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
哺育:喂养。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 颂的? 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3、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 河精神。
课前准备 准备相关资料 设计说明 个案补充
教学环节
由描写黄河的古 诗词名句导入。 1. 课前导入 2、检查预习 情况 3、整体感知 内容 4、合作探究 5、拓展延伸 6、当堂达标 讨论学案课前准 备部分。 反复 诵读课文, 在 读中体会作者感 情 课文内容的分析 与评价 对于课文的深入 细致的分析及理 解 拓展延伸
(1)黄河之水天上来,( ) (2)( ),万里写入胸怀间。 (3)( )一片孤城万仞山 (4)白日依山尽,( ) (5)大漠孤烟直,( ) 五、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诗中“望黄河滚滚”的“望”字所“望”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表达作用? 七、诗歌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来什么样的作用? 八、把诗文分为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九、尝试着完成本文板式。
新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优秀教案
新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抗日战争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的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请看大屏幕:这就是黄河。
同学们,你们了解黄河吗?有读过关于黄河的诗歌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纷纷歌颂黄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吟诵现代作家光未然所写的《黄河颂》,走进诗人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二)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8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唱遍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三)创作背景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
诗人随军从陕西宜川县到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有力的船夫号子,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诗人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个乐章。
(四)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教师朗读,学生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
2.学生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技巧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朗读要求: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1)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
黄河颂教案(最新9篇)
黄河颂教案(最新9篇)黄河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2.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教学重点: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教学用具: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内)一、导入新课并投影学习目标。
二、音乐欣赏:点击浏览图片并欣赏《黄河颂》。
(紧凑点击图片,进入最后一张时缓缓拉动文字框滚动条)三、作家作品介绍。
课堂练习。
(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四、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五、独立思考、质疑探究: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是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是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是离题吗?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
【导语】《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合唱》的第⼆乐章,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表现出黄河⼉⼥的英雄⽓概,在《黄河颂》中诗⼈作为时代的歌⼿出现,他站在⾼⼭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下⾯是©⽆忧考⽹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黄河颂教案篇⼀ 教学⽬标: 1、指导学⽣把握诗⽂基调,有表情朗读诗⽂,培养学⽣鉴赏诗歌的能⼒。
2、了解《黄河⼤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3、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概。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导⼊ 播放⾳乐《黄河⼤合唱》,以强烈的⽓势感染学⽣,引起学⽣⼼灵的共鸣。
⼆、朗读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由练习朗读; 3、学⽣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 2、这⾸歌词的⼀、三两节很显然是⾸尾呼应,但这两段⽂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上。
3、第⼆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个蓄势阶段,如果在⽂中找出⼀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 4、“颂黄河”这⼀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结课⽂ 四、⽤如下板书总结课⽂: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的基础上,要求学⽣根据《黄河颂》⾳乐,进⾏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天上来》。
2、欣赏《黄河⼤合唱》⾳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表演唱。
七、板书设计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黄河颂教案篇⼆ [教学⽬的]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魄和中华民族伟⼤坚强的精神。
2023年《黄河颂》教案范文9篇
2023年《黄河颂》教案范文9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
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
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国。
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
◆教学步骤:一、引入,激发: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观看屏幕显示图片,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师顺势导入课题: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1、词作者——光未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原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人。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传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写作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如“九曲黄河”和“惊涛拍岸”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对比和实际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义精神的句子或段落,并分析其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小型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仿写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黄河颂》的阅读与理解;《黄河颂》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探讨与分析;对课文中重要词句、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黄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训练。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阅读课文《黄河颂》,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如“九曲黄河”、“惊涛拍岸”等,并了解其修辞手法。
3.探讨和分析课文中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了解黄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和口头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团队合作的精神。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这提醒我在组织小组活动时,要更加注重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每个人都能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⑶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能力目标:⑴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⑵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美点寻踪法:4.延伸拓展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播放《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部,今天,我们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
(板书课题)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1、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教学设计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感情。
3、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解决生字词;熟读诗文;查找有关《黄河大合唱》资料;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2、教师:查阅有关光未然和《黄河颂》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播放《黄河颂》学生欣赏,谈有关《黄河颂》的知识;2、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病情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三、朗读课文教师范读。
(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欣赏到雄壮画面,以时代歌手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这是首颂诗,要把握豪迈、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要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例:伟大而又坚强。
这句话概括了黄河的根本气概,因此在读这句时伟大坚强应重读而且应有停顿。
学生配乐,表情朗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带问题读诗文。
大屏幕投影问题组: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用自己的话概括)2、诗人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朗诵词歌词五、研讨与赏析(一)教师导学:这首颂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
颂黄河是诗人写作主体,可朗诵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黄河的雄浑壮美,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此外,课文还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但同时,他们对于黄河这一地理概念可能还不够熟悉,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母亲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2.教学难点:诗歌的语言特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相关音乐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黄河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随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6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黄河颂》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写黄河的颂歌。
课文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示了黄河的雄浑壮美,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母亲河的热爱和敬仰。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以及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分析能力上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
3.课文注释和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录音带或视频,播放《黄河颂》的朗诵或歌曲,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对黄河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景象。
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黄河的描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课文中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要赞美黄河?”等。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河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教师:1.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
2.准备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学生: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2.查阅历史与地理资料,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史上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1.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
2.请两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教师小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颂。
2.朗读指导:3.学生根据指导反复品读。
三、内容研讨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2.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共五则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一说到黄河。
我们脑海中也许会浮现黄河汹涌澎拜的画面。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黄河大合唱之--《黄河颂》配乐朗诵及歌曲,壶口瀑布视频,保卫黄河的歌曲导入新课: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魂之所在,历来为人们所歌咏。
同学们到过黄河没有?(没有)好,咱们先来看看黄河,好吗?(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这黄河以他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他,因为他古老,他孕育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他厚重,他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黄河以他的雄浑力量激励他的儿女奔赴抗战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日演出队来到黄河边,来到壶口瀑布,涛涛黄河水在诗人胸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随后又一气呵成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唱遍大河上下,激励中华儿女为祖国尊严而战。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颂》一.初读课文,感知歌词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黄河颂。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揣摩思想感情。
边读边思考边体会,诗歌结构分为几部分?诗歌饱含什么样的感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自由诵读)1诗歌分为几部分?生:分为两部分,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
关于《黄河颂》教案三篇
关于《黄河颂》教案三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依据】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黄河颂》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__。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一、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要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三、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很好的朗读课文,教学时应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黄河颂》是著名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与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__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新课程中强调教师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
根据《黄河颂》的特点,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可从朗读训练,培养语感,整体领会文意的角度出发,激发并强化学生的朴素的爱国情感。
本案例设计了四个活动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
首先以“黄河知识知多少”,调动学生知识积累,了解黄河历史,同时可调动起学习情感;然后以“吟诵黄河诗作”完成本课的朗读训练任务,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第三个板块中,注重从学生的理解感悟入手,让学生探究黄河精神的实质所在,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各抒己见,更是富有时代气息,学生虽没有诗人的生活体验,但仍可从自己所处年代出发,明确新时代的青年应持一种怎样的人生观念;最后以“咏唱黄河歌曲”作结,强化了课文的情感,深入了学生的心灵。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本诗出现的生字词。
②了解本诗的创作历史背景。
③理解歌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②通过赏析,理解歌词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理解黄河凝聚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②激发学生保护黄河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渲染气氛(请学生欣赏一段《黄河颂》音乐)二、检查课前预习1.了解创作的历史背景。
2.介绍黄河的相关知识。
三、反复朗读,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听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黄河颂》配乐朗诵)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四、内容研讨,赏析语句(朗诵词部分)提问:理解这个部分主要内容和作用(歌词部分)1.绘黄河之美提问:(1)其中的哪个字统领?统领了哪些语句?(2)歌词中从哪些角度来描绘黄河的?2.颂黄河之魂提问:(1)歌词中从哪些方面来歌颂黄河的?可以分成几层?(2)赏析语句,把握修辞手法的运用3.抒黄河之志提问: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什么?五、拓展延伸1.今天学习这首的现实意义?2.设计广告语保护黄河。
六、课后作业背诵本诗,并通过查阅资料,熟悉《黄河大合唱》组诗的其他几首诗歌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黄河相关的文化现象或自然特点。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悟。
5.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立见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黄河颂》的主题思想,把握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象征意义。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此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写作练习时有些敷衍。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实践活动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发表观点时过于拘谨,不够大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我会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黄河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关于黄河的故事或者诗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黄河的伟大和它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6篇《黄河颂》教案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生子词。
技能目标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法指导通过“感受——诵读——品析——运用”的四步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感受)3、同学合作朗诵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二、品析课文师:我们学诗要读出诗的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板书教学目标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品味课文中的语言;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2、教师总括全文(一)序曲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明确:两块。
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生答:伟大坚强读朗诵词板书: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二)主体:望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生答: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生答:望。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生答: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黄河颂》教案8篇【完整版】
《黄河颂》教案8篇【完整版】《黄河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伟大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被喻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摇篮。
______大家见过黄河没有?______没有。
那就先让我们欣赏一下黄河的画面。
(播放黄河画面的视频)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
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沧桑,它与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气势激励它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
二、介绍作家和写作背景:先让学生介绍。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
《黄河大合唱》共八章,其中《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传诵最广。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到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三、既然《黄河颂》是一部音乐作品,那先让我们来听歌,好不好?大家在听歌的过程中注意感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放歌曲)这首歌雄浑、高亢,听后你有什么感受?——激动、振奋。
用四字成语概括,那就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下面大家就带着这激动的心情、昂扬的热情进入课文的朗读,在没朗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扫清字词的障碍:1、注意下列黑体字的读音diānpéngpàikuánglán巅澎湃狂澜bǔpíngzī哺育屏障滋长下面大家就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把我们澎湃的激情宣泄出来吧!2、指导阅读①。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一、教材分析《黄河颂》是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黄河的文化价值和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感受到黄河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掌握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理解并领会《黄河颂》的主旨和意义。
2. 能力目标•能够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并能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和讨论;•能够理解课文中使用的一些比喻和象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感知中国文化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黄河颂》的主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理解并领会《黄河颂》的主旨和意义;•能够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方法1. 朗读学生可以轮流朗读《黄河颂》这篇文章,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来加深学生对《黄河颂》的理解和印象。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黄河文化?•黄河有什么象征意义?•为什么《黄河颂》中要说“有福之人必居焉”?3. 表演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黄河文化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深入理解黄河的文化价值。
六、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小组讨论来了解学生对黄河的了解程度,并让学生表达对黄河的感受。
2. 阅读《黄河颂》让学生有序阅读《黄河颂》,教师可以适时做出解释和补充。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黄河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课文采用的一些比喻和象征;•《黄河颂》的主旨和意义。
4. 演讲/表演让不同组的学生分别进行演讲或表演,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黄河文化。
5. 总结通过学生的发言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和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了黄河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三
教材分析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可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生分析
学生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数生活在都市,生活优裕,没有遭遇过战争与离乱的痛苦,他们可能“少年不识愁滋味”。
国破家亡的伤痛,保家卫国的激情要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
学生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孩子很情绪化,教学时只要创设好情境、引导得法定会调动学生情绪,产生共鸣。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要运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指导朗读、领会情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4.初步理解体会诗歌中的压韵。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方法
1.启发谈话法;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思考性的问题,在师生之间平等、民主
谈话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获取知识。
2.朗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法
⑴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
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
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⑵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有关知识等,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
教师应进行学科资源的整合,充分为教学服务。
⑶运用CAI: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人心的《黄河颂》等光碟,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学法
⑴在课堂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⑵尝试上网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如:黄河的知识,黄河的文明)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渲染气氛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乐七章《保卫黄河》片段)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
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
(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
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
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结合写作背景)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配乐《黄河颂》)(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回答本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创作目的进行深入的思考。
其实,在诗中,诗人借助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进一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
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五)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我们朗读这首诗歌时应注意哪些?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六)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七)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
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八)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九)课堂小结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
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形成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十)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
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板书设计
从结构入手,抓住“颂”的几个方面,有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作如下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