤维比牙骨质中的穿通纤维粗。
2.牙髓息肉: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发生在乳磨牙或第一恒磨牙。患牙有较大的穿髓孔,根尖孔粗大,牙髓血运丰富,使炎性牙髓组织增生成息肉状经穿髓孔突出,又称之为牙髓息肉。
3.牙髓钙化:指牙髓组织由于营养不良或组织变性,并在此基础上钙盐沉积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的钙化团块。牙髓钙化有两种形式,一种称髓石,多见于髓室内,另一种称弥散性钙化,钙化团块多散在于根管内。
4.继发性牙本质:牙根发育完成,牙齿和对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有报道指出埋伏牙也有继发性牙本质形成。继发性牙本质在本质上是一种牙本质的增龄性改变,其形成的速度较慢。
5.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其内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上为I型胶原,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排列,并与小管垂直,其矿化程度较管周牙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时,这部分牙本质呈黑色,称为死区。此区的敏感度减低,常见于狭窄的髓角。死区的周缘常有透明牙本质围绕,其近髓端则可见修复性牙本质。
1.点彩:附着龈色粉红,质坚韧,表面呈桔皮状,有许多点状凹陷称点彩。点彩可增强牙龈对机械摩擦力的抵抗,但在炎症水肿时,表面点彩可消失而变为光亮。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6.管周牙本质:镜下观察牙本质的横剖磨片时,可清楚地见到围绕成牙
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本质,它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管周牙本质矿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极少。
6.潜行性龋:窝沟龋病损并非从底部开始,而是呈环状围绕着窝沟壁进展,并沿釉柱长轴方向向深部延伸,当病变进展超过窝沟底部时,侧壁病损相互融合。由于窝沟附近的釉柱排列方向为向窝沟底部集中,形成的龋损与形态与釉柱排列方向一致,即口小底大的三角形潜行性龋。
名词解释
1.牙髓网状萎缩:由于牙髓血供不足,牙髓组织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状间隙,其中充满液体。牙髓细胞减少,成牙本质细胞、血管和神经消失,牙髓整体呈现纤维网状结构,称为牙髓网状萎缩。
3.脱矿:矿物离子丢失,羟磷灰石晶体溶解
4.再矿化:矿物离子重新沉积,晶体重新形成
5.静止性龋: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改变、牙面更易清洁、病变区与唾液接触,使病变速度变慢,最终呈静止状态,无进一步进展趋势,此时的龋为静止性龋。可见于釉质龋、牙本质龋、根龋。静止性龋外形呈浅碟状,外口大而浅,由于唾液中矿物盐及色素沉积于表面而质硬、呈棕褐色。显微镜下见,牙本质小管近表面处呈整齐的断面,表面有再矿化,相应髓腔侧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2.主纤维:牙周膜中的胶原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在细胞外聚合成纤维,汇积成粗大的纤维束,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向,称主纤维。
3.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这是牙根发育期上皮根鞘残留下的上皮细胞。在光镜下细胞较小,立方或卵圆形,胞浆少,嗜碱染色。电镜见有基底膜将细胞与牙周膜的基质分开,相邻细胞有桥粒相连,胞浆含有张力微丝和大量的核糖体。平时上皮剩余呈静止状态,在受到炎症刺激时,上皮增殖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的来源。
9.(牙本质)透明层:最先形成的紧靠牙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其基质胶原纤维主要为来自于未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科尔夫(Korff)纤维,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在根部者称透明层,厚约5~10μm。
10.托姆斯粒层:在牙纵剖磨片中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称托姆斯颗粒层。
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3.上皮隔:上皮根鞘持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0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上皮隔围成一个向牙髓开放的孔,是未来的根尖孔。
4.上皮根鞘:牙根开始发生时,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星网状
2.前期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总是有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存在,称为前期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一般为10~12μm厚。在发育完成的牙较之正在发育的牙其牙本质形成为慢,所以前者的前期牙本质较后者为薄。前期牙本质与矿化牙本质的界限较清楚,呈不规则形,可见钙化小球。
3.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牙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称修复性牙本质。
层和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上述增生的上皮中。这些增生的上皮成双层,称为上皮根鞘。
5.颈环: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6.釉结: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釉结在牙形态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
4.牙髓纤维性变:因牙髓血供不足,牙髓细胞、血管、神经萎缩减少甚至消失,纤维成分增多。粗大的胶原纤维与牙髓长轴平行或呈现均质状红染的玻璃样变性,称为牙髓纤维性变。多见于老年人牙髓。
5.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充血时,若去除病因,如龋病或楔状缺损等得到及时的治疗,充血的牙髓可以恢复正常状态。因此牙髓的病理性充血又称为可复性牙髓炎。
6.残髓炎:慢性牙髓炎中较特殊的一型,残髓炎是发生在残留于根管内的牙髓组织的炎症。残髓炎常发生于干髓术后数月甚至数年,其次见于活髓切断术失败的患牙;牙髓塑化治疗时塑化不全或多根牙根管治疗时遗漏的根管均可继发残髓炎。
7.牙内吸收:指从牙髓腔内壁开始向牙表面的吸收。牙内吸收可能是由于某些刺激而致牙髓被炎性肉芽组织取代。成牙本质细胞和前期牙本质破坏,失去屏障功能。炎性肉芽组织内的各类细胞释放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激活破骨细胞,导致从髓腔内壁开始由内向外的吸收过程。
7.罩牙本质:最先形成的紧靠牙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其基质胶原纤维主要为来自于未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科尔夫(Korff)纤维,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
8.透明牙本质:当牙本质在受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除了形成上述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性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这样可阻止外界的刺激传入牙髓,同时,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性。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磨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
1.获得性薄膜:也称唾液薄膜,是由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膜。其厚度约为30~60μm,在牙面清洁并抛光后20分钟内即可形成,1~2小时内达到稳定。
2.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由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主要是葡聚糖、果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菌斑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此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衰亡,进行着复杂的代谢活动,是细菌在空间上排列有序的复杂的生物膜。
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 软骨: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1.球间牙本质: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被钙化的间质,称为球间牙本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但没有管周牙本质结构。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牙釉质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大小形态不规则,其边缘呈凹形,很像许多相接球体之间的空隙。
1.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2.牙板: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
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7.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