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语文下册6《黄河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新)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6038b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6.png)
5 黄河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诗歌赞颂的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会做批注。
一、导入新课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关黄河的知识:关于黄河的古诗句、黄河基本信息、黄河的基本走向、黄河源头景观。
黄河以其博大的胸怀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今天我们体会吟咏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勇气概的诗歌——《黄河颂》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朗诵视频,概括诗歌主要内容明确:《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在这一章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朗诵词部分,诗人以呼告的手法,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第二部分:全诗的主体部分,从“望”黄河描写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到直接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最后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目标导学二:细节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明确:“伟大而又坚强!”概括了黄河的精神,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2.朗读第二部分:(歌词)(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明确:“望”字起引起下文的作用,“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是近镜头特写。
(2)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明确:“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是俯瞰全景式总写;“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是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3)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明确:“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黄河颂》教学设计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0cea7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f.png)
《黄河颂》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感情。
3、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解决生字词;熟读诗文;查找有关《黄河大合唱》资料;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2、教师:查阅有关光未然和《黄河颂》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播放《黄河颂》学生欣赏,谈有关《黄河颂》的知识;2、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病情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三、朗读课文教师范读。
(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欣赏到雄壮画面,以时代歌手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这是首颂诗,要把握豪迈、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要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例:伟大而又坚强。
这句话概括了黄河的根本气概,因此在读这句时伟大坚强应重读而且应有停顿。
学生配乐,表情朗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带问题读诗文。
大屏幕投影问题组: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用自己的话概括)2、诗人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朗诵词歌词五、研讨与赏析(一)教师导学:这首颂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
颂黄河是诗人写作主体,可朗诵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a3064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0.png)
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
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1、学生提前预习诗歌,收集关于本诗歌创作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受黄河的美丽壮观1、检查预习,汇报搜集的关于黄河的诗句。
(板书课题)2、出示黄河的有关图片,并配乐。
看图片,听音乐,感受黄河的美丽壮观,惊涛澎湃。
请同学们谈谈对黄河的感受。
二、吟诵黄河颂歌,探究黄河精神了解黄河的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播放《黄河颂》配乐诗朗诵。
三、内容研讨,赏析词语如果要想把课文读得再好一些,需要同学们深入的了解课文,深刻领悟诗的内涵和意境。
师生共同分析诗句,讨论朗读的语气语调。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2、齐读朗诵词。
从朗诵词中我们能读出什么?3、浏览歌词,哪些诗句体现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哪些诗句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这些诗句应该怎样读?4、师生共同分析怎样朗读个别诗句。
小结:要读好课文,读好诗篇,一定要读好关键词。
5、最能体现诗人赞颂之情的有哪些诗句?三个“啊,黄河!”应该怎样读?四、感情朗读1、通过刚才的分析,总结一下:要读好诗歌,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师适时总结:理解它,品味它,投入自己的感情,读好关键词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黄河颂》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黄河颂》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3d10b610661ed9ad51f391.png)
《黄河颂》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设想:《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
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
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2、同时欣赏黄河景色图片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1、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5年他创作的《五月的鲜花》歌词,谱曲后广为传唱。
1939年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光未然到达延安后,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共分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教案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教案新](https://img.taocdn.com/s3/m/bf0f844ea98271fe910ef929.png)
《第6课黄河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提高朗读能力;理解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3、情感与态度: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豪情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三、教学思路:《黄河颂》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作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欣赏,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信息,观看有关黄河的影像片断,交流感受,通过反复诵读,讨论,感悟,教师适当点拨,从而完成教学内容五、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欣赏,还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黄河图片,聆听《黄河大合唱》歌曲,初步感受黄河气势。
出示课题。
二、走近作者作品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作品《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知字词2、读课文(听泛读、自由读、小组比赛读。
)3、感知课文(1)、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点?“望”(2)、一首歌一般有序曲、主体和尾声,作为歌词,这首诗也分成这样三节。
《黄河颂》教案(通用16篇)
![《黄河颂》教案(通用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193d3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9.png)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通用16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①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四、再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课外作业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与黄河大合唱有关的文字及音乐资料教学方法:读中感悟,相机引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黄河颂》教案(优秀5篇)
![《黄河颂》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dc6de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d.png)
《黄河颂》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该页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黄河颂》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河颂》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三、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黄河颂教学案(5篇范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黄河颂教学案(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cfd2f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f.png)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黄河颂教学案(5篇范文)第一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黄河颂教学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6 黄河颂黄河颂总课时____时间_______周次_____星期___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②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③理解歌词内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感悟歌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歌词的能力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品味字词(字体倾斜的造句子);词典中的词语每天三个。
巅()________________澎湃_________________ 狂澜()________________屏障_______________ 哺()育________________九曲连环___________ 244打躬作揖245打家劫舍打落水狗249大处落墨大醇小疵大刀阔斧250大动干戈大而化之大而无当大放厥词大腹便便二、整体感悟1、读后感(感悟重点词语句子以及全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2011学年下学期4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编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提要(写作思路),感悟作者之匠心。
黄河颂教案【6篇】
![黄河颂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38755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2.png)
黄河颂教案【优秀6篇】《黄河颂》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③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学情分析1、学生13—15岁,思维活跃,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对生字词自学就可解决;3、经过一学期的积累,学生已经学习了十来篇现代诗歌,但对于分析、体会诗歌内在的感情还不是很好;4、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对于黄河大合唱创作的那段历史,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这对于理解诗歌情感有很大障碍,准备的视频资料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渲染气氛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
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黄河大合唱》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片段)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
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师自答: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七年级语文下册 6《黄河颂》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6《黄河颂》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c68863ff00bed5b9f31d93.png)
6.黄河颂光未然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重点: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1、背景介绍: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2、作家作品: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1、朗读要求: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①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
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②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③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④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⑤感情要深沉、悲壮。
2、朗读提示:(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黄河颂》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黄河颂》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2345e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4.png)
《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引言: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陇水南流无穷已,黄河北上尽披衣”的名句。
这句话中黄河北上的雄浑气息是不言自明的。
本文旨在针对初中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黄河颂》课程设计,简要介绍课程教学的背景、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等。
一、教学背景《黄河颂》是初中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属于课本第8单元的“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通过学习该课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等方面,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关黄河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等;(2)学会理解和运用相关的英语词汇、短语和句型;(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2)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游戏、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1)了解黄河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培养对黄河的敬畏之情;(2)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从根本上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三、教材学习1.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一篇篇章短小、语言简练的英语课文,通过介绍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来表达作者对黄河的感慨和敬仰之情。
2.教学重点(1)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教学难点(1)较高难度的英语词汇、短语和句型;(2)学生对课文中隐含的文化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导入新课通过问答、图像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9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9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46cbeaff00bed5b8f31d88.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9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欢送大家分享。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音乐激情,诗歌导入。
1、音乐激情: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诗歌导入: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
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
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二、诗歌诵读,感悟黄河。
1、诗歌诵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2、感悟黄河: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
,并交流一下朗读感受。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②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局部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历史奉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③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国。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b0c93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8.png)
《黄河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①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②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②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小组表演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
三、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法、学法:1、教法:(1)情境体验法(2)朗读法(3)合作讨论法。
2、学法(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课外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如与黄河相关的成语、谚语、民间故事等)(3)做批注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的视频,多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和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在声音和画面中初步感受黄河的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旨在借助图片、音乐、视频,拓展学生视野,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1)学生读易错的字词(2)学生交流朗读方法,包括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并讨论如何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感情。
(4)请两到三组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由学生点评评出一二三等奖。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提出一个主问题: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条__________的黄河,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感?并说说你从文中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4.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起黄河对于我们生活在兰州的人来说,谁都不陌生。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唱着颂歌。
同样,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至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黄河印象
以幻灯片的形式投放黄河的图片。
三、字词积累
1.注音
磅礴( páng )( bó)
澎湃( péng )( pài )
气魄( pò)高山之巅( diān )
狂澜( lán )哺育( bŭ)
浊流( zhuó)屏障( zhàng )
2.解释词语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遮挡、护卫作用的东西。
狂澜:巨大的波浪
山巅:山顶
哺育:喂养
滋长:生长
澎湃:波涛相击,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四、整体感知
1.题目《黄河颂》中关键字是什么?
“颂”——赞颂、歌颂、颂扬。
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2.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从内容上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
从结构上看又可分为三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即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3.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4.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5.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五、具体分析
(一)序曲:朗诵词
1.在第一段中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作用是什么?
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板书: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2.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在“中华儿女”上。
(二)主体:绘黄河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远镜头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5.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6.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滚滚、奔向、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板书:绘黄河
7.歌颂黄河的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层标志性句子是哪句话?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地理特征)。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指出黄河的自然特点。
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
8.“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六、词语细读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七、艺术特色
1.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2.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八、作业
1.欣赏《黄河大合唱》,写心得与感悟。
2.搜集描绘黄河的图片、文章、诗词、乐曲,欣赏交流。
九、板书:黄河颂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描写黄河--->歌颂黄河--->学习黄河
-->伟大坚强--->形象、气势--->巨大贡献--->精神。